古人在数理方面研究什么?有两条主线,大一统的思想;线性拟合。尽管当时
的提法不会是这两个词,但思路如此。
古人要形成一统的数学模型,需要把当时经典的循环、重要的数字都纳入进去,而且必须是整数形式,且要使用简单,原则一致。这个约束条件非常苛刻。
太极聪明,不露数字,用模糊解决;64卦生硬,把60循环放弃,把7的循环放弃,把质数放弃;金字塔不用数字,用几何,但同时也把5、7的循环和质数放弃。周易、金字塔牵强的解释7、解释质数也能解释,可是又必须得放弃简单原则和数学准确原则。
从大道至简角度论,这局老子胜。太极的图符产生的准确时间证据暂时没有,现在形象化的双鱼形象,可能兼容了传入的佛教的鱼。
下文中将循环用n的方式代表,例如5的循环,就是5n,n为自然数。古代大一统数学解读模型实际有自然数覆盖性,使用简洁性的两个约束条件。这时候的模型重点功能在于解读,由于产生的原因,对天文有预测意义。人文预测是后人发展的功能,而且有些是牵强附会。当解读性完善后,人的思想自然会考虑到预测。知道未来总是充满诱惑,因为那是神才可以做的。
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太极可以扩展外,就是可以不断往里面塞进新内容,而不影响原貌,其他模型,兼容性会出问题。想解决兼容性,就必须放弃简洁。这也是后世解读周易数理,解读金字塔数理必须面对的问题。越解读,越复杂;越
弥补,越不易理解。弥补的过程,实际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小数点,平方,根号因此产生。
而太极一旦对应64卦,就要面对64卦要面对的问题。同时圆的整数角度无法被64整除。想数理清楚的结果就是要么引入小数点,要么牵强的复杂解释。
西方的生命之花几何模型,产生的年代也较早。实际在这方面与太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只是6n的循环。它的优势在于只要具有几何对称性的图形,它都可容纳进去。据说,有人为地球设计了一面旗帜,好在未来的星际旅行中有个旗号,其基本图形就来源于这个西方最早的循环。这旗是外国人设计的,按照这种思路,中国人会把河图弄到这个旗上。
从大一统模型来讲,越糊涂,才越有兼容性。后世的梅塔特隆立方体、梅尔卡巴等都可被容纳进生命之花模型中。这是另外一个分支,金字塔与生命之花的数理融合。
从数学而言,糊涂只能说明道理,形成哲学,形成差不多的概念。数学这孩子,性格就是叫真,那就放弃覆盖性的全面,寻求普遍性,放弃特殊性。而这一点,被宗教、迷信刻意掩盖、抹杀了。同时,若干后人又试图弥补这种覆盖性的缺陷,弥补解读模型在数学预测引申过程中的尴尬,那么就使这些原始的数学模型的使用变得复杂到不专业学习已经无法看懂的程度。这个过程,在西方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质数,小数点,平方,开方,立体几何,都由此应运而生。
覆盖性可以用这样一道数学题来表达:
用代数或几何最简单的方法来表达所有的自然数。如果不能全部表达,那么需要覆盖越大约好。
周易可以直接表达:2n、3n、6n、8n。6n、8n,可以用2n、3n代替。
金字塔可以直接表达:3n、4n。江恩强调一半或50%,也就是强化2n。
也就是金字塔与64卦同时具有2n、3n的覆盖性。当然7n,11n等质数的循环,就不能被简洁表达了。2n、3n的覆盖性的确够大,有兴趣的可以算算这个覆盖性。
小一些的质数,在西方被神秘化,因为数学模型不好覆盖,要精确表达就要另起炉灶,这些数字变成神秘数字中的一部分。西方还有一些神秘数字,那就是循环数字或循环数字的结束点。去趟武当山,看看道教圣地,你也会发现一系列的神秘数字,12、36、72等等,和西方的差不多。
7n最特殊 ,在八进制的循环中,7成了简单模型不能简单解读的最后的死角,而在与年度循环一统的过程中,7、52又得必须引入,基督教将7纳入上帝的创世纪
故事中,而玛雅则弄出来一个7与13结合的20、260的循环,以弥补这个数理漏洞。
因此,了解金字塔的同时,对于不了解周易数理的,也可以参照一下。
古时候的大型建筑,特别是最大的建筑,往往要寓意点什么。有限的资源、有限的人力、有限的知识,就需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否则耗时耗力耗钱的为什么要弄一个不是很实用的建筑,它的功用往往是带有古代图腾色彩的。往往是显示它当时的秘密,或者是当时对自然科学方面认识的最高成就。自然科学及数学那个年代还是奢侈品,不像现在已经成为专业、领域。最高知识只有少部分人掌握,不是普及教育。那时候,显示知识,就是一种显示权威、显示能力的机会。如果一个建筑想保留几千年,千秋万代,那么它给后人留下的,应该是当时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如果想显示,又怕被别人偷学去,怎么办?隐晦的影射。这应该就是古代一些奥秘的思想来源。结果就是造成了一些东西的失传。几千年后,再度审视,所有的揭秘都仅仅是基于现代理论基础的猜想。对否?只有古人知道。当然,如果有一个当时的书面证据被考古发现,那就另当别论了。几千年过去了,这种机会就如大海捞针。
即使近代,1972年、1973年陆续发射的先驱者10号、11号,给“外星人”带的礼物,上面刻录的实际也是当时认为的人类对天文、物理的最高成就的缩影。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镀金铝板和喷金铜唱片,几亿或几十亿年都不会变形或变质。也就是即使太阳系毁灭,那张名片还是可用的。用心良苦啊!只可惜,能看懂的“外
星人”的文明必须达到地球当时的水平或以上;这个外星文明如果不如当时地球的文明,看不懂,那这礼物就会成为“神”送给他们的礼物。这也是现代,人是外星人后裔言论来源的猜想逻辑。但至今,人类还未和外星人好好坐在一起聊聊,所以外星人后裔论只能当作一种猜想存在,做为娱乐存在。
金字塔,它的核心建筑意图至少包括画圆为方、三角正方数列发展模型、循环模型、黄金分割、历法五个主要含意。有了这五点,其他跟圆有关的联想,跟黄金分割有关的联想就会全部成立,那些都是后人的附会。而这五点当时可以做到或认识到的,尽管当时使用的词汇也许不是以上几种。
金字塔的终极设计也历经千年的发展,才基本定型。一般说的金字塔的尺寸都是指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尺寸。它是金字塔建筑的最高成就。由于塔的外层石灰石脱落,原长230米,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塔原高146.5米,经风化腐蚀,现降至137米。大多数金字塔并没有把上述五种含义一统到一个几何模型中。

2304/2146.5=3.13993,也就是两个正方形边长除以塔高是圆周率的近似值。而π=3.14159,所有奥妙的基础都来源于此。古埃及僧侣的资料显示,古埃及人懂分数的年代较早,但是小数当时并没有。这里用小数计算,纯属为了看着方便,使用方便。没有π,一样画圆。没小数点,一样可以用分数。
后来中国的祖冲之(429年-500年) 更进一步,《隋书·律历志》中一段文字:“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
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
这里利用的是单位换算,由于单位换算采用的十进制,所以才会有小数效果,数学意义的小数点当时还没产生。这么用着除了书写有点麻烦,其他一点没耽误。不过,在没小数点的日子,书写小数点之后真是很麻烦。就像古埃及人、玛雅人写数,不是用的现在的阿拉伯数字。
还好现在有小数点了,而且用的十进制。习惯了数学的十进制,数学会方便,但对于理解古代的循环,多了一层理解的障碍。
魏晋时代的刘徽。他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用到尺、寸、分、厘、毫、秒、忽等7个单位;
南宋数学家杨辉《日用算法》(1262年)载有两斤换算的口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即1/16=0.0625;2/16=0.125。这里的“隔位”“退位”已含有指示小数点位置的意义。
16世纪荷兰人斯蒂文(1548~1620),他在《论十进制》(1583年)一书中把5.714记为:5◎7①1②4③或5,7’1’‘4’’’。而第一个把小数表示成今日世界通
用的形式的人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1537~1612),他在《星盘》(1593年)一书中开始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之间的分界符。
小数点就这么来的,你说算什么时候产生的吧。
讲述金字塔涉及的小数点都是为了表达方便,包括π、圆周率这个词都是后世产生的,当时没这种表达。
金字塔表述π也是现代人的猜想,当时古埃及人是否这么考虑,没有史料证实。但π就隐含的摆在那。而且只有它存在,跟什么地球的联系等等,那仅仅就是放大倍数的关系了。因为地球是圆的,跟π有关。如果未来哪一天从金字塔里找到古埃及人的一张金箔,记录了关于圆、正方、三角的转换方法,那么金字塔这种设计就可以证明是有意识的设计了。它的含蓄,只是不想马上告诉你,怕你印象不深的结果。而金字塔之后的千年,希腊开始研究化圆为方,画圆为三角,这个千年过程中的传承就没有历史记载了。
古巴比伦的通天塔产生年代不确切,与金字塔相比,从建筑学上看,金字塔更进步了一些。据说巴比伦的通天塔底边为96米,塔高为96米,这实际也是一种数理上的暗示。从建筑的稳定性考虑,地震、风化是所有建筑经历几千年最大的考验。而金字塔可以历经几千年不倒,得益于其结构的稳定角。
把一些米、沙子、碎石子分别自上而下慢慢倾倒,我们会发现,一会儿它们就
形成了3个圆锥。尽管质量、体积不同,但形成的形状却异常相似。它们的锥角角度相同,都是52度!这种自然形成的角是最稳定的角,人们把它称为“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
想到埃及自然想到撒哈拉沙漠。该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广大,一般年降雨量少于50 mm,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而沙漠最多的是什么?沙子!在海滩小孩子最喜欢玩的是什么游戏?堆沙子!
你会不会有一种猜想了呢?
古埃及人应该是最早意识到自然坍塌现象极限角的人。只要不断的往上堆积,无论怎么堆,沙堆的倾角都是一致的。这个现象冥冥中就好似神灵的规定,实际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利用数学方法,已经解决这个角度为什么必须是52度的证明问题。
做一个圆形的建筑的难度比方形要复杂的多。当把一个堆积到极限的沙丘的一圈用绳索圈出来,再把这根绳子两次对折,用这个边长把绳子拉成正方形,高度再用圆的半径做高度,一个金字塔的设计模型就出来了。有迹象显示,古埃及人在寻找一种把圆用方的形式来表达的方法。金字塔这种结构的数学结果必然就是正方的边长的2倍除以高是π。这是现代人替古人想出来的设计方案,古人没有记录。
有了这个隐藏的π,就必然有了其他一些奥妙的数字。这个方底的沙堆模型冥冥中就具有了金字塔所有的特征!这就是数学的奥妙所在。没有圆规,没有π,固
定绳子一头,拉直了,用另一端画一圈,这就是圆。
很多时候,现代人把事情想复杂了!当然,有时候是故意的。
这样建造下来的金字塔,有一个奇妙的结果。
化圆为方的大一统数学模型理念
金字塔的塔高除以底边长的一半,等于1.27。换个角度说,就是以金字塔的高为半径的圆的周长等于金字塔底座四边形的周长。这个是最关键的,这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设计,而且也是创举。这实际是一种用正方形的尺度来表达圆的一种方式。
现在还不清楚古埃及人是怎么想的,但是明确提出用尺规化圆为方这道数学题的是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安那萨哥拉斯。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数学题?是传说中为了琢磨明白监狱窗户看到月亮和窗户到底谁大这个问题这么简单吗?据“传说”他在当时就发现了太阳是个大火球,而不是太阳神阿波罗;同时月亮是反射太阳光。当时能认识这一点,简直不可思议。
传说,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在反对罗马军队入侵的时候,制作了一面大凹镜,将阳光聚焦在靠近的敌船上,使它们焚烧起来。
而真正论述中有光学方面研究记录的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牛顿以及数学天才笛卡尔。
也就是安那萨哥拉斯有点太超前,差点被宗教法庭杀了。在监狱里,他想出了这么一道尺规作图的数学题,把后来的数学家足足难为了近2400年。他出题的思路就是画圆为方。
德国数学家林德曼于1882 年,证明了π 的超越性,否定了用尺规画圆为方的可能性。
那么古埃及人如何做到的呢?看看达芬奇的方案,是否对你有启发。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意大利奇才艺术家达芬奇(1452-1519)用已知圆为底,圆半径的1/2为高的圆柱,在平面上滚动一周,所得的矩形,其面积恰为圆的面积,所以所得矩形的面积=(r/2)×2πr=πr平方,然后再将矩形化为等积的正方形即可。
古埃及人是这么想的吗?不是,但古埃及人做到了化圆为方。
画圆为方的目的是什么?没人说,但是从建金字塔到达芬奇,至少4000年,为什么顶尖的数学家要跟这个题目过不去。这里面是有思想传承的,这实际是西方数理传承的一条线索。
圣经中的《出埃及记》,摩西带着犹太人,脱离埃及法老的统治,过红海,进
入阿拉伯半岛。之后,波斯帝国、马其顿王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相继成立再覆灭,有的地跨三大洲。帝国可以覆灭,文化和思想在这期间却进行了交流。
古人很早就用到了圆,看到了圆。天神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而且很方便就可以画一个圆。用一根绳子就可以解决。其方便程度比画正方要容易。勾股定理的产生年代争议不休,比圆的记录要晚许多。
各古文明对天象及历法的研究,可以说是与文字平行发展的最关键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历法被完善,慢慢产生了循环的概念,当时称不称为循环不重要,而是这种可以用圆来解释循环的数学思想方法,他们发现用圆太方便了,这简直是神派来的使者。
太阳升起又落下,每天都这样;尼罗河每年夏至前后进入泛滥期,每年都这样;月亮每隔30天左右一次月圆,每月都这样。这些天文现象,用圆解释太方便了。这是循环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我特意举例都用的天文自然现象,这是当时可以观察的,并有记载的,也是产生循环理念的基础。一旦循环这个概念被衍生出来,就开始被聪明人不断的衍生、引申、扩展,用的方法都是数学的拟合方法,意图放之四海皆准,这就形成了大一统思维。
古人直接观察的自然现象还很多,有天有地;有风有雨;定义了东南西北(四分法,八分法是八面)…这些现象最后被浓缩到一个数理模型中,就成了古代
的这些数理模型。也就是把2n、3n、4n、5n…n*n的循环用一个数理模型包括。不要把弦理论、膜理论想象的太复杂,实际就是这种思想现代拟合数学方法的延伸。据说,特斯拉在晚年形成了大一统理论,可惜无人得见,想来思路应该也是如此。因为用波已经可以数学性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在当时,数理尚未引申到人文,这种引申,东方从周文王开始,西方从毕达哥拉斯开始。
对圆的性质的研究,从π的发展史、圆周长、面积的研究史就可以看出,真的很艰难。每前进一步都是几百年。同时,对圆的研究,也促进了一系列的数学方法产生。
所以可以这么说,如何表达圆成了那个年代最高级、最领先的科技。所以这种思想做为了一种传承,是可以理解的。那时候知识分子并不多,书也不会多。
用正方来表达圆,金字塔是当时想象出来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尽管当时不可能知道π的无限不循环,但如果考虑忽略误差,此方案可行,金字塔因此就摆在那里。它矗立在那里,要表达的思想之一,就是画圆为方。而且拿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不考虑尺规的限制,达芬奇、阿基米德等都给出了化圆为方的方法。
希腊安提丰(公元前430)为解决此问题而提出的「穷竭法」,是近代极限论的雏形。大意是指先作圆内接三角形(或正6边形),然后每次将边数加倍,得内
接12、24、48、…边形,他相信「最后」的正多边形必与圆周重合,这样就可以化圆为方了。虽然结论是错误的,但却提供了求圆面积的近似方法,成为阿基米德计算圆周率方法的先导,与中国刘徽的割圆术不谋而合,对穷竭法等科学方法的建立产生直接影响。
有讹传安提丰是作圆内接正方形,之后8、16、32…边形,这个思想虽然与安提丰思路一致,结果一致,但是,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传承化圆为方思想的人,往往知道化圆为方的目的,而将三角误改为正方,是因为不知道这个目的。安提丰只是想证明,不仅正方可以画圆,金字塔那个答案已经在那,三角也可以解决画圆问题。这很重要,这才能支撑住金字塔三角、正方的发展数学模型。传承化圆为方的人都可能知道这个秘密,几千年后,直到江恩炒股,才暴露出这个秘密。或者说,直到东方开始主动了解西方,东方人才知道这个秘密。接下来会重点说这个数学模型。
安提丰实际透露了金字塔三角的意义,三角是要解决画圆为三角。
后来阿基米德用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法成功地解决化圆为方问题。细节对数学感兴趣的可再去了结。太极中间的s曲线,如果变为动态的去理解,他实际采用了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式进行了循环放大。很多秘密就摆在那里,却往往因为你的不经意而溜走。

这是2014年1月20日-2014年12月29日的一段波段上涨行情,在excel中,用极坐标显示会得到如上的结果。正好2圈的阿基米德螺旋。
4/π=1.27324
画圆为方的数学结果不仅仅是让人可以发现π,更重要的是这个概念会产生一个数学比例,4/π=1.27,这个数后来被衍生到神秘、神圣的地步。它就是以1为边的正方周长除以直径为1的圆的周长形成的一个比例。古埃及人不知道小数点,是否也知道这个数的意义呢?不得而知。
要是准确计算,实际就是4/π=1.27324。这个数字,才是金字塔数理上的真正意义。姑且把它称为金字塔这个几何模型的发展常数。这是古人用简单的思维方法,几何的方法,引出的最伟大的一个常数。当然也许当时的他们并不理解常数的意义,因为那时候还没小数点。但有了金字塔,用正方、三角的方式可以解决圆的性质,就算间接地利用了这个常数了。
这么繁复的解释清楚三角、正方这件事情,就像你读《论语》之前,要多少给你说清楚《周易》和《道德经》一样。这样在后面介绍江恩的图表工具的时候,他用正方和三角来解读股市的趋势变化,你就知道数学原因在哪里了。股市趋势的变化,如果不考虑时间,只考虑结果,那就是股价这个泡沫忽大忽小的一种表象。轮
中轮图表,就是这种方法的原始计算器。
江恩知不知道这个数学原理,不清楚。但他在炒股过程中使用轮中轮这种图表了。可见的江恩方法,就是60、90度或其倍数的角度位置要留神,但这只是轮中轮方法的一部分,还有江恩可能不知道的,至少江恩的各种书籍和言论未见的使用方法。
古埃及人用的单位是肘或叫腕尺,直译是库比特。实际就是肘到中指尖的长度。每个成年人这个长度都会略有差异。但如果用国王或某个定量的参照物确定这个尺寸后,通过比对法,这个尺寸就可以通用。办法总是有的,这不用奇怪。
秦始皇统一,就是最早采用大规模的兵器器件标准化的,所有秦国兵器的器件,都可互换,都可通用。这大大地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以及战场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反映一年365天,大金字塔底面边长为365库比特。这是埃及金字塔与历法的联系,玛雅金字塔一样有一年四分的历法的特征。因为历法对于当时来讲,可以用神圣两个字来概括。如果按230米整数计算,结果是两个库比特等于1.26米。与刚才说的发展常数太近似了。
后世知道1.27324的数学意义后,知道一个回归年的准确天数约为365.25天,再倒着推算金字塔底边的长度“应该”是232米,有这种考虑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金字塔在这方面的建筑数字误差,并没有吹嘘的那么精确。
又或是古埃及人考虑其他因素,故意留的误差?这个误差大约是2/230;轮中轮的理论误差是5/365;古埃及人最喜欢的分数是1/64,由一个神仙专职监管。金字塔为求几大数学因素用一个方式表达出来,有时候故意舍弃准确,而求一统。
而米怎么来的?一米的最初定义是本初子午线的二千万分之一。但后来发现地球不圆,像个鸭梨似的,改了几种规定方法之后,依然觉得不圆满,直到1983年,才定义为平面电磁波在1/299792458秒的持续时间内在真空中传播行程的长度。这样光速就是299,792,458米/秒。这就比肘还是脚的定义法强多了,长度单位几千年进化,现在国际通用米了。一看这个单位定义中包含电磁波这个词,你也就明白,这个定义不会有多久的历史的。这里面直线长度定义法由直线过渡到圆的定义法,再由圆转化为波的定义法,还有秘密。且米的单位本身就有画圆为方的含意在里面,想到了吗?这个变化过程,实际也体现了西方数理思维变化的一个过程,从圆到正方、三角,再到螺旋,再到波。看似西方数学的发展史,实际上,西方数学发展的暗线就是数理的发展。而这一切数理源头来在于金字塔的这种设计方式。
由于这种设计,就可以引申出与球体的关系。近代引申出与地球的种种关系,让人颇觉神秘有趣。实际上,地球南北极长度是球面距离,金字塔的设计因暗藏圆的因素,也就可以考虑为表达球体数据特征,这应该就是地球与金字塔两个之间关联的数学关键。不是凑巧,只要金字塔反映的是圆的特征,那么必然会导致和球形
的联系。后人引申多多,建金字塔的人实际不用想,也不知道,但引申的结果必然就是这样。
这就像八卦、太极、五行,成型之初,是通过有限的范围的分析、总结,加上数理因素,形成模型,但是后世几千年,逐渐向里面增加内容,它们也一样可以笑纳,这就是解读型拟合数学模型容易被引申的原因。
强调解读型模型的意思是,这时候它只具有解读功能,是以后将其利用到预测数学模型中,但解的不唯一性又被掩盖了。
“早在公元前340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论天》一书中,就已经能够对于地球是一个圆球而不是一块平板这一论点提出两个很好的论据。第一,他认为月食是由于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而造成的。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总是圆的,这只有在地球本身为球形的前提下才成立。如果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圆盘,除非月食总是发生在太阳正好位于这个圆盘中心之下的时候,否则地球的影子就会被拉长而成为椭圆。第二,希腊人从旅行中知道,在越往南的地区看星空,北极星则显得越靠近地平线。(因为北极星位于北极的正上方,所以它出现在处于北极的观察者的头顶上,而对于赤道上的观察者,北极星显得刚好在地平线上。)根据北极星在埃及和在希腊呈现出来的位置的差别,亚里士多德甚至估计地球大圆长度为4000000斯特迪亚。现在不能准确地知道,一个斯特迪亚的长度究竟是多少,但也许是200码左右,这样就使得亚里士多
德的估计为现在所接受数值的两倍。希腊人甚至为地球是球形提供了第三个论据,否则何以从地平线外驶来的船总是先露出船帆,然后才是船身?”--霍金《时间简史》
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过高估计古人或过低估计古人的能力。由于这些知识并不影响普通人正常的吃饭、睡觉,往往很多时候这些内容都是被人忽视了。
还不清楚古埃及人是否知道地球是个球体,想通用正方表达圆的方式已经是当时的高科技了。
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说:“天圆地方,圆者一而围三。三合一奇,故参天而为三。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两偶,故两地而为二”。天圆地方,这实际是数理,和金字塔底座一样的数理。
古埃及人如果想给5000年以后的人类留下点什么?金字塔已经是当时最高的自然科学的复合体。
1.273×1.273=1.620
黄金分割率是1.618,不考虑误差的前提下,也就是这个常数的平方就是黄金分割率。后来的欧洲对黄金分割率非常感兴趣,很多建筑有黄金分割在里面。达芬奇对黄金分割也是很感兴趣。股市里面有一套专用理论来弥补波浪理论的缺陷,
那就是斐氏循环理论。而斐氏循环的根基就是这个黄金分割率。4/π并没有因其伟大走上历史舞台,而是隐藏起来了。
为什么要联想到平方?八卦变成64卦,就是循环放大一倍。不是乘以2得到的16。金字塔之后的一个数学问题是,如果一个正方体的体积被扩大一倍,边长扩大多长。研究到这道题的时候,说明快有立方的概念了。
按照金字塔模型,正方形底面的底边为2个单位,这样,正四角锥体的高就是1.273;侧面三角的高就是1.6188,侧面的面积就是1.6188。
这就是金字塔与黄金分割的关系,只有这种形状才能造就这些数字。
而365/7=52.14
这是什么?一年的天数除以7,等于自然坍塌极限角。7是什么,一周的天数,上帝创世纪的天数加上周末。历法的七天一周来自于基督教,你可以不懂,那些大主教是知道这个中缘由的。而且52和7同等重要。有机会你要能进梵蒂冈的图书馆里面看看,那才真是今生有幸,因为那需要足够的资格。那里有几千年前的古书,当然想看懂,你需要懂希伯来语。
tan52=1.280
一些人牵强的把金字塔的这个角度精确到51°51′,为什么,因为那样t
an值就是1.273了。
古埃及人不用知道tan是什么,那时候更没有小数点,他们只需按照沙堆的斜度照猫画虎,知道制造直角的方法就可以了,以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另外1.273还跟立竿见影的长度有关。“在冬至日,用1米的杆子,在埃及,可测得杆子的影长为1.273米,也就是2库比特。”但那时候没有米这个单位,1米的杆子在那时本身就是问题,这也是后世人替古埃及人想的办法。
数学总是有这么多的恰巧吗?历史上,数学一直领先其他领域,很多时候,数学甚至领先到一个数学结果不知道具体干什么用的情况。但古埃及人这个金字塔设计不是凑巧,是一种巧妙的数学原理组合。只有这样的组合,才能把以上的数学关联混为一体。
混为一体的代价是,不能精确,差不多,精确哪个关键数字都会造成其他数字的不精确;放弃单位,把金字塔想象为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思路,开创西方预测学数理模型先河,为后世发展打下了基础。
金子塔的三角不是正三角,如果取正三角,那么顶角就不是自然坍塌角;后世为了简化三角、正方的数理发展数学模型,走了这个方向,把三角设置成正三角,就得牺牲这个自然坍塌角角度的精确,那么与黄金分割数据相关的误差也会变大。侧面的三角、倾斜的角度、黄金分割这三者是关联的,必须放弃准确,才可数学一统。

#2.2金字塔数理覆盖性相关推荐

  1. STK星座模拟及主要城市覆盖性、GDOP值分析

    文章目录 前言 一.BDS3星座构建 1.打开软件进行方案创建 2.插入卫星 3.进行卫星参数设置 二.BDS3星座空间图和星下点轨迹图 1.空间图 2.星下点轨迹图 三.BDS3和GPS主要城市覆盖 ...

  2. STK星座的简单覆盖性分析

    STK星座的简单覆盖性分析 一:对单颗卫星进行覆盖性分析 STK可以对单颗卫星或者整个星座来进行局域和全球的覆盖性分析 1.1创立一颗卫星 点击上方Insert,选择satelite,进行默认设置 这 ...

  3. css_复合选择器_border_css层叠性与覆盖性_background_多标记构图法_行高_文本修饰属性_超链接的伪类_导航制作_Unit_4;

    Topic 1 : 复合选择器: 后代选择器: 一个空格表示包含(嵌套)关系,不管空格前后是哪种基础选择器,只要有空格就是后代选择器 1         /*ul li{ background:gre ...

  4. Python代码覆盖性测试入门

    覆盖测试通过代码分析工具和跟踪钩子来判断哪些代码可执行以及哪些代码被执行了,是对单元测试的有效补充,可以用来判断测试的有效性. Python扩展库coverage可以实现对Python代码的覆盖测试, ...

  5. #第五章 四维分形角度尺一、江恩角度线里面的奥秘(一)、角度线里面的分形特征

    上一章最后的一部分基于四维体系已经推导出角度线的拟合数学来源,本章将对其进行使用原理分析,以及改进. 考智商(iq)的题总有一堆数字或者一堆几何图形按顺序摆在题面,然后,让你寻找规律,并猜出接下来的下 ...

  6. #第三章 数理文化的发展3.1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 西方数理文化的发展,伴随着天文.历法.数学.哲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指从希腊文化到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还能够看出明显的数理发展痕迹,但从牛顿之后,这种痕迹越来越淡了. 毕达哥拉斯(前 ...

  7. #2.3数理比较与分析

    而这个比例1.27324不仅数学"好玩",股市中还有用. 金字塔与球有关系,就个不管是否牵强,先放一放,至少从刚才的分析历程中,可以看出它与圆有关.那么金字塔跟经济泡沫有关,这事是 ...

  8. #8.2波浪理论的预测性

    波浪理论的预测性有两个方面,均有前提条件,可是,大多人在使用中没有考虑前提条件. 波浪理论实际是时空兼容考虑的理论,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假设你前面标的波浪标注是正确的.这个假设看似简单,但实际应用中出 ...

  9. coverage 覆盖多个测试文件时_奇技淫巧[2]:cmake中添加lcov代码覆盖测试

    奇技淫巧[2]:cmake中添加lcov代码覆盖测试 1 目的 为CMake工程的test添加lcov代码覆盖性测试 2 要点 添加lcov支持的方法应该有很多,比较方便的有: (1)利用脚本基于文件 ...

最新文章

  1. Java爬虫--json数据处理:JSONObject的使用
  2. java2实用教程_Java2实用教程(第5版)重要点及遗漏点(二)
  3. 00-深入学习cache
  4. 初探CSRF在ASP.NET Core中的处理方式
  5. CF1404C:Fixed Point Removal(离线)(树状数组二分)
  6. VC++中把一个对话框最小化到托盘[转载]
  7. meshgrid 的使用方法
  8. 基站寻找邻居节点索引号的MATLAB代码
  9. Windows下SVN已检出项目自动更新
  10. 我们的产品工艺演示动画
  11. 2021 年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 - 初赛三
  12. java敏感词过滤_java敏感词过滤
  13. springBoot集成Activiti6
  14. Microsoft Dynamics NAV成本原理讲解
  15. 等保中级测评师复习大纲2019版
  16. java学习心路历程
  17. matlab 生成 gif
  18. 怎么从安卓设备转移数据到苹果_如何将数据从安卓手机转移到苹果手机
  19. 简单总结下目前市场常见的理财产品
  20. c语言中a-这个作用是什么,c语言中a*=y什么意思?

热门文章

  1. 不要停止预训练实战(二)-一日看尽MLM
  2. ROI Pooling 与 SPP 理解
  3. html怎么实现画布中的清屏,卡通片-画布清屏效果 - 程序中掩藏状态栏 - 平添子菜单_169IT.COM...
  4. 获取当前PHP运行环境是否cli模式
  5. docker实战2 (docker swarm的应用,docker集群的构建,在docker集群中部署服务的创建与更新)
  6. [附源码]计算机毕业设计Python+uniapp每日签到打卡小程序gyrj5(程序+lw+远程部署)
  7. C语言测试。自己实现scandir 函数
  8. 跳一跳python源码下载_教程 跳一跳源码
  9. 抖音高人气霸屏五款蓝牙耳机,游戏低延迟高续航先想听就听
  10. 二级c语言PDF教程,计算机二级C语言精编教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