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型重构来说,今天我们重点讲解最有效的一个手段,那就是“解耦”。解耦的目的是实现代码高内聚、松耦合。关于解耦,我准备分下面三个部分来给你讲解。

● “解耦”为何如此重要?

● 如何判定代码是否需要“解耦”?

● 如何给代码“解耦”?

“解耦”为何如此重要?

软件设计与开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应对复杂性。人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是有限的。过于复杂的代码往往在可读性、可维护性上都不友好。那如何来控制代码的复杂性呢?手段有很多,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解耦,保证代码松耦合、高内聚。如果说重构是保证代码质量不至于腐化到无可救药地步的有效手段,那么利用解耦的方法对代码重构,就是保证代码不至于复杂到无法控制的有效手段。

实际上,“高内聚、松耦合”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设计思想,不仅可以指导细粒度的类和类之间关系的设计,还能指导粗粒度的系统、架构、模块的设计。相对于编码规范,它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不管是阅读代码还是修改代码,“高内聚、松耦合”的特性可以让我们聚焦在某一模块或类中,不需要了解太多其他模块或类的代码,让我们的焦点不至于过于发散,降低了阅读和修改代码的难度。而且,因为依赖关系简单,耦合小,修改代码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代码改动比较集中,引入 bug 的风险也就减少了很多。同时,“高内聚、松耦合”的代码可测试性也更加好,容易 mock 或者很少需要 mock 外部依赖的模块或者类。

除此之外,代码“高内聚、松耦合”,也就意味着,代码结构清晰、分层和模块化合理、依赖关系简单、模块或类之间的耦合小,那代码整体的质量就不会差。即便某个具体的类或者模块设计得不怎么合理,代码质量不怎么高,影响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可以聚焦于这个模块或者类,做相应的小型重构。而相对于代码结构的调整,这种改动范围比较集中的小型重构的难度就容易多了。

代码是否需要“解耦”?

那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判断代码的耦合程度呢?或者说,怎么判断代码是否符合“高内聚、松耦合”呢?再或者说,如何判断系统是否需要解耦重构呢?

间接的衡量标准有很多,前面我们讲到了一些,比如,看修改代码会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直接的衡量标准,也是我在阅读源码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那就是把模块与模块之间、类与类之间的依赖关系画出来,根据依赖关系图的复杂性来判断是否需要解耦重构。

如果依赖关系复杂、混乱,那从代码结构上来讲,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肯定不是太好,那我们就需要考虑是否可以通过解耦的方法,让依赖关系变得清晰、简单。当然,这种判断还是有比较强的主观色彩,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和梳理依赖的手段,配合间接的衡量标准一块来使用。

如何给代码“解耦”?

前面我们能讲了解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解耦,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如何进行解耦。

1. 封装与抽象

封装和抽象作为两个非常通用的设计思想,可以应用在很多设计场景中,比如系统、模块、lib、组件、接口、类等等的设计。封装和抽象可以有效地隐藏实现的复杂性,隔离实现的易变性,给依赖的模块提供稳定且易用的抽象接口。

比如,Unix 系统提供的 open() 文件操作函数,我们用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底层实现却非常复杂,涉及权限控制、并发控制、物理存储等等。我们通过将其封装成一个抽象的 open() 函数,能够有效控制代码复杂性的蔓延,将复杂性封装在局部代码中。除此之外,因为 open() 函数基于抽象而非具体的实现来定义,所以我们在改动 open() 函数的底层实现的时候,并不需要改动依赖它的上层代码,也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高内聚、松耦合”代码的评判标准。

2. 中间层

引入中间层能简化模块或类之间的依赖关系。下面这张图是引入中间层前后的依赖关系对比图。在引入数据存储中间层之前,A、B、C 三个模块都要依赖内存一级缓存、Redis 二级缓存、DB 持久化存储三个模块。在引入中间层之后,三个模块只需要依赖数据存储一个模块即可。从图上可以看出,中间层的引入明显地简化了依赖关系,让代码结构更加清晰。

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重构的时候,引入中间层可以起到过渡的作用,能够让开发和重构同步进行,不互相干扰。比如,某个接口设计得有问题,我们需要修改它的定义,同时,所有调用这个接口的代码都要做相应的改动。如果新开发的代码也用到这个接口,那开发就跟重构冲突了。为了让重构能小步快跑,我们可以分下面四个阶段来完成接口的修改。

● 第一阶段:引入一个中间层,包裹老的接口,提供新的接口定义。

● 第二阶段:新开发的代码依赖中间层提供的新接口。

● 第三阶段:将依赖老接口的代码改为调用新接口。

● 第四阶段:确保所有的代码都调用新接口之后,删除掉老的接口。

这样,每个阶段的开发工作量都不会很大,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重构跟开发冲突的概率也变小了。

3. 模块化

模块化是构建复杂系统常用的手段。不仅在软件行业,在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这个手段也非常有用。对于一个大型复杂系统来说,没有人能掌控所有的细节。之所以我们能搭建出如此复杂的系统,并且能维护得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系统划分成各个独立的模块,让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模块,这样即便在不了解全部细节的情况下,管理者也能协调各个模块,让整个系统有效运转。

聚焦到软件开发上面,很多大型软件(比如 Windows)之所以能做到几百、上千人有条不紊地协作开发,也归功于模块化做得好。不同的模块之间通过 API 来进行通信,每个模块之间耦合很小,每个小的团队聚焦于一个独立的高内聚模块来开发,最终像搭积木一样将各个模块组装起来,构建成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

我们再聚焦到代码层面。合理地划分模块能有效地解耦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所以,我们在开发代码的时候,一定要有模块化意识,将每个模块都当作一个独立的 lib 一样来开发,只提供封装了内部实现细节的接口给其他模块使用,这样可以减少不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实际上,从刚刚的讲解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模块化的思想无处不在,像 SOA、微服务、lib 库、系统内模块划分,甚至是类、函数的设计,都体现了模块化思想。如果追本溯源,模块化思想更加本质的东西就是分而治之。

4. 其他设计思想和原则

“高内聚、松耦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思想,能够有效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缩小功能改动导致的代码改动范围。实际上,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这个设计思想。很多设计原则都以实现代码的“高内聚、松耦合”为目的。我们来一块总结回顾一下都有哪些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我们前面提到,内聚性和耦合性并非独立的。高内聚会让代码更加松耦合,而实现高内聚的重要指导原则就是单一职责原则。模块或者类的职责设计得单一,而不是大而全,那依赖它的类和它依赖的类就会比较少,代码耦合也就相应的降低了。

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

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能通过接口这样一个中间层,隔离变化和具体的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有依赖关系的两个模块或类之间,一个模块或者类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另一个模块或类。实际上,这就相当于将一种强依赖关系(强耦合)解耦为了弱依赖关系(弱耦合)。

依赖注入

跟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思想类似,依赖注入也是将代码之间的强耦合变为弱耦合。尽管依赖注入无法将本应该有依赖关系的两个类,解耦为没有依赖关系,但可以让耦合关系没那么紧密,容易做到插拔替换。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我们知道,继承是一种强依赖关系,父类与子类高度耦合,且这种耦合关系非常脆弱,牵一发而动全身,父类的每一次改动都会影响所有的子类。相反,组合关系是一种弱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更加灵活,所以,对于继承结构比较复杂的代码,利用组合来替换继承,也是一种解耦的有效手段。

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讲的是,不该有直接依赖关系的类之间,不要有依赖;有依赖关系的类之间,尽量只依赖必要的接口。从定义上,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条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代码的松耦合。至于如何应用这条原则来解耦代码,你可以回过头去阅读一下第 22 讲,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些设计思想和原则之外,还有一些设计模式也是为了解耦依赖,比如观察者模式,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留在设计模式模块中慢慢讲解。

理论十二:如何通过封装、抽象、模块化、中间层等解耦代码?相关推荐

  1. CAP理论十二年回顾:规则变了

    CAP理论断言任何基于网络的数据共享系统,最多只能满足数据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忍性三要素中的两个要素.但是通过显式处理分区情形,系统设计师可以做到优化数据一致性和可用性,进而取得三者之间的平衡. 自 ...

  2. tf第十二讲:TextCNN做文本分类的实战代码

      大家好,我是爱编程的喵喵.双985硕士毕业,现担任全栈工程师一职,热衷于将数据思维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中.从事机器学习以及相关的前后端开发工作.曾在阿里云.科大讯飞.CCF等比赛获得多次Top名次.现 ...

  3. java死锁业务场景_【深入浅出多线程系列十二】:什么是死锁?(场景+代码示例)...

    在学习Java的道路上,是否路过多线程时总让你很迷惘:很不巧,我也是,而使我们感到很迷惘主要原因都源于没有对概念的深深的理解和实践.所以我决定漫步Java多线程,同你一起会会多线程. 多线程系列 多线 ...

  4. AUTOSAR从入门到精通100讲(四十二)-Autosar架构下的模块详细设计及代码实现--基于配置的编程方法

    1.Autosar静态代码和动态代码 Autosar架构下的静态代码(Static)可以理解为不可变(由工具商编写维护)的代码,根据配置进行逻辑/算法处理以及状态机的维持及跳转等.动态(Dynamic ...

  5. GRUB4DOS(十二)适用于FAT32的分区引导扇区启动代码

    /* 这份代码将编译后将放到GRLDR文件的0x400开始的地方(即第三个扇区)* 这个扇区的内容将被塞到分区引导扇区* 其中0x00-0x59见文章下方表1.* 0x5a - 0x1fc放引导代码. ...

  6. CoreJava 笔记总结-第十二章 并发-2

    文章目录 第十二章 并发 `synchronized`关键字 同步块 监视器概念 `volatile`字段 `final`变量 原子性 死锁 线程安全的集合 阻塞队列 映射条目的原子更新 对并发散列映 ...

  7. 第十二周-学习进度条

      第十二周 所花时间(包括上课) 20h 代码量(行) 230 博客园(篇) 2 了解到的知识点 fragment的相关知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iujinxi ...

  8. 软件工程进度条-第十二周

    第十二周 所花时间(包括上课) 8 代码量(行) 30 博客量(篇) 2 了解到的知识点 1.软件质量保证 2.找水王算法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ning-JML/p ...

  9. 20145206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十二周学习总结

    20145206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十二周学习总结 本周学习目标 1.第九周代码检查 2.第十周代码检查 3.第十一周代码检查 博客链接 20145206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 ...

最新文章

  1. 人脑认知科学对人工智能的启示
  2. 广义hough变换matlab,matlab – 广义Hough R表
  3. Exchange server 2007 出现“0x8004010F”错误的解决办法
  4. 推荐系统遇上深度学习(十七)--探秘阿里之MLR算法浅析及实现
  5. java 递归_两篇文章带你了解java基础算法之递归和折半查找
  6. Spring Boot学习总结(21)——SpringBoot集成Redis等缓存以注解的方式优雅实现幂等,防千万次重复提交实例代码
  7. 今天来谈谈CSS有哪些布局
  8. Spring开发指南_夏昕 问题总结
  9. mysql当查询条件为空时不作为条件查询
  10. 怎样压缩图片?有这3种图片压缩的方法就够了
  11. 代码重构(一)原理和规范
  12. SQL 查询字段包含特殊符号的数据
  13. 数据库大量数据操作中事务优化方案
  14. 数据新时代 认知DMA基金会
  15. L48.linux命令每日一练 -- 第七章 Linux用户管理及用户信息查询命令 -- last、lastb和lastlog
  16. VS2005/SQL2005等原版镜像高速下载
  17. GNSS数据下载脚本(Perl+Python)
  18. 数据中心中交换机的转发原理 ---尚文网络奎哥
  19. 安卓界面UI设计的尺寸标注问题
  20. Android7.1.2源码解析系列】Android编译系统翻译------Android_Build_System(/build/core/build-system.html)

热门文章

  1. 79、CheckBox相关小问题
  2. 如何找回回收站删除的图片
  3. H5学习之路-手机短信验证码的实现
  4. 中秋节主题班会PPT模板
  5. Android Intent深入解剖(传智播客)
  6. 如何下载平谷区卫星地图高清版大图
  7. kali设置中文及安装拼音输入法
  8. C语言入门(大一笔记)数组篇
  9. 手游摇杆(三)跟随式摇杆
  10. 互联网晚报 | 8月17日 星期二 | 滴滴在7城上线司机透明账单;支付宝上线“防疫六件套”;苹果公司市值达2.5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