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四)————第四章 对偶理论

  • 1. 对偶问题的提出
  • 2.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 2.1 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
    • 2.2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 3. 对偶单纯形法

1. 对偶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对偶?
对同一事物(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或立场)提出相对的两种不同的表述。
例如:在平面内,矩形的面积与其周长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表述方法。
周长一定,面积最大的矩形是正方形。
面积一定,周长最短的矩形是正方形。
这种表述有利于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线性规划问题也有对偶关系。

2.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2.1 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

原问题(LP):
max z=c1x1+c2x2+⋯+cnxn(a11a12⋯a1n⋮⋮⋱⋮am1am2⋯amn)(x1x2⋮xn)=(b1⋮bm)x1,x2,⋯,xn≥0\begin{array}{cccc} \text { max } z & =c_{1} x_{1}+c_{2} x_{2}+\cdots+c_{n} x_{n} & \\ \left(\begin{array}{cccc} a_{11} & a_{12} & \cdots & a_{1 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a_{m 1} & a_{m 2} & \cdots & a_{m n} \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 x_{1} \\ x_{2} \\ \vdots \\ x_{n} \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 b_{1} \\ \vdots \\ b_{m} \end{array}\right) \\ x_{1}, x_{2}, \cdots, x_{n} \geq 0 \end{array} max z⎝⎜⎛​a11​⋮am1​​a12​⋮am2​​⋯⋱⋯​a1n​⋮amn​​⎠⎟⎞​⎝⎜⎜⎜⎛​x1​x2​⋮xn​​⎠⎟⎟⎟⎞​=⎝⎜⎛​b1​⋮bm​​⎠⎟⎞​x1​,x2​,⋯,xn​≥0​=c1​x1​+c2​x2​+⋯+cn​xn​
对偶问题(DP)
min⁡ω=y1b1+y2b2+⋯+ymbm(y1,y2,⋯,ym)(a11a12⋯a1n⋮⋮⋱⋮am1am2⋯amn)≥(c1,c2,⋯,cn)y1,y2,⋯,yn≥0\begin{array}{l} \min \omega=y_{1} b_{1}+y_{2} b_{2}+\cdots+y_{\mathrm{m}} b_{m} \\ \left(y_{1}, y_{2}, \cdots, y_{m}\right)\left(\begin{array}{cccc} a_{11} & a_{12} & \cdots & a_{1 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a_{m 1} & a_{m 2} & \cdots & a_{m n} \end{array}\right) \geq\left(c_{1}, c_{2}, \cdots, c_{n}\right) \\ y_{1}, y_{2}, \cdots, y_{n} \geq 0 \end{array}minω=y1​b1​+y2​b2​+⋯+ym​bm​(y1​,y2​,⋯,ym​)⎝⎜⎛​a11​⋮am1​​a12​⋮am2​​⋯⋱⋯​a1n​⋮amn​​⎠⎟⎞​≥(c1​,c2​,⋯,cn​)y1​,y2​,⋯,yn​≥0​
变换关系分为对称关系与非对称关系,其中非对称形式的变换关系可以有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先将等式约束条件分解为两个不等式约束条件
第二步:按对称形式变换关系可写出它的对偶问题

2.2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 ;
证明:设原问题是
max⁡z=CX;AX≤b,X≥0\max _{z}=C X ; A X \leq b, \quad X \geq 0zmax​=CX;AX≤b,X≥0
根据对偶问题的对称变换关系,可以找到它的对偶问题是
minw=Yb;YA≥C,Y≥0min w=Y b ; Y A \geq C, \quad Y \geq 0minw=Yb;YA≥C,Y≥0
若将上式两边取负号,又因min⁡w=max⁡(−ω)\min w=\max (-\omega)minw=max(−ω)可得到
max⁡(−w)=Yb;−YA≤−C;Y≥0\max (-w)=Y b ;-Y A \leq-C ; \quad Y \geq 0max(−w)=Yb;−YA≤−C;Y≥0
根据对称变换关系,得到上式的对偶问题是
min⁡(−w′)=−CX;−AX≥−b;X≥0\min \left(-w^{\prime}\right)=-C X ;-A X \geq-b ; X \geq 0min(−w′)=−CX;−AX≥−b;X≥0
又因min⁡(−w′)=max⁡w′\min \left(-w^{\prime}\right)=\max w^{\prime}min(−w′)=maxw′,可得
Maxw′=max⁡z=CX;AX≤b;X≥0\boldsymbol{M a x} \boldsymbol{w}^{\prime}=\max z=C \boldsymbol{X} ; \quad \boldsymbol{A X} \leq b ; \boldsymbol{X} \geq \boldsymbol{0}Maxw′=maxz=CX;AX≤b;X≥0
这就是原问题。
2)弱对偶性:若Xˉ\bar XXˉ是原问题的可行解,Yˉ\bar YYˉ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则存在CX≤Yb;
设原问题是 max⁡z=CX;AX≤b;X≥0\max z=C X ; A X \leq b ; X \geq 0maxz=CX;AX≤b;X≥0
因Xˉ\bar XXˉ是原问题的可行解,所以满足约束条件,即
AXˉ≤bA \bar{X} \leq bAXˉ≤b
若Yˉ\bar YYˉ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 将Yˉ\bar YYˉ左乘上式,得到
YˉAXˉ≤Yˉb\bar{Y} A \bar{X} \leq \bar{Y} bYˉAXˉ≤Yˉb
原问题的对偶问题是: minw=Yb;YA≥C;Y≥0min w=Y b ; Y A \geq C ; Y \geq 0minw=Yb;YA≥C;Y≥0
因Yˉ\bar YYˉ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所以满足 YˉA≥C\bar{Y} A \geq CYˉA≥C
将Xˉ\bar XXˉ右乘上式,得到 YˉAXˉ≥C.\bar{Y} A \bar{X} \geq C .YˉAXˉ≥C.
于是得到 CXˉ≤YˉAXˉ≤YˉbC \bar{X} \leq \bar{Y} A \bar{X} \leq \bar{Y} b \quadCXˉ≤YˉAXˉ≤Yˉb
证毕.

3)无界性:若原问题(对偶问题)为无界解,则其对偶问题(原问题)无可行解;
由性质(2)可知,
Yˉb≥CXˉ→∞,\bar{Y} b \geq C \bar{X} \rightarrow \infty,Yˉb≥CXˉ→∞, 是不可能成立。
4)可行解是最优解时的性质 ;
设X^\hat{X}X^是原问题的可行解,Y^\hat{Y}Y^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
当CX^=Y^bC\hat{X}=\hat{Y}bCX^=Y^b时,X^,Y^\hat{X}, \hat{Y}X^,Y^ 是最优解。

设: X^\hat XX^是原问题的可行解,Y^\hat{Y}Y^ 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
当 CX^=Y^bC \hat{X}=\hat{Y} bCX^=Y^b 时,X^,Y^\hat{X}, \hat{Y}X^,Y^ 是最优解

证明:
若 CX^=Y^bC \hat{X}=\hat{Y} bCX^=Y^b, 根据性质2 可知,对偶问题的
所有可行解 Yˉ\bar{Y}Yˉ 都存在 Yˉb≥C^X;\bar{Y} b \geq \hat{C} X ;Yˉb≥C^X; 因 CX^=Y^bC \hat{X}=\hat{Y} bCX^=Y^b
所以 Yˉb≥Y^b\bar{Y} b \geq \hat{Y} bYˉb≥Y^b
可见是使目标函数取值最小的可行解,
因而是最优解
同理可证明,对原问题
存在 CX^=Y^b≥CXˉC \hat{X}=\hat{Y} b \geq C \bar{X}CX^=Y^b≥CXˉ,所以是最优解 .
证毕
5)对偶定理:若原问题有最优解,那么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且目标函数值相等;
证明:
设X^\hat XX^是原问题的最优解,它对应的基矩阵B,
必存在 C−CBB−1A≤0C-C_{B} B^{-1} A \leq 0C−CB​B−1A≤0即得到 Y^A≥C\hat{Y} A \geq CY^A≥C 其中 Y^=CBB−1\hat{Y}=C_{B} B^{-1}Y^=CB​B−1
若 Y^\hat YY^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使得 w=Y^b=CBB−1bw=\hat{Y} b=C_{B} B^{-1} bw=Y^b=CB​B−1b
因原问题的父是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值 z=CX^=CBB−1bz=C \hat{X}=C_{B} B^{-1} bz=CX^=CB​B−1b 由此,得到 Y^b=CBB−1b=CX^\hat{Y} b=C_{B} B^{-1} b=C \hat{X}Y^b=CB​B−1b=CX^
可见Y^\hat YY^是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6)互补松弛性 ;
若 X^,\hat{X},X^, 分分别为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
那么 Y^XS=0\hat{Y} X_{S}=0Y^XS​=0 和 YSX^=0Y_{S} \hat{X}=0YS​X^=0;当且仅当, X^,Y^\hat{X}, \hat{Y}X^,Y^ 为最优解。

证明:设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标准关系为
原问题:
max⁡z=CXAX+XS=bX,XS≥0\begin{array}{l} \max z=C X \\ A X+X_{S}=b \\ X, X_{S} \geq 0 \end{array}maxz=CXAX+XS​=bX,XS​≥0​
对偶问题:
min⁡ω=YbYA−YS=CY,YS≥0\begin{array}{l} \min \omega=Y b \\ Y A-Y_{S}=C \\ Y, Y_{S} \geq 0 \end{array}minω=YbYA−YS​=CY,YS​≥0​
将原问题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向量CCC用C=YA−YsC=YA-Y_sC=YA−Ys​代替后,得到
z=(YA−YS)X=YAX−YSXz=\left(Y A-Y_{S}\right) X=Y A X-Y_{S} Xz=(YA−YS​)X=YAX−YS​X
将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中系数列向量b,用b=AX+Xsb=AX+X_sb=AX+Xs​代替后,
得到w=Y(AX+XS)=YAX+YXSw=Y\left(A X+X_{S}\right)=Y A X+Y X_{S}w=Y(AX+XS​)=YAX+YXS​
t^YSX^=0,Y^XS=0\hat{t} Y_{S} \hat{X}=0, \hat{Y} X_{S}=0 t^YS​X^=0,Y^XS​=0 则 Y^b=Y^AX^=CX^\hat{Y} b=\hat{Y} A \hat{X}=C \hat{X}Y^b=Y^AX^=CX^
由性质(4),可知 X^,Y^\hat{X}, \hat{Y}X^,Y^ 是最优解。
又若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根据性质(4),则有C X=YAX=YbX=Y A X=Y bX=YAX=Yb
可知,必有
Y^XS=0,YSX^=0\hat{Y} X_{S}=0, Y_{S} \hat{X}=0Y^XS​=0,YS​X^=0

** 7)原问题检验数与对偶问题解的关系**
设原问题是
max⁡z=CX;AX+XS=b;X,XS≥0\max z=C X ; A X+X_{S}=b ; X, X_{S} \geq 0maxz=CX;AX+XS​=b;X,XS​≥0
它的对偶问题是
min⁡w=Yb;YA−YS=C;Y,YS≥0\min w=Y b ; Y A-Y_{S}=C ; Y, Y_{S} \geq 0minw=Yb;YA−YS​=C;Y,YS​≥0
则原问题单纯形表的检验数行对应其对偶问题的一个基解,其对应关系见表

YS1Y_{S1}YS1​是对应原问题中基变量XBX_{B}XB​的剩余变量,
YS2Y_{S2}YS2​是对应原问题中非基变量XNX_{N}XN​的剩余变量。

3. 对偶单纯形法

前节讲到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解之间的对应关系时指出:在单纯形表中进行迭代时,在b列中得到的是原问题的基可行解,而在检验数行得到的是对偶问题的基解。
通过逐步迭代,当在检验数行得到对偶问题的解也是基可行解时,根据性质(2)、(3)可知,已得到最优解。即原问题与对偶问题都是最优解。
根据对偶问题的对称性,可以这样考虑:若保持对偶问题的解是基可行解,即cj−CBB−1Pj≤0c_{j}-C_{B} B^{-1} P_{j} \leq 0cj​−CB​B−1Pj​≤0,而原问题在非可行解的基础上,通过逐步迭代达到基可行解,这样也得到了最优解。其优点是原问题的初始解不一定是基可行解,可从非基可行解开始迭代。
设原问题为:
max⁡z=CXAX=bX≥0\begin{array}{r} \max z=C X \\ A X=b \\ X \geq 0 \end{array}maxz=CXAX=bX≥0​
又设BBB是一个基。不失一般性,令B=(P1,P2,…,Pm)B=\left(P_{1}, P_{2}, \ldots, P_{m}\right)B=(P1​,P2​,…,Pm​),它对应的变量为XB=(x1,x2,…,xm)X_{B}=\left(x_{1}, x_{2}, \ldots, x_{m}\right)XB​=(x1​,x2​,…,xm​)。当非基变量都为零时,可以得到XB=B−1bX_{B}=B^{-1} bXB​=B−1b。若在B−1bB^{-1} bB−1b中至少有一个负分量,设(XB=B−1b)i<0{(X_{B}=B^{-1} b)}_i < 0(XB​=B−1b)i​<0,并且在单纯形表的检验数行中的检验数都为非正,即对偶问题保持可行解,它的各分量是
(1) 对应基变量x1,x2,…,xmx_{1}, x_{2}, \ldots, x_{m}x1​,x2​,…,xm​的检验数是
σi=ci−zi=ci−CBB−1Pj=0,i=1,2,…,m\sigma_{i}=c_{i}-z_{i}=c_{i}-C_{B} B^{-1} P_{j}=0, \quad i=1,2, \ldots, mσi​=ci​−zi​=ci​−CB​B−1Pj​=0,i=1,2,…,m
(2) 对应非基变量xm+1,…,xnx_{m+1}, \ldots, x_{n}xm+1​,…,xn​的检验数是
σj=cj−zj=cj−CBB−1Pj≤0,j=m+1,…,n\sigma_{j}=c_{j}-z_{j}=c_{j}-C_{B} B^{-1} P_{j} \leq 0, \quad j=m+1, \ldots, nσj​=cj​−zj​=cj​−CB​B−1Pj​≤0,j=m+1,…,n
每次迭代是将基变量中的负分量x1x_1x1​取出,去替换非基变量中的xkx_kxk​,经基变换,所有检验数仍保持非正。从原问题来看,经过每次迭代,原问题由非可行解往可行解靠近。当原问题得到可行解时,便得到了最优解。
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 根据线性规划问题,列出初始单纯形表。检查bbb列的数字,若都为非负,检验数都为非正,则已得到最优解。停止计算。若检查bbb列的数字时,至少还有一个负分量,检验数保持非正,那么进行以下计算。
(2) 确定换出变量。按min⁡{(B−1b)i∣(B−1b)i<0=(B−1b)1\min \left\{\left(B^{-1} b\right)_{i} \mid\left(B^{-1} b\right)_{i}<0=\left(B^{-1} b\right)_{1}\right.min{(B−1b)i​∣(B−1b)i​<0=(B−1b)1​对应的基变量x1x_1x1​为换出变量
(3) 确定换入变量。在单纯形表中检查x1x_1x1​所在行的各系数α1j(j=1,2,…,n)\alpha_{1 j}(j=1,2, \ldots, n)α1j​(j=1,2,…,n)。若所有α1j≥0\alpha_{1j} \geq 0α1j​≥0,则无可行解,停止计算。若存在α1j<0(j=1,2,…,n)\alpha_{1 j}<0(j=1,2, \ldots, n)α1j​<0(j=1,2,…,n), 计算
θ=min⁡j(cj−zjalj∣alj<0)=ck−zkalk\theta=\min _{j}\left(\frac{c_{j}-z_{j}}{a_{l j}} \mid a_{l j}<0\right)=\frac{c_{k}-z_{k}}{a_{l k}}θ=jmin​(alj​cj​−zj​​∣alj​<0)=alk​ck​−zk​​
按θ\thetaθ规则所对应的列的非基变量xkx_kxk​为换入变量,这样才能保持得到的对偶问题解仍为可行解。
(4) 以α1k\alpha_{1k}α1k​为主元素,按原单纯形法在表中进行迭代运算,得到新的计算表。
重复步骤(1)~(4)。

从以上求解过程可以看到对偶单纯形法有以下优点:
(1) 初始解可以是非可行解,当检验数都为负数时就可以进行基的变换,这时不需要加入人工变量,因此可以简化计算。
(2) 当变量多于约束条件,对这样的线性规划问题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可以减少计算工作量,因此对变量较少,而约束条件很多的线性规划问题,可先将它变换成对偶问题,然后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
(3) 在灵敏度分析及求解整数规划的割平面法中,有时需要用对偶单纯形法,这样可使问题的处理简化。对偶单纯形法的局限性主要是,对大多数线性规划问题,很难找到一个初始可行基,因而这种方法在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很少单独应用。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四)————第四章 对偶理论相关推荐

  1.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三)————单纯形法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详细学习笔记 (三)----单纯形法 数学模型 最优性检验与解的判别 最优解的判别定理 无穷多最优解判别定理 无界解判别定理 其他情形 第三章 单纯形法 单纯形表 ...

  2.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八)————最优性条件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八)----最优性条件 无约束问题的极值条件 必要条件 二阶充分条件 充要条件 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不等式约束的一阶最优性条件 无约束问题 ...

  3.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七)————第五章 运输问题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七)----第五章 运输问题 第1节 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第2节 表上作业法 2.1 确定初始基可行解 2.2 最优解的判别 2.3 改进的方法 ...

  4.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一)————第十章 使用导数的最优化方法(最速下降法、牛顿法、阻尼牛顿法)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一)----第十章 使用导数的最优化方法(最速下降法.牛顿法.阻尼牛顿法) 写在前面 第十章 使用导数的最优化方法 最速下降法 牛顿法 阻尼牛顿 ...

  5.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五)————最优性条件 之 KKT条件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五)----最优性条件 之 KKT条件 Lagrange对偶问题 原问题 Lagrange函数 Lagrange对偶函数 强/弱对偶性 弱对偶性 ...

  6.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二)————补充知识(凸集) 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二)----补充知识 凸集 & 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补充知识 凸集 方向与极方向 表示定理 择一定理 第一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

  7. 【台大郭彦甫】Matlab入门教程超详细学习笔记二:基本操作与矩阵运算(附PPT链接)

    Matlab入门教程超详细学习笔记二:基本操作与矩阵运算 前言 一.基本操作 1.把matlab当作计算器使用 2.变量 3.控制格式输出 二.矩阵运算 1.矩阵 2.矩阵索引 3.使用:创建向量 4 ...

  8. Java数据库部分(MySQL+JDBC)(一、MySQL超详细学习笔记)

    所有示例使用的数据表均为Oracle提供的SQL基础数据表(t_employees.sql dept.sql emp.sql salgrade.sql) 熟练掌握多多练习即可达到完成后端开发所需具备的 ...

  9. MITRE ATTCK超详细学习笔记-01(背景,术语,案例)

    文章目录 1. ATT&CK框架简介 1.1 背景 1.2 特点 1.3 与Cyber Kill Chain的关系 2. ATT&CK相关术语 2.1 Matrix 2.2 TTPs ...

最新文章

  1. 清华学生计划表上热搜,大写的服!
  2. Windows7下安装VC2008绿色版
  3. 微博php-sdk使用教程,腾讯微博api(php-sdk)的使用
  4. wxWidgets:更新到最新版本的 wxWidgets
  5. 这是mac 重置mysql 的三种做法
  6. java任务poer_java-Powermock-模拟超级方法调用
  7. MATLAB中求矩阵非零元的坐标
  8. 分布式交换机配置备份和还原
  9. 用SpriteBuilder简化quot;耕牛遍地走quot;的动画效果(二)
  10. 毫米波雷达障碍物检测算法介绍
  11. 最小栈设计并实现一个minstack类_栈相关
  12. 基于 TCP Socket 的服务器与客户端的简单连接
  13. 三类主流影音播放器对比
  14. Idea Module not specified
  15. 清晰认知总线(包括各类常用总线的总结)
  16. 信息搜集快捷导航工具bug修复-光速启动
  17. 「解析」正则化 DropPath
  18. GOF23式——Prototype
  19. 大战谷歌!微软Bing引入ChatGPT;羊了个羊高·薪招纳技术人才;Debian彻底移除Python2;GitHub今日热榜 | ShowMeAI资讯日报
  20. php twig if,php – twig:如果有多个条件

热门文章

  1. MailBee.NET Objects发送电子邮件(SMTP)教程五:发送带有嵌入图片的网页和HTML邮件
  2. DirectX游戏开发之一个API玩转音乐
  3. 基于html5实现的推箱子小游戏
  4. iOS项目中使用第三方字体
  5. 为什么玩家总是留不住?试试这样搭建社交生态
  6. iFunk游戏本性能大预测
  7. 2021综述:计算机视觉中的注意力机制(续三):时间注意力
  8. k的倍数(k小于等于12)
  9. 16条触动人心的心灵鸡汤经典语录,句句精辟,温暖又励志!(大神们看一看)
  10. 智能驾驶板块_无人驾驶受益股名单有哪些?无人驾驶板块龙头股票一览表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