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背景简介
  • 问题建模
  • 波束成形设计: 数字波束成形
  • 波束成形设计: 模拟波束成形
    • 流形优化
    • GEVD算法
  • 波束成形设计: 接收端
  • 拓展到宽带系统
  • 仿真性能
    • 窄带情形
    • 宽带情形
  • 总结
  • 相关阅读

前言

论文题目: Hybrid Beamforming for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Using the MMSE Criterion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1902.08343
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TianLin0509/Hybrid-Beamforming-for-Millimeter-Wave-Systems-Using-the-MMSE-Criterion

这是笔者自己发表在TCom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上的论文, 因为这几天要做一些相关报告,顺便也写成一篇博客。 毕竟完成了那么多篇他人论文的读后感, 也是时候记录下自己的工作了。 何况最懂一篇文章的,一定是作者本人啦。 本博文旨在以最简练的篇幅来提炼文章的核心。

背景简介

本文的工作还是基于毫米波的混合波束成形系统。 关于混合波束成形 的 背景 和 介绍, 可以参考笔者之前的文章,

  • 混合波束成形专栏|基础:深入浅出5G,毫米波,大规模MIMO与波束赋形
  • 混合波束成形专栏|进阶:深入浅出混合波束赋形

这篇文章与之前相关工作的主要区别点在于, 是以MSE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算法。 尽管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以MSE为优化目标的波束成形算法的设计工作, 但基本是多用户场景下, 且并未详尽地阐述该目标的意义。 从算法角度而言, 本文的算法也将性能优化了许多。

问题建模


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以上图所示的窄带点对点毫米波通信系统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相关算法。 第二部分则将其拓展到了宽带OFDM系统下。 阅读完 混合波束成形专栏|进阶:深入浅出混合波束赋形 的话, 很容易可以写出接收端得到的接收信号的表示式:

y=WBHWRFHHVRFVBs+WBHWRFHu\mathbf{y}=\mathbf{W}_{\mathrm{B}}^{H} \mathbf{W}_{\mathrm{RF}}^{H} \mathbf{H V}_{\mathrm{RF}} \mathbf{V}_{\mathrm{B}} \mathbf{s}+\mathbf{W}_{\mathrm{B}}^{H} \mathbf{W}_{\mathrm{RF}}^{H} \mathbf{u}y=WBH​WRFH​HVRF​VB​s+WBH​WRFH​u

与许多相关工作不同的是, 本文是以MSE作为优化目标:
MSE≜E{∥β−1y−s∥2}\mathrm{MSE} \triangleq E\left\{\left\|\beta^{-1} \mathbf{y}-\mathbf{s}\right\|^{2}\right\}MSE≜E{∥∥​β−1y−s∥∥​2}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严格的MSE应该就是 MSE≜E{∥y−s∥2}\mathrm{MSE} \triangleq E\left\{\left\|\mathbf{y}-\mathbf{s}\right\|^{2}\right\}MSE≜E{∥y−s∥2}, 而这里的β\betaβ则是一个标量因子, 物理意义上是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缩小一定的幅度, 使之更接近于原始信号。 这个MSE也被称为 modified MSE。 可以理解为用于矫正由于预编码及信道造成的信号幅度的放大/缩小。
但事实上, 因为我们研究的点对点系统中, 接收端也有波束成形操作, 因此这一步的标量scaling其实可以由接收波束赋形来完成。 那β\betaβ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其实是有相应考虑的, 这并非本文的贡献, 因为传统的波束成形也会面临同样的疑问, 但这是本文需要解答的, 引入β\betaβ主要出于三点考虑:

  • 第一, 在传统的MIMO波束成形研究中, 在设计预编码矩阵的时候, 如果以原始的MSE(无β\betaβ)为目标, 会发现预编码矩阵的设计与噪声能量无关! 这其实不符合MSE的初衷。 而如果引入β\betaβ, 预编码矩阵的解就与噪声能量相关, 也因此可以达到更合理的性能。
  • 第二, 从数学意义上而言, 混合波束成形问题中,需要求解四个矩阵,愈发复杂。 而以传统MSE为目标求解的时候, 考虑发送的功率约束, 需要引入拉格朗日乘子, 这个乘子非常难求,且影响后续对其他矩阵的设计。 而引入β\betaβ后, 后面的推导会证明大大简化了数学求解难度。
  • 第三, 引入β\betaβ后, 可以使得 固定接收端解发送端固定发送端解接收端 两个子问题可以化为完全一致的形式, 也就可以用同样的算法来求解了。

最后,为什么要以MSE为目标求解, 而不是用Rate等呢? 因为在传统通信中, MSE是一个经典且合理的指标, 完全有理由同样应用在5G的毫米波通信中。 其次, MSE为目标往往能保证更好的BER性能, 而且由于目标的不同, 数学问题完全不一样了, 推导的算法也会有较大的变化。 最后, 我们可以将MSE的算法推广到WMSE(weight MSE), 这时的解将会有非常不错的Rate性能。

波束成形设计: 数字波束成形

如 混合波束成形专栏|进阶:深入浅出混合波束赋形 中所述,在求解HBF优化问题的时候, 由于总共有4个矩阵, 主流的做法都是, 将发送端和接收端解耦, 其实就是简单的: 先固定接收端求解发送端, 再固定发送端求解接收端, 然后迭代。 我们的第一步也是如此: 先固定接收端, 求解发送端。 首先令VB=βVU\mathbf{V}_{\mathrm{B}}=\beta \mathbf{V}_{\mathrm{U}}VB​=βVU​, 可以得到目标函数:

minimize⁡VRF,VU,βtr⁡(H1HVRFVUVUHVRFHH1−H1HVRFVU−VUHVRFHH1+σ2β−2WHW+INa)subject to tr⁡(VRFVUVUHVRFH)≤β−2;∣[VRF]ij∣=1,∀i,j\begin{array}{ll} \operatorname{minimize}_{\mathbf{V}_{\mathrm{RF}}, \mathbf{V}_{\mathrm{U}}, \beta} & \operatorname{tr}\left(\mathbf{H}_{1}^{H} \mathbf{V}_{\mathrm{RF}} \mathbf{V}_{\mathrm{U}} \mathbf{V}_{\mathrm{U}}^{H} \mathbf{V}_{\mathrm{RF}}^{H} \mathbf{H}_{1}-\mathbf{H}_{1}^{H} \mathbf{V}_{\mathrm{RF}} \mathbf{V}_{\mathrm{U}}\right. \left.-\mathbf{V}_{\mathrm{U}}^{H} \mathbf{V}_{\mathrm{RF}}^{H} \mathbf{H}_{1}+\sigma^{2} \beta^{-2} \mathbf{W}^{H} \mathbf{W}+\mathbf{I}_{N_{\mathrm{a}}}\right) \\ \text { subject to } & \operatorname{tr}\left(\mathbf{V}_{\mathrm{RF}} \mathbf{V}_{\mathrm{U}} \mathbf{V}_{\mathrm{U}}^{H} \mathbf{V}_{\mathrm{RF}}^{H}\right) \leq \beta^{-2} ; \left|\left[\mathbf{V}_{\mathrm{RF}}\right]_{i j}\right|=1, \forall i, j \end{array}minimizeVRF​,VU​,β​ subject to ​tr(H1H​VRF​VU​VUH​VRFH​H1​−H1H​VRF​VU​−VUH​VRFH​H1​+σ2β−2WHW+INa​​)tr(VRF​VU​VUH​VRFH​)≤β−2;∣∣∣​[VRF​]ij​∣∣∣​=1,∀i,j​

可以看到, 这一步中我们只需要优化发送预编码矩阵 (数字阵和模拟阵)及 引入的β\betaβ标量。 由于模拟阵有恒模约束,求解困难, 因此我们先求解数字阵。

很容易通过反证法得知: 必在达到最大功率时达到最佳性能, 因此根据第一个限制条件的等号成立时:

β=(tr⁡(VRFVUVUHVRFH))−12\beta=\left(\operatorname{tr}\left(\mathbf{V}_{\mathrm{RF}} \mathbf{V}_{\mathrm{U}} \mathbf{V}_{\mathrm{U}}^{H} \mathbf{V}_{\mathrm{RF}}^{H}\right)\right)^{-\frac{1}{2}}β=(tr(VRF​VU​VUH​VRFH​))−21​

再用拉格朗日乘子法, 求解上面的问题, 利用KKT法则, 就可以求得数字阵的闭式解:
VU=(VRFHH1H1HVRF+σ2wVRFHVRF)−1VRFHH1\mathbf{V}_{\mathrm{U}}=\left(\mathbf{V}_{\mathrm{RF}}^{H} \mathbf{H}_{1} \mathbf{H}_{1}^{H} \mathbf{V}_{\mathrm{RF}}+\sigma^{2} w \mathbf{V}_{\mathrm{RF}}^{H} \mathbf{V}_{\mathrm{RF}}\right)^{-1} \mathbf{V}_{\mathrm{RF}}^{H} \mathbf{H}_{1}VU​=(VRFH​H1​H1H​VRF​+σ2wVRFH​VRF​)−1VRFH​H1​
一些符号的具体定义可以找一下论文的对应, 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而将解得的VU\mathbf{V}_{\mathrm{U}}VU​代入目标函数中后, 目标函数就转化成了只和VRF\mathbf{V}_{\mathrm{RF}}VRF​相关的单变量函数了:
J(VRF)≜tr⁡((INe+1σ2wH1HVRF(VRFHVRF)−1VRFHH1)−1)J\left(\mathbf{V}_{\mathrm{RF}}\right) \triangleq \operatorname{tr}\left(\left(\mathbf{I}_{\mathrm{N}_{\mathrm{e}}}+\frac{1}{\sigma^{2} w} \mathbf{H}_{1}^{H} \mathbf{V}_{\mathrm{RF}}\left(\mathbf{V}_{\mathrm{RF}}^{H} \mathbf{V}_{\mathrm{RF}}\right)^{-1} \mathbf{V}_{\mathrm{RF}}^{H} \mathbf{H}_{1}\right)^{-1}\right)J(VRF​)≜tr((INe​​+σ2w1​H1H​VRF​(VRFH​VRF​)−1VRFH​H1​)−1)
但是注意, VRF\mathbf{V}_{\mathrm{RF}}VRF​是有恒模约束的, 因此需要设计特定的算法求解。

波束成形设计: 模拟波束成形

接上一节, 本文给出了两种算法来求解VRF\mathbf{V}_{\mathrm{RF}}VRF​

流形优化

也叫黎曼优化。 本质上是一种梯度下降法, 然而基本的梯度下降法是在整个欧式空间中进行下降, 因此无法保证下降后的解仍满足 恒模约束, 所以无法直接用于求解VRF\mathbf{V}_{\mathrm{RF}}VRF​。 而流形优化, 则是首先将满足恒莫约束的所有可行解表示为一个流形, 其后每步迭代后都将解映射回这个流形之上, 也因此可以确保结果永远满足恒模约束。 最重要的是, 已经有严谨的数学证明了这样的迭代过程是严格收敛的, 因此可以将 流形优化 理解为 在可行集上进行下降的梯度下降法。

这里推荐大家去看

  • X. Yu, J. Shen, J. Zhang, and K. B. Letaief, “Alternating min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hybrid precoding in millimeter wave MIMO systems,” IEEE J. Sel. Topics Signal Process., vol. 10, no. 3, pp. 485-500, Apr. 2016.
    本文是借鉴和套用了他们工作提出的MO算法。 区别在于,我们的目标函数不同, 也因此得到了不同的性能。 因为我们的目标函数更复杂也更直接一些(直接以MSE为目标),因此会有更好的性能。 要想使用流形优化, 你需要求解目标问题的梯度, 然后就可以在这个框架下用下降法求出一个解了。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下这篇引文和我的paper, 基本就清楚MO的用法了。

GEVD算法

MO算法的性能卓绝, 但是复杂度偏高, 因此这里提出了一个低复杂度的算法 —— 基于GEVD(广义特征分解)。 首先, 基于一个常用的近似关系VRFHVRF≈NtINRF\mathbf{V}_{\mathrm{RF}}^{H} \mathbf{V}_{\mathrm{RF}} \approx N_{\mathrm{t}} \mathbf{I}_{N_{\mathrm{RF}}}VRFH​VRF​≈Nt​INRF​​,我们可以简化下目标函数:
J(VRF)≈tr⁡((INe+1σ2wNtH1HVRFVRFHH1)−1)J\left(\mathbf{V}_{\mathrm{RF}}\right) \approx \operatorname{tr}\left(\left(\mathbf{I}_{N_{\mathrm{e}}}+\frac{1}{\sigma^{2} w N_{\mathrm{t}}} \mathbf{H}_{1}^{H} \mathbf{V}_{\mathrm{RF}} \mathbf{V}_{\mathrm{RF}}^{H} \mathbf{H}_{1}\right)^{-1}\right)J(VRF​)≈tr((INe​​+σ2wNt​1​H1H​VRF​VRFH​H1​)−1)
但这个问题还是非常难以求解,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思路:固定VRF\mathbf{V}_{\mathrm{RF}}VRF​中的其余列, 每次迭代只优化1列。 通过数学变换, 我们可以把问题转化为一个GEVD问题, 并直接通过广义特征分解,得到那一列的最优解。 经过多次迭代后, 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VRF\mathbf{V}_{\mathrm{RF}}VRF​。详细的推导也见paper。 需要指出的是, 在这个求解过程中, 我们暂时忽略了恒模约束, 因此事实上,我们每次通过特征分解得到一列解之后, 需要对每个元素做一个模归一操作(相位提取)。 这一步没有任何的收敛性可言, 因此, 这个算法相比于MO算法, 没有严谨的收敛证明。然而幸运的是, 在仿真中他还是表现出了随着迭代单调下降的特性。

波束成形设计: 接收端

使用MSE为目标的另一妙处就是, 你会发现固定发送端,求解接收端的时候, 问题形式好发送端的形式一模一样。 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套用发送端的算法,用于接收端的求解,而无需额外设计了。 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相互迭代, 最终就可以得到一组性能优异的解。

拓展到宽带系统

宽带系统,现在主流一般指的就是OFDM系统了。


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对于数字波束成形而言, 可以对每个子载波进行设计, 因此从每个子载波来看,和窄带系统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问题就在于模拟波束成形, 是对于所有子载波一致的。 也因此,我们设计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将某个子载波上的MSE最小化的模拟阵,而是一个可以将sum-MSE最小化的解, 那么问题就变成:
mibject to VB,k,VRF,WU,k,WRF,βk∑k=0N−1MSEksubject to ∥Vk∥F2≤1∥VRF]ij∣=1,∀i,j∣[WRF]ml∣=1,∀m,l\begin{array}{cl} \underset{\mathbf{V}_{\mathrm{B}, k}, \mathbf{V}_{\mathrm{RF}}, \mathbf{W}_{\mathrm{U}, k}, \mathbf{W}_{\mathrm{RF}}, \beta_{k}}{\text { mibject to }} & \sum_{k=0}^{N-1} \mathrm{MSE}_{k} \\ \text { subject to } & \left\|\mathbf{V}_{k}\right\|_{F}^{2} \leq 1 \\ & \left.\| \mathbf{V}_{\mathrm{RF}}\right]_{i j} \mid=1, \forall i, j \\ & \left|\left[\mathbf{W}_{\mathrm{RF}}\right]_{m l}\right|=1, \forall m, l \end{array}VB,k​,VRF​,WU,k​,WRF​,βk​ mibject to ​ subject to ​∑k=0N−1​MSEk​∥Vk​∥F2​≤1∥VRF​]ij​∣=1,∀i,j∣[WRF​]ml​∣=1,∀m,l​

数字波束成形的求解和窄带一样——因为可以按每个子载波单独设计, 这里直接列出结果:
VU,k=(VRFHH1,kH1,kHVRF+σ2wkVRFHVRF)−1VRFHH1,k\mathbf{V}_{\mathrm{U}, k}=\left(\mathbf{V}_{\mathrm{RF}}^{H} \mathbf{H}_{1, k} \mathbf{H}_{1, k}^{H} \mathbf{V}_{\mathrm{RF}}+\sigma^{2} w_{k} \mathbf{V}_{\mathrm{RF}}^{H} \mathbf{V}_{\mathrm{RF}}\right)^{-1} \mathbf{V}_{\mathrm{RF}}^{H} \mathbf{H}_{1, k}VU,k​=(VRFH​H1,k​H1,kH​VRF​+σ2wk​VRFH​VRF​)−1VRFH​H1,k​
接下来还是对模拟波束成形的设计。
首先,流形优化算法可以很简单的拓展到宽带场景,本来难点就在于梯度的求解,但利用下式:
∇J(VRF)=∑k=0N−1∇Jk(VRF)\nabla J\left(\mathbf{V}_{\mathrm{RF}}\right)=\sum_{k=0}^{N-1} \nabla J_{k}\left(\mathbf{V}_{\mathrm{RF}}\right)∇J(VRF​)=k=0∑N−1​∇Jk​(VRF​)
而∇Jk\nabla J_{k}∇Jk​的表示式和窄带是一样的推导。 有了梯度, 那么流形优化算法仍能应用。
然而GEVD算法就没法简单的拓展了, 因此, 本文提出了基于特征值分解的EVD算法。 复杂的目标显然无法直接使用EVD求解, 所以需要进行一些近似。 我们分别求取了原式的上界和下界, 分别对应的提出了EVD-LB 和 EVD-UB算法。同样的, 由于暂时的忽略了恒模约束, 在求解完成后也需要一步相位提取操作, 这也造成了算法并非严谨收敛。 这里懒得一个个详述了, paper里有详细的推导。

仿真性能

窄带情形

宽带情形


总结

相比于其他相关的工作, 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仅在BER上有显著的飞跃, 在Rate性能上也有不错的提升。这同时也说明了, 除了以最主流的Rate指标为优化目标外, MSE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准则。

相关阅读

  • 专栏: 混合波束成形
  • 专栏: 智能反射面
  • 混合波束成形|基础:深入浅出5G,毫米波,大规模MIMO与波束赋形
  • 混合波束成形|进阶:深入浅出混合波束赋形
  • 混合波束成形| 基于坐标迭代更新法的混合波束赋形算法
  • 混合波束成形| 基于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法的混合波束赋形算法
  • 混合波束成形| 论文:基于MMSE准则的混合波束成形算法
  • 混合波束成形| 通过天线空间方向图理解波束成形的物理意义
  • 混合波束成形|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天线阵列混合波束成形设计
  • 混合波束成形| MIMO系统的DFT码本
  • 混合波束成形| HBF系统的克拉美罗下界

混合波束成形| 论文:基于MMSE准则的混合波束成形算法相关推荐

  1. 基于HBIC准则的混合PPCA的有效模型选择

    基于HBIC准则的混合PPCA的有效模型选择 1 引言 2 Mixtures of probabilistic PCA(MPCA) 2.1 EM 算法 3 模型选择方法 3.1 two-stage m ...

  2. 混合波束成形| 通过天线空间方向图理解波束成形的物理意义

    波束成形的物理意义 如图, 是在各种教材中经常看到的天线方向图. 上图表示的是当前天线经过波束成形后在空间中 指向 30度方向 (一般考虑的方向是0-180度).这里解释一下天线方向: 不失一般性的, ...

  3. 层次分析法-基于节点关键度的DTN路由算法

    当你看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是收藏和点赞,而是想办法转化成自己需要的知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运筹学理论),简称AHP,是指将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 ...

  4. 文献阅读笔记:基于深度学习的桥梁裂缝检测算法研究

    论文 | 基于深度学习的桥梁裂缝检测算法研究 作者 | 李良福.马卫飞.李 丽.陆 铖 期刊 | 自动化学报 时间 | 2019年9月 论文目的: 传统的图像处理算法不能很好地对桥梁裂缝进行检测 , ...

  5. 医学图像边缘检测matlab实验,基于Matlab的医学图像增强与边缘检测算法的实验研究...

    分类号 国际十进分类号(UDC) 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论文 基于 Matlab 的医学图像增强与边缘检测 算法的实验研究 (题名和副题名) 袁丽婷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邱力军 副教授 指导教师单 ...

  6. 文献阅读笔记【5】:基于图像处理的膨胀圆裂缝检测算法

    论文 | 基于图像处理的膨胀圆裂缝检测算法 作者 | 吴玉龙,岳大森,丁 勇,卢康昕,赵广辉 期刊 | 材料与测试-无损检测-实验研究 时间 | 2020 该文章提出了一种计算裂缝宽度的算法,其过程使 ...

  7. dp聚类算法_【深度】基于残差分析的混合属性数据聚类算法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聚类分析在医学.图像分割.生物学.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环境中,被聚类的数据通常含有数值属性和分类属性,例如医学检测报告不仅有血压.脉搏等数值属性 ...

  8. 【回顾】推荐系统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协同过滤模型

    近些年,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成就.相对来说,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 携程在深度学习与推荐系统结合的领域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应 ...

  9. HAWQ-V2:基于Hessian迹的混合比特量化策略

    HAWQ-V2:基于Hessian迹的混合比特量化策略 摘要 方法 自动化的位宽选择 Hutchinson快速求解Hessian迹 敏感度指标分析 激活的混合精度量化 实验结果 ResNet50 on ...

最新文章

  1. Arduino学习笔记21
  2. Java中print、printf、println的区别 详解
  3. leetcode 刷题 118. 杨辉三角解题思路
  4. VS 常用的一些技巧和问题集锦【不断的更新中】
  5. Jndroid——用应用开发的思路来开发 Web
  6. java常见面试题:Java程序员面试题(三)
  7. iOS 截屏 长图 拼图
  8. Proteus总线连接心得
  9. 双网卡上网冲突解决_【优特普.安防百科】交换机组网最常见的8大故障及解决方式...
  10. Java——JButton按钮
  11. python画k线_python下画k线
  12. 各大it公司历届笔试面试题
  13. linux打开终端的快捷键放大,linux打开终端的快捷键是什么?
  14. 《IOG:Interactive Object Segmentation with Inside-Outside Guidance》论文笔记
  15. python sort多条件排序
  16. 宛如一个未来穿越者,终年33岁的印度数学天才,大数学家哈代说“他发现并创造了数学”
  17. 【C++代码】区间重叠问题
  18. 堪称神器的 42 个 Chrome 插件,收藏!
  19. Linux系统下自动搜索USB摄像头地址及设备信息
  20. 吴信东--数据挖掘top10算法

热门文章

  1. Matlab使用高阶求解器解决天体力学问题
  2. 给南京沁恒芯片公司点个赞
  3. python数据入库_python爬虫(中)--数据建模与保存(入库)
  4. 临床血液学综合练习题库【3】
  5. USACO-Healthy Holsteins
  6. 手撕HashMap(原理)
  7. 刚毕业的小白想学软件测试,有没有好的机构推荐呢?
  8. Android辅助权限实战之微信自动评论与点赞
  9. 用c打印26个小写字母
  10. 浅谈密码学——加密者与破译者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