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学习重点:五层结构&各层之间的协议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1 计算机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分散独立的计算机 通过 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通过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形成的系统

1.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 + 资源共享(硬软件及数据)+ 分布式处理 + 提高可靠性(避免单点故障)+ 负载均衡

1.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组成部分:

​ 硬件 + 软件 + 协议(规则和约定)

**工作方式:**边缘(端系统:用户直接使用(C/S方式 + P2P方式)) + 核心(提供服务)

​ C/S方式:Client to Server

​ P2P方式:Peer to Peer

功能组成:

​ 通信子网 :数据通信(由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及网络协议组成,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这三层)

​ 网络层:路由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网桥;物理层:集线器+中继器

​ 资源子网 :资源共享 + 数据处理(由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软件组成,包括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中间是 传输层

1.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分布范围:**广域网WAN(跨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是交换技术);城域网MAN;局域网WAN(1km左右,使用的是广播技术);个人区域网PAN
**按使用者:**公网(电信+移动+联通) 和 专网(政府和军队等)

**按交换技术:**电路/报文/分组交换

**按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形和网状型(广域网)

按传输技术:

​ 广播式网络 共享公共通信信道

​ 点对点网络 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1.1.5 标准化工作及其相关组织

不通厂商的软硬件相互连通需遵循统一标准

标准分类

​ 法定标准:如OSI

​ 事实标准:TCP/IP协议

RFC:因特网标准的形式,只要是因特网标准,就是RFC形式,反之则不一定

RFC上升为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因特网标准

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OSI参考模型(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HDLC协议(是链路层协议的一项国际标准,用以实现远程用户间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交互)

国际电信联盟 ITU:制定通信规则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学术机构):IEEE802系列标准、5G等

Internet工程师任务组IETF: 负责因特网相关标准的制定

1.1.6 性能指标

速率(比特率): 传输数据位数的速率 (单位时间发送到传输信道上的bit位数);单位b/s,kb/s … ;1kb/s = 1000b/s

存储容量:1Byte = 8 bit;1KB = 1024Byte = 1024 * 8bit

带宽:原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现指单位时间内从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同速率(也就是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往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的速率,不是传输速率,传输速率就是电磁波的速率,只受传输介质的影响)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同速率(这里指的是通过)

**时延:**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单位是s(包括发送+传播+排队+处理时延)

​ 发送时延:数据长度/信道带宽(传输速率)

​ 传播时延:取决于电磁波的穿比速度和链路长度,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介质中的速度

​ 排队时延:排队输出/入

​ 处理时延:检错、找出口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 带宽

**往返时延(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传播时延 * 2 + 末端处理时间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随着利用率增大,时延会增大

​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总时间

​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2.1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和服务

分层的基本原则: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之间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2.各层之间界面清晰

3.结构上可以分隔开

4.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够促进标准化的工作

分层结构

1.实体

2.协议:

​ 语法:规定数据格式

​ 语义:规定要完成的功能

​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3.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4.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1.2.2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七层结构(物链网输会示用)

​ 通信过程:host A - 路由 - host B,每一层增加控制信息传给下一层

应用层:典型服务: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与用户交互能产生流量的程序

表示层:把信息表示出来(通常是对语语法和语义的处理),无严格协议,若要有的话就是JPEG、ASCII

​ 1.数据格式变换

​ 2.数据加密和解密

​ 3.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向表示层/用户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的传输数据,这就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SYN),协议ADSP、ASP等

​ 1.建立、管理终止对会话

​ 2.使用校验点恢复通信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报文段或者用户数据报,协议TCP、UDP

​ 1.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

​ 2.差错控制

​ 3.流量控制

​ 4.复用分用

网络层: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的单位是数据报,协议有IP、IPX、ICMP、IGMP、ARP、RARP、OSPF

​ 1.路由选择:使用路由算法

​ 2.流量控制

​ 3.差错控制

​ 4.拥塞分用:针对全局而言

数据链路层:把数据报组装成帧,数据率链路层/链路层的传输单都是帧,协议:SDLC、HDLC、PPP、STP

​ 1.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形成很长的比特流序列

​ 2.差错控制:帧错 + 位错

​ 3.流量控制:访问(接入)控制,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物理层:在物理层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传输单位是bit,主要协议Rj45、802.3

​ 1.定义接口特性

​ 2.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双工、半双工

​ 3.定义传输速率

​ 4.比特编码

TCP/IP模型

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TCP/IP协议栈:

应用层:HTTP FTP DNS

传输层:TCP UDP

网际层:IP

网络接口层:Ethernet ATM Frame Relay

TCP/IP模型与 OSI参考模型 异同

相同点

​ 1.都分层

​ 2.基于独立协议栈的概念

​ 3.可以实现异构互联网的互联

不同点

​ 1.OSI定义三点:服务、协议和接口

​ 2.OSI模型先于协议出现

​ 3.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异构互联网的问题,将IP作为最重要的层

​ 4.OSI模型 网络层:无连接 + 面向连接, 传输层:面向连接;TCP/IP模型:网络层:无连接,传输层:无连接 + 面向连接

2 物理层

2.1 物理层基本概念

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1.机械特性;如接口形状和引线数目

2.电气特性:如传输二进制位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范围

3.功能特性:如某一电平表示何种意义

3.规程特性: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模型

源系统 (信源 + 发送器)

传输系统

目的系统 (接收器 + 信宿)

三种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一条信道

半双工通信,两道

全双工通信,两道

两种数据传输方式

串行传输:信道少

并行传输:信道多

2.3 码元、波特、速率、带宽

码元:4进制码元:四种高低不同的波形

速率:数据的传输速率,可以用码元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脉冲个数)和信息传输速率来表示。1波特 = 1码元/s

信息传输速率:b/s = log2进制 * 码元传输速率

带宽:理想情况下发送数据的能力,b/s

2.4 奈氏准则(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

失真:现实中的信道带宽受限、有噪声和干扰

影响失真程度的因素:1.码元传输速率,2.信号传输距离,3.噪声干扰,4.传输媒体质量

失真的一种现象:码间串扰: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清晰的界限的现象

**奈氏准则:**在理想低通(无噪声,带宽受限)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的传输速率为2W Baud,W是信道带宽,单位是Hz

​ 极限数据传输速率=2W*log2V(b/s),V是几种码元/码元的离散电平数目

1.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若传输速率超过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完全正确识别成为不可能

2.信道的频带越宽,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进行码元的有效传输

3.奈氏准则给出了码元传输速率,但是并没有对信息传输速率给出限制(当带宽无限大时,信息传输速率可以无限大)

4.在奈氏准则下,要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就要增加码元的种类,使每个码元能够携带更多的比特信息量,这就需要采用多元制的调制方法

香农定理: 在带宽受限且有噪声的信道中,为了不产生误差,信息的传输速率有上限值

噪声存在与所有电子设备和通信信道之中,随机产生,瞬时值可能会很大,但是当信号较强时,噪声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信噪比非常重要

信噪比 = 信号的平均功率/噪声的平均功率,常记 S/N,用分贝(dB)作为度量单位,即 dB(信噪比)= 10log10(S/N)

香农定理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2(1 + S/N)

推论:

1.信道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传输速率就越高

2.当带宽和信噪比确定时,信息传输速率的上限就确定了

3.只要信息的传输速率低于信道极限传输速率。就一定能找到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极化码)

4.香农定理得出的为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实际信道能达到的传输速率要比它低不少

5.若带宽或信噪比没有上限(不可能),那么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也就没上限

比较

奈氏准则:码元传输速率 2W Baud,极限数据传输速率=2W*log2V(b/s)

香农定理:信息传输速率,纳入了信噪比的概念,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2(1 + S/N),可以看到,香农定理和码元的种类无关

二者相比求最小

2.5 编码和调制

信道:信号的传输媒介。分为模拟信道和无线信道,一条通信线路通常包含两条信道,一条发送,一条接收

按传输信号分: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按传输介质分: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

**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0和1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再送到数字信道上去传输(基带传输),来自信源的信号,发送数据时规定具体是什么波形就是编码

**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再传送到模拟信道上去传输(宽带传输)。调制为高频信号

数据->数字信号 编码

数据->模拟信号 调制

各种类型数据编码/调制过程

数字数据->数字信号 编码,使用数字发送器

数字数据->模拟信号 调制,使用调制器

模拟数据->数字信号 编码,PCM编码器

模拟数据->模拟信号 调制,放大器调制器

2.5.1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编码与调制

数字数据->数字信号 编码方式

(1)非归零编码 【NRZ】:高1低0,无间检错功能,无法判断一个码元的开始和结束,收发双方难以保持同步

(2)曼彻斯特编码:前低后高为1,前高后低为0,或者相反,所占频带宽度是原始基带宽度的两倍,码元传输速率是bit传输速率的2倍

(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码元同1异0,常用局域网传输,抗干扰性强于曼彻斯特编码

(4)归零编码【RZ】:信号在一个码元之内都要恢复为0

(5)反向不归零编码【NRZI】:信号电平翻转表示0,信号电平不翻转表示1

(6)4B/5B编码:比特流中插入额外的比特以打破一连串的0或1,就是用5个比特来编码4个比特的数据,编码效率为80%

数字数据->模拟信号 调制,调制方式

(1)2ASK 调幅

(2)2FSK 调频

(3)2PSK 调相

(4)QAM 调幅+调相

模拟数据->数字信号 编码,PCM编码(脉码调制)

PCM编码有三步:抽样、量化和编码

抽样: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连续的信号变为时间上离散的信号,采样:使用采样定理进行采样,f采样频率 >=2f信号最高频率

量化:把连续的电平符转换为离散的数字量

编码:把量化结果转换为与之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模拟数据->模拟信号 调制,放大器调制器

调制为高频信号

2.6 传输介质及分类

它是物理通路,不是物理层,在物理层的下面,有时也被称为体系结构的第0层

传输介质:

导向性传输介质:固定方向,如光纤

双绞线:由并排绝缘的铜导线构成,因为右手定则电磁波可以相互抵消,局域网和传统电话网,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远距离传输模拟信号需要用放大器放大衰减信号,数字信号则需要中继器整形失真信号

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局域网,宽带同轴电缆有线电视,抗干扰性能更强

光纤:传递的是光脉冲,远距离

非导向性传输介质:自由空间,如空气

无线电波;向所有方向传播

微波:方向固定,微信通信和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太阳黑子因素等影响大

红外线、激光

2.7 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对衰减信号进行放大,再生数字信号,两端是网段不能是子网,使用同一协议

5.4.3 规则

集线器:多端口的中继器,星型拓扑结构,主要就是广播

3 数据链路层

功能、两种信道、局域网和广域网以及链路层的设备

3.1 数据链路层功能概述

节点:主机、路由器

链路:两个节点之间的物理通道,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

数据链路:节点之间的逻辑通道,把实现控制数据传输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是数据链路

帧: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封装网络层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负责通过一条链路在两个节点之间传从数据报

功能一:为网络层提供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有确认无连接服务、有确认有连接服务

功能二:链路管理,即建立、维持、释放(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连接

功能三:组帧

功能四:流量控制

功能五:差错控制(帧错/位错)

3.2 分装成帧和透明传输

把IP数据报加头加尾形成帧

接收端能够区分帧的起始和结束部分,帧的数据部分<=最大传送单元MTU,MTU由协议规定

组帧的四种方法:

字符计数法:帧首部使用一个计数字段(1字节)来标明帧内字符数,问题,一错全错

字符(节)填充法:三个部分,帧有头有尾,可能出现部分字段与尾相同,误判,在相同字段之前添加转义字符

零比特填充法:首尾标志符一样,5110,遇到5个1就在后面加0,接收端确定首位后遇到5个1就删除0

违规编码法:把高高低低定义为帧的起始和终止

日常使用的是后两种组帧方法

3.3 差错控制

差错都是由噪声引起

全局性:线路本身的电气特性决定,解决办法,提高信噪比,优化传感器

局部性:特殊原因,解决办法,利用编码技术

差错:位错 或 帧错(丢失、重复、失序)

功能一:为网络层提供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通信质量好,有线传输路径)、有确认无连接服务、有确认有连接服务(后面两种是通信质量差的无线传输链路)

差错控制(比特错):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 、循环冗余码) + 纠错编码(海明码)

奇偶校验码:检验奇数或偶数位

CRC循环冗余码:5/2=2…1

计算机网络 上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概述吐血总结(这知识它不进脑子啊~!)

    文章目录 1 概述 1.1 互联网组成 1.2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1.3 端系统之间通信的含义 1.4 端系统之间的两种通信方式 1.5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1.6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1.7 计算机网 ...

  2. 计算机网络(二)---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文章目录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的作用 传输介质 信道的基本概念 分用-复用技术 数据链路层概述 封装成帧 透明传输 差错检测 奇偶校验码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最大传送单元MTU 以太网协议详解 M ...

  3. 网络通信原理与IP地址的分配原理,网络七层由下往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互联网协议入门 介绍:https://www.ruanyifeng.com/blog/2012/05/internet_protocol_suite_part_i.html 每一层要进行通信,每一层都 ...

  4. 1. 《计算机网络》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文章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1.2 互联网概述 1.3 互联网的组成 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速率 带宽 吞吐量 时延 时延带宽积 往返时间RTT 利 ...

  5.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 网络层设备 ( 路由器 | 输入端口处理 | 输出端口处理 |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设备对比 | 路由表 与 路由转发 )

    文章目录 一.路由器 二.路由器 输入端口处理 三.路由器 输出端口处理 四.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设备对比 五.路由表 与 路由转发 一.路由器 "路由器" 概念 : 路由 ...

  6. 计算机网络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有一说一,王道的计算机网络个人感觉不尽如意,数据链路层的内容安排实在是有些乱,里面并不是按照课本来的,而是穿插了很多其它章节的知识. 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 ...

  7. OSI七层模型详解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协议

    OSI七层模型详解(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协议与硬件)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 ...

  8.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仅记录我所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类型 点对点信道 广播信道 数据链路层位置 数据链路层的3个基本问题 数据链路和帧 链路 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是帧 封装成帧 透明传输问题 差 ...

  9.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重点复习(点对点)

    目录 前言 系列文章目录 3.1 使用点对点通信的数据链路层 3.1.1 点对点通信的主要步骤 3.1.2 三个基本问题 3.2 点对点协议PPP 3.2.1 PPP协议的特点 3.2.2 PPP协议 ...

  10. 【计算机网络】南航计算机网络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文章目录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帧--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 透明传输 差错检测 3.2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 ...

最新文章

  1. C#--多线程--2
  2. Android自定义View探索—生命周期
  3. 用户输入和while循环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班是什么意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2010级创新实验班(图)...
  5. vue.js插件使用(01) vue-resource
  6. ComboBox控件-转
  7. 作为一名SAP从业人员,需要专门学习数学么
  8. CF1114F-Please, another Queries on Array?【线段树,欧拉函数】
  9. leetcode234 回文链表
  10. 局域网聊天关心他们的教育
  11. FPGA _Verilog HDL_8位加法器设计实验
  12. 【UVa】1600 Patrol Robot(dfs)
  13. springboot配置文件(.yml)中自定义属性值并在controller里面获取
  14. 中国 GitHub 开发者数量年增长 37%,为全球最快
  15. Linux-apache的编译安装1
  16. Java中导入Excel文件
  17. 在线教育平台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1期
  18. 喜报|知道创宇ScanA入选华为云内容安全领域首家联营联运生态伙伴
  19. 关于MySQL索引面试题的6连炮!招架的住吗?
  20. 如何将word转换成excel表格格式

热门文章

  1. 泛函分析笔记(七) 连续线性算子和连续多重线性映射
  2. 如何减小电压跟随器输出电阻_三分钟带你搞懂运算放大器与比较器的区别
  3. 电压跟随器的问答汇总
  4. 联想小新i1000拆机图解_联想小新笔记本拆机解析
  5. 运算放大器仿真 matlab,利用Matlab分析运算放大器电路.doc
  6. 光纤与光通信-基础知识
  7. 基于FPGA的数字频率计设计
  8. 硬件笔记1:80508550三极管对管驱动电机电路(已经实测可用)
  9. python3使用matplotlib绘制风速风向玫瑰图
  10. 植物大战僵尸tv版显示无法连接服务器,创维云电视植物大战僵尸tv版总是无法连接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