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组件发生更新时会重新执行 render 方法生成新的 vnode 节点,而当 新旧 vnode 都是 一组节点 时,为了以最小的性能开销完成 更新操作,需要比较两组子节点,其中用于比较的算法就叫 Diff 算法。Vue 中的 Diff 算法实际上也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那么下面就来看看它是如何演进、优化成如今的 Diff 算法的。

简单 diff 算法

在进行 新旧 两组子节点的更新时,去遍历 新旧 一组子节点中 长度较短 的一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调用 pacth 函数进行更新。

理想状态

理想状态 指新旧一组节点中 新旧节点前后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在这个前提下新的一组节点可以比旧的一组子节点多、少或相等:

  • 新旧 一组节点的中 较短 的一组长度,作为公共长度 commonLength
  • 通过以 commonLength 作为循环结束的条件,通过 patch 函数对当前遍历到的 新旧 进行 pacth 更新操作
  • 新旧 一组节点的长度一致,那么意味着其全部是 更新操作
  • commonLength 长度后的,就代表是属于其他多余的节点,这个多余的节点会根据 新旧 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新的 一组子节点有剩余,则代表有新的节点需要 挂载,通过 patch 函数进行挂载操作* 旧的 一组子节点有剩余,则代表有旧的节点需要 卸载,通过 unmount 进行卸载操作

非理想状态

非理想状态 指的是 新旧 一组子节点中相 同位置节点不相同.

此时简单 diff 算法仍然会以 commonLength 进行遍历,并通过 patch(n1, n2) 的方式去更新,但在 pacth 函数中由于 n1n2 节点不是相同节点,此时会直接将 旧节点 进行 卸载,然后将 新节点 进行 挂载 操作,哪怕是当前 新旧 一组节点中在不同位置有相同的节点可复用,但简单 diff 算法完全不知道是否有可复用的节点,它完全是依赖于 pacth 来判断当前新旧节点是否是相同的节点。

小结

显然,简单 diff 算法下课通过减少 DOM 操作的次数,提升了一定的更新性能,但在非理想状态下,其更新方式和简单直接的更新方式一致:即卸载旧节点、挂载新节点,这意味着它仍然有被优化的空间。

基于 key 的简单 diff 算法

上述算法的缺陷在于 非理想状态diff 的过程仍然比较固定,即只能比较同位置的节点是否一致,那么优化的方式也是显而易见,只需要引入 key 用来标识 新旧一组子节点中 是否存在相同 key 的节点,若存在则复用 真实 DOM 节点,即更新和移动 DOM 节点即可。

核心

  • 通过遍历 新的一组 子节点中的节点,去 旧的一组 子节点中基于 key 寻找可复用的节点,找到可复用节点进行 patch 更新
  • 根据 lastIndex 决定是否要进行 移动
  • find 变量为 false 时认为当前节点是需要进行 挂载
  • 最后在通过 从旧节点中依次查找新节点中去查找,通过 has 变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 卸载

以下是简单的伪代码实现:

function patchChildren(n1, n2, container) {if (typeof n2 === "string") {// 省略代码} else if (Array.isArray(n2.children)) {const oldChildren = n1.children; // 旧的一组子节点const newChildren = n2.children; // 新的一组子节点let lastIndex = 0; // 用于判断当前节点移动的位置// 遍历新的一组子节点:更新、移动、挂载for (let i = 0; i < newChildren.length; i++) {const newVnode = newChildren[i];let find = false; // 标识是否能在旧的一组子节点中找到可复用的节点let j = 0;// 遍历旧的一组子节点for (j; j < oldChildren.length; j++) {const oldVnode = oldChildren[j];// 根据 key 判断是否是相同节点,及是否可复用if (newVnode.key === oldVnode.key) {find = true;// 通过 patch 进行【更新】patch(oldVnode, newVnode, container);// 若 j < lastIndex 的值,表示需要【移动】if (j < lastIndex) {// 获取当前节点对应的上一个 preVnode 节点const preVnode = newChildren[i - 1];// 若上一个 preVnode 节点不存在,则表示当前 vnode 是头节点if (preVnode) {// 获取上一个节点对应的 preVnode 对应的真实 DOM 的下一个兄弟元素作为锚点元素const anchor = preVnode.el.nextSibling;// 移动操作insert(newVnode.el, container, anchor);}} else {lastIndex = j;}break;}}// 若 find 仍然为 false,则意味着没有可复用节点// 即当前的 newVnode 节点需要被【挂载】if (!find) {// 挂载也需要挂载到正确的位置,因此需要锚点元素const preVnode = newChildren[i - 1];let anchor = null;if (preVnode) {// 若存在前一个 newVnode 节点,则将其真实 DOM 对应的下一个兄弟元素,作为锚点元素anchor = preVnode.el.nextSibling;} else {// 若不存在前一个 newVnode 节点,则将容器节点中的第一个子元素,作为锚点元素anchor = container.firstChild;}// 基于锚点元素挂载新节点patch(null, newVnode, container, anchor);}}// 遍历旧的一组子节点:卸载多余旧节点for (let i = 0; i < oldChildren.length; i++) {// 当前旧节点const oldVnode = oldChildren[i];// 拿旧的子节点 oldVnode 去新的一组子节点中寻找具有相同 key 值的节点const has = newChildren.find(vnode => vnode.key === oldVnode.key);// 若没有找到相同 key 的节点,则说明需要删除或卸载当前旧节点if(!has){unmount(oldVnode);}}} else {// 省略代码}
}

小结

实际上 diff 操作的目的是 更新、移动、挂载、卸载 的过程,基于 key 可以在 新旧一组子节点 中尽可能找到可复用节点,即尽可能的通过 DOM 移动操作来完成更新,避免过多地对 DOM 元素进行销毁和重建。

虽然实现了尽可能复用 DOM 节点,但是上述算法对 DOM移动操作 仍然不是最优的,其中 lastIndex 记录的是 旧的一组子节点中上次被更新的索引位置

  • 理论上只需要移动依次 DOM 即可完成更新,即只需要将旧 p3 节点移动到末尾节点即可
  • 而事实上基于以上算法,使得其移动方式并不是最优的,导致了旧 p1p2 节点对应的真实 DOM 节点被移动

双端 Diff 算法

双端 Diff 算法是一种同时对新旧两组子节点的两个端点进行比较的算法.

这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通常在一组子节点中对基于两端的操作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可以基于这样的假设去尽量减少每个新节点都要通过遍历一次旧的一组子节点的操作。

核心

只要 命中 以下 四种假设,则可以直接通过 patch() 进行 更新

  • 旧的头结点 等于 新的头结点,不需移动
  • 旧的尾节点 等于 新的尾节点,不需移动
  • 旧的头结点 等于 新的尾结点,需要移动
  • 旧的尾节点 等于 新的头节点,需要移动

不能命中 这四种假设,那么仍然需要基于 key 通过遍历找到 当前新节点老的一组子节点 中的位置索引:

  • 若在老的一组子节点中 找到 当前新节点* 且 同一节点,则通过 pacth() 进行 更新* 且 不是 同一节点(key 相同,但节点类型不同),则视为新元素,并进行 挂载 操作
  • 若在老的一组子节点中 没有找到 当前新节点,则意味着当前新节点需要进行 挂载 操作

老节点 或者 新节点 被遍历完了,就需要对剩余的节点进行操作:

  • oldStartIdx > oldEndIdx 表示 老节点遍历完成,若 新节点有剩余,则说明剩余的节点是新增的节点,需要进行挂载 操作
  • newStartIdx > newEndIdx 表示 新节点遍历完成,若 老节点有剩余,则说明剩余部分节点需要被删除,需要进行 卸载 操作

优势

与基于 key 的简单 diff 算法相比,在相同情况下,原来简单 diff 算法需要两次移动 DOM 操作才能完成的更新,双端 diff 算法只需要一次 DOM 移动即可完成更新:

  • 第一次比较 命中假设 4,即 oldChildren[oldEndIdx] === newChildren[newStartIdx],需要通过 pacth 进行 更新,并将当前旧尾节点对应的 DOM 元素 移动 到旧头结点之前* 此时 oldEndIdx 需要 -1,而 newStartIdx 需要 +1
  • 第二次比较 命中假设 1,即 oldChildren[oldStartIdx] === newChildren[newStartIdx],由于此时属于新旧头结点相同,只需要通过 pacth 进行 更新 即可* 此时 oldStartIdxnewStartIdx 都需要 +1
  • 第二次比较 命中假设 1,即 oldChildren[oldStartIdx] === newChildren[newStartIdx],由于此时属于新旧头结点相同,只需要通过 pacth 进行 更新 即可* 此时 oldStartIdxnewStartIdx 都需要 +1
  • 最后,由于不满足循环条件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newStartIdx <= newEndIdx 跳出循环,双端 diff 结束

Vue2 中对应源码

/* diff 过程: diff 优化: 1. 四种假设:newStart === oldStartnewEnd === oldEndnewStart === oldEndnewEnd === oldStart 2. 假设新老节点开头结尾有相同节点的情况: - 一旦命中假设,就避免了一次循环,以提高执行效率- 如果没有命中假设,则执行遍历,从老节点中找到新开始节点找到相同节点,则执行 patchVnode,然后将老节点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如果老节点先于新节点遍历结束,则剩余的新节点执行新增节点操作 如果新节点先于老节点遍历结束,则剩余的老节点执行删除操作,移除这些老节点*/function updateChildren(parentElm, oldCh, newCh, insertedVnodeQueue, removeOnly) {// 老节点的开始索引let oldStartIdx = 0// 新节点的开始索引let newStartIdx = 0// 老节点的结束索引let oldEndIdx = oldCh.length - 1// 老节点的第一个子节点let oldStartVnode = oldCh[0]// 老节点的最后一个子节点let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新节点的结束索引let newEndIdx = newCh.length - 1// 新节点的第一个子节点let newStartVnode = newCh[0]// 新节点的最后一个子节点let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let oldKeyToIdx, idxInOld, vnodeToMove, refElm// removeOnly 是一个特殊的标志,仅由 <transition-group> 使用,// 以确保被移除的元素在离开转换期间保持在正确的相对位置const canMove = !removeOnly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检查新节点的 key 是否重复checkDuplicateKeys(newCh)}// 遍历新老两组节点,只要有一组遍历完(开始索引超过结束索引)则跳出循环while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newStartIdx <= newEndIdx) {if (isUndef(oldStartVnode)) {// 如果节点被移动,在当前索引上可能不存在,检测这种情况,如果节点不存在则调整索引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 Vnode has been moved left} else if (isUndef(oldEndVnode)) {// 如果节点被移动,在当前索引上可能不存在,检测这种情况,如果节点不存在则调整索引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老开始节点和新开始节点是同一个节点,执行 patch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patch 结束后老开始和新开始的索引分别加 1,开始下一个节点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 老结束和新结束是同一个节点,执行 patchpatch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EndIdx)// patch 结束后老结束和新结束的索引分别减 1,开始下一个节点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 // Vnode moved right// 老开始和新结束是同一个节点,执行 patch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EndIdx)// 处理被 transtion-group 包裹的组件时使用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nodeOps.nextSibling(oldEndVnode.elm))// patch 结束后老开始索引加 1,新结束索引减 1,开始下一个节点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 // Vnode moved left// 老结束和新开始是同一个节点,执行 patchpatch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oldEndVnode.elm, oldStartVnode.elm)// patch 结束后,老结束的索引减 1,新开始的索引加 1,开始下一个节点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else {// 如果上面的四种假设都不成立,则通过遍历找到新开始节点在老节点中的位置索引// 找到老节点中每个节点 key 和 索引之间的关系映射:// 如 oldKeyToIdx = { key1: idx1, ... }if (isUndef(oldKeyToIdx)) oldKeyToIdx = createKeyToOldIdx(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在映射中找到新开始节点在老节点中的位置索引idxInOld = isDef(newStartVnode.key)? oldKeyToIdx[newStartVnode.key]: findIdxInOld(newStartVnode, 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if (isUndef(idxInOld)) { // New element// 在老节点中没找到新开始节点,则说明是新创建的元素,执行创建createElm(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false, newCh, newStartIdx)} else {// 在老节点中找到新开始节点了vnodeToMove = oldCh[idxInOld]if (sameVnode(vnodeToMove, newStartVnode)) {// 如果这两个节点是同一个,则执行 patchpatchVnode(vnodeToMov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patch 结束后将该老节点置为 undefinedoldCh[idxInOld] = undefined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vnodeToMove.elm, oldStartVnode.elm)} else {// same key but different element. treat as new element// 最后这种情况是,找到节点了,但是发现两个节点不是同一个节点,// 则视为新元素,执行创建createElm(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false, newCh, newStartIdx)}}// 老节点向后移动一个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走到这里,说明老节点或者新节点被遍历完了if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老节点被遍历完了,新节点有剩余,则说明这部分剩余的节点是新增的节点,然后添加这些节点refElm = isUndef(newCh[newEndIdx + 1]) ? null : newCh[newEndIdx + 1].elmaddVnodes(parentElm, refElm, newCh, newStartIdx, newEndIdx, insertedVnodeQueue)} else if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新节点被遍历完了,老节点有剩余,说明这部分的节点被删掉了,则移除这些节点removeVnodes(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快速 Diff 算法

Vue.js 3 借鉴了 iviinferno 这两个框架中使用的算法:快速 Diff 算法,这个算法的性能优于 Vue.js 2 中所采用的 双端 Diff 算法.

以下涉及的源码位置均在:vue-core-3.2.31-main\packages\runtime-core\src\renderer.ts 中的 patchKeyedChildren 函数中

节点预处理

对于 相同位置前置节点后置节点,由于它们在新旧两组子节点中的相对位置不变,因此并 不需要 进行 移动 操作,只需 进行 patch 更新 即可.

处理前置节点

通过开启一个 while 循环,从前往后 依次遍历新旧两组子节点:

  • 若当前新旧节点 相同,则通过 patch 进行 更新
  • 若当前新旧节点 不同,则终止循环,即前置节点处理结束

Vue.js 3 中对应源码如下:

// 1. sync from start 处理前置节点
// (a b) c
// (a b) d e
while (i <= e1 && i <= e2) {const n1 = c1[i]const n2 = (c2[i] = optimized? cloneIfMounted(c2[i] as VNode): normalizeVNode(c2[i]))if (isSameVNodeType(n1, n2)) {patch(n1,n2,container,null,parentComponent,parentSuspense,isSVG,slotScopeIds,optimized)} else {break}i++
}

处理后置节点

通过开启一个 while 循环,从后往前 依次遍历新旧两组子节点:

  • 若当前新旧节点 相同,则通过 patch 进行 更新
  • 若当前新旧节点 不同,则终止循环,即后置节点处理结束

Vue.js 3 中对应源码如下:

// 2. sync from end 处理后置节点
// a (b c)
// d e (b c)
while (i <= e1 && i <= e2) {const n1 = c1[e1]const n2 = (c2[e2] = optimized? cloneIfMounted(c2[e2] as VNode): normalizeVNode(c2[e2]))if (isSameVNodeType(n1, n2)) {patch(n1,n2,container,null,parentComponent,parentSuspense,isSVG,slotScopeIds,optimized)} else {break}e1--e2--
}

处理剩余已知公共序列的节点

当完成 节点预处理 后,很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而这些剩余节点是很容易根据已处理过的前后节点推断出它们的具体位置的:

  • 旧节点遍历完成,新节点有剩余,此时意味着有新节点需要挂载,通过 patch 将剩余新节点依次进行 挂载
  • 新节点遍历完成,旧节点有剩余,此时意味着有旧节点需要卸载,通过 unmount 将剩余旧节点依次进行 卸载

Vue.js 3 中对应源码如下:

// 3. common sequence + mount
// (a b)
// (a b) c
// i = 2, e1 = 1, e2 = 2
// (a b)
// c (a b)
// i = 0, e1 = -1, e2 = 0
if (i > e1) { // 旧节点遍历完后if (i <= e2) { // 新节点还有剩余const nextPos = e2 + 1const anchor = nextPos < l2 ? (c2[nextPos] as VNode).el : parentAnchorwhile (i <= e2) {// 挂载操作patch(null,(c2[i] = optimized? cloneIfMounted(c2[i] as VNode): normalizeVNode(c2[i])),container,anchor,parentComponent,parentSuspense,isSVG,slotScopeIds,optimized)i++}}
}// 4. common sequence + unmount
// (a b) c
// (a b)
// i = 2, e1 = 2, e2 = 1
// a (b c)
// (b c)
// i = 0, e1 = 0, e2 = -1
else if (i > e2) { // 新节点遍历完成while (i <= e1) { // 旧节点还有剩余// 卸载操作unmount(c1[i],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true)i++}
}

处理剩余未知序列的节点

直接来看 vue.js 3 在源码中举的例子:

旧节点:[i ... e1 + 1] => a b [c d e] f g
新节点:[i ... e2 + 1] => a b [e d c h] f g
当前索引: i = 2,e1 = 4,e2 = 5

其中,经过 节点预处理 后的剩余节点,即 [c d e][e d c h] 的部分是乱序的,针对这部分节点的处理是很关键的:

  • 通过 toBePatched 保存新节点的数量,即 toBePatched = e2 - s2 + 1
  • 基于 newChildren 的剩余节点,构造基一个形如 key: indexkeyToNewIndexMap 索引映射,本质是一个 Map 对象
  • 遍历旧的一组节点中剩余为处理的节点,进行 patch 更新或 unmount 卸载* 若当前遍历的 老节点的 key 能在 keyToNewIndexMap 中获取到对应的索引值,则说明当前节点是可复用的节点,可通过 patch 进行 更新,并通过 patched 记录下当前已 被更新/被复用 的节点数* 若当前遍历的 老节点的 key 不能在 keyToNewIndexMap 中获取到对应的索引值,则说明当前的老节点通过 unmount 进行卸载* 若 patched >= toBePatched,则说明所有剩余的新节点都已经在剩余旧节点中找到并更新完成,此时需要对旧节点中剩余老节点通过 unmount 进行卸载* 若当前老节点对应新节点中的索引 小于 上一次记录的索引值,则说明当前节点需要移动,将 moved 变量标识为 true,便于后续基于 最长递增子序列 进行 移动 操作
  • 通过以上操作后,可以通过构造一个 最长的稳定子序列 用于后续节点的 移动 操作,即 最长递增子序列算法* 通过构建 newIndexToOldIndexMap 数组,用于存储 当前新节点老节点中 的索引值* 基于 newIndexToOldIndexMap 数组通过 getSequence(newIndexToOldIndexMap) 得到最长递增子序列,其中相关算法感兴趣的可自行研究* 从后往前 遍历,其中索引 i 指向新的一组子节点的最后一个节点,而索引 j 指向的是最长递增子序列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若当前新节点对应老节点中的索引为 0,则说明当前节点需要进行 挂载* 若 movedtrue 则说明当前新节点需要进行 移动

Vue.js 3 中对应源码如下:

// 5.3 move and mount// generate longest stable subsequence only when nodes have movedconst increasingNewIndexSequence = moved? getSequence(newIndexToOldIndexMap): EMPTY_ARRj = increasingNewIndexSequence.length - 1// looping backwards so that we can use last patched node as anchorfor (i = toBePatched - 1; i >= 0; i--) {const nextIndex = s2 + iconst nextChild = c2[nextIndex] as VNodeconst anchor =nextIndex + 1 < l2 ? (c2[nextIndex + 1] as VNode).el : parentAnchorif (newIndexToOldIndexMap[i] === 0) {// mount newpatch(null,nextChild,container,anchor,parentComponent,parentSuspense,isSVG,slotScopeIds,optimized)} else if (moved) {// move if:// There is no stable subsequence (e.g. a reverse)// OR current node is not among the stable sequenceif (j < 0 || i !== increasingNewIndexSequence[j]) {move(nextChild, container, anchor, MoveType.REORDER)} else {j--}}}

完结

Vuejs设计与实现 —— 渲染器核心 Diff 算法相关推荐

  1. CVPR2021(Oral) 商汤、港中文实现单目人脸重建新突破: 基于生成网络的渲染器!几何形状更精准!渲染效果更真实!...

    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近日,商汤-港中文联合实验室提出基于风格化对抗生成器的人脸渲染器,用于取代传统图形学基于栅格化的渲染器 ...

  2. CVPR2021(Oral) 商汤、港中文实现单目人脸重建新突破: 基于生成网络的渲染器!几何形状更精准!渲染效果更真实!

    近日,商汤-港中文联合实验室提出基于风格化对抗生成器的人脸渲染器,用于取代传统图形学基于栅格化的渲染器来进行3D模型的重建.该方法构建了一种从输入3D模型到生成图像的平滑梯度,同时可以以低精度建模获得 ...

  3. 全网最简单的软渲染器

    引言 本文实现了一个包含矩阵变化.光栅化.面剔除.深度测试等功能的软渲染器. 所谓软渲染器就是使用 CPU 渲染 3D 模型的程序. 因此请记住我们的最终目的:将3D模型显示在屏幕上 . 本文分为两个 ...

  4. 【vue设计与实现】快速Diff算法 1

    快速Diff算法,顾名思义,该算法的实测速度非常快.该算法最早应用于ivi和inferno这两个框架,Vue.js3借鉴并进行了扩展. 不同于简单Diff算法和双端Diff算法,快速Diff算法包含预 ...

  5. diff 算法深入一下?

    一.前言 有同学问:能否详细说一下 diff 算法. 简单说:diff 算法是一种优化手段,将前后两个模块进行差异化比较,修补(更新)差异的过程叫做 patch,也叫打补丁. 文章主要解决的问题: 1 ...

  6. Vue中的Diff算法 patch函数-简单Diff算法-双端Diff算法-快速Diff算法-当数据发生改变,视图如何更新?

    文章目录 Vue中的Diff算法 概述 前置知识 patch方法 简单Diff算法 总结 双端Diff算法 --vue2 快速Diff算法 --vue3 vue2和vue3 Diff算法的区别 当数据 ...

  7. vue的diff算法原理

    1. 为什么要用Diff算法 由于在浏览器中操作DOM是很昂贵的,频繁的操作DOM,会产生一定的性能问题,这就是虚拟DOM的产生原因.虚拟DOM本质上是JavaScript对象,是对真实DOM的抽象状 ...

  8. React Diff算法详解

    react diff算法 diff算法, 是 Virtual DOM 产生的一个概念, 用来计算出Virtual DOM中真正变化的部分,并只针对该部分进行原生DOM操作,而非重新渲染整个页面,从而提 ...

  9. Vue渲染器(一):渲染器的设计

    渲染器(一):渲染器的设计 1.前言: 接下来就开始详细讨论渲染器的实现细节了,这也是Vue.js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功能依赖渲染器来实现,例如 Transition组件.Teleport组件.S ...

最新文章

  1. Java8 forEach
  2. 1.4 Matplotlib:绘图
  3. 就业技术书文件表格_就业申请书
  4. plsql developer连接oracle--本地不安装oracle
  5. 《黑客》月刊中文版第一期正式发布,很给力!推荐围观!
  6. python程序设计试题库_最新《Python程序设计》试题库资料
  7. MVC (jsp + servlet + javabean) 以及jdbc
  8. 爬虫技术python代码_2017.07.21 Python网络爬虫之Python代码格式
  9. 机械臂手眼标定原理及代码
  10. Ognl表达式的一些用法
  11. 教育实习手册高中计算机,计算机教育实习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计算机教育实习论文框架如何写...
  12. C# BackgroundWorker的用法
  13. 网页鼠标动态线条html5,网站动态背景线条跟随鼠标移动,吸附鼠标效果代码
  14. 从零学光学设计 zemax中的三种优化
  15. 视频教程-大数据技术-大数据
  16. 利用FDTD软件仿真拓扑光子(二)-光子晶体结构分析
  17. 【经验】为什么Android手机连接USB后查看手机内部图片有些有缩略图,有些显示图标?
  18. STM32中的DFSDM应用介绍
  19. Python量化交易实战-05什么是股票?
  20. 相声源稿件:对春联国际版

热门文章

  1. 基于pyautogui的自动识别定位原神风物之诗琴按键弹奏程序
  2. layui静态表格数字内容不自动换行解决方案
  3. android productFlavors多马甲打包
  4. [Python] 读取 rar/zip 压缩文件
  5. Uncaught SyntaxError: The requested module ‘/src/api/**‘ does not provide an export named ‘**‘
  6. 如何根据单号批量查询德邦快递的物流信息
  7. 你知道几种乘法的计算方式?
  8. PayPal 国际支付接口安全可行性平台(电子商务)集成解决方案
  9. WiFi基本知识(详细)
  10. 一个Android动态权限的流式权限管理库EasyPermission,帮你申请动态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