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科学的形式逻辑以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公理、设定、经验模型等为大前提,以不矛盾的逻辑为推理手段,构建其系统的科学理论,决定了其理论体系下的世界是众多不连续的带状、绳索状或网状结构的共存体,而不可能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否则便违反了其公理独立和推理不循环的逻辑前提。因而,西方科学理论不可能构建出关于整体、系统、有机的客观世界的演绎理论体系。实践的证实性不足以证明其理论的真理性。绝对的真理性理论必须同时具有理论的完全性和实践的证实性的双重标准。由于受到西方科学的这种认识前提和推理方法的制约,哲学家对科学是什么众说纷纭,科学家对于科学理论向何处发展感到迷茫。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以太极图为公理和大前提,以辩证的逻辑为推理分析的手段,构建出世界作为整体性的系统理论模型,具有简洁、系统、逻辑、普适等特性。对于中西文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和融合、沟通不同文化、拓展科学发展和应用的空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阴阳五行 八卦 科学范式 逻辑 系统 文化融合 李约瑟

  李约瑟博士关于中国有没有科学和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这场学术大讨论以西方科学理论体系作为科学的范式,最终以“中国古代不存在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只存在系统的科学技术体系”为结论而暂时结束。2004年,李约瑟问题的讨论因杨振宁教授的一篇讲话而再次掀起高潮。至目前为止,这两场学术大讨论始终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西方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是唯一的科学范式?如果是,西方科学理论范式为什么是唯一的科学理论范式?如果不是,那么中国古代存不存在另一种范式的科学理论体系?

  西方科学理论是不是唯一的科学范式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都是以西方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标准来讨论其他文化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库恩的“范式”揭示了不同理论体系之间在逻辑上的“不可通约性”,因而,用一种理论体系去对另一种理论体系进行“科学性”的评判,便是不适宜的。既然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理论体系,其评判的标准便只能是实践。因而,西方科学便不一定是唯一的科学理论范式。

  1.1、对西方科学理论范式的反思

  经典的西方科学观念受笛卡尔的影响,认为科学理论必须经受数学逻辑的严格证明。但实际上的自然科学理论。都只是用数理逻辑作为工具,在广泛的实践基础上而建立的数理模型,既不能被数学逻辑进行严格地推导,又无法建立起统一和普适的演绎理论。因而,科学这种实际上如盲人摸象的实践性认识方法,与科学理论的逻辑规则要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证实、证伪、逻辑经验主义、范式、游戏规则、什么都行等等相互抵毁和矛盾的学说的相继兴起。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原因是由西方科学的认识方法和逻辑推理的特性所决定的。

  西方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其推理的逻辑是密切相关的。首先,西方科学采用无矛盾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这在认识上实际上是先验地认为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是无矛盾的,矛盾的存在只是事物存在的一种表象,可以不断地用无矛盾的逻辑链条进行层层地消解。其次,形式逻辑首先设定一系列相互独立的无矛盾的公理或大前提,然后以这些公理或大前提为标准和起点,用无矛盾的逻辑推导出事物之间和内部的相互联系。这在认识上即是先验地承认客观世界中存在相互独立和相互联系的两大类事物,客观世界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一系列由相互独立的点,通过形式逻辑连结而成的带状、绳索状或网状结构,可以不连续地存在。因而在这里不可能存在客观世界的统一的绝对真理,只存在支离破碎的一系列的相对真理。科学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真理的无限逼近。因而,虽然科学理论的建立必须是证实的,但科学理论永远是可以被证伪的和发展的。

  西方科学的成功是因为其各门自然科学的实践性,重大自然科学理论的发现既不是形式逻辑的推理产物,其成立也不能用形式逻辑作为检验的工具。原则上的实践标准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世界系统发展的难以重复性也显得苍白:一些局部性的事件我们可以重复,可以用实践的重复性要求作为检验其理论的标准;而对于整体系统性的复杂事件,如生物的演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甚至是个人的系统发展等,我们却无法重复,实践的重复性标准实际上己不适用。对此我们只能用理论的预见能否成真来检验。

  理论既然是对世界和人类实践的符号模拟,世界及其变化的整体性和人类实践的过程性便要求理论不仅能模拟世界和实践的整体性,而且也需要模拟世界和实践的发展与过程性。因而,检验理论是否正确不仅要求其具有实践的证实性,而且也必须要求其理论本身的完全性。西方科学理论虽然具有实践性,但其理论却先天不具备完全性。一旦人类认识的发展超出了其理论的前提之外,西方科学理论的非真理性便立刻凸现。当然此时也正是西方科学理论实现重大跨越契机。

  概率论的产生及其在科学理论上的应用是西方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方科学对其原有的思维、认识和推理模式的一次最大的突破和改造,它使得西方科学从其逻辑断点的悬崖处跳出来,在通过对事物总体统计的概率基础上,重新建立起其逻辑的新的起点,进而使西方科学的认识和逻辑得以在新的层次上继续延续下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西方科学对于系统的、有机的、整体的、群体的、社会的等等事物,在认识和逻辑上所遇到的困境,形成了西方式的系统理论。但是,由于这种逻辑断点的悬崖无法再用逻辑的链条加以弥补和修复,客观世界仍然是不连续的,是支离破碎的,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科学认识的逻辑上的困境。同时又因为引入了逻辑推理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其结论从必然的而变为或然的,世界的运动成为概率性的,对具体个体和人类实践的指导意义因而大为降低。爱因斯坦始终不承认客观运动的这种不确定性,为此和波尔争论了四十五年,而且这种争论仍在他们的继承者中延续。诚然,争论归争论,依托概率论而产生的众多理论和学科在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证实,而迅速地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承认,它们依然是事实上的科学理论。

  概率论在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中的广泛应用,缓解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鸿沟,也促进了人类对科学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但由于它仍然是基于西方科学存在先天缺陷的认识和推理逻辑前提,导致了西方科学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的无耐。为了自圆其说,便不得不不断地寻求自圆其说的解释方法。到最终甚至出现象“游戏规则”、“什么都行”这样的学说,严肃的“科学”成为了一种全人类的共同的游戏,这不能不归因于西方科学逻辑的先天上的局限性。

  1.2、存在非西方科学范式的科学理论体系吗?

  虽然概率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方科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世界作为整体和系统运动的困境,但由于其推理逻辑的先天局限,最终仍必然不能真正解决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问题。

  西方科学在理论上虽没有绝对真理,但客观世界的现实存在必定有其绝对真理的存在。这也就是说,必定仍然存在不同于西方科学范式的另一种科学理论体系的潜在性的存在。寻找出这种科学理论体系,不能从无矛盾的逻辑和多个相互独立前提的这种西方科学范式开始,而需要从不能独立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前提和非线性的矛盾性的推理逻辑开始,才能构建最终无逻辑矛盾的理论体系。若以独立的前提开始则因前提的最终独立而不能构成系统的逻辑关系,系统性的理论便无法建立。若以无矛盾的逻辑进行推理则最终会导致前提的独立存在,否则会违背前提的独立性和推理的不循环性。至于这种理论是不是科学的,同样不能以某种或某些理论来检验和判断,而必须通过理论的完全性和实践的证实性来检验和判断。

  这种范式的科学理论如果真的存在,由于前提的不同,其特性恰恰便与西方科学相反。第一,其推理过程的每一步都不是无矛盾的,而是步步矛盾的或是辩证的,但推理的总的过程却又是一贯的,因而总的推理过程是无矛盾的,同样不违背逻辑一贯性原则。第二,对客观世界的理论表述是一步到位的,适用于客观世界的任意事物,是绝对真理,不存在理论上的证伪性,只存在理论上的具体化、细致化和使用上的错误。如果不能一步到位,那便说明必然是在逻辑上仍存在矛盾和错误。第三,不存在逻辑上的悖论。

  实际上,西方科学在众多的领域已证明客观事物作为系统整体性的存在,生物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分子、原子等是正负电荷配对而得以稳定,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天体间是通过相互作用而得以维持的整体,运动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等等。

  辩证唯物主义同样认为,世界是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整体。中国传统思想也认为世界是一个太极的整体。

  客观世界整体的存在必然有其作为整体存在的内在原因,西方科学理论体系由于先验地设立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公理或前提和无矛盾的推理逻辑体系,虽然导致了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具体、细致和可量度、可操作性,但却不自觉地把世界进行了人为的肢解,引导人类走入了对世界认识的误区。

  我们承认客观世界作为整体而存在,便是承认反映客观世界作为整体的内存规律性的存在,既然西方科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系统和整体问题,因而也就必然应承认一种新的非西方科学理论范式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必然性地存在。

五行八卦理论体系的诠解和推导

  阴阳五行八卦起源于传说中的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洪范五行、阴阳学说等,迟至唐宋时代,它们已被综合起来而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在此之前,至少在商、周、汉代,它们已成为官方正统的学说。在汉代,因为它导致了纎纬迷信的流行泛滥而受到打击,渐渐地成为流传民间的方术,在民间一直盛传不衰,并且有相当的发展(不否认其中亦有很多糟粕)。真正掌握了这种学术理论和技术的人常因为其种种神奇的言行而被人们视为神仙、异人、侠客、神医等等。在宋代,虽然阴阳五行八卦也是官方正统的学说,但却只偏重于理论,民间则偏重于应用。这导致了易理派和象数派的分化。西方科学文化传入后,因它不能用西方科学范式进行解释,而被人们以迷信视之,古代众多神奇预测实例的记载也被人们予以否认。概率理论的应用导致了人们对世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才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重视。但这种注意和重视在总体上仍是以西方科学范式和系统观念来看待和分析的,易学体系与西方科学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仍然存在,这使得易学的“科学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认真的讨论、考证和现代实践的验证。

  河图洛书和伏羲八卦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易经》被称为“百经之首”,“天人合一”、系统整体和辩证思维被称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典型特征,这些都明确地指明了中国传统理论学术是以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体系为根本思维逻辑的理论体系,至少是汲取了阴阳五行八卦的思想内核或可以用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精髓。也即是说,中国传统理论是以阴阳五行八卦为逻辑的系统性理论。

  即使在古代,阴阳五行八卦思想精髓也没能真正或充分地被人们所广泛地理解,因而最终导致其走向民间和封建迷信的盛行。西方科学文化思想的侵入后,人们的认识、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阴阳五行八卦的理解和解释便更为困难。之所以只有到西方科学对系统和整体的问题有了认识之后,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理性光辉又渐渐显露出来,是因为它与西方科学范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中国古代用阴阳五行八卦体系所构建的理论体系的数千年的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那么,这种必然性是不是因为它根本上就是非西方科学范式的另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呢?这正是我们要考查的问题。

2.1、前提和公理-太极图:太极图形象地表述了阴阳五行八卦的理论前提,也是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其含义基本可归纳如下:

图1 太极图

  2.1.1、世界是一个整体的存在,这种整体的存在古人称为太极。 

  2.1.2、太极整体内部含有或可分为阴阳性质相对的两个部分,太极整体的存在是由于阴阳相对运动所导致的。

  2.1.3、阴中含阴,阳中含阴。这也亦即是说,把阴阳脱离于太极来看,阴阳本身同样是一个太极整体,同时又暗含了“物物都有一太极”、太极整体是相对而存在的、世界是无限的、世界是全息的、太极是开放的系统等含义。

  2.1.4、阴阳相对运动是永恒的,阴阳的相对运动导致了阴阳相对程度的变化。当阴阳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阴阳便会相互转化。

  2.1.5、阳是相对活跃的因素,阴是相对不活跃的因素。

  2.1.6、阴阳相互排斥导致了阴阳的分离,阴阳的相互吸引导致了阴阳共同构成了太极整体。阴仪和阳仪的共存和相互促进共同维持了太  极整体的存在和稳定。换句话说亦即是阴阳相吸和阴阳相生。

  2.1.7、还有一个前提在古传太极图中表现得不明显,而在明代来知德太极图中则能更清楚地表现出来。这就是阴阳变化到一定程度时,  阴阳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太极。而在通行的太极图中,阴阳化合而产生的新太极与原太极重叠,易让人引起误解。

来氏太极图

  可见,虽然表述的方式不同,太极图的基本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辩证原理是一致的。

  2.2、太极:太极虽然是指整体,但这种整体是没有任何分化的的整体,亦即是说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分化,也没有心和物的分化,是时空一体、心物一体的的整体。这与西方系统和整体思想所指的时空分离和心物分离的整体不同。太极的这种时空一体的特性没有得到现代学术界的认识和重视,以致于不能从西方逻辑角度理解中国的辩证思想和逻辑。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前,时空是一体的,大爆炸导致了时空的分离,这种思想与太极时空一体的思想吻合。但太极还认为,任何作为整体的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具备这种时空一体的特性,而西方科学目前还只认为生物和放射性元素具有这种时空一体的特性,亦即生物具有内在的生物钟或生理时间,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内在的衰变周期。其它的周期性规律都被西方科学认为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2.3、两仪:两仪即指阴和阳,是太极整体中所包含的性质相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相对于太极整体而言便称为阴阳,而脱离形态太极整体来说,它们本身同样也是一个时空一体和心物一体的整体,亦即同样也是一个太极。所谓“物物均有一太极”即是指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时空一体和心物一体的整体,因而万事万物都可以用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来解释和分析。

  西方物理、化学也认为,物质的存在、稳定和运动都是因为存在正负粒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引力和斥力等相互对立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这种相互对立的因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客观世界便不可能存在。

  按西方科学的逻辑,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不可理解和解释的,要么是对立,要么是统一,不可能在既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这是因为我们把太极时空一体的整体等同于用西方思想时空分离的整体来理解的原故。如用西方逻辑和物理学来说明便是,阴和阳的相互运动达到一定的距离时,引力便大于斥力,因而便相互吸引。当阴阳的运动达到小于一定距离时,斥力便大于引力,它们便会相互排斥。如果不考虑其中的时间因素,便可表述为对立统一。因而对立统一的说法并不与西方科学思想和逻辑相违背。

  只要是阴阳相对的性质,太极内阴阳的划分可以从无穷的角度,也可以是这些无穷角度划分的总和。实际的划分角度需要取决于我们认识的需要和方便。

  阴阳两仪的关系同样是一个太极整体,为区别和表述的方便起见,我们在这里称之为关系太极。关系太极同样也可以分为阴阳两仪,这种关系太极的阴阳两仪古人称为生克。

  2.4、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阴阳两仪的相对存在必然存在一个平衡点,阴阳两仪的运动便是围绕着这个平衡点的运动。当这种运动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阴阳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因化合而产生新的太极,这种阴阳的平衡点和产生的新“太极”即“人”,相互作用后而剩下的老阳和老阴则相对称为“天”和“地”。

  三才公理是表明万事万物的形成是阴阳对立的因素相互化合而形成的,并且这种化合并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而是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分是合的前提,合是分的结果。

  西方物理和化学也认为,物体、分子、原子、电子等的合成、化合、淹灭等都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化合和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新物质的产生和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太极、两仪、三才构成了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前提和公理。与西方科学的独立的和无矛盾的前提和公理不同,太极、两仪、三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只是相对而存在,并且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前提和公理取决于世界观,并且决定了以后理论的形态和特征。西方科学的独立、分离的世界观决定了其前提也是独立、分离和无矛盾的,中国传统的系统、整体的世界观决定了其前提也是系统、整体和辩证的。张明喜在考查了中国传统的各种命学理论后得出结论说,中国的这些理论逻辑都非常严密,但是其前提却是唯心的。逻辑严密是实情,但如果把这种对世界的基本看法看作是唯心的,那么西方科学的前提同样也是唯心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前提同样也是唯心的,因而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唯心唯物的划分,是强调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争论的前提是心物分离的世界观。中国古代虽有“太极是气”和“太极是心”学说,似乎也是在争论物和心的第一性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从中国传统混沌、太极的心物一体的世界观角度看,这两种学说并非是在争论物质和精神第一性的问题,而是在物和心的两个不同领域的应用上的发挥、分歧或争论。

  太极、两仪和三才是阴阳五行八卦体系的理论前提和公理系统。既然认为世界是整体的、系统的和运动发展的,那么,太极、两仪和三才是构成这种世界观模式的最基本的必须和充足的条件。缺少其中任一条件,这种世界观便不成立。

  2.5、四象:四象即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从四象开始,阴阳五行八卦的以后的体系均可以从太极、两仪、三才的前提和公理基础上推导出来。既然阴仪和阳仪均仍是一个太极整体,那么,它们便均仍含有相对的阴阳,在原来的太极整体内部,便含有相对阴阳程度不同的四个部分和它们相对的方位,为便于表达和不引起混乱,这四个部分古人命名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依此类推,可得出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等2的N次方卦。

  四象的四个方位相对应于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了事物的平面结构和相对的运动关系,与平面直角坐标所不同的是四象仍然具有时空一体和心物一体的特性。

  2.5、五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三才中的天和地进行阴阳分化,天分化为木和火,地分化为金和水,加上三才中的人便构成了五行。由于分化后相对的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区别起见,人在五行中便被称为土。

  五行生克关系的来源在古代只有比附性的解释,常易被现代人理解为是古人为了平衡和完美而进行的随心的安排,这是现代人把阴阳五行八卦体系划定为唯心的范畴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五行的生克关系既可以用同样的逻辑推理而推导出来,也可以用系统的稳定平衡的方法而得出(等同于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方法)。

  由于我们认为,运动和关系是事物存在的前提,因而在太极整体之前,关系太极便在理论中存在,也就是说在人类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中最先存在。所以,太极的存在是由于其内部含有生克的两仪关系而导致,阴阳两仪中阴和阳的成立也是其中各含有生克两仪的关系共两对生克关系而导致。因为阴阳相生相吸,这两对生克关系虽是阴和阳内部的关系,但因它们共处于一个太极整体中,便会转化和重组为阴阳两仪间的生克关系,因而有阴仪中的阳仪与阳仪中的阴仪相生相克、阴仪中的阴仪与阴仪中的阳仪相生相克,生克关系在这里还没有分化出来,仍表现为对立统一的关系。同理,在四象层次,存在四对生克关系,亦即老阴和老阳间的生克关系、少阴和少阳间的生克关系、少阳和老阳间的生克关系、少阴和老阴间的生克关系,生克关系仍然没有完全分化出来,表现为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五行层次,存在五对生克关系,金水木火土内部五对生克关系由于共处于同一太极整体内而进行重组和转化,构成五行间的生克关系,生转化为阴阳消长关系,因而有水中之阳生木中之阴、木中之阳生火中之阴、火中之阴生土中之阴、土中之阳生金中之阴、金中之阳生水中之阴。克转化为相对制约的关系,因而有水中之阴克火中之阴、木中之阴克土中之阴、火中之阴克金中之阴、金中之阴克木中之阴。生克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至此己完全分化为五行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生克的线性关系,使我们能够用生和克两种相对的关系来构建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因而五行是用逻辑的方法分析事物间生克关系的最基本的层次。而在十天干的层次,阴阳五行的生克关系则完全地分化出来,是世界构成完全的生克逻辑关系的层次。

  著名的系统哲学家拉兹洛用西方信息流的方式构建了自组自稳的系统必须满足的最基本的系统模型(图)。拉兹洛系统模型的信息输入只是一个点,但实际的任一系统信息的输入点不是一个单一的点,而是全方位的所有的点,因为系统中任一一个部分都是一个小的整体系统,而任一整体系统都是开放的太极系统,也都是普里高津开放的系统。如果我们把拉兹洛系统模型的每个信息节点都看作是一个信息输入点,那么,拉兹洛图式便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五行生克图式。

  2.6、先天八卦:四象再进一步地分化便形成了先天八卦。八卦对应于西方三维立体坐标系,表现了事物时空一体的状态和性质,因而八卦可以“象天下”万事万物。

  由于阳是相对运动和活跃的因素,故阳先阴后,我们用数字来表示这种先后的次序,便可得到先天八卦卦数。因而先天卦卦数是八卦组成元素形成的相对先后的次序数。

先天八卦图

  2.7、先天六十四卦:先天八卦再经过三次阴阳分化,便生成了先天六十四卦。先天六十四卦实际上是两个八卦的重叠,表示一个三维立体世界向另一个三维立体世界的运动。因而六十四不仅可以表现事物结构和状态,又可表示事物作为整体的运动,是表示事物外部运动的最基本的理论结构形式。因而,易卦终止于六十四卦,亦即所谓“知易而天下毕”。

  2.8、先天转后天:阴阳五行八卦所表现的是时空、心物一体的整体系统及其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古人称为阴阳之气的流行。而我们后天所观察到的是在心物分离的条件下的时空分离的事物,是事物生成以后的分解和化合,我们无法在心物、时空分离的状态下来判断客观世界心物、时空一体时的组成、性质、状态、特征和运动,因而便有所谓先后天转化的问题。

  先天八卦表现的是时空、心物一体的整体系统的逻辑关系,而我们后天观察和容易判断的是心物、时空分离条件下的事物的相对状态和性质,故后天八卦便是按对峙的原则而排列的,表现心物、时空分离条件下事物状态和性质的阴阳对峙。虽然古代并没有明确说明,但从后天八卦在应用中实际上只用于判断地理方位,因而古传的后天八卦实际上是对中国地理方位的卦象模拟。对于不同的事物和地理条件,后天八卦可能存在着不同排列方式。

  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的阴阳卦也不同。先天八卦的阴阳卦是按两仪的阴阳而划分的,凡阴仪所生成的单卦均为阴卦,凡阳仪所生成的单卦均为阳卦。后天八卦的阴阳卦是按起主导作用的爻来判断的,凡卦中只有一个阴爻或纯是阴爻的单卦,阴爻起主导作用,因而均为阴卦,相反的为阳卦。

阴阳五行八卦体系的量度与应用

  由于前提的不同,阴阳五行八卦是对事物性质进行辩证推理分析的逻辑体系,与偏重于数量推理的形式逻辑不同,因而它们之间是不可通约的。这种不同,导致了它的应用有其独有的方法和特点。

  3.1、量度:受认识和逻辑前提的制约,西方科学定量的量度是人为地规定一系列独立标准作为数量的基本单位,以此单位为绝对基准进行测量,这种测量可操作性强,判断简单而准确,但适用性却是有限的和相对的,事物的不同的性质需要规定不同的量度标准。因而导致了精确细致的西方科学。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认识和逻辑前提决定了其定性的量度是唯一的,因而其应用也是绝对的和普适的。它对世界的量度即是对任意整体进行多层次的相对划分和相对地定性,不存在人为规定的绝对的量度。相对划分层次的多少取决于人们认识的需要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亦即阴阳五行八卦对世界的量度便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相对地划分为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等。

  由于宇宙是我们所能认识的最大、最模糊的世界的整体。也是影响世界万事万物的最大的环境,对宇宙进行相对划分和定性,宇宙便成为由阴阳五行八卦所表示的系统。因而古人便把干支记时系统用阴阳五行八卦原理进行分析和定性,干支便具有了阴阳五行八卦的属性。用这种干支记时系统来量度宇宙间任一具有系统整体特性的事物便可以得出这些事物相对于宇宙的阴阳五行八卦属性。所以干支便可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定性测量尺度。

  当然,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并不知道宇宙真正的大小,干支记时周期只是宇宙的一个部分而已,怎么能够表示宇宙的系统特性呢?这是因为,按阴阳五行八卦原理,整体中任意部分都是一个新的整体、新的太极,都可以进行阴阳五行八卦式的划分。因而阴阳五行八卦对宇宙任意部分的划分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它作为万物量度的特性,只是影响这种量度测量的精确程度。

  学术界一直不能全面理解六十甲子真正原理、价值和意义,或者认为它是一套单纯的记时系统,或者认为它是一套唯心的体系,或者从某些天体的运行周期来寻找六十甲子周期的客观证据。其实用阴阳五行八卦体系对宇宙的划分是任意的,因为它认为宇宙是连续的和无限的整体,而任意的划分也同样都是一个整体,并且既可以测量无限的宇宙,也可以测量具体的作为整体的事物。相对干支的定性也是相对的,刻度的增加或减少其相对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会随之发生相对的变化,因而干支刻度的多少都对阴阳五行八卦的测量并不具备本质上的意义。之所以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只是单纯地因为它们是远古己存在的并且简单便于相对划分的记时体系而已。

  3.2、应用:阴阳五行八卦的理论和量度特性决定了它的普适的,在中国古代,它广泛应用于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学科,其中中医、子平八字命学理论和道教周天功等等是其中应用最完善的代表,自然科学则相对因涉及的一般是相对简单具体的事物和系统,因而尚不完善,是中国古代系统理论的枝叶。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而以西方科学理论范式来看待和分析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自然只能得出明显带有系统、整体和辩证的特征,而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结论了。

  受理论的特性所制约,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应用应符合其理论的要求,不了解阴阳五行八卦的原理,应用上便容易出现错误。

  首先,阴阳五行八卦所表现的是世界心物、时空一体的整体系统,因而,我们要分析某个整体系统时,便必须知道这个系统生成的确切的起点,这个起点便是阴阳五行八卦中所说的先天。系统的后天的发展便是在这个起点之上按阴阳五行八卦规律进行的心物、时空一体的发展变化。起点的不确切,必然会导致以后推理的错误。也需要确切地理解整体与推理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能便会导致张冠李戴,导致诡辩。

  第二、阴阳五行八卦所推理的是事物及事物发展变化的阴阳五行八卦的性质,而不是数量。

  第三、阴阳五行八卦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仍然是心物、时空一体的整体,在某个具体时间下,可以依据这种结论判断事物系统整体的性质和状态,但不是某个单一的性质和状态。如推测国家在2005-2015年的发展变化具有典型的木火性质,是指国家向着木火性质方向蓬勃发展的系统性事件,而不是某个单一的木火性质事件的发生,而在民间,常被误认为是某个单一事件的“天生注定”必然发生。

  第四、对于某个具体系统,需要用阴阳五行八卦的原理对其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的具体划分和分析定性,才能用阴阳五行八卦体系进行推理。中医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划分便是这样建立的。

  第五、要分清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使用条件。先天八卦用于对心物、时空一体的整体系统的逻辑分析,而后天八卦用于心物、时空分离条件下的事物的取象定性。

  第六、后天八卦的取象定性用于不清楚具体整体系统结构和生成时间的条件下。通过对不确定系统中的某种具体事件结构和性质的分析 取象,再用阴阳五行原理进行系统的分析推理,推测出这个不确定系统的其它部分必然存在或必然发生。邵康节的《梅花易数》所采用的便是这种方法。

  第七、占卜一般都被认为是迷信,“心诚则灵”一般被认为是行骗的遁词,但从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来说,占卜是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一门重要的学问与技术。因为阴阳五行八卦所研究和推理的对象是心物、时空一体的整体系统,占卜的工具和人构成了一个系统,而“心诚”则是使占卜的人、占卜工具、占问的对象及占卜过程构成一个心物、时空一体的整体系统(并随时间而演化)的重要和必须的条件。这里的“心诚”,并不是要占卜的人迷信有什么神仙指点之类,而是要占卜的人心平气和、态度中正诚恳地占问某人某事的吉凶成败、发展变化情况等。对于子平八字命学理论,只要提供必须的真实信息,心诚则不是必须的条件。

  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实践验证

  理论的完美并不能就说明它是科学,阴阳五行八卦体系是不是科学,同样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确定。

  由于古代中国存在重理不重用的传统,使得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应用学科和实践应用一直流传在民间,虽然官方正史中也有少量应验的记载,但大量的记载只是在一些稗林野史之中。西方科学的传入导致了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衰落,因而现代的实践资料也较少见。近几年来多了一些,但也一般只是流传于民间。正因为如此,使得阴阳五行八卦的实践资料的可信度需要更多的检验和考证。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由于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与西方科学思想的方法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按西方科学的观点和发展程度不可能作到的,而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却恰恰能够作到,受西方科学范式的影响,学术界对阴阳五行八卦的实践案例,除中医以外,一般多持否定态度。这使得学术界常寻找一些虚假的实践个案来作为否定的证据。对于无法否证的个案,则常以偶然巧合、概率使然、使用能进行多种解说的语言表达方式、实践者利用所具有的充分的其它知识所作的判断等等来解释。因而,要对阴阳五行八卦理论进行实践检验,需要学术界以公平、公正、不带任何观念的偏见的态度来考查。同时,学术界也应看到,阴阳五行八卦长期流传于民间,民间普遍存在对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官方又缺乏应有的规范和管理,迷信、虚假、欺诈之类自然常见。因而在考查和检验时绝不能以偏概全。

  中医的实践证实性已不用多说了,并且中医在养生、癌症、爱滋病等方面的优势也渐渐地凸现出来,但中医的理论却因不能用西方科学范式来规范,因而并没有真正成为西方科学观念下的科学理论。辩证诊断、辩证施治、肮脏学说、时间医学、以毒攻毒等都不能用西方科学逻辑进行解说和推理。这都是因为中医本身是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体系下的应用学科,是与西方科学理论范式不同的理论体系,并与西方科学之间存在“不可通约性”的原故。这也即是说,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在医学上是被证实的。

  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更多的实践应用是在命学、相术、占卜、奇门、风水、神仙等领域和学科之中,而这其中绝大部一般都被认为是迷信。虽然这其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极为严重,但这主要是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解说、普及、有效的规范管理和西方科学观念影响等所致。因而,虽然古代有太多的实验验证的资料,但还需要进一步地考证。这里列举部分个例以供参考: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战国时著名相士魏人唐举为李兑看相,断言他“百日之内,持国秉政”,并还可活43年,后皆应验。

  《汉书·高祖纪》:单父人吕公相尚在当亭长的刘邦说“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并把自己的女儿吕雉许以为妻。刘邦告假归田时,吕雉和两个孩子在田间除草,遇到一个前来讨水喝的老人,老人看了吕雉的相后说,说:“夫人天下贵人”,相儿子刘盈(后为汉惠帝)说:“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刘邦说:“君相贵不可言。”

  《汉书·张陈王周传第十》:许负为周亚夫看相,断言他3年后封位,以后8年为将相,持国秉政,于人臣无二,再过9年,必饿死。后皆应验。

  《汉书·佞幸传第六十三》:汉文帝使善相者相宠臣邓通,相者说:“当贫饿死。”文帝于是赐给邓通蜀地一座铜山,允许邓通私自铸钱,执意不让相士的话应验。景帝即位后,有人告邓通盗出徼,私自铸钱,于是没收邓通钱财,邓通最终逃亡在外,死在他人之家。

  《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一》:明德皇后未入宫时,相者相之后惊叹说:“我必为此女称臣。”

  《新唐书·本记第二》:唐太宗4岁时,唐高祖请一书生看相,书生说:“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贵子。”又相唐太宗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壮,必能济世安民。”高祖便用“济世安民”之语,为儿子取名为李世民。

  《新唐书·方伎》:武后之幼,天纲见其母曰:“夫人法生贵子”。乃见二子元庆、元爽,曰“官三品,保家主也。”后最幼,姆抱以见,始以男,天纲视其步与目,惊曰“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

  韩愈为李虚中撰写的墓志铭:殿中侍御史李君……喜学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值之日辰干支,相生胜衰死相王斟酌,推人寿夭贵*利不利,辄先起其年时,百不失一二。其说汪洋奥义,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星官历翁,莫不能与之校得失。

  《却埽篇》:北宋元丰年间,蔡京兄弟二人赴省试,请僧人化成推算命运,化成说弟兄俩一人为武官大臣之命,一个当年登第,20年后为执政之命。蔡京兄弟二人听了不信,10日后又去排队算命,推算后“率尔而言,悉如前说”。

  《南史·宋武帝纪》:恒修叫晋陵人韦叟给后来的宋武帝看相,看能否得州官。韦叟当面说宋武帝当得边州刺史,暗中又悄悄告诉宋武帝说“君相贵不可言”。

  《隋书·来和传》:道士焦子顺给未登位的隋文帝杨坚看相说,你的面相当为天子,就以自爱为是。

  《金华府志》:朱元璋未当皇帝时,召术士刘日新推命,刘说,将军命当极富极贵。又推朱元璋手下的诸将校,有的被断言为公,有的被断言侯,朱元璋对刘

  没有告知自己将来官职的做法十分愤怒,刘日新叫朱元璋屏去左右,悄悄地对他说:说你极富,是指富有四海;说你极贵,是指你贵为天子。

  《增删卜易·月将意境章第十六》:寅月丙申日占官之升迁得艮卦变山雷颐,断曰:寅木官星持世临月建而旺相,虽被申日冲克,喜申子辰合成水局,以生官,不独无害,定然三月高迁,果于三月升任云南太守,即升者乃因爻得水局生扶,应三月者辰土出空之月也,应云南者,世与官星皆在六爻之故耳。又如,寅月丁酉日占开铺面得艮卦变明夷卦,世临寅木得令,当时目下开张,即许热闹,独嫌日辰克世,世化回头之克,生少克多,又是六冲卦,不吉。彼曰:我是伙计不同心?或是别有他图?余曰:鬼在身边须防疾病,伙伴从此变心,受其累,果于六月疾至,八月伙计盗尽。鸣之于官,分文不复。

  《增删卜易·增删<黄金策千金赋>第三十四》:曾因官长有事,命在旦夕,因占得子孙持世,劝之勿忧,必蒙赦免。彼不肯信,意欲先寻自尽。余设法。余以前三卦俱应寅日而雨此,卦未土动化出申金子孙,此应一爻独发,知其未时必雨申时大晴,清晨往彼安慰之曰:卜公之卦子孙持世无灾,公不肯信,试看今日未时雨,申时晴者,公知我卦之灵,从此不须忧也,彼留於家,见午末未初雨从西南而来,未时大雨,申时云散天开。合家齐曰:真神卦也。余曰:既知天时,何难知其人事?公宜宽心,过半月,果蒙恩赦。

  《增删卜易·囤货卖货章第七十三》:寅月己亥日占收货得颐卦,此卦辰戌之财衰而不遇生扶,谓之无根,将来终不得价,不可收买,但求问者不听,后来存货堆积四年,朽坏大半,大亏其本。

流行于民间的古代资料很难考证,作者本人用子平八字命学理论对中国2002年前的命运进行了分析,理论与实践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又对2003年后的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可以在未来进行进一步地检验。

五行八卦对现代科学理论解释举偶

  阴阳五行八卦理论虽然与西方科学范式不同,但它如果是科学的,那么也就必然能够对现代科学原理和结论提供合理的解释。反过来,如果它能够提供这种解释,也就能说明它是不违背科学的。

  5.1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科学。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和哲学上虽然都认为世界从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亦即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但物理学家并不相信这些纯理性的结论,一切都要以事实作为根据。这是科学之所以发展不息的原动力。现代物理已经明了,物质是由原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即核子和电子所组成,核子由质子、中子等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目前尚未被发现的更小的粒子-夸克(quarks)所组成。夸克以两个或三个一组结合生成核子。想要解释目前已知的核子,就必须有至 少六种夸克:u(up)夸克、d(down)夸克、s(strange)夸克、c(charm)夸克、t(top)夸 克、b(bottom)夸克。原子中不是由夸克组成的基本粒子有电子、两种类似电子但比电子重的粒子、三种微中子(neutrinos),这六种粒子统称为轻子(leptons)。每一 种粒子都有相应的目前仍未发现的能互为湮灭的反粒子。这些粒子可分为两类,自旋为整数倍的具有交换对称性的玻色子和自旋为半奇数倍的具有交换反对称性的费密子。“基本粒子”是不是可分的目前尚没有证据,但美国布朗大学研究液氦的英国物理学家马瑞斯在实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电子可以一分为二的假设,因而基本粒子是不是再可分的问题远还没有结束。这些物质之所以存在和运动是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目前己知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这些力的产生都是由于某种粒子的传递作用。物理学家们试图把这些力统一起来,按西方科学范式,这些力必须在十维甚至是十一维空间才能够进行这种统一。

  按阴阳五行八卦原理,任一物质都是一个时空一体的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系统可以无限地可分下去。但至少存在2种最基本的性质相反的部分或粒子(包括传递它们相互作用力的部分或粒子,它们之间至少存在一对生和克的相互作用(现象上的,不包含传递作用力的基本粒子)。电子和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玻色子和费密子、正粒子和反粒子(均包括传递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基本粒子),都是性质相反的粒子,引力和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也都是性质相反的作用力。统一场论或超弦理论试图把这四种力统一起来,在阴阳五行八卦理论里从系统和性质上统一为生和克的对立统一。正反、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世界存在的基础和前提,西方科学从具体发现上找到了这种证据,而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从理论上确立了这个规律。

  在西方时空分离的空间里,微观粒子都是量子,也就是说,它们都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双重属性。按阴阳五行八卦理论解释,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粒子性是静止的,是阴。波动性是运动的,是阳。在同一时刻时,动和静的阴阳对立构成了辩证的统一。阴和阳的辩证统一,是物质赖以存在的基础。

  由于前提和方法的不同,西方科学越接近世界、整体、系统和根本之处便越复杂,而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则反面越简单。从最基本和最本质之处相符合,也就能证明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前提的正确性。

  在宏观尺度宇宙,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引力和斥力、作用力的反作用力的平衡,同样是与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一致。

  诚然,这些粒子和力的发展并不是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所导致,但是同样也不是西方数学逻辑所发现的,而是人类实践所发现的,数学逻辑在其中只不过是作为了一种工具使用而已。只要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发展得足够,阴阳五行八卦同样也具有这种逻辑工具的作用。之所以它没有导致这些发现,除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外,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从整体系统地认识事物的前提和方式导致了中国古代文化追求完美和不重实用的特性,确实对实用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抑制作用。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西方科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5.2、化学:中西方科学文化思想的不同,直接也导致了化学起源的不同。西方的化学起源于人们对黄金的渴求,而中国的化学则起源于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理论的完美恰恰抑制了实用技术的发展,这也符合阴阳五行八卦的辩证思想。

  化学所研究的是物质转化和演化的内在过程和规律。现在我们知道,原子、原子、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由于原子、分子间含有正负性质相反的电荷的作用。这种正负性质相反的电荷导致了原子核外电子云的交*而构筑起化学键连接。由于内在结构的原因,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的不同,导致它们含有相应不同的活跃性基团。更为活跃的分子和原子可以替换相对不活跃的分子和原子,从而导致了物质的演化和进化。

  用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来解释,分子和原子相对的正负性相互作用是阴阳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活性基因的存在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具体表现。分子、原子等的反应产生新的物质,是阴阳相互作用生成三才的具体表现。

  5.3生物学和社会学:生物的产生是非生物物质演化的结果,社会的形成是生物个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它们具有同样的基本规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规律。西方科学受其认识和逻辑的前提的限制,在把生物和社会作为整体系统分析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其分析方法仍然对生物具体细致的运动过程起到巨大的和必不可少的作用。

  5.3.1、生物、社会组织结构和功能:西方科学对生物、社会组织结构进行解剖分析,把一个有机的整体肢解为独立的部分进行研究,产生了对生物具体结构、生理生化过程和功能的相关性和详细的过程的理论解说,它们仍然是物理化学的基本过程。但这种详细具体的相关和过程相对于有机整体来说,始终只能是局部和部分的,始终不能形成关于生物内在规律的统一的理论模式。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并不十分关心生物、社会组织结构和具体的过程,而从系统内部相对性质、关系和功能上来进行分析,这便是五行生克图式。虽然低等生物、高等生物、社会甚至是一个细胞、家庭在具体结构上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从相对性质和功能上却都必须满足五行生克的系统关系,这是一个自组自稳的系统却必须具备这种最基本的关系式。人体是进化最完善的生物,因而不仅有脏阴腑阳的阴阳结构,而且有肝胆木、心和小肠火、脾胃土、肺和大肠金、肾和膀胱水的五行齐全的脏腑结构,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五官、五体和表现的五情、五志等。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在纯五行的层次分析是:生我者父母、克我者官鬼(工作、病灾等)、我生者子女、我克者妻财、比肩(与我的五行相同者)者兄弟朋友。子平命学理论把阴阳和五行结合起来(即十天干完全的的有机系统层次)分析家庭和社会关系,则更为详细和准确。从这些更为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西方科学的逻辑是无法做到的。

  5.3.2、生物、社会的遗传和进化:遗传的生物、社会结构和性状在上下代间的传递现象,进化是则是下代的和性状发生变化并更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西方科学按具体的生理生化过程来分析这种遗传和进化,而阴阳五行按相对阴阳特性来分析这种遗传和进化。按阴阳五行理论,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雌性(阴)、雄性(阳)中含有的相对的阳和阴的量的增长,导致了生物繁殖的需要,从而发生阴阳的相互作用。由于雌性之阳是相对于雌性本身的阴而增长的,雄性之阴是相对于雄性本身之阳而增长的,因而它们增长的阴阳具有与它们本身相对的性质,亦即是互补的。新增生的阴阳因素的结合,又是相对阴阳的结合,因而结合以后又具有亲代的阴阳属性,从而导致了性状的遗传。这种遗传的表现程度,受制于亲代双方阴阳相对应的程度,对应得越充分,遗传性状表现得也就越充分。对应得不很充分,遗传性状表现得便不充分,从而导致了变异。这与西方的染色体复制、配对等导致遗传和变异只是在表述的方式上不同而已。

  进化是后代某种变异的个体或群体在环境中相对阴阳五行生克消长而形成的。当相对阴阳五行的生克消长对其有利时,它们便得到量的增长而不断壮大,当相对阴阳五和行的生克消长对其不利时,它们便会因量的减少而不断消失灭绝。

  5.3.3、全息现象:西方科学中存在生物不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全息现象。阴阳五行八卦理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八卦等逻辑、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因而,不仅仅是生物,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全息现象。

  5.3.4、生物钟:西方科学发现,生物存在内在的生理时间,称为生物钟或生理时间。阴阳五行八卦理论认为,不仅仅是生物,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时空合一的整体系统,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整体,而且也是过程上的整体,也即都是以时空合一的整体方式而进行的。因而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

  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西方科学导致了伟大的现代文明,但是,它的不矛盾的数理逻辑是片面的,逻辑和认识的前提是非整体和系统的,其逻辑下的世界是不连续、不能成为整体的,方法是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因而导致了西方科学学科、原理、假设、模型等林立,并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用其数理逻辑来构筑起统一的理论体系。数理逻辑在其中只不过起到了五种推理的工具而已。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则在逻辑、认识和对世界的解释等所有的方面,都是简单、统一并完美的。

  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是一种早熟的科学理论,虽然其证实性由于历史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地在实践中检验,但是系统、整体、与西方科学理论的互补性及广泛的适用性决定了它必然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6.1、中西科学的结合和融合:中西科学理论在逻辑、前提和适用性上,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涵盖和统摄西方科学理论,在方法、功能和应用上又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它们的结合和融合将会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6.1.1、中西科学结合和融合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西方科学以具体的公理、标准、实验归纳出的规律和模型等为逻辑的起点来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方法。认识具体、细致、定量、机械、创造性强。阴阳五行八卦以整体、系统为逻辑起点来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由面到点、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方法。认识系统、有机、综合、定性、抽象、指导性强。它们的结合之所以是可行的,那是因为:

  6.1.1.1、质和量是同一客观世界事物存在的两方面的属性,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看世界,因而都是不全面的,它们本身就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科学的使命既然是追求和发现客观世界的真理的理论体系,担负的是发现客观真理的历史使命,割裂的认识是为了认识的方便,而综合才是真正的必然,因而是可行的和必然的。

  6.1.1.2、科学作为人类的创造,最终的目的是为人类自身服务。人类的生活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也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一体之两面。西方科学主要是站在心物分离的立场上来看世界,而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是在心物一体的立场上来冥合世界,因而,它们的结合和融合是可行的和必然的。

  6.1.1.3、科学发展的现状和现实决定了它们的结合和融合是可行的和必然的:第一是西方科学导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野,它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是不成功的,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也不是逻辑的,因而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和途径,而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不存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它是逻辑应用的不同领域。它们的结合和融合可以导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和融合。其次,西方科学导致了不同文化的巨大冲突,尤其是科学和宗教的冲突。宗教虽然有其违背自然规律的内容,但其中在调整人体内在生理和心理平衡、解决人类精神问题、纯化人类社会道德等方面均有众多的积极和合理的成份。因而需要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本身便是道教的立教之本,也能很好地解释佛教中合理的内容,因而它能担负起这种使命。第三,西方科学由于认识前提的限制,其发展的空间己很有限,一些思维广阔的、作为西方科学基石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对物理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前景、合理性、发展方向等开始感到了怀疑和茫然。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对割裂人体的研究和认识方法开始质疑。哲学家们在争论科学是证实的、证伪的、逻辑的、经验的、游戏的、什么都行的等等,这些都显示了科学需要需要呼唤新的方法、新的思路。

  6.1.2、中西科学理论结合和融合的方法:中西科学理论的结合和融合实际上性质推理和数量推理方法的结合和融合,也是整体、系统认识和局部、片面、具体的认识方法的结合和融合。关键关键的是要寻找它们的结合和融合点。

  6.1.2.1、从量变到质变的途径寻找它们结合融合点:用西方科学方法寻找系统中各个部分量变到质变的奇点,提取它们的阴阳五行八卦性质,纳入到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中进行系统的推理分析,从而构筑起中西理论联结和转换。

  6.1.2.2、从数和量的转换构建它们的结合和融合点:阴阳五行八卦中的数是是它们形成的先后次序数,也是一个系统平衡的相对数。通过设立西方科学量到阴阳五行八卦的数的转换系数,使中西科学理论形成联结和融合。

  6.1.2.3、结合西方科学方法,构建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量度体系:阴阳五行八卦的量度目前只有两个,一是干支量度,用于测量易受宇宙影响的自然巨系统,一是罗盘,用于测量地理阴阳五行八卦性质。它们对于自组织能力小、稳定性能过强和过弱的物体的测量则力不从心。我们有可能结合西方科学方法,在自然界中寻阴阳五行八卦性质变化明显的物体,构建新的量度。

  6.2、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6.2.1、由于历史的原因,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应用长期流传于民间,致使真假难辨、科学和迷信混杂、道德和罪恶伴生,成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因而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大量的去伪存真的开垦工作。

  6.2.2、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完美和谐,导致了中国文化追求稳定、平衡、中庸、自然、理性、永恒等的个性,缺乏创造和创新的原动力,因而,阴阳五行八卦的应用局限在养生、平衡、算命、风水、占卜、预测等这些领域。因而,需要向西方科学研究的领域大力地发展。

  6.2.3、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完美、简洁、普适、包容、系统和整体性,决定了它需要担负起融合自然和人文、沟通不同文化、指导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任。

  注:本文发表在《中国当代宝库》2005年第八卷上,荣获中国管理科学院和《发现》杂志社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首届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现代史史料学会、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参考文献:
  1、[美]欧文·拉兹洛著 李创同译 系统、结构和经验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7月第一版

  2、[清]江慎修著 河洛精蕴 学苑出版社 1989年5月第一版

  3、张甲坤著 中国哲学-人类精神的起源与归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7月第一版

  4、[元]张理原撰 白长生 韩铭生注释 易象图说破解 辽沈书社 1994年5月第一版

  5、袁海仁 用子平八字理论预测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 中国当代思想宝库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年第八卷 第1010-1014页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oiunt/archive/2005/12/13/296599.html

论中国传统辩证推理科学理论范式(ZZ)相关推荐

  1. 你觉得八部金刚功、八段锦、太极拳这种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有效吗,请从科学与实践的角度详细阐述...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的养生功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因为它们的实践方式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比如增强活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等.它们的效果也得到了一些科学家和医生的认可,其中包括提高体质.增 ...

  2. [转载]中国传统武术的困境与出路----著名武术家张全亮答记者问

    本文记录了著名武术家张全亮先生,就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价值,传统武术发展所面临的出路等诸多问题回答记者体温,一问一答中,展现了张全亮先生广博的学识,对武术乃至传统文化面临困境和出路的深邃思考和远见卓识 ...

  3. 《谁还能说〈周易〉读不懂、没读懂?》系列论文(三):《周易》象数思维方式演绎中国传统文化(吉 华)...

    内容摘要: 本文叙述了<周易>内涵的"象数思维方式"及其相应的"阴阳道德"概念.范畴,说明了<周易>与儒道百家同生于一个思维方式,展示了 ...

  4. 关于中国传统养生思想

    1 <易经>与中国传统保养 <易经>又叫作<周易>或<易> ,成书于殷末周初. 它是研究宇宙天然万物 ,以及人的总称社会变化的一部古典哲学著作 ,那边边 ...

  5. 《蜀山云游记》——端午节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复兴期

    今年农历仲夏,五月端午,雨水充沛,石榴花红,艾草熏香,植物繁茂,辟邪除瘟,龙舟竞渡.     今年的端午很特殊,是新中国第一次法定节日,意义重大.它象征着中国进入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期.节前,粽子.五毒饼 ...

  6. 计算有用功 matlab,中国大学mooc2020年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章节测验答案

    中国大学mooc2020年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章节测验答案 更多相关问题 Which pollutant is currently the subject of urgent research? ...

  7. 网站推荐:快速查询 “中国传统配色” 的色值和色名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比较特殊的配色网站,专门介绍关于中国传统配色的色值.色名.色谱.中国色名综览等.此站一共提供了约560种之多的中国传统风格的颜色色值. 中国色网站可以根据颜色名称提供了CMYK与RP ...

  8. 中国传统节日网页html,【学习在线】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和发展

    原标题:[学习在线]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 ...

  9. 城乡收入不平等及其动态演化模型构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理论机制

    摘要:借鉴贝克尔的"家庭收入不平等及世代之间的变动性"理论,从要素投入的角度,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府投入作为基本变量来分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及其动态演变的理论机制.主要结论: ...

最新文章

  1. 用链表生成前序二叉树
  2. mkdir()提示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错误的解决方法
  3. 第二章 向量(d2)有序向量:二分查找
  4. mysql 存储过程 插入记录_mysql 存储过程 插入记录
  5. C语言makefile文件详解,makefile讲解
  6. dataframe第二列 r语言_123.R简介和统计绘图
  7. pstate0 vid数值意义_老照片、新感悟:春兰摩托电喷 CB、看一口螺丝的意义
  8. 图像语义分割 —利用Deeplab v3+训练VOC2012数据集
  9. c++调用栈库函数_大华 | C/C++ 校招笔试题
  10. ecu故障现象_传感器坏了,会导致什么故障现象?
  11. SpringMVC自定义拦截器拦截请求后返回中文时乱码
  12. IE6 PNG 透明
  13. error: ‘SA_INTERRUPT’ undeclared (first use in this function)
  14. W3Cschoool菜鸟教程
  15. 高德导航java_通过拼接实现高清地图的下载-高德-java实现
  16. camera理论基础和工作原理
  17. CF 1260 D 题解
  18. 万元大奖和Switch等你来拿,百度飞桨AI创造营带你出道
  19. 百钱百鸡问题最优解法
  20. 编辑器\编译器\IDE

热门文章

  1. C语言指针变量的运算
  2. 光纤收发器的实际应用范围介绍
  3. 什么叫光端机?视频光端机的分类具体有哪些?
  4. 可网管交换机与非网管交换机的区别
  5. 【渝粤教育】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秋季 8038-22T实用管理基础 参考试题
  6. [渝粤教育]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大学英语混合式课程 参考 资料
  7. 【渝粤教育】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春季 0599-21T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 参考试题
  8. 【渝粤题库】广东开放大学企业标准化 形成性考核
  9. qt服务器获取formdata文件,QT上传(PUT)文件
  10. latex-bib参考文献人名特殊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