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设计模式的目的
  • 2 单一职责原则
  • 3 接口隔离原则
  • 4 依赖倒转原则
  • 5 里氏替换原则
  • 6 开闭原则
  • 7. 迪米特法则
  • 8.合成复用原则
  • 9. 设计原则核心思想
  • 10. 设计模式概述和分类

设计模式常用的七大原则有:

  1. 单一职责原则
  2. 接口隔离原则
  3. 依赖倒转原则
  4. 里氏替换原则
  5. 开闭原则 ocp
  6. 迪米特法则
  7. 合成复用原则

1 设计模式的目的

编写软件过程中,程序员面临着来自耦合性,内聚性以及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等多方面的挑战,设计模式是为了让程序(软件),具有更好的

  1. 代码重用性 (即: 相同功能的代码,不用多次编写)
  2. 可读性 (即: 编程规范性,便于其他程序员的阅读和理解)
  3. 可扩展性 (即: 当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时,非常的方便,称为可维护)
  4. 可靠性 (即: 当我们增加新的功能后,对原来的功能没有影响)
  5. 使程序呈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

2 单一职责原则

基本介绍

对类来说的,即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如类 A 负责两个不同职责: 职责1,职责2。当职责1 需求变更而改变 A 时,可能造成职责 2 执行错误,所以需要将类 A 的粒度分解为 A1,A2

应用实例

以交通工具案例讲解

方案 1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Vehicle vehicle = new Vehicle();vehicle.run("摩托车");vehicle.run("小汽车");vehicle.run("飞机");}}
//交通工具类
//1.在方式1 的run方法中,违反了单一职责原则
//2.解决的方案非常的简单,根据交通工具运行方法不同,分解成不同类即可
class Vehicle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 + "在公路上跑...");}
}

方案 2:拆分

方案 2 的分析
1.遵守单一职责原则
2.但是这祥做的改动成本很大,即将类分解,同时修改客户端
3.改进:直接修改 Vehicle 类,改动的代码会比较少=> 方案3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oadVehicle roadVehicle = new RoadVehicle();roadVehicle.run("摩托车");roadVehicle.run("小汽车");SkyVehicle skyVehicle = new SkyVehicle();skyVehicle.run("飞机");WaterVehicle waterVehicle = new WaterVehicle();waterVehicle.run("船");}}class RoadVehicle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 + "在公路上跑...");}
}
class SkyVehicle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 + "在天空上跑...");}
}
class WaterVehicle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 + "在水里跑...");}
}

方案 3

方案 3 的分析
1.这种修改方法没有对原来的类做大的修改,只是增加方法
2.这里虽然没有在类这个级别上遵守单一职责原则,但是在方法级别上,仍然是遵守单一职责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Vehicle vehicle = new Vehicle();vehicle.runRoad("汽车");vehicle.runSky("飞机");vehicle.runWater("潜艇");}}class Vehicle {public void runRoad(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 + "在公路上跑...");}public void runSky(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 + "在天空上跑...");}public void runWater(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 + "在水里上跑...");}
}

单一职责原则注意事项和细节

  1. 降低类的复杂度,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2. 提高类的可读性,可维护性
  3. 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
  4.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遵守单一职责原则,只有逻辑足够简单时,才可以在代码级违反单一职责原则;如果类中方法数量足够少,那么可以仅在方法级别保持单一职责原则,但是方法数量多时,还是要将类进行拆分

3 接口隔离原则

基本介绍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即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弊端:B和D必须实现 Interface1中的所有方法

  • 类A通过接口Interface1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nterface1依赖类D,如果接口Interface1对于类A和类C来说不是最小接口,那么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 按隔离原则应当这样处理:将接口Interface1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上面类图对应的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rface Interface1 {void operation1();void operation2();void operation3();void operation4();void operation5();
}class B implements Interface1 {@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1()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1()");}@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2()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2()");}@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3()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3()");}@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4()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4()");}@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5()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5()");}
}class D implements Interface1 {@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1()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1()");}@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2()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2()");}@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3()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3()");}@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4()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4()");}@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5()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5()");}
}class A {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i.operation1();}public void depend2(Interface1 i) {i.operation2();}public void depend3(Interface1 i) {i.operation3();}
}class C {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i.operation1();}public void depend4(Interface1 i) {i.operation4();}public void depend5(Interface1 i) {i.operation5();}
}

改进:
接口Interface1中出现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拆分为三个接口

对应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 = new A();a.depend1(new B());//A类通过接口依赖(使用)Ba.depend2(new B());a.depend3(new B());C c = new C();c.depend1(new D());//C类通过接口依赖(使用)Dc.depend4(new D());c.depend5(new D());}
}interface Interface1 {void operation1();
}interface Interface2 {void operation2();void operation3();
}interface Interface3 {void operation4();void operation5();
}class B implements Interface1, Interface2 {@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1()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1()");}@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2()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2()");}@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3()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3()");}
}class D implements Interface1, Interface3 {@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1()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1()");}@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4()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4()");}@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5()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5()");}
}class A {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i.operation1();}public void depend2(Interface2 i) {i.operation2();}public void depend3(Interface2 i) {i.operation3();}
}class C {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i.operation1();}public void depend4(Interface3 i) {i.operation4();}public void depend5(Interface3 i) {i.operation5();}
}

4 依赖倒转原则

基本介绍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是指:

  1.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2.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3. 依赖倒转(倒置)的中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
  4. 依赖倒转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相对于细节的多变性,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以抽象为基础搭建的架构比以细节为基础的架构要稳定的多。在 java 中,抽象指的是接口或抽象类,细节就是具体的实现类
  5. 使用接口或抽象类的目的是制定好规范,而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操作,把展现细节的任务交给他们的实现类去完成

应用实例
请编程完成 Person 接收消息的功能。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erson p = new Person();p.receive(new Email());}
}class Email {public String getInfo() {return "电子邮件信息:Hello,World!";}
}
/*** 方式 1 分析*      1.简单,容易想到(优点)*      2.如果我们获取的对象是微信,短信等,则需要新增类,Person类也得增加相应的方法(缺点)*      3.解决思路:引入一个抽象的接口IReceiver,表示接收者,这样Person类与接口IReceiver发生依赖*      因为Email,WeiXin等等属于接收的范围,他们各自实现IReceiver接口就ok,这样我们就符合依赖倒转原则*/
class Person {public void receive(Email email) {System.out.println(email.getInfo());}
}

改进版: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客户端无需更改Person p = new Person();p.receive(new Email());p.receive(new WeinXin());}
}interface IReceiver {public String getInfo();
}class Email implements IReceiver{public String getInfo() {return "电子邮件信息:Hello,World!";}
}class WeinXin implements IReceiver{public String getInfo() {return "微信信息:Hello,World!";}
}
//对接口依赖,更加稳定
class Person {public void receive(IReceiver receiver) {System.out.println(receiver.getInfo());}
}

依赖关系传递的三种方式和应用案例

1、接口传递
2、构造方法传递
3、setter方式传递

依赖倒转原则的注意事项和细节

  1. 低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接口,或者两者都有,程序稳定性更好.
  2. 变量的声明类型尽量是抽象类或接口, 这样我们的变量引用和实际对象间,就存在一个缓冲层,利于程序扩展和优化
  3. 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

5 里氏替换原则

OO中的继承性的思考和说明

  1. 继承包含这样一层含义: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设定规范和契约,虽然它不强制要求所有的子类必须遵循这些契约,但是如果子类对这些已经实现的方法任意修改,就会对整个继承体系造成破坏。
  2. 继承在给程序设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比如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增加对象间的耦合性,如果一个类被其他的类所继承,则当这个类需要修改时,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子类,并且父类修改后,所有涉及到子类的功能都有可能产生故障
  3. 问题提出:在编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继承? => 里氏替换原则

基本介绍

  1.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在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以为姓里的女士提出的。
  2. 如果对每个类型为T1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2的对象o2,使得以T1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代换成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T2是类型T1的子类型。换句话说,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3. 在使用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在子类中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4. 里氏替换原则告诉我们,继承实际上让两个类耦合性增强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 来解决问题

案例:

public class Liskov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 = new A();System.out.println("11-3=" + a.func1(11, 3));System.out.println("1-8=" + a.func1(1, 8));System.out.println("-----------------------");B b = new B();//调用的时候,还以为func1是求差System.out.println("11-3=" + b.func1(11, 3));//本意是求差,但实际是求和System.out.println("1-8=" + b.func1(1, 8));System.out.println("11+3+9=" + b.func2(11, 3));}
}class A {public int func1(int num1, int num2) {return num1 - num2;}
}class B extends A {//假设B无意间重写了A的func1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return a + b;}//新增功能public int func2(int a, int b) {return func1(a, b) + 9;}
}

解决方法

  1. 我们发现原来运行正常的相减功能发生了错误。原因就是类B无意中重写了父类的方法,造成原有功能出现错误。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常常会通过重写父类的方法完成新的功能,这样写起来虽然简单,但整个继承体系的复用性会比较差。特别是运行多态比较频繁的时候
  2. 通用的做法是:原来的父类和子类都继承一个更通俗的基类,原有的继承关系去掉,采用依赖,聚合,组合等关系代替
public class Liskov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 = new A();System.out.println("11-3=" + a.func1(11, 3));System.out.println("1-8=" + a.func1(1, 8));System.out.println("-----------------------");B b = new B();//因为B类不再继承A类,因此调用者,不会再认为func1是求减法//调用完成的功能就会很明确System.out.println("11+3=" + b.func1(11, 3));//这里本意是求出11+3System.out.println("1+8=" + b.func1(1, 8));// 1+8System.out.println("11+3+9=" + b.func2(11, 3));//使用组合仍然可以使用到A类相关方法System.out.println("11-3=" + b.func3(11, 3));// 这里本意是求出11-3}
}//创建一个更加基础的基类
class Base {//把更加基础的方法和成员写到Base类
}// A类
class A extends Base {// 返回两个数的差public int func1(int num1, int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B类继承了A
// 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完成两个数相加,然后和9求和
class B extends Base {//如果B需要使用A类的方法,使用组合关系private A a = new A();//这里,重写了A类的方法, 可能是无意识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return a + b;}public int func2(int a, int b) {return func1(a, b) + 9;}//我们仍然想使用A的方法public int func3(int a, int b) {return this.a.func1(a, b);}
}

6 开闭原则

基本介绍

  1. 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是编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2.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提供方),对修改关闭(对使用方)。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
  3.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4. 编程中遵循其它原则,以及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遵循开闭原则

案例:

public class Ocp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使用看看存在的问题GraphicEditor graphicEditor = new GraphicEditor();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Rectangle());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Circle());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Triangle());}}//这是一个用于绘图的类 [使用方]
class GraphicEditor {//接收Shape对象,然后根据type,来绘制不同的图形public void drawShape(Shape s) {if (s.m_type == 1)drawRectangle(s);else if (s.m_type == 2)drawCircle(s);else if (s.m_type == 3) //对于使用方来说,这里得增加三角形的代码drawTriangle(s);}//绘制矩形public void drawRectangle(Shape r) {System.out.println(" 绘制矩形 ");}//绘制圆形public void drawCircle(Shape r) {System.out.println(" 绘制圆形 ");}//绘制三角形,这里也得增加画三角形的方法public void drawTriangle(Shape r) {System.out.println(" 绘制三角形 ");}
}//Shape类,基类
class Shape {int m_type;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Rectangle() {super.m_type = 1;}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Circle() {super.m_type = 2;}
}//新增:画三角形
class Triangle extends Shape {Triangle() {super.m_type = 3;}
}

优缺点

  1. 优点是比较好理解,简单易操作。
  2. 缺点是违反了设计模式的ocp原则,即对扩展开放(提供方),对修改关闭(使用方)。即当我们给类增加新功能的时候,尽量不修改代码,或者尽可能少修改代码.
  3. 比如我们这时要新增加一个图形种类 三角形,我们需要做多处修改。

改进的思路分析
思路:把创建 Shape 类做成抽象类,并提供一个抽象的 draw 方法,让子类去实现即可,这样我们有新的图形种类时,只需要让新的图形类继承 Shape,并实现 draw 方法即可,使用方的代码就不需要修改 -> 满足了开闭原则


改进版

public class Ocp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GraphicEditor graphicEditor = new GraphicEditor();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Rectangle());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Circle());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Triangle());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OtherGraphic());}}//这是一个用于绘图的类 [使用方]
class GraphicEditor {//接收Shape对象,调用draw方法public void drawShape(Shape s) {s.draw();}
}//Shape类,基类
abstract class Shape {int m_type;public abstract void draw();//抽象方法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Rectangle() {super.m_type = 1;}@Overridepublic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 绘制矩形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Circle() {super.m_type = 2;}@Overridepublic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 绘制圆形 ");}
}//新增画三角形
class Triangle extends Shape {Triangle() {super.m_type = 3;}@Overridepublic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 绘制三角形 ");}
}//新增一个图形
class OtherGraphic extends Shape {OtherGraphic() {super.m_type = 4;}@Overridepublic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 绘制其它图形 ");}
}

7. 迪米特法则

基本介绍

  1.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2. 类与类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
  3. 迪米特法则(Demeter Principle)又叫最少知道原则,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不管多么复杂,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public 方法,不对外泄露任何信息
  4. 迪米特法则还有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5. 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我们称出现在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不是直接的朋友。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以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class A {//C出现在A的成员变量中,所以C是A的直接朋友C c;void m(B b) {//B出现在A的方法参数中,所以B是A的直接朋友}D m2() {//D出现在A的方法返回值中,所以D是A的直接朋友}void m3() {E e = new E();//E出现在A的局部变量中,所以E不是A的直接朋友}
}

应用实例
有一个学校,下属有各个学院和总部,现要求打印出学校总部员工 ID 和学院员工的 id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客户端
public class Demeter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了一个 SchoolManager 对象SchoolManager schoolManager = new SchoolManager();//输出学院的员工id 和  学校总部的员工信息schoolManager.printAllEmployee(new CollegeManager());}
}//学校总部员工类
class Employee {private String id;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this.id = id;}public String getId() {return id;}
}//学院的员工类
class CollegeEmployee {private String id;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this.id = id;}public String getId() {return id;}
}//管理学院员工的管理类
class CollegeManager {//返回学院的所有员工public List<CollegeEmployee> getAllEmployee() {List<College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CollegeEmployee>();for (int i = 0; i < 10; i++) { //这里我们增加了10个员工到 listCollegeEmployee emp = new CollegeEmployee();emp.setId("学院员工 id = " + i);list.add(emp);}return list;}
}//学校管理类//分析 SchoolManager 类的直接朋友类有哪些 Employee、CollegeManager
//CollegeEmployee 不是 直接朋友 而是一个陌生类,这样违背了 迪米特法则
class SchoolManager {//返回学校总部的员工public List<Employee> getAllEmployee() {List<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Employee>();for (int i = 0; i < 5; i++) { //这里我们增加了5个员工到 listEmployee emp = new Employee();emp.setId("学校总部员工 id = " + i);list.add(emp);}return list;}//该方法完成输出学校总部和学院员工信息(id)void printAllEmployee(CollegeManager sub) {//分析问题//1. 这里的 CollegeEmployee 不是  SchoolManager的直接朋友//2. CollegeEmployee 是以局部变量方式出现在 SchoolManager//3. 违反了 迪米特法则//获取到学院员工List<CollegeEmployee> list1 = sub.getAllEmployee();System.out.println("------------学院员工------------");for (CollegeEmployee e : list1) {System.out.println(e.getId());}//获取到学校总部员工List<Employee> list2 = this.getAllEmployee();System.out.println("------------学校总部员工------------");for (Employee e : list2)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应用实例改进

  1. 前面设计的问题在于SchoolManager中,CollegeEmployee类并不是SchoolManager类的直接朋友 (分析)
  2. 按照迪米特法则,应该避免类中出现这样非直接朋友关系的耦合
  3. 对代码按照迪米特法则 进行改进.

改进版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客户端
public class Demeter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使用迪米特法则的改进~~~");//创建了一个 SchoolManager 对象SchoolManager schoolManager = new SchoolManager();//输出学院的员工id 和  学校总部的员工信息schoolManager.printAllEmployee(new CollegeManager());}
}//学校总部员工类
class Employee {private String id;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this.id = id;}public String getId() {return id;}
}//学院的员工类
class CollegeEmployee {private String id;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this.id = id;}public String getId() {return id;}
}//管理学院员工的管理类
class CollegeManager {//返回学院的所有员工public List<CollegeEmployee> getAllEmployee() {List<College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CollegeEmployee>();for (int i = 0; i < 10; i++) { //这里我们增加了10个员工到 listCollegeEmployee emp = new CollegeEmployee();emp.setId("学院员工 id = " + i);list.add(emp);}return list;}//输出学院员工的信息public void printEmployee() {//获取到学院员工List<CollegeEmployee> list1 = getAllEmployee();System.out.println("------------学院员工------------");for (CollegeEmployee e : list1) {System.out.println(e.getId());}}
}//学校管理类
//分析 SchoolManager 类的直接朋友类有哪些 Employee、CollegeManager
//CollegeEmployee 不是 直接朋友 而是一个陌生类,这样违背了 迪米特法则
class SchoolManager {//返回学校总部的员工public List<Employee> getAllEmployee() {List<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Employee>();for (int i = 0; i < 5; i++) { //这里我们增加了5个员工到 listEmployee emp = new Employee();emp.setId("学校总部员工 id = " + i);list.add(emp);}return list;}//该方法完成输出学校总部和学院员工信息(id)void printAllEmployee(CollegeManager sub) {//分析问题//1. 将输出学院的员工方法,封装到CollegeManagersub.printEmployee();//获取到学校总部员工List<Employee> list2 = this.getAllEmployee();System.out.println("------------学校总部员工------------");for (Employee e : list2)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迪米特法则注意事项和细节

  1. 迪米特法则的核心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
  2. 但是注意:由于每个类都减少了不必要的依赖,因此迪米特法则只是要求降低类间(对象间)耦合关系, 并不是要求完全没有依赖关系

8.合成复用原则

基本介绍
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案例:
B想要使用A中的方法,可以继承A,但会增加耦合性,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式进行改进

9. 设计原则核心思想

  1. 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它们独立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在一起。
  2.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3. 为了交互对象之间的松耦合设计而努力

10. 设计模式概述和分类

掌握设计模式的层次

  1. 第1层:刚开始学编程不久,听说过什么是设计模式
  2. 第2层:有很长时间的编程经验,自己写了很多代码,其中用到了设计模式,但是自己却不知道
  3. 第3层:学习过了设计模式,发现自己已经在使用了,并且发现了一些新的模式挺好用的
  4. 第4层:阅读了很多别人写的源码和框架,在其中看到别人设计模式,并且能够领会设计模式的精妙和带来的好处
  5. 第5层:代码写着写着,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使用了设计模式,并且熟练的写了出来。

设计模式类型

设计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共23种

  1. 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
  2. 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装饰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3. 行为型模式:模版方法模式、命令模式、访问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责任链模式)。

注意:不同的书籍上对分类和名称略有差别

【韩顺平】设计模式七大原则相关推荐

  1. Java面试之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最近项目不太忙,不怎么加班,正利用晚上时间好好学习学习设计模式,之前可能多多少少都用到过,但是有些还是很模糊,这下正好系统的学一下. 好了,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1.什么是设计模式? 软件工程中,设计 ...

  2. 第 2 章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第 2 章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1.设计模式的目的 编写软件过程中,程序员面临着来自 耦合性,内聚性以及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 等多方面的挑战, 设计模式是为了让程序(软件),具有如下更好的 ...

  3.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附代码示例)

    一. 设计模式概念         对接口编程而不是对实现编程: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继承 二. 设计模式总览 1. 创建型模式(Creational Patterns):(5) 单例(Singlet ...

  4.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汇总篇 1.单一职责 2.接口隔离 3.依赖倒转 4.里氏代换原则 5.开闭原则 6.迪米特法则 7.合成复用 汇总篇 1.单一职责 对类来说的,即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如类 ...

  5. 图解设计模式-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Java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设计模式的目的 编写软件过程中,程序员面临来自 耦合性,内聚性以及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等多方面的挑战,设计模式是为了让 **程序(软件)**具有更好的 ...

  6. Day305.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Java设计模式

    七大设计原则 一.设计模式的目的 编写软件过程中,程序员面临着来自 耦合性,内聚性以及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 等多方面的挑战,设计模式是为了让程序(软件),具有更好的↓↓↓ 1. 代码重用 ...

  7. Java设计模式七大原则-单一职责原则

    目录 概述:设计模式的目的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注意事项和细节 概述:设计模式的目的 编写软件过程中,程序员面临着来自 耦合性,内聚性以及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 等 ...

  8.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介绍

    文章目录 1. 设计模式有哪些种类 2. 设计模式的目的 3.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3.1. 单一职责原则 1. 基本介绍 2. 模拟场景 2. 接口隔离原则 1. 基本介绍 2. 模拟场景 3. 依赖 ...

  9.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知识概括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知识概括 设计模式的目的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 依赖倒转(倒置)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 开闭原则 迪米特法则 合成复用原则 设计原则核心思想 设计模式的目的 目的: ...

  10. JAVA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设计模式目的 1.代码重用性 2.可读性 3.可读性 4.扩展性 5.可靠性 6.高内聚低耦合 七大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 一个类或方法中只做一件事情 2.接口隔离原则 一个类通过接 ...

最新文章

  1. angularjs与java_关于angularjs与java结合,获取后台数据并解析的问题
  2. 在Oracle中exception关键字,Oracle表字段有Oracle关键字出现异常解决方案
  3. oracle client server那点事
  4. 谷歌启动搜索引擎新功能 网页Flash内容即时预览
  5. 自动混合精度(AMP)介绍与使用【Pytorch】
  6. java需要知道的计算机底层
  7. OpenGL材质Materials
  8. linux操作系统之线程
  9. 计算机二级选择题40分,2017年计算机二级选择题及答案
  10. java vm for mac_Java VisualVM for Mac 构建方法
  11. mysql之查询某段时间范围的数据
  12. html静态页面留言板,html静态留言板
  13. K60学习笔记(三)——K60各模块概述
  14. 用于交通数据预测的深度时空3维卷积神经网络
  15.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章项目整体管理历年考试题
  16. 玩出新花样—文言文编程
  17. usb驱动程序开发技术总结(三)
  18. 七大数据陷阱之技术过失(上):数据整理中的问题
  19. 宇宙无敌第一帅的Java笔记
  20. 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论文,线性代数问题的计算机应用.docx

热门文章

  1. 使用malloc为指针分配内存空间
  2. 优雅的点(2017网易校园招聘)---最详细的解答
  3. c语言文件不兼容,c)出错和链接问题:i386:x86-64输入文件架构,与i386输出不兼容...
  4. 华为荣耀8电信卡显示无服务器,华为荣耀手机实现双电信卡双待双通,5步告诉你真相...
  5. 位移传递率matlab编程,各种谱计算,频响函数,传递率
  6. PD866EZ-12D/YCZ多用户预付费电表 上传至西安市能耗平台
  7. ASO苹果搜索广告审核不通过的原因
  8. 【DR_CAN-MPC学习笔记】1.最优化控制和MPC基本概念
  9. 学会通过商品id来获得商品详情
  10. Mysql数据库备份和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