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有关书的事情了,先汇报一下进度:初稿完成7章中的前四章,字数分别为:22k、43k、46k、49k,总计16万字,从字数看应该有全书的60%出头,还真是蛮能写的……渐渐的感到初稿完成后,每个章节的修改工作也是浩大的工程,未必比初稿省事。

前段时间提到了同行前辈们给样章的意见和建议,我仔细的进行了思考,认为有必要尽早谈一下我与本书的局限性,就像做任何产品都要事先考虑“风险与对策”一样。所谓“丑话说在前面”,本书给不了读者的东西,我提前说出来,希望不要给读者留下没法满足的期待。

现在,只是我做产品经理的第四年,一直是一名一线的员工,虽说后来有机会带领临时团队、参与战略制定,但毕竟视野有限,很难做到“站在比较高的高度上看待问题”,强行上升到理论,只怕会贻笑大方。我认为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绝对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磨练,我深刻的认识到我还在半路上,有些产品经理应该做的事情我甚至还没有接触过,工作中我还没有产出任何一个真正值得骄傲的产品,甚至没有经历过一个完全由自己说了算的产品,这也是我最近一年做“3个1工程”的理由之一。

现在的公司是我的第一个雇主也是唯一雇主,我待过的团队也大同小异,而且,我做过的产品有明显的局限性,特点鲜明,都是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相关的应用,绝大多数读者应该都没有用过,对书中的一些例子也不会有切身体会。所以,不可否认我身上肯定深深的打下了阿里的烙印,如果说本书过于“阿里化”,我确实无能为力,因为我没法写我不熟悉的事情,否则就真是纸上谈兵了。

产品经理做的事情,又不似技术那般严谨,所以有很多偏“艺术”的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必然只是在特定环境下才适用。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没有更丰富经历之前,对于更普适的情形,我只好尽量去思考,去领悟别人的话。

所以我只能写出现在的体会,有些观点可能片面、不成熟,甚至会被将来的我否定,比如在写书的过程我就发现过自己一两年前的博文中,有的看法近乎可笑。因此也希望读者能理解,并带着大大的问号来读这本书。

我并不认为一本书需要理论完备,完备的话就意味着这个领域已经发展到尽头了,争议是极具价值的,如果本书里的观点能通过被批驳发展出更成熟的观点,我也很乐于被拍砖,这可能有点像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诡辩,但这也是我的真实想法。当一个观点被视为普遍真理的时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至少,这个观点不再会发展了。当一个问题有了明确答案的时候,这个问题也没意思了。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或别人前后的观点自相矛盾的时候,也许是好事,说明还在进化,当然方向的好坏有待验证。

我的局限性导致了本书的局限性,还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因为我读书的专业问题,虽然什么都学了一些,但对于互联网和软件的技术,最高境界就是听过几门计算机专业的课,只知道一点概念,我更多的是学了不少电子、生物、医学的知识,所以比较喜欢学科乱交叉,但要我编程、写网页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虽然小时候学过八年的画,但上中学以后就没继续了,这是一个遗憾,也许地球上少了一个画家。所以,我不会视觉设计相关的内容,甚至都怀疑自己的审美观比较小众,经常不理解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设计,但嘴上又不敢说,于是我只能充分相信专家,要我自己画海报、设计图标也是不可能的。

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很有意思,每一个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开始都会很感兴趣,我也看过一些书和文章,不过最终还是把这块当作了兴趣,而往产品经理的路上走。我觉得一件事情,如果你真的觉得好玩,就别把它当作职业,当“想做的事”变成“要做的事”以后,不但失去了一个“玩具”,还会有无尽的痛苦,做产品经理就不好玩,但很有意义。不过工作中我也是经常被迫做很多交互设计的事情,没办法,只能通过不断的犯错来证明老板的不英明。

最后小结一下,这本书不是手册、不是大全、不是工具书,只是一个产品经理在前几年成长路上的心得体会,如果你想更全面的了解产品经理,千万不能只看这本书,试图只看一本书就了解一个领域的想法本身就是不成熟的,你能了解的只是作者在写书时的观点。我们应该养成一个习惯,当看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就有冲动去寻找与之矛盾的观点,然后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分析找出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全面的理解某个事物。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心中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思想而无碍行事,况且这本书里谈到的很多事情,我也无法把信息完全展现,到不是有所保留或者涉及商业机密,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文字的修饰而淡化,而是因为人类所共有的局限性——记忆失真。

产品设计体会(4015)我与本书的局限性相关推荐

  1. 产品设计体会(900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说明

    决定把9000系列用起来了,起名叫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形式上是每天一句话的产品设计体会.作为一头产品设计师,做任何事都会用产品设计的思路,现在剖析如下. Ø 战略层面: n 从 ...

  2. 产品设计体会(4014)记一次产品整合预研

    我怎么又起了个小学生作文的题目--事情是这样的:7月份,集团下我所在的子公司A组织结构变动,我在的事业部被划分到另外一家子公司B.于是,我做的产品就需要考虑这么一件事:新情况下,这个产品如何与B现有产 ...

  3. 产品设计体会(2015)一次无意识的“事件+病毒营销”

    虽然我做很多事情都是事先有计划的,但这次不经意的"事件营销 + 病毒营销 ",完全是无意识的行为.缘起是 2009 年 10 月 26 日晚上,我在博客上发布了一个小故事: 关键词 ...

  4. 产品设计体会(7024)有关交互设计,读过的6本书

    前段时间把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大爷(此牛也是VB之父)的<About Face 3.0>中译版<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翻完了,发现自己对交互设计的" ...

  5. 产品设计体会(3000)项目与文档,系列说明

    2007年底之前,也就是开始做产品设计师约1年以内,我一直只是很单纯的在做产品设计.以及大产品设计,在为产品所发起的一个个项目中,扮演的是一个设计师的角色,主要负责"做多少.怎么做" ...

  6. 产品设计体会(1001)初探用户需求

    我们回到2007年7月,这是里程碑意义的第一篇,机缘巧合,团队要求写周报,我想就写自己产品设计的体会吧. 628网店版2.0上线,这是第一个我主导的付费产品,之后的三周我基本天天都会在淘宝论坛上泡不少 ...

  7. 产品设计体会(十一)——市场扫描

    其实产品设计不是从需求采集开始的,还有一个前置的步骤叫做市场扫描.最近几周在做一个新项目的预研,感觉应该就是在进行这个过程.这次就结合一些学习和自己的体会,说一下市场扫描这个话题,感觉市场扫描也可分为 ...

  8. 产品设计体会(二三)——用户研究

    最近在读<赢在用户>,表现层是在讲人物角色(Personas)的创建和应用,实际是在讨论用户研究的话题.用各种用户研究的方法创建Personas,然后加以应用,目的是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时刻 ...

  9. 产品设计体会(6028)我是怎么写样章的

    刚把样章的初稿给编辑同学了,4万字出头,5号字连图表一共40多页,从篇幅角度应该有全书的1/5了,应景聊聊这个话题. 今年早些时候,我曾经问过几位作家是怎么写书的,比如<流血的仕途>作者曹 ...

最新文章

  1. 【原创】ASP.NET C# 盗取中国银行汇率表
  2. yii2-wx / 微信二维码接口
  3. 「 Modbus-RTU报文解析」解析03、06、10功能码报文示例
  4. python如何打开一个大文件?
  5. C语言调用es6,ES6 箭头函数、普通函数、调用方法
  6. listview刷新_Flutter NestedScrollView 滑动折叠头部下拉刷新效果
  7. 如何在XSLT中将字符串转换为大写或小写形式
  8. 使用Fsharp 探索 Dotnet 平台
  9. ThinkJava-压缩
  10. element UI实现动态生成多级表头
  11. java Http请求工具类【post/get】
  12. oracle10g exp下载,oracle 10g 导出数据 exp 10g
  13. 提供计算机网络通信功能,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子网的主要作用是___ 答案:提供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
  14. LOJ#2339. 「WC2018」通道(边分治+虚树)
  15. python爬取酷狗音乐_Python爬取酷狗音乐
  16. slack 开源系统_Slack团队聊天的5种开源替代品
  17. php 检测分辨率,浏览器分辨率检测,屏幕分辨率检测
  18. Gradle配置阿里云仓库
  19. Egg http proxy
  20. 3D模型欣赏:黑色的巴斯泰托女神【3D游戏建模教程】

热门文章

  1. nifi下载windows版本安装启动成功
  2. Python(五) 包、模块、函数与变量作用域
  3. 【毕业设计】时间序列天气预测系统 - LSTM
  4. 论文写作word中怎么把所有数字和字母替换为times new roman
  5. Bootstrapping sample
  6. 快速记忆HTTP状态码
  7. iOS 15 离线 Siri 的功能
  8. 计算机主机网关的作用是什么意思,电脑网关是什么意思?
  9. GoLang之any关键字
  10. 通向沟通,通向分享!沟通无处不在,交流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