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募格学术撰写。参考资料来源:抖音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募格课堂、知乎、央视网等。

你有没有想过所学的专业没有用到“正道”上会怎样?

今年3月,就发生了这样一个事,有个化学博士,因为觉得同事给他安排的工作太多了,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太累了,就通过投毒的方式,想让同事多休息一下。

新闻登上知乎热搜提问

这位化学博士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用一种叫做叠氮化纳(NaN3)的剧毒试剂投毒,每次投毒还会用天平进行精确的称量,控制投毒的分量。

高学历犯罪的他,最后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化学博士觉得工作太累

就给安排工作的同事投毒

3月初,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分享了一段庭审视频于网络上。

一位化学博士孙某,因为同事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太多,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自己觉得太累了,就决定给该同事的水里下毒,好让这位同事休息一下。

据其描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选择了用叠氮化纳这种试剂投毒,并且其还称为了避免同事死亡,前几次投毒还用了天平进行精确的称量。

叠氮化钠无味,无臭,却是剧毒物质,可用于实验室制高纯度金属钠,其毒性和氰化物相似,对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其他酶有抑制作用,并能使体内氧合血红蛋白形成受阻,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如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死亡。高血压病人口服他有显著降压作用。叠氮化钠在有机合成中可有叠氮酸气体逸出,吸入中毒出现眩晕、虚弱无力、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昏厥感、血压降低、心动过缓等。

叠氮化钠

他一共给同事投毒了6次,开始是200-300毫克的叠氮化纳。不过最后一次,他直接投毒了1.3g,而这个量,已经是在致人死亡的边缘试探了,法庭也由此认为孙某应当承担犯故意杀人罪的法律责任。

投毒现场

不过孙某却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辩护,他坚称自己只是想让同事小李“休息”,而且自己投毒的量也没有让小李死亡,所以不应该构成故意杀人罪。

而同事小李的描述,却透露出了更多的细节。

据小李讲述,自己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因为对化学感兴趣,他报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一路读到了博士,毕业后又顺利进入长春一家比较权威的研究所工作。

初入职场,小李充满了干劲。他本来也是一个精力非常好的人,再加上把学习时的那种劲头带到了工作中,很快他便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获得赏识,升职又加薪,经常负责一些重要项目,让一些资历比他老的同事都羡慕不已。

但突然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精神慢慢变差了,总头晕、无力,思考能力都不如从前好。

起初小李以为自己是过度劳累才这样,但好一段时间症状还没缓解,他忍不住跑去医院,医生听了他的描述,又做了基本检查,没发现什么大异常,便说可能是颈椎问题导致,要小李多注意。

小李虽然觉得这症状来得奇怪,但也没往“阴谋论”想,直到有一天女朋友来研究所看他察觉了不对劲的地方。小李的女友也是化学专业,心思非常细腻,她随手拿起小李桌上的水杯喝了口,立刻便感觉到了这水有些异常,似乎比平常喝的水要黏些,再试一小口还是如此。

经过女友提醒,小李才意识到自己的水里可能被人加了东西,于是他对水进行了检测,发现水里溶了叠氮化钠。研究所的人非研即博,谁会不知道叠氮化钠的作用和危害?

得到这个结果的小李只觉得后背冒冷汗,于是在办公桌和水杯处安了秘密摄像头,于是就拍到了戴着防毒面具来投毒的博士孙某。

据悉,小李刚到研究所时就是孙某带他,小李一直觉得孙某人还不错,不过在一次升职机会到来时,小李获得了升职,而这意味着,资历老的孙某成了后来者小李的下属,要服从小李的监督和管理。

戴防毒面具投毒的孙某

本来这就让孙某很不服气了,谁知道小李升职后,劲头更足,一天要安排许多工作,以至于孙某每天工作都超过10小时,而这让孙某对小李更加怨恨。

于是,才有了后面水杯投毒这场闹剧。

动机有了,行为有了,在法庭上,尽管孙某坚持自己只是想让小李“休息”,没有故意杀人,法官却认为,孙某作为一个化学博士,在专业领域应当是知道叠氮化钠有致人死亡的后果的,小李虽然没有死亡,但没死亡不等于不够成故意杀人罪

最后,按照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给予了孙某十年有期徒刑。

高学历不等于人格健全

走上歧途的高学历犯罪者更让人唏嘘

只因工作竞争,博士就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毒同事,昔日光辉的学子一瞬间沦为阶下囚,让无数网友可叹可惜。

读博不易,本来有大好前景却毁于一旦,而现实生活中,没有将自己所学专业用到“正道”上的例子还有更多。

2003年,一名中科院的27岁博士生因多次参与制毒,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2万元,追缴违法所得4.2万元。

他帮助贩毒团伙研发并提供苯丙胺和可卡因合成线路资料,收到了4万元。此后,他将试验成功的1克苯丙胺交给同伙,并将苯丙胺和可卡因的合成线路资料通过邮寄、传真送达其他同伙。这名博士还多次到椒江帮助指导同伙研发可卡因。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张正波联合朋友开设制毒公司,伙同化学专业研究生鲍某等人,生产国家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远销欧美,每月销售进账60万美元左右,堪称汉版“绝命毒师”。

最终被海关查获包裹时摸出制毒窝点,团伙成员先后被抓获。张正波等4人涉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在武汉中院受审。

法庭上,张正波等4人对指控犯罪事实不持异议,但辩称公司实为化工技术研究而非制毒。2017年3月,法院判处其无期徒刑。后被告上诉,2019年,武汉市中级法院认定张正波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有自首情节,将原判的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15年。

今年6月,公安部网安局发出了《令人唏嘘!名校毕业生竟组团犯罪》一文,指出人均毕业于清X大学、中X大学等国内顶级重点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的团队竟然组成了一个境外诈骗集团!

经调查发现,他们通过基础源代码,可以分裂出多个投资诈骗类APP,坑过的受害人遍布全国,涉案金额超1亿元!

他们不仅开发和制作非法APP,还自行搭建了多个“跑分”平台,为境外网络诈骗团伙提供跑分业务,也就是俗称的“洗钱”。

图源:公安部网安局

公安部网安局也评价到:“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当知识不被用于正途,学历就成了人生的反向加速器,珍惜自己的羽毛吧,罪海无涯,回头是岸”。

对于这些高学历的科研人来说,所学的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用对了,才不枉寒窗苦读十几年。

学校教会了博士如何科研,强调了学术不能不端,但有时,让一个人学会遵纪守法,不用脑子钻法律的空子,不心存侥幸,或许更加重要。

点个在看 paper不断!

化学博士6次投毒同事,只因对方给自己安排工作太多....相关推荐

  1. 只想在老家找份工作很难吗_当您只想完成工作时,为什么公开工作会很困难

    只想在老家找份工作很难吗 三个字母可以指导我的工作方式:GSD-完成工作. 多年来,我设法将反馈循环(来自精益方法)和迭代改进(来自敏捷)的概念融入我的日常工作习惯,以便更好地使用GSD(如果可以将其 ...

  2. 平级同事总是给我安排工作,怎么破?领导在群里安排工作给他,他却说病假没空,让我做

    [导读] 职场常见问题之一:平级同事总是给自己安排工作,怎么办?这是一位网友的遭遇:领导在群里安排工作给a,a却说请病假没空,让他做,但a和他平级,怎么怼才能让a明白? 职场常见问题之一:平级同事总是 ...

  3. 单片机从事什么工作?只会51单片机能找到工作吗?

    我当初是自学转行进入单片机行业,没有211/985这种学历背景. 转行纯粹是为了脱离阶层,我们那个年代都兴蓝领,白领. 我们学的专业就是属于蓝领类的. 蓝领就是做苦力活的,白领就是衣光鲜艳,坐办公室拿 ...

  4. 同济大学某计算机博士感叹:找工作太难,连简历关都过不去!

    一个同济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学历和专业都不错,找工作应该是手到擒来,但他却感叹"找工作太难了",这是为什么呢? 看看楼主列出来的公司回馈,许多公司一看他的简历就否了,而那些接纳楼主的 ...

  5. 职场上,怎么对待那些总是以领导口吻给自己安排工作的同事

    看到有一个粉丝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某同事总是已领导的口吻给自己安排工作,自己要怎么怼回去? 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下:这个事情需要看情况而定,但是直接怼回去不见得是处理问题的好方法. 第一种情况,同事 ...

  6. 打造金融新生态、做一只落地利民的金融独角兽——犹太链(JEC)

    作为一个主链,生态的建立十分重要的,技术较强.由顶级科学家工程师组成的犹太链(JEC),却一直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在受到美国Jutelic基金会等诸多投资后,将技术真正开发落地,并不断测试受到好评后, ...

  7. python中如何只执行一次初始化init工作

    只执行一次初始化init工作: 这篇文章:python中的单例:让类创建的对象,在系统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实例 讲到了对__new__进行改造后,每次都会得到第一次被创建对象的引用 但是:初始化方法还是会 ...

  8. 名校博士被撤销学位,只因7行文字抄袭及1张互联网图片​……

    近日,日本筑波大学的一名毕业生Takuma Hara被撤销了博士学位,起因是学校调查发现其论文中有7行抄袭的文字和一张从互联网上提取的图片,且没有注明来源. >>>> Taku ...

  9. 程序员网上晒出新同事与老同事一起吃饭的照片,太搞笑

    关于程序员的头发一直是网友们爱调侃的一个话题,说什么程序员容易秃顶,这样的话题被大家聊得很热,甚至有人还拿出一组程序员工作一年,三年,五年的头发对比量来逗乐大家. 有一程序员在网上晒出了与领导吃饭时的 ...

最新文章

  1. 【每日一算法】KMP算法,看不懂算我输!
  2. CVPR2020 | 反传统的无监督人脸旋转方案:旋转-渲染
  3. Shell脚本对比两个文本文件找出不同行的2个方法分享
  4. JavaScript里的...(三个点)操作符
  5. 条件表达式计算个人所得税c语言,个税的计算C语言实现,结果为什么是负的?...
  6. pip 安装 pytorch环境
  7. rails 开发随手记 9
  8. 20170826滴滴算法工程师笔试
  9. 计算机C盘空间减少,速减C盘空间,win7只需两步可减小C盘数G空间
  10. cocos studio和cocosbuilder什么区别
  11. AD PCBlayout 总结
  12. 39个大数据可视化工具 数据研究必备
  13. 【初学大数据】CentOS7安装hadoop3.3.2完全分布式详细流程
  14. 夜间环境人脸识别_古蔺县小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方案_点击了解
  15. 数据结构——学期总结
  16. 春分、冬至、黄道、赤道
  17. C++——素数(质数)专题训练4
  18. Transformer 中 比较晦涩难懂的东西
  19. 示波器探头校准-调节补偿电容
  20. 【跟着项目学CSS】第一期-闪动LOGO

热门文章

  1. 【蓝桥杯】【入门题】【算法提高VIP】1481:剪刀石头布
  2. 技术图文:Matlab VS. Numpy 常见矩阵
  3. LeetCode实战:两数相加
  4. 【ACM】杭电OJ 1181
  5. 留不住客户?该从你的系统上找找原因了
  6. 英特尔北京2022年冬奥会体验中心落成
  7. 深度学习实现场景字符识别模型|代码干货
  8. NLP最新资源:论文、代码、博客、视频一应俱全
  9. 马斯克连发三推,发布退出OpenAI内情
  10. 马云:你改变不了特朗普,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你要改变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