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的缘起是参加盈动投资(文末有介绍和联系方式,创业的小伙伴可以关注)的“不正经分享”,他们做了些笔记,我改了改,补充了一些内容,分享一下。

在这期信息量和知识密度都很高的分享中,本文摘录了一些片段,听众们也很期待这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会写一本《人人都是奶爸》(关于这句,我要贴一张图)。

以下:

前阿里产品经理、现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苏杰,在去年又多了一个头衔——奶爸,带娃之路艰难曲折,他却乐此不彼。他对市面上的所谓「科学育儿」有自己的理解,那不过是中产阶级焦虑症的窠臼。

苏杰热衷探究事物的本源,为了弄清楚婴儿蹒跚学步、牙牙学语背后的机制,他研究了发展心理学和教育理论的书,于是就有了这一期的「不正经分享」——

科学育儿与知识迁移

1——知识迁移

一个人只要能在某一领域达到准专业级别,他的学习能力、知识抽象能力则是非常强的,都能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他强的具体领域是什么其实不重要。

我在招产品经理的时候,就会非常看重面试者是否有这个特性,具体是某个学科发paper如发公号的学霸,还是玩户外、摄影……都不重要。这个能力是内力,是小无相功,可以驱动少林七十二绝技。

当然,知识迁移也有其局限性,这个我们要清楚,这只是归纳而没有演绎,这是“类比”而不是所谓的“第一性原理”。

2——评估婴儿

怎样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主要有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社会适应这五个维度,前二者类似生理方面的硬件评估,后二者有点像心理方面的软件评估,第五个社会适应是一个独立个体与其他个体的互动。

我们把对人类个体的评估一一映射到对人类全体的评估,即对一个文明发达程度的评估上,会发现这五个方面也很有参考意义。


大运动,落实到一天之内能够跑多远,人类不借助工具一天只能跑几十公里,骑马一天可以跑上百公里,通过驿站不停换马可以日行八百,汽车一天能跑上千公里,飞机可以上万,一些太空飞行器可以更多……希望能看到超过光速的那一天,哪怕是理论上坐实可能性。

精细运动,能观察到多小尺度,能对多小尺度的东西做操作,从普通光学放大镜,到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操作上,也可以从毫米到微米到纳米到甚至原子尺度。《三体》里智子阻碍人类科技进步的手段就是扰乱我们对更小尺度的观察与操作。

认知,就是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前科学时代,到经典力学,到发现这只不过是相对论的低端近似,到量子力学,到统一场论,也是从肉眼可见到纯思维可想的演化。

语言,本质是一种媒介,影响信息交互效率,目前人类通过声带发声、文字的形式来传递信息,效率一定是不够高的,效果上也有很多失真。又说《三体》,三体人直接通过(可见的)思维交互,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基地》也说了类似的事情,整个生态系统里的各种个体,可以直接把思维联网,有兴趣的可以去查“盖亚”是啥意思(简单说,就是地球上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形成的一个可互相作用的复杂系统)。

社会适应,即个体互动水平,高级的文明,我认可“合作大于竞争”的观点,个体会不断组合成更高层次的群体,以完成更宏观的目标,举个例子,从个体,到部落,到城邦,到国家,到联合国依次出现,就是不断互动合作的产物。

3——大运动

说回婴儿,大运动是婴儿对外界的探索和观察能力,婴儿从出生到一岁左右,会有几个标志性的动作,抬头大概一个多月就能做到了,翻身大概四个月左右,有句话叫七坐八爬,基本上七个月坐,八个月爬,然后是扶着站和站,扶着走和走,跑,跳,上下楼梯。

伴随这些动作的变化,他感知和观察的视角越来越立体,把刚出生的婴儿放在床上,不用担心掉下来,因为他不会翻身,他观察世界就一个仰望的视角。

他会翻身以后,有上下的视角,坐起来以后,就有更立体的视角,站起来的时候,获得更高的视角。

之后他不满足于定点观察,开始移动观察了,当他会爬的时候,他就开始对生活环境扫描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会走了以后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效率越来越高。

这里肌肉就是硬件,这些动作的产生,需要硬件的发育,这个过程跟人类社会不断用硬件工具来延伸自己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很像。

4——精细运动

精细运动相当于是算法,通过大运动来探索、观察世界,通过精细运动控制、改变世界。映射在一个人身上,就是神经系统加周边配套。

婴儿对身体的感知是从上到下,从主干到末梢的,刚出生的婴儿甚至意识不到手手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为什么会给三个月前的婴儿打一个襁褓,这样睡得更安稳?他意识不到那是自己的手,但是他的手已经具备一些运动能力,要睡觉的时候手会在眼前乱挥,干扰睡觉。

对于手,婴儿从最早的无意识,到渐渐认为那是一根棍儿,可以用来敲东西,乱挥,再往下就是末端分杈,最典型的精细动作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东西,大概在六个月左右。

然后对几根手指的感觉会分开,再往后,拧瓶盖的动作要很大以后才会,倒不是力量的问题,一个很松的瓶盖,也很难拧开,他不会旋转,没有这个自由度。

人类使用工具的发展过程类似,最早是棍棒,在采集和狩猎中。慢慢出现叉子。然后再有更精细的动作,可能会有类似镊子这样的东西,再增加旋转自由度,而且是多关节的旋转自由度,这个就像机械臂,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工业机器人。

回到婴儿身上,他在玩玩具的时候,还可以观察一个进化,就是对玩具的理解从单一到组合,到会“使用工具”,好像原始人的进化那样,本来只会玩一个球、一个棍子,后来会刻意的把球放进某个容器里,刻意的用棍子敲某个东西,升级了。这也和下一个话题——认知——有关。

5——认知

刚出生的婴儿对世界的认知是一片空白,之后有几个非常关键的跳跃,比如客体永存的概念,婴儿很小的时候,他对世界的理解就是“看到的东西就是存在的,看不到的就不存在”,如果在他面前把玩具用布遮起来,他不会去找,而是认为已经消失了。其实很多成人也是这样啊,鸵鸟思维,看不到的问题、危险就当不存在。

第二个认知跳跃是自我意识,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趁宝宝睡着的时候,在他脸上画一个红点,醒后给他照镜子,如果他摸那个被画了的地方,而不是试图摸镜子,就说明他出现自我意识了。

然后,是守恒的概念,这个世界总得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才有坚实的基础,但婴儿早期没这个意识。如果你把小杯子里的整杯水倒入大杯子,只有半杯了,婴儿会觉得水少了,你把同样数目的小木块排一排但密度不同,婴儿会认为长的那一排数量多。

再来,因果关系,比如系着绳子的玩具小车,当他拉着绳可以拖动玩具车,并有意识地来回这样玩,说明已经建立因果关系。猫永远无法建立这样的因果关系,拿激光笔去逗猫,它会一直玩下去,不会去探索光的来源,哎,邪恶的铲屎官。

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拥有抽象能力,在一张纸上随便画一些曲线,猩猩和人都可以。但是婴儿看到两点一曲线,他会笑,黑猩猩永远没办法把这抽象成一个笑脸。

抽象能力是人类产生语言、协作的基础,想象的共同体,在此之上大型社会组织得以诞生。

关于认知模型,其实就是“输入-算法-输出”的带反馈的闭环结构,早教其实就是给他更多量、更多种的输入,让他去接触,看到更多的东西,听到更多的东西,然后他才有原材料去建模型,就像做大数据公司,或者人工智能公司,没有数据量,模型训练不出来。所以,早教的形式不关键,去报美吉姆金宝贝,家长自学然后高质量的陪伴,都可以。拿我自己举例,我小时候很少被输入音乐相关的信息,所以现在对这方面就无感,但现在的孩子有这个机会,就要尽量给他提供可能性与选择权,但不要强迫。

有个有趣的思想实验,一个先天失明的人,如果在他50岁时有一种医疗技术能让他重见光明,那对他来说其实没有意义,因为他没法理解视觉信号,对他来说这些视觉信号是一种非常杂乱的输入,颜色、形状、远近都没有概念,只是一堆噪点,只有把眼睛闭上,他才能正常生活。

有一个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部落,因为树叶茂密,他们从来没有看过远处的东西,在他们的认知模型里,没有近大远小的概念。科学家把他们带到一片开阔地,让他们看远处山坡上的牛,问牛有多大,他们会说「大概有拳头那么大」。这也是没有过输入。

“没观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还是有道理的。

6——语言

语言的本质是和外界的信息传输交互,首先要能听到,先天的聋人不会说话,是因为没有输入,无法建立语言。

同时也需要硬件发育,很小的婴儿仅能发出少数几个声音,元音可能是a最容易,辅音可能是b、m、p这几个最容易,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的「爸爸」「妈妈」听上去都差不多。

之后要把发音和意义关联,当你指着一只猫跟婴儿说这是猫的时候,他可能会泛化过度,要知道他脑中是一片空白啊,他可能会认为所有四条腿的都叫猫,或者所有会动的都是猫;还可能泛化不足,他会认为这只特别胖的橘猫是猫,他看到另外一只狸花猫,他不认为那是猫。通过不断的迭代试错,他才能渐渐把“猫”理解个八九不离十。

人与人的沟通,虽然在用同样的词——猫、用户体验、高大上、O2O、知识付费……但各自的理解其实并不完全一致,但,只要重叠的部分足够多,就不影响日常交流。工作中的交流,到底有没有效,是否真的彼此理解,对这一点要心存敬畏。

再来个例子,“我是爸爸”这个短句里,“我”是什么意思,每个人发这个音,所指的却不是同一个人,而“爸爸”更是包含了多个人的关系,宝宝叫我爸爸,但我却叫另外一个人爸爸,那个人却是爷爷……最近他刚学会把东西递给别人,我和他交流的时候会刻意地说“给爸爸”而不是“给我”,以降低他的理解难度。此外,“是”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很难说清楚,更不用说每种语言里还有一些特别通用的动词,比如中文的“打”,可以打人、打球、打字、打赏、打call……

我觉得太神奇了,居然会出现语言这种东西。首先要能发出各种各样的音,然后拼起来,再赋予它意义,名词最简单,然后是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再有文字,他们都是信息交换工具,但也都有很多缺陷,根本无法无损传输。

好像是《人类简史》里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部落,他们给远方的亲友传递信息的时候,需要有代理的写信人和读信人,而在读信的时候,读信人会把自己的耳朵堵上,然后,接受信息的人就会认为读信人不会知道这封信说了什么,因为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嘛,听不到就是没接收到,看那堆乱码一样的符号,然后说出来?一定是什么魔法。这就像三体人没法理解人类有“说谎”技能一样(这才有了后来的面壁计划),认知完全缺少了一个维度。

语言和思维是互相影响的,比如在北京问路会告诉你往东转,往西转,这是一个全局视角,从天上往下看。更多的地方讲左转右转,两者思维模型是不一样的,左转右转是站在当前自己所处位置的视角。我老婆的老家,是一个县城,那里的人说去哪里,有一种专门的说法“去上面、去下面”,我一开始不明白,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有一条河穿过县城,当地人就把上游的方向叫上面,下游的方向叫下面。在机器翻译比人更牛逼的今天,我们学外语的理由之一,恐怕就是给自己增加一种思维角度吧。

7——社会适应

前面说的都是个体,社会适应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刚出生的婴儿无法分辨主体和客体,他不知道照顾他的那个人是不受他控制的,他会认为,反正我要吃了,那个人就喂我,我困了,那个人就哄我睡觉。他渐渐的才会意识到,那个人原来是不受我控制的,我居然哭了那么久他都不给我吃,这个是他渐渐意识到的。

然后会产生分离焦虑,因为他看到你不见了以后,他看到爸爸妈妈上班去了,你没有办法跟他解释说你还会回来,哪怕是小朋友已经有一点语言的时候,还是有分离焦虑,因为你不要总跟他说,你跟他说我下班就回来,下班是什么意思,下班这个概念在他的认知模型里面没有,你可以试着说,你喝完一次奶,吃点水果,睡个午觉,玩一会儿,我就回来了,切换成他的视角,用他懂的语言。

陌生人焦虑,说明婴儿开始能分辨不同的主体了,而开始和其他婴儿互动,是更进一步的主动行为。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和别人互动的,互动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出让自己的部分自由,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从可控到失控再回到可控的过程。我们学龄前可以说是,每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上学以后,白天就被“双规”了,工作以后,因为从甲方变成乙方,每天做什么更加不由自主,然后有了另一半,再出让很多个人时间,再有了孩子,再到父母从照顾者变为被照顾者,你与社会的绑定越来越深,当然,再往后会回归,孩子大了,父母走了,自己退休了,又相对自由可控了。中间的那个失控时间段,就是压力最大的中年危机。

延伸到公司组织内的互动,境界越高,也越是出让自己的自由,从成就自己,到成就下属团队,到成就兄弟部门,到成就外部合作伙伴。

8——科学育儿

宝宝会消耗两样东西,有点像游戏里的红和蓝——红表示饥饿度,饿了,要吃东西;蓝表示困倦度,困了,要睡觉。带娃的难点在于没有进度条,不好掌握合适的节奏,于是有人发明了吃玩睡程序育儿法——先吃,拉高红量,再玩一会,到蓝差不多耗尽的时候,让他睡觉,一边补蓝一遍继续消耗红,睡醒了正好饿了。你可以做的是,调整红蓝的消耗速率,比如有的宝宝出去溜的时候耗蓝明显高于在家里。

这样的规律一旦打破,就会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比如吃完就睡,醒来时还不饿,精神特别好,他一定会玩,玩到他饿的时候,正好也困了,又饿又困,喂他奶,又没力气喝,又可能睡过去了,然后也睡不长,因为很快被饿醒。

后来觉得这有点像敏捷开发,多个迭代、项目在并行,其实就是控制节奏,各个环节需要衔接好。否则就会出现开发忙的时候忙死,进入测试阶段,他们又闲下来了,因为下一批需求还没准备好。

9——更多的知识迁移

更多有关知识迁移的内容,可以看下图(摘自《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

可以去了解下“费马大定理”的破解过程(几何学的椭圆曲线到数论的知识迁移)。

也可以看我之前写过的一些文章,比如这两篇。

职场中的「尼尔森的十大可用性原则」

团队管理方法给用户运营的启发

- FIN -

| 关于盈动资本 | 

盈动资本是一家价值导向、研究驱动、独立思考的风险投资公司,专注于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的早期投资。我们致力于寻找并帮助那些心怀崇高而热切愿望、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和他们一起构建一个新的“我们想要的世界”。成立至今,已经在泛智能、泛文化和泛金融等领域投资了一大批优秀的早期公司,其中不乏像51信用卡、in、开始众筹、小电科技、别样红、人人视频、亿欧网、袋鼠云、高登世德在内的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并在多个榜单中斩获「最佳投资机构」奖项。旗下拥有良仓孵化器和创投媒体B座12楼。

转载请联系 ID:yingdongziben 盈动君

| 官方BP通道:bp@incapital.cn |

七夕,眼光长远点,聊点孩子的事?相关推荐

  1. 搞软硬件的同事,最近和我聊了一件事

    关注+星标公众号,不错过精彩内容 素材来源 | 硬创社共享平台 前段时间,搞软硬件的同事给我吐槽了自己的工作,每天破事很多,关键工资还不高. 所以,他最近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做硬件项目,挣了不少钱,让我羡 ...

  2. 搞硬件的同事,最近和我聊了一件事

    关注+星标公众号,不错过精彩内容 素材来源 | 硬创社共享平台 前段时间,搞硬件的同事给我吐槽了自己的工作,每天破事很多,关键工资还不高. 所以,他最近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做硬件项目,挣了不少钱,让我羡慕 ...

  3.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终将会变成最大的遗憾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青少年数学之旅 我们来看一个非常有趣的统计: 2007年-2016年全国高考状元父母职业统计 最优秀的孩子大多数出自教师家庭. 很家长说,教师有着和孩子一样的寒暑假 ...

  4. ?让孩子长高的妙法!99%的妈妈不知道

    过年的时候,经常看到这么个场景:男人们大多会坐在八仙桌前,抽烟打牌聊着钱和工作:而女人则在厨房里,做饭洗碗谈着老公孩子.而在妈妈们聊到孩子的时候,免不了就会谈到身高问题,自己孩子高的往往喜气洋洋,而矮 ...

  5. 教育子女正确方式(楼天成父母教育孩子)

    男孩子一定要穷养.我们从小就告诉天城,将来你只能靠你自己,买房什么家里帮不上你的,总之决不能让孩子有反正爸妈会为我扛着的想法. 对孩子要平等,我们从小都把天城当成大人看,遇事和他商量,听取他的意见,这 ...

  6. 孩子感冒了该吃什么药?说给程序员朋友的话

    今天中午我一个朋友从医院带孩子看病回来,她和我聊起孩子看病吃药的问题,内心满是焦虑,孩子感冒咳嗽都快一个月了,先去看的西医,后又去看中医,才吃了3天药,症状没有缓解,今天又去看西医了.她老公也是做程序 ...

  7. 孩子不愿意去上学让父母揪心无奈

    孩子已经两个星期没有去上学,让父母揪心无奈,对孩子也打骂过,也道歉过,不论怎么样开始说好到时间去上学,但到点了或者抓住门框就是不愿意放手,说自己害怕,说自己肚子痛,说头疼,当闹得父母没有办法,孩子就会 ...

  8. 我和百度汽车公司 CEO 聊了下百度汽车未来的样子:更像是一个智能机器人

    为什么是现在?以及未来要怎么走? 最近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新闻不断,似乎每家公司都在铆足了劲往前奔跑,但百度造车因为其突出的企业技术基因,在这一波浪潮中,被格外关注. 近日,有传闻称百度邀请前摩拜联合创始 ...

  9. OSChina 七夕乱弹 ——心机Boy 差点让你分手成功了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杨柳儿青青:他来到我的城市,跟我求婚啦.很遗憾的是,被我父母否了.惊醒.原来是一场梦呐.手机还在单曲循环那一首"故 ...

  10. 家长课堂:13妙招有效提升孩子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相信你也常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到日后宝宝的学习.工作,意义非常大.其实,对于自制力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要达到专心致志的境界是很困难.但是,好习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

最新文章

  1. 考研计算机专业英语题型,考研英语一题型及分值
  2. Django + Nginx + Uwsgi + Celery + Rabbitmq 做一个高速响的应网站架构
  3. python numpy np.argmax(a, axis=None, out=None) (按给定轴位比较,返回第一个最大值索引【下标】)
  4. DoD模型与OSI模型的关系及其协议对应关系
  5. Java结束线程的三种方法
  6. java和android 语法区别_病症解析:语言发育迟缓和自闭症的联系与区别
  7. ANSYS——分析实例,平面对称问题
  8. 才27岁,北大博士不幸离世
  9. Java冒泡,选择,插入排序算法
  10. tensorflow conv2d的padding解释以及参数解释
  11. CVE-2021-35464: ForgeRock AM远程代码执行漏洞
  12. Asp.Net细节性问题技巧精萃
  13. 随机变换背景图象(一个可以刷新心情的特效)
  14. 命令行Terminal增加proxy开关
  15. (四)数据建模和数据库设计
  16. 正十二面体二面角的一种求法
  17. 项目启动时就执行某些操作、@Scheduled定时项目启动时执行一次
  18. Half-space Hyperplane
  19. 过滤条件为包括以后期间的数据,期末结存可能不正确,是否继续?
  20. php怎么实现拼图功能,照片拼图效果怎么做 将一张照片制作成拼图的效果

热门文章

  1. msf(美少妇)练习
  2. python实现简单的抢票程序
  3. 触动精灵中return-break-exit的使用总结
  4. EXCEL图表的绘制: 如何把1个图表拆成多个?
  5. 发那科syst178_发那科系统报警大全
  6. xp系统整个计算机非常慢,xp系统桌面右键菜单非常慢很久才显示的图文方法
  7. 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笔记 十八、Keras
  8. 普罗米修斯清除历史数据
  9. 微信生成公众号带参数二维码(一)
  10. 台式电脑主板插线步骤图_台式机电源线接法图解(电脑主板接线图解高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