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学I 自然数 第一节 基数理论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正式进入初等数学的内容,第一个主题是自然数,对于这个人类使用了几千年、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到大的数学工具,我们还可以讨论的问题是如何用最少的公理来描述它,也就是如何建立一个最简单的公理体系,能推导出自然数的所有运算性质,并对如何解答其他涉及自然数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启示。最流行的自然数的公理体系有两套,基数理论与序数理论。基数理论建立在集合的势的基础上,序数理论建立在序关系的基础上,这一讲我们先讨论基数理论。在序章第二节我们介绍了集合的势(基数),还不太熟悉的读者可以去回顾一下。


定义1.1 自然数 称有限集的基数为自然数,记自然数集为N\mathbb{N}N。

评注1.1

空集的势为0。

在自然数集上定义运算。
加法:∀a,b∈N\forall a,b \in \mathbb{N}∀a,b∈N,记它们的加法为a+ba+ba+b, 根据定义,∃A,B\exists A,B∃A,B满足∣A∣=a,∣B∣=b|A|=a,|B|=b∣A∣=a,∣B∣=b,假设A∩B=ϕA \cap B = \phiA∩B=ϕ,则
∣A⊔B∣=a+b|A \sqcup B| = a+b∣A⊔B∣=a+b

乘法:∀a,b∈N\forall a,b \in \mathbb{N}∀a,b∈N, 记它们的乘法为a⋅ba \cdot ba⋅b,根据定义,∃{Ai}i=1b\exists \{A_i\}_{i=1}^b∃{Ai​}i=1b​满足∣Ai∣=a|A_i|=a∣Ai​∣=a,并且它们两两无交,则
∣⨆i=1bAi∣=a+a+⋯+a⏟b=a⋅b\left| \bigsqcup_{i=1}^bA_i \right| = \underbrace{a+a + \cdots + a}_{b}= a\cdot b∣∣∣∣∣​i=1⨆b​Ai​∣∣∣∣∣​=ba+a+⋯+a​​=a⋅b

减法:∀a,b∈N\forall a,b \in \mathbb{N}∀a,b∈N,根据定义,∃A,B\exists A,B∃A,B满足∣A∣=a,∣B∣=b|A|=a,|B|=b∣A∣=a,∣B∣=b,且B⊆AB \subseteq AB⊆A,则
∣A∖B∣=a−b|A \setminus B|=a-b∣A∖B∣=a−b

这里就必须要非常谨慎了,因为我们是通过集合的势定义的自然数,因此在定义自然数的减法的时候,我们只能定义被减数比减数大的时候的减法。如果不限制B⊆AB \subseteq AB⊆A,比如假设BBB包含AAA,A∖B=ϕA \setminus B=\phiA∖B=ϕ,∣A∖B∣=0|A \setminus B|=0∣A∖B∣=0,也就是说小一点的数减去大一点的数结果依然是0,这样和我们的经验是不相符的。事实上这个bug出现的原因是自然数集对我们所熟悉的自然数的减法运算不是封闭的,也就是说,小一点的数减去大一点的数结果应该是一个负数,但自然数是集合的势,是不包含负数的。我们可以验证自然数集上的加法与乘法是封闭的。

序关系:按定义1.1理解,自然数的序关系就是势的序关系,可以参考序章第二讲定义0.8与序章第三讲例0.5理解。

定理 1.1

  1. (N,+)(\mathbb{N},+)(N,+)是一个幺半群,且满足交换律;
  2. (N,⋅)(\mathbb{N},\cdot)(N,⋅)是一个幺半群,且满足交换律;
  3. 右分配律:∀a,b,c∈N\forall a,b,c \in \mathbb{N}∀a,b,c∈N, (a+b)⋅c=a⋅c+b⋅c(a+b)\cdot c = a \cdot c+b \cdot c(a+b)⋅c=a⋅c+b⋅c
  4. 左分配律:∀a,b,c∈N\forall a,b,c \in \mathbb{N}∀a,b,c∈N, c⋅(a+b)=c⋅a+c⋅ac \cdot (a+b) = c \cdot a+c \cdot ac⋅(a+b)=c⋅a+c⋅a

评注 1.2

  1. 序章第五节介绍了群环域的概念,不熟悉的同学可以回顾一下;
  2. 一个代数结构是群需要在集合上定义的二元运算及其逆运算均封闭,且存在幺元并满足结合律,如果逆运算不封闭但其他条件满足,那么就只是幺半群,上文讨论到自然数的减法可能出现负数,而除法可能出现实数,所以二者均不封闭。

下面我们完成定理1.1的证明。


证明
第一个结论:∣A∣=a,∣B∣=b,∣C∣=c|A|=a,|B|=b,|C|=c∣A∣=a,∣B∣=b,∣C∣=c

  1. 验证结合律: a+(b+c)=∣A⊔(B⊔C)∣=∣(A⊔B)⊔C∣=(a+b)+ca+(b+c)=|A \sqcup (B \sqcup C)| = |(A \sqcup B) \sqcup C|=(a+b)+ca+(b+c)=∣A⊔(B⊔C)∣=∣(A⊔B)⊔C∣=(a+b)+c
  2. 验证幺元: ∣ϕ∣=0|\phi|=0∣ϕ∣=0满足a+0=0+a=∣A∪ϕ∣=∣ϕ∪A∣=∣A∣=aa+0=0+a=|A\cup \phi| = |\phi \cup A| = |A|=aa+0=0+a=∣A∪ϕ∣=∣ϕ∪A∣=∣A∣=a
  3. 验证交换律:a+b=∣A⊔B∣=∣B⊔A∣=b+aa+b = |A \sqcup B| = |B \sqcup A| = b+aa+b=∣A⊔B∣=∣B⊔A∣=b+a

综上,(N,+)(\mathbb{N},+)(N,+)是满足交换律的幺半群。

第三个结论:∃{Ai}i=1c,{Bi}i=1c\exists \{A_i\}_{i=1}^c,\{B_i\}_{i=1}^c∃{Ai​}i=1c​,{Bi​}i=1c​两列无交集列,∣Ai∣=a,∣Bi∣=b|A_i|=a,|B_i|=b∣Ai​∣=a,∣Bi​∣=b,
(a+b)⋅c=∣⨆i=1c(Ai⊔Bi)∣=∣⨆i=1cAi∣+∣⨆i=1cBi∣=a⋅c+b⋅c(a+b)\cdot c = \left| \bigsqcup_{i=1}^c(A_i \sqcup B_i) \right| =\left| \bigsqcup_{i=1}^cA_i\right| + \left| \bigsqcup_{i=1}^c B_i \right| =a \cdot c+b \cdot c(a+b)⋅c=∣∣∣∣∣​i=1⨆c​(Ai​⊔Bi​)∣∣∣∣∣​=∣∣∣∣∣​i=1⨆c​Ai​∣∣∣∣∣​+∣∣∣∣∣​i=1⨆c​Bi​∣∣∣∣∣​=a⋅c+b⋅c

第二个结论与第四个结论留给读者证明,乘法交换律证明思路如下,假设我们把自然数写成表格的形式:
n11n12n13⋯n1an21n22n23⋯n2an31n32n33⋯n3a⋯⋯⋯⋯⋯nb1nb2nb3⋯nba\begin{matrix} n_{11} & n_{12} & n_{13} & \cdots & n_{1a} \\ n_{21} & n_{22} & n_{23} & \cdots & n_{2a} \\ n_{31} & n_{32} & n_{33} & \cdots & n_{3a} \\ \cdots &\cdots & \cdots & \cdots & \cdots \\ n_{b1} & n_{b2} & n_{b3} & \cdots & n_{ba} \end{matrix}n11​n21​n31​⋯nb1​​n12​n22​n32​⋯nb2​​n13​n23​n33​⋯nb3​​⋯⋯⋯⋯⋯​n1a​n2a​n3a​⋯nba​​

记AiA_iAi​表示第iii列构成的集合,BjB_jBj​表示第jjj行构成的元素,利用Ai,BjA_i,B_jAi​,Bj​这两个集列按照定义就可以证明乘法交换律了。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无穷的概念。我们按照定义1.1定义的自然数实际上只能处理有限的情况,但我们知道自然数的个数其实是无穷多个,所以为了让基数理论更加完善,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

定义1.2 可数集 (countable set) 称集合AAA为可数集,如果∃E∈P(N)\exists E \in \mathcal{P}(\mathbb{N})∃E∈P(N),∃f:E→A\exists f:E \to A∃f:E→A为双射。如果∣E∣<∞|E|<\infty∣E∣<∞,称AAA为有限集;如果∃g:N→A\exists g:\mathbb{N} \to A∃g:N→A为双射,称AAA为无限可数集。

例1.1 判断下列集合是否是无限可数集

  1. {n2:n∈N}\{n^2 : n \in \mathbb{N}\}{n2:n∈N}
  2. {sin⁡πn:n∈N}\{\sin \pi n: n \in \mathbb{N}\}{sinπn:n∈N}


第一问:记f(n)=n2,∀n∈Nf(n)=n^2,\forall n \in \mathbb{N}f(n)=n2,∀n∈N,根据定理1.1,(N,⋅)(\mathbb{N},\cdot)(N,⋅)是幺半群(对乘法封闭),f(N)⊆Nf(\mathbb{N}) \subseteq \mathbb{N}f(N)⊆N; ∀n∈N\forall n \in \mathbb{N}∀n∈N, n2∈f(N)n^2 \in f(\mathbb{N})n2∈f(N), 因此∃m=n2∈f(N)\exists m = n^2 \in f(\mathbb{N})∃m=n2∈f(N), n=f−1(m)n=f^{-1}(m)n=f−1(m),于是N⊂f(N)\mathbb{N} \subset f(\mathbb{N})N⊂f(N)。所以f:N→{n2:n∈N}f:\mathbb{N} \to \{n^2 : n \in \mathbb{N}\}f:N→{n2:n∈N}是双射,根据定义,{n2:n∈N}\{n^2 : n \in \mathbb{N}\}{n2:n∈N}是无限可数集。

第二问:注意到sin⁡(x)\sin(x)sin(x)是周期为2π2\pi2π的函数,这一问中,
{sin⁡πn:n∈N}={0}\{\sin \pi n: n \in \mathbb{N}\}=\{0\}{sinπn:n∈N}={0}

因此{sin⁡πn:n∈N}\{\sin \pi n: n \in \mathbb{N}\}{sinπn:n∈N}是有限集。

定义 1.3 无限可数集的势 我们引入一个记号来表示无限可数集的势,ℵ0\aleph_0ℵ0​,则
∣N∣=ℵ0|\mathbb{N}|=\aleph_0∣N∣=ℵ0​

根据定义1.2,无限可数集与自然数集之间存在双射,于是根据定义0.8,所有无限可数集的势均为ℵ0\aleph_0ℵ0​。

定理1.2

  1. ℵ0+ℵ0=ℵ0\aleph_0+\aleph_0 = \aleph_0ℵ0​+ℵ0​=ℵ0​
  2. ℵ0+m=ℵ0\aleph_0+m=\aleph_0ℵ0​+m=ℵ0​,mmm是一个有限自然数

证明
i)假设E,F∈P(N)E,F \in \mathcal{P}(\mathbb{N})E,F∈P(N), ∃f:N→E\exists f:\mathbb{N} \to E∃f:N→E, g:N→Fg: \mathbb{N} \to Fg:N→F为双射,并且E∩F=ϕE \cap F=\phiE∩F=ϕ。定义一个新的映射h:E⊔F→Nh:E \sqcup F \to \mathbb{N}h:E⊔F→N,
h(x)={f−1(x),x∈Eg−1(x),x∈Fh(x) = \begin{cases} f^{-1}(x),x \in E \\ g^{-1}(x),x \in F \end{cases}h(x)={f−1(x),x∈Eg−1(x),x∈F​

请读者自行验证hhh为双射。则根据加法与无限可数集的势的定义,
∣E⊔F∣=ℵ0+ℵ0=∣N∣=ℵ0|E \sqcup F| =\aleph_0+\aleph_0 = |\mathbb{N}|= \aleph_0∣E⊔F∣=ℵ0​+ℵ0​=∣N∣=ℵ0​

ii)假设E,F∈P(N)E,F \in \mathcal{P}(\mathbb{N})E,F∈P(N), ∃f:N→E\exists f:\mathbb{N} \to E∃f:N→E,g:{1,2,⋯,m}→Fg: \{1,2,\cdots,m\} \to Fg:{1,2,⋯,m}→F为双射,E∩F=ϕE \cap F = \phiE∩F=ϕ。定义两个新的映射,
g1:ϕ→Fg2:N→Fg_1:\phi \to F \\ g_2:\mathbb{N} \to Fg1​:ϕ→Fg2​:N→F

请读者自行验证g1g_1g1​是单射,g2g_2g2​是满射,结合定义0.8,以及定理1.2的前半段,我们可以获得,
ℵ0≤∣E⊔F∣≤ℵ0+ℵ0=ℵ0\aleph_0 \le |E \sqcup F| \le \aleph_0+\aleph_0 = \aleph_0ℵ0​≤∣E⊔F∣≤ℵ0​+ℵ0​=ℵ0​

于是
ℵ0+m=ℵ0\aleph_0+m = \aleph_0ℵ0​+m=ℵ0​

尽管我们有了第一个关于无限的定义,ℵ0\aleph_0ℵ0​,但并不建议大家把这个符号理解成一个无限大的自然数,它的含义是无限可数集的势,关于无限大的自然数或者无限大的其他数我们在介绍到实数与极限的时候会有更完善的定义。

初等数学I 自然数 第一节 基数理论相关推荐

  1. 第一节计算机课开场白,第一节课有趣的开场白

    我是一名新老师,请问第一堂课的开场白怎么讲 我:上课 学生:起立 我: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我:请坐 我:很高兴见到大家. 我是你们的英语(或其他的学科)老师 我叫* 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大家一 ...

  2. 初等数学O 集合论基础 第一节 集合及其基本运算、de Moivre公式

    初等数学O 集合论基础 第一节 集合及其基本运算.de Moivre公式 写在前面 初等数学这个系列是为高中升理工科的学生以及低年级新生准备的衔接内容,主要的目的是对进入大学前12年学过的数学知识(初 ...

  3. 初等数学O 集合论基础 第二节 映射与集合的势

    初等数学O 集合论基础 第二节 映射与集合的势 这一节的目标是基于映射建立比较集合"大小"的工具--集合的势(cardinality),也被称为集合的基数,这个工具是自然数的基数理 ...

  4.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第一节:为什么要研究关系数据理论

    文章目录 一:概念回顾:关系模式 二:数据依赖 三:一个例子:不遵循关系数据理论导致的问题 一句话,研究关系数据库理论就是为了设计出合适的关系模式,也即合适.高效的表 一:概念回顾:关系模式 相关文章 ...

  5. 初等数学O 集合论基础 第六节 商集

    初等数学O 集合论基础 第六节 商集 这一讲延续第四讲对等价关系与等价的讨论,引入商集这个概念. 定义0.22 假设∼\sim∼是非空集合XXX上的一个等价关系,称X/∼X/\simX/∼是XXX基于 ...

  6. 初等数学O 集合论基础 第四节 二元关系、等价类与运算

    初等数学O 集合论基础 第四节 二元关系.等价类与运算 这一讲的目标是在非空集合上定义关系与运算,我们学过的常见的关系有大小关系.整除关系.同余关系等:常见的运算有四则运算.乘方运算.开方运算等,但这 ...

  7. python dendrogram_【聚类分析】《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第十章 多元分析 第一节 聚类分析 python实现...

    第十章 多元分析 第一节 聚类分析 介绍 这里是司守奎教授的<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全书案例代码python实现,欢迎加入此项目将其案例代码用python实现 GitHub项目地址:Math ...

  8. 当集合a为空集时a的取值范围_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分节练习和章末测试题含答案[1] 2...

    高中数学必修1 第一章 集合 分节练习和章末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一个集合? (1)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 (2)2的近似值的全体: (3)平面上到点O 的距 ...

  9. 【文献阅读】翻译王军武老师的文献--《稠密气固流的连续理论现状回顾》二、第一节 引言

    引言 流态化技术,由于其优异的传热传质特性,连续可操作性和气固产物的高产量,是工业中最广泛应用和最重要的结束之一.流化催化裂化(FCC),煤炭燃烧和气化 ,甲醇转化烯烃(MTO)和乙烯聚合为流态化的代 ...

  10. 初等数学O 集合论基础 第五节 群、环、域的概念

    初等数学O 集合论基础 第五节 群.环.域的概念 在第四讲中,我们在一般集合上定义了运算,这一讲的目标是为这些运算建立运算法则,一些具有特定运算与运算法则的集合具有良好的性质,值得我们专门对它命名,并 ...

最新文章

  1. Spring bean 实现生命周期的三种解决方案
  2. html5与跨平台开发,HTML5应用与跨平台应用开发
  3. 单例模式的八种写法比较
  4. ghelper失效_Ghelper账号+网易云音乐领黑胶会员35天
  5. JavaScript从入门到放弃 - (一)构造函数和原型
  6. 企业域名更换操作系列4:下载旧域域信息配置
  7. (转)全文检索技术学习(三)——Lucene支持中文分词
  8. 一个自动化测试的案例之记事狗微博篇
  9. python之路-08-集合
  10. linux系统中db2创建表空间,为DB2数据库创建表空间
  11. android 反编译 添加 res,Android apk反编译记录
  12. 如何设置好看的form表单样式_HTML表格表单
  13. QTreeView导航菜单效果
  14. #今日论文推荐# XAI+网络安全?布兰登大学等最新《可解释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应用》综述,33页pdf阐述其现状、挑战、开放问题和未来方向
  15. 服务器是如何被入侵的
  16. QQ,微信小惊喜代码
  17. Qt开发,应用程序错误,应用程序无法正常启动0xc000007b
  18. MyEclipse8.5开发环境配置,SVN插件安装问题(转载)
  19. Cursor的使用和下载
  20. 苹果Airplay协议以及AirTunes流程总结

热门文章

  1. windows10 使用老版图片查看器
  2. python 将中文变为拼音_python如何使用pypinyin将中文转换为拼音 详细介绍
  3. 解决笔记本屏幕颜色偏变白问题
  4. android 访问win10共享文件夹,win10系统用手机es文件浏览器访问共享文件的操作方法...
  5. Pandas[加深学习]01-pandas基本数据结构
  6. 微信公众号开发(一)——测试账号申请
  7. 函数重载与参数缺省值共用可能引起两意性
  8. 000webhost免费申请
  9. block与“阻塞(pend)”与“挂起(suspend)”的区别?
  10. Java将文件转换成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