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类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性文献

2.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3.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4.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5.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A.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6.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研究方法是()。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7.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A.作品分析法
B.文献分析法
C.行为分析法
D.调查分析法

8.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置

9.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①幼儿教育②初等教育③中等教育④成人教育⑤高等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1.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年
B.1986年
C.2000年
D.2006年

12.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岁儿童。

A.0-3
B.3-6
C.6-12
D.12-15

13.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A.校长负责制
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书记负责制
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14.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5.“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订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教学科目
B.社会改造
C.经验获得
D.预期学习效果

16.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融合课程

17.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具有()。

A.层次性
B.等量性
C.等价性
D.主次性

18.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9.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20.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1.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布置等属于()。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2.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2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24.课堂上,教师让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出现了故事讲述、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这一教学行为旨在达成()。

A.行为性目标
B.普遍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2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教学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为()。

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横向式

26.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A.横向组织
B.水平组织
C.纵向组织
D.综合组织

27.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

28.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的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29.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模式
D.考试成绩

30.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
C.课程方案
D.课程计划

31.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A.教材
B.教案
C.教参
D.教科书

32.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课程资源

33.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局限在于()。

A.程序不清晰
B.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
C.缺乏逻辑性、系统性
D.不重视课程评价环节

34.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既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A.综合性
B.均衡性
C.选择性
D.时代性

3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要体现()。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统一性

36.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

A.设置综合课程
B.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37.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38.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生活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

39.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①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③社会教育④自我教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0.“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41.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2.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夏朝
D.殷商

43.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A.培养与推动
B.共性与个性
C.影响与干预
D.制约与促进

4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文化传承功能
B.文化创造功能
C.文化更新功能
D.文化传播功能

4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继承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造功能

46.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4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个性差异
D.个人努力

48.我国最早记载和阐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49.“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50.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A.导、学、习、行
B.学、思、习、行
C.闻、行、忠、信
D.知、情、意、行

5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5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53.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5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55.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赫尔巴特和杜威

56.“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C)。

A.洛克
B.康德
C.杜威
D.培根

57.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故而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这一改动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A.教学合一
B.言行合一
C.学做合一
D.教做合一

58.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杨贤江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陶行知

59.20世纪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布卢姆

60.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61.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

A.布卢姆
B.奥苏伯尔
C.杜威
D.布鲁纳

62.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
B.科学本位
C.伦理本位
D.个人本位

63.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6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5.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发现学习

66.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67.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这一教学过程具有()。

A.预设性
B.生成性
C.启发性
D.随意性

68.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69.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0.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1.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直观性原则

72.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3.上课时小明和小红都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王老师直接批评了聪明外向但不认真思考的小明,对内向胆小的小红则耐心启发。她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创造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势利导原则

74.李老师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75.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A.陶冶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76.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77.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78.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物演示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教学法
D.实践探究法

79.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80.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不利于()。

A.系统的知识传授
B.因材施教
C.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D.教学管理

81.在一些农村教学点,教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

82.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特卡制

83.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虚拟课堂
D.翻转课堂

84.通常所说的备课要“三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
B.设计作业
C.设计评价
D.指导学法

85.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了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该试卷具有较好()。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86.课堂教学中,课桌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说来,“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讨论法

87.教完古诗《草》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让学生背给他听,故意将“一岁一枯荣”听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纠正并解释。这种课堂总结方法属于()。

A.自然式
B.归纳式
C.游戏式
D.悬念式

88.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的内驱力
C.生理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89.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

90.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和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

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91.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A.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92.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估价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

93.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94.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A.高原现象
B.抑制现象
C.遗忘现象
D.挫折现象

95.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A.挫折现象
B.回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96.“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反馈功能
D.管理功能

97.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过程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98.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A.安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甄别性评价

100.虽然小明的期末测验成绩不高,但与期中相比有所提高,老师仍颁给他“学习进步奖”。这种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终结性评价

小学-知识与能力【9】相关推荐

  1. 小学-知识与能力【10】

    1.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2.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写"信.抬.蛙 ...

  2. 小学-知识与能力【3】

    1.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的传播的首要措施是() A.救治传染病人 B.查找传染病人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2.儿童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可能是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 ...

  3. 小学-知识与能力【4】

    1.从教育方式看,小学的课程具有() A.趣味性 B.强制性 C.全民性 D.基础性 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 C.社会 ...

  4. 小学-知识与能力【8】

    1.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模式 D.以上都不对 2.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 ...

  5. 2020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子日: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论语>中这句话 ...

  6.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计算机,【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科学研究】- 环球网校...

    [摘要]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加以系统的考察,从而探索教育规律,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 ...

  7. 小学计算机学科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信息化教学...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信息化教学 导语:知识点的有效把握有利于考试在考试复习中更好的复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教师资格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

  8.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稳拿40分

    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试中,教学设计会考一个题目,占40分.可以看看以往真题是怎么出教学设计题的.点击链接加入群聊[教师资格证学习群]:https://jq.qq.com/?_wv=1027&a ...

  9. 小学计算机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知识点分析...

    学科知识与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知识点分析来源于浙江教师教育网 中公教师通过对全国教师资格考试考情的分析,总结出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的知识点,并提 ...

  10. 中学-知识与能力【6】

    1.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教材 B.教案 C.课程标准 D.学生已有经验 2.提出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是(). A.杜威 B.泰勒 C.斯腾豪斯 D.劳顿 3."学校课程中相关 ...

最新文章

  1. makefile 同时生成多个可执行文件
  2. SQL Server 2008/2012中SQL应用系列及BI学习笔记系列--目录索引
  3. 多选框实现单选效果,并且把中文值赋值到特定输入框
  4. python相关概念
  5. Mac 10.11系统下cocoaPods安装注意事项
  6. 动态规划:从新手到专家
  7. ICCV 2019 | 基于轻量级新架构OSNet的域适应改进ReID
  8. [Oracle] Data Pump 详细使用教程(5)- 命令交互模式
  9. WindowServer2003中IIS6.0允许运行32位程序
  10. ajax如何向action发送数据的
  11. Mybatis使用技巧
  12. 使用命令启动IOS模拟器
  13. 免费PR转场下载 PR形状过渡视频转场MOGRT
  14. js中indexOf的用法
  15. Flink 利器:开源平台 StreamX 简介
  16. Android 动态获取控件的宽高,并动态设置控件宽高
  17. Android股票列表联动
  18. Pytorch版本代码修正
  19. 如何用linux搭建简单的论坛
  20. 谷歌Chrome浏览器中如何打开或关闭网页的自动翻译功能?

热门文章

  1. 了解arXiv,及arXiv的注册详细操作。
  2. 2022最新鸽哒IM即时通讯系统源码+带安装教程
  3. 如何识别图片文字,PaddleOCR机器学习开源项目使用 | 机器学习
  4. java1.8新特性之stream流式算法
  5. QT(5.12)+Qgis(3.10) 点图层及线图层渲染
  6. 三国志战略版360区S4服务器合并信息,三国志战略版赛季区别 三国志战略版S4赛季与各赛季之间的区别_游侠手游...
  7. java + selenium 实现QQ快速安全登录xx网站
  8. aws打开慢_亚马逊AWS服务器访问较慢,如何快速访问AWS服务器呢?
  9. hadoop框架介绍
  10. day21_Lambda表达式、函数式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