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2.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写“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4.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5.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故事。”这种导入方式是()。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6.“同学们,每到春天校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花儿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下面这一课。”张老师所运用的导课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释题导入
D.故事导入

7.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式是()。

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D.直接导入

8.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9.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师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10.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利用,该课程属于()。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12.()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A.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B.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
C.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
D.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动的整合

13.当师生、生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该班集体的发展处于()。

A.自主活动阶段
B.核心形成阶段
C.组建阶段
D.成熟阶段

14.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
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
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15.保证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A.辅导学生
B.指导学生
C.教导学生
D.研究学生

16.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叙事型
B.讨论型
C.表演型
D.体验型

17.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这属于()。

A.志愿服务劳动
B.社会公益劳动
C.勤工俭学劳动
D.自我服务劳动

18.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开展组织活动,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A.组织性
B.自主性
C.趣味性
D.创造性

19.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社会活动
D.技能活动

20.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21.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再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22.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23.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这种做法符合()。

A.负强化原则
B.替代强化原则
C.自我强化原则
D.普雷马克原则

24.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斯金纳
C.班杜拉
D.桑代克

25.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26.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意志不强
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自律不够

27.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28.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29.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30.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31.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3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A.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33.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34.小芳常常因为不守纪律而受到批评,但她不以为然,还说只要学习好,守不守纪律无所谓。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应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践锻炼

3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36.三(1)班在“每周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周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37.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38.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是()。

A.查找传染病源
B.救治传染病人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39.在火情发生时,如果学生的衣服已经着火,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大声呼救
B.让学生就地打滚
C.跑开取水
D.用手拍打学生衣服上的火焰

40.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A.电话通知家长,告知具体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41.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做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42.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室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43.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角度,这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44.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前方,一会儿又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方。这种注意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

A.注意分散
B.注意起伏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45.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刻板效应

46.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47.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t”时,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造成这种干扰现象的原因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双向抑制

48.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想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再背诵()。

A.2遍
B.4遍
C.6遍
D.8遍

49.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50.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51.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52.张老师在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常常激励学生尽量列举所有可能的想法。这种思维训练方法是()。

A.分合法
B.清单法
C.试误法
D.头脑风暴法

53.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地给自己点了个赞。这种情感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54.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55.小斌既想得到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56.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7.“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D.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58.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59.“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60.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61.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他的思维已进入()。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直观动作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63.一个儿童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是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64.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统一感

65.下列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地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66.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整体型
D.系列型

67.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
B.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
C.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
D.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

68.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69.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70.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冥想放松方法主要属于()。

A.行为疗法
B.艺术疗法
C.认知疗法
D.精神分析疗法

71.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A.强化法
B.暂时隔离法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72.接受心理辅导后,小欣非常信任和依赖刘老师,内心里已把她当成妈妈。这属于()。

A.移情
B.共情
C.同情
D.反移情

小学-知识与能力【10】相关推荐

  1. 小学-知识与能力【3】

    1.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的传播的首要措施是() A.救治传染病人 B.查找传染病人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2.儿童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可能是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 ...

  2. 小学-知识与能力【4】

    1.从教育方式看,小学的课程具有() A.趣味性 B.强制性 C.全民性 D.基础性 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 C.社会 ...

  3. 小学-知识与能力【8】

    1.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模式 D.以上都不对 2.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 ...

  4. 2020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子日: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论语>中这句话 ...

  5. 小学计算机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知识点分析...

    学科知识与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知识点分析来源于浙江教师教育网 中公教师通过对全国教师资格考试考情的分析,总结出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的知识点,并提 ...

  6.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计算机,【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科学研究】- 环球网校...

    [摘要]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加以系统的考察,从而探索教育规律,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 ...

  7. 小学计算机学科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信息化教学...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信息化教学 导语:知识点的有效把握有利于考试在考试复习中更好的复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教师资格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

  8.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稳拿40分

    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试中,教学设计会考一个题目,占40分.可以看看以往真题是怎么出教学设计题的.点击链接加入群聊[教师资格证学习群]:https://jq.qq.com/?_wv=1027&a ...

  9. 中学-知识与能力【6】

    1.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教材 B.教案 C.课程标准 D.学生已有经验 2.提出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是(). A.杜威 B.泰勒 C.斯腾豪斯 D.劳顿 3."学校课程中相关 ...

最新文章

  1. Entity Framework 约定
  2. Spring Cloud第十四篇: 服务注册(consul)
  3. WIN10下Java环境变量配置
  4. 使用CSS如何解决inline-block元素的空白间距
  5. 已知两个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如何生成这两个信号
  6. USACO 2.1 健康的好斯坦奶牛 (DFS)
  7. 项目: 互动粒子仿真
  8. 通过jquery回显操作(笔记)
  9. php返回200,关于API 使用 HTTP 状态码还是全部返回 200
  10. CMU Deep Learning 2018 by Bhiksha Raj 学习记录(8)
  11. Android P(2)---计划概览
  12. 给大家送一个机械轴键盘~
  13. 【智慧城市】-GIS数据获取SHP建筑数据获取总结
  14. endnotex8使用教程_EndNote X8初级教程(原创)
  15. 13.实现鼠标中断处理
  16. 红包雨架构设计---1、技术架构
  17. android 4 时间限制,Android触摸精灵
  18. java给word增加页码_Java 添加页码到Word文档
  19. 项目延期常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0. 查询MySQL数据库中所有表的结构

热门文章

  1. php使用qq登录api接口,QQ的账号登录及PHP api操作
  2. 双节将至,XMind给你最好的礼遇
  3. 瘫痪患者借助脑机接口可进行数字绘画
  4. 自动计算所有包围盒的中心点
  5.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6.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 第六章 应用层(王道考研视频学习记录)
  7. 博弈论与SG函数(Nim游戏)
  8. Windows系统的基础上装Ubuntu双系统系统分区问题
  9. gms认证流程_申请谷歌GMS认证MADA协议流程
  10. BS EN 438-4装饰用薄板材压实层压制件的分类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