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茫茫书海中,为你寻找更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和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精彩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出去,玫瑰手染余香。

严正声明本系列教科版四上科学实验报告,是陈老师多方法搜集整理,目前全网最完整的实验报告,不提供任何其他公号转载。如各位微友发现有其他公号盗用本资源,烦请加用文后我的微信或者QQ告知。

声音单元实验报告

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

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

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1)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2)实验步骤:

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中,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

(1)实验步骤:

①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桌子的一端,并用耳塞或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②另一个同学非常轻地敲击桌子的另一端或用手指轻轻抓挠桌面,记录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情况。

③将耳朵离开桌面,记录此时听到的声音情况,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之处。

(2)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时可以清楚地听到敲击桌面或抓挠桌面的声音,耳朵离开桌面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弱,甚至听不到声音。

(3)实验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实验四:固体能否传播声音?

(1)实验材料:大水槽、音叉(带橡胶锤)、水。

(2)实验步骤:

①将水槽中装入约3/4的清水。

②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上,用耳塞或另一只手堵住另一侧耳朵。

③另一个同学用橡胶锤轻轻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迅速伸入水槽中水面之下。

④记录声音的情况并观察音叉伸入后水面情况。

(3)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水槽外壁上能够清晰地听到音叉的声音。音叉伸入水面之下后,以音叉为中心水面出现圈一圈的水波,并不断向远处传播。

(4)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声音是以类似于水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实验五:了解耳郭的作用。

(1)实验材料:一张A4纸。

(2)实验步骤:

①将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听微弱的声音。

②拿掉纸喇叭,再听一听同一个声音。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实验现象:用纸喇叭听声音,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大一些。

(4)实验结论:耳郭具有收集声波并把声波导入耳道的作用。

实验六:模拟鼓膜的振动。

(1)实验材料: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带橡胶锤)、气球皮、细沙或碎纸屑等。

(2)实验步骤:

①把气球皮放在塑料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好。此时,气球皮相当于人耳的鼓膜。

②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

③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2)实验现象:用小锤敲击音叉,把音叉靠近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时,气球皮上的细沙或碎纸屑跳起来。音叉离气球皮的远近和敲击音叉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细沙或碎纸屑跳动的高度。

(3)实验结论: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鼓膜的振动也不同。

实验七:探究钢尺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1)实验材料:一把长为30厘米及以上的钢尺或塑料尺。

(2)实验步骤:

①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并描述它发出的声音。

②用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并描述它发出的声音。

③重复以上操作3次,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3)实验现象: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4)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和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八:探究橡皮筋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1)实验材料:在一块木板上钉一个小木棍,一根橡皮筋。

(2)实验步骤:

①将橡皮筋系在木板上的小木棍的上端,距离小木棍顶端约2厘米。

②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其振动幅度的变化。

③重复以上操作3次,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3)实验现象: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时,其振动幅度小;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时,其振动幅度大。

(4)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和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九: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实验材料:钢尺或塑料尺。

(2)实验步骤:

①根据尺子的长度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

②将尺子的一端露出桌面5厘米,用手用力压在尺子上面。

③用力拨动尺子,反复3次,仔细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

④把尺子依次伸出桌面10厘米、15厘米、20厘米重复以上的实验过程。

(3)实验现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不同。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长,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短,发出的声音高。

(4)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实验十:验证弦的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实验步骤:

①手指按在一根琴弦上并上下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识别音高的变化。

②换另外几根琴弦,重复上面的操作。

(2)实验结果: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不同位置时,音高不同,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

实验九:验证弦的松紧与音高的关系。

(1)实验步骤:

①手在这根弦上的位置不变,拨动琴弦,识别音高;调节这根弦的松紧程度,拨动琴弦,识别音高的变化。

②换另外几根琴弦,重复上面的操作。

(2)实验结果:同一根琴弦,松紧不同,音高不同,弦越松,音高越低;弦越紧,音高越高。

实验十一:验证弦的粗细与音高的关系

(1)实验步骤:

①手指在多根琴弦上连续移动,识别音高的变化。

②重复3次上面的操作。

(2)实验结果:琴弦的粗细不同,音高不同,弦越粗,音高越低;弦越细,音高越高。

实验十二:制作水琴。

(1)实验材料:7个完全相同的小碗、清水、筷子。

(2)实验步骤:

①分别向几个小碗中加清水,要求每个小碗中的水量各不相同。

②调节小碗中水的多少,用小筷子敲击每个小碗中盛水部分,调试各个小碗的音高。

③反复多次调试音高,确定一个小碗一个音,最后在每个小碗上标出其音高。

实验十三:制作三弦琴。

(1)实验材料:一块硬纸板或木板、三根粗细不同的长橡皮筋、一根小木条、胶带。

(2)实验步骤:

①将小木条用胶水粘贴在木板上距离右边4厘米的地方。

②如图所示,将三根长皮筋套在木板上,用胶水将橡皮筋固定在木板背面,同时在小木条上涂抹胶水固定好橡皮筋。

③调节橡皮筋的松紧,一根橡皮筋一个音高,并在木板上标注出来。

④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三弦琴。

实验十四:制作排箫。

(1)制作材料:7张不同颜色的卡纸、小圆棍、胶水、硬纸板。

(2)实验步骤:

①先取一张黄色卡纸,在边沿涂胶。用木棍作为道具,卷起来,卷好后将木棍抽出来。

②将其余6种颜色的卡纸依次按照步骤①制作。

③将一个纸筒放在硬纸板上,根据纸筒直径画出7个大小相同的圆圈。

④在每个纸筒下面粘贴上一个圆圈,将纸筒的一端完全封闭住。

⑤等胶水干透,将7个纸筒分别剪去一部分,剩余的纸筒长度各不相同。

⑥一个一个吹奏纸筒进行调音,一个纸筒一个音高,在每个纸筒上标注清楚。

⑦将7个纸筒封闭的一端对齐,按照音高依次排列整齐。取两片长方形的硬纸板,涂上胶水,分别粘贴在这组纸筒的正面和背面。

呼吸和消化单元实验报告

实验十五:借用装置模拟人体的呼吸。

(1)实验材料:塑料管、小气球、玻璃瓶、橡皮膜或气球皮。

(2)实验步骤:

①向下拉动皮球皮时,观察小气球的变化,思考此时是吸气过程还是呼气过程。

②把皮球皮向上顶起时,观察小气球的变化,思考此时是吸气过程还是呼气过程。

(3)实验现象:

①向下拉动皮球皮时,小气球会鼓起,此时是吸气过程。

②向上顶起皮球皮时,小气球会瘪下去,此时是呼气过程。

  1. 实验结论:膈肌收缩时,位置下降,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膈肌舒张时,位置上升,肺中的气体排出完成呼气过程。

实验十六:建议利用肺活量测量袋测量我们自己的肺活量。

(1)实验步骤:

①展开测量袋。

②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③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④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

⑤用肺活量测量袋依次测量5名同学的肺活量,每个人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入下表中。

⑥比较男、女生的肺活量,说说肺活量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1. 实验结论:肺活量与性别可能有关,男生的肺活量般比女生的肺活量大。

实验十七: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1)实验材料:塑料盒、一块馒头、一块土豆、碘酒、滴管。

(2)实验步骤:

①在馒头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馒头的颜色变化。

②将土豆切开,在土豆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土豆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土豆、馒头遇到碘酒都变成了蓝色。

(4)实验结论:土豆、馒头中含有淀粉。

实验十八:辨别脂肪的方法。

(1)实验材料:一张白纸、食用油、一粒花生、一小块肥肉、干净的水、棉签。

(2)实验步骤:

①用棉签蘸一点清水,涂抹在白纸上。

②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油迹并不会消失,这是食物中存在脂肪的证据。

③再用肥肉、花生挤压,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清水、食用油的痕迹比较。如果接近食用油的油迹,就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

(3)实验现象:肥肉、花生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相同,与水留下的痕迹完全不同。

(4)实验结论:食用油、肥肉、花生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

实验十九: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一块馒头、小盘子。

(2)实验步骤:从馒头上取下三块大小、形状相同或近似的馒头,分别放入口中咀嚼一次、三次、五次,然后将口中的馒头吐在小盘子中,观察、描述馒头的变化,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3)实验结论:口腔中的牙齿、舌头、唾液在咀嚼食物时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实验二十: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和“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1)实验材料:硬纸板、大塑料口袋等。

(2)实验步骤:

①用硬纸板模仿门齿和犬齿的外形,用大塑料口袋装满空气,模仿臼齿。

②学生们按照口腔中牙齿、舌的位置站好,手里拿好道具。

③模拟“馒头”的学生进入口腔,其余同学按照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完成模拟实验。

(3)实验结论:馒头在牙齿的咀嚼作用下,成为小颗粒,增加了馒头的表面积。舌能够使食物在口腔中翻动和搅拌,这样能够使食物被牙齿充分切碎研磨,让唾液充分和食物混合,提高消化效率。馒头在被咀嚼过程中会被唾液浸湿变软,利于下咽。

实验二十一:食管工作的模拟实验。

(1)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软管一根(内径2厘米左右,长约30厘米),煮熟的米饭团。

(2)实验步骤:

①将一支干净柔软的透明塑料管,竖直摆放,模拟我们的食管。

②将一块馒头放入“食管”,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模拟食管的蠕动。馒头会顺着塑料管向下移动,直到“食管”的出口处。

(3)实验结论:食管的功能是通过食管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蠕动将食物输送到胃里。

实验二十二:模拟胃的工作。

(1)实验材料:一个塑料袋,切成小块儿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水。

(2)实验步骤:

①在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儿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

②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观察发生的现象。

(3)实验现象:反复揉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逐渐被磨碎、揉烂。

(4)实验结论:胃的功能是磨碎和分解食物,帮助消化。

运动和力单元实验报告

实验二十三: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1)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回形针、垫圈。

(2)实验步骤:

①将绳子的两端分别系在小车和回形针上。

②将回形针弯曲,以便在其上套上垫圈。

③将小车放在长桌子的一端,分别取三根长度不同的绳子(绳长如下表所示),拉直绳子后,逐渐在回形针上套垫圈,观察并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时小车的起始位置始终保持不变,只改变绳子的长度。)

(3)实验结论:

①小车由静止到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②使小车运动的外力是垫圈的重力。垫圈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向下的力,垫圈的重力让拉小车的绳子具有拉力,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③当垫圈垂挂在空中,因受到向下的重力而对绳子产生拉力时,垫圈对小车有拉力作用而垫圈在桌面或地面上,受到向下的重力但对绳子不产生拉力时,垫圈对小车没有拉力作用。

④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约等于桌子的高度比较合适。

实验二十四: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1)实验材料:安装好的小车一辆、垫圈若干、秒表、记录表。

(2)实验步骤:

①实验小组内分配任务。确定两人为操作员。一人控制小车,另一人放置垫圈;确定一人为记录员;确定人为口令员兼计时员。实验过程中,操作员要听口令员指挥。

②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③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④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并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

⑤重复做3次实验,求出3次实验的平均值。

(3)实验结论:垫圈重力或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得慢;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车运动得快。

实验二十五:气球的运动。

(1)实验材料:气球。

(2)实验步骤:

①把气球吹足气,一手手指紧紧捏住气球口处。稍微松开口部,另一只手放在距离气球口部10厘米左右的位置,手心正对口部,注意手的感受,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试着做出解释。

②另取一个气球,把气球吹足气,一手手指捏住气球口处,另一只手手心轻轻放在气球另一端。完全松开气球口,注意另一只手的感受。

(3)实验现象:

①手心正对气球口时,手心受到一个和气球嘴方向相同的推力。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如下所示。

②完全松开气球后,另一只手手心受到一个和气球嘴方向相反的推力,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变小,推力也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4)实验结论: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实验二十六: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

(1)实验材料:装有喷气嘴的小车、气球、软尺。

(2)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块平滑的地面来进行喷气小车实验。在实验场地上画岀小车跑道,并标出起点。

②将气球吹胀后,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气球颈部,不让气体漏出。把小车放在起始位置,对准跑道方向,然后迅速松开手指,让小车自行驶出。

③调整喷气嘴的方向,观察小车运动的方向。

④测量并记录小车行驶距离。

(3)实验结论:在这个装置中,我们利用气球喷出的气体产生的反冲力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

实验二十七:用橡筋驱动小车的实验

(1)实验材料:安装好的小车一辆、软尺一把、记录表。

(2)实验步骤:

①实验小组内分配任务。确定一人为操作员,负责缠绕橡皮筋和行驶小车;确定两人为测量员,负责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确定一人为记录员。

②设置对比实验。在小车的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的橡皮筋,例如缠绕的圈数可以为2圈、4圈、6圈。

③每次实验都要从相同的起点开始,并要准确地测量出小车行驶的终点,用软尺测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并记录在记录表中。

④相同的圈数各重复3次,求出小车3次行驶距离的平均值。

(3)实验结论: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实验二十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塑料水杯、一袋牛奶、钢笔、文具盒。

(2)实验步骤:

①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道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②先估计一个物体的重力大小,再实际测量,做好记录。算出两者相差多少,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确。

  1. 实验结论:弹簧测力计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出一些物体的重力。

实验二十九:认识摩擦力。

(1)实验材料:系有拉绳的纸盒一个、垫圈若干、木板、回形针、托盘。

(2)实验步骤:

①将系有拉绳的纸盒放在水平木板的一端,在拉绳的另一端系上回形针,将托盘挂在回形针上。观察此时纸盒是否运动。

②将垫圈一个一个地放在托盘中,直到纸盒开始运动为止,记下此时垫圈的数量。

③每个实验重复做3次,记录数据,选取实验数据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数据。

(3)实验结论:纸盒在木板表面运动时,两者接触面之间发生摩擦,产生了摩擦力,这种力对于物体运动有阻碍作用。

实验三十:认识滚动摩擦力。

(1)实验材料:系有拉绳的纸盒一个、垫圈若干、木板、回形针、托盘、筷子或笔若干支、小车轮。

(2)实验步骤:

①将系有拉绳的纸盒放在水平木板的一端,在拉绳的另一端系上回形针,将托盘挂在回形针上。用各种笔或筷子等作“滚木”放在纸盒下面,观察此时木块是否运动。

②将垫圈一个一个地放在托盘中,直到纸盒开始运动为止,记录下此时垫圈的数量。

③在纸盒下面安装上轮子,然后重复操作②的动作。

④每个实验重复做3次,记录数据,选取实验数据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数据。

(3)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个物体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 END—

声  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公众号:陈老师实验室,版权归属原作者。本公众号转载的内容,仅作分享之用,如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喜欢

实验结果报告与实验总结_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相关推荐

  1. 在斜坡上哪个物体滚的最快_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案序号: 课题: 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 不同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 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3. ...

  2. 四年级计算机wps教案,苏科版信息技术四年级第9课《WPS轻办公》教案1.doc

    苏科版信息技术四年级第9课<WPS轻办公>教案1.doc 文档编号:237207 文档页数:2 上传时间: 2018-06-05 文档级别:普通资源 文档类型:doc 文档大小:23.50 ...

  3. 四年级使用计算机课件,川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课《计算机的存储器》PPT课件 (共20页).ppt...

    川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课<计算机的存储器>PPT课件 (共20页).ppt 文档编号:529955 文档页数:20 上传时间: 2019-01-05 文档级别: 文档类型:ppt 文 ...

  4. 用计算机画画教学设计,黔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2课《用计算机的“笔”来画画》教案1.doc...

    黔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2课<用计算机的"笔"来画画>教案1.doc 文档编号:546036 文档页数:3 上传时间: 2019-01-26 文档级别: 文档类型:d ...

  5. 高一信息技术课件python编程_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第一章第三节Python入门--奇妙曲线的绘制 课件(22张ppt) 教案 (2份打包)...

    ID:10986924 资源大小:11671KB 资料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能从简单的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 ...

  6. 在斜坡上哪个物体滚的最快_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习题...

    教科版 1 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第 4 课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习题 一.填空题 1 .物体在斜面上会可能会滑动或 _____________ 而发生位置变化. 2 .当用双手向两边拉长皮筋 ...

  7. 在斜坡上哪个物体滚的最快_(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课题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 不同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 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3. 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 ...

  8. 物体运动到一个点停止_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复习要点

    培养科学思维  ◇  丰收科学田   ◇ 涵养科学精神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复习要点 第1课  我们的小缆车 1.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 ...

  9. 计算机动画的处理及应用教案,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4.2.4《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应用》教案.docx...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4.2.4<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应用>教案.docx 文档编号:436209 文档页数:7 上传时间: 2018-10-08 文档级别:教案 文档类型:docx 文 ...

最新文章

  1. 怎么连接屏幕_手机屏幕坏了也可以操作?这办法学会了再不怕碎屏
  2. linux的crash之hardlock排查记录
  3. 双向滚动scrollview
  4. html中本页面路径怎么写,HTML之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
  5. 如何实现文字翻译,这个技巧你需要掌握
  6. java打印菱形代码_Java打印菱形高效简洁代码
  7. c语言音像店程序,音像店管理程序_C 课程设计.pdf
  8. 前几天和前58技术委员会主席聊了聊技术梦想
  9. Thymeleaf 的使用
  10. IOS--多线程--GCD--在CGD中快速实现多线程的并发控制
  11. windows启动管理器_把windows 10装进文件里,竟然也能启动
  12. 电脑端的全能扫描王:图片转文字识别、识别pdf、图片中的文字,图片提取txt...
  13. 14讲项目实战内页抽出切换效果的实现
  14. “新产业50人论坛”之清华龙桂鲁教授:量子信息与创新发展
  15. linux 格式化u盘 fat32,Ubuntu下格式化U盘的方法(基于格式化命令)
  16. JAVA学习路线图---(JAVA1234)
  17. 【学习笔记】迁移学习分类
  18. 干货!实战!你领取的优惠券都是怎么样实现的?
  19. Android百度地图获取海拔高度为4.9e-324
  20. 联想服务器做完raid找不到硬盘,如何配置磁盘阵列(RAID)

热门文章

  1. oracle spfile和pfile文件
  2. 在ASP.Net 2.0中实现多语言界面的方法
  3. .net 面试题系列文章二(附答案)
  4. Java中JSON字符串与java对象的互换实例详解
  5. 在使用模板时遇到的错误,TypeError at /index/ context must be a dict rather than RequestContext(亲测)
  6. WSGI接口(廖雪峰重点)
  7. 运行tensorflow代码出现dtypes.py:516: FutureWarning: Passing (type, 1) or '1type的解决方法(亲测)
  8. Jmeter对HTTP请求压力测试、并发测试的简单使用方法
  9. Yii的各种render
  10. Go的go-sql-driver/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