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域网技术

1.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简称:LAN),是一种私有网络,一般在一座建筑物内或建筑物附近,比如家庭、办公室或工厂。局域网络被广泛用来连接个人计算机和消费类电子设备,通过网络传输介质将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打印机等网络互联设备连接起来,实现系统管理文件,共享应用软件、办公设备,发送工作日程安排等通信服务。使它们能够共享资源和交换信息。并通过专用数据线路与其他地方的局域网或数据库连接,形成更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系统。

优点:局域网为封闭型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信息泄露和外部网络病毒攻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缺点:一旦发生黑客攻击等事件,极有可能导致局域网整体出现瘫痪,网络内的所有工作无法进行,甚至泄露大量公司机密,对公司事业发展造成重创。

1.2局域网的发展过程

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提出了不同的局域网技术设计思想,1975年,美国施乐公司(Xerox)研制出了基于总线的局域网产品——以太网(Ethernet),20世纪80年代,局域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主要有以太网、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网3种。这三种的数据格式和控制方式都各不相同。为了解决标准化问题,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成立了局域网标准委员会,简称IEEE 802 委员会,主要研究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传输和控制,不考虑路由和交换机,针对的时OSI参考模型里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3局域网协议模型:

IEEE 802 委员会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与接入各种传输介质有关的内存放在MAC层,LLC层与传输介质无关,LLC层必须采用相同的技术和协议,MAC层则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协议。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太网逐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多设备制造商的产品不再使用LLC协议,而是直接将数据封装在以太网的MAC帧中。

二、以太网技术

2.1以太网基本概念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EEE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技术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以太网是现实世界中最普遍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以太网有两类:

第一类是经典以太网,运行速度从3~10 Mbps不等;

第二类是交换式以太网,使用了一种称为交换机的设备连接不同的计算机。可运行在100、1000和10000Mbps那样的高速率,分别以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的形式呈现。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形式。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减少冲突,将能提高的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交换机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如此一来,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即载波多重访问/碰撞侦测)的总线技术。

CSMA/CD原理 以太网中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作为介质控制访问方法。其原理为:每一个结点在发送数据前先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结点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发送数据,要等到信道变为空闲状态后再发送数据。由于以太网使用的时曼彻斯特编码,各结点检测的是总线上是否有高低电平的变化,所以这个过程称为 “ 载波监听 ” ;由于存在传输延迟问题,当有多个结点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会因为叠加而增大,当超过某个阈值时,就认为总线上有多个结点在同时发送数据,即产生了“冲突”,这一过程称为 “ 冲突检测 ” 。当发生冲突时,就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时间再发送。

CSMA/CD 基本思想简单概括为:“先监听,再发送;边发送,边监听。”

2.2 以太网MAC帧格式

为了能在局域网中方便的找到各个结点,IEEE 802 委员会制定了一套标识规则,即用一个 48bit(6B) 二进制数作为局域网的全球地址,标识每一块局域网适配器(网卡)。这个地址在适配器生产时就固化到其ROM中,称为局域网适配器的物理地址或MAC地址。计算机只有安装了局域网适配器才能接入局域网,所以局域网适配器的MAC地址可以认为是该计算机在局域网中的地址。

在以太网的MAC层,数据是以帧的形式存在的,以太网的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DIX Ethernet V2 标准和IEEE 802.3 标准,两者的帧格式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V2帧中设置两个字节作为类型字段,用于标记上一层所使用的协议类型,而802.3帧定义这两个字节为长度或类型字段。目前使用最广的是V2帧格式。

以太网V2帧结构

各字段含义: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均为48bit。

类型: 上层所使用的协议,如TCP/IP等。

数据: 从上层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长度限定为46~1500B之间,如果最短数据不足46B,则填充到46B。

FCS 帧检测序列,采用循环冗余CRC校验对收到的MAC帧进行差错检测。

经典以太网用一个长电缆蜿蜒围绕着建筑物,这根电缆连接着所有的计算机。

2.2 经典以太网

经典以太网用一个长电缆蜿蜒围绕着建筑物,这根电缆连接着所有的计算机。

2.3 交换式以太网

交换式以太网的核心是一个交换机,它包含一块连接所有端口的高速背板。从外面看交换机很像集线器,它们都是一个盒子,通常拥有4-48个端口,每个端口都有一个标准的RJ-45连接器用来连接双绞电缆。交换机只把帧输出到该帧想去的端口。通过简单的插入或者拔出电缆就能完成添加或者删除一台机器。

2.5 以太网的扩展

随着以太网的普及,人们需要以太网覆盖更广阔的区域,容纳更多的主机,这时就需要对以太网进行扩展。扩展的方法根据使用设备所在层次的不同,分为物理层扩展和数据链路层扩展。物理层扩展使用的设备主要有中继器(Repeater)和集线器(Hub),数据链路层扩展使用的设备主要有网桥(Bridge)和交换机(Switch)。

在物理层拓展以太网:

用多个集线器可连成更大的局域网,在数量上扩展

优点:

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缺点

碰撞域增大了,每一台计算机与另一台计算机通信都要通过主干集线器给所有计算机发送数据,但总的吞吐量并未提高。计算机数量越多效率越低,所以计算机数量不宜超过30台。

如果不同的碰撞域使用不同的数据率,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拓展以太网: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

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 MAC 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

假设①~⑥表示的MAC地址分别为 MA~MF;

  • 通讯前,网桥并不知道接口1和2分别对应哪些MAC地址,当通过一次信之后,网桥就学习到了,接口1对应MAC地址MA、MB、MC;接口2对应MAC地址MD、ME、MF;
  • 之后的通讯中,如果是同一接口所对应MAC地址间的通讯,比如MA 与 MB通信,网桥就不会把数据通过接口2传给接口2对应的MAC地址,即把数据传输线路一分为二,接口1对应地址间通信时不影响接口2对应地址间的通信,不会出现占线问题,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网桥使各网段成为隔离开的碰撞域:

优点:

  • 过滤通信量。
  • 扩大了物理范围。
  • 提高了可靠性。
  • 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 和 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

缺点:

  • 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 在MAC 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 具有不同 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
  • 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太多(不超过几百个)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这就是所谓的广播风暴

三、以太网物理层概述

以太网遵守 IEEE 802.3 标准。目前为通过光缆和双绞线电缆的运行定义

了四种数据速率:

(1)10 Mbps - 10Base-T 以太网

(2)100 Mbps - 快速以太网

(3)1000 Mbps - 千兆以太网

(4)10 Gbps - 万兆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实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组建局域网实验报告 肇庆学院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组建局域网 班级: 11级计算机专科班学号: 2011131311 姓名: 指导 ...

  2.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知识概括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知识概括 ARP协议 以太网 交换机 虚拟局域网(VLAN) PPP协议 无线局域网(WLAN) WIFI 广域网(WAN) 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内网和外网 ARP ...

  3.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实验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局域网连接实验报告.docx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连接实验报告.docx 实验报告2014年04月25日课题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局域网连接实验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评定 签名 一. 实验目的1. 掌握Windows操作系 ...

  4. 局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组建).doc

    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组建) PAGE PAGE 1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局域网的组建??? 学 院:应用技术学院 实验日期: 2012年 ...

  5.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之以太网交换机

    系列文章目录 第十一章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之以太网交换机 交换机 系列文章目录 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switch) 交换机:多端口间同时传输 交换机转发表:交换表 交换机:自学习 交换机:帧过滤/转发 ...

  6.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期末复习)

    局域网(LAN) 特点: 较小的低于覆盖范围 局域网一般为一个单位所建,由单位或部门内部进行控制管理和使用.局域网一般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传输介质建立单位内部的专用线路 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 ...

  7.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与广域网

    局域网与广域网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将分散在有限地理范围内的多台计算机通过传输媒体连接起来的通信网络,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广 ...

  8.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组建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组建校园局域网.doc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组建校园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PAGE 8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组建校园局域网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指导教师 2013 年 ...

  9.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的组建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的组建与测试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的组建与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日 期 2013年5月6日实验项目名称局域网的组建与测试 小组长学号专业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组成员成员分工与工作组的每个成员进行局域网的 ...

  10.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笔记,计算机网络笔记四 无线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笔记四 无线局域网 (38页) 本资源提供全文预览,点击全文预览即可全文预览,如果喜欢文档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哦! 29.9 积分 随着便携笔记本和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人们希望不论在何 ...

最新文章

  1. 数据中心机房夏日降温措施
  2. 计算机网络-后退N帧协议习题思考:数据帧长度范围128~512字节,求信道利用率达到最大,帧序列的比特数至少为多少
  3. C/C++得到系统启动项
  4. Android 项目框架
  5. CodeForces - 1484D Playlist(循环链表+bfs)
  6. python切片操作的几种格式_【Python杂记】第四篇:序列切片
  7. java service层 事务_Java高并发秒时啊API之Service层1
  8. python-模块的操作-安装-导入-使用
  9. 5G加持!刘作虎确认一加7 Pro:屏幕成本是普通旗舰2倍
  10. [转]如何删除图片链接的蓝色边框?
  11. 图像处理基本算法-直方图均衡
  12. 常规对数据库库的操作
  13. 我为什么鼓励大家运营个人公众号
  14. 【三维路径规划】基于matlab改进差分算法多无人机协同三维路径规划【含Matlab源码 169期】
  15. 77---Python 计算Sin(x)的积分
  16. 软件测评:如何做软件项目验收测试报告 ?
  17. 苹果CMS火车头采集发布模块教程
  18. 西勒振荡电路------multisim仿真
  19. 找错:maven常见错误
  20. 关于两个鸡蛋判断楼层问题

热门文章

  1. 湖南省中职计算机应用教资笔试+面试心得
  2. 把数字翻译成字符串(动态规划)
  3. MuseScore入门教程(二、添加基本音乐符号)
  4. 【题解】2019,7.14 模拟赛(阿鲁巴)
  5. 上海交大吴齐天的科研思考
  6. django-csrf_exempt
  7. c语言中scanf()用法,C语言中scanf()的用法!
  8. 网络连接不正常是什么原因
  9. Oracle21c 官方文档:数据库概述之数据库体系架构
  10.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