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Alex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他在得知自己获诺贝尔奖的那天,并没有兴奋,没有雀跃。

而是选择火速逃离自己所住的城市,搬到人烟稀少的乡下去。

然后他说:“这样就没人能打扰到我了。”

干出这事的,正是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 (Peter Higgs)

很多人对他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他赌赢了霍金”、“等待48年的玻色子终于被证实”、“光速般获得诺贝尔奖”。

甚至是颠覆了整个物理世界的认知。

但鲜为人知的是,希格斯还是一个极度社恐的人。

十年前的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正式被发现。

而这也让希格斯“被迫”站到了众目睽睽的聚光灯之下。

当他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和接连不断的提问,希格斯显得格外腼腆和局促:

记者:是否觉得提出的理论像一个科幻小说?

希格斯:你要觉得是,就继续这么觉得吧。

记者:这项发现的意义是什么?是否能推动世界的发展?

希格斯:我不知道。

而更为戏剧的是,当希格斯回到爱丁堡后,记者让他在发布会上从幕布中露一下头,然后就出现了这一幕……

记者这么做的本意是想表达“希格斯(玻色子)露头了”,但从现在看来,也是极其符合希格斯社恐的性格。

“上帝粒子”让希格斯名声大噪,但他本人却觉得很糟糕。

在接受相识40年的老朋友、粒子物理学家Francis Edwin Close采访时表示:

玻色子的发现毁了我的生活。

希格斯认为,自己的工作风格是独立的,偶尔有个好点子的那种。

在Close看来,希格斯简直和被他发现的粒子一样难以捉摸.

所以他为描写希格斯及其理论的新书命名为:《难以捉摸:彼得·希格斯如何解开质量之谜》(Elusive: How Peter Higgs Solved the Mystery of Mass)

……

或许,社恐、难以捉摸、独行,才是聚光灯之下最为真实的那个希格斯。

论文被拒,转投对手杂志:他们不懂

1925年5月29日,希格斯在英格兰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出生。

他17岁进入伦敦市立中学就读,专研数学;后来在伦敦国王学院获得物理学位,并成为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员。

(其后他也曾在其它大学任职,于1960年又返回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

希格斯在爱丁堡大学期间,便对“质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希格斯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在宇宙大爆炸刚发生的时候,粒子是没有质量的。但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后,它们却得到了质量。这是它们在一种场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这个“场”,便是后来著名的希格斯场 (Higgs Field),希格斯由此进而还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但即便在现在看来具备如此“划时代”意义的研究,也经历了“被拒稿”的悲剧。

1964年,希格斯基于此前的研究写了两篇论文,篇幅均只有2页,并发给了《物理快报》(Physics Letters)

不过杂志只接收了一篇,第二篇论文在评审阶段,被著名物理学家南部阳一郎以“需解释这一理论的物理学意义”为由拒稿。

而后希格斯添加了这部分内容后,转手却将被拒的论文投到了“对手”杂志——《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结果,中了!

这也就成为了希格斯有关玻色子设想的第一次公开发表

而当时被拒稿的事情,希格斯可以说是耿耿于怀了,在那之后很多次的演讲中,他都说:

好吧,我觉得当时他们根本就没看懂。

事实上,“看不懂”这事还持续了好一段时间。

以至于英国科学部部长不得以举办竞赛,来找到能用最通俗的“人话”去解释理论的方法。

不过即使如此,希格斯玻色子仍旧没有引发很多人的关注。

社恐希格斯:“上帝粒子”毁了我的生活

1993年,诺贝尔奖(1988年度)得主利昂·莱德曼出手了。

他专门写了一本书来解释这个理论,名字都想好了,叫做《上帝诅咒的粒子》。

不过杂志社编辑为了让这本书更有噱头,将名字改成了《上帝粒子》 (The God’s Particle)

果不其然,连书带名字,“上帝粒子”这个概念很快被传播开来。

但这却让希格斯本人烦恼不已——因为希格斯是一个无神论者。

而且本身谦虚低调的他,此前不太接受拿自己的名字去命名相关理论和粒子。

用希格斯本人的话说就是:“我不配”。

他曾多次表示,这个机制应该叫“ABEGHH’tH机制”,因为他认为有八位研究员对这个理论做出了贡献。

但“上帝粒子”令其更无法接受,于是权衡之下他只好面对用自己的名字去命名这件事了。

不过后来,当有人在其本人面前提及“希格斯玻色子”时,他还是会不禁打个冷颤。

而“上帝粒子”给希格斯带来的烦恼,还不止命名这一个——

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发布会宣布:发现与希格斯玻色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

消息一出,宛如一枚重磅炸弹投掷在了科学界。

向来低调内向的希格斯,在发布会现场只是坐在角落里,拿出白手绢轻轻擦拭夺眶而出的泪水:

这证实了我48年前的猜想,我没想到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切。

事后,与希格斯对赌的霍金公开将100美元的赌注寄到了他手上,诺贝尔奖也紧随而至。

但也正是这些纷沓至来的荣耀,把本来深居简出的希格斯一下子拉到聚光灯下,给他带来了不小的烦恼。

所以,就发生了前文提到的那些事。

在得知自己获得诺奖的当天,希格斯赶忙离开了位于爱丁堡市区的家,搬到了一个乡村庄园。

这样就没人会打扰到我了。

毕竟在希格斯玻色子被正式发现之前,83岁(2012年)的老爷子还在爱丁堡独居着。

家里没有电视、电脑,他甚至很少打电话;他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也仅仅是翻看几本物理学杂志。

甚至在旁人的印象中,他是看到陌生人都会害羞的那一类。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帝粒子”会给希格斯带来烦恼了。

以至于老爷子在接受采访时留下那句:

粒子的发现毁了我的生活。

生活中的希格斯:习惯孤独

在生活中,希格斯习惯于当一个独行者。

他的大部分童年时光都是在家中母亲教导下度过的;其父是个BBC的无线电工程师,基本与他们分开生活。

而他前半生的主题基本可以概括为:追求不时髦的东西。

他甚至在仅20多岁时,就被打上了“老顽固”的标签。

因为他选择了一个被同时代人几乎抛弃的物理学分支,别人都认为没有前途。

而至于怎么和女孩子们打交道,年轻的希格斯几乎“一窍不通”。

他在伦敦国王学院认识的一生挚友,英国物理学家Michael Fisher后来回忆道:

每当他们在欧洲各地开车环游度假时,他都会给希格斯介绍女朋友,可惜希格斯从未成功过……

 Michael Fisher

当时,希格斯与浪漫绝缘的形象深入人心。

以致于他后来向理想主义的美国语言学家Jody Williamson求婚时,惊呆了众人。

当Michael Fisher在国王学院得到了他理想工作时,希格斯去了爱丁堡大学。

在爱丁堡大学员工俱乐部的一次会议上,希格斯结识了Jody Williamson。

他们于1962年至1963年之间结婚。

1965年的一天,正在工作的希格斯被叫到电话旁:他的妻子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巧合的是,希格斯那天正在撰写的论文,是关于宇宙诞生的一个关键时刻。

科研方面,自1964年希格斯写下关于希格斯玻色子的第一篇论文后,他已被泼了多次冷水。

不过他最终收到了哈佛大学的演讲邀请,这一次,作为听众的其他物理学家们终于没有再打击他的观点。

当他于1966年回到爱丁堡时,已有了一定的国际声誉。

而另一边,他的婚姻家庭却开始出现问题了。

他的妻子于1969年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几年后还是提出了离婚。

离婚,不仅没有让希格斯更努力地工作,反而让他失去了支撑自己研究的精神支柱。

后来,希格斯决定放弃追逐荣誉,更多地投身于教学。

他的前妻Jody留在了爱丁堡。他们俩仍然是朋友,并共同履行着父母、以及后来祖父母的职责。

虽然“上帝粒子”的发现给希格斯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与此同时,这也足以证明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有多么重要。

为什么希格斯玻色子这么重要?

再来说说希格斯玻色子。

2013年,诺奖官方对希格斯给出的颁奖理由是:

他首先在理论上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机制,而最近有实验证实了这种粒子的存在。

所以,希格斯玻色子为何如此重要,科学家为什么能凭它问鼎诺贝尔物理奖?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来了解一下量子世界和粒子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在希格斯首次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的1964年,当时物理学家们都致力于用一种叫作量子场论 (Quantum Field Theory, QFT)的理论框架来描述弱力。

彼时,量子场论已形成了量子电磁学的基础,是一个对电磁相互作用非常成功的描述。

然而,由于一个基本问题,将量子场论应用于弱相互作用是不可能的:该理论不允许粒子有质量。

具体来说,就是W和Z玻色子的弱力载体必须是无质量的,否则就会打破量子场论的一个基本对称性,导致该理论失效。

这就造成了一个Bug——因为弱力载体必须有质量,才能与弱相互作用的极短范围一致。

希格斯机制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希格斯机制,可以简单描述为:

当宇宙诞生时,希格斯场充满了不稳定但处于对称状态的粒子。

在大爆炸后不到一秒,该场出现了一种稳定的配置,但它打破了最初的对称性。

在这种配置中,理论方程仍然是对称的,但希格斯场的破缺对称性产生了W和Z玻色子的质量。

此外,后来的研究发现,其他基本粒子也能通过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获得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就是希格斯场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不带电荷、色荷,极不稳定,生成后会立刻衰变。

该粒子被证实,对于揭开物质质量起源之谜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自2013年希格斯本人因希格斯玻色子获诺奖以来,该领域研究一直在蓬勃发展。

在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10周年之际,Nature杂志分享了从那时至今,科学家们已了解到的,和还想继续探索的东西。

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即将进入第三个运行阶段;此外,科学家们已开始着手准备,计划从2030年开始进行LHC的第四次运行,探索更多未解之谜。

在这里,让我们和Nature一起,祝希格斯玻色子10岁生日快乐!

最后,分享一句泰晤士报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评价:

这种粒子以希格斯命名是恰当的。它是难以捉摸的、是渺小的,但它有能力改变世界。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859-w
[2]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the-higgs-boson-ruined-peter-higgss-life/
[3]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10-years-after-the-higgs-physicists-are-optimistic-for-more-discoveries/
[4]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5/100
[5]https://www.npr.org/2022/07/05/1109742531/cern-large-hadron-collider
[6]https://www.telegraphindia.com/india/he-who-chose-his-particle-over-his-wife-the-burden-higgs-had-to-bear-to-explain-the-weight-of-the-universe/cid/400030

他因“上帝粒子”获诺奖,却火速搬到乡下:它毁了我的生活相关推荐

  1. 龙应台祝贺莫言获诺奖:好家伙你得奖了-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龙应台

    龙应台祝贺莫言获诺奖:好家伙你得奖了|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龙应台 台海网10月12日讯 据台湾<旺报>报道,同为作家的龙应台昨天听到莫言获奖,第一个反应是忍不住想打电话对他说:" ...

  2. 莫言微博回应获诺奖:感谢网友肯定和批评-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微博

    莫言微博回应获诺奖:感谢网友肯定和批评|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微博 东方网记者杜丽华10月12日报道:今天,网上微博.论坛等平台议论最多的人当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莫言也不忘忙里偷闲,用手机发条微博, ...

  3. 屠呦呦凭什么获诺奖?

    诺贝尔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屠呦呦凭什么?数字告诉你,她是真的牛! 1982年,屠呦呦及其团队发表论文<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ARTEMIS ...

  4. 清华男神再获世界大奖,从放牛娃到清华校长,他考研3次,读博7年,做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爆炸吧知识 2月24日,菲列兹·伦敦奖评奖委员会宣布,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将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其坤. 帅气的老薛 ...

  5. 诺奖得主本庶佑:CNS这些顶刊观点有九成不正确,不要盲从迷信,搞科研做到六个C更重要...

    来源:科研大匠 整理翻译:思庐哲学 诺奖可说是国人心中一直的痛. 目前,在诺贝尔奖获奖国家中,美国堪称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截止发文,美国人已经获得了384枚诺贝尔奖!因此,近代以来,我们一直把目光聚焦在 ...

  6. 诺奖团队最新研究:独居太久容易睡眠不足、暴饮暴食 | Nature

    博雯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独居一时爽,但长时间独居,真的会爽到<天上飞>吗? 不见得. 最近,来自洛克菲勒大学(The Rockefeller Unive ...

  7.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rthur Ashkin去世,他发明了“激光镊子”,曾抱怨被诺奖遗忘...

    贾浩楠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9月21日,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rthur Ashkin在美国新泽西的家中去世,终年98岁. 昨天,他的亲属向外界确认了这个消 ...

  8. 数学差、物理差、英语又烂的放牛娃,后来竟成了清华校长,还做出了诺奖级的研究成果!...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数学建模(ID:supermodeling) 前几天,估计大家都被老薛刷屏了吧,那今晚,小天就来讲讲老薛的奋斗史吧. 当然,此"老薛"非彼" ...

  9. 数学差、物理差、英语又烂的放牛娃,后来竟成了清华校长,还做出了诺奖级的研究成果...

    今天微博又被某个流量明星给刷屏了,这一天天的,咋就不传播点正能量呢?就不能像今天文章的主人公老薛一样,给大家建立点正面形象嘛?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老薛是谁呢? 他是就是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 ...

  10. 从挂科学渣到史上学历最低诺奖得主,他用17年时间重新证明自己

    命运馈赠的礼物,你早已暗中支付了筹码. 2月17日,NHK的一个访谈纪录片,感动了很多网友. 纪录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 17年前,他的获奖,几乎是都市传说般的爆炸新 ...

最新文章

  1. AI一分钟|阿里AI鉴黄师或将取代人类;特斯拉私有化空头潜在利润超10亿美元
  2. android setting.java,Android Setting 启动流程总结
  3. linux使用线程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Linux平台下线程同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4. IOS NSInvocation应用与理解
  5. 解决Can 't connect to local MySQL server throug
  6. 数据结构树的基本操作_树的各类基本操作(数据结构)
  7. 2020.2idea创建web_使用IDEA配置Tomcat(亲测成功)
  8. USACO-Section1.6 Number Triangles (动态规划)
  9. 分布式开发必须了解的Zookeeper的Leader选举机制(源码解析)
  10. 102_Power Pivot DAX 排名后加上总排名数
  11. pythonmatplotlib怎么设置曲线_python – Matplotlib的“symlog”选项:如何防止曲线“回来”?...
  12. ISE创建Microblaze软核(三)
  13. 自动化所在语音识别研究中获进展
  14. CR, LF, CR/LF 回车 换行
  15. 微信小程序+vant组件 侧边导航栏切换显示
  16. Orthogonal greedy algorithm降维
  17. 北大计算机系赖陆程,北大计算机系一年级学生彭某从五楼阳台上跳下。彭某曾是一个相当聪明...
  18. Viz-artist常用脚本操作
  19. Java集合底层原理理解
  20. js中利用prompt和parseFloat来实现用户体温华氏和摄氏的提取(18)

热门文章

  1. 程序员生活_程序员,请您不要老是熬夜
  2. python爬取淘宝数据魔方_淘宝数据魔方是什么(淘宝数据魔方技术架构解析)
  3. 电子计算机的指令是由什么和什么组成的,吴承亮问:计算机指令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 计算机指令由哪两个字段组成,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 一台阿里云ECS下的CIDI方案 最具性价比的简化DevOps自动化部署方案
  5. 三诺 n20g 微型计算机,入门级音箱再现经典 三诺N-20GIII评测
  6. graphviz linux教程,linux下做图工具——graphviz安装配置
  7. Apache反向代理设置
  8. python3 读取.plist文件_python读写plist文件
  9. 板邓:wordpress自定义用户角色和权限全面解析
  10. exchange服务器重装后,exchange服务器之exchange 2016卸载及重装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