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质黄钟律管:海昏侯墓惊现汉代

  律、度、量、衡的基准器

  王金中

核心提示:我国古代把音律、尺度、容量、权衡,统称为律、度、量、衡,这是人们对于音乐以及物体的长度、体积和重量的测量与规范。

《汉书·律历志》中说:“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意思是只有统一律、度、量、衡,才能取得远近国家和老百姓的信任。而实现“同律、度、量、衡”,不仅是当时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时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值得庆幸的是,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件早已失传的玉质黄钟律管,让人们看到二千多年前国家法定的律、度、量、衡的基准器(或叫法器、标准器),从而揭开了汉代律历制度中最为神秘的一道面纱。

一、世所罕见的玉质黄钟律管

在江西省博物馆《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玉器展柜的一角,静静地放置着两件玉管,都是和田玉质,一件稍粗,一件稍细,上面均有黑沁,没有雕刻任何纹饰。其中稍粗的一件玉管目测长度为20厘米左右;而稍细的一件目测长度为18厘米左右(图1)。如果说汉代的一尺相当于现代的23·1厘米左右,那么,稍粗的玉管大约合当时的9寸;稍细的玉管大约合8寸半。这么长的两件玉管,究竟是什么器物呢?

图1

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两件非常普通的玉饰。真是这么简单吗?在海昏侯墓出土的一批十分珍贵的玉饰中,一件组玉佩的中间,也有一个相似的玉管(图2)。但相比之下,一是器型大小不同。

图2

组玉佩上的玉管要细得多,也短得多。而这两件玉管要长得多、粗得多,如果按比例做成同样的组玉佩,没有其他饰品可与之配套,更不可能佩戴在身上。二是雕琢精细程度不同。这两件玉管加工时打孔贯通的位置不偏不倚,打磨抛光细致,与同时出土的某些玉璧、玉环、玉佩相比,琢磨得似乎更精美一些。三是安放位置不同。海昏侯墓出土的大批精美的玉饰,大多出土于主椁室东、西两侧,组玉佩出土于西藏阁的娱乐用具库,而这两件玉管却出土于主棺之中,放置在离刘贺遗体最近的地方,说明这是墓主人生前极为珍爱之物。因此,这两件玉管可能是比组玉佩更为高级的器物,应与那方“刘贺”玉印一样,象征着王侯应有的权力、地位和财富。

那么,在汉代的王公贵族之家,九寸之长的管状物会是什么呢?检索史书可以查到,“黄钟者,律之始也。九寸,仲冬气至则黄钟之律应。”《汉书·律历志》也称“故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原来,古代把乐律定为五声,即宫、商、角、徵、羽,五声之中还包含着十二律。律,原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蔡邕(yong,音拥)《月令章句》:“截竹为管谓之律。”这种律管是用昆仑山阴面管壁厚薄均匀的竹子做成的。据说,古人就是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低不同的标准音,简称十二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称为黄钟,律管九寸长,孔径三分围九分,叫黄钟律管。这样看来,海昏侯墓中那个九寸长的玉管,正是史书中多次提到的黄钟律管。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黄钟大吕”形容音调洪大、响亮、和谐、优美。《周礼·春官》:“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原来,按照古代的音律,十二律又分为六个阳律和六个阴律,黄钟为阳律的第一个,大吕为阴律的第四个。如果黄钟的管长为9寸,那么,大吕的管长就应该为8·42寸。因此,与玉质黄钟律管并排展出的应当就是玉质大吕律管。

长期以来,有些外国专家认为,中国古代音乐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玉质黄钟律管的出现,向世人再次表明,古代中国不仅已经有了完善的绝对音高的概念,而且还有确定音高、校准音高的基准器。这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黄钟律管是汉代法定的律、度、量、衡基准器

前面提到的《汉书·律历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有关律、度、量、衡最系统、最权威的著作。它是由西汉末年律历学家刘歆(xin,音新)奉命组织100多位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天文、地理、乐律的专家学者,在考察历代律、度、量、衡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自从汉武帝以来的经验做法,对全国的备数(算数)、和声(音律)、审度(尺度)、嘉量(容量)和权衡(重量),分别进行科学规范,建立了国家统一的律历制度。《汉书·律历志》首次明确指出了汉代的律、度、量、衡都是以黄钟为基准,还揭示了如何以黄钟律管为基准器,对律、度、量、衡进行定准的。

现代人很难理解,音乐与度量衡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事情,怎么能够扯到一起呢?海昏侯墓玉质黄钟律管的出现,让我们找到了一把解开这个疑团的钥匙。

律管最早是用竹子做成的,但竹管易开裂、易变形、易磨损,不易长期保存。玉质律管就不同了,它不开裂、不磨损、不变形,不仅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制作时还可以达到极高的精确度。这就具备了一件科学的基准器的必要条件。

① 以黄钟律管为准,建立统一的音律体系

首先,黄钟之律奠定了五声的基础。《汉书·律历志》说,“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也就是说,宫、商、角、徵、羽五声都是由黄钟派生出来的,如果把长九寸的黄钟律管发出的声音确定为宫,那么,减少或增加律管的长度,便形成商、角、徵、羽。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黄钟之律作为宫,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其他声音都是由宫决定的。正如《汉书·律历志》所说,“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黄钟至尊,亡(无)与并也。”

其次,十二律也是以黄钟之律为基准的。古人把十二律划分为六个阳律和六个阴律,其中六个阳律是黄钟、太族、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个阴律是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怎样才能确定这十二律的音准呢?《汉书·律历志》指明,是按照“三分损益”法确定的。具体地说,就是以黄钟九寸之长为准,“三分损一,下生林钟。三分林钟益一,上生太族。三分太族损一,下生南吕。……”以此类推,形成十二律(图3)。这说明,十二个律管的长度都是由最初的黄钟律管确定的。换句话说,十二个标准音的音高与黄钟的音高之间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

图3

可以推测,海昏侯墓出土的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二十五弦瑟、排箫以及琴、笙等乐器,当初都是以玉质黄钟律管为基准器调整音高、音准的,从而使刘贺的这支由金石管弦组成的乐队能够演奏出统一、美妙、和谐的乐曲。正是这种以黄钟律管为基准器而建立起来的科学、完整、严密的音律体系,使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乐器,至今都能演奏出古今中外的优美曲调甚至是交响乐曲。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奇迹。

② 以黄钟律管为准,建立统一的长度体系

汉代的尺度,“本起黄钟之长”(《汉书·律历志》)。黄钟律管长九寸,以此为尺度,叫律尺,表示这是法定的。然而,这种九寸的黄钟律管并非家家户户都有,于是汉代规定了一种“累黍定尺”的转换方法,即《汉书·律历志》中指出的“以子谷秬(ju,音巨)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意思是选用北方黑色谷子的适中者,一粒黍的宽度就相当于一分长,九十粒黍横向排列起来就是九十分,即九寸,为黄钟之长。这样用于测量,“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这种“累黍定尺”的方法,简便易行,家家户户都可以采用,海昏侯墓中就发现了许多这种黍子(图4)。问题是这种做法能够保证精确吗?有人多次做过试验,用山西、北京等地所产的浅黄色或深褐色的黍子,横排(即黍之短径)100粒,测量约合23厘米,竟然与汉代的一尺相合。这就说明,比起历史上“以足定尺”、“布手知尺”的方法,“累黍定尺”要精确得多,也科学得多,完全能够满足汉代农耕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图4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一些器物中,很多都有十分精确的尺寸。比如二十五弦瑟上写着:“禁长二尺八寸,高十寸。”又如椁底板的方木头上写着:“邓长公木三尺九。”这里的三尺九指的是圆木头的直径。再如刻漏上的漏尺,虽然已经腐烂,但可以肯定它是一件有精确刻度的尺子。

③以黄钟律管为准,建立统一的量器体系

汉代的量器分为龠(yue,音月)、合、升、斗、斛(hu,音湖)。龠,是个象形字,最初是指竹管制成的管乐器,《说文解字》把龠作为单独的一个部首,并注明:“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后来演变为一种古代的量器。《汉书·律历志》说,汉代的量器“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槩(gai,音概)。”又说,“龠者,黄钟律之实也”。意思是用黄钟律管的管腔作为当时最小的量器单位——龠,选用北方黑色谷子的适中者,用1200粒可以装满一律管,或者用井水装满一律管,其容量就是一龠。用黍子测量容量好理解,可为什么要用井水测量呢?这是因为井水与地面水相比,一个是杂质少,比较干净;再一个是井水的温度变化不大,密度恒定。《汉书·律历志》又说,“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据测算,汉代的一龠为现代的10毫升,一合为20毫升,一升为200毫升,一斗为2000毫升,一斛为20000毫升。

在农耕社会中,量器非常重要,关系到国计民生。海昏侯墓中就出土了形形色色的量器。如主椁室内的一件子母量器,一大一小套在一起,学名应叫漆椭量,与汉代朝廷颁发的标准量器无异(图5)。又如“昌邑籍田鼎”其实也是一件标准的量器,其铭文为“昌邑籍田铜鼎,容十斗,重四十八斤,第二”(图6)。按照汉代的规定,十斗为一斛,这个“昌邑籍田鼎”就是标准的一斛。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海昏侯墓出土的鼎为什么会多于九件,因为有的不是祭祀用的,而是日常使用的量器。再如两件青铜鋗,一件铭文为“昌邑食官铭,容十斗,重四十斤,昌邑□□年造(图7)。另一件铭文为“昌邑食官铭,容四斗,重十三斤十两,昌邑二年造”。这些有铭文的量器,通行于昌邑王国、海昏侯国所在的地区,可以用于校准周边特别是所属食邑户的其他量器。这就为深入研究以黄钟律管为基准的西汉量器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图5

图6

图7

④ 以黄钟律管为准,建立统一的权衡体系

度量物体的重量,汉代叫权衡。权与衡其实是两种器物,结合起来才能去称物体的重量。

《汉书·律历志》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意思是用权称重量的单位分为铢、两、斤、钧、石。本来也是起源于黄钟律管所产生的重量,一律管的容量为一龠,一龠可容1200粒黍,其重量就是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据测算,西汉时期的一铢约为现代的0·65克,一两为15·5克,一斤为248克,一钧为7440克,一石为29760克。现代人做过试验,测量1200粒黍的重量为7·4克,即为一龠十二铢的重量,每铢约合0·62克,与西汉时期的一铢相差无几。

《汉书·律历志》说,“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其道如底,以见准之正,绳之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旋机,斟酌建指,以齐七政,故曰玉衡。”意思是,衡是平的,权是重的,衡与权是一起来称物体轻重的,需要放置在平整的地方摆正,提纽和两边的绳子必须是垂直的,左边的衡盘是圆的,右边的衡盘是方的。这就好比天上的日、月和北斗,所以叫做玉衡。根据以往出土的衡杆分析判断,汉代衡的使用方法与当今的吊杆等臂式天平差不多,衡杆中间有一个提纽或支点,称重时两边分别放置权和被称物体,使之达到平衡,然后用权的已知重量来判断被称物体的未知重量。汉代还规定了使用权衡的五条原则,即《汉书·律历志》中所说“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生则平衡而钧权矣。是为五则。”也就是说,衡、规、矩、绳、准,是权衡物体的基本要求。

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套迄今为止最完整的铜环权(图8)。有人称之为铜砝码。其实,砝码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按照汉代的称谓,应该叫做铜环权。据丘光明著《中国历代度量衡考》统计,近代出土的铜环权从春秋战国至秦汉,共有23套,每套少的只有两枚,多的不超过十枚。而海昏侯墓出土的这套铜环权一共有十二枚,是最多、最完整的。这说明刘贺对重量的要求是很高的。从器型上看,汉代的铜环权比秦以前的要肥硕,被人们称为“肉倍好”。肉,指的是整个铜圜;好,指的是中间的孔。“肉倍好”是指这种铜环权的圜的厚度是孔径的两倍。《汉书·律历志》说:“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在出土的十二枚铜环权中,最大的一斤为248克,最小的五铢为3·5克。全部加起来也只能称几斤重的物体。一枚最重的铜环权上刻有“大刘一斤”四字(图9),说明这套铜环权与“大刘记印”是同一时期使用的,很可能是专门用于称黄金或称药材的,所以也叫“称钱权”。

图8

图9

那么,与“称钱权”配套使用的“称钱衡”在哪里呢?海昏侯墓考古发掘至今并未发现衡杆。由于衡杆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不容易保存,因此秦汉时期的衡杆出土不多。仅存的几件衡杆最长可达64厘米,而最短的只有23厘米,也就是汉代的一尺。由此而推断出一种可能性,就是用九寸长的玉质黄钟律管作为衡杆,以丝线绑在中间作提纽,再将细绳穿过律管孔两边,同时吊起两只衡盘,类似现代的吊杆式天平,达到称重的目的。这或许就是史书中反复提到的“玉衡”吧。

三、黄钟律管是古代社会制度大厦的一块基石

黄钟律管在汉代社会生活中到底有多么重要呢?《晋书·律历志》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晋泰始九年即公元273年,中书监荀勖(xu,音叙)奉命校正太乐,他觉得当时的乐律与古乐律不合,基准音偏高。于是,他按照汉代的古尺制作出黄钟律管,再用黄钟律管校正太乐,演奏出了与汉代相同的美妙乐律,一时轰动朝廷。荀勖据此推算出晋代的律尺比汉代的要长,量器比汉代的要大,权衡比汉代的要重,并且算出了准确的数值,得到了后世数学家祖冲之的验证。现代考古发掘的实物完全证实了荀勖的结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黄钟律管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制度大厦的基石。当然,这也称得上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项标准化工程。正因为如此,国家对于律、度、量、衡有一系列制度规定:

一是汉承秦制。开国皇帝刘邦命令张苍根据秦制“定度量衡程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西汉都继续沿用秦朝建立起来的包括律、度、量、衡在内的各项制度。

二是指定朝廷中的有关部门统一管理。这一点《汉书·律历志》中讲得非常清楚,如音律“职在大乐,太常掌之。”即由乐府中管理祭祀的太常亦称奉常掌管;尺度“职在内官,廷尉掌之。”即由宗正府中的廷尉亦称大理掌管;容量“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即由管理国家仓库的大司农亦称治粟内史掌管;权衡“职在大行,鸿胪掌之。”即由管理礼仪的大鸿胪亦称典客掌管。太常、廷尉、大司农、鸿胪都是朝廷中的九卿,都属于中央各部门的最高长官。

三是对制作律、度、量、衡标准器的材质作出严格的规定。如规定十二律律管的制作“其法皆用铜”;规定分、寸、尺、丈的制作“其法用铜”,而十丈为一引,太长了,所以“用竹为引”;规定龠、合、升、斗、斛的制作“其法用铜”;规定权衡的制作“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即可以因地制宜,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材质制作权与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现代制度相比,律、度、量、衡的概念在古代要宽泛得多,按照《汉书·律历志》的说法,宫、商、角、徵、羽“五声”是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应;十二律是与一天十二个时辰和一年十二个月相应;二十四铢成两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应;十六两成斤是与四时剩四方之象相应;三十斤成钧是与一月三十天相应,等等。甚至天文历法也与此相关,《汉书·律历志》说“其法以律起历(指天文历法),曰:‘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与长相终。律长九寸,百七十一分而弱复。三复而得甲子。夫律阴阳九六,爻象所从出也。故黄钟纪元气之谓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正因如此,几乎在日常生活的诸多制度中,最基础的还是黄钟律管,“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ze,音责)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听之则顺乎天地,序乎四时,应人伦,本阴阳,原情性,风之以德,感之以乐,莫不同乎一。”可以说,海昏侯墓出土的玉质黄钟律管,在西汉时期是奠定整个社会制度大厦的一块基石(图10)。

图10

目前,人们对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件玉质黄钟律管的关注度不高,研究刚刚开始。无论是从社会制度、文化艺术还是科学技术的角度看,都有必要组织对这件玉质黄钟律管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的、系统的技术鉴定,以获取更多准确的数据,并且对照史料的记载,参考其他已出土的文物,进一步发掘玉质黄钟律管本身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历史、人文、科学和艺术的巨大价值,更好地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

2017年1月26日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 管窥汉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中国古代度量衡(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丘光明)》、《考古2016·7》;《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图片来源:《五色炫曜》、《惊世大发现》展览。

我国古代的度量衡和音律的关系相关推荐

  1. 我国古代的度量衡解析

    关于度量衡,一直想写点东西,但一直都感觉了解的还不够细致,最近看到了度量衡跟律管的关系,突然明白了,然后比较了一下我国古制和西方英制,又似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没有去溯源,不过猜测罢了.但我国的古制 ...

  2. 【C++】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了“百鸡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请设计一个“高效”的算法求解。

    题目分析 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了"百鸡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请设计一 ...

  3. 数术记遗——盘点我国古代那些失传了的计算神器

    ☞ 欢迎来到神奇的01世界 ☜ 引言 <数术记遗>是我国最早记载珠算的古籍,为汉代数学家徐岳撰写,由北周(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甄鸾注解[1].书中记录了14种计算方法,分别为积算.太一.两仪 ...

  4. 【天光学术】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历史演进及启示

    赵志业 摘 要:从文化视野对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不仅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需要.在文化历史演进过程中,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伦理 ...

  5. 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曾提出过著名的“百钱买百鸡”问题,该问题叙述如下: 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则翁、母、雏各几何?

    有以下这样的问题 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曾提出过著名的"百钱买百鸡"问题,该问题叙述如下: 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则 ...

  6. 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 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

    需求: 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 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 思路: 1:第1层循环,用于表示鸡翁的范围, ...

  7. 干支记年法 在我国古代和近代,一直采用干支法纪年。它采用10天干和12地支配合,一个循环周期为60年。

    /* 干支记年法在我国古代和近代,一直采用干支法纪年.它采用10天干和12地支配合,一个循环周期为60年.10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

  8. java的百钱百鸡,来自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中一道题

    /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中出了一道"百钱买百鸡"的问题,题意是这样的, 5文钱可以买一只公鸡,3文钱可以买一只母鸡,1文钱可以买3只雏鸡. 现在用100文钱买1 ...

  9. 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

    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 第一种: #include <stdio.h&g ...

最新文章

  1. 在linux下python爬虫进程发生异常时自动重启直至正常结束的方法
  2. android网络技术-WebView的用法
  3. Wireshark对HTTPS数据的解密
  4. 光耀卡服务器维修,3月28日服务器更新维护公告
  5. 基本入门程序编写格式和注意事项
  6. 709. 转换成小写字母
  7. Dynamics CRM 依赖组件类型为应用程序功能区导致的无法删除实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8. 【JAVA基础篇】多线程
  9. 混乱开发,既伤身体又伤感情
  10. element table滚动条占宽度_HTML table表格 固定表头 tbody加滚动条
  11. Android java传递int类型数组给C
  12. (转)web app 禁用手机浏览器缓存方法
  13. 复习笔记08 常用API
  14. 一个vscode vue3用户代码片段
  15. 【天锐绿盾】2022年代理商技术认证培训考核试卷(A卷)
  16. 如何使用万能地图下载器下载80坐标的等高线
  17. Vista系统Administrator帐户的激活与禁用
  18. provisional headers are shown问题排查
  19. java package number_Java NumberPath.loe方法代码示例
  20. IE,谷歌访问跨域问题

热门文章

  1. SpringCloud - GateWay服务网关
  2. 英伟达显卡笔记本如何免费获得2k甚至4k屏幕
  3. Nginx报Too many open files
  4. c语言错误L104,KEILC51编译问题ERROR L104
  5. Java 学习 if循环 使用Scanner收集你的身高体重,并计算出你的BMI值是多少BMI的计算公式是 体重(kg) / (身高*身高)
  6. 排列组合之插板法及变形
  7. 网易2017春招 魔力手环 矩阵快速幂
  8.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的教案,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案
  9. 服务器虚拟系统无法上网络设置,玩转Windows 2008虚拟机网络设置
  10. 懒汉延迟加载设计模式反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