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前一篇文章 混合波束成形专栏|基础:深入浅出5G,毫米波,大规模MIMO与波束赋形, 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几个月一直偷懒,没有写文章。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写这一系列文章的主旨在于: 许多人以把简单的事情讲复杂来显示自己的牛逼, 而我则喜欢把复杂的东西说简单来证明自己的努力。今天想写一下关于混合波束成形的算法设计。

文章目录

  • 前言
  • 系统模型与数学建模
  • 设计算法的思路
  • 一些仍然值得研究的问题
  • 相关阅读

前言

混合波束赋形专栏| 对5G热门研究技术:混合波束成形算法的讨论与经典论文的推敲,一点拙见,如有偏颇,望不吝赐教,盼即赐复。

系统模型与数学建模

关于MIMO,波束成形和5G毫米波等基本概念,可以参考前作 混合波束成形专栏|基础:深入浅出5G,毫米波,大规模MIMO与波束赋形,应该是全网讲的最简洁清晰的攻略了。 因此,后续的推导将默认你们已经掌握上一篇的基础上进行。

首先,传统的MIMO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中数据处理部分,除了 发送端数字域的数据处理, 还需要包括

  • 发送端的DAC (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
  • 发送端的上变频操作
  • 接收端的ADC(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
  • 接收端的下变频操作

用于实现这一系列操作的被称为射频链路 (Radio Frequency chain, RF chain)。而在传统的MIMO中,为每根天线配置了一条射频链路。其优点在于,可以对输入信号进行数字域的数据处理(即任意地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后直接输送到发送天线进行发送。这样的数据处理也被称为全数字波束成形 (Fully-digital beamforming)。 而缺点在于,随着天线数目的增长(5G系统大规模MIMO中,天线数可达数百),已经无法负担为每根天线都配置一条对应的RF chain的开销。于是,为降低硬件开支,混合波束成形 (Hybrid analog and digital beamforming, HBF)结构应运而生。


图片出自HBF的经典论文,其读书笔记可参考前作 混合波束赋形专栏|基于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法的混合波束赋形算法。简单说下其结构和各符号的意义:

  • NsN_\mathrm{s}Ns​: 发送信号的维度,也可以称为 同一时刻发送了NsN_\mathrm{s}Ns​路信号。

  • NtN_\mathrm{t}Nt​, NrN_\mathrm{r}Nr​: 发送与接收天线数

  • NRFtN^t_\mathrm{RF}NRFt​, NRFrN^r_\mathrm{RF}NRFr​:发送与接收的RF chain数目

  • FBB\mathbf{F}_\mathrm{BB}FBB​, WBB\mathbf{W}_\mathrm{BB}WBB​:发送和接收 数字波束成形矩阵

  • FRF\mathbf{F}_\mathrm{RF}FRF​, WRF\mathbf{W}_\mathrm{RF}WRF​:发送和接收 模拟波束成形矩阵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论文中将发送波束成形矩阵称为预编码矩阵 (precoder), 接收称为(combiner),如果看到的话知道这是一回事就可以了。
    这张图其实已经反映了HBF的核心特征:大大降低了RF chain的数目,从而节约了硬件开销。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模拟波束成形和数字波束成形的区别。为了降低RF chain,后续的模拟波束成形是在模拟域(射频)上操作的,因此,主流结构使用相移器 (phase shifter)来实现。其优点是成本较低,缺点在于只能改变信号的相位。
    有一些基本的关系:首先,要发送NsN_\mathrm{s}Ns​路信号,至少需要NRFt≥NsN^t_\mathrm{RF}\ge N_\mathrm{s}NRFt​≥Ns​路射频链路。同时,为减轻硬件开销,往往有NRFt<<NtN^t_\mathrm{RF}<< N_\mathrm{t}NRFt​<<Nt​。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把整个运作流程给大家过一遍:

  • Ns×1N_\mathrm{s} \times 1Ns​×1的发送向量 s\mathbf{s}s, 经过数字域的波束成形(线性变换, 可表示为维度为NRFt×NsN^t_\mathrm{RF} \times N_\mathrm{s}NRFt​×Ns​ 的矩阵 FBB\mathbf{F}_\mathrm{BB}FBB​, 得到维度为 NRFt×1N^t_\mathrm{RF} \times 1NRFt​×1的向量。

  • 接下来,由相移器实现的模拟波束成形矩阵 (建模为维度是Ntt×NRFN^t_\mathrm{t} \times N_\mathrm{RF}Ntt​×NRF​的矩阵FRF\mathbf{F}_\mathrm{RF}FRF​)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送天线上实际待发送的信号,维度为Ntt×1N^t_\mathrm{t} \times 1Ntt​×1的信号x=FRFFBBs\mathbf{x}=\mathbf{F}_\mathrm{RF}\mathbf{F}_\mathrm{BB}\mathbf{s}x=FRF​FBB​s。

  • 发送信号经过MIMO信道,可以将该线性变换建模为Nr×NtN_\mathrm{r} \times N_\mathrm{t}Nr​×Nt​的信道矩阵H\mathbf{H}H。即接收天线上收到信号为r=Hx\mathbf{r} = \mathbf{H}\mathbf{x}r=Hx。

  • 接收端会做一个和发送端镜像的操作,即先通过模拟波束成形后再进行数字波束成形。 最终得到的信号为 s^=WBBHWRFHr\hat{s}=\mathbf{W}_\mathbf{BB}^H\mathbf{W}_\mathbf{RF}^H\mathbf{r}s^=WBBH​WRFH​r。这里,将接收端的操作写为WRFH\mathbf{W}_\mathbf{RF}^HWRFH​而不是WRF\mathbf{W}_\mathbf{RF}WRF​只是一种主流的写法,其实两者都是可以的。当写为WRFH\mathbf{W}_\mathbf{RF}^HWRFH​时,WRF\mathbf{W}_\mathbf{RF}WRF​的维度是Nr×NRFN_\mathrm{r} \times N_\mathrm{RF}Nr​×NRF​。

将整个式子展开来,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建模为:
s^=WBBHWRFHHFRFFBBs\hat{\mathbf{s}}=\mathbf{W}_\mathbf{BB}^H\mathbf{W}_\mathbf{RF}^H \mathbf{H}\mathbf{F}_\mathrm{RF}\mathbf{F}_\mathrm{BB}\mathbf{s}s^=WBBH​WRFH​HFRF​FBB​s

而全数字波束成形结构下,接收信号可表示为
s^=WHHFs.\hat{\mathbf{s}} = \mathbf{W}^H\mathbf{H}\mathbf{F}\mathbf{s}.s^=WHHFs.

可以看到纯数字波束成形与混合波束成形的核心区别:

  • 混合波束成形所需要设计的矩阵数目更多(共有4个)
  • 由于硬件实现上的区别, FRF\mathbf{F}_\mathrm{RF}FRF​, WRF\mathbf{W}_\mathrm{RF}WRF​是由相移器实现的,因此只能改变信号的相位,对应于数学建模后的限制为,矩阵的每一个元素的模为1. 这一限制也叫做恒模约束,是HBF设计问题中最棘手的限制之一。(改变信号的角度等价于信号乘以 ejθe^{j\theta}ejθ, θ\thetaθ为改变的角度值)。
  • 同时,对于宽带信道(如OFDM系统),由于FRF\mathbf{F}_\mathrm{RF}FRF​, WRF\mathbf{W}_\mathrm{RF}WRF​是在射频上实现,因此无法对每个子载波进行各自的模拟波束成形。相反,由于FRF\mathbf{F}_\mathrm{RF}FRF​, WRF\mathbf{W}_\mathrm{RF}WRF​是对经过RF chain后的时域信号进行线性变换,因此,对应到频域上是对每个子载波进行了相同的操作。也就是说,所有的子载波信号经过了同样的FRF\mathbf{F}_\mathrm{RF}FRF​, WRF\mathbf{W}_\mathrm{RF}WRF​处理。这个后面会再提到。为了便于理解,这篇文章考虑的是简单的窄带情形,也就不涉及这一问题。
  • 尽管引入了许多限制,增大了波束成形的难度,但这样的结构大大降低了硬件开销(主要是减少了RF chain的数目)。

设计算法的思路

正因为硬件上带来的限制,使得传统MIMO波束成形的算法无法直接使用到大规模MIMO的HBF结构下。因此,提出适用于HBF结构的算法十分必要。在笔者所看过的所有HBF文章中,其实设计算法的思路只有如下两种:

  • 目标为 最小化∥Fopt−FRFFBB∥F\left\|\mathbf{F}_{\mathrm{opt}}-\mathbf{F}_{\mathrm{RF}} \mathbf{F}_{\mathrm{BB}}\right\|_{F}∥Fopt​−FRF​FBB​∥F​。
    Fopt\mathbf{F}_{\mathrm{opt}}Fopt​表示全数字波束成形下的最优解。 由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在传统小规模MIMO下的研究已有了较深的积累,因此已有无数成熟的算法来求解全数字波束成形下的最优解。而这一思路的优点可以概括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使用传统纯熟的算法求解出全数字最优解,然后设计HBF矩阵(即FRFFBB\mathbf{F}_{\mathrm{RF}} \mathbf{F}_{\mathrm{BB}}FRF​FBB​)使其尽可能的逼近该最优解。因此,数学建模为最小化两者差的F范数。
    有许多文章使用了这一做法,较为经典的是这两篇文章。

    • Spatially sparse precoding in millimeter wave MIMO systems
    • Alternating minimizatioalgorithms for hybrid precoding in millimeter wave MIMO systems
      如果想进一步深入HBF算法设计的,笔者认为这两天文章是必读的。这种思路的优劣势如下:
    • 优点: 可以利用过去几十年对数字波束成形的研究成果。一种算法可以应对各种不同的性能指标(如Spectral Efficiency (SE), MSE),这样处理也可以简化问题,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被解耦,独立求解。
    • 缺点:性能上会有所损失,相当于把优化问题近似为了一个矩阵拆分问题,那么最终求出的结果也不会是最优的结果。
  • 直接作为一个全新的问题,不依赖于过去的算法,直接以性能指标为优化目标对四个矩阵进行优化。有两篇较为典型的文章。

    • Hybrid digital and analog beamforming design for large-scale antenna arrays
    • Hybrid Beamforming for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Using the MMSE Criterion
      这种思路直接以优化目标函数来formulate优化问题并直接求解,优缺点恰恰与上一种思路相反。上述的两篇文章分布以SE 和 MSE为目标对四个矩阵进行优化,想进一步深入HBF的也值得一看。

一些仍然值得研究的问题

5G HBF的算法设计时至今日,也已有了多年的积累。本文所描述的系统模型和算法设计思路,基本已经被学者们做透了,然而,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 更进一步的硬件限制–部分连接结构。 本文描述的系统模型中的模拟波束成形结构,被称为fully-connected,即全连接结构。 这个结构需要Nt×NRFN_\mathrm{t}\times N_\mathrm{RF}Nt​×NRF​个相移器,这一开销也十分昂贵。因此, Alternating minimizatioalgorithms for hybrid precoding in millimeter wave MIMO systems中提出了一种partially-connected的结构,下图展示了两者的区别:

    左图中,每个RF chain和天线间都有一个相移器连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把模拟波束成形操作建模为一个矩阵),而右图的partially-connected结构中,每根天线只与一个相移器相连。显然,这一结构会对问题的求解引入新的限制,即FRF\mathbf{F}_\mathrm{RF}FRF​, WRF\mathbf{W}_\mathrm{RF}WRF​需要满足是一个块对角矩阵。在实际中,partially-connected结构更节约硬件开销,更易于工程实现,因此该结构下的算法非常值得研究。

  • 更进一步的硬件限制–有限精度的相移器。 在本文讨论的结构中,我们在设计FRF\mathbf{F}_\mathrm{RF}FRF​, WRF\mathbf{W}_\mathrm{RF}WRF​矩阵时只考虑了其只能改变信号相位的限制。而事实上,在实际中相移器所要改变信号角度的精度也是有限的 (本文所提到的文章中均假设了无限精度的相移器)。考虑实际的限制,那么FRF\mathbf{F}_\mathrm{RF}FRF​, WRF\mathbf{W}_\mathrm{RF}WRF​中的元素应该只能在一个离散的集合中选取。 一般我们将相移器按精度描述为n-bit 相移器,对应的就是有2n2^n2n种相位可以选择,即模拟波束成形矩阵的元素只能在2n2^n2n种相位中选择。

  • 另一种硬件思路–有限精度ADC/DAC。这个其实和本文关系不大,也不是HBF的范畴了,但适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因此简单提一下。其思路就是,全数字波束成形的缺点就在于RF chain太多,而RF chain太多的核心问题是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成本太高。因此,这种思路是我不降低RF chain的数目,但每个RF chain只使用成本较低的有限精度ADC/DAC,以此来降低成本。

  • 信道估计与信道信息。 本文所提到的论文中,都是假设了完美已知的信道信息,侧重于波束成形设计。但实际中,如何精确估计信道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同样,全数字结构下的信道估计方法不能直接套用到HBF结构下进行信道估计。而对于波束成形设计而言,能够对信道估计误差进行一些鲁棒性的设计,会更加难能可贵。

相关阅读

  • 专栏: 混合波束成形
  • 专栏: 智能反射面
  • 混合波束成形|基础:深入浅出5G,毫米波,大规模MIMO与波束赋形
  • 混合波束成形|进阶:深入浅出混合波束赋形
  • 混合波束成形| 基于坐标迭代更新法的混合波束赋形算法
  • 混合波束成形| 基于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法的混合波束赋形算法
  • 混合波束成形| 论文:基于MMSE准则的混合波束成形算法
  • 混合波束成形| 通过天线空间方向图理解波束成形的物理意义
  • 混合波束成形|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天线阵列混合波束成形设计
  • 混合波束成形| MIMO系统的DFT码本
  • 混合波束成形| HBF系统的克拉美罗下界

混合波束成形|进阶:深入浅出混合波束赋形相关推荐

  1. 混合波束成形|基础:深入浅出5G,毫米波,大规模MIMO与波束赋形

    在进入5G热门研究技术:混合波束赋形的介绍之前, 笔者想先以这篇文章深入浅出的介绍5G,大规模MIMO以及波束赋形等概念的直观理解.旨在用最浅显的语言,尽可能让零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易的掌握其本质,从而为 ...

  2. mimo的误码率_混合波束成形专栏|基础:深入浅出5G,毫米波,大规模MIMO与波束赋形...

    在进入5G热门研究技术:混合波束赋形的介绍之前, 笔者想先以这篇文章深入浅出的介绍5G,大规模MIMO以及波束赋形等概念的直观理解.旨在用最浅显的语言,尽可能让零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易的掌握其本质,从而为 ...

  3. 混合波束成形| 通过天线空间方向图理解波束成形的物理意义

    波束成形的物理意义 如图, 是在各种教材中经常看到的天线方向图. 上图表示的是当前天线经过波束成形后在空间中 指向 30度方向 (一般考虑的方向是0-180度).这里解释一下天线方向: 不失一般性的, ...

  4. 混合波束成形| 论文:基于MMSE准则的混合波束成形算法

    文章目录 前言 背景简介 问题建模 波束成形设计: 数字波束成形 波束成形设计: 模拟波束成形 流形优化 GEVD算法 波束成形设计: 接收端 拓展到宽带系统 仿真性能 窄带情形 宽带情形 总结 相关 ...

  5. 混合波束成形| MIMO系统的DFT码本

    文章目录 前言 DFT 矩阵 ULA的响应向量 DFT 码本 使用码本画出空间方向图 UPA天线响应 二维DFT 二维DFT对应的UPA码本 正交性证明 ULA的正交码字 UPA的正交码字 相关阅读 ...

  6. 混合波束成形| 部分连接系统 :Hybrid Precoding for mmWave Massive MIMO Systems With Partially-Connected Structure

    文章目录 问题背景 系统模型 PCS-HP设计的分析 PCS-HP的分阶段设计 模拟precoding的设计 情况一 情况二 结论 相关阅读 <Hybrid Precoding for mmWa ...

  7. 混合波束成形|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Location-Aided mMIMO Channel Tracking and Hybrid Beamforming for High-Speed

    关于 <Location-Aided mMIMO Channel Tracking and Hybrid Beamforming for High-Speed Railway Communica ...

  8. 混合波束成形| 宽带系统基于码本的信道估计 《Channel Estimation for Hybrid Architecture-Based Wideband Millimete

    关于 <Channel Estimation for Hybrid Architecture-Based Wideband Millimeter Wave System>一文的中文笔记. ...

  9. 混合波束成形|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天线阵列混合波束成形设计

    文章目录 背景 系统模型 文章贡献 NN(Neural Network)设计 一些挑战 两阶段设计方法 仿真性能 结论 相关阅读 该论文是实验室师兄最新发表于WCL(IEEE Wireless Com ...

最新文章

  1. 方法区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回收
  2. 使用Helm优化Kubernetes下的研发体验:基础设施即代码
  3. AutoCAD.NET二次开发注意事项与开发技巧
  4. media recovery oracle,Oracle非归档模式Media Recovery错误之--ORA-26040
  5. Spring Data JPA 从入门到精通~思维导图
  6. 麒麟操作系统|Linux下低延时RTMP|RTSP直播播放实现
  7. 用Windows 10自带的paint/画图 软件删除图片中的文字,并且添加新文字,适合学术应用,有截图
  8. CUDA内存分配、释放、传输,固定内存
  9. 精心收集的jQuery常用的插件1000
  10. 利用nexus搭建maven库并利用AS上传aar
  11. JavaScript判断真值和假值
  12. 应用随机过程张波商豪_应用随机过程张波课后答案
  13. ChunkSpy的使用,解析luac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
  14. 算法设计 分治法 快速排序 C语言实现
  15. android逻辑分辨率,移动端web页面知识小结之手机分辨率与手机像素
  16. mysql 删除自定义函数_MySQL学习——操作自定义函数
  17. Clion笔记- 菜单栏不见了...
  18. 围成面积(信息学奥赛一本通 - T1359)
  19. linux下校正系统时间,date linux系统校正时间
  20. opencv+python机读卡识别(一)预处理

热门文章

  1. 悬挂缩进 java,c#Word Interop - 设置段落缩进
  2. SecureCRT连接服务器报错Failed to open the host key database file解决方法
  3. JavaWeb 修炼之路(五)服务器中的请求和响应
  4. 为DB2 新增加的用户不能直接使用db2命令的解决办法
  5. 视频教程-前端工程师零基础到就业全套课程-JavaScript
  6. USACO-Preface Numbering
  7. V-Play 跨平台Game、App开发框架
  8. Jetson nano卸载opencv 4.1.1安装opencv3.4.10
  9. 在黑暗中哭泣的众筹,黎明的曙光还未到来
  10. [解决] 钉钉小程序提示 ‘dd is not 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