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06187.htm

   性能测试 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都属于性能测试,两者可以结合进行。通过负载测试,确定在各种 工作 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压力测试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一、概述

   性能测试 在软件的质量保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的测试内容丰富多样。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将性能测试概括为三个方面:应用在客户端性能的测试、应用在网络上性能的测试和应用在服务器端性能的测试。通常情况下,三方面有效、合理的结合,可以达到对系统性能全面的分析和瓶颈的预测。

  · 应用在客户端性能的测试

  应用在客户端性能测试的目的是考察客户端应用的性能,测试的入口是客户端。它主要包括并发性能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和速度测试等,其中并发性能测试是重点。

  并发性能测试是重点

  并发性能测试的过程是一个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即逐渐增加负载,直到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负载测试(Load Testing ) 是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组成部分的相应输出项,例如通过量、响应时间、CPU负载、内存使用等来决定系统的 性能。负载测试是一个分析软件应用程序和支撑架构、模拟真实环境的使用,从而来确定能够接收的性能过程。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并发性能测试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真实的业务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的业务操作设计测试案例,以评价系统的当前性能;当扩展应用程序的功 能或者新的应用程序将要被部署时,负载测试会帮助确定系统是否还能够处理期望的用户负载,以预测系统的未来性能;通过模拟成百上千个用户,重复执行和运行 测试,可以确认性能瓶颈并优化和调整应用,目的在于寻找到瓶颈问题。

  当一家企业自己组织力量或委托软件公司代为开发一套应用系统的时候,尤其是以后在生产环境中实际使用起来,用户往往会产生疑问,这套系统能不能承受大量的并发用户同时访问? 这类问题最常见于采用联机事务处理(OLTP)方式 数据库 应用、Web浏览和视频点播等系统。这种问题的解决要借助于科学的 软件测试 手段和先进的测试工具。

  举例说明:电信计费软件

   众所周知,每月20日左右是市话交费的高峰期,全市几千个收费网点同时启动。收费过程一般分为两步,首先要根据用户提出的电话号码来查询出其当月产生费 用,然后收取现金并将此用户修改为已交费状态。一个用户看起来简单的两个步骤,但当成百上千的终端,同时执行这样的操作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此众多的 交易同时发生,对应用程序本身、 操作系统 、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网络设备的承受力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决策者不可能在发生问题后才考虑系统的承受力, 预见软件的并发承受力, 这是在软件测试阶段就应该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公司企业需要支持成百上千名用户,各类应用环境以及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元件组装起来的复杂产品,难以预知的用户负载和愈来愈复杂的应用程序,使公司担忧会发生投放性能差、用户遭受反应慢、系统失灵等问题。其结果就是导致公司收益的损失。

  如何模拟实际情况呢? 找若干台电脑和同样数目的操作人员在同一时刻进行操作,然后拿秒表记录下反应时间?这样的手工作坊式的测试方法不切实际,且无法捕捉程序内部变化情况,这样就需要压力测试工具的辅助。

   测试的基本策略是自动负载测试,通过在一台或几台PC机上模拟成百或上千的虚拟用户同时执行业务的情景,对应用程序进行测试,同时记录下每一事务处理的 时间、中间件服务器峰值数据、数据库状态等。通过可重复的、真实的测试能够彻底地度量应用的可扩展性和性能,确定问题所在以及优化系统性能。预先知道了系 统的承受力,就为最终用户规划整个运行环境的配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并发性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测试环境:配置测试环境是测试实施的一个重要阶段,测试环境的适合与否会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 指测试必需的服务器、客户端、网络连接设备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辅助硬件设备所构成的环境;软件环境指被测软件运行时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 其他 应用软件构成的环境。

  一个充分准备好的测试环境有三个优点:一个稳定、可重复的测试环境,能够保证测试结果的正确;保证达到测试执行的技术需求;保证得到正确的、可重复的以及易理解的测试结果。

  测试工具:并发性能测试是在客户端执行的 黑盒测试 ,一般不采用手工方式,而是利用工具采用自动化方式进行。目前,成熟的并发性能测试工具有很多,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测试需求和性能价格比。著名的并发性能测试工具有QALoad、 LoadRunner 、Benchmark Factory和Webstress等。这些测试工具都是自动化负载测试工具,通过可重复的、真实的测试,能够彻底地度量应用的可扩展性和性能,可以在整 个开发生命周期、跨越多种平台、自动执行测试任务,可以模拟成百上千的用户并发执行关键业务而完成对应用程序的测试。

   测试数据:在初始的测试环境中需要输入一些适当的测试数据,目的是识别数据状态并且验证用于测试的测试案例,在正式的测试开始以前对测试案例进行调试, 将正式测试开始时的错误降到最低。在测试进行到关键过程环节时,非常有必要进行数据状态的备份。制造初始数据意味着将合适的数据存储下来,需要的时候恢复 它,初始数据提供了一个基线用来评估测试执行的结果。

  在测试正式执行时,还需要准备业务测试数据,比如测试并发查询业务,那么要求对应的数据库和表中有相当的数据量以及数据的种类应能覆盖全部业务。

  模拟真实环境测试,有些软件,特别是面向大众的商品化软件,在测试时常常需要考察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如测试杀毒软件的扫描速度时,硬盘上布置的不同类型文件的比例要尽量接近真实环境,这样测试出来的数据才有实际意义。

  并发性能测试的种类与指标

  并发性能测试的种类取决于并发性能测试工具监控的对象,以QALoad自动化负载测试工具为例。软件针对各种测试目标提供了DB2、DCOM、 ODBC、 ORACLE 、NETLoad、Corba、QARun、SAP、SQLServer、Sybase、Telnet、TUXEDO、 UNIFACE、WinSock、WWW、Java scrīpt等不同的监控对象,支持 Windows 和UNIX测试环境。

  最关键的仍然是测试过程中对监控对象的灵活应用,例如目前三层结构的运行模式广泛使用,对中间件的并发性能测试作为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许多系统都采用了国产中间件,选择Java scrīpt监控对象,手工编写脚本,可以达到测试目的。

  采用自动化负载测试工具执行的并发性能测试,基本遵循的测试过程有:测试需求与测试内容,测试案例制定,测试环境准备,测试脚本录制、编写与调试,脚本分配、回放配置与加载策略,测试执行跟踪,结果分析与定位问题所在,测试报告与测试评估。

   并发性能测试监控的对象不同,测试的主要指标也不相同,主要的测试指标包括交易处理性能指标和 UNIX资源监控。其中,交易处理性能指标包括交易结果、每分钟交易数、交易响应时间(Min:最小服务器响应时间;Mean:平均服务器响应时 间;Max:最大服务器响应时间;StdDev:事务处理服务器响应的偏差,值越大,偏差越大;Median:中值响应时间;90%:90%事务处理的服 务器响应时间)、虚拟并发用户数。

  应用实例:“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V1.0”性能测试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CSTC)根据新华社技术局提出的《多媒体数据库(一期)性能测试需求》和GB/T 17544《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的国家标准,使用工业标准级负载测试工具对新华社使用的“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V1.0”进行了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的目的是模拟多用户并发访问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执行关键检索业务,分析系统性能。

   性能测试的重点是针对系统并发压力负载较大的主要检索业务,进行并发测试和疲劳测试,系统采用 B/S运行模式。并发测试设计了特定时间段内分别在中文库、英文库、图片库中进行单检索词、多检索词以及变检索式、混合检索业务等并发测试案例。疲劳测试 案例为在中文库中并发用户数200,进行测试周期约8小时的单检索词检索。在进行并发和疲劳测试的同时,监测的测试指标包括交易处理性能以及 UNIX( Linux )、Oracle、Apache资源等。

  测试结论:在新华社机房测试环境和内网测试环境中,100M带宽情况下,针对规定的各并发测试案例,系统能够承受并发用户数为200的负载压力,最大交易数/分钟达到78.73,运行基本稳定,但随着负载压力增大,系统性能有所衰减。

  系统能够承受200并发用户数持续周期约8小时的疲劳压力,基本能够稳定运行。

  通过对系统UNIX(Linux)、Oracle和Apache资源的监控,系统资源能够满足上述并发和疲劳性能需求,且系统硬件资源尚有较大利用余地。

  当并发用户数超过200时,监控到HTTP 500、connect和超时错误,且Web服务器报内存溢出错误,系统应进一步提高性能,以支持更大并发用户数。

  建议进一步优化软件系统,充分利用硬件资源,缩短交易响应时间。

  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测试

  疲劳测试是采用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量强度性能的过程。

  疲劳强度测试可以采用工具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测试,也可以手工编写程序测试,其中后者占的比例较大。

   一般情况下以服务器能够正常稳定响应请求的最大并发用户数进行一定时间的疲劳测试,获取交易执行指标数据和系统资源监控数据。如出现错误导致测试不能成 功执行,则及时调整测试指标,例如降低用户数、缩短测试周期等。还有一种情况的疲劳测试是对当前系统性能的评估,用系统正常业务情况下并发用户数为基础, 进行一定时间的疲劳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的独立数据量测试;与压力性能测试、负载性能测试、疲劳性能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数据量测试方案。大数据量测试的关键是测试数据的准备,可以依靠工具准备测试数据。

  速度测试目前主要是针对关键有速度要求的业务进行手工测速度,可以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求平均值,可以和工具测得的响应时间等指标做对比分析。

  · 应用在网络上性能的测试

  应用在网络上性能的测试重点是利用成熟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进行网络应用性能监控、网络应用性能分析和网络预测。

  网络应用性能分析

   网络应用性能分析的目的是准确展示网络带宽、延迟、负载和TCP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利用网络应用性能分析工具,例如 Application Expert,能够发现应用的瓶颈,我们可知应用在网络上运行时在每个阶段发生的应用行为,在应用线程级分析应用的问题。可以解决多种问题:客户端是否对 数据库服务器运行了不必要的请求?当服务器从客户端接受了一个查询,应用服务器是否花费了不可接受的时间联系数据库服务器?在投产前预测应用的响应时间; 利用 Application Expert调整应用在广域网上的性能;Application Expert能够让你快速、容易地仿真应用性能,根据最终用户在不同网络配置环境下的响应时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应用投产的网络环境。

  网络应用性能监控

   在系统试运行之后,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网络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什么应用在运行,如何运行;多少 PC正在访问LAN或WAN;哪些应用程序导致系统瓶颈或资源竞争,这时网络应用性能监控以及网络资源管理对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是非常关键的。利用网络应 用性能监控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提供的工具是Network Vantage。通俗地讲,它主要用来分析关键应用程序的性能,定位问题的根源是在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程序还是网络。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较关心的问题还 有哪些应用程序占用大量带宽,哪些用户产生了最大的网络流量,这个工具同样能满足要求。

  网络预测

   考虑到系统未来发展的扩展性,预测网络流量的变化、网络结构的变化对用户系统的影响非常重要。根据规划数据进行预测并及时提供网络性能预测数据。我们利 用网络预测分析容量规划工具PREDICTOR可以作到:设置服务水平、完成日网络容量规划、离线测试网络、网络失效和容量极限分析、完成日常故障诊断、 预测网络设备迁移和网络设备升级对整个网络的影响。

   从网络管理软件获取网络拓扑结构、从现有的流量监控软件获取流量信息(若没有这类软件可人工生成流量数据),这样可以得到现有网络的基本结构。在基本结 构的基础上,可根据网络结构的变化、网络流量的变化生成报告和图表,说明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网络性能的。 PREDICTOR提供如下信息:根据预测的结果帮助用户及时升级网络,避免因关键设备超过利用阀值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哪个网络设备需要升级,这样可减少 网络延迟、避免网络瓶颈;根据预测的结果避免不必要的网络升级。

  · 应用在服务器上性能的测试

  对于应用在服务器上性能的测试,可以采用工具监控,也可以使用系统本身的监控命令,例如Tuxedo中可以使用Top命令监控资源使用情况。实施测试的目的是实现服务器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在服务器上性能的全面监控,测试原理如下图。(图略)

  UNIX资源监控指标和描述

  监控指标 描述

  平均负载系统正常状态下,最后60秒同步进程的平均个数

  冲突率在以太网上监测到的每秒冲突数

  进程/线程交换率进程和线程之间每秒交换次数

  CPU利用率 CPU占用率(%)

  磁盘交换率 磁盘交换速率

  接收包错误率接收以太网数据包时每秒错误数

  包输入率每秒输入的以太网数据包数目

  中断速率 CPU每秒处理的中断数

  输出包错误率发送以太网数据包时每秒错误数

  包输入率每秒输出的以太网数据包数目

  读入内存页速率物理内存中每秒读入内存页的数目

  写出内存页速率每秒从物理内存中写到页文件中的内存页数

  目或者从物理内存中删掉的内存页数目

  内存页交换速率每秒写入内存页和从物理内存中读出页的个数

  进程入交换率交换区输入的进程数目

  进程出交换率交换区输出的进程数目

  系统CPU利用率系统的CPU占用率(%)

  用户CPU利用率用户模式下的CPU占用率(%)

  磁盘阻塞磁盘每秒阻塞的字节数

  二、为什么进行性能测试?

  目的是验证软件系统是否能够达到用户提出的性能指标,同时发现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优化软件,最后起到优化系统的目的。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系统的能力,测试中得到的负荷和响应时间数据可以被用于验证所计划的模型的能力,并帮助作出决策。

  2.识别体系中的弱点:受控的负荷可以被增加到一个极端的水平,并突破它,从而修复体系的瓶颈或薄弱的地方。

  3.系统调优:重复运行测试,验证调整系统的活动得到了预期的结果,从而改进性能。

  检测软件中的问题:长时间的测试执行可导致程序发生由于内存泄露引起的失败,揭示程序中的隐含的问题或冲突。

  4.验证稳定性(resilience)可靠性(reliability):在一个生产负荷下执行测试一定的时间是评估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的唯一方法。

  性能测试类型包括负载测试,强度测试,容量测试等

  负载测试:负载测试是一种性能测试指数据在超负荷环境中运行,程序是否能够承担。

  强度测试:强度测试是一种性能测试,他在系统资源特别低的情况下软件系统运行情况。

  容量测试:确定系统可处理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数

  观察指标:

   性能测试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都属于性能测试,两者可以 结合进行。通过负载测试,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压力测试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 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在实际中作中我们经常会对两种类型软件进行测试:bs和cs,这两方面的性能指标一般需要哪些内容呢?

  Bs结构程序一般会关注的通用指标如下(简):

  Web服务器指标指标:

  * Avg Rps: 平均每秒钟响应次数=总请求时间 / 秒数;

  * Avg time to last byte per terstion (mstes):平均每秒业务角本的迭代次数 ,有人会把这两者混淆;

  * Successful Rounds:成功的请求;

  * Failed Rounds :失败的请求;

  * Successful Hits :成功的点击次数;

  * Failed Hits :失败的点击次数;

  * Hits Per Second :每秒点击次数;

  * Successful Hits Per Second :每秒成功的点击次数;

  * Failed Hits Per Second :每秒失败的点击次数;

  * Attempted Connections :尝试链接数;

  CS结构程序,由于一般软件后台通常为数据库,所以我们更注重数据库的测试指标:

  * User 0 Connections :用户连接数,也就是数据库的连接数量;

  * Number of deadlocks:数据库死锁;

  * Butter Cache hit :数据库Cache的命中情况

  当然,在实际中我们还会察看多用户测试情况下的内存,CPU,系统资源调用情况。这些指标其实是引申出来性能测试中的一种:竞争测试。什么是竞争测试,软件竞争使用各种资源(数据纪录,内存等),看他与其他相关系统对资源的争夺能力。

  我们知道软件架构在实际测试中制约着测试策略和工具的选择。如何选择性能测试策略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的。一般软件可以按照系统架构分成几种类型:

  c/s

  client/Server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三层架构

  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分布式架构

  b/s

  基于浏览器/Web服务器的三层架构

  基于中间件应用服务器的三层架构

  基于Web服务器和中间件的多层架构

  三、性能测试的步骤

  在每种不同的系统架构的实施中,开发人员可能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造成实际情况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对每种技术都详细解说,这里只是介绍一种方法提供给你如何选择测试策略,从而帮助分析软件不同部分的性能指标,进而分析出整体架构的性能指标和性能瓶颈。

  由于工程和项目的不同,所选用的度量,评估方法也有不同之处。不过仍然有一些通用的步骤帮助我们完成一个性能测试项目。步骤如下

  1. 制定目标和分析系统

  2. 选择测试度量的方法

  3. 学习的相关技术和工具

  4. 制定评估标准

  5. 设计测试用例

  6. 运行测试用例

  7. 分析测试结果

  ·制定目标和分析系统

  每一个性能测试计划中第一步都会制定目标和分析系统构成。只有明确目标和了解系统构成才会澄清测试范围,知道在测试中要掌握什么样的技术。

  目标:

  1. 确定客户需求和期望

  2. 实际业务需求

  3. 系统需求

  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这里包含几方面含义:系统类别,系统构成,系统功能等。了解这些内容的本质其实是帮助我们明确测试的范围,选者适当的测试方法来进行测试。

  系统类别:分清系统类别是我们掌握什么样的技术的前提,掌握相应技术做性能测试才可能成功。例如:系统类别是bs结构,需要掌握 http协议,java,html等技术 。或者是cs结构,可能要了解操作系统,winsock,com等。所以甄别系统类别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

  系统构成:硬件设置,操作系统设置是性能测试的制约条件,一般性能测试都是利用测试工具模仿大量的实际用户操作,系统在超负荷情形下运作。不同的系统构成性能测试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系统功能:系统功能指系统提供的不同子系统,办公管理系统中的公文子系统,会议子系统等,系统工能是性能测试中要模拟的环节,了解这些是必要的。

  ·选择测试度量的方法

  经过第一步,将会对系统有清醒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将把精力放在软件度量上,收集系统相关的数据。

  度量的相关方面:

  * 制定规范

  * 制定相关流程, 角色,职责

  * 制定改进策略

  * 制定结果对比标准

  ·学习的相关技术和工具

  性能测试是通过工具,模拟大量用户操作,对系统增加负载。所以需要掌握一定的工具知识才能进行性能测试。大家都知道性能测试工具一般通过 winsock,http等协议纪录用户操作。而协议选择是基于软件的系统架构实现(web一般选择http协议,cs选择winsock协议),不同的 性能测试工具,脚本语言也不同,比如rational robot中vu脚本用类c语言实现。

  开展性能测试需要对各种性能测试工具进行评估,因为每一种性能测试工具都有自身的特点,只有经过工具评估,才能选择符合现有软件架构的性能测试工具。确定测试工具后,需要组织测试人员进行工具的学习,培训相关技术。

  ·制定评估标准

  任何测试的目的都是确保软件符合预先规定的目标和要求。性能测试也不例外。所以必须制定一套标准。

  通常性能测试有四种模型技术可用于评估:

  *线性投射:用大量的过去的,扩展的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数据组成散布图,利用这个图表不断和系统的当前状况对比。

  *分析模型:用排队论公式和算法预测响应时间,利用描述工作量的数据和系统本质关联起来

  *模仿:模仿实际用户的使用方法测试你的系统

  *基准:定义测试和你最初的测试作为标准,利用它和所有后来进行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设计测试用例

  设计测试用例是在了解软件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计测试用例的原则是受最小的影响提供最多的测试信息,设计测试用例的目标是一次尽可能的包含多个 测试要素。这些测试用例必须是测试工具可以实现的,不同的测试场景将测试不同的功能。因为性能测试不同于平时的测试用例,尽可能把性能测试用例设计的复 杂,才有可能发现软件的性能瓶颈。

  ·运行测试用例

  通过性能测试工具运行测试用例。同一环境下作的性能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是不准确的,所以在运行这些测试用例的时候,需要用不同的测试环境,不同的机器配置上运行。

  ·分析测试结果

  运行测试用例后,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找到性能瓶颈。通过排除误差和其他因素,让测试结果体现接近真实情况。不同的体系结构分析测 试结果的方法也不同,bs结构我们会分析网络带宽,流量对用户操作响应的影响,而cs结构我们可能更关心会系统整体配置对用户操作的影响。

  四、性能测试方法

  对于企业应用程序,有许多进行性能测试的方法,其中一些方法实行起来要比其他方法困难。所要进行的性能测试的类型取决于想要达到的结果。例如, 对于可再现性,基准测试是最好的方法。而要从当前用户负载的角度测试系统的上限,则应该使用容量规划测试。本文将介绍几种设置和运行性能测试的方法,并讨 论这些方法的区别。

  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规划,对J2EE应用程序进行性能测试将会是一项令人望而生畏且有些混乱的任务。因为对于任何的软件开发流程,都必须收集需 求、理解业务需要,并在进行实际测试之前设计出正式的进度表。性能测试的需求由业务需要驱动,并由一组用例阐明。这些用例可以基于历史数据(例如,服务器 一周的负载模式)或预测的近似值。弄清楚需要测试的内容之后,就需要知道如何进行测试了。

  在开发阶段前期,应该使用基准测试来确定应用程序中是否出现性能倒退。基准测试可以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收集可重复的结果。进行基准测试的最好 方法是,每次测试改变一个且只改变一个参数。例如,如果想知道增加JVM内存是否会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就逐次递增JVM内存(例如,从1024 MB增至1224 MB,然后是1524 MB,最后是2024 MB),在每个阶段收集结果和环境数据,记录信息,然后转到下一阶段。这样在分析测试结果时就有迹可循。下一小节我将介绍什么是基准测试,以及运行基准测 试的最佳参数。

  开发阶段后期,在应用程序中的bug已经被解决,应用程序达到一种稳定状态之后,可以运行更为复杂的测试,确定系统在不同的负载模式下的表现。 这些测试被称为容量规划测试、渗入测试(soak test)、峰谷测试(peak-rest test),它们旨在通过测试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健壮性和可伸缩性来测试接近于现实世界的场景。对于下面的描述应该从抽象的意义上理解,因为每个应用程序 的使用模式都是不同的。例如,容量规划测试通常都使用较缓慢的ramp-up(下文有定义),但是如果应用程序在一天之中的某个时段中有快速突发的流量, 那么自然应该修改测试以反映这种情况。但是,要记住,因为更改了测试参数(比如ramp-up周期或用户的考虑时间(think-time)),测试的结 果肯定也会改变。一个不错的方法是,运行一系列的基准测试,确立一个已知的可控环境,然后再对变化进行比较。

  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的关键是要获得一致的、可再现的结果。可再现的结果有两个好处:减少重新运行测试的次数;对测试的产品和产生的数字更为确信。使用的性 能测试工具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假定测试的两个指标是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它们会受到服务器上的负载的影响。服务器上的负载受两个因素影 响:同时与服务器通信的连接(或虚拟用户)的数目,以及每个虚拟用户请求之间的考虑时间的长短。很明显,与服务器通信的用户越多,负载就越大。同样,请求 之间的考虑时间越短,负载也越大。这两个因素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服务器负载等级。记住,随着服务器上负载的增加,吞吐量会不断攀升,直到到达一个点。

  注意,吞吐量以稳定的速度增长,然后在某一个点上稳定下来。

  在某一点上,执行队列开始增长,因为服务器上所有的线程都已投入使用,传入的请求不再被立即处理,而是放入队列中,当线程空闲时再处理。

  注意,最初的一段时间,执行队列的长度为零,然后就开始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这是因为系统中的负载在稳定增长,虽然最初系统有足够的空闲线程去处理增加的负载,最终它还是不能承受,而必须将其排入队列。

  当系统达到饱和点,服务器吞吐量保持稳定后,就达到了给定条件下的系统上限。但是,随着服务器负载的继续增长,系统的响应时间也随之延长,虽然吞吐量保持稳定。

  注意,在执行队列(图2)开始增长的同时,响应时间也开始以递增的速度增长。这是因为请求不能被及时处理。

  为了获得真正可再现的结果,应该将系统置于相同的高负载下。为此,与服务器通信的虚拟用户应该将请求之间的考虑时间设为零。这样服务器会立即超载,并开始构建执行队列。如果请求(虚拟用户)数保持一致,基准测试的结果应该会非常精确,完全可以再现。

  您可能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度量结果?”对于一次给定的测试,应该取响应时间和吞吐量的平均值。精确地获得这些值的唯一方法是一次加载所有的用户,然后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持续运行。这称为“flat”测试。

  与此相对应的是“ramp-up”测试。

  ramp-up测试中的用户是交错上升的(每几秒增加一些新用户)。ramp-up测试不能产生精确和可重现的平均值,这是因为由于用户的增加是每次一部分,系统的负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flat运行是获得基准测试数据的理想模式。

  这不是在贬低ramp-up测试的价值。实际上,ramp-up测试对找出以后要运行的flat测试的范围非常有用。ramp-up测试的优点是,可以看出随着系统负载的改变,测量值是如何改变的。然后可以据此选择以后要运行的flat测试的范围。

  Flat测试的问题是系统会遇到“波动”效果。

  )

  注意波动的出现,吞吐量不再是平滑的。

  这在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包括CPU的使用量。

  注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波形。CPU使用量不再是平滑的,而是有了像吞吐量图那样的尖峰。

  此外,执行队列也承受着不稳定的负载,因此可以看到,随着系统负载的增加和减少,执行队列也在增长和缩减。

  注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波形。执行队列曲线与上面的CPU使用量图非常相似。

  最后,系统中事务的响应时间也遵循着这个波动模式。

  注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波形。事务的响应时间也与上面的图类似,只不过其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当测试中所有的用户都同时执行几乎相同的操作时,就会发生这种现象。这将会产生非常不可靠和不精确的结果,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措施防止这种情况的 出现。有两种方法可以从这种类型的结果中获得精确的测量值。如果测试可以运行相当长的时间(有时是几个小时,取决于用户的操作持续的时间),最后由于随机 事件的本性使然,服务器的吞吐量会被“拉平”。或者,可以只选取波形中两个平息点之间的测量值。该方法的缺点是可以捕获数据的时间非常短。

  性能规划测试

  对于性能规划类型的测试来说,其目标是找出,在特定的环境下,给定应用程序的性能可以达到何种程度。此时可重现性就不如在基准测试中那么重要 了,因为测试中通常都会有随机因子。引入随机因子的目的是为了尽量模拟具有真实用户负载的现实世界应用程序。通常,具体的目标是找出系统在特定的服务器响 应时间下支持的当前用户的最大数。例如,您可能想知道:如果要以5秒或更少的响应时间支持8,000个当前用户,需要多少个服务器?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 知道系统的更多信息。

  要确定系统的容量,需要考虑几个因素。通常,服务器的用户总数非常大(以十万计),但是实际上,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什么。真正需要知道的是,这 些用户中有多少是并发与服务器通信的。其次要知道的是,每个用户的“考虑时间”即请求间时间是多少。这非常重要,因为考虑时间越短,系统所能支持的并发用 户越少。例如,如果用户的考虑时间是1秒,那么系统可能只能支持数百个这样的并发用户。但是,如果用户的考虑时间是30秒,那么系统则可能支持数万个这样 的并发用户(假定硬件和应用程序都是相同的)。在现实世界中,通常难以确定用户的确切考虑时间。还要注意,在现实世界中,用户不会精确地按照间隔时间发出 请求。

  于是就引入了随机性。如果知道普通用户的考虑时间是5秒,误差为20%,那么在设计负载测试时,就要确保请求间的时间为5×(1 +/- 20%)秒。此外,可以利用“调步”的理念向负载场景中引入更多的随机性。它是这样的:在一个虚拟用户完成一整套的请求后,该用户暂停一个设定的时间段, 或者一个小的随机时间段(例如,2×(1 +/- 25%)秒),然后再继续执行下一套请求。将这两种随机化方法运用到测试中,可以提供更接近于现实世界的场景。

  现在该进行实际的容量规划测试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加载用户以模拟负载状态?最好的方法是模拟高峰时间用户与服务器通信的状况。这种用户负 载状态是在一段时间内逐步达到的吗?如果是,应该使用ramp-up类型的测试,每隔几秒增加x个用户。或者,所有用户是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同时与系统 通信?如果是这样,就应该使用flat类型的测试,将所有的用户同时加载到服务器。两种不同类型的测试会产生没有可比性的不同测试。例如,如果进行 ramp-up类型的测试,系统可以以4秒或更短的响应时间支持5,000个用户。而执行flat测试,您会发现,对于5,000个用户,系统的平均响应 时间要大于4秒。这是由于ramp-up测试固有的不准确性使其不能显示系统可以支持的并发用户的精确数字。以门户应用程序为例,随着门户规模的扩大和集 群规模的扩大,这种不确定性就会随之显现。

  这不是说不应该使用ramp-up测试。对于系统负载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缓慢增加的情况,ramp-up测试效果还是不错的。这是因为系统能 够随着时间不断调整。如果使用快速ramp-up测试,系统就会滞后,从而报告一个较相同用户负载的flat测试低的响应时间。那么,什么是确定容量的最 好方法?结合两种负载类型的优点,并运行一系列的测试,就会产生最好的结果。例如,首先使用ramp-up测试确定系统可以支持的用户范围。确定了范围之 后,以该范围内不同的并发用户负载进行一系列的flat测试,更精确地确定系统的容量。

  渗入测试

  渗入测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性能测试。渗入测试所需时间较长,它使用固定数目的并发用户测试系统的总体健壮性。这些测试将会通过内存泄漏、增加的 垃圾收集(GC)或系统的其他问题,显示因长时间运行而出现的任何性能降低。测试运行的时间越久,您对系统就越了解。运行两次测试是一个好主意——一次使 用较低的用户负载(要在系统容量之下,以便不会出现执行队列),一次使用较高的负载(以便出现积极的执行队列)。

  测试应该运行几天的时间,以便真正了解应用程序的长期健康状况。要确保测试的应用程序尽可能接近现实世界的情况,用户场景也要逼真(虚拟用户通 过应用程序导航的方式要与现实世界一致),从而测试应用程序的全部特性。确保运行了所有必需的监控工具,以便精确地监测并跟踪问题。

  峰谷测试

  峰谷测试兼有容量规划ramp-up类型测试和渗入测试的特征。其目标是确定从高负载(例如系统高峰时间的负载)恢复、转为几乎空闲、然后再攀升到高负载、再降低的能力。

  实现这种测试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一系列的快速ramp-up测试,继之以一段时间的平稳状态(取决于业务需求),然后急剧降低负载,此时可以 令系统平息一下,然后再进行快速的ramp-up;反复重复这个过程。这样可以确定以下事项:第二次高峰是否重现第一次的峰值?其后的每次高峰是等于还是 大于第一次的峰值?在测试过程中,系统是否显示了内存或GC性能降低的有关迹象?测试运行(不停地重复“峰值/空闲”周期)的时间越长,您对系统的长期健 康状况就越了解。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进行性能测试的几种方法。取决于业务需求、开发周期和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对于特定的企业,某些测试会比其他的更适合。但是,对于任何情况,在决定进行某一种测试前,都应该问自己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决定哪种测试方法是最好的。

  这些问题包括:

  结果的可重复性需要有多高?

  测试需要运行和重新运行几次?

  您处于开放周期的哪个阶段?

  您的业务需求是什么?

  您的用户需求是什么?

  您希望生产中的系统在维护停机时间中可以持续多久?

  在一个正常的业务日,预期的用户负载是多少?

  将这些问题的答案与上述性能测试类型相对照,应该就可以制定出测试应用程序的总体性能的完美计划。

  性能测试是为描述测试对象与性能相关的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而实施和执行的一类测试,如描述和评价计时配置文件、执行流、响应时间以及操作的可 靠性和限制等特征。不同类型的性能测试侧重于不同的测试目标,这些性能测试的实施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DLC)。起初,在构架迭代中,性能测试侧重于确定和消除与构架有关的性能瓶颈。在构建迭代中还将实施和执行其他类型的性能测试,以调整软件和环境(优 化响应时间和资源),并核实应用程序和系统是否能够处理高负载和高强度的情况,如有大量事务、客户机和/或数据的情况。

  性能测试中包含以下测试类型:

  基准测试 - 比较新的或未知测试对象与已知参照标准(如现有软件或评测标准)的性能。

  争用测试: - 核实测试对象对于多个主角对相同资源(数据记录、内存等)的请求的处理是否可以接受。

  性能配置 - 核实在操作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测试对象在使用不同配置时其性能行为的可接受性。

  负载测试 - 核实在保持配置不变的情况下,测试对象在不同操作条件(如不同用户数、事务数等)下性能行为的可接受性。

  强度测试 - 核实测试对象性能行为在异常或极端条件(如资源减少或用户数过多)之下的可接受性。

  性能评价通常是和用户代表一起协作并且以多级方法执行的。

  性能分析的第一级涉及单一主角/用例实例的结果评价和多个测试执行的结果比较。例如,在测试对象上没有其他活动的情况下,记录单一主角执行单一 用例的性能行为,并将结果与相同主角/用例的其他几个测试执行进行比较。第一级分析有助于确定可以表明系统资源中存在争用的趋势,该趋势将影响从其他性能 测试结果所得出的结论的有效性。

  分析的第二级检查特定主角/用例执行的摘要统计信息和实际数据值,以及测试对象的性能行为。摘要统计信息包括响应时间的标准偏差和百分位分布,这些信息显示了系统响应的变动情况,正如每个主角所见到的一样。

  分析的第三级有助于理解性能问题的起因和加权值。该详细分析采用低级数据并且使用统计方法,帮助测试员从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详细分析为决策提供客观和定量的标准,但是它耗时较长,并且要求对统计学有基本的理解。

  当性能行为差异确实存在,或是由于某些与测试数据收集相关的随机事件引起时,详细分析使用统计加权值的概念来帮助理解。即认为在基本级上,任何事件都具有随机性。统计测试确定是否存在无法用随机事件解释的系统差异。

应用于客户端的性能测试指标相关推荐

  1. 转:性能测试中的性能测试指标与用户体验分析

    转自:http://www.ltesting.net/ceshi/ceshijishu/xncs/2012/0223/204182_2.html 性能测试中的性能测试指标与用户体验分析 网络应用性能分 ...

  2. 性能测试指标、监控平台

    一.性能测试指标: 二.性能监控平台介绍 平台依赖jmeter.influxdb.grafana三个工具,简单介绍三个工具各自的作用: jmeter: 性能测试工具,负责采集数据 influxdb:  ...

  3.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指标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文章目录 前言 一.TPS定义 二.TPS作用 三.TPS局限性 四.TPS与响应时间的关系 五.TPS在性能测试中的作用 六.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与其他性能指标的关 ...

  4. 性能测试指标和报告解析

    性能测试指标和报告解析 前言 一.概述 二.指标内容 1.性能指标 2.报告解析 总结 前言 记录性能测试中的指标. 一.概述 性能测试过程中,常常困扰于指标具体含义.特别是拿到测试报告后,都是英文简 ...

  5. 【性能测试】常见的性能测试指标

    从性能测试分析度量的角度,性能指标的维度如下: 系统性能指标 资源性能指标 中间件指标 数据库指标 稳定性指标 可扩展性指标 可靠性指标 接下来从各自维度常见指标及指标含义看看各个性能测试指标 一.系 ...

  6.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之性能测试指标详解(性能指标、CPU、内存、负载、磁盘)

    目    录 一  系统性能测试指标 1.1 响应时间 1.2 并发 1.3 点击量/点击率 1.4 吞吐量/吞吐率 1.5 TPS/QPS 1.6 PV/UV 二  Linux服务器性能指标 2.1 ...

  7. [性能测试]常见的系统性能测试指标

    系统性能测试指标 1.并发数:同一时间与服务器进行交互的用户数.     绝对并发:同一时刻(即同一时间点)并发对服务器同时发出请求.     相对并发:指一段时间内(即同一时间区间)并发用户对服务器 ...

  8. linux 测试内存性能,Linux性能测试指标评估

    Linux性能测试指标评估 一.影响Linux服务器性能的因素 1. 操作系统级 · CPU · 内存 · 磁盘I/O带宽 · 网络I/O带宽 2. 程序应用级 二.系统性能评估标准 影响性能因素 其 ...

  9. 网站性能测试指标(QPS,TPS,吞吐量,响应时间)详解

    常用的网站性能测试指标有:吞吐量.并发数.响应时间.性能计数器等. 并发数 并发数是指系统同时能处理的请求数量,这个也是反应了系统的负载能力.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是一个系统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的数值大 ...

最新文章

  1. proxmox超融合集群用户授权
  2. Maven精选系列--eclipse各种操作
  3. 大团圆结局!苹果高通和解:双方撤销全球所有诉讼
  4. field list什么意思_什么是生物信息学?
  5. 渠道下沉 阿里争食社区经济最后一公里
  6. 01-AD17下载安装教程(附下载链接)
  7. Dispose(bool disposing)模式被破坏
  8. 微积分公式与运算法则
  9. c++学习笔记:黑客攻击系统-功能菜单
  10. 【b站雅思笔记】Simon‘s IELTS Course - 阅读部分
  11. 所以为什么要学ps?
  12. 区块链学习笔记:区块链浏览器
  13. img标签图片按照比例大小缩放
  14. 使用树莓派3B、RTL-SDR、OpenWebRX搭建无线电监测站
  15. 红色荧光染料AF 594活性酯,Alexa Fluor 594 NHS ester,CAS:295348-87-7
  16. 基于C语言实现离散时域积分算法
  17. vue之猫眼json数据的获取直接用于自己的vue项目中,swiper轮播插件的坑
  18. 太阳辐照度的测量——基于51单片机
  19. c语言 生化危机游戏,求一个日版NGC生化危机1复刻版的存档
  20. 前后端分离的前生今世

热门文章

  1. Unity中SetPassCall, Batches的区别,它们与Draw call 的关系
  2. 【Matplotlib】三维图及其俯视图+colorbar的位置调整与颜色、刻度细化
  3. 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 6.37.15简体中文版
  4. 这可能是全网最详细的 Python 安装教程(windows)
  5. DRC的报错类型及其对应的规则
  6. MATLAB 线性规划
  7. Categorical类型
  8. JEB2插件教程之一JEB2AutoRenameByTypeInfo.py
  9. 史上最全maven setting解读(本地仓库,远程仓库,鉴权等)
  10. 搭建YApi接口管理平台+IDEA插件easyYapi一键生成接口动态发布到YApi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