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学习-查找

  • 几个基本数据结构
  • 一,查找表
    • 349,求公共元素
    • 242,判断两字符串是否字母相同
    • 202,快乐数问题
    • 290,模式匹配(需理清思路)
    • 205,同构
    • 451,对出现频率排序
  • 二,对撞指针
    • 1,在数组中找到和为给定值的两个数
    • 15,在数组中找到和为给定值的三个数
    • 18,在数组中找到和为给定值的四个数
    • 16,在数组中找到和==最接近==给定值的四个数
    • 454,来自四个数组的四个数和为0
    • 447,等腰三角形找点问题
    • 149,最多点同线问题
  • 三,滑动数组
    • 219,给定间隔点数字相等问题
    • 220,规定值误差和索引误差
  • 四,二分查找
    • 35,顺序表查找或插入
    • 540,找出有序成对数组中的单身狗
    • 410,拆分数组

几个基本数据结构

  • set
    set集合,与list相似,特点是不允许存在重复元素,方便用来做交并补等集合运算;set查找用in方法。
  • dict
    dict字典,与map类似于世键值对,特点是,key不能重复;collections模块中的Counter函数用来转成统计生成dict;
  • map
    map不是一种数据结构,切记,python没有map数据结构,map是一种函数,第一个参数是函数名,第二个参数是列表等;map能将原有序列的关系映射统一表示为其他东西

一,查找表

349,求公共元素

题目描述
给定两个数组nums,求两个数组的公共元素。

如nums1 = [1,2,2,1],nums2 = [2,2]
结果为[2]
结果中每个元素只能出现一次
出现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问题分析:

  • 第一反应就是,用过循环一个s;set数据结构会自动抹去重复的元素;直接往set找中塞进去元素就一定不会重复(重复的插不进去);所以,循环读取一个num的数据并去in num2,把结果放到set中: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def intersection(self, nums1: List[int], nums2: List[int]) -> List[int]:nums1 = set(nums1)return set([i for i in nums2 if i in nums1])
  • 集合的交运算是不是就是求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呀?但是列表中有重复元素,且set中不允许存在重复元素,所以交集的结果也一定没有重复元素。刚好满足题意:
class Solution:def intersection(self, nums1: List[int], nums2: List[int]) -> List[int]:set1 = set(nums1)set2 = set(nums2)return set2 & set1
  • 补充:如果要求num1和num2的交集呢?就是结果能出现重复元素。而set不能存在重复元素。这个时候怎么处理?
    思路:第一反应还是利用原有数组,和数组的in判断,通过循环的出重复元素,代码如下:
newnums=[]
for num in nums1:if num in nums2:newnums.append(num)
print(newnums)

也可以换个思路:利用dict数据结构。利用collections模块的Counter方法,目的是用来跟踪值出现的次数。它是一个无序的容器类型,以字典的键值对形式存储,其中元素作为key,其计数作为value;就是key 来保存每个数字,value 保存每个数出现的次数;然后通过判断,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def intersect(self, nums1: List[int], nums2: List[int]) -> List[int]: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nums1_dict = Counter(nums1)res = []for num in nums2:if nums1_dict[num] > 0:# 说明找到了一个元素即在num1也在nums2res.append(num)nums1_dict[num] -= 1return res

242,判断两字符串是否字母相同

  • 题目描述
    给定两个字符串 s 和 t ,编写一个函数来判断 t 是否是 s 的字母异位词

    示例1:
    输入: s = “anagram”, t = “nagaram”
    输出: true
    示例 2:
    输入: s = “rat”, t = “car”
    输出: false

  • 思路:判断异位词问题,本质就是判断两个字符串中所有的字母是否相同。处理办法很简单,就是Counter转dict。统计处每个字符串中每个字母出现的次数。然后 只要比较两个dict是否相同就行了(Counter生成dict是按照一定规则统计生产的,位置顺序一定相同。)

class Solution:def isAnagram(self, s: str, t: str) -> bool: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s = Counter(s)t = Counter(t)if s == t:return Trueelse:return False

202,快乐数问题

  • 题目描述
    编写一个算法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快乐数”。
    一个“快乐数”定义为:对于一个正整数,每一次将该数替换为它每个位置上的数字的平方和,然后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这个数变为 1,也可能是无限循环但始终变不到 1。如果可以变为 1,那么这个数就是快乐数。

示例:
输入: 19
输出: true
解释:
1^2 + 9^2 = 82
8^2 + 2^2 = 68
6^2 + 8^2 = 100
1^2 + 0^2 + 0^2 = 1

  • 思路:第一反应,很简单呀,一只循环一只算直到等于1好了。但是,如果出现了“循环数”怎么办?比如说,你刚计算完“123”,拆开计算了两个数后又得到了“123”。这个时候计算机不就一直重复这个循环数的计算吗?怎么退出呢?这个时候我们加入一个set。里面存放每一个我们计算过的数,一旦in的时候出现重复了。马上退出,返回false:
class Solution:def isHappy(self, n: int) -> bool:already = set()while n != 1:sum = 0while n > 0:# 取n的最后一位数tmp = n % 10   sum += tmp ** 2# 将n的最后一位截掉n //= 10# 如果求的和在过程中出现过if sum in already:return Falseelse:already.add(sum)n = sumreturn True#一般对多位数计算的套路是:
#循环从后向前取位数
while n >0 :#取最后一位: tmp = n % 10#再截掉最后一位:单杠4舍5入,双杠直接取整n = n // 10

290,模式匹配(需理清思路)

  •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模式(pattern)以及一个字符串,判断这个字符串是否符合模式

示例1:
输入: pattern = “abba”,
str = “dog cat cat dog”
输出: true

示例 2:
输入:pattern = “abba”,
str = “dog cat cat fish”
输出: false

示例 3:
输入: pattern = “aaaa”, str = “dog cat cat dog”
输出: false

示例 4:
输入: pattern = “abba”, str = “dog dog dog dog”
输出: false

  • 思路:看出来题目问啥没?“abba”表示首尾字符串相同,中间两个相同。那么怎么来解题呢?先自己想想……
  • 抓住变与不变,笔者开始的思路是选择了dict的数据结构,比较count值和dict对应的keys的个数是否相同,但是这样无法判断顺序的关系,如测试用例:‘aba’,‘cat cat dog’。

那么如何能既考虑顺序,也考虑键值对应的关系呢?

抓住变与不变,变的是键,但是不变的是各个字典中,对应的相同index下的值,如dict1[index] = dict2[index],那么我们可以创建两个新的字典,遍历index对两个新的字典赋值,并比较value。

还有一个思路比较巧妙,既然不同,那么可以考虑怎么让它们相同,将原来的dict通过map映射为相同的key,再比较相同key的dict是否相同。

代码实现如下:


class Solution:def wordPattern(self,pattern, str):str = str.split()return list(map(pattern.index,pattern)) == list(map(str.index,str))# 因为str是字符串,不是由单个字符组成,所以开始需要根据空格拆成字符list:
str = str.split()
# 通过map将字典映射为index的list:map的作用就是重新映射关系
map(pattern.index, pattern)#把元祖中的index取出来单独生成一个list
# map是通过hash存储的,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转换为list比较list

205,同构

  • 题目描述
    给定两个字符串 s 和 t,判断它们是否是同构的。

    如果 s 中的字符可以被替换得到 t ,那么这两个字符串是同构的。

    所有出现的字符都必须用另一个字符替换,同时保留字符的顺序。两个字符不能映射到同一个字符上,但字符可以映射自己本身。

示例 1:
输入: s = “egg”, t = “add”
输出: true
示例 2:
输入: s = “foo”, t = “bar”
输出: false
示例 3:
输入: s = “paper”, t = “title”
输出: true

  • 分析:思路与上题一致,可以考虑通过建两个dict,比较怎样不同,也可以将不同转化为相同。
    直接用上题的套路代码:
class Solution:def isIsomorphic(self, s: str, t: str) -> bool:return list(map(s.index,s)) == list(map(t.index,t))

451,对出现频率排序

  • (注意sorted方法的使用)

  •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字符串,请将字符串里的字符按照出现的频率降序排列。

示例 1:
输入:
“tree”
输出:
“eert”

示例 2:
输入:
“cccaaa”
输出:
“cccaaa”

示例 3:
输入:
“Aabb”
输出:
“bbAa”

分析实现:
- 对于相同频次的字母,顺序任意,需要考虑大小写,返回的是字符串。
- 使用字典统计频率,对字典的value(频率)进行排序(逆序reserve=true),最终根据key的字符串乘上value次数,组合在一起输出。


class Solution:def frequencySort(self, s: str) -> str: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s_dict = Counter(s)# sorted返回的是列表元组s = sorted(s_dict.items(), key=lambda item:item[1], reverse = True)#reverse:逆序,从大到小# 因为返回的是字符串res = ''for key, value in s:res += key * value   return res
  • tips

1,通过sorted的方法进行value排序,对字典排序后无法直接按照字典进行返回,返回的为列表元组:


# 对value值由大到小排序
s = sorted(s_dict.items(), key=lambda item:item[1], reverse = True)# 对key由小到大排序
s = sorted(s_dict.items(), key=lambda item:item[0])

2,输出为字符串的情况下,可以由字符串直接进行拼接:


# 由key和value相乘进行拼接
's' * 5 + 'd'*2

二,对撞指针

  • 对撞指针是什么呢?通过案例来分析

1,在数组中找到和为给定值的两个数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整型数组nums,返回这个数组中两个数字的索引值i和j,使得nums[i] + nums[j]等于一个给定的target值,两个索引不能相等(不能自己加自己)。

如:nums= [2,7,11,15],target=9 返回[0,1]

需要考虑:

开始数组是否有序;
没有解该怎么办?
有多个解怎么办?保证有唯一解。

实现:
1,暴力法O(n^2)
时间复杂度为O(n^2),第一遍遍历数组,第二遍遍历当前遍历值之后的元素,其和等于target则return。

class Solution:def twoSum(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List[int]:len_nums = len(nums)for i in range(len_nums):for j in range(i+1,len_nums):if nums[i] + nums[j] == target:return [i,j]

2,排序+指针对撞(O(n)+O(nlogn)=O(n))

在数组篇的LeetCode 167题中,也遇到了找到两个数使得它们相加之和等于目标数,但那是对于排序的情况,因此也可以使用上述的思路来完成。

排序目的很简单,从两边向2里面移动指针,和比target大就左边向右移动一个,大了就右指针向左移动一下。

因为问题本身不是有序的,因此需要对原来的数组进行一次排序,排序后就可以用O(n)的指针对撞进行解决。

但是问题是,返回的是数字的索引,如果只是对数组的值进行排序,那么数组原来表示的索引的信息就会丢失,所以在排序前要进行些处理。

错误代码示例–只使用dict来进行保存:

class Solution:def twoSum(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List[int]:record = dict()for index in range(len(nums)):record[nums[index]] = index nums.sort()l,r = 0,len(nums)-1while l < r:if nums[l] + nums[r] == target:return [record[nums[l]],record[nums[r]]]elif nums[l] + nums[r] < target:l += 1else:r -= 1

当遇到相同的元素的索引问题时,会不满足条件(因为字典的key不能重复。把nums数组转化成dict的时候是把值当成key,index当成value的):

正确的方式:在排序前先使用一个额外的数组拷贝一份原来的数组,对于两个相同元素的索引问题,使用一个bool型变量辅助将两个索引都找到(为什么要boolen?假如1+6;顺序是3,2,1,1,6,7。如果没有bool的话是不是就会出现两个1,1了,放一个bool就只取一个l,应该再放一个rbool的,只取一个右。),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O(nlogn) = O(nlogn)

class Solution:def twoSum(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List[int]:record = dict()nums_copy = nums.copy()sameFlag = True;nums.sort()l,r = 0,len(nums)-1while l < r:if nums[l] + nums[r] == target:breakelif nums[l] + nums[r] < target:l += 1else:r -= 1res = []for i in range(len(nums)):if nums_copy[i] == nums[l] and sameFlag:res.append(i)sameFlag = Falseelif nums_copy[i] == nums[r]:res.append(i)return res

过程就是两个nums,一个排序后取出我们要的两个值a+b=target。第二个snum数组是原本顺序,用来找到ab的index的,然后加上两个bool用来确定a和b各出现一次。
小套路:

如果只是对数组的值进行排序,那么数组原来表示的索引的信息就会丢失的情况,可以在排序前:
通过list(enumerate(nums))开始实现下标和值的绑定,不用专门的再copy加bool判断。

nums = list(enumerate(nums))
nums.sort(key = lambda x:x[1])
i,j = 0, len(nums)-1
while i < j:if nums[i][1] + nums[j][1] > target:j -= 1elif nums[i][1] + nums[j][1] < target:i += 1else:if nums[j][0] < nums[i][0]:nums[j],nums[i] = nums[i],nums[j]return num[i][0],nums[j][0]

enumerate方法的作用就是把num数组转化成一个menu枚举类型,python中的枚举类型是自indx的,所以对value排序后,index也会跟着对。所以不用担心index再排序后变化—注意:nums.sort(key = lambda x:x[1])对index-value对value排序;

3,查找表的方式(O(n))
遍历数组过程中,当遍历到元素v时,可以只看v前面的元素,是否含有target-a的元素存在。不存在就把value-index存到dict中。存在就直接返回i和recode[complement]即可。这个方法充分利用了dict的get(key)方法是否为null来实现(key就是与之匹配的另一个数b)。其实省略了一个匹配时间;

如果查找成功,就返回解;
如果没有查找成功,就把v放在查找表中,继续查找下一个解。
即使v放在了之前的查找表中覆盖了v,也不影响当前v元素的查找。因为只需要找到两个元素,只需要找target-v的另一个元素即可。

class Solution:def twoSum(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List[int]:record = dict()for i in range(len(nums)):complement = target - nums[i]# 已经在之前的字典中找到这个值if record.get(complement) is not None:res = [i,record[complement]]return resrecord[nums[i]] = i
  • 只进行一次循环,故时间复杂度O(n),空间复杂度为O(n)

补充思路:

通过enumerate来把索引和值进行绑定,进而对value进行sort,前后对撞指针进行返回。–menu的特性,就是把index-value给绑定了。排序也改变不了index的位置;不像数组,index永远都是0,1,2…

class Solution:def twoSum(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List[int]:nums = list(enumerate(nums))# 根据value来排序nums.sort(key = lambda x:x[1])l,r = 0, len(nums)-1while l < r:if nums[l][1] + nums[r][1] == target:return nums[l][0],nums[r][0]elif nums[l][1] + nums[r][1] < target:l += 1else:r -= 1

15,在数组中找到和为给定值的三个数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整型数组,寻找其中的所有不同的三元组(a,b,c),使得a+b+c=0;返回的是值。
注意:答案中不可以包含重复的三元组。
如:nums = [-1, 0, 1, 2, -1, -4],
结果为:[[-1, 0, 1],[-1, -1, 2]]

思路
先自己想想:上面2个数的思路有哪些;1,双循环便利;2,排序后从右到左指针碰撞(留意index变化);3,target-v+dict.get(余)的方式;那么三个数的方式呢?跟两个数有什么不同,1,三重遍历O(n3)O(n^3)O(n3),肯定是第一思路对吧,但可能出现重复问题,eg:[-1,0,1,2,-1,-4]; 2,指针对撞思路;排序,第一个指针固定,二三指针2sum移动(前提是,指针每次移动后的值跟移动前的值得不同。)指针对撞代码:


# 对撞指针套路
l,r = 0, len(nums)-1
while l < r:sum = nums[i] + nums[l] + nums[r]if sum == target:res.append([nums[i],nums[l],nums[r])l += 1r -= 1while l < r and nums[l] == nums[l-1]: l += 1while l < r and nums[r] == nums[r+1]: r -= 1elif sum < target:l += 1else:r -= 1

再调整下遍历的范围,因为设了3个索引:i,l,r。边界情况下,r索引指向len-1, l指向len-2,索引i遍历的边界为len-3,故for循环是从0到len-2。


class Solution:def threeSum(self, nums: [int]) -> [[int]]:nums.sort()res = []for i in range(len(nums)-2):# 因为是排序好的数组,如果最小的都大于0可以直接排除if nums[i] > 0: break# 排除i的重复值if i > 0 and nums[i] == nums[i-1]: continuel,r = i+1, len(nums)-1while l < r:sum = nums[i] + nums[l] + nums[r]if sum == 0:res.append([nums[i],nums[l],nums[r]])l += 1r -= 1while l < r and nums[l] == nums[l-1]: l += 1while l < r and nums[r] == nums[r+1]: r -= 1elif sum < 0:l += 1else:r -= 1return res
  • 小Tips:
    采用for + while的形式来处理三索引;
    当数组不是有序时需要注意,有序的特点在哪里,有序就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无序的话不便在哪里?对撞指针套路:
# 对撞指针套路
l,r = 0, len(nums)-1
while l < r:if nums[l] + nums[r] == target:return nums[l],nums[r]elif nums[l] + nums[r] < target:l += 1else:r -= 1
  • 处理重复值的套路:先转换为有序数组,再循环判断其与上一次值是否重复:
# 1.
for i in range(len(nums)):if i > 0 and nums[i] == nums[i-1]: continue
# 2.
while l < r:while l < r and nums[l] == nums[l-1]: l += 1

18,在数组中找到和为给定值的四个数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整形数组,寻找其中的所有不同的四元组(a,b,c,d),使得a+b+c+d等于一个给定的数字target。

如:
nums = [1, 0, -1, 0, -2, 2],target = 0
结果为:
[[-1, 0, 0, 1],[-2, -1, 1, 2],[-2, 0, 0, 2]]

题目分析
4Sum可以当作是3Sum问题的扩展,注意事项仍是一样的,同样是不能返回重复值得解。首先排序。接着从[0,len-1]遍历i,跳过i的重复元素,再在[i+1,len-1]中遍历j,得到i,j后,再选择首尾的l和r,通过对撞指针的思路,四数和大的话r–,小的话l++,相等的话纳入结果list,最后返回。

套用3Sum得代码,在其前加一层循环,对边界情况进行改动即可:

1,原来3个是到len-2,现在外层循环是到len-3;
2,在中间层得迭代中,当第二个遍历得值在第一个遍历得值之后且后项大于前项时,认定为重复;
3,加些边界条件判断:当len小于4时,直接返回;当只有4个值且长度等于target时,直接返回本身即可。

class Solution:def fourSum(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List[List[int]]:nums.sort()res = []if len(nums) < 4: return resif len(nums) == 4 and sum(nums) == target:res.append(nums)return resfor i in range(len(nums)-3):if i > 0 and nums[i] == nums[i-1]: continuefor j in range(i+1,len(nums)-2):if j > i+1 and nums[j] == nums[j-1]: continuel,r = j+1, len(nums)-1while l < r:sum_value = nums[i] + nums[j] + nums[l] + nums[r]if sum_value == target:res.append([nums[i],nums[j],nums[l],nums[r]])l += 1r -= 1while l < r and nums[l] == nums[l-1]: l += 1while l < r and nums[r] == nums[r+1]: r -= 1elif sum_value < target:l += 1else:r -= 1return res

还可以使用combinations(nums, 4)来对原数组中得4个元素全排列,在开始sort后,对排列得到得元素进行set去重。但单纯利用combinations实现会超时。

  • 小Tips:超出时间限制

class Solution:def fourSum(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List[List[int]]:nums.sort()from itertools import combinationsres = []for i in combinations(nums, 4):if sum(i) == target:res.append(i)res = set(res)`在这里插入代码片`return res

16,在数组中找到和最接近给定值的四个数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整形数组,寻找其中的三个元素a,b,c,使得a+b+c的值最接近另外一个给定的数字target。
如:给定数组 nums = [-1,2,1,-4], 和 target = 1.
与 target 最接近的三个数的和为 2. (-1 + 2 + 1 = 2).

题目分析
这道题也是2sum,3sum等题组中的,只不过变形的地方在于不是找相等的target,而是找最近的。

那么开始时可以随机设定一个三个数的和为结果值,在每次比较中,先判断三个数的和是否和target相等,如果相等直接返回和。如果不相等,则判断三个数的和与target的差是否小于这个结果值时,如果小于则进行则进行替换,并保存和的结果值。

伪代码:

# 先排序
nums.sort()
# 随机选择一个和作为结果值
res = nums[0] + nums[1] + nums[2]
# 记录这个差值
diff = abs(nums[0]+nums[1]+nums[2]-target)
# 第一遍遍历
for i in range(len(nums)):# 标记好剩余元素的l和rl,r = i+1, len(nums-1)while l < r:if 后续的值等于target:return 三个数值得和else:if 差值小于diff:更新diff值更新res值if 和小于target:将l移动else:(开始已经排除了等于得情况,要判断和大于target)将r移动
  • 3Sum问题两层遍历得套路代码:
nums.sort()
res = []
for i in range(len(nums)-2):l,r = i+1, len(nums)-1while l < r:sum = nums[i] + nums[l] + nums[r]if sum == 0:res.append([nums[i],nums[l],nums[r]])elif sum < 0:l += 1else:r -= 1
  • 代码实现(O(n2))(O(n^2))(O(n2)):

class Solution:def threeSumClosest(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int:nums.sort()diff = abs(nums[0]+nums[1]+nums[2]-target)res = nums[0] + nums[1] + nums[2]for i in range(len(nums)):l,r = i+1,len(nums)-1t = target - nums[i]while l < r:if nums[l] + nums[r] == t:return nums[i] + telse:if abs(nums[l]+nums[r]-t) < diff:diff = abs(nums[l]+nums[r]-t)res = nums[i]+nums[l]+nums[r]if nums[l]+nums[r] < t:l += 1else:r -= 1return res

454,来自四个数组的四个数和为0

题目描述
给出四个整形数组A,B,C,D,寻找有多少i,j,k,l的组合,使得A[i]+B[j]+C[k]+D[l]=0。其中,A,B,C,D中均含有相同的元素个数N,且0<=N<=500;

输入:
A = [ 1, 2] B = [-2,-1] C = [-1, 2] D = [ 0, 2]
输出:2

题目分析
这个问题同样是Sum类问题得变种,其将同一个数组的条件,变为了四个数组中,依然可以用查找表的思想来实现。

首先可以考虑把D数组中的元素都放入查找表,然后遍历前三个数组,判断target减去每个元素后的值是否在查找表中存在,存在的话,把结果值加1。那么查找表的数据结构选择用set还是dict?考虑到数组中可能存在重复的元素,而重复的元素属于不同的情况,因此用dict存储,最后的结果值加上dict相应key的value,代码如下:

  • O(n3)代码O(n^3)代码O(n3)代码: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record = Counter()
# 先建立数组D的查找表
for i in range(len(D)):record[D[i]] += 1
res = 0
for i in range(len(A)):for j in range(len(B)):for k in range(len(C)):num_find = 0-A[i]-B[j]-C[k]if record.get(num_find) != None:res += record(num_find)
return res
  • O(n2)代码O(n^2)代码O(n2)代码:
class Solution:def fourSumCount(self, A: List[int], B: List[int], C: List[int], D: List[int]) -> int: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record = Counter()for i in range(len(A)):for j in range(len(B)):record[A[i]+B[j]] += 1res = 0for i in range(len(C)):for j in range(len(D)):find_num = 0 - C[i] - D[j]if record.get(find_num) != None:res += record[find_num]return res   
  • 再使用Pythonic的列表生成式和sum函数进行优化,如下:
class Solution:def fourSumCount(self, A: List[int], B: List[int], C: List[int], D: List[int]) -> int:record = collections.Counter(a + b for a in A for b in B)return sum(record.get(- c - d, 0) for c in C for d in D)

447,等腰三角形找点问题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平面上的n个点,寻找存在多少个由这些点构成的三元组(i,j,k),使得i,j两点的距离等于i,k两点的距离。

其中n最多为500,且所有的点坐标的范围在[-10000,10000]之间。

输入:
[[0,0],[1,0],[2,0]]
输出:
2
解释:
两个结果为: [[1,0],[0,0],[2,0]] 和 [[1,0],[2,0],[0,0]]

题目分析
题目的要求是:使得i,j两点的距离等于i,k两点的距离,那么相当于是比较三个点之间距离的,那么开始的思路就是三层遍历,i从0到len,j从i+1到len,k从j+1到len,然后比较三个点的距离,相等则结果数加一。

显然这样的时间复杂度为O(n^3),对于这道题目,能否用查找表的思路进行解决优化?

查找表

之前的查找表问题,大多是通过构建一个查找表,而避免了在查找中再内层嵌套循环,从而降低了时间复杂度。那么可以考虑在这道题中,可以通过查找表进行代替哪两层循环。

当i,j两点距离等于i,k时,用查找表的思路,等价于:对距离key(i,j或i,k的距离),其值value(个数)为2。

那么就可以做一个查找表,用来查找相同距离key的个数value是多少。遍历每一个节点i,扫描得到其他点到节点i的距离,在查找表中,对应的键就是距离的值,对应的值就是距离值得个数。

在拿到对于元素i的距离查找表后,接下来就是排列选择问题了:

1,如果当距离为x的值有2个时,那么选择j,k的可能情况有:第一次选择有2种,第二次选择有1种,为21;
2,如果当距离为x的值有3个时,那么选择j,k的可能的情况有:第一次选择有3种,第二次选择有2种,为3
2;
3,那么当距离为x的值有n个时,选择j,k的可能情况有:第一次选择有n种,第二次选择有n-1种。

距离

对于距离值的求算,按照欧式距离的方法进行求算的话,容易产生浮点数,可以将根号去掉,用差的平方和来进行比较距离。

实现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def numberOfBoomerangs(self, points: List[List[int]]) -> int:res = 0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for i in points:record = Counter()for j in points:if i != j:record[self.dis(i,j)] += 1for k,v in record.items():res += v*(v-1)return resdef dis(self,point1,point2):return (point1[0]-point2[0]) ** 2 + (point1[1]-point2[1]) ** 2

优化

对实现的代码进行优化:

1,将for循环遍历改为列表生成式;
2,对sum+=的操作,考虑使用sum函数。
3,对不同的函数使用闭包的方式内嵌;

class Solution:def numberOfBoomerangs(self, points: List[List[int]]) -> int: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def f(x1, y1):# 对一个i下j,k的距离值求和d = Counter((x2 - x1) ** 2 + (y2 - y1) ** 2 for x2, y2 in points)return sum(t * (t-1) for t in d.values())# 对每个i的距离进行求和return sum(f(x1, y1) for x1, y1 in points)

149,最多点同线问题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二维平面,平面上有 n 个点,求最多有多少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示例 1:
输入: [[1,1],[2,2],[3,3]]
输出: 3
示例 2:
输入: [[1,1],[3,2],[5,3],[4,1],[2,3],[1,4]]
输出: 4

题目分析

本道题目的要求是:看有多少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判断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其实就等价于判断i,j两点的斜率是否等于i,k两点的斜率。

回顾上道447题目中的要求:使得i,j两点的距离等于i,k两点的距离,那么在这里,直接考虑使用查找表实现,即查找相同斜率key的个数value是多少。

在上个问题中,i和j,j和i算是两种不同的情况,但是这道题目中,这是属于相同的两个点, 因此在对遍历每个i,查找与i相同斜率的点时,不能再对结果数res++,而应该取查找表中的最大值。如果有两个斜率相同时,返回的应该是3个点,故返回的是结果数+1。

查找表实现套路如下:

class Solution:def maxPoints(self,points):res = 0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for i in range(len(points)):record = defaultdict(int)for j in range(len(points)):if i != j:record[self.get_Slope(points,i,j)] += 1for v in record.values():res = max(res, v)return res + 1def get_Slope(self,points,i,j):return (points[i][0] - points[j][0]) / (points[i][1] - points[j][1])

但是这样会出现一个问题,即斜率的求算中,有时会出现直线为垂直的情况,故需要对返回的结果进行判断,如果分母为0,则返回inf,如下:

def get_Slope(self,points,i,j):if points[i][1] - points[j][1] == 0:return float('Inf')else:return (points[i][0] - points[j][0]) / (points[i][1] - points[j][1])

再次提交,发现对于空列表的测试用例会判断错误,于是对边界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初始长度小于等于1,则直接返回len:

if len(points) <= 1:return len(points)

再次提交,对于相同元素的测试用例会出现错误,回想刚才的过程,当有相同元素时,题目的要求是算作两个不同的点,但是在程序运行时,会将其考虑为相同的点,return回了inf。但在实际运行时,需要对相同元素的情况单独考虑。

于是可以设定samepoint值,遍历时判断,如果相同时,same值++,最后取v+same的值作为结果数。

考虑到如果全是相同值,那么这时dict中的record为空,也要将same值当作结果数返回,代码实现如下:

class Solution:def maxPoints(self,points):if len(points) <= 1:return len(points)res = 0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for i in range(len(points)):record = defaultdict(int)samepoint = 0for j in range(len(points)):if points[i][0] == points[j][0] and points[i][1] == points[j][1]:samepoint += 1else:record[self.get_Slope(points,i,j)] += 1for v in record.values():res = max(res, v+samepoint)res = max(res, samepoint)return resdef get_Slope(self,points,i,j):if points[i][1] - points[j][1] == 0:return float('Inf')else:return (points[i][0] - points[j][0]) / (points[i][1] - points[j][1])

三,滑动数组

219,给定间隔点数字相等问题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整形数组nums和一个整数k,是否存在索引i和j,使得nums[i]==nums[j],且i和J之间的差不超过k。

示例1:
输入: nums = [1,2,3,1], k = 3
输出: true
示例 2:
输入: nums = [1,2,3,1,2,3], k = 2
输出: false

分析实现

翻译下这个题目:在这个数组中,如果有两个元素索引i和j,它们对应的元素是相等的,且索引j-i是小于等于k,那么就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因为对于这道题目可以用暴力解法双层循环,即:

for i in range(len(nums)):for j in range(i+1,len(nums)):if i == j: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故这道题目可以考虑使用滑动数组(O(n)O(n)O(n))来解决:

固定滑动数组的长度为K+1,当这个滑动数组内如果能找到两个元素的值相等,就可以保证两个元素的索引的差是小于等于k的。如果当前的滑动数组中没有元素相同,就右移滑动数组的右边界r,同时将左边界l右移。查看r++的元素是否在l右移过后的数组里,如果不在就将其添加数组,在的话返回true表示两元素相等。

因为滑动数组中的元素是不同的,考虑用set作为数据结构:


class Solution:def containsNearbyDuplicate(self, nums: List[int], k: int) -> bool:record = set()for i in range(len(nums)):if nums[i] in record:return Truerecord.add(nums[i])if len(record) == k+1:record.remove(nums[i-k])return False

本质上还是利用了set的in方法检查存在问题

220,规定值误差和索引误差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判断数组中是否有两个不同的索引 i 和 j,使得nums [i] 和nums [j]的差的绝对值最大为 t,并且 i 和 j 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最大为 ķ。

示例 1:

输入: nums = [1,2,3,1], k = 3, t = 0

输出: true

示例 2:

输入: nums = [1,0,1,1], k = 1, t = 2

输出: true

示例 3:

输入: nums = [1,5,9,1,5,9], k = 2, t = 3

输出: false

问题分析
相比较上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多了一个限定条件,条件不仅索引差限定k,数值差也限定为了t。

将索引的差值固定,于是问题和上道一样,同样转化为了固定长度K+1的滑动窗口内,是否存在两个值的差距不超过 t,考虑使用滑动窗口的思想来解决。

在遍历的过程中,目的是要在“已经出现、但还未滑出滑动窗口”的所有数中查找,是否有一个数与滑动数组中的数的差的绝对值最大为 t。对于差的绝对值最大为t,实际上等价于所要找的这个元素v的范围是在v-t到v+t之间,即查找“滑动数组”中的元素有没有[v-t,v+t]范围内的数存在。

因为只需证明是否存在即可,这时判断的逻辑是:如果在滑动数组查找比v-t大的最小的元素,如果这个元素小于等于v+t,即可以证明存在[v-t,v+t]。

那么实现过程其实和上题是一致的,只是上题中的判断条件是在查找表中找到和nums[i]相同的元素,而这题中的判断条件是查找比v-t大的最小的元素,判断其小于等于v+t,下面是实现的框架:

class Solution:def containsNearbyDuplicate(self, nums: List[int], k: int) -> bool:record = set()for i in range(len(nums)):if 查找的比v-t大的最小的元素 <= v+t:return Truerecord.add(nums[i])if len(record) == k+1:record.remove(nums[i-k])return False

接下来考虑,如何查找比v-t大的最小的元素呢?

【注:C++中有lower_bound(v-t)的实现,py需要自己写函数】

当然首先考虑可以通过O(n)的解法来完成,如下:


def lower_bound(self,array,v):array = list(array)for i in range(len(array)):if array[i] >= v:return ireturn -1

但是滑动数组作为set,是有序的数组。对于有序的数组,应该第一反应就是二分查找,于是考虑二分查找实现,查找比v-t大的最小的元素:

def lower_bound(self, nums, target):low, high = 0, len(nums)-1while low<high:mid = int((low+high)/2)if nums[mid] < target:low = mid+1else:high = midreturn low if nums[low] >= target else -1

整体代码实现如下,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n):

class Solution:def containsNearbyAlmostDuplicate(self, nums, k, t) -> bool:record = set()for i in range(len(nums)):if len(record) != 0:rec = list(record)find_index = self.lower_bound(rec,nums[i]-t)if find_index != -1 and rec[find_index] <= nums[i] + t:return Truerecord.add(nums[i])if len(record) == k + 1:record.remove(nums[i - k])return Falsedef lower_bound(self, nums, target):low, high = 0, len(nums)-1while low<high:mid = int((low+high)/2)if nums[mid] < target:low = mid+1else:high = midreturn low if nums[low] >= target else -1

当然。。。在和小伙伴一起刷的时候,这样写的O(n2)的结果会比上面要高,讨论的原因应该是上面的步骤存在着大量set和list的转换导致,对于py,仍旧是考虑算法思想实现为主,下面是O(n2)的代码:

class Solution:def containsNearbyAlmostDuplicate(self, nums: List[int], k: int, t: int) -> bool:if t == 0 and len(nums) == len(set(nums)):return Falsefor i in range(len(nums)):for j in range(1,k+1):if i+j >= len(nums): breakif abs(nums[i+j]-nums[i]) <= t: return Truereturn False
  • 小tips:
  • 二分查找实现,查找比v-t大的最小的元素:

def lower_bound(self, nums, target):low, high = 0, len(nums)-1while low<high:mid = int((low+high)/2)if nums[mid] < target:low = mid+1else:high = midreturn low if nums[low] >= target else -1
  • 二分查找实现,查找比v-t大的最小的元素:

def upper_bound(nums, target):low, high = 0, len(nums)-1while low<high:mid=(low+high)/2if nums[mid]<=target:low = mid+1else:#>high = midpos = highif nums[low]>target:pos = lowreturn -1

四,二分查找

理解

查找在算法题中是很常见的,但是怎么最大化查找的效率和写出bugfree的代码才是难的部分。一般查找方法有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和双指针,推荐一开始可以直接用顺序查找,如果遇到TLE的情况再考虑剩下的两种,毕竟AC是最重要的。

一般二分查找的对象是有序或者由有序部分变化的(可能暂时理解不了,看例题即可),但还存在一种可以运用的地方是按值二分查找,之后会介绍。

代码模板

总体来说二分查找是比较简单的算法,网上看到的写法也很多,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以下是我的写法,参考C++标准库里的写法。这种写法比较好的点在于:

1.即使区间为空、答案不存在、有重复元素、搜索开/闭区间的上/下界也同样适用
2.±1 的位置调整只出现了一次,而且最后返回lo还是hi都是对的,无需纠结


class Solution:def firstBadVersion(self, arr):# 第一点lo, hi = 0, len(arr)-1while lo < hi:# 第二点mid = (lo+hi) // 2# 第三点if f(x):lo = mid + 1else:hi = midreturn lo

第一点:lo和hi分别对应搜索的上界和下界,但不一定为0和arr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
第二点:因为Python没有溢出,int型不够了会自动改成long int型,所以无需担心。如果再苛求一点,可以把这一行改成
mid = lo + (hi-lo) // 2
#之所以 //2 这部分不用位运算 >> 1 是因为会自动优化,效率不会提升
第三点: 比较重要的就是这个f(x),在带入模板的情况下,写对函数就完了。

35,顺序表查找或插入

题目描述
给定排序数组和目标值,如果找到目标,则返回索引。如果不是,则返回按顺序插入索引的位置的索引。 您可以假设数组中没有重复项。

Example 1:
Input: [1,3,5,6], 5
Output: 2
Example 2:
Input: [1,3,5,6], 2
Output: 1

题目分析
这里要注意的点是 high 要设置为 len(nums) 的原因是像第三个例子会超出数组的最大值,所以要让 lo 能到 这个下标。


class Solution:def searchInsert(self, nums: List[int], target: int) -> int:        lo, hi = 0, len(nums)while lo < hi:mid = (lo + hi) // 2if nums[mid] < target:lo = mid + 1else:hi = midreturn lo

540,找出有序成对数组中的单身狗

题目描述
您将获得一个仅由整数组成的排序数组,其中每个元素精确出现两次,但一个元素仅出现一次。 找到只出现一次的单个元素。

Example 1:
Input: [1,1,2,3,3,4,4,8,8]
Output: 2
Example 2:
Input: [3,3,7,7,10,11,11]
Output: 10

题目分析
异或的巧妙应用!如果mid是偶数,那么和1异或的话,那么得到的是mid+1,如果mid是奇数,得到的是mid-1。如果相等的话,那么唯一的元素还在这之后,往后找就可以了。


class Solution:def singleNonDuplicate(self, nums):lo, hi = 0, len(nums) - 1while lo < hi:mid = (lo + hi) // 2if nums[mid] == nums[mid ^ 1]:lo = mid + 1else:hi = midreturn nums[lo]

410,拆分数组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由非负整数和整数m组成的数组,您可以将该数组拆分为m个非空连续子数组。编写算法以最小化这m个子数组中的最大和。

Example
Input:
nums = [7,2,5,10,8]
m = 2
Output:
18
Explanation:
There are four ways to split nums into two subarrays.
The best way is to split it into [7,2,5] and [10,8],
where the largest sum among the two subarrays is only 18.

题目分析

  • 这其实就是二分查找里的按值二分了,可以看出这里的元素就无序了。但是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最小和,换个角度理解我们要找的值在最小值max(nums)和sum(nums)内,而这两个值中间是连续的。是不是有点难理解,那么看代码吧
  • 辅助函数的作用是判断当前的“最小和”的情况下,区间数是多少,来和m判断
  • 这里的下界是数组的最大值是因为如果比最大值小那么一个区间就装不下,数组的上界是数组和因为区间最少是一个,没必要扩大搜索的范围
class Solution:def splitArray(self, nums: List[int], m: int) -> int:def helper(mid):res = tmp = 0for num in nums:if tmp + num <= mid:tmp += numelse:res += 1tmp = numreturn res + 1lo, hi = max(nums), sum(nums)while lo < hi:mid = (lo + hi) // 2if helper(mid) > m:lo = mid + 1else:hi = midreturn lo

LeetCode学习-查找2-合并版相关推荐

  1. 人类高质量 Java 学习路线【一条龙版】

    大家好,我是张讨嫌.现在网上的编程资料实在太多了,而且人人肯定都说自己的最好,那就导致大家又不知道怎么选了.大部分的博主推荐资源,也就是把播放量高的视频说一遍,水一期视频,没有一条很清晰的学习路线. ...

  2. python学习手册中文版免费下载-Python学习手册 第三版

    <Python学习手册(第3版)>讲述了:Python可移植.功能强大.易于使用,是编写独立应用程序和脚本应用程序的理想选择.无论你是刚接触编程或者刚接触Python,通过学习<Py ...

  3. python学习手册中文版免费下载-Python学习手册(第3版)

    <Python学习手册(第3版)>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使用入门第1章 问答环节 人们为何使用Python 软件质量 开发者效率 Python是"脚本语言 ...

  4. Leetcode学习之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学习内容 1. 动态规划理论基础 什么是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的解题步骤 动态规划应该如何debug 2. 斐波那契数 思路 3. 爬楼梯 思路 4. 使用最小关系爬楼梯 思路 5. 不同路径 思 ...

  5. Deeplearning.ai深度学习课程笔记-在线版

    注意:请点击阅读原文 课程概述 课程视频离线版本可以到github:https://github.com/fengdu78/deeplearning_ai_books 查找下载. 课程地址:https ...

  6. 七十六、Python | Leetcode二分查找和分治算法系列

    @Author:Runsen @Date:2020/7/4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内心所朝的方向.只要我在每篇博文中写得自己体会,修炼身心:在每天的不断重复学习中,耐住寂寞,练就真功,不畏艰 ...

  7. 《Java学习笔记(第8版)》学习指导

    <Java学习笔记(第8版)>学习指导 目录 图书简况 学习指导 第一章 Java平台概论 第二章 从JDK到IDE 第三章 基础语法 第四章 认识对象 第五章 对象封装 第六章 继承与多 ...

  8. 李宏毅深度学习笔记——呕心整理版

    李宏毅深度学习笔记--呕心整理版 闲谈叨叨叨: 之前看过吴恩达的一部分课程,所以有一定理论基础,再看李宏毅的课程会有新的理解.我先以有基础的情况写完学习过程,后续再以零基础的角度补充细节概念(估计不会 ...

  9. 强化学习圣经:《强化学习导论》第二版(附PDF下载)

    今天推荐 Richard S. Sutton 教授与 Andrew G. Barto 教授合著的<强化学习导论(第二版)>, Richard S. Sutton 就职于iCORE大学计算机 ...

最新文章

  1. 用lsmod看硬盘驱动决定是sata还是scsi盘
  2. 时光煮雨 Unity3D实现2D人物移动-总结篇
  3. 启动weblogic的错误:Could not obtain an exclusive lock to the embedded LDAP data files directory...
  4. mysql as用法_Spring Data R2DBC响应式操作MySQL
  5. 解决myeclipse报错500,MySQLyog报错误码问题
  6. HTML+CSS+JS实现 ❤️发光的线条爱心形状动画特效❤️
  7. Jquery的ajax 三级联动 03
  8. 解决:linux系统磁盘空间被占满,但是找不到大文件
  9. atitit.md5算法的原理 与 总结
  10. adb重启或关机手机命令
  11. 互联网产品的前世今生
  12. 最新计算机cpu简介,电脑处理器性能排行榜 cpu天梯图介绍
  13. win10开机自动拨号上网
  14. 13丨性能测试场景:如何进行场景设计
  15. 聚沙成塔,亚马逊云科技为智能汽车创新加速
  16. OceanBase详解(详解OceanBase特性)
  17. 软考(一)——数据流图
  18. Elasticsearch-好文推荐
  19. Codeforces Gym 2015 ACM Arabella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二月十日训练赛)
  20. 数学和算法之---排列组合

热门文章

  1. vue的安装与基本使用
  2. 面向对象软件设计原则【JAVA】(开闭原则、里氏代换、依赖倒转、接口隔离、迪米特法则、合成复用原则)
  3. 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出差小记
  4. 海龙科技荣获2011年IP-Guard企业信息安全监管系统深圳地区最高白金代理商
  5. 压缩算法——FLAC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编码原理
  6. Python 图像 一样大小_#带你学Python# 表白利器:用Python发微信表情画-带你认识图片的秘密...
  7. 为什么进程切换比线程切换耗费资源?
  8. python列表两两相减_【数据分析入门】之:如何用Python代替Excel(1)
  9. 软件测试原书第二版(佩腾著)-学习笔记(一)
  10. Katago+Sabaki个人围棋AI工具安装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