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在看万维网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的著作Weaving the Web,检索网络发现本书仅在1999年有过中译本《编织万维网》,现在网上已经购买不到了,遂产生了重新翻译本书的想法。(译者:邓斌 邮箱:cahndengbin@gmail.com)。以下是第一章“问我吧,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任何事”的译文。

正文

在刚开始鼓捣那个日后我称之为“问我吧”的软件程序时,我没有想到,它最终促使我萌发万维网的想法。“问我吧”,是“问我吧,这有你想知道的任何事”(维多利亚时代关于家庭生活建议的畅销丛书)的简称,童年时代在父母居住的伦敦郊外的房子里,我就注意到了这套发霉的旧书。正如书名所传达的魔力,这本书打开了一扇通往信息世界的大门,从如何去除衣服上的污渍到投资货币的小窍门,几乎无所不知。自然,拿这本书来类比网络并不是特别贴切,不过它却是我创造出万维网最初的起点。

然而最初几个字节的代码,引导我所看到的是某种更宏大的愿景:**在万维网的世界里,思想、科技和社会将去中心化的、有机的茁壮成长。我所憧憬的万维网是,一切事物将相互连接,而得益于此,我们将能够挣脱等级划分的社会体制所加诸于个体的束缚,我们将拥有新的自由,也将成长得比任何时候更快。**我们将拥有丰富的工作方式,我们将抛弃对于未来的忧虑,社会的运转将日趋接近思维的运转。

和“问我吧,有你想知道的任何事”这本书不同,我所培育的网络,并不只是一个有待挖掘的信息矿藏,亦或一个参考或者研究的工具。尽管事实上,无处不在的www和.com已经在全世界推动着电子商务和股票市场的发展,然而我只能说,这确是网络的较大一部分,但请注意,仅仅是网络的一部分。在Amazon.com买书,在E-trade上交易股票,并不是网络的全部。同样,网络也不是我们必须脱去鞋子,仅仅吃掉下来的水果,并且避免商业化的理想化空间。

讽刺的是,在多种多样的外在形式下——商务、研究和娱乐——网络已经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对网络的熟稔,已经遮蔽了对网络本身的感知。为了在最广和最深的意义上去理解网络,为了一同领会我和同事们所怀抱的愿景,必须理解网络是如何产生的。

人们已经在一些书籍和杂志上听过万维网是如何创造的故事。然而,我所读过的许多叙述要么是有扭曲,要么完全是错的。万维网来自于我的思维、半成形的想法,迥然不同的对话以及看起来不相关的实验等诸多影响。正因为追求固定的工作和私人的生活,我将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我描绘出愿景,写出第一个网络状的程序,并且提出现在普遍使用的缩略语(所代表的技术)URL(彼时的UDI),HTTP,HTML以及World Wide Web。然而,许多人——大多数未曾相识的这些人,以几乎辨认不出的方式贡献了必不可少的成分。一群地理相隔的伙伴志同道合、共同工作,带来了一个伟大的改变。

我所讲述的真实故事将会展示万维网的演化和本质是如何密不可分的连接在一起的。只有在这个更深层次理解网络,人们才会真正领会到它的全部潜力。

记者们总是问我,让万维网在今日存在的奇异事件是什么,让万维网没有在昨日诞生的关键想法又是什么?当我告诉他们,确实没有灵感迸发的那么一刻,记者们总觉得非常失望。万有引力的发现或许如传说的那样,是牛顿被一颗突然砸落在脑袋上的苹果所启发,但万维网的发明却不是。相反,那是我逐渐成长的认识:**一旦以不受限制的、网状的方式将想法组织起来,其本身就蕴含一种力量。**万维网是对开放性挑战的回应,起初是许多方面的影响、想法和认识如漩涡般交织(在我脑海里)的一个雏形,最终,经由人类思维的奇妙碰撞,一个崭新的概念凝结下来。这是一个慢慢沉积的过程,而不是线性地解决一个接一个清晰定义的问题。

我的父母都是数学家。他们曾经参与研制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曼彻斯特大学的“Mark I”,19世纪50年代经由Ferranti公司销售。我的父母那时痴迷于一个想法:一个人能够通过编程让计算机去做任何事。当然,他们也清楚,计算机擅长的是逻辑的组织和加工,而不是随意的关联。计算机通常将信息按层级和矩阵结构存储,而人类却能够随意的联系数据字节。举个例子,当我闻到浓烈陈腐的咖啡豆时,或许我会发现自己身处牛津大学角落里的一个咖啡厅中。我的大脑会生成一种链接,并立即把我带往那里。

有一天,我从高中学校返回家中,看到我父亲正在给Basil de Ferranti公司写一篇演讲稿。他在翻阅关于大脑的书籍,并试图寻找一些线索让计算机具有直觉,能像大脑一样完成连接。我们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随后他继续写演讲稿,而我接着做家庭作业。然而,一个想法从此留在了我的脑中,“如果能够通过编程来连接所有未曾连接的信息,计算机将会变得非常的强大”。

1976年我从牛津大学女王学院物理专业毕业,可以说,这一挑战始终在我的思维中徘徊,并贯穿了我的学生生涯。当我拿着一片早期的微处理器、一台老旧的电视和一个电烙铁开始组装个人电脑时;当我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并先后在Plessey Telecommunication和D.G.Nash Ltd工作时;这个想法始终萦绕在脑海深处。

之后,在1980年,我接了一个短期的软件咨询工作,服务对象是CERN(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这所声名显赫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坐落在日内瓦。就是在这儿,我写了“问我吧”程序——我的第一个类似网络的程序。我在业余时间写程序,图的是方便自己。仅为了帮助自己记住各式各样的人、电脑和项目之间的联系,而没有其它更高尚的理由。然而,一个宏大的愿景已经根植在我的意识之中。

“假使任何地方的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相互连接”,我想,“假使我能够为计算机编程,创造一个万事万物能够相互连接的空间”,“CERN甚至整个星球上的每一台电脑所存储的信息字节,我或者其他任何人都将能够访问获取。这将是唯一的、全球的信息空间”

一旦空间中的每一个信息字节都标记一个地址,我就可以告诉计算机去获取它。一旦能够便利的相互引用,计算机将代表某种关联,它将看起来不相关、实际上又存在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一张信息的网络将形成。

计算机或许不能找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答案,但它们可以做大量烦琐、价值不大却又必须的工作,协助人类思维通过直觉找到走出迷宫的道路。还有一点值得兴奋的是,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分析这些规范着社会运转的若隐若现的连接关系,由此揭开观察世界的全新方式。无论是对管理者、或是社会科学家,以及最终每一个人来说,这样的系统都将是一件奇妙的事物。

在我早期的思索时光,我并不知道,已经有几个人碰巧想出相似的概念,但这些从来都没有实现过。Vannevar Bush,过去是MIT工程学院的主任,后来在二战期间成为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办公室的负责人并监管着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他曾在Altantic Monthly上发表题为“As We May Think”的文章,提到一种叫做“Memex”的光电机器,可以通过二进制编码、光电管、即时显影的过程,生成并且跟随微型胶片文件间的交叉引用。

Ted Nelson,一个专业的空想家,1965在“Literary Machine”中写到,计算机能使人们以一种全新的、非线性的方式来写作和发布,他称之为“超文本”。超文本是一种非连续性的文本,读者并不受限于要以特定的顺序来翻阅,但可以从一些简短的引用跟随链接并且深入原始文档。Ted描述了一个前瞻的项目,Xanadu,这里全世界的信息以超文本的形式发布。例如,当你阅读以超文本形式展现的本书时,你将可以跟随书里参考目录中Xanadu的链接来发现关于这个项目的更多细节信息。在Ted的愿景中,每一短引文将会有一个追溯到源头的链接,允许每次引文被阅读时对原创者有点小小的奖励补偿。Ted梦想着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在那里,所有信息将为所有人所共享,而每一个人都将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人交流信息。他坚持了好些年去争取项目的支持资金,但最终失败了。

Doug Engelbart,斯坦福大学的一位研究者,在19世纪60年代,展示了一个协作的(计算机网络的)工作空间,称之为NLS(oN Line System)。Doug的想象中,人们可以使用超文本工具来进行团队工作。为了帮助计算机的光标横跨屏幕,方便的选择超文本链接,Doug发明了鼠标,当时只是一个携带传感器的木块,底部嵌着一个可滚动的球。在一个非常有名的视频中(我直到1994年才观看了),Doug右手握着自制的鼠标、左手按着五键和弦键盘,灵活地处理电子邮件和超文本链接。视频传递给人的想法是,一个人可以自然亲近地和机器互动。不幸的是,就像Bush和Nelson,Doug远远领先于他身处的时代。直到15年后,个人电脑的巨大浪潮席卷而来,Engelbart的鼠标像铅笔一样为人所熟识。在这场巨变中,超文本的想法也渗透到软件设计中。

当然,为了探索全球的连接,这之后新一个伟大的发展便是互联网。这种通用的通讯基础架构将计算机相互连接,在这基石之上,万维网策马奔腾。Donald Davis,Paul Barran,Vint Cerf,Bob Kahn以及他们的同事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推动了互联网的进步,但它的推广和普及仅仅才刚开始。

我恰好赶上那个时代,又对此志趣盎然,彼时超文本和互联网业已成熟,留给我的任务是将它们俩结合在一起。

说明

计划半年内翻译完本书,下次更新第11章“隐私”

万维网发明者Tim Berners-Lee著作:《编织万维网》译文:第一章相关推荐

  1. 万维网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的区别,互联网和万维网之间有什么区别

    尽管万维网和互联网经常互换使用,但它们在技术上是两回事.如果你想获得技术,那就是区别: 互联网和网络之间的第一个区别是它们的创建年表.互联网逐渐从像ARPANET这样的项目中逐渐发展,ARPANET在 ...

  2. 第一章: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基础

    目录 1.描述互联网和万维网的演变过程; 互联网: 万维网: 其他: 2.解释说明对网页标准的需求; 为什么需要网页标准? 3.描述通用设计; 4.明确指出无障碍网页设计的好处; 5.辨别网上可靠信息 ...

  3. 万维网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的区别,互联网、万维网、因特网之间有什么区别?

    互联网.万维网.因特网之间有什么区别?网页地址是WWW开头?HTTP协议有事什么?这些和互联网.万维网.因特网都有多少千丝万缕的关系?想知道TA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的话,用户可以参考下文中的解释. ...

  4. [ IT 名人堂]World Wide Web发明者Tim John

    早上起床,泡上一杯咖啡,坐到电脑前打开浏览器看新闻--这是很多人每天的例行公事.当我们陶醉于在链接之间自如跳转,是否也曾经偶尔好奇过:到底是谁想出了这聪明的信息发布方式?在我们迅速将这个"无 ...

  5. 万维网支持用户资源上行至服务器,万维网服务器

    主权项: 1.用于应答来自远端用户设备的对于网页信息的请求消息的工\r\r\r\r\n具,通过生成能够被该用户设备解译的网页代码以便显示一个或多个网\r\r\r\r\n页并输出包括该网页代码的应答消息 ...

  6. tim计时器读出为0_高中物理 必修1 (12)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课时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

    高中物理满分计划 高一微课300-12 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课时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 [基本装备]知识点 1 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 1.构造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2.电 ...

  7. 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入门

    链客,专为开发者而生,有问必答! 此文章来自区块链技术社区,未经允许拒绝转载. 比特币与加密货币 现在人们对加密货币空间产生巨大的兴趣的同时也同样也存在这疑惑与不解.比特币,加密货币,区块链,ICOs ...

  8. W3C发布HTML5正式推荐标准 开放Web平台迎来新的里程碑

    W3C发布HTML5正式推荐标准 开放Web平台迎来新的里程碑 http://www.chinaw3c.org/html5-press.html 20142810月 W3C发布HTML5正式推荐标准, ...

  9. 这个仰望星空的地方,藏着马化腾的梦想

    暗物质.虫洞.人造生命.多维空间-- "推开雅努斯之门",还是那个熟悉的格调和味道,看到这些推送的文字,就知道一年一度.科学大咖云集的腾讯WE大会又要来了.印象中,我已经参加过三次 ...

最新文章

  1. 安卓勒索软件进一步扩散
  2. 如何挖掘消费者的隐性需求?
  3. 创建用户,并加入sudo组
  4. 2263: neighbor(贪心)
  5. 兰州大学第一届『飞马杯』程序设计竞赛 - ★★体育课排队★★(二分+最大流)
  6. 【Python】Effective Python 读书笔记
  7. mysql设置唯一键
  8. mac php 超时,PHP---Mac上开启php错误提示
  9. oracle 表 上限,Oracle分区表(Partition Table)的数量限制
  10. css3 filter url,CSS3 filter(滤镜) 属性
  11. 转载-聊一聊深度学习的activation function
  12. 足不出户带你体验专业实验室,技术实现不在话下
  13. ECSHOP商城SEO优化商城更新内容后将页面链接自动推送给百度
  14. java hexbin_bin文件转换为hex文件操作步骤解析 - 全文
  15. Extended VINS-Mono: 大规模户外环境进行绝对和相对车辆定位的系统性方法(IROS2021)...
  16. 合唱队形——线性dp
  17. 新手使用python易踩坑语法:if语句中or 与in连用
  18. 一品制药创业板IPO过会:年营收3.82亿 拟募资5亿
  19. 853-两台计算机之间是如何通信的?
  20. pyecharts制作词云图

热门文章

  1. PHP - 回调函数概念与用法实例分析 - 学习/实践
  2. Java基础--I/O流知识总结
  3. Flink SQL自定义connector
  4. 初识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
  5. Java EE 是什么?
  6. 初探Java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7. Elasticsearch:在 Java 客户端中使用 scroll 来遍历搜索结果 - Elastic Stack 8.x
  8. Linux中SELinux理解
  9. Oracle 报 “ORA-00054 资源正忙, 但指定以 NOWAIT 方式获取资源, 或者超时失效” 问题的解决方法
  10.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