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ole版本:1.7.4-stable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LinkedDestiny/swoole-src-analysis

二.Mutex互斥锁

接下来是Mutex(互斥锁)。Swoole的Mutex实现是基于pthread_mutex*方法族实现的,Rango用一个swMutex结构体封装了mutex的两个属性,结构体定义如下:

//互斥锁
typedef struct _swMutex
{pthread_mutex_t _lock;           // 互斥锁对象pthread_mutexattr_t attr;      // 互斥锁的属性
}swMutex;

创建一个互斥锁的函数声明在swoole.h文件的 536 行,声明如下:

int swMutex_create(swLock *lock, int use_in_process);

其中lock为锁对象,use_in_process用于标记该锁是否用于进程之间。该函数的具体定义在Mutex.c文件中,其核心代码如下:

         lock->type = SW_MUTEX;pthread_mutexattr_init(&lock->object.mutex.attr);if (use_in_process == 1){pthread_mutexattr_setpshared(&lock->object.mutex.attr,PTHREAD_PROCESS_SHARED);}if ((ret =pthread_mutex_init(&lock->object.mutex._lock,&lock->object.mutex.attr)) < 0){return SW_ERR;}

源码解释:设置锁的类型为SW_MUTEX,并调用pthread_mutexattr_init函数初始化mutex的属性结构体。如果该进程用于进程之间,则调用pthread_mutexattr_setpshared函数设置该锁的共享属性为PTHREAD_PROCESS_SHARED(进程间共享)。接着调用pthread_mutex_init函数初始化互斥锁。

这里要重点分析三个标红的函数。这三个函数都属于pthread_mutex*方法族,用于操作mutex以及其attr属性。

1.      pthread_mutexattr_init方法用于初始化一个pthread_mutexattr_t结构体,并默认设置其pshared属性为PTHREAD_PROCESS_PRIVATE(表示可以在进程内使用该互斥锁)。

2.      pthread_mutexattr_setpshared方法用来设置互斥锁变量的作用域。PTHREAD_PROCESS_SHARED表示该互斥锁可被多个进程共享使用(前提是该互斥锁是在共享内存中创建)。PTHREAD_PROCESS_PRIVATE表示该互斥锁仅能被那些由同一个进程创建的线程处理。

3.    pthread_mutex_init方法以动态方式创建互斥锁,并通过参数attr指定互斥锁属性。如果参数attr为空,则默认创建快速互斥锁。

swMutex的其他操作函数swMutex_lock、swMutex_unlock、swMutex_trylock、free分别对应pthread_mutex_lock、pthread_mutex_unlock、pthread_mutex_trylock、pthread_mutex_destroy,用于加锁、解锁、尝试加锁、销毁swMutex。

三.RWLock读写锁

读写锁的内容其实与互斥锁相差不大,区别仅在于读写锁有读锁、写锁两个区别,同时底层调用的是pthread_rwlock*系列函数。读写锁swRWLock结构体在swoole.c文件的 398 – 404 行声明,如下:

//读写锁
typedef struct  _swRWLock
{pthread_rwlock_t _lock;          // 读写锁对象pthread_rwlockattr_t attr;     // 读写锁属性} swRWLock;

创建一个读写锁的函数声明在swoole.h文件的 534 行,声明如下:

int swRWLock_create(swLock *lock, int use_in_process);

其中lock为锁对象,use_in_process用于标记该锁是否用于进程之间。该函数的具体定义在RWLock.c文件中,其核心代码如下:

         lock->type = SW_RWLOCK;if(use_in_process == 1){pthread_rwlockattr_setpshared(&lock->object.rwlock.attr,PTHREAD_PROCESS_SHARED);}if((ret =pthread_rwlock_init(&lock->object.rwlock._lock, &lock->object.rwlock.attr))< 0){return SW_ERR;}

源码解释:设置锁类型为SW_RWLOCK,如果该锁用于进程之间,则调用pthread_rwlockattr_setpshared函数设置该锁的共享属性为PTHREAD_PROCESS_SHARED(进程间共享)。接着调用pthread_rwlock_init初始化该读写锁。

这里重点分析两个标红函数。这两个函数属于pthread_rwlock*方法族,用于操作rwlock以及其attr属性。

1.      pthread_rwlockattr_setpshared用于设置一个pthread_rwlockattr_t的属性,和mutex一样有PTHREAD_PROCESS_SHARED和PTHREAD_PROCESS_PRIVATE两个值。

2.      pthread_rwlock_init用于初始化一个pthread_rwlock_t结构体,创建一个读写锁,并通过attr设置其属性。

(实际上rwlock也有pthread_rwlockattr_init方法,不知道为什么这里没有调用。所有pthread_rwlock*相关的函数请参考http://blog.163.com/software_ark/blog/static/175614594201181665330631/)

剩下的就是通过调用pthread_rwlock的相关操作函数如pthread_rwlock_rdlock、pthread_rwlock_wrlock来创建读锁、写锁以及解锁。大家可以直接看RWLock.c文件中的定义,在此为节约篇幅不再叙述。

四.SpinLock自旋锁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自旋锁。Spinlock本质上也是一种互斥锁,它和mutex的区别在于Spinlock是通过busy_wait_loop方式来获得锁,不会使线程状态发生切换(用户态->内核态),因此减少了系统调用,执行速度快。但缺点也是有的,Spinlock会一直占用cpu,导致cpu busy飙高,因此要谨慎使用Spinlock。

SpinLock自旋锁的特殊性在于其只有一个pthread_spinlock_t锁对象,没有对应的属性结构体。其swSpinLock结构体在swoole.c文件中 406 – 412 行声明,如下:

//自旋锁
#ifdef HAVE_SPINLOCK
typedef struct _swSpinLock
{pthread_spinlock_tlock_t;      // 自旋锁对象
} swSpinLock;
#endif

创建一个自旋锁的函数声明在swoole.h文件的 534 行,声明如下:

int swSpinLock_create(swLock *object, int spin);

其中lock为锁对象,spin(为何不继续使用use_in_process……)用于标记该锁是否用于进程之间。该函数的具体定义在SpinLock.c文件中,其核心代码如下:

         lock->type =SW_SPINLOCK;if((ret = pthread_spin_init(&lock->object.spinlock.lock_t,use_in_process)) < 0){return-1;}

源码解释:设置锁类型为SW_SPINLOCK,调用pthread_spin_init初始化一个Spinlock对象。

1.      pthread_spin_init用于初始化一个pthread_spinlock_t对象,第二个参数用于指定该spinlock是否可被进程间共享。

其他操作均为直接调用pthread_spin*方法族的相关函数,具体内容请看SpinLock.c文件。

五.原子锁

首先我说明一下什么是原子操作。所谓原子操作,就是该操作绝不会在执行完毕前被任何其他任务或事件打断,也就说,它的最小的执行单位,不可能有比它更小的执行单位。通常情况下,原子操作都是用于资源计数。

原子锁就是用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Swoole中自定义了一个原子类型atomic_t,其声明在atomic.h文件中的14行,这个类型在不同位数的操作系统里有不同的长度。同时,swoole使用了gcc提供的__sync_*系列的build-in函数来提供加减和逻辑运算的原子操作。这些函数的声明在atomic.h文件的16 – 20行,如下:

#define sw_atomic_cmp_set(lock, old, set) __sync_bool_compare_and_swap(lock, old, set)
#define sw_atomic_fetch_add(value,add)   __sync_fetch_and_add(value, add)
#define sw_atomic_fetch_sub(value,sub)   __sync_fetch_and_sub(value, sub)
#define sw_atomic_memory_barrier()        __sync_synchronize()
#define sw_atomic_cpu_pause()             __asm__ ("pause")

这里依次介绍5个函数的作用:

1.      sw_atomic_cmp_set(lock, old,set) 如果lock的值等于old的值,将set的值写入lock。如果相等并写入成功则返回true

2.      sw_atomic_fetch_add(value, add)将value的值增加add,返回增加前的值

3.      sw_atomic_fetch_sub(value, sub)将value的值减去sub,返回减去前的值

4.      sw_atomic_memory_barrier() 发出一个fullbarrier。保证指令执行的顺序合理

5.      sw_atomic_cpu_pause() 这个函数调用的是__asm__(“pause”),通过一番查询,这个调用能让cpu等待一段时间,这个时间由处理器定义。

Swoole另外声明了一个结构体swAtomicLock来封装原子锁,该结构体在swoole.h文件中 414 – 419行声明,如下:

//原子锁Lock-Free
typedef struct _swAtomicLock
{atomic_tlock_t;uint32_tspin;
} swAtomicLock;

其中lock_t为原子锁对象,spin为一个原子锁可以等待的次数(为2的n次幂)。

原子锁的全部操作函数声明在swoole.h文件的541 – 544行,如下:

int swAtomicLock_create(swLock *object, intspin);
sw_inline int swAtomicLock_lock(swLock* lock);
sw_inline int swAtomicLock_unlock(swLock* lock);
sw_inline int swAtomicLock_trylock(swLock* lock);

这里着重介绍swAtomicLock_lock方法,其核心代码如下:

         atomic_t *atomic= &lock->object.atomlock.lock_t;uint32_ti, n;while(1){if(*atomic == 0 && sw_atomic_cmp_set(atomic, 0, 1)){returnSW_OK;}if(SW_CPU_NUM > 1){for(n = 1; n < lock->object.atomlock.spin; n <<= 1){for(i = 0; i < n; i++){sw_atomic_cpu_pause();}if(*atomic == 0 && sw_atomic_cmp_set(atomic, 0, 1)){returnSW_OK;}}}swYield();}returnSW_ERR;

源码解释:首先获得atomic_t对象的指针,接着进入一个无限循环。在该循环里,首先判断atomic的值是否为0,并尝试将其赋值为1,如果成功,则直接返回。若前两个判断条件不成立,接着判断CPU数目是否大于1(多核),如果是则进入循环,循环变量为n,每次循环内先执行n次sw_atomic_cpu_pause(),随后再次尝试设置atomic的值为1。每次循环结束后将n的值左移一位(值*2,这就是为何spin的值要是2的幂)。如果CPU的数目为1或者直到内循环结束也没有设置成功atomic,就调用swYield方法交出线程的使用权。

这里就是在不停的尝试申请atomic锁,如果失败就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申请,每次失败后等待的时间会加长。

六.信号量

Swoole的Semaphore信号量的实现是基于Linux的semget、semop和semctl函数实现的。结构体swSem用于封装信号量相关的属性,其声明在swoole.h的421-427行,如下:

//信号量
typedef struct _swSem
{key_tkey;         // 关键字,通常由ftok()返回intsemid;         // 信号量idintlock_num;   //
} swSem;

创建一个swSem的函数声明在swoole.h文件的535行,如下:

int swSem_create(swLock *lock, key_t key,int n);

其中lock为信号量对象,key为信号量关键字,n为该信号量拥有的资源数。

该函数具体定义在Semaphore.c文件内,其核心代码如下:

         lock->type =SW_SEM;if((ret = semget(key, n, IPC_CREAT | 0666)) < 0){returnSW_ERR;}lock->object.sem.semid= ret;lock->object.sem.lock_num= 0;

源码解释:设置锁类型为SW_SEM,并调用semget函数创造一个信号量,并返回信号的id。设置信号量id并设置lock_num为0。

swSem的操作函数共有三个:swSem_lock,swSem_unlock,swSem_free。分别对应加锁、解锁和销毁。

swSem_lock的核心代码如下:

         struct sembuf sem;sem.sem_flg= SEM_UNDO;sem.sem_num= lock->object.sem.lock_num;//sem.sem_op = 1; 此行为原始代码,经作者确认为bugsem.sem_op = -1;return semop(lock->object.sem.semid, &sem, 1);

源码解释:创建一个struct sembuf 结构体,设置sem_flg为SEM_UNFO(程序结束时(不论正常或不正常),保证信号值会被重设为semop()调用前的值),指定操作的信号量为lock_num,设置sem_op为-1(请求资源),最后调用semop函数操作信号量。

swSem_unlock的核心代码如下:

         struct sembuf sem;sem.sem_flg= SEM_UNDO;sem.sem_num= lock->object.sem.lock_num;//sem.sem_op = -1; 此行为原始代码,经作者确认为bugsem.sem_op= 1;return semop(lock->object.sem.semid, &sem, 1);

源码解释:创建一个struct sembuf 结构体,设置sem_flg为SEM_UNFO(程序结束时(不论正常或不正常),保证信号值会被重设为semop()调用前的值),指定操作的信号量为lock_num,设置sem_op为1(释放资源),最后调用semop函数操作信号量。

swSem_free函数就是调用semctl方法释放信号量。

七.Cond条件变量

条件变量的用处是使线程睡眠等待某种条件出现后唤醒线程,是利用线程间共享的全局变量进行同步的一种机制,主要包括两个动作:一个是线程等待“条件成立”而挂起,另一个是线程使“条件成立”并发出信号。为了防止竞争,条件变量通常与一个互斥锁结合在一起。

Swoole中,条件变量的实现使用了pthread_cond*方法族,其封装结构体swCond声明在swoole.c文件的451 - 461行,如下:

//Cond
typedef struct _swCond
{swLocklock;                                 // 互斥锁pthread_cond_tcond;              // 条件变量对象int(*wait)(struct _swCond *object);                                   //四个操作函数int(*timewait)(struct _swCond *object,long,long);int(*notify)(struct _swCond *object);int(*broadcast)(struct _swCond *object);
} swCond;

swCond的相关操作函数共六个,声明在swoole.c文件中的546 – 551行,如下:

int swCond_create(swCond *cond);
int swCond_notify(swCond *cond);
int swCond_broadcast(swCond *cond);
int swCond_timewait(swCond *cond, long sec,long nsec);
int swCond_wait(swCond *cond);
void swCond_free(swCond *cond);

这六个函数均在Cond.c文件中被定义。

1.      swCond_create核心代码:

         if(pthread_cond_init(&cond->cond, NULL) < 0){swWarn("pthread_cond_initfail. Error: %s [%d]", strerror(errno), errno);returnSW_ERR;}if(swMutex_create(&cond->lock, 0) < 0){returnSW_ERR;}

源码解释:调用pthread_cond_init创建并初始化一个条件变量,并创建对应的互斥锁。

2.      swCond_notify方法调用pthread_cond_signal方法,向另一个正处于阻塞等待状态的线程发信号,使其脱离阻塞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多个线程正在等待,则根据优先级的高低决定由哪个线程收到信号;若优先级相同,则优先让等待时间最长的线程执行。

3.      swCond_broadcast方法调用pthread_cond_broadcast方法,向所有正处于阻塞等待状态的线程发出信号使其脱离阻塞状态。

4.      swCond_timewait方法调用pthread_cond_timedwait方法,计时等待其他线程发出信号,等待时间由参数long sec,long nsec指定。

5.      swCond_wait方法调用pthread_cond_wait方法,等待其他线程发出信号。

6.      swCond_free方法调用pthread_cond_destroy方法销毁信号变量,并销毁互斥锁。

至此,swoole全部的锁和信号已分析完成。

Swoole源码学习记录(五)——锁和信号(二)相关推荐

  1. DAB-Deformable-DETR源码学习记录之模型构建(二)

    书接上回,上篇博客中我们学习到了Encoder模块,接下来我们来学习Decoder模块其代码是如何实现的. 其实Deformable-DETR最大的创新在于其提出了可变形注意力模型以及多尺度融合模块: ...

  2. Spark-Core源码学习记录 3 SparkContext、SchedulerBackend、TaskScheduler初始化及应用的注册流程

    Spark-Core源码学习记录 该系列作为Spark源码回顾学习的记录,旨在捋清Spark分发程序运行的机制和流程,对部分关键源码进行追踪,争取做到知其所以然,对枝节部分源码仅进行文字说明,不深入下 ...

  3. Vuex源码学习(五)加工后的module

    没有看过moduleCollection那可不行!Vuex源码学习(四)module与moduleCollection 感谢提出代码块和截图建议的小伙伴 代码块和截图的区别: 代码块部分希望大家按照我 ...

  4. Java集合源码学习(五)几种常用集合类的比较

    这篇笔记对几个常用的集合实现,从效率,线程安全和应用场景进行综合比较. 1.ArrayList.LinkedList与Vector的对比 (1)相同和不同 都实现了List接口,使用类似. Vecto ...

  5. microsoft 的gpt2模型源码学习记录

    相关链接: gpt2论文传送门 microsoft Deepspeed gpt2源码传送 微软 Deepspeed 中集成的 gpt2 代码感觉比 huggingface 的代码可读性要强很多,这里只 ...

  6. OpenGL蓝宝书源码学习(五)第三章——Blending.cpp

    颜色混合源码实例,此程序使用透明度来实现可以在白色背景上来回移动的半透明红色的幻觉,并且移动过程中实现了有其他色块颜色混合的效果. 此实例是在Move.cpp示例程序基础上编写的,所以这里只贴出新增的 ...

  7. 开源中国源码学习(五)——切换皮肤(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

    在开源中国客户端源码的侧滑菜单栏里有一个模式切换的选项,可以完成夜间模式和日间模式的相互转换. 一.功能介绍 在侧滑菜单栏里点击日间或者夜间后,客户端的皮肤可以发生变化,来达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二.详 ...

  8. MySQL mdl导入_MySQL源码学习——MDL字典锁

    什么是MDL MDL,Meta Data lock,元数据锁,一般称为字典锁.字典锁与数据锁相对应.字典锁是为了保护数据对象被改变,一般是一些DDL会对字典对象改变,如两个TX,TX1先查询表,然后T ...

  9. NIFI源码学习-(五、3)NIFI集群的FlowFile负载均衡实现-FlowFile传递

    上节说到,当负载均衡队列建立的时候,会在注册中心,进行登记.建立多个队列之后,注册中心会维护这样一个数据结构,并把相应的状态置为true: 这个注册中心是如何被使用的,我们在FlowControlle ...

最新文章

  1. Linux查看WAS的jvm信息,linux 下使用命令查看jvm信息
  2. 知识图谱公开课 | 详解事件抽取与事件图谱构建
  3. STL容器之优先队列
  4. pymysql 模块 使用目录
  5. 华为nova 9系列曝光:全系标配骁龙778G 4G处理器
  6. php vue seo,处理 Vue 单页面 SEO 的另一种思路
  7. [BZOJ 1212][HNOI2004]L语言(AC自动机)
  8. 耶鲁博弈论 第2节 学会换位思考
  9. dda算法_计算机图形学中的DDA(数字差分分析仪)算法
  10. python dataset用法_dataset 用法(2)
  11. 绿盟科技网络安全威胁周报2017.02 请关注Microsoft Edge远程权限提升漏洞 CVE-2017-0002...
  12. 不再恐惧入侵者 DLL后门完全清除方法(转)
  13. DHT11温湿度传感器(zigbee)
  14. linux取证——基础取证命令集合
  15. python之parser.add_argument()用法——命令行选项、参数和子命令解析器
  16. pycharm破解补丁激活
  17. 速度测试(speed test)
  18. 外挂三部曲(三) —— Android 图片相似度对比
  19. 【EndNote】-详细步骤-导入网页/电子文献及外网(IEEE)文献
  20. 伏地魔爱上林黛玉?就没有B站不能组的CP!

热门文章

  1. 从零开始安装Fate
  2. javax.naming.CommunicationException:simple bind faild
  3. 视频聊天室如何成功赚钱分享攻略一
  4. 孟岩:学习DeFi的动机和意义
  5. 树莓派——9、IO操控代码编程
  6. 最便宜的html手机,便宜手机
  7. 小黄鸡的秃头日记【JAVA】---运算符
  8. openSUSE使用小结
  9. [BZOJ4244]邮戳拉力赛
  10. python pptx_python python-pptx对pptx文件读取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