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BoCloud博云CTO李亚琼接受了InfoQ的专访。李亚琼博士对容器PaaS的发展及相关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并对博云在PaaS领域的产品思路做了精彩介绍,我们全文转发了采访文章,希望让大家对博云在PaaS领域的技术能力和思考能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大家在规划企业IT系统的时候有所启发。

传统企业采用私有云方案来降低运营成本、加速产品创新,听起来貌似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不过如果告诉你这些传统银行、电力甚至政府部门已经在用基于Docker+Kubernetes的容器PaaS来改造他们的业务,你会不会很吃惊?

“现在的PaaS已经跟传统PaaS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有了容器PaaS,很多场景下都不需要IaaS。”企业私有云提供商博云CTO李亚琼对此一点都不惊讶。日常工作中他接触了太多对互联网业务需求强烈的传统企业,以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一家能源电力企业为例,采用的都是“物理机+容器”的方式来部署私有云,上云的业务既有内部管理系统(OA),也有核心业务系统(支付网关)。可以说这些客户倒逼云计算供应商提供出Docker+Kubernetes的容器PaaS解决方案。

李亚琼的这番话的背景,是Kubernetes成为事实标准,在相关领域攻城略地,而基于Docker+Kubernetes的集群开始成为私有云的标准解法,不但互联网公司纷纷从OpenStack迁移到Kubernetes,连博云这样的私有云提供商也将Kubernetes的PaaS作为他们的主打产品。

01

容器PaaS是风口吗?

有关传统PaaS与容器PaaS的对比,业界有非常多的观点。

PaaS一度是云计算的宠儿,从这个概念诞生开始,就有人认为它才是云计算的未来:使用PaaS就像用水和电一样,无关系统和环境,无需运维。大量的公有云厂商都瞄准了这个方向推出产品,甚至很多公司最开始推出的云计算产品就是PaaS,最典型的就是新浪云SAE。

但人们很快发现,传统PaaS的局限性太大,受限的运行环境、被阉割的API,彼时开发PaaS上的应用就意味着和这个PaaS强绑定,很难迁移。甚至连开发都很有问题,因为你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差别太大。因此PaaS逐渐偃旗息鼓,IaaS作为更务实的选择,成为公有云的宠儿。

但这个情况被Docker以及之后的Kubernetes所改变了。

李亚琼认为,以前的PaaS面对的是开发,但其实无法满足开发者个性化的需求;容器PaaS关注的是部署和分发,不去干涉应用的运行时,反而给了开发更大的空间。

在传统PaaS平台结构中,更多是做一个应用沙盒,封装了应用正常运行所需的运行环境和系统,这类PaaS平台就如同一个“黑盒”,应用完全脱离了用户的控制,进入了完全被托管的状态,使得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对应用和应用运行时的掌控力变弱;另外传统PaaS通常在应用架构选择、支持的环境服务等方面有较强限制,导致此类云平台层次结构运力不足。

随着容器的兴起,传统PaaS一方面向更高级的Serverless转变,另一方面又分裂出iPaaS,也就是容器PaaS,可做应用层的封装调度、部署打包、开发扩容,很多互联网厂商和红帽这样的传统厂商都在转向以容器为核心的PaaS。

对于客户来说,通过容器PaaS可以更加快速的实现业务开发、集成和交付上线;另外它还具有无绑定、可拓展的特点。

当然,用户在选择哪些业务采用容器PaaS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业务本身的流量是否具有突然性增长,而和具体的业务领域关系不大。不过,大部分用户上云也是遵循着优先部署对弹性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业务、其他业务逐步迁移这样一个策略。

02

PaaS会取代IaaS吗?

在企业私有云建设中,曾经一度进化出了IaaS+云平台的分层结构,但IaaS层不具备贴近应用的资源调度策略。基于容器的iPaaS在部署和分发上更方便,更多的代码、应用、服务能被复用,而IaaS不贴近业务,交付慢。

另外伴随PaaS与DevOps结合为企业做微服务化改造,真正让企业的系统和应用实现了横向扩展、弹性伸缩。相对而言,IaaS一般只能做原样迁移,不改造架构,企业上云前遇到的问题在上云后还会遇到。

此外李亚琼还补充:“在企业公有云上,也有PaaS能力向IaaS层渗透的趋势,这就是行业专有云。”我们发现在计世资讯发布的《2016-2017 年中国金融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显示,一些大型金融企业牵头,在自身搭建金融私有云的同时将冗余的资源提供给特定的、有需求的、受限于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中小型金融企业,最终形成专供金融行业企业使用的金融专有云模式。

03

为什么传统企业在云上不再传统?

Kubernetes作为Google开源的项目,其面向互联网应用的基因是渗透到整个平台的设计理念里的,这一点与传统企业的业务互联网化需求是非常匹配的。其他的调度框架、更多的特性会聚焦于如何实现资源调度,当然这也很重要;而Kubernetes的特性是围绕互联网应用架构去设计开发。

这是它吸引博云这样的PaaS厂商投身其中的重要原因。李亚琼介绍,博云从2015年开始做PaaS平台研发,接触Kubernetes以后,直观判断这才是未来容器平台的核心和方向,事实也证实了博云的判断是准确的。

无论是Docker、Kubernetes,还是DevOps、微服务,李亚琼以一个传统客户选择这些互联网架构的上云历程,来诠释个中原因。

“我们在能源行业有个客户,在去年部署容器PaaS和DevOps平台。其中,集成了禅道(项目和文档管理)、Gitlab(代码管理、Issue跟踪)、Jinkens(持续集成)、容器平台(持续部署、升级),我们帮客户实现整个DevOps工具链的集成和自动化Pipeline构建,现在客户从开发到测试环境部署实现了一键式。当然,根据客户的安全管理规范,上生产环境还是要经过内部审批后才能实现部署发布,不过在内部的镜像库、部署文件同步等方面我们也帮客户完成了平台搭建,只要流程审批通过也能实现一键式生成环境发布,效果非常不错。”

选择容器PaaS需要对原有的业务重构,这是用户在采用容器PaaS时不利的方面,但传统企业只要真正拥抱互联网,就必须去使用与互联网相适应的新技术。而容器PaaS在改造传统业务时,可以较好的实现逐步过渡,分期上线,也可以打消传统企业的疑虑。

以博云的PaaS平台架构为例:

这个架构中核心是从下向上四个层次:微服务运行时层、服务治理层、服务编排与协同层和场景应用层。其中,微服务运行时层也就是基于Docker和Kubernetes研发的容器PaaS层,聚焦与利用容器构建应用运行环境;服务治理层是围绕微服务间的调用及服务治理构建的平台软件,这一块博云也已经实现了在券商行业的落地实施;服务编排与协同层是正在研究的领域;最后就是客户的业务层,在这一层博云也会通过一些平台级的中间件对客户应用提供支持。

据了解,目前博云的PaaS产品BeyondContainer 1.7版已经可以支持区块链应用部署和微服务集成,并将支持京东的商用中间件集成,其四级租户体系满足多场景需求,具备多数据中心管理和应用运维能力。BeyondContainer在底层集成了红帽的OpenShift,这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产品保障、以及持续的售后服务能力。目前在使用BeyondContainer的用户中,有70%以上已经使用在生产环境中,既包括很多金融行业用户,也包括新华社和某大型国有石油企业。

04

PaaS会成为云计算主流吗?

从去年以来,云原生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Kubernetes为核心的云原生容器基金会CNCF也迎来众多企业的支持。基于容器和Kubernetes的PaaS、微服务、Serverless等一起构成了云原生应用的基础设施和架构,只要云原生的理念不断普及,容器PaaS就会取代过去以虚拟化为核心的IaaS,成为云计算的主流。

05

采访后记

2017年,Kubernetes成为容器编排事实标准,对云计算的底层架构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在过去不受重视的PaaS层,有了k8s加持之后能力大大加强,开始逐渐发威。而在云计算的实际使用中人们发现,SaaS和IaaS都在发展PaaS以满足客户快速开发的需求。这也是我们策划本次选题的原因所在,希望探讨PaaS的技术演变以及发展趋势。

在此次与博云CTO李亚琼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他们很多传统企业客户都在选择Docker、Kubernetes这样的互联网架构,真的是在全面拥抱互联网。博云也从他们业务经验中,解答了我们有关PaaS会取代IaaS吗?为什么PaaS重新流行?PaaS会成为云计算主流吗?等诸多疑问。

“所谓云计算,其实是能力即服务,将能力提供出来,PaaS能更好地抽象并提供能力。”这可能也是博云不希望以任何技术标签来定义自己的原因,他们更加看重的是是否能够根据客户应用需求和场景,具备整合技术的能力。“技术会被迭代、淘汰,而客户需求永远不会过时,客户会教你做出什么样的产品。”

李亚琼

BoCloud博云 CTO

李亚琼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计算机系统结构工学博士学位。加入博云前,先后在华为、曙光进行云计算相关产品研发。李亚琼博士长期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虚拟化和容错计算等方面研究,特别是在虚拟化环境下的资源建模与事件分发技术、资源调度与任务管理技术、安全增强与可信环境构建技术等方向进行了大量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先后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 5项、“核高基”重大专项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1项、国家发改委支持项目 1项,涵盖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高端容错计算机、安全可信、云计算等基础平台及学科前沿研究方向。

日前,BoCloud博云CTO李亚琼接受了InfoQ的专访。李亚琼博士对容器PaaS的发展及相关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并对博云在PaaS领域的产品思路做了精彩介绍,我们全文转发了采访文章,希望让大家对博云在PaaS领域的技术能力和思考能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大家在规划企业IT系统的时候有所启发。

传统企业采用私有云方案来降低运营成本、加速产品创新,听起来貌似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不过如果告诉你这些传统银行、电力甚至政府部门已经在用基于Docker+Kubernetes的容器PaaS来改造他们的业务,你会不会很吃惊?

“现在的PaaS已经跟传统PaaS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有了容器PaaS,很多场景下都不需要IaaS。”企业私有云提供商博云CTO李亚琼对此一点都不惊讶。日常工作中他接触了太多对互联网业务需求强烈的传统企业,以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一家能源电力企业为例,采用的都是“物理机+容器”的方式来部署私有云,上云的业务既有内部管理系统(OA),也有核心业务系统(支付网关)。可以说这些客户倒逼云计算供应商提供出Docker+Kubernetes的容器PaaS解决方案。

李亚琼的这番话的背景,是Kubernetes成为事实标准,在相关领域攻城略地,而基于Docker+Kubernetes的集群开始成为私有云的标准解法,不但互联网公司纷纷从OpenStack迁移到Kubernetes,连博云这样的私有云提供商也将Kubernetes的PaaS作为他们的主打产品。

01

容器PaaS是风口吗?

有关传统PaaS与容器PaaS的对比,业界有非常多的观点。

PaaS一度是云计算的宠儿,从这个概念诞生开始,就有人认为它才是云计算的未来:使用PaaS就像用水和电一样,无关系统和环境,无需运维。大量的公有云厂商都瞄准了这个方向推出产品,甚至很多公司最开始推出的云计算产品就是PaaS,最典型的就是新浪云SAE。

但人们很快发现,传统PaaS的局限性太大,受限的运行环境、被阉割的API,彼时开发PaaS上的应用就意味着和这个PaaS强绑定,很难迁移。甚至连开发都很有问题,因为你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差别太大。因此PaaS逐渐偃旗息鼓,IaaS作为更务实的选择,成为公有云的宠儿。

但这个情况被Docker以及之后的Kubernetes所改变了。

李亚琼认为,以前的PaaS面对的是开发,但其实无法满足开发者个性化的需求;容器PaaS关注的是部署和分发,不去干涉应用的运行时,反而给了开发更大的空间。

在传统PaaS平台结构中,更多是做一个应用沙盒,封装了应用正常运行所需的运行环境和系统,这类PaaS平台就如同一个“黑盒”,应用完全脱离了用户的控制,进入了完全被托管的状态,使得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对应用和应用运行时的掌控力变弱;另外传统PaaS通常在应用架构选择、支持的环境服务等方面有较强限制,导致此类云平台层次结构运力不足。

随着容器的兴起,传统PaaS一方面向更高级的Serverless转变,另一方面又分裂出iPaaS,也就是容器PaaS,可做应用层的封装调度、部署打包、开发扩容,很多互联网厂商和红帽这样的传统厂商都在转向以容器为核心的PaaS。

对于客户来说,通过容器PaaS可以更加快速的实现业务开发、集成和交付上线;另外它还具有无绑定、可拓展的特点。

当然,用户在选择哪些业务采用容器PaaS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业务本身的流量是否具有突然性增长,而和具体的业务领域关系不大。不过,大部分用户上云也是遵循着优先部署对弹性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业务、其他业务逐步迁移这样一个策略。

02

PaaS会取代IaaS吗?

在企业私有云建设中,曾经一度进化出了IaaS+云平台的分层结构,但IaaS层不具备贴近应用的资源调度策略。基于容器的iPaaS在部署和分发上更方便,更多的代码、应用、服务能被复用,而IaaS不贴近业务,交付慢。

另外伴随PaaS与DevOps结合为企业做微服务化改造,真正让企业的系统和应用实现了横向扩展、弹性伸缩。相对而言,IaaS一般只能做原样迁移,不改造架构,企业上云前遇到的问题在上云后还会遇到。

此外李亚琼还补充:“在企业公有云上,也有PaaS能力向IaaS层渗透的趋势,这就是行业专有云。”我们发现在计世资讯发布的《2016-2017 年中国金融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显示,一些大型金融企业牵头,在自身搭建金融私有云的同时将冗余的资源提供给特定的、有需求的、受限于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中小型金融企业,最终形成专供金融行业企业使用的金融专有云模式。

03

为什么传统企业在云上不再传统?

Kubernetes作为Google开源的项目,其面向互联网应用的基因是渗透到整个平台的设计理念里的,这一点与传统企业的业务互联网化需求是非常匹配的。其他的调度框架、更多的特性会聚焦于如何实现资源调度,当然这也很重要;而Kubernetes的特性是围绕互联网应用架构去设计开发。

这是它吸引博云这样的PaaS厂商投身其中的重要原因。李亚琼介绍,博云从2015年开始做PaaS平台研发,接触Kubernetes以后,直观判断这才是未来容器平台的核心和方向,事实也证实了博云的判断是准确的。

无论是Docker、Kubernetes,还是DevOps、微服务,李亚琼以一个传统客户选择这些互联网架构的上云历程,来诠释个中原因。

“我们在能源行业有个客户,在去年部署容器PaaS和DevOps平台。其中,集成了禅道(项目和文档管理)、Gitlab(代码管理、Issue跟踪)、Jinkens(持续集成)、容器平台(持续部署、升级),我们帮客户实现整个DevOps工具链的集成和自动化Pipeline构建,现在客户从开发到测试环境部署实现了一键式。当然,根据客户的安全管理规范,上生产环境还是要经过内部审批后才能实现部署发布,不过在内部的镜像库、部署文件同步等方面我们也帮客户完成了平台搭建,只要流程审批通过也能实现一键式生成环境发布,效果非常不错。”

选择容器PaaS需要对原有的业务重构,这是用户在采用容器PaaS时不利的方面,但传统企业只要真正拥抱互联网,就必须去使用与互联网相适应的新技术。而容器PaaS在改造传统业务时,可以较好的实现逐步过渡,分期上线,也可以打消传统企业的疑虑。

以博云的PaaS平台架构为例:

这个架构中核心是从下向上四个层次:微服务运行时层、服务治理层、服务编排与协同层和场景应用层。其中,微服务运行时层也就是基于Docker和Kubernetes研发的容器PaaS层,聚焦与利用容器构建应用运行环境;服务治理层是围绕微服务间的调用及服务治理构建的平台软件,这一块博云也已经实现了在券商行业的落地实施;服务编排与协同层是正在研究的领域;最后就是客户的业务层,在这一层博云也会通过一些平台级的中间件对客户应用提供支持。

据了解,目前博云的PaaS产品BeyondContainer 1.7版已经可以支持区块链应用部署和微服务集成,并将支持京东的商用中间件集成,其四级租户体系满足多场景需求,具备多数据中心管理和应用运维能力。BeyondContainer在底层集成了红帽的OpenShift,这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产品保障、以及持续的售后服务能力。目前在使用BeyondContainer的用户中,有70%以上已经使用在生产环境中,既包括很多金融行业用户,也包括新华社和某大型国有石油企业。

04

PaaS会成为云计算主流吗?

从去年以来,云原生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Kubernetes为核心的云原生容器基金会CNCF也迎来众多企业的支持。基于容器和Kubernetes的PaaS、微服务、Serverless等一起构成了云原生应用的基础设施和架构,只要云原生的理念不断普及,容器PaaS就会取代过去以虚拟化为核心的IaaS,成为云计算的主流。

05

采访后记

2017年,Kubernetes成为容器编排事实标准,对云计算的底层架构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在过去不受重视的PaaS层,有了k8s加持之后能力大大加强,开始逐渐发威。而在云计算的实际使用中人们发现,SaaS和IaaS都在发展PaaS以满足客户快速开发的需求。这也是我们策划本次选题的原因所在,希望探讨PaaS的技术演变以及发展趋势。

在此次与博云CTO李亚琼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他们很多传统企业客户都在选择Docker、Kubernetes这样的互联网架构,真的是在全面拥抱互联网。博云也从他们业务经验中,解答了我们有关PaaS会取代IaaS吗?为什么PaaS重新流行?PaaS会成为云计算主流吗?等诸多疑问。

“所谓云计算,其实是能力即服务,将能力提供出来,PaaS能更好地抽象并提供能力。”这可能也是博云不希望以任何技术标签来定义自己的原因,他们更加看重的是是否能够根据客户应用需求和场景,具备整合技术的能力。“技术会被迭代、淘汰,而客户需求永远不会过时,客户会教你做出什么样的产品。”


李亚琼

BoCloud博云 CTO

李亚琼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计算机系统结构工学博士学位。加入博云前,先后在华为、曙光进行云计算相关产品研发。李亚琼博士长期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虚拟化和容错计算等方面研究,特别是在虚拟化环境下的资源建模与事件分发技术、资源调度与任务管理技术、安全增强与可信环境构建技术等方向进行了大量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先后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 5项、“核高基”重大专项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1项、国家发改委支持项目 1项,涵盖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高端容错计算机、安全可信、云计算等基础平台及学科前沿研究方向。

博云CTO李亚琼博士接受专访 阐述博云PaaS产品蓝图相关推荐

  1. 对话 CTO | 听快看漫画 CTO 李润超讲重塑漫画产业的技术推动力

    专栏介绍 「对话 CTO」是极客公园的一档最新专栏,以技术人的视角聊聊研发管理者的发展和成长. 本专栏由企业级研发管理工具ONES的创始人&CEO王颖奇作为特邀访谈者.王颖奇曾参与金山软件 W ...

  2. Kyligence联合创始人兼CTO李扬:用智能数据云打造全链路数字化转型

    "本文由 Kyligence联合创始人兼CTO李扬 撰写并投递参与由数据猿&上海大数据联盟联合推出的"行业盘点季之数智化转型升级"大型主题策划活动之<202 ...

  3. 2012年度十大杰出IT博客之 李云

    2012年度十大杰出IT博客之  李云 个人简介: 2年电气与电子产品开发经验,13+年软件开发经验.曾就职于UTStarcom.Motorola和Nokia Siemens Networks等著名通 ...

  4. 博睿数据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助您开启全链路可观测之旅

    随着传统互联网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类网络应用的需求逐渐被激发.从基础的娱乐沟通.信息查询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给人们的 ...

  5. CCF C³:创业公司如何面对开源?知乎CTO李大海:谢邀

    博雯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的开源软件诞生起,开源就渗透进了IT行业的各个领域. 操作系统中很受欢迎的Linux的背后,是无数个开源社区在源源 ...

  6. DNSPod十问李亚飞:小公司如何破解程序员的招聘迷局?

    问答时间:2021年6月28日 嘉宾简介:李亚飞,ShowMeBug 创始人&CEO,Ruby中国技术圈TOP10影响力人物,资深全栈工程师,有众多开源项目和Ruby多场技术分享,创立过 3 ...

  7. 与AI大神贾扬清、知乎CTO李大海的对话实录

    来源:AI科技评论     作者 | 陈彩娴.蒋宝尚    编辑 | 青 暮 算法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牛逼的算法能力,还要精通业务.善于沟通?(小本子赶紧记下来!) 8月23日晚,知乎直播"A ...

  8. 对话云知声李霄寒:不计成本研发芯片,探索语音之外的“硬”实力

    记者| 杨丽 出品| AI科技大本营 最近半年,云知声的芯片研发速度可谓是紧锣密鼓. 5月16日,云知声发布第一代UniOne物联网AI芯片及解决方案--雨燕Swift.在此前后,云知声完成了C轮系列 ...

  9. 要不要读博?机器学习博五学生和强化学习博士展开了一场battle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魔王 要不要读博?读博值不值得?如何才能顺利完成博士生涯,并为职业发展打好基础?最近,社交网络上就此展开了一场争论. 读博还是不读博,这是个问题. 是否读博.读博有多难是个经久不衰 ...

最新文章

  1. python嵩天课后思考题_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第二版)嵩天等课后习题答案
  2. pc 页面在移动端怎么获取放大倍数、_百度移动搜索开放适配服务的3种方法
  3. android文件导出错误—— failed to pull a selection
  4.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笔记
  5. 经验从哪里来?从痛苦中来!
  6. Qt工作笔记-使用SQL中的LIMIT进行数据分页
  7. 老码农:我为什么建议程序员尽早进入大厂?
  8. 阿里云MaxCompute中pyODPS的使用:多线程上传、下载、分区
  9. Ops.CI/CD-持续交付概要笔记
  10. 扫雷代码下载地址可以打开啦!
  11. 带你快速了解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12. Markdown语法大全
  13. PTA1018 锤子剪刀布
  14. 为什么需要重写 equals方法?
  15. 使用python监控NTP系统(时钟服务器)
  16. 蚁群算法解决多峰函数优化问题
  17. K-Means算法实现网页聚类
  18. MonoRail学习-入门实例篇
  19. window7 蓝屏的脸不好看,开启AHCI拒绝蓝屏
  20. JNI字段描述符Ljava/lang/String;

热门文章

  1. 画图工具,告别visio
  2. 资料:《新概念英语》旧版(第一册)原文及全文翻译
  3. HTML5+CSS大作业——响应式个人简历介绍(5页)-模板下载
  4. 利用微信小程序(小游戏)API制作适配cocos creator小游戏排行榜的实例程序
  5. VNC连接失败:The connection was refused by the host computer
  6. 光伏发电数据监控的运维平台
  7.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打造专注外卖的短物流平台,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让餐厅的地点不再是关键
  8. pythonplotting_python中的频率绘图(Frequency plotting in python)
  9. Why? When? How?--我和香烟的故事
  10. VC Formal FPV 启动脚本简单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