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infoq已经发布,可以直接阅读: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road-of-agile-mind-map-practice/

传统的黑盒测试用例比较繁杂,在实施敏捷的项目中会显得水土不服,让测试人员过度关注用例步骤的编写、修改,甚至同一条用例经过多人执行得到相同结果,让人想到一个呼之欲出的广告词:一次编写,多人运行相同结果,没有思考的过程。在经历过这些痛楚之后,对用例进行改革,以便快速响应开发的交付节奏,同时形成用例评审规范,让开发、测试知己知彼,也加强开发自测的环节。本文主要讲敏捷中脑图用例的实践。

1 转型测试掉进传统用例坑

在《软件测试转型之路》(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transformation-way-software-testing)中,经历了无法忘记的几个月:每天高强度测试、反复编写、修改用例步骤,深刻体会:

不写测试用例或许测得更快,但绝不是一个测试人员的最佳素养,而现在的测试用例又过于繁杂,消耗了很多时间,怎么办呢?

先看看测试用例的定义:测试用例(Test Case)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

还有测试用例编写的一般原则:

? 测试用例要包括欲测试的功能、应输入的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

? 测试数据应该选用少量、高效的测试数据进行尽可能完备的测试。

按照定义和原则以及模板,实践了三个月的备案系统,列举一些简单测试用例如下:

? 服务器、帐号信息

测试服务器地址:http://127.0.0.1/login.do

测试管理员账号和密码

管理员:admin

密码:admin

? ICP备案信息录入

测试数据参考:附录-ICP信息录入测试数据

步骤名称

描述

预期结果

实际结果

步骤 1

打开浏览器,登录系统,点击左侧"ICP备案信息管理"-"信息录入"

进入"信息录入"页面

步骤 2

填写详细信息,数据参考当天测试数据的:第一步 填写ICP主体备案信息

点击"下一步"

进入"第二步 填写ICP备案网站信息"页面

步骤 3

点击底部,中间按钮"添加网站"

进入"填写ICP备案网站信息"

步骤 4

填写详细网站信息,

数据参考当天测试数据的:第二步 填写ICP备案网站信息(要分清填写的是测试数据几)

点击"提交"按钮

返回"第二步 填写ICP备案网站信息 ",并且看到刚刚填写的网站

步骤 5

在刚刚的新增网站右侧,点击[添加接入]按钮

进入[ICP网站接入信息]页面

步骤 6

在[ICP网站接入信息]页面,填写录入信息,

数据参考当天测试数据的:ICP网站接入信息

(要分清填写的是测试数据几)

点击[提交]按钮

返回[ICP备案网站接入信息]页面,同样还是看到刚刚新增的网站,表明成功

步骤 7

点击底部按钮"提交"

弹出对话框"信息录入成功"

步骤 8

点击"确认"按钮,

重新进入"第一步 填写ICP主体备案信息"

? ICP备案历史信息查询

步骤名称

描述

预期结果

实际结果

步骤 1

打开浏览器,管理员登录系统,点击左侧[ICP备案信息管理]-[历史记录查询]

进入[历史记录查询]页面

步骤 2

在[历史记录查询]-页面,输入查询条件,点击[开始搜索]按钮

进入[历史记录]结果页

步骤 3

在[历史记录]结果页,选中其中一条数据,点击右侧[详细]

进入[历史信息浏览]页面

步骤 4

点击[返回]按钮

返回[历史记录]页面

反思当时遇到的问题:

所有测试用例编写完毕,都经历了:第一次编写后调试、发现问题重新修改步骤、再次调试发布,过程相当繁琐,而且当时测试人力不足,还得把这些用例分配给客服进行测试,客服按照测试用例也遇到非常多的问题:死机怎么处理、浏览器挂了信息怎么办等等(实际上这里有一些决策是客服无法做得,对业务不熟悉、没有测试经验)。说实在的,不是专业测试人员,这个用例无法执行下去了,就是每种情况写的不够明细,谁能保证所有可能路径都写出来呢?不懂业务的测试人员,有执行测试用例的价值吗?测试用例应当是有思考活动存在的。

另外,在excel编写用例,不是永远的办法,后来把测试用例迁移到testlink上,确实比较方便,依然还是传统编写步骤的方式:

图-1-Portal测试用例

这个阶段,问题暴露越来越严重了:

1、测试用例里面写死了数据、业务步骤

不同测试人员都按照具体步骤来测试,就好比车载导航,变成“导航测试”了,如果需要测试其他客户、其他业务呢?有些测试人员就再复制一个用例出来,造成用例泛滥。

2、测试用例依然没有思考的过程

负责第一次编写的测试人员有思考,但负责执行的测试人员,没有再继续跟开发交互测试过程,没有更深入的思考,而是仅仅按照用例执行,那这种效果等于走过场。

3、遇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步骤的功能,用例编写耗时

例如:打开浏览器,输入账号密码登录,这些其实也是不必要展示的步骤,做测试就要熟悉业务,测试人员应当更加关注的是开发是否做了正确的功能,功能是否做了正确的事情,在一个测试、开发比例1:4(有些是1:10)的团队里面,测试人员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陷入过分的步骤细节里面去深究,要把重点思路放在运用哪些测试方法、如何组合更加有效覆盖测试故事点。

例如简洁的测试故事点:作为主帐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以便能够查看当日的带宽数据。

2 不进则退-倒腾敏捷脑图用例

传统的软件交付测试,可以简单描述为下图所示:

图-2-传统交付测试

开发人员完成任务之后,最后交付给测试人员,这种模式下,测试人员不能及早发现需求阶段的缺陷、及时编写测试用例,用例评审滞后,发现缺陷同样也会滞后。而整个过程中丢失最大的环节就是:沟通、反馈。在《全程软件测试实践:从需求到运营》中文: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whole-software-testing-practice-requirements-to-operational/也曾提过。

倘若要是使用传统的用例编写,把测试团队人员的思维固化,这样子下去不进则退,不利于团队发展。鉴于此,创建了敏捷脑图用例,有以下原则:

? 参与需求分析、记录验收要点

全程软件测试,从需求阶段开始参与,在sprint会议上对功能点进行评估,消除含混性的疑点,将明确的作为验收要点,作为脑图用例故事点的参考来源。

? 编写脑图用例,要与开发人员达成一致意见

开发过程中,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原型图设计脑图用例(没有实际系统,测试也可以先行),与开发人员进行查漏补缺(也就是用例评审环节),主要是确认测试功能点、测试故事,以及测试数据的准备,这几个方面不可能一开始就明确下来,要不断沟通、挖掘、完善脑图用例。

3 脑图用例演化

这里的重点主要讲一下脑图用例(推荐使用Xmind工具:http://www.xmind.net)的演化(测试故事点以后再做介绍),从第一个大版本和第二个大版本的考虑,其中的小版本忽略。

? 第一版本脑图用例

要点:

ü 所见所想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以需求为思考出发点,把所有功能性、非功能性的列举出来,然后再整理故事点。

图-3-脑图用例模板v1.0

? 第二版本的脑图用例

要点:

ü 增加风险考虑

ü 增加局部决策考虑

例如:一个输入框(或者叫元素),测试人员应当针对这个元素,结合数据,会考虑使用哪些测试方法进行操作呢?

ü 增加全局决策考虑

例如:一个业务查询操作,在web上操作,会触发一系列元素(输入框、查询按钮),这些应当如何组合、使用什么策略呢?

ü 遵循:重构->测试->重构->测试,的原则

图-4-脑图用例模板v2.0

脑图的形式展现并不是最重要问题,关键问题是:思考的出发点,这个要整个团队参与讨论,达成共识,才能传承。

引出思考点,大家就可以不断补充脑图,刚开始所有点可能是零散的,甚至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构了,抽取相关点,下面会讲讲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做。

4 脑图用例实践指引

脑图编写不是漫无目的去思考,正如探索式测试策略,并不是指无目的去做即兴测试,有原则指引很重要。团队采用SMART原则进行脑图用例实践:

? Specific(具体的):测试需要一个具体的目标(甚至原型图都可以),用来描述全景图。

? Measurable(可度量的):有明确的度量可以评估目标是否达成(也就是验收条件作为测试故事点的评判标准)。

? Achievable(可实现的):当前的目标应该是可实现的。这潜在地要求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也是具体的、可度量的。此外,跟踪小目标的完成情况也提供了整体进度的可度量性(一个业务操作会经过很多路径,每个路径可以单独存在或者组合存在,需要切分测试)。

? Relevant(相关的):测试故事点从需求出发(包括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结合业务特性,以及相关上下文作为切入点。

? Time-boxed(有时间限制的):为每一轮脑图用例的构建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窗口,例如在固定的时间窗口(一些人的专注度是45分钟,一些是60分钟,中排除不相关干扰、专注工作)。

脑图用例编写流程:

? 参与持续需求分析(不仅仅是需求阶段,开发阶段的变化也需要及时捕获)制定脑图用例框架

? 将业务|功能测试目标分解成一系列测试任务,每个测试任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退出条件。

? 测试计划之后,优先选择一个测试任务,在一个测程内执行探索式测试,测程以45|60分钟为一轮,执行多轮。

? 反思当前的测试进展,并优化测试计划。增加或删除一些测试任务,以更加准确地反应测试对象。

实际案例:

团队通过结对测试,摸索了一套脑图思考方向,给予参考:

? 业务功能需求

如下图所示,根据选定的频道查询在可选时间范围内的带宽数据

图-5-业务功能

由于版面问题,这里举简单的例子:

? 脑图用例分析第一步

图-6-带宽查询用例v1.0

首先把业务需求分析结果填写到目标中,然后分析功能(如果没有系统,可以只看原型图),找到页面的相关元素,逐个列入脑图中,再为每个元素使用一些测试方法,例如:等价类、边界值,进行局部决策,这样子,所有元素的分析完毕,就进入第二步全局。

? 脑图用例分析第二步

图-7-带宽查询用例v1.1

第二步继续完善,进行全局分析以及列举一些非功能性需求:

全局分析:

找到需求描述或者跟开发沟通代码有限制条件的地方,而不是针对某个元素;

对不同元素组合有依赖关系的,也需要列出来

非功能性:

这个在文档中可能没有给出,需要根据经验来评估,可以参考团队积累业务的测试经验,通用的点:出错的用户体验是否ok、查询时间效率如何等等

风险:

尽可能琢磨需求,挖掘风险,例如需求说:根据选定频道,但是没有说这个频道不属于客户怎么办?这个就是思考的强大力量了。

? 脑图用例分析第三步

图-8-带宽查询用例v1.2

第三步是最关键一步,产出测试故事点,根据风险、目标、要点分析得出,这里举了简单例子,可以使用关键路径组合的方法来做。

当然,做完一二三步,也只是在第一个时间窗口而已(这个时候也可以直接用于测试环境探索下,验证一些关键思路,增强信心),后续还需要重构-测试,在下一个时间窗口,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才可以用于时间测试。

图-9-脑图用例指引

5 关于富脑图及轻脑图用例

允许团队成员在模板基础上进行变化,以发挥更多的思维空间,主要有两种模式作为参考:

? 富脑图用例

个人认为,大脑对于图像的记忆,比文字更长久。富脑图,注重以图片、图标、图标、关联关系等记忆为主。

图-10-富脑图示例

? 轻脑图用例

注重以简洁文字记忆为主:

图-11-轻脑图示例

团队可以在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模板来发挥、扩散测试的思维点。

6 总结

传统的用例编写,团队大概经历了半年,就转向敏捷脑图用例,之后一直坚持了三年,期间也不断完善用例的展现以及思考的出发点。其实,在整个开发、测试环节中,思考、沟通是最重要的环节,把产生的、达成共识的内容记录下来,汇集在脑图中展现,就可以看到整个需求点测试的全景图,然后再不断细化成测试故事点,这完全符合思维扩散以及总结的模式,大脑也容易接受,而且可以不断重构->测试->重构->测试,不断迭代下去。

当然,有些人会问:脑图用例里面的故事点怎么保证人人都看懂,能做到100%覆盖需求,bug为0吗?软件测试不可能找到100%的bug,这是对测试的误解,因此不建议实施脑图用例的几点:

1、抱着通过脑图用例把需求覆盖100%、bug为0;

2、对业务不熟悉,看不到脑图用例的故事点,因为它有时候比较隐晦;

3、团队及主管没有耐心;

4、通过外包做测试,需要详细用例执行步骤、测试报告;

5、研发、测试没有沟通,只有研发完成交付,测试才介入;

脑图用例,不仅对研发自身素质要求高,测试要求也高,不单单要有相关测试经验,而且也要有相关开发经验,可以理解开发过程遇到的问题甚至有时候需要渗入到开发代码中去排查。最后一张图,展示了脑图用例在Scrum框架中所处的位置,实际是贯穿整个从需求到运营阶段:

图-12-Scrum流程框架

敏捷脑图用例实践之路相关推荐

  1. itest work(爱测试) 开源接口测试敏捷测试管理平台 9.5.0 发布,接口测试及脑图用例重大升级

    (一)itest work 简介 itest work (爱测试)  一站式工作站让测试变得简单.敏捷,"好用.好看,好敏捷" ,是itest wrok 追求的目标.itest w ...

  2. 传统研发团队的敏捷转型实践之路

    在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今天,精益敏捷.DevOps等已成为软件研发团队经常提起的热点词汇.对于软件研发而言,效率.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提升软件研发效能的关键是要提升持续交付能力,而要构建持续交付能力,走 ...

  3. python实现xmind转excel_使用Python将xmind脑图转成excel用例(一)

    最近接到一个领导需求,将xmind脑图直接转成可以导入的excel用例,并且转换成gui可执行的exe文件,方便他人使用. 因为对Python比较熟悉,所以就想使用Python3来实现这个功能,先理一 ...

  4. 如何使用敏捷工具Leangoo脑图做Epic/ Theme /Story 管理

    Leangoo 敏捷开发工具最新发布了Leangoo的思维导图功能.Leangoo脑图是一个共享的思维导图,它具备了思维导图的所有属性,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思维导图,那么Leangoo脑图有什么不一样呢 ...

  5. 甜橙金融敏捷实践之路--运营一体化平台

    缘起 运营一体化平台(以下简称OSP)旨在整合公司内各运营管理平台,最终实现账号打通,信息共查的操作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执行效率以及查询准确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产品进行更全面的规划设计:这种 ...

  6. leangoo领歌敏捷工具工作台可查看最近访问脑图和项目

    新增 工作台支持查看最近访问的脑图和项目. 你可以快速访问近期使用的脑图和项目. 工作台星标看板支持上下拖拽排序 你可以将自己常访问的看板放到靠上位置.

  7. 《软件测试的艺术》高清脑图总结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财哥. 今天财哥为大家带来一本软件测试的经典书籍分享:<软件测试的艺术>,这本书堪称软件测试书籍中的圣经,该书首次印刷于1979年,距今一共发行过三版:第一版,第二版 ...

  8. ISTQB初级认证-知识点及脑图总结

    前言 此文章为本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ISTQB初级认证知识和考点的总结.总结过程主要参考了"ISTQB测试人员认证初级大纲(2011版)",由于作者能力与精力有限,此篇文章可能会存 ...

  9. SFDC 微服务实践之路 2016.12.10 杭州(整理)--转

    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8cC4Ewt6yPjnxdYxuNZlFQ 微服务是什么? 微服务是一种细粒度(Fine-Grain)的SOA 或许在座的高朋了解过其概 ...

最新文章

  1. 【Qt】QDebug和log4cplus的联合使用
  2. 汇编-理解call,ret
  3. java 内省 反射_Java的反射和内省
  4. pregquote php,PHP: preg_quote - Manual
  5. cocos 禁掉快速点击_win10系统快速运行debug程序的技巧
  6. Word2Vec学习笔记(一)
  7. IOT---(5)Android Things
  8. expec不管异常 try_JUnit测试异常
  9. CentOS 6.5 x64安装nagios fetion报警
  10. 数据结构—线性表及其实现方式
  11. python怎么用matplotlib_python-无法在我的程序中使用matplotlib函数
  12. CCS编译 报警#190-D enumerated type mixed with another type
  13. 新增免费根据商品条码查询商品名称API
  14. 【转】10种吓跑财神的漏财风水
  15. TCP,UDP,IP,数据链路层头部详解
  16. TikTok印尼上线“TikTok Seller”;亚马逊禁用 Visa ;2021世界品牌500强出路...洞悉跨境
  17. 深圳超美海边烧烤场 深圳户外烧烤攻略
  18. springcloud整合Gateway
  19. 如何在 iPhone 上恢复微信聊天记录!
  20. 老男孩python第六期

热门文章

  1. 如何让debuge的dll名字改变_杨石头:如何给品牌取个好名字?
  2. pythongetpass_Python模块之getpass模块的使用
  3. lambda表达式 java求和_java 8 stream、lambda表达式对list操作分组、过滤、求和、最值、排序、去重...
  4. unix oracle数据库启用,UNIX下ORACLE数据库的创建
  5. python中读取文本文件_Python三种读取txt文件方式
  6. python精确匹配字符串_Python: 字符串搜索和匹配,re.compile() 编译正则表达式字符串,然后使用match() , findall() 或者finditer() 等方法...
  7. 关于项目404解决方法:前提条件:项目路径都是正确的
  8. android5.0+art模式,Android 5.0有哪些变化
  9. springboot怎么返回404_自定义SpringBoot REST API 404返回信息
  10. 数据科学中的五种认知偏差,你都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