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问题:

经常各种看不懂论文....而且感觉好多论文写的有点粗糙,不是很精致,个别细节感觉不是很准确。遇到这种地方要怎么办啊,是理解大致思路就行吗,有意向继续做研究考博。

作者:刘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655959005

我曾经因为看论文走过很大的弯路。原因是老师要求比较高,然后我自己不给力。我老板海龟,研一时候和我们说:不要看中文文献,没有意义(先声明,到了今天,我觉得,这个想法绝对是片面的)

我觉得看论文是要从两个维度考虑的:数量和质量,前期的话,还要考虑效率。我深切记得我刚上研一时候,老师甩给我一个巨长的review,我整整读了一周,这还是在我刚考完研英语还没太丢的时候,很显然效率不高,而且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我效率低,老师觉得我看的少,问题是我真看不懂,方法也不对。然后我老板是那种有什么不说,让你自己悟的性格,但是因为我刚读研,当时只是想混个文凭,我自己也不上心,我就一直悟不到他的方法。

当时错误的读文献方法是这样:因为刚接触科研,我本科学习不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以我是像读英语阅读一样读的,从头到尾不会的词就查,然后遇到不懂的就百度,一周只能读下一篇,然后到周末也忘了,然后就差不多一个学期效率都低。所以,划重点,刚接触科研不要去读很长很难的综述,无论你英语好坏,因为许多专业性词汇和表达,很难在初期短时间内就都明白。

个人认为初期时候最好的选材是国内牛逼课题组的博士论文。前面的引言,摘要,还有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上你看几篇就能缕出头绪了,然后找英文摘要里的专业表达,都记下来,尤其key words。这样你能在短期内就有一个构架。

接着你就按照这些关键词,去寻找相关领域引用最多的文献,尤其是review,把相关的用endnote什么的都弄在一起,然后挑看着顺眼的,半精读。

所谓的半精读,就是可以有不懂的地方,要总结,打个比方,我研究方向是机械里偏材料的,所以刚接触时候,许多检测方法我都没接触过,什么TEM,XRD,RAMAN什么的,然后看多了就发现检测手段就是那些,这样有助于你设计实验和数据分析。

所以我觉得在初期搭好架子后,就可以大量的读英文文献了,可以有不懂的,要及时总结。比如我用的mendeley文献管理软件,我把里面不同检测方法的数据分析都归到一起,所有基本原理都归到一起,然后这样差不多大半年之后,你读文献会越来越快。还有就是我觉得文献里最重要的就是读图,还有看引文和前面的introduction,读多了会发现经典文章就那几个,然后就可以精读这些经典文章了,有了前面的基础,到这一步读的就快了,也会抓住重点了。

还有就是心态问题,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急躁,就是因为像research gate还有mendeley什么的总是推送,然后自己就乱掉了,现在我心态好多了,毕竟别人的工作,做的再好,也不可能是完美的,急躁的话就没法好好静心总结了。

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不喜欢读文献,很没意思,我老板一度经常唉声叹气,现在读博了,没办法,没有硕士期间那么放羊了,所以静下心来读多了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还有就是文章质量的问题,我觉得初期不要纠结这个,因为以我的经验就是,我在刚读的时候分不清好坏,然后看到sci一区,我就默认是好文章,看到三区,我内心潜意识就觉得肯定不如一区好但是时间久了就发现,这样是不对的,因为有的所谓分区差点影响因子小的期刊,不见得就很差,有一些研究人员的文章虽然没top,但是想法和思路还是很不错的。所以不要在没读之前就想当然的否定一些文献里的工作。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越好的期刊,里面的语句什么的读起来越舒服,而且读起来越简单。我最近感触颇深,前几天读了个四区的,那语句读着感觉就很蛋疼。

读文献的目的除了了解研究近况,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在脑子里能构架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包括原理、方法、分析和总结。还有就是学习怎么叙述和分析,这也是我自己的努力方向。

以上只代表我这个科研渣渣的想法,大神勿喷,我基础差,所以步子迈得小,如果你天资过人,其中很多步骤都可以省略,直接跳到发现和总结,因为前面的循序渐进对大神来说真的是浪费时间。

还有,读博须谨慎

作者:李冬青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553476340

若是做机器学习算法方面的,提供几条心得仅供参考!

第一,直接和导师或者师兄师姐要到他们以前发的论文,一定要包含代码,直接和他们聊天,相信我,很多思想或者概念要自己很长时间才能摸清楚的,或许他们几句话就说清楚了,大体意思理解了之后,把程序捋一遍!某一块的东西就入门了!

第二,刚开始看论文,要慢,千万不要贪多,主要看摘要!一般看完题目或者摘要,最好自己心里能提几个问题,然后直接在文章里面找对应的地方看!

第三,一定要做笔记!我的知乎主页里有几个笔记模板! 下面笔记和算法模板分别提供两个!

笔记模板一,主要包含几个方面:

1.文章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的思路是什么;

3.核心的知识点有哪些;

4.程序功能分块说明;

5.存在的问题;

6.有哪些改进的思路!

笔记模板二,主要包括六方面:

1.看过摘要之后,自己提出几个问题;

2.对应问题的解答;

3.用自己的话阐述文章的核心问题和思路;

4.可能改进的地方;

5.自己画一遍文章的流程图;

6.捋一遍算法流程.

算法模板,主要是写一下算法步骤,增加自己的感性认识!宏观上对作者主要做的工作和实验流程有个把握. 可以让自己记忆深刻一点!

第四,有代码的文章重点看!有代码的话, 一方面便于自己将一些核心思想或者基础知识理解透彻; 另一方面, 将来写文章,做对比试验也方便!

第五,和同学合作,一起看某个专题的论文,相互交流!(最后一条的前提是你们相互之间有信任感!)假如, 实验室有几个同方向的小伙伴, 大家不用多,每人一个月看透两篇文章, 将其共享出来, 言简意赅地讲解给小伙伴, 让大家不用看别人的文章,就能理解里面八九成的信息, 大家的效率都会提高.

作者:鸡糟的黄医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563333253

我是临床医学出生,这些阅读论文的技巧是我小老板的小老板传下来的,然后我结合自身经验改动了一下,供题主参考。当然了,这是给研究生入门用的小技巧,如果是知乎上那些高中就能发CNS的大牛请自动跳过。

假如导师给了你一个课题的大致方向却没有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办(相信这样的导师不在少数),我的经验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这是个啥玩意?

这一步最简单,推荐找1到2篇该方向的综述,哪怕中文的都行,你得先搞懂你要研究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鬼。否则接下来看文献都是一头雾水。

第二步,别人都做了啥?

这一步最耗时间。以你导师给的大方向为关键词搜索论文(最好是英文),把搜出来的近十年的所有论文的摘要全部看一遍(友情提示:如果英文不过关,把摘要输入翻译软件机翻都没问题)。当然,看到后来会发现很多论文大同小异,可以不用看摘要了,但起码要把标题全部看一遍。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把每篇研究的精髓用一句话凝练出来,否则很快会忘记前面看了什么!当然了,如果遇到类似的文献可以合并同类项。

第三步,别人是怎么做的/我该怎么做?

现在题主大概已经有上万篇该领域文献的阅读量了(虽然都是粗读),恭喜你,你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键盘大牛了!

回过头去再看一遍你自己整理出来的笔记,你会发现,你已经能够比较深刻的认识到该领域别人做过什么,热点是什么,还有什么可以创新了(友情提示:研究生嘛,只要稍微创新一点点、和别人有一点点不同就够了。研究生想发大文章的请略过……)。这时候你脑子里应该可以有个大致的规划,明白自己具体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接下来,你要去找导师了。姜还是老的辣,你要让导师帮你把研究方向把把关,省的走歪路!

最后,你只需要找出几十篇和你研究方向类似的或者对你研究有帮助的论文(越新、影响因子越高越好),把全文搞到手开始精读,搞明白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作者:临渊跳河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633437094

先明确一下科研需要的3个能力(按难度由小到大排列):独立完成研究的能力,展现研究成果(写作、绘图、演讲)的能力,自己提出idea的能力。

因此,看论文也最好以这培养这三个能力目标,依次进行。(末尾做有个总结)

第零阶段:预备工作。

先随便广泛的读,读个三五十篇,这一阶段主要是熟悉本领域的专业表述。三五十篇里有那么十篇从头到尾看懂就行。这样的阅读量,凑胡就够硕士论文的文献综述要求了。但这一阶段很多同学就坚持不过去的。

第一阶段:锻炼独立完成一项研究。

这一阶段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关键词来搜索和阅读论文,阅读的深浅程度以解决了想解决的问题为准。

第1步,开始尝试自己写个小论文,不要求什么创新性(但不要直接重复实现已有的研究,有可以直接对照的东西会导致惰性,对做科研是致命的),可以找老师或者师兄师姐随便要个小idea,越简单越好,然后你来实现它,遇到进行不下去的地方先查文献,实在解决不了再请教老师或者师兄师姐。这一阶段以完成第一篇小论文为止。p.s.这个小论文如果碰巧赶上开会啥的能用上就用,用不上扔掉也无所谓,不要留恋它。

第2步,向老师申请一个可以发正经论文的idea,或者加入一个研究里,从头到尾完成一篇论文。这一篇论文不要在意一作的问题。要完成一篇正经发表的论文,需要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读个一百篇各种档次的文献是至少的。自己独立做出来结果,完成初稿写作,然后求老师帮忙修改投稿直到命中。

第3步,重复第2步若干次,直到掌握了足够的研究能力为止(比如掌握了一两种模型)。

这一阶段是对学生和导师的共同考验,遇到不怎么做科研的导师,这一阶段可能到毕业也没有正经完成。即使完成了,有些组里是发的top,有些组里可能就只是个野鸡杂志,效果是天差地别。

第二阶段:锻炼展示能力

这一阶段更多的可以关注一下写作技巧和画图技巧了。比如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科技论文不追求文采,不是大牛的时候不要整幺蛾子),画图时候图形的选取和颜色的搭配等等。

针对这一目标,乱七八糟的论文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如果第一阶段看过不少top的文章、并通过对比培养出了一定的鉴赏能力,那么这一阶段很自然的就只看你看得上的文章了。看文章的时候多发掘闪光点,关注你可以学习的点,而不要以批判的态度去看,不好的就跳过去别看了,避免文人相轻心态。

怎么找好文章?你的学科对应的nature science子刊(生物学科还有cell啥的,经济学则是aer之类的,不一而足),本学科一到两本最top的期刊,然后再加一本你想发还没发过但跳一跳还是可以发的期刊(理想稍微远大一些,选个好点的)。一共四五本就足够了,太多看不过来会让人厌烦,养成读论文的习惯最重要

第1步,在上述期刊里找跟你做的方向一致的文章,前后至少看个五六年。在你想发的那个期刊里找到最近发的跟你方向相近的文章,模仿他的文章结构。在其他期刊里看图,模仿图表和配色。(nature之类的期刊写作水平不适合新手学习!)

第2步,多琢磨,直到完成你的那个发表目标。

第3步,换个新目标,重复前2步,直到永远~

这一阶段适合在做研究本身进入瓶颈的时候进行,没事儿就多琢磨琢磨。

第三阶段:独立提出idea

这一阶段读文献就是追新,追top期刊里的新,大多时候看标题就够了,遇到有意思的或者特别相关的就读全文吧,细节处容易做出突破。

第1步,隔三差五提出一个idea来,实现它,写成文章,投稿。

第2步,重复第1步,直到能稳定的产出一些好的idea,并且自己能对这些idea能发什么档次的期刊有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此后,就是一路冲击nature science了~

总结一下:

1.工具性质的读论文是跟随每个你在做的具体project的,读到解决了具体问题为止,想通过读论文学眼下用不上的技术是没有必要的,效率也比较低。

2.赏析性质的读论文是发了几篇论文,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后才需要的,为的是磨炼写作技巧。3.追新或者像读新闻一样读论文是为了找idea,初期也不需要,需要的时候自己就心里有数了。

作者:零度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586916712

在读博士

给你个建议,在看文献之前先去看书。很多人都会跳过这一步,这是极为危险的。先爬上巨人的肩膀才有资格站在他头上是不是。

科研最忌讳的就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不清楚就瞎搞。我本人是做材料的,现在就发现这个问题在科研圈挺普遍的。一堆连位错都分不清的人去跟你讨论加工硬化还有奥罗万机制,开玩笑呢?

因为国内研究生大体上水平就这样,考研四门课之外啥都不会的大有人在。补上基本功,基本上看文献会轻松很多,甚至有时候读一半就能猜出来他下面要做啥什么解释,那时候再看文献就很轻松了。

切记不要狂刷文献,费时间还学不到东西。

作者:FionaH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1039905034

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我也是读文献感觉找不到窍门效率很低。当时我的导师告诉我,一开始会这样没关系,但不能因为这样就放弃,坚持读够200篇论文之后就会找到自己的方法,最初的时候就要逼着自己读。就像一万小时定律,学会坚持不放弃,才是踏实做好科研的第一步。摆正心态,静下心来慢慢读,熟能生巧就是时间问题咯。

除了心态上做调整之外,其实读论文也有一些可以提升效率的小技巧。根据我这些年来读文献的经验,总结一下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读论文有所帮助。由于学科各异,以下我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工科专业,其他专业同学仅做参考。

首先,我会把所有论文分为两类:粗读的和详读的。粗读的论文是为了把握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宏观了解各个方法的发展历程,详读的论文是为了分析作者的方法并了解该方法的优缺点。

粗读论文的方法:

1)哪些论文被归类为粗读论文呢?领域内的早期高引用数论文。发表时间离现在已超过五年。需要粗读的论文可以通过综述论文以及高引论文related work中引用的论文进行查找。

2)根据高引论文作者锁定相关的研究团队,将其论文按照时间线排序整理,逐步解读其研究方向发展过程。

3)找出每篇文章解决的关键问题,思考他们如何找寻研究突破口,观察其如何分析当前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研究路线。

详读论文的方法:

1)需要详读的论文有两类:领域内高引论文作者在近五年发表的论文,以及各个顶级会议和期刊上近五年发表的所有解决相同研究问题的论文。需要详读的论文通常不止读一遍,并需要进行笔记整理。

2)拿到一篇论文先要读懂abstract,明确该论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并带着这个问题展开阅读。

3)继续往下读,找出作者阐述其他已发表的SOTA论文方法的部分,明确作者如何分析先前方法的优劣,并怎样在已有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

4)然后,通读论文中详细阐述的研究方法,对比着引用的SOTA论文,比较其算法和实验方法的异同,了解本文作者通过怎样的实验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用了怎样的实验数据及图表展示方式来陈述自己的实验有效性,如何总结分析自己方法的优缺点。

5)在通读完第一遍之后,再次复读,并思考作者是否真正解决了他认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有其他解决思路,如果是你,会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总结:读论文首先要明确读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提升阅读效率,最高效地掌握论文核心内容。

作者:李甲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792968834

硕士期间,还不怎么看论文。博士独立做课题了,大量阅读文献,现在才感觉有点心得,总结成以下几条,分享给大家,欢迎讨论呀

一:带着问题读文献,更有效率。泛泛的没有目标看文献,收获不大。

二:下载下来的文献,如果暂时没有时间读,一定放到桌面上,放文件夹里很快就忘记了。

三:重要的文献要精度,逐字逐句,支撑文件也要看。

四:多看一些好的期刊的文章,影响因子不一定高,但是长期以来的口碑要好。

五:如果要快速了解一篇文献,只看摘要和结论就够了。

六:在读具体的某一篇文献时,最重要的是了解主线逻辑。文章中的所有Figures都是按照这个主线逻辑展开描述的。可以一般先读“introduction”部分,然后很快地看一遍Figures。大概知道这条主线之后,才一字一句地去读“results”和“discussion

七:现在学科交叉越来越明显,多浏览一些其它领域的文献,对于启发科研灵感非常有帮助。

八:要有自己的一套文献管理系统。软件也好,按自己的习惯也好,分好类别,避免文献管理混乱。

九:要有怀疑精神。“尽信文献不如无文献”,一篇文章发表,就是几个审稿人决定的,有些问题他们也不一定能全部发现。

十:文献整理得全面、有条理,对于写文章也很有帮助。恰当引用同行的文献,对于文章的发表大有裨益。

十一: 同一领域的文献要多看,不要只听信一家之言,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十二: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 可以去各个期刊主页,订阅E-mail alert,新文章出来的时候自动会把列表发到你邮箱里,比如ACS的:https://urlify.cn/IjURR3

十三:研究生阶段选修一门以阅读分析专业文献的课程,在本实验室,课题组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论文讨论(Journal Club),比如开组会中加入这一项。如果实验室还没有这种讨论,研究生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

作者:周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556530470

本人擅长水论文,要想水首先得看别人怎么水,看的多了,也就会了水。

最快速度水出来论文的看论文思路。

1、让老师帮你挑出要看的论文。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了。老师肯定不能瞎胡给你一堆水的来糊弄你,这样显得他弱爆了。

2、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1,先参考核心的、影响因子高的论文数篇;再参考学校比较牛B的毕业论文数篇(建议数量3~5)。看的时候先扫一下摘要和目录,看是否和自己的研究相关。如果相关,迅速下拉到第三四五章,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3、如果想要了解整体脉络,优先年代早的,越早的研究越偏整体归纳,越晚的越发散。

4、同样一个点的理论,题目烂大街的那种,越早的通常越好,后面的都是对着早的降重来的,越降重质量越糟糕了。

5、但是水的论文也要适当的看一看,这样你可以学习水的姿势,原来还可以这样水。

如果论文看不懂,有这么几个可能:

1、论文中的基础理论你都不懂。如果该理论重要,那么一条一条对着查资料,学会,因为迟早得学。

2、论文太差劲,逻辑混乱。赶快关掉,找一篇好点的看。

3、自己的思路太过发散,东看西看,不集中。建议先把自己的论文提纲列出来,有大致理论点后再查文献。提纲列出要写的大致内容和使用的理论,最好先让老师修几遍,这样后期省劲。

一定要面向写论文查阅论文,这样效率最大化。

个人认为比较好的看论文的开端是硕士论文,因为作者的层次不是特别高,而且文章比较长,所以写的详细易懂一些。

作者:柳凌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555578286

我一直不建议研究生新生一开始就刷paper。灌水除外,灌水有专门的技巧,各个学科都有一些不一样,这个不在本文的范围之内。

道理很简单,论文是碎片式的知识集合,如果没有很坚实的context knowledge,你就不知道一篇论文的创新点和它的理论基础在哪里。当然,如果你已经在一个问题上面持续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和萌新又有一些不一样了,你会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这些文章,知道它们到底有没有帮助。

例如,对于刚刚开始步入无线通信的研究生而言,我一定会建议他先看tse的无线通信理论原著,甚至工程电磁学这种七八十年代的古董。不要以为这个是很trivial的事情。很多的创新往往都是围绕在本领域几个基本问题上面来回做。

接下来,不要追新,看看可以,不要深入,深入意义不大。新,首先意味着别人在短期内已经做过了,而且会持续做下去一段时间,除非你有梁静茹给的勇气有信心比对方做的更快更好,否则还是三思吧。同时,也意味着结果没有得到长期有效的验证和承认。如果你有耐心持续读一段时间的论文,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论文结果都是长期持续问题的一点点解决和灌水,从中间拿一点思路出来,对你的研究帮助不大。

nips,icml每年一两千篇论文,刷下来又如何,还不是大量有人在灌水。IEEE trans也有很多的论文是依赖实验室有条件才能做的出来的。你看完了,也搞清楚了思路,甚至连公式都推的非常溜了,然后呢,不好意思,本校实验室没有这个实验条件。

更有甚者,拿了别人的一堆方法复现然后做比较,这种论文的价值只在abstract(ps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又例如,如果是天线设计类的论文,基本只看figure 1或者2就完事了,你连结论都不用看,因为看了基本上也是不能复现的(这里不是说对方的设计不对,是太多的细节你没法从文章里拿到)。如果是调参的文章,连结论都不要看,看标题就好了。

要读代表性论文,只要不离你的研究体系年代不是那么遥远,尽可能先读这些。我说的不遥远,对于计算机而言十年至十五年,对通信而言二十年到三十年。

其次,综述的论文少看,有功夫看综述,不如直接看书。

补充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刚刚开始搞科研的萌新,其实非常适合看同等级的thesis,master的论文或者phd的毕业论文都可以。在thesis里,你不但能找到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阐述(全世界的研究生都喜欢干这个事情),而且你还能看出来这些前辈们的心路历程,怎么跳坑,怎么填坑,怎么跑路,这满满的可都是知识点呢。

有同学很苦恼研究生一上来导师就让读新论文,每周还要做论文报告会。小白们连本科课程可能都不是很弄的清楚,突然就要开始站在世界的前沿上,是个人都会发怵。

这时一定要搞清楚导师为什么要你们读新。原因大致有三个,

一是导师自己没时间,甚至没有能力看这么多的论文,学生就是TA的耳目,TA需要学生充当今日头条的角色,说实在的,这种情况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重点,重点是学生看了多少个abstract。

二是导师打心底认为综述已经浅显到和教科书一样了,不看综述等于旷课。

三是课题组眼前要做的东西就在某篇论文里,这种情况反而简单了,针对一个问题去阅读的效率会高的令人发指。

我在评论中的一个建议是,每次阅读基于一篇论文,连带这篇论文的引用文献去扩展知识图谱。尤其是IEEE目前的收录,引用文献都是直接放在网页上的。这非常适合新生对研究课题的系统性知识架构。

最后,论文来源从哪里找,这个一定要问你的师兄和导师。如果这两位都给不出来,别犹豫,尽早换课题和导师。

作者:beiyiyi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588812812

首先,千万 千万 千万不要一整个的扎进去看一篇文章,尤其万一你选的是个灌水文。这是个亲身经历的痛,鬼知道我国庆节假期这样看文章的时候睡了多少次。然后,就我而言,是一个刚刚接触做实验写文章的人,并不是很清楚整个流程,这一点也要认识到,总不能没明白自己的段位就上场比赛呀。

但是以下几个点是我在以后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需要一直记得并且持续实践的:

第一, 拿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能是导师让你精读、同学分享给你的或者是你认为的好的文章。从题目到摘要,然后看图表以及图表下边的注释。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作者要做一件怎样的事情和怎么做了、做了什么结果出来证明什么结论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是否需要继续读下去的判断来自于自己,接下来可以读结果和讨论部分。

第二, 对于认真读一篇文献的原因可能是研究方法或者是研究内容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的。这个时候,(对于类似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可读完一大段做一个小的笔记。在做笔记的过程当中,会对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考,自己输出需要大脑和双手的参与,是一个高质量的学习过程。而且,还不容易睡是不是??可以打中文,英文够好的话,直接写英文笔记也挺好的哈。

第三, 阅读文献其实除了做开题报告,了解相关知识等等等外,还有一个目的是学习撰写论文。这个部分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平常记录一些准确的优秀的表达方式,用word,印象笔记都可以呀。再一个就是,当你需要写某个部分却有不知道正确的表述的时候,你可以读5-6篇针对这个部分的文章。俗话说:看多了猪跑,就会跑了(不知道谁说的,hhhh)。不过要记得不要被其他的表述扰乱来了原来的表达中心。

第四, 关于心态,读文献的时候难免觉得——卧槽,这是什么,好牛逼的样子,我咋看不懂。这可能是由于词汇有难度、基础知识的缺乏以及作者表述的问题(是的,就是有的作者表达的云里雾里的)。词汇,首先,要觉得,没关系的不影响整体理解不要畏难;再次,那么多翻译软件,推荐一下网易有道云词典的屏幕取词划词。基础知识这个没办法,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回到书本里去,有体系的讲解比起搜出来的碎片知识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最后说一个真的真的需要记得的事情,当你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请注意,不是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是刚开始需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好上知乎,或者和老师大牛了解做事情的方法,有方法指导的时候,真的事半功倍。最最后,做研究写论文是一个主题研究的过程,可以去读一下一本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

最最最后,作为一个刚入门的普通同学,写出来的都是亲测有效的小方法。

作者:苍耳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666580580

记得研一刚入学的时候每周组会都要汇报看论文的进度,看了多少篇,都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疑惑和新思路,当时老板也不限定方向就是甩给一个压缩包,让我们一学期把这些论文过一遍,其实当时还挺抵触的,毕竟觉得没有什么用,看得也不走心,大多时候都是为了应付组会 觉得不看就没有东西可以汇报 现在研二了,觉得当时老板让我们看论文,尤其是泛读论文,真的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 只不过因为自己悟性比较差 执行力又低所以浪费了一年宝贵的科研时光

现在研二了 看得论文不算多 不过还是有一些新手友好的看论文的建议(CS的,其他也许也通用?)

1. 大方向要先定下来。不管是为了发论文还是科研兴趣还是老板指定,要深入研究的领域一定要先框定下来,否则很难集中精力深入调研下去,大方向怎么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兴趣,实验室的情况,师兄师姐的研究课题,老板的意思,各方面来看,毕竟相对来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推进出成果:)

2. 确定大方向之后,先找一些比较新的文章,搜集一下相关的关键词,还有题目,看看这个领域最近都有什么研究的热点或者存在的难点。其实这一步,还是一个寻找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同时也要对一些专业术语有个概念上的认识 毕竟有一些词汇 看上去真的非常日常 但放在专业领域就是……嗯 不会的或者确定不了意思的可以先记下来

3.  把2中搜集的问题罗列一下,然后再仔细瞅一下相关问题的文章的摘要。如果基本能知道它做了啥 就可以继续看看文章主体部分 直观感受并估量一下这个能不能做 怎么估量?比方说你数理基础比较差 但是该方向全是晦涩难懂的公式 那可以先放一放

4 .大概确定完了问题之后,可以找一篇较新的文章仔细抠一下。抠也是有技巧的 对于那些不明白也不会影响句子理解的高级词汇可以不用理睬 对于部分频繁出现且单词常用但凑在一起放在上下文中就是不知道是什么鬼意思的一定要着重标注 这些可能是标准的专业词汇也可能是之前的研究提出的一些概念 可以参看引用顺藤摸瓜确定一下

5 .方向问题差不多有了,我觉得下一步可以先看一些优秀的博士毕业论文 (为啥那么多人都说不要看中文一定是因为我太菜了哭哭哭)毕竟有几点好处 第一语言上没有障碍 第二因为篇幅长所以对一些背景知识和相关研究成果能有较为细致且通俗易懂的概述 看完之后再去品读一些英文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可能更顺畅

6. 上述过程一般来说会比较漫长且煎熬,要耐得住性子一点,提出了问题之后就要更为细致的读论文。可以以一篇为中心 通过参考文献进行发散 把文章中提出的算法自己实现跑一下或者看看作者有没有提供源码的链接 下载自己跑一遍感受一下 如果跑不通就看看源码 尝试着先模仿并给出一个阉割版的实现 一般来说 在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 也许会触发一些科研的灵感(骗人)

作者:杨小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815117152

先读中文的,先读中文的,先读中文的。

重要的话说三遍,别信一群能装逼的货,啥读文献一定要读英文的,不能培养自己读中文文献的坏习惯,大部分都是在装逼!

在你刚刚读研的时候,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本不理解,上去就读英文的,你吭哧吭哧读完一篇文献,啥也看不懂,这时候一定要看一些中文文献,来增加自己对研究方向的理解。

比如一些知名大学的硕博毕业论文,里边有非常好的现状介绍,实验测试介绍,研究前景介绍。当你看完几十篇中文文献后(实际上看中文会很快)你对你的研究方向已经有了很不错的理解。

然后,你可以开始看英文的了,

看英文的时候也不一定要完全抛弃中文文献,可以和中文文献相结合看,更有利于自己对各个名词,各个实验检测方法的深层次理解。

最后等你达到一定水平,你才可以完全抛弃中文文献,完全阅读英文文献,因为这时候你对你所研究方向已经基本理解,英文名词你也已经都可以理解。这时候阅读英文就跟中文文献没什么区别了。

一般从阅读中文文献,到最后完全转向英文,起码得几个月时间。

最后,关于具体文献阅读方法,其他回答说的已经很好了,大差不差。

找几篇好的review,再把review里边引用的文章都看一看,好的仔细读读,不好的看看introduction就可以了。

量变引起质变,看的多了,有一天你就会突然发现打通了任督二脉。找到了读文献的技巧。

这个技巧,还真要自己多读,多去探索,远远不是别人给你几条建议,你就可以学会的。

就像当年学习人家学霸的学习方式,人家就可以用的很好,但自己却不一定适合,这个东西一定是要因人而异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读博这种东西,就是朴实无华且枯燥。

作者:kkhenry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1112961451

对于医学生来说,大多都是阅读英文文献,所以难度也会更加大一点。

我从大二开始读文献,从一篇10页的英文综述开始。到今天,我基本可以做到不用查字典,而这在独立撰写一篇英文论文时,也基本能和中文写作达到差不多的顺畅。

总结经验就是,科学的方法+孜孜不倦的耐心。

找到一篇值得读的文献,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千万不要随便拿一篇就开始查字典。

这篇文献应该具备几个要素:

  1. 这是需要关注和研究方向

  2. 这篇文章所讲的内容并不足够专注,而能提供较为广泛的介绍

  3. 这篇文章来自于高水平的期刊

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篇文献我建议是精读,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目的就是了解你的方向,有个大概的印象。但千万不要指望能完全读懂。因为一个高水平期刊的综述,就算是科研老手,也是要花很多功夫咀嚼的。所以,不强求全部了解,了解个大概足以。

做到查、记、看

我的第一篇文献是肿瘤干细胞的综述,长达10页A4纸的文字。我开始读的时候,一句话里面除了it、the这些词认识,其他的基本都不认识。

怎么呢?

查。

我把电脑放在边上,碰到词不认识,查好,写在边上。没查完几个词,我就把这一句话连起来看一遍,把大致意思理解出来。这个时候你不会全懂,你只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并不知道每个名词后面代表的含义是什么。没关系,接着读。在读完一段以后,就要拿出笔记本或者笔记软件

记。

每读完一段的时候,我会把大致的意思写下来。既包括这一段的主旨意思,也包括我觉得很重要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知识点。记录不用规规矩矩,有箭头,有符号等等都可以,但是要一行一行要清洗,逻辑关系要明确,不要最后自己回顾都看不懂。

刚开始,我写的很多东西,都是因为我不懂这些背景知识。比如,肿瘤干细胞的niche,我甚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中文来解释,巢穴?这个时候,记录下来了,之后就可以依照着来逐个攻破。

积累了几段的主旨意思以后,我慢慢能梳理出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这一段是说肿瘤干细胞是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而下一段就是说这个环境大概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再下一段是说,这些条件多和什么东西相关。

这个时候,就要中心会到前面的几段,

看。

把几段的内容联系起来,梳理出这一部分主要的内容。但还有很多的专有名词和背景知识不知道。没关系,查。

最开始是百度百科,可能不专业,但基本够用。比如,循环性肿瘤细胞、microRNA、lncRNA等等,看看百科,大概知道了。

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是重点讲microRNA的,这个时候百科的介绍就不够了。于是我就看综述中引用的摘要。比如,我想知道microRNA是怎么起作用的,翻到引文看看摘要,我虽然不太明白很多的分子还有作用机制,但我知道这个microRNA到底是促进还是抑制,明确了这一点就行。

接着读。

每一段有总结,一些重点介绍的进展有相对应的背景资料查阅,最后,把所有的总结和要点梳理一遍,在下面写出,这个文章,到底说了什么事。

这篇10页的文献,我看了将近两个星期。

这10张A4纸,比我的内科学的笔记还要密集。

从摘要开始,百里挑一

当看完综述以后,慢慢会开始看论著。

不同于综述的是,论著是单个的研究,视野更加缩小,甚至可能只研究两个分子之间的作用。因此,背景知识更加深入。所以,这个时候,筛选就十分重要。

我们从标题和摘要开始,认真读摘要的内容,看看是不是自己想了解的这个方面。

如果不是,赶紧关掉,不浪费时间。因为文献瀚如烟海,要找到你最需要的那一个。

读摘要也是一门学问。

虽然只有短小的200-300字,但抓去信息要十分准确。

如果你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想看某一个小方面的进展,那么,拿到摘要,首先看结果部分。作者会直接告诉你,他们拿到了什么结果。然后读结论。结果+结论一般在100字-150字左右,这个时候,你就大概了解进展信息。但是,往往结果和结论中,并不是完全按照你的预期,也有很多你不清楚的背景,所以这个时候,再看看摘要的前两句话,看看是不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结论和结果。

至此,基本就确定了这篇文章的主旨,也就能筛选出相关的和不相关的了。

没有人可以面面俱到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当我们见到一个新的名词,或者一个新的定义,我们都给予了解它的全部含义。这是让很多研究生新生头疼的问题。

不查,一句话里面三四个名词不懂,看完什么都不懂。

查,一个名词背后又有丰富的含义和研究内容,很难一下子了解全面。

这里,我的建议是,浅尝辄止。

就是,查到这个名词或者定义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不用了解全部。

因为所谓的背景知识,是帮助我们了解研究的主要思路。这篇研究是建立在现有的基础之上,那么只需要了解现有基础的最基本含义就够了,不用再去纠结这个含义还引申出了其他什么内容。这容易造成关注点分散,最后读者读者自己迷失了。

请记住,没有人可以面面俱到的对某一个领域充分了解,即使是资深的科研工作者,也是像摸石头过河一样,不断从新的东西里面摸索更新的东西,而了解这个新的东西,他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不要指望一篇文献解决大多数问题,一篇文献,只能解决一个很小的问题,所以要多读,多看。

做好科学的文献管理

这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能力。

我建议是熟练掌握一个文献管理软件,不论是zotero 还是endnote,分门别类的放好,并且加上自己的分类标记(比如重要参考价值一类,研究方法参考一类,背景知识一类等等),对于一个课题来说,参考文献不一定都是背景介绍或者相关领域,有的可能就是技术路线的参考,有的可能是借鉴人家的写作方式,这些都可以做好标记。

这样管理的好处是,最后写文章的时候,你可以整理综合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 而且可以突出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好的把自己的研究与现有资料联系起来。

这对于审稿人来说,是非常增加好感的。

最后,读文献最难的是前面的10篇。

坚持过了10篇,相信我,你的学术生涯就开始了。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mthl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无广告)。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

研究生新生要怎么看论文?相关推荐

  1. 经验分享 | 研究生新生要怎么看论文?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转自|计算机视觉联盟 问题: 经常各种看不懂论文....而且感 ...

  2. 研一(研究生)看论文文献必须要知道的几个网站

    找论文看文献必备的几个网站 明确研究方向 查找论文 看英文文献 看文献方法 想说的几句话 明确研究方向 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同学们都干劲十足,充满无限期待.但是没有正确的方向很容易让你的努力白费,(有人 ...

  3.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如何看论文

    最近导师让我们每个礼拜看三篇论文,然后定时向他汇报,上次汇报结果很不理想,啥也不会,从找论文到读论文都不会,于是向导师请教了一下,大致的内容如下,有些是我自己的理解,并不能代表导师的指导,如果存在错误 ...

  4. 研究生新生进入实验室后,如何成长?5点建议分享

    作者|罗民 研究生和本科生有何不同,你当然可以说出很多不同之处. 我认为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从个人奋斗到团队奋斗的转变. 在本科阶段,一个学生是作为一个个体在学习,从老师,从同学,从学校环境中学 ...

  5. 研究生新生的科研指南

    一.文章简介         研究生教育的好处之一就是学生可以从导师.实验室管理员和博士后等高级研究人员那里获得个性化的指导.这也是成为教授后最有趣的工作之一.然而,教授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向学生(和博 ...

  6. 告研究生新生-研究生导师书

    告研究生新生书 作者:北京邮电大学杨义先教授 各位新同学,大家好! 首先祝贺各位在刚刚结束的考研竞争中过关斩将,收获了人生的又一次成功!今天借此喜庆之日,顺便说几句心里话,也算是送给各位的见面礼吧. ...

  7. 双一流高校出新规:研究生未经导师同意发论文,不得用于毕业、评奖!

    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募格学术撰写.参考来源:吉林大学官网.科学网等. 近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文件<吉林大学关 ...

  8.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手册(如何阅读论文)

    转载:http://blog.csdn.net/smallstones/article/details/24738291 一.论文的要求 我对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 (1)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一套方 ...

  9. 2021年研究生数模B题论文记录

    2021年研究生数模B题论文记录 1.常见数据处理方法: 2.相关性系数选择 3.聚类算法 4.一种数据降维方式 5.预测模型 文章来源 2021年全国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集合,B题,文章 ...

  10. 研究生们刚开始看英文文献是怎么看的

    这里写目录标题 1. 研究生们刚开始看英文文献是怎么看的 1. 研究生们刚开始看英文文献是怎么看的 文献积累初期, 即使个人英语很好, 也建议先读一些中文论文或经典著作打好基础. 博士毕业论文是最好的 ...

最新文章

  1. HANA 数据库备份hang住的解决办法
  2. sqoop操作之HIVE导出到ORACLE
  3. 电脑重启bootmgr_电脑系统启动:显示0xc0000428怎么办
  4. android bitmap to base64_Android基础(11)—你需要知道的内存知识
  5. 在React中测试和调试
  6. @程序员,欠下的技术债怎么还?
  7. 华为机试HJ6:质数因子
  8. 设计自己的基于Selenium 的自动化测试框架-Java版(3) - 给框架分分层
  9. VO、DTO、POJO、PO的区别
  10. 凸优化第九章无约束优化 作业题
  11. Dijkstra 算法+fibonacci堆的逐步c实现
  12. SpringBoot整合Memcached
  13. 翟菜花:她经济的营销攻坚战,4C的用户导向才是破局之法
  14. C++写入并追加内容到txt中
  15. outlook中打不开超链接
  16. 鸿蒙OS 2.0流畅度实测,真的比安卓差吗?
  17. VBA宏将带分隔符txt文件另存为xls格式
  18. 惠普136w耗材贵吗_性价比利器 惠普MFP 136w轻体验
  19. java模拟网易邮箱登录_使用服务端和客户端两种方法 模拟网易邮箱实现全选,全不选的功能...
  20. codecombat极客战记森林(JavaScript)21-40关卡

热门文章

  1. Asio Threads and Asio
  2. Performs recursive(递归) glob(全局) with given suffix and rootdir,使用os.walk(rootdir)和filename.endswith(s
  3. adobe photoshop cs6 安装
  4. centos7 防火墙
  5. 【FFmpeg】使用 ffmpeg 软件让视频旋转适当角度(亲测有效)
  6. xml文件中SQL语句的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转义问题
  7. Alexnet输入大小227x227能否调整,kernel_size偶数有什么影响。
  8. cesium之三维漫游飞行效果实现篇(转)
  9. 位置式与增量式PID代码(C语言实现)
  10. markdown合并单元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