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策 金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一项新纪录,今天轰动整个物理界。

15℃温度下,竟然也能观察到超导现象

这就是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最新研究,他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氢化物,可以在这般「高温」下,无任何电阻地导电。

科学家发现,这种由氢-硫-碳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压力(大约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温时就能转变成超导体。

这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室温超导体

今天,Nature也以封面的形式对其报道,意义之重,可见一斑。

西班牙巴斯克大学凝聚态物质理论家 Ion Errea认为:

这是第一次真正声称发现了室温超导现象。

剑桥大学的材料科学家Chris Pickard评价道:

这显然是一个里程碑。

首个室温超导体

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将两种氢化物混合在一起,然后在超高压下让整个混合物重新组合。

他们选择了硫化氢(一种臭鸡蛋气味气体)和甲烷(天然气主要成分),将这两种物质与铂电极一起放在金刚石砧中。

金刚石砧是两个“尖对尖”金刚石,在二者之间可以产生巨大的压力,可以达到几百万个大气压。

当压力超过4万个大气压时,研究人员用绿色激光照射数小时,破坏硫-硫键,从而形成硫-氢化合物。

在175万个大气压下,样品冷却至-93°C就会发生超导转变。如果继续增加压力,超导转变的临界温度会不断提高。

当到达到267万个大气压时,只需把样品降低至15°C,就能看到电阻消失。

除了电阻为零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另一些超导的证据,比如在转变温度下,这种物质屏蔽了磁场,这是超导体一项重要特征。

为了寻找这种室温超导化合物,他们用废了几十对金刚石砧,每一对的价格3000美元。论文通讯作者Ranga Dias说:“我们研究的最大问题就是金刚石预算。”

金刚石砧产生的超导材料数量极少,大约是单个喷墨颗粒的大小。而且这种超导材料不够稳定,只要放置过夜就会分解。

超高压条件以及不稳定的性质,意味着这种室温超导体难以有实际性质,但这却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室温超导体,探索超导体100多年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应用广泛的超导体

超导体(superconductor),是指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为零的导体。

超导现象是在100多年前,由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他把汞降低到4.2K(约零下269度)时,发现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因此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零电阻」外,它还具有「完全抗磁性」「磁通量量子化」的特点。

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能让超导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及超导体排斥体内的磁场。这种特性最大的用途是用来做磁悬浮。

磁通量量子化,又叫做约瑟夫森效应,指当两层超导体之间的绝缘层薄至原子尺寸时,电子对可以穿过绝缘层产生隧道电流的现象。

超导体中的磁通量量子化可以用来制造超导计算机

除了这些高大上的设备,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超导体,比如医院里的核磁共振成像,还有手机信号基站也需要超导体来制造滤波器。

然而,超导体的低温限制,成了它的阻碍它应用的最大局限。

直到1987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朱经武发现了液氮(77K)温区的“高温超导体”钇钡铜氧,才让超导体应用更加广泛。

但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无需冷却,在室温下即可使用的超导体。

这也正是此次发现能够引起如此反响的原因——是科学家们苦苦探寻了几十年的一种超导体,提高温度意味着不需要复杂的冷却设备。

要知道,此次的研究要比去年的最新进展足足高出了30多摄氏度。

除了高温这个局限性外,还有就是高压

超导体只能在极高的压力下存活,相当于接近地球中心的压力,相当于马里亚纳海沟压力的40倍。

因此,也正如研究作者所说,这意味着它不会有任何直接的实际应用。

尽管如此,物理学家们仍然希望,这个超导体能够为开发在较低压力下工作的零电阻材料铺平道路。

5年追梦成真

5年前的德国物理学家的发现为找到室温超导体敲开了大门。

要知道为何氢-硫-碳会成为室温超导体,我们先介绍一下超导的原理。

在正常状态下,电子以个体形式运动,碰撞到原子就会产生电阻。

而在超导体中,两个电子会配对形成所谓“库珀对”(Copper pair)。一旦电子结伴,它们就会以量子液体的形式无阻碍地通过导体,让电阻彻底消失。

库珀对的形成可以这样通俗理解:

当带正电的原子被电子吸引后,就会聚集起来,这里正电荷多一点,自然会吸引别的电子过来,这两个电子即完成配对。

显然原子质量越重,就越难被电子吸引,电子也就越难形成库珀对,因此科学家把目光瞄向了最轻的原子——氢。

但问题是,常压下固态氢中没有自由电子。只有高压改变固态氢的结构,让氢释放出电子,才有可能形成库珀对。此时氢变成了一种金属状态——金属氢

 木星内部可能存在金属氢

1968年,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Neil Ashcroft预测,金属氢在常温下应该是超导体。

然而,要让金属氢变成超导体需要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以现有实验室条件难以达到,倒是木星内部有可能满足这样的条件。

 科学家用高压制备出金属氢

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制备出金属氢,但压力不足以让其变成超导体。

Ashcroft将希望寄托在富含氢的化合物上,这类化合物获取能在稍低的压力下变成超导体。

但添加多少比例的氢是个技术活。如果添加太少,化合物就不会像金属氢那样超导。如果添加太多,那么化合物超导所需压力太大,实验室里难以达到。

终于在2015年,德国科学家Eremets发现,一种氢和硫的化合物在-70℃时转变成超导体。

2018年,同样是Eremets的团队发现了冰箱温度下的超导体氢化镧,这种物质在-23℃、170万个大气压下变成超导体。

作者、团队介绍

这项研究的团队,来自罗切斯特大学。

Ranga Dias

Ranga Dias,是这次研究的通讯作者,本科就读于科伦坡大学,攻读的是物理和数学专业。

2007年, Dias搬到美国华盛顿,开始了他的博士工作,领域聚焦在极端凝聚态物理领域,专攻简单分子系统中的超导和绝缘体金属过渡。

Nathan Dasenbrock-Gammon

Nathan Dasenbrock-Gammon,本科就读于在北肯塔基大学,目前是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专业的博士一年级学生。

Ray McBride

Ray McBride,是罗切斯特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正在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学位。2018年,我获得了SUNY Geneseo的物理学学士学位,担任过导师和实验室讲师。

超导体若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起来,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肯定是巨大的。

当然,这条路是「道阻且长」,虽然已经翻过了一座大山,但还有诸多问题待解决。

对此,作者也表示了他们研究的下一步:

制造无需高压力、稳定的高温超导体。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895-0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physicists-discover-first-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or-20201014/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量子位】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百度AI开发」系列课 免费报名

百度EasyDL不仅让企业「定制AI模型」像家用电器一般简单,并且还能像高级AI工程师一样专业。

10.21日起,3期公开课带你0门槛轻松上手EasyDL、实现AI模型训练与部署!扫码添加好友、加入课程直播群吧~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喜欢就点「在看」吧 !

首个室温超导体问世,为了发现它,科学家用废了几十颗钻石 | Nature封面相关推荐

  1. 首个室温超导体问世,为了发现它,科学家用废了几十颗钻石 | Nature封面-1

    一项新纪录,今天轰动整个物理界. 在15℃温度下,竟然也能观察到超导现象! 这就是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最新研究,他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氢化物,可以在这般「高温」下,无任何电阻地导电. 科学家发现,这种由氢 ...

  2. Nature封面论文撤稿闹大了,认定首个室温超导体数据存疑!领域大佬尝试复现6次全失败,9位作者集体抗议无效...

    明敏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登上Nature封面的"首个室温超导体"重磅论文,突然被撤下了! 什么情况??? 要知道,这篇论文当时在学术圈引起了巨大 ...

  3. 北京冬奥黑科技; 揭秘虎年春晚硬核科技;全球首款AR隐形眼镜问世;索尼3D显示技术路径曝光...

    点击文章内容即可跳转至相应原文阅读 >> 祝大家开工大吉,虎年顺利! 北京冬奥从开幕式就黑科技曝了! 这一次的北京冬奥会,从开幕式就直接火了!首先是从冰立方中破冰而出并随着音乐冉冉升起的奥 ...

  4. 像癌症一样传播:世界首个PLC病毒问世

    本文讲的是像癌症一样传播:世界首个PLC病毒问世,这是世界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工控蠕虫病毒,它能够对关键基础设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通过制造指数级增长的攻击,而且难以检测和制止.所幸的是,它现在还只是个P ...

  5. 中国首枚芯片邮票问世;苹果开源 Swift System | 极客头条

    「极客头条」-- 技术人员的新闻圈! CSDN 的读者朋友们早上好哇,「极客头条」来啦,快来看今天都有哪些值得我们技术人关注的重要新闻吧. 国内要闻 中国首枚芯片邮票问世!搭载 120um 超薄 NF ...

  6. 15℃!人类首次实现高压下室温超导,研究登上Nature封面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15℃,差不多是这几天北京的温度. 「室温超导有可能实现吗?」这个问题困惑了人们许多年.而最新一期的 Nature 杂志封面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该研究制造出了第一个无需 ...

  7. 中国发现银河系最大恒星级黑洞!颠覆认知登上Nature:68倍太阳质量,自研郭守敬望远镜立大功...

    鱼羊 赖可 乾明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银河系中,竟然存在着68倍于太阳质量的巨大恒星级黑洞. 这一中科院领衔的最新发现,颠覆了过往对恒星演化模型的认知. 要知道,此 ...

  8. 2021首期Nature封面:牛津大学ML算法实现10万高压非晶硅原子的模拟​ | AI日报

    2021首期Nature封面:牛津大学ML算法实现10万高压非晶硅原子的模拟 为了对一般无序结构材料有更深的理解,人们广泛研究了非晶硅在高压条件下的富相行为.然而在和原子打交道的层面上,人们一直需要借 ...

  9. Nature封面:每天工作21.5小时的AI化学家,8天内完成688个实验,已自主发现一种全新催化剂...

    来源:学术头条 本文约20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本文为你介绍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化学家. 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曾经表示,"人类的进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因进化,还有一种是技 ...

最新文章

  1. 一站式学习Wireshark(三):应用Wireshark IO图形工具分析数据流 | 快课网
  2. 简单的Http请求数据保存到Hdfs
  3. 安徽阜阳计算机高中学校排名,安徽阜阳排名靠前的三大高中,有争议?2020年高考成绩说话!...
  4. 如何保证MongoDB的安全性? 1
  5. C/C++基础语法复习(三):C++重载函数,多态,虚函数
  6. kepserver 6.5_油价下调!加满一箱油少花6.5元……
  7. 从程序员到项目经理(2)
  8. Ubuntu死机卡死问题
  9. 为什么能登上qq微信,但是打不开浏览器
  10. 用 visual foxpro 也可以编写“迅雷下载”
  11. PR时间轴模板 企业发展融资历程PR动态图形模板MOGRT
  12. DM642中gel文件
  13. (学习记录)Win32开发之键盘
  14. static struct、typedef struct
  15. 【Laravel笔记】16. Cookie和Session
  16. 形式系统(Formale System)-SAT问题
  17. 给定k个排好序的序列,设计一个算法确定2路合并次序,使所需的总比较次数最少。Java代码
  18. Activiti 自定义流程图颜色
  19. 职场中你的岗位竞聘PPT是怎么做的?
  20. oracle数据库rowid是什么,oracle数据库rowid和rownum的区别以及用法-Oracle

热门文章

  1. 状语从句到独立结构(absolute construction )
  2. 形象标识 新松机器人_平昌冬奥会闭幕 沈阳新松机器人展示中国形象
  3. 墨者靶场--手工注入mysql数据库
  4. linux常见的解压命令,linux常见解压命令
  5. 开荒手册3——构思一篇小论文
  6. 2019牛客多校训练营第一场 E题 ABBA 题解
  7. python中random.choice()函数
  8. Winform下的地图开发控件(GMap.NET)使用心得
  9. 苹果怎么安装未签名的app_App苹果签名有什么作用?
  10. XPosed修改微信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