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网络层【补充】

本章的习题

  1. 请简述网络层的转发和选路两个重要功能的区别和联系
    转发:分组在单一的路由器的一条输入链路中,由路由器将该分组移动到合适的输出链路
    路由选择:一个网络中,分组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时,所采用的路径
    路由是根据路由表查找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由表项,转发是根据最佳路由中的出口及下一跳IP转发数据包的过程。因此,路由选择是转发的基础,数据转发是路由的结果。
    参考链接:转发与路由选择 / 转发与路由选择有何区别
  2.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产生背景有什么不同?它们对网络结构有什么影响?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对比

对比方面 虚电路服务 数据报服务
思路 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保证 可靠通信应当有用户主机来保证-
连接的建立 必须有 不需要
终点地址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 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
分组的转发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
当结点出故障时 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分组,一些路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分组的顺序 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到达终点的时间不一定按发送按顺序
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可以由网络负责,也可以由用户主机负责 由用户主机负责
  1. 在虚电路网络中为什么一个分组沿其路径的每条链路上不能保持相同的虚电路(VC)号?
    ① 逐链路代替该号码减少了在分组首部VC字段的长度。
    ② 通过允许沿着该虚电路路径每条链路有一个不同的VC号,大大简化了虚电路的建立。
    转载:计算机网络——网络层篇

  2. 为什么 ARP 查询要在广播帧中发送,而 ARP 响应要用单播帧?
    由于查询方不知道被查询方的 MAC 地址(这也正是为何要进行 ARP 查询的原因),而所有结点都要处理广播帧,因此通过广播发送给被查询方。而被查询方通过接收到的广播帧的源地址知道查询方的 MAC 地址了,因此可以用该地址进行响应,这样局域网中的除查询方外其它主机就不会接收和处理该 ARP 响应了,避免浪费带宽和其它主机的计算资源。

  3. 分类 IP 地址分为哪几类?各如何表示?IP 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IP 地址分为五类: 
    A 类地址:网络号前 8 位,第 1 位为 0;
    B 类地址:网络号前 16 位,前 2 位为 10;
    C 类地址:网络号前 24 位,前 3 位为 110; 
    D 类地址:没有网络位和主机位的区分,前 4 位为 1110; 
    E 类地址:没有网络位和主机位的区分,前 4 位为 1111。
    IP 地址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1) 每一个 IP 地址都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2) 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3) 按照互联网的观点,一个网络是指具有相同网络号 net-id 的主机的集合,因此,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为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具有不同网络号的局域网必须使用路由器进行互连。 
    (4) 在 IP 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网络号的网络(不管是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4. 对于分类编址方式,分别计算 A、B、C 三类网络各自可容纳的主机数量。
    A:16777214;【232−8−2=224−2=167772142^{32-8}-2=2^{24}-2=16777214232−8−2=224−2=16777214】
    B:65534;【224−8−2=216−2=655342^{24-8}-2=2^{16}-2=65534224−8−2=216−2=65534】
    C:254;【216−8−2=28−2=2542^{16-8}-2=2^{8}-2=254216−8−2=28−2=254】

  5. 试辨认分类编址方式中以下 IP 地址的网络类别,并写出相应的掩码。
    (1) 128.36.199.3     
    (2) 21.12.240.17     
    (3) 183.194.76.253     
    (4) 192.12.69.248     
    (5) 89.3.0.1     
    (6) 200.3.6.2

    (2) 和 (5) 是 A 类,掩码:255.0.0.0
    (1) 和 (3) 是 B 类,掩码:255.255.0.0
    (4) 和 (6) 是 C 类,掩码:255.255.255.0。

  6. 简述 IP 数据报首部中的寿命字段(TTL)的作用。
    该字段指明了该数据报还能经过多少个路由器的转发,每次数据 报经过一台路由器时,该字段的值减 1。若 TTL 字段减为 0,这该数据报被丢弃,不再进行转发。
    因此该字段用来确保数据报不会永远在网络中循环。

  7. 路由器转发 IP 数据报的基本过程。
    IP 数据包到路由器之后,它首先要读去 IP 包头的目标 IP 地址,然后查看路由表,根据路由协议算法,确定一条最佳的路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是因为要确定这个数据包应该从路由器上的那个接口上转发出去,很明显路由的每一条可用的路由都和路由嚣上的接口是对应的,就这样一个数据包就离开了这个路由器。
    转载:路由器转发IP包的过程

  8. 某主机的 IP 地址是 227.82.157.177/20。试问该主机所连接的网络的网络前缀是什么?该网络的网络地址是什么?主机号占多少位?主机号的二进制表示是什么?
    网络前缀是:11100011 01010010 1001【8∗2+4=20位8*2+4=20位8∗2+4=20位】,或用十进制表示为:227.82.144.0/20。【(10010000)2=(144)10(10010000)_2=(144)_{10}(10010000)2​=(144)10​】
    网络地址是:11100011 01010010 10010000 00000000,或用十进制表示为:227.82.144.0。 主机号占12位,其二进制这表示是:1101 10110001。
    【(227.82.157.177)10(227.82.157.177)_{10}(227.82.157.177)10​】= ((( 11100011 01010010 10011101 10110001 )))2_{2}2​

  9. 考虑某路由器具有下列路由表项:
    目的网络                  下一跳
    142.150.64.0/24            A
    142.150.71.128/28        B
    142.150.71.128/29        C
    142.150.71.128/30        D
    (1) 假设路由器接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 142.150.71.132 的 IP 分组,请确定下一跳。
    (2) 上面的路由器表中增加一条路由表项,该路由表项使以142.150.71.132 为目的的地址 IP 分组选择 “A” 作为下一跳,不影响其他目的地址的 IP 分组转发。
    (3) 在上面的路由表中增加一条路由表项,使所有目的地址与该路由表中任何路由表项都不匹配的 IP 分组被转发到下一跳 “E”。
    (4) 将 142.150.64.0/24 划分为四个规模尽可能大的等长子网,给出子网掩码及每个子网的主机 IP 地址的范围

    (1)该路由器的下一跳为 B。经计算 142.150.71.128/28 网络可分配的主机范围为:142.150.71.128 ~ 142.150.71.142。即目的地址 142.150.71.132 位于该网络中,所以为了将 IP 分组转发给该网络,由上面的路由表可的下一跳为 B。
    142.150.71.128/28 = 142.150.71.10000000
    142.150.71.10001110 = 142.150.71.142/28
    (2)将 142.150.71.132/32   A 添加到第二条
    (3)可以增加一条默认路由:0.0.0.0/0   E
    (4)划分四个等大子网,需要两个比特位。子网划分如下:

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 直接广播地址 可分配的 IP 地址
142.150.64.0 255.255.255.192 142.150.64.63 142.150.64.1 ~ 142.150.64.62
142.150.64.64 255.255.255.192 142.150.64.127 142.150.64.65 ~ 142.150.64.126
142.150.64.128 255.255.255.192 142.150.64.191 142.150.64.129 ~ 142.150.64.190
142.150.64.192 255.255.255.192 142.150.64.255 142.150.64.193 ~ 142.150.64.254

网络地址:
(142.150.64.00000000)2=(142.150.64.0)10(142.150.64.00000000)_2=(142.150.64.0)_{10}(142.150.64.00000000)2​=(142.150.64.0)10​
(142.150.64.01000000)2=(142.150.64.64)10(142.150.64.01000000)_2=(142.150.64.64)_{10}(142.150.64.01000000)2​=(142.150.64.64)10​
(142.150.64.10000000)2=(142.150.64.128)10(142.150.64.10000000)_2=(142.150.64.128)_{10}(142.150.64.10000000)2​=(142.150.64.128)10​
(142.150.64.11000000)2=(142.150.64.192)10(142.150.64.11000000)_2=(142.150.64.192)_{10}(142.150.64.11000000)2​=(142.150.64.192)10​
子网掩码:
(255.255.255.192)10=(142.150.64.11000000)2(255.255.255.192)_{10}=(142.150.64.11000000)_2(255.255.255.192)10​=(142.150.64.11000000)2​
广播地址:
(142.150.64.00111111)2=(142.150.64.63)10(142.150.64.00111111)_2=(142.150.64.63)_{10}(142.150.64.00111111)2​=(142.150.64.63)10​
(142.150.64.01111111)2=(142.150.64.127)10(142.150.64.01111111)_2=(142.150.64.127)_{10}(142.150.64.01111111)2​=(142.150.64.127)10​
(142.150.64.10111111)2=(142.150.64.191)10(142.150.64.10111111)_2=(142.150.64.191)_{10}(142.150.64.10111111)2​=(142.150.64.191)10​
(142.150.64.11111111)2=(142.150.64.255)10(142.150.64.11111111)_2=(142.150.64.255)_{10}(142.150.64.11111111)2​=(142.150.64.255)10​
可分配的IP地址:
(142.150.64.00000001)2=(142.150.64.1)10(142.150.64.00000001)_2=(142.150.64.1)_{10}(142.150.64.00000001)2​=(142.150.64.1)10​
(142.150.64.00111110)2=(142.150.64.62)10(142.150.64.00111110)_2=(142.150.64.62)_{10}(142.150.64.00111110)2​=(142.150.64.62)10​
参考链接:西工大计算机网络作业13

  1. 某单位有两个局域网(各有 120 台计算机),通过路由器 R2R_2R2​ 连接到互联网,现获得地址块 108.112.1.0/24,为这两个局域网分配 CIDR 地址块,并为路由器 R2R_2R2​ 的接口 1、接口 2 分配地址(分配最小地址)。配置 R2R_2R2​ 的路由表(目的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在 R1R_1R1​ 的路由表中增加一条项目使该单位的网络获得正确路由。

    LAN1LAN_1LAN1​:108.112.1.0/25;
    LAN2LAN_2LAN2​:108.112.1.128/25;
    接口 1:108.112.1.1;
    接口 2:108.112.1.129;(或者 LAN1LAN_1LAN1​,LAN2LAN_2LAN2​ 互换)
    解释:需要使用子网划分,划分为 2 个子网,相当于一人一半。
    (108.112.1.00000000)2=(108.112.1.0/25)10(108.112.1.00000000)_2=(108.112.1.0/25)_{10}(108.112.1.00000000)2​=(108.112.1.0/25)10​ -> LAN1LAN_1LAN1​
    (108.112.1.10000000)2=(108.112.1.128/25)10(108.112.1.10000000)_2=(108.112.1.128/25)_{10}(108.112.1.10000000)2​=(108.112.1.128/25)10​ -> LAN2LAN_2LAN2​
    (108.112.1.00000001)2=(108.112.1.1)10(108.112.1.00000001)_2=(108.112.1.1)_{10}(108.112.1.00000001)2​=(108.112.1.1)10​ -> 接口 1
    (108.112.1.10000001)2=(108.112.1.129)10(108.112.1.10000001)_2=(108.112.1.129)_{10}(108.112.1.10000001)2​=(108.112.1.129)10​ -> 接口 2

R2R_2R2​ 的路由表:

目的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跳
108.112.1.0 255.255.255.128 接口 1(直接交付)
108.112.1.128 255.255.255.128 接口 1(直接交付)
192.168.10.2【答案截图与这有出入,都放在这】 255.255.255.252 直接交付
默认路由 0.0.0.0 0.0.0.0 192.168.10.1

通过路由聚合,给 R1R_1R1​ 的路由表增加:(108.112.1.0,255.255.255.0,192.168.10.2)

图片来源:计算机网络题,求解释

  1. 某组织分配到一个地址块,其中的第一个地址是 14.24.74.0/24。这个组织需要划分为 11 个子网。具体要求:具有 64 个地址的子网 2 个;具有 32 个地址的子网 2 个;具有 16 个地址的子网 2 个;具有 8 个地址的子网 4 个(这里的地址都包含全 1 和全 0 的主机号)。试设计这些子网分配结束后还剩下多少个地址?
    14.24.74.0/24 = 14.24.74.00000000/24
    ① 先划分为 4 个拥有 64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00000000/26 = 14.24.74.0 ~ 63/26 【给第一个需要 64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01000000/26 = 14.24.74.64 ~ 127/26 【给给第二个需要 64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10000000/26 = 14.24.74.128 ~ 191/26
    14.24.74.11000000/26 = 14.24.74.192 ~ 255/26
    ② 再划分第三个 /26 的子网,划分为 2 个拥有 32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128 ~ 191/26,划分以后:
    14.24.74.10000000/26 = 14.24.74.128 ~ 159/27【给第一个需要 32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10100000/26 = 14.24.74.160 ~ 191/27 【给第二个需要 32 个地址的子网】
    ③ 接着划分第四个 /26 的子网,划分为 2 个拥有 32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192 ~ 255/26,划分以后:
    14.24.74.11000000/27 = 14.24.74.192 ~ 223/27
    14.24.74.11100000/27 = 14.24.74.224 ~ 255/27
    ④ 再划分上面的第一个 /27 的子网,划分为 2 个拥有 16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192 ~ 223/27 ,划分以后:
    14.24.74.11000000/28 = 14.24.74.192 ~ 207/28 【给第一个需要 16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11010000/28 = 14.24.74.208 ~ 223/28 【给第二个需要 16 个地址的子网】
    ⑤ 再划分上面的第二个 /27 的子网,划分为 4 个拥有 8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224 ~ 255/27 ,划分以后:
    14.24.74.11100000/29 = 14.24.74.224 ~ 231/29【给第一个需要 8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11101000/29 = 14.24.74.232 ~ 239/29【给第二个需要 8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11110000/29 = 14.24.74.240 ~ 247/29【给第三个需要 8 个地址的子网】
    14.24.74.11111000/29 = 14.24.74.248 ~ 255/29【给第四个需要 8 个地址的子网】
    因此,地址全部分配完毕。
    原题里面具有 16 个地址的子网 3 个,地址没办法分配,但是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发现,答案完全分配完毕,因此稍微改一下原题

    参考链接:计算机网络教程,谢希仁第二版,第七章课后题26题

  2. 为何 BGP 可以避免“坏消息传播得慢”的问题?
    “BGP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中的“坏小心传播得慢”这一问题。当某个路由器或者链路出现故障时,由于BGP发言人可以从不止一个临站获得路由消息,因此容易选择出新的路由。距离向量算法往往不能给出正确的选择,是因为这些算法不能指出哪些邻站到目的站的路由是独立的。”

  3. 比较交换机和路由器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
    主要的区别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外形上:
    从外形上我们区分两者,交换机通常端口比较多看起来比较笨重,而路由器的端口就少得多体积也小得多,实际上右图并不是真正的路由器只是集成了路由器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交换机的功能(LAN口就是作为交换机的端口来使用,WAN是用于连接外网的端口),而两个天线则是无线AP接入点(即是通常所说的无线局域网wifi)。
    (2)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交换机工作在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则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就是第三层。也就是由于这一点所以交换机的原理比较简单,一般都是采用硬件电路实现数据帧的转发,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肩负着网络互联的重任,要实现更加复杂的协议,具有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功能,一般都会在在路由器中跑操作系统,实现复杂的路由算法,更偏向于软件实现其功能。
    (3)数据的转发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帧,而路由器则是根据IP地址来转发IP数据报/分组。数据帧是在IP数据包/分组的基础上封装了帧头(源MAC和目的MAC等)和帧尾(CRC校验码)。而对于MAC地址和IP地址大家也许就搞不明白了,为何需要两个地址,实际上IP地址决定最终数据包要到达某一台主机,而MAC地址则是决定下一跳将要交互给哪一台设备(一般是路由器或主机)。而且,IP地址是软件实现的,可以描述主机所在的网络,MAC地址是硬件实现的,每一个网卡在出厂的时候都会将全世界唯一的MAC地址固化在网卡的ROM中,所以MAC地址是不能被修改的,但是IP地址是可以被网络管理人员配置修改的。
    (4)”分工“不同
    交换机主要是用于组建局域网,而路由器则是负责让主机连接外网。多台主机可以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这时就组建好了局域网,就可以将数据发送给局域网中的其他主机,如我们使用的飞秋、极域电子教室等局域网软件就是通过交换机把数据转发给其他主机的,当然像极域电子教室这样的广播软件是利用广播技术让所有的主机都收到数据的。然而,通过交换机组建的局域网是不能访问外网的(即是Internet),这时需要路由器来为我们”打开外面精彩世界的大门“,局域网的所有主机使用的都是私网的IP,所以必须通过路由器转化为公网的IP之后才能访问外网。
    (5)冲突域和广播域
    交换机分割冲突域,但是不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分割广播域。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广播风暴和安全漏洞问题。而连接在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不通的广播域,路由器不会转发广播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单播的数据包在局域网中会被交换机唯一地送往目标主机,其他主机不会接收到数据,这是区别于原始的集线器的,数据的到达时间由交换机的转发速率决定,交换机会转发广播数据给局域网中的所有主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路由器一般有防火墙的功能,能够对一些网络数据包选择性过滤。现在的一些路由器都具备交换机的功能(如上图右),一些交换机具备路由器的功能,被称为3层交换机,广泛使用。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是速度也较慢,价格昂贵,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的线性转发报文的能力,又有路由器的良好的路由功能因此得到广泛的使用。
    当然关于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一些介绍远不止这些,上述所说是主要的一些区别,同时也是本人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浅显认识,如有其他一些较明显的区别特征望给出宝贵意见。
    转载自:浅谈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4. 路由器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都有排队功能,什么情况下分组会在输入端口排队,而什么情况下分组会在输出端口排队?如果能让路由器处理分组足够快,是否能使输入和输出端口都避免出现分组排队(假定输入/输出线路速率相同)?
    ① 当一个分组正在查找转发表时,后面又紧跟着从这个输入端口收到的另一个分组。这个后到的分组就必须在队列中排队等待。
    ② 输出端口从交换结构接受分组,然后把它们发送到路由器外面的线路上。在网络层的处理模块中设有一个缓冲区,实际上它就是一个队列。当交换结构传送过来的分组的速率超过输出链路的发送速率时,来不及发送的分组就必须暂时存放在这个队列中。
    ③ 最理想的情况是输入端口的处理速率能够跟上线路把分组传送到路由器的速率。这种速率称为线速(line speed)

  5. 简述 IGMP 和多播选路协议的作用。
    IGMP 和多播选路协议是互联网实现网络层多播的两个互补的组件: 
    IGMP 通知本地的多播路由器有主机参与某多播组。多播选路协议用于本地多播路由器与其他多播路由器联系,传送组成员关系信息,建立多播路由。

  6. 什么是可重用地址和专用地址。什么是虚拟专用网 VPN
    为了地址的二义性问题,RFC 1918 指明了一些专用地址。用于机构内部通信,不能用于互联网上的主机通信。在互联网中的所有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进行转发。采用这样的专用 IP 地址的互连网络称为专用网络或本地互联网,或更简单些,就叫做专用网。显然,全世界可能有很多的专用互连网络具有相同的 IP 地址,但这并不会引起麻烦,因为这些专用网络仅在本机构中内部使用。专用 IP 地址也叫做可重用地址
    (1)10.0.0.0 到 10.255.255.255 (或记为 10.0.0.0/8,它又称为24 位块)
    (2)172.16.0.0 到 172.31.255.255 (或记为 172.16.0.0/12,它又称为 20 位块)
    (3)192.168.0.0 到 192.168.255.255(或记为 192.168.0.0/16,它又称为16 位块)
    利用公用的互联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这样的专用网又称为虚拟专用网VPN
    扩展阅读:专用地址简介

  7. 内联网(Intranet)和外联网(Extranet)是怎样的网络?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由两个场所 A 和 B 独立的内部网络所构成的虚拟专用网 VPN 又称为 内联网(intranet 或 intranet VPN,即内联网 VPN),表示场所 A 和 B 都是属于同一个机构。
    有时一个机构的 VPN 需要有某些外部机构(通常是合作伙伴)参加进来。这样的 VPN 就称为外联网(extranet 或 extranet VPN,即外联网 VPN)。
    请注意,内联网和外联网都采用了互联网技术,即都是基于 TCP/IP 协议的。
    扩展阅读:内联网、外联网、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8. 考虑图 4-41 中的基本 NAT 方法,假设 NAT 路由器只拥有 1 个全球 IP 地址,若有多台专网主机想同时访问互联网上资源会出现什么问题?当采用 NAPT 情况有会怎样?
    没找到图,只找到答案。_(¦3」∠)_
    ① 会发生冲突,不能都成功通信。因为,同一时刻只能有一台专网主机访问互联网上的主机。NAT 路由器无法区分返回的 IP 数据报是发送给谁的。
    ② 当采用 NAPT 时,NAPT 路由器将运输层的端口号和 IP 地址一起进行转换,并利用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报文。由于端口号字段有 16 比特,因此一个外部 IP 地址可支持 60000 多对内部进程(可位于不同主机)与外部进程的通信。

  9. 互联网的多播是怎样实现的?为什么互联网上的多播比以太网上的多播复杂得多?
    ① 首先是使用多播地址来标识多播分组的接收方,即多播组。
    ② 另外,需要使用两种协议:一个是IGMP协议,让连接在本地局域网上的多播路由器知道本局域网上是否有主机(严格讲,是主机上的某个进程)参加或退出了某个多播组。
    显然,仅有IGMP协议是不能完成多播任务的。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多播路由器还必须和互联网上的其他多播路由器协同工作,以便把多播数据报用最小代价传送给所有的组成员。这就需要使用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③ 由于以太网是一个广播网,利用广播很容易实现多播。交换机转发所有多播帧(目的地址是多播地址的帧)就可以将帧发送给以太网上所有主机,而收到帧的适配器通过识别目的组地址来过滤掉不需要接收的帧。而在互联网上实现多播要复杂得多,因为在互联网范围内进行广播是灾难性的。为减少分组不必要的转发,需要生成多播转发树(连接多播组成员的树),多播路由器仅在多播转发树上进行转发。多播转发树必须动态地适应多播组成员的变化。因为,互联网上的多播比以太网上的多播复杂得多。

  10. IP多播为什么需要两种协议?这两种协议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IGMP协议是让连接在本地局域网上的多播路由器知道本局域网上是否有主机(严格讲,是主机上的某个进程)参加或退出了某个多播组。仅有IGMP协议是不能完成多播任务的。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多播路由器还必须和互联网上的其他多播路由器协同工作,以便把多播数据报用最小代价传送给所有的组成员。这就需要使用多播路由选择协议。多播路由选择协议的基本任务就是在多播路由器之间为每个多播组建立一个连接源和所有拥有该组成员的路由器的多播转发树。IP多播数据报只要沿着多播转发树进行洪泛就能被传送到所有的拥有组成员的多播路由器,然后在局域网内多播路由器再通过硬件多播将IP多播数据报发送给所有组成员。

  11. 为什么 IGMP 要使用 IP 多播进行传输,并且其 IP 数据报的 TTL 被设置为 1?
    为了提高IGMP的工作效率,减少组成员和多播路由器发送IGMP报文的数量,IGMP报文使用IP多播进行传输。例如,延迟响应和选择查询路由器都需要多播的支持。同时,IGMP仅用于在本地网络中组成员向多播路由器通告成员关系,为了避免封装了IGMP报文的IP多播数据报被路由器(普通IP多播数据报是要被多播路由器转发的)转发到其他网络,其IP数据报中的TTL被设置为1,路由器收到该数据报后会丢弃该报文而不会被转发。

  12. 在IGMP中有了离开组报文和成员报告报文,是不是可以不需要路由器周期性发送成员查询报文了?请说明原因。
    不行。假设网络中某多播组仅有一个主机,但该主机突然意外关机了(如出现故障),也就是说不会再发送离开组报文了,多播路由器会认为有一个组成员一直在网络中。

  13. 请说明IGMP中组成员对多播路由器成员查询报文进行延迟响应的作用。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应答(一个多播组只需有一个应答即可),采用了一种延迟响应策略。收到成员查询的主机,并不是立即响应,而是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1~10秒)后再进行响应。如果在这段时间内监听到同组其他成员发送的成员报告(本网络中所有该组成员都能监听到)就取消响应行动。多播路由器如果长时间没有收到某个多播组的成员报告则将该多播组从维护的多播组列表中删除,即认为在本网络中没有该组的成员。

  14. 多播路由选择有哪两种基本的方法?
    多播路由选择的基本任务就是在多播路由器之间为每个多播组建立一个连接源(源主机连接的路由器)和所有成员路由器(拥有该组成员的路由器)的多播转发树。目前有两种基本的方法来构建多播转发树:基于源树的多播路由选择。该方法为一个多播组内的每个源构建一棵多播转发树,该转发树通常由每个成员路由器到源的最短路径构成。组共享树多播路由选择。该方法在每个多播组中指定一个中心路由器,以此中心路由器为根建立一棵连接所有成员路由器的多播转发树。多播组内的所有源共享这同一棵多播转发树,将多播分组通过单播IP隧道发送到中心路由器,再由中心路由器将多播分组在共享树上进行洪泛。

  15. 为什么说移动IP对于任何与移动主机进行通信的固定主机来说都是完全透明的?
    在移动IP中,固定主机发送数据报到移动主机以及固定主机接收移动主机发送的数据报都与正常情况完全一样,固定主机根本不需要知道是否在和移动主机通信,也不需要安装任何支持移动IP的软件和协议。

  16. 在移动IP中,若采用同址转交地址方式,请重画图4-49。
    没找到答案,空在这里。_(¦3」∠)_

  17. 在移动IP中,若采用直接路由方式而不是三角形间接路由,请重画图4-49。
    没找到答案,空在这里。_(¦3」∠)_

  18. 当前的移动IP标准包括哪三个主要部分?
    当前移动IP标准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代理发现。定义归属代理或外部代理向移动主机通告其服务时,以及移动主机请求一个外部代理或归属代理的服务时所使用的协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归属代理要将转交地址通告给移动主机。信息注册。定义移动主机向外地代理注册或注销永久地址、归宿代理地址等信息,以及移动主机或外地代理向归宿代理注册或注销转交地址时所用的协议。间接路由。定义了数据报由一个归属代理转发给移动主机的方式,包括转发数据报的规则、差错处理规则和几种不同的封装形式。

  19. 考虑图 4-56 中的 MPLS 网络,并假设路由器 R1R_1R1​ 和 R2R_2R2​ 也是 MPLS 标签交换路由器。若我们想执行这样的流量工程:从 R1R_1R1​ 到 N1N_1N1​ 的流量要经过 R3R_3R3​ 和 R5R_5R5​,而从 R2R_2R2​ 到 N2N_2N2​ 的流量则要经过 R3R_3R3​、R4R_4R4​ 和 R6R_6R6​。请给出 R1R_1R1​ 和 R2R_2R2​ 中相应的 MPLS 转发表,并修改R3R3R3的转发表。
    没找到图,只找到答案。_(¦3」∠)_
    答案不唯一。
    R1R_1R1​ 路由表(入标签,出标签,目的地,出接口):(-,x,N1,0)
    R2R_2R2​ 路由表(入标签,出标签,目的地,出接口):(-,y,N2,0)
    R3R_3R3​ 路由表(入标签,出标签,目的地,出接口):(x,10,N1,0),(y,9,N2,1)

相关答案转载自:习题

转载自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微课版》著者:谢钧、谢希仁

点我回顶部 ☚

Fin.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微课版 - 第四章 网络层 - 习题【补充】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微课版 - 第五章 运输层 - 习题【补充】

    第五章.运输层[补充] 本章的习题 在 "滑动窗口" 概念中,"发送窗口" 和 "接受窗口" 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接受方的接受能力不断地发生变 ...

  2.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微课版 - 第七章 网络安全 - 重要概念【补充】

    第七章.网络安全[补充] 本章的重要概念 计算机网络中需要提供的基本安全服务有机密性.报文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实体鉴别.访问控制和可用性等. 密码学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是实现机密性.报文完整性.实 ...

  3.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微课版 - 缩写词+全称+中文

    缩写词+全称+中文 A ACK(ACKnowledgement)确认 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

  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4版|微课版)陈志泊】【第三章习题】

    文章目录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设计题 四.简答题 Reference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B C C B D A D 11 12 13 14 15 ...

  5. 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 谭浩强 第四章 课后习题 答案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 第4章 课后习题 答案 点我看视频讲解+可运行源码 记得一键三连哦 第四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 什么是算术运算?什么是关系运算?什么是逻辑运算? [答案解析] 算熟运算 ...

  6.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4版|微课版)陈志泊-SQL Server2012综合练习

    1.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 (1)利用资源管理器,在D盘建立以自己的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以便保存数据库 (2)登录并连接到SQL Server2012 (3)利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建立名为Study的数据库文 ...

  7. python教程web开发_PythonWeb开发基础教程(Django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0 < Python Web 开发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学 时: 66 代 码: 适用专业: 制 定: 审 核: 批 准: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Web 开发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 ...

  8.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4版|微课版)陈志泊】【第四章习题】

    文章目录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Reference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B C D B D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

  9.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4版|微课版)陈志泊-第四章习题

    一.选择题 B B D B C D B D D D A C D C B 二.填空题 超键(或超码) 正确 .完备 属性集X的闭包X+ .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 平凡的函数依赖 .自反性 {AD→C} ...

最新文章

  1. 用js参数实现模板替换机制
  2. Linux 释放cpugpu内存、显存和硬盘
  3. php网站标签加小图标,在htmltitle/title标签添加图标,网页title左边显示网页的logo图标...
  4. mysql分表方法实现
  5. 【数据结构与算法】图结构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的Java实现
  6. 深入Redis持久化
  7. 【Demo 0015】坐标系
  8. optparse命令解析模块
  9. NYOJ——————数的长度(斯特林公式的应用)
  10. 前端JavaScript 加载优化
  11. 关于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后序三种遍历
  12. 怎么用matlab画误差椭圆,基于MATLAB的导线网平差软件设计及误差椭圆的绘制.docx...
  13. Python3教程@hikali
  14. 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模型
  15. 讲座回顾丨5G的全新可能:基于Smart Edge Open和EdgeX构建5G MEC
  16. c语言编写一个函数用静态变量求累加和,C语言程序设计I实验指导书.doc
  17. hnust 可口可乐大促销
  18. 微信小程序的准备工作
  19. 林仕鼎谈数据中心计算(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0. android+图片美白,美白皮肤图片编辑器

热门文章

  1. 谁说建模一定要会画图?参数化设计让你事半功倍!
  2. 安卓:No static method decodeBase64,commen-code包里报错的信息
  3. 软考笔记——第七章--数据结构
  4. 解决clion多个mian函数问题
  5. java文件转二进制
  6. 在Python中进行加减乘除
  7. NeuroImage:慢性疼痛病人功能脑社区变化的网络结构
  8. 【历史上的今天】8 月 9 日:人工智能理论的奠基者诞生;鸿蒙 OS 发布;“云计算”概念被提出
  9. 失眠可以用什么东西改善一个失眠多年的朋友给我推荐
  10. Python网络爬虫(一):爬虫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