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电压、电流和电阻

2.5 电阻

当固体导体中有电流时,自由电子在该材料中运动,有时会与原子发生碰撞。这些碰撞使电子失去一些能量,因此它们的运动会受到限制。碰撞越多,电子的流动就越受限制。这一限制因材料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这一限制电子流动的特性称为电阻。用 R R R表示

  • 电阻是对电流的一种阻碍
  •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用Ω表示。
  • 如果在材料两端施加1伏特(V)的电压,其上通过的电流等于1安培(A),则该材料的电阻就是1欧姆(Ω)

电导

电阻的倒数就是电导,用符号 G G G表示,是衡量通过电流难易程度的指标。电导的定义为:
G = 1 R G=\frac{1}{R} G=R1​
电导的单位是西门子,用S表示,例如,一个22kΩ的电阻的电导为: G = 1 22 k Ω = 45.5 μ S G=\frac{1}{22\rm kΩ}=45.5\rm μS G=22kΩ1​=45.5μS

电阻器

专门设计成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称为电阻器。电阻的主要用途是限制电路中的电流、分压,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产生热量。虽然电阻有多种形状和尺寸,但它们都可以归于两个主要类别: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

固定电阻

固定电阻有非常多种阻值可选,这些阻值是在制造过程中涉及的,不易改变。

P.s 阵列电阻会有一个公用引脚,阵列电阻是加快电路焊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一次焊接相当于在电路板上放置了多个电阻。
两种常见类型的电阻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图左侧是一个表面贴装式金属膜电阻。端盖形成与电阻膜的连接点。电阻膜安装在基板上并覆盖一层绝缘玻璃层。电阻值是由薄膜的电阻率和物理尺寸决定的。下图右侧是一种碳膜复合电阻,它由精细研磨的碳、绝缘填料和树脂粘合剂混合制成。碳与绝缘填料的比例决定了阻值。碳膜符合电阻呈棒状且带有导电引脚,整个电阻器被封装在绝缘保护涂层中。

在薄膜电阻的制造工艺中,可以通过螺旋式地去除部分电阻材料来获得所需的阻值,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非常接近公差的电阻(非常精密的电阻值)。薄膜电阻也有电阻网络的形式。

线绕式电阻通常用于需要更高额定功率的场合。因为薄膜电阻和线绕式电阻都是由线圈构成的,具有较大的电感,所以不适合用于高频场合。

电阻的色环编码

阻值公差为5%或10%的固定电阻用4种颜色的环来标记,用以表示阻值及其公差。

四色环电阻各颜色的含义:

色环含义 色环颜色 对应数字
前三个色环 黑色 0
前三个色环 棕色 1
前三个色环 红色 2
前三个色环 橙色 3
前三个色环 黄色 4
前三个色环 绿色 5
前三个色环 蓝色 6
前三个色环 紫色 7
前三个色环 灰色 8
前三个色环 白色 9
第三个色环:倍数<1的情况 金色 0.1
第三个色环:倍数<1的情况 银色 0.01
第四个色环:阻值公差范围 金色 ±5%
第四个色环:阻值公差范围 银色 ±10%

色环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1.从靠近电阻某一端的色环开始,第一个色环是电阻值的最高位数字。如果不清楚哪边的色环离电阻端更近,就从非金色色环或银色色环的那一端开始。
2.第二个色环代表电阻值的次高位数字。
3.第三个色环对应的数字代表次高位数字后面0的个数,或者说代表着倍数。这个倍数实际上是10的乘方数,因此,第三个色环如果是黑色,则表示将前两个色环构成的数字乘以 1 0 0 10^{0} 100或1。
4.第四个色环代表阻值的公差(%),一般是金色或银色。
例如,5%的公差意味着实际电阻值处于根据色环读出电阻值的士5%公差内,因此,公差为±5%的100Ω电阻,其实际阻值处于95~105Ω。对于阻值小于10Ω的电阻,第三个色环是金色或者银色的。金色表示乘以0.1,银色表示乘以0.01。例如,色环为红、紫、金、银,则代表该电阻为公差士10%的2.7Ω的电阻。

【例】写出下面各色环电阻及公差范围。

【解】
(a)红(书上是这么说的,我看着不像红,哈哈哈)对应最高位2,紫对应次高位7,橙对应后面有3个0,银对应公差是±10%,即27000Ω±10%

五色环电阻


五色环电阻各颜色的含义:

色环含义 色环颜色 对应数字
前四个色环 黑色 0
前四个色环 棕色 1
前四个色环 红色 2
前四个色环 橙色 3
前四个色环 黄色 4
前四个色环 绿色 5
前四个色环 蓝色 6
前四个色环 紫色 7
前四个色环 灰色 8
前四个色环 白色 9
第四个色环:倍数<1的情况 金色 0.1
第四个色环:倍数<1的情况 银色 0.01
第五个色环:阻值公差 红色 ±2%
第五个色环:阻值公差 棕色 ±1%
第五个色环:阻值公差 绿色 ±0.5%
第五个色环:阻值公差 蓝色 ±0.25%
第五个色环:阻值公差 紫色 ±0.1%

【例】写出下图无色换电阻的阻值及公差。

【解】红(最高位是2),紫(次高位是7),黑(第三位是0),金(乘0.1),红(公差±2%)

即 R = 270 × 0.1 ± 2 % R=270\times 0.1\pm 2\% R=270×0.1±2%

电阻的标签

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电阻都是带有色环的,许多电阻(包括表面贴装式嗲组)使用印刷标签来表示阻值及其公差。

只包含数字的标签使用3个数字来表示阻值,前两位数字表示阻值的最高位和次高位,第三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后面所跟0的个数。
另一种常见的类型是同时使用数字和字母的标签,由3或4个数字与字符的组合来构成。这种标签包括3种形式:仅包含3个数字;包含2个数字和1个字母;包含3个数字和1个字母。可能用到的字母包括R、K和M。字母用来表示倍数,且字母的位置表示小数点的位置。字母R表示的倍数为1(数字后面没有0),K表示的倍数为1000(数字后面有3个0),M表示的倍数为1000000(数字后面有6个0)。在这种格式的标签中,阻值100~999由3个数字组成,无须字母。表面贴装式电阻中也有零欧姆电阻,用作跨越印制电路板上走线的一种方法。

还有一种使用字母F、G和J表示电阻值公差的标签体系,即
F = ± 1 % , G = ± 2 % , J = ± 5 % \rm F=\pm 1\%,\rm G=\pm 2\%,\rm J=\pm 5\% F=±1%,G=±2%,J=±5%

可变电阻

为了使电阻的阻值可以很轻松地改变,人们设计了可变电阻。可变电阻的两种基本用途是分压和控制电流。

  • 电位器:用来分压的可变电阻叫作电位器
  • 变阻器:用来控制电流的可变电阻叫作变阻器

二者的符号如图所示。

电位器为三端元件,如图2-33(a)所示,引脚1、2之间阻值固定(即总电阻),引脚3连接着一个移动出点。通过移动出点可以改变引脚3与引脚1之间,或引脚3与引脚2之间的电阻。
变阻器为双端元件,如图2-33(b)所示
图2-33©表示将电位器的引脚3与其引脚2或引脚1相连,从而当作一个变阻器来使用。图2-33(b)与©所示的符号是等效的,一些典型的电位器如图2-34所示。

电位器和变阻器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类。

  • 线性电位器中,触电处于总行程的中间位置时,电位器的阻值等于总阻值的一半;触电与某端点的距离为总行程的3/4时,这两点间的阻值为总阻值的3/4,即任意端子与动触点之间的电阻随动触点位置线性变化。
  • 在非线性电位器中,因为电阻随动触点的位置呈非线性变化,所以总行程的一半不一定对应着总电阻的一半,如图所示,图中的非线性值是任意给出的。

可变电阻传感器

许多传感器根据可变电阻的概念工作,往往是某个物理量的变化改变了电阻值。电阻传感器的实例包括:

  • 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电阻
  • 阻值随着光强变化而变化的光敏电阻
  • 在受力时阻值发生变化的应变片

课后习题

(1)给出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
答:电阻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为欧姆Ω.
(2)电阻的两大主要类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二者的区别。
答: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固定电阻的阻值不可变,可变电阻的阻值可变。
(3)四色环电阻中各个色环的含义是什么?
答:第一环:电阻值最高位;
第二环:电阻值次高位;
第三环:倍数(次高位数字后所跟0的个数)
第四环:阻值公差。
(4)给出以下4种色环排列对应的电阻值及其公差。
a. 黄、紫、红、金
b. 蓝、红、橙、银
c. 棕、灰、黑、金
d. 红、红、蓝、红、绿
答:参考刚才给出的表格
a. 4700Ω±5%
b. 62000Ω±10%=62kΩ±10%
c. 18Ω±5%
d. 22600Ω±0.5%=22.6kΩ±0.5%
(5)以下各标签分别代表多大的电阻?
a. 33R
b. 5K6
c. 900
d. 6M8
答:
a. 33Ω
b. 5.6kΩ
c. 900Ω(书中给的是这个,按照第一种表示法应该是90Ω,按照第二种就应该是900Ω,很迷惑)

d. 6.8MΩ
(6)变阻器和电位器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答:变阻器为双端元件,电位器为三端元件。
(7)说出3种电阻传感器以及影响它们阻值的物理量。
答:热敏电阻:温度;光敏电阻:光;应变片:机械力。

【电路原理学习笔记】第2章:电压、电流和电阻:2.5 电阻相关推荐

  1. 【电路原理学习笔记】第2章:电压、电流和电阻:本章习题

    第2章:电压.电流和电阻 以后还是分开做,每一节习题都按节做,不集中在一起做了,太累了,而且要忙其他事,好不容易凑了几天时间做这个题 本章习题 同步练习 (2-1)3C电荷对应于多少个电子? 答:由于 ...

  2. 【电路原理学习笔记】第2章:电压、电流和电阻:2.8 电气安全

    第2章:电压.电流和电阻 2.8 电气安全 2.8.1 触电 电流(而非电压)通过人的身体是触电的的原因.当然,需要有电压施加在有电阻的物体上才能产生电流.当人身体上的一个点与电压接触,而另一个点与不 ...

  3. 【电路原理学习笔记】第2章:电压、电流和电阻:2.7基本电路的测量

    第2章:电压.电流和电阻 2.7基本电路的测量 用来测量电压的仪器是电压表,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是电流表,用来测量电阻的仪器是欧姆表.通常,这3种仪器被集成到一个称为万用表的仪器中.在万用表中,可以通过 ...

  4. DSP原理学习笔记--第七章--增强直接存储器访问(EDMA)

    第七章 增强直接存储器访问(EDMA) 第七章 增强直接存储器访问(EDMA) DMA 数据传输 EDMA的特点 EDMA控制器的结构 EDMA传输中的术语 EDMA传输方式 同步事件 EDMA通道与 ...

  5. DSP原理学习笔记--第六章--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

    第六章 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 第六章 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 6.1 接口信号与控制寄存器 1. EMIF接口信号 2. EMIF接口地址 3. EMIF控制寄存器 GBLCTL寄存器 CE ...

  6. 会计学原理学习笔记——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3.4生产准备业务核算——材料采购业务核算)

    一.材料采购业务核算简介 (一)材料的种类 材料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二)采购成本 买价和采购费用(包括运费. ...

  7. 会计学原理学习笔记——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3.3生产准备业务核算——固定资产构建核算)

    一.固定资产核算简介 (一)含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二)特征 固定资产是一种有形资产,应该同时具有下列两 ...

  8. 会计学原理学习笔记——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3.5生产准备业务核算——费用发生业务核算)

    一.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制造企业产品成本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 ...

  9. 会计学原理学习笔记——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3.2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借入资本的核算)

    一.借入资本定义 借入资本是指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渠道,采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融资等方式筹措获得的债务资本. 二.银行借款借入资本的核算内容 (一)取得借款 (二)持有期内应支付的借款利 ...

最新文章

  1. SharePoint2010沙盒解决方案基础开发——关于TreeView树形控件读取列表数据(树形导航)的webpart开发及问题...
  2. python中str的index什么意思_python中index的用法是什么
  3. 翻译:FireBug 1.10 新特性
  4. hashmap的五种便利方式
  5. Boost库实现线程池学习及线程实现的异步调用
  6. sql注入学习——布尔盲注
  7. 《MATLAB图像处理375例》——1.8 MATLAB程序流程控制结构
  8. 牛客NOIP2021提高组OI赛前模拟赛第一场T3——与巨(数学)
  9. Android studio Error occurred during initialization of VM 问题解决
  10. 【总结】计算机网络常见问题
  11. 信息学奥赛C++语言:质因数分解
  12. requesbodys.java_这个requestBody的正确swagger-annotation是什么?
  13. ContextCapture(CC)/Smart3D集群搭建笔记
  14. SVN配置花生壳远程访问
  15. 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方法
  16. 【Unity项目实战】手把手教学:飞翔的小鸟(1)导入素材
  17. 机器之心深度研学社每周干货:2017年第13周
  18. HMM隐马尔可夫模型详解
  19. 微信支付--网页版-V3-(2)
  20. Snipaste等截图px与浏览器内容px不一样

热门文章

  1. 使用JS制作论坛发帖
  2. 实现鼠标控制场景的视野及移动
  3. Android 低功耗蓝牙开发简述
  4. C#发布程序:应用程序验证未成功,无法继续
  5. 30余种加密编码类型的密文特征分析建议收藏
  6.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中央处理器
  7. mac小技巧:如何使用mac自带的照片库?
  8. 魅族魅蓝手机刷错系统开不了机怎么办?试试线刷!已成功救砖!
  9. BitBlt实现透明背景贴图
  10. opnet调用matlab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