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王海,李洋,蔡英凤,孙恺,陈龙联合创作

摘要

3D多目标跟踪算法是智能车辆感知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跟踪算法多与检测算法耦合以提高精度,导致算法实时性不足。针对此问题,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3D实时车辆跟踪算法。首先,对于激光雷达检测结果杂波较少的工况,提出结构精简的双波门GNN关联算法,有效提升其关联速度及精度;其次,优化关联向量与关联距离,既保证了算法的普适性,又提升其跟踪精度;最后,针对3D目标运动情况使用3D IMM⁃KF算法解决了3D机动目标的跟踪问题。基于公开数据集KITTI,本文算法在获得266.1 FPS跟踪速度的前提下可实现81.55%的MOTA精度;基于自研无人车平台进行面对遮挡工况的验证,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良好的目标跟踪及关联性能。

前言

随着智能汽车的不断发展,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需求日益增加。在环境感知算法中,多目标跟踪算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为智能汽车的轨迹规划与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信息。相较于智能车辆上的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具有感知精度高、对光照和天气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跟踪算法主要目的是将前后帧目标检测结果进行匹配,进而实现对目标状态的连续感知。现有3D多目标跟踪算法由数据关联算法结合滤波算法组成。数据关联算法主要解决目标间的关联问题,滤波算法主要解决目标的状态估计和轨迹更新问题。常见的数据关联算法有联合概率数据互联(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JPDA)、多假设跟踪(multiple hypothesis tracking,MHT)、全局最近邻关联(global nearest neighbor,GNN)等。常见的滤波算法有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系列、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PF)以及适应目标机动工况的交互多模型算法(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IMM)等。

现有的3D多目标跟踪方法,例如文献[8]~文献[12]中基于检测的跟踪,将检测算法与跟踪算法耦合,整体精度较高。但由于跟踪算法精度依赖于检测算法的精度,将检测算法与跟踪算法耦合会掩盖跟踪算法本身的精度,无法确定是由于先进的感知算法带来的跟踪性能提升还是由于跟踪算法的改进带来的性能提升。同时这样的耦合所带来的性能提升是以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和计算成本为代价的,例如文献[8]~文献[13]中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精度,但其系统的整体复杂度较高,无法满足高实时性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3D实时车辆跟踪方法。使用GNN算法作为数据关联算法,并通过双波门设计,提升了算法精度与速度。同时为消除检测与跟踪算法的耦合关系,采用目标位置信息与目标体积信息作为关联向量,并使用马氏距离作为关联距离以提升关联的准确性。最后使用3DIMM⁃KF算法,保证对机动目标的跟踪,实现了一个鲁棒性强、实时性好的跟踪系统。

1 跟踪系统设计

本文中提出的基于激光雷达的3D实时车辆跟踪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1)使用双波门GNN的前后帧目标关联模块;(2)使用3DKF实现的IMM跟踪滤波器;(3)结合历史轨迹信息的跟踪轨迹生成和消亡管理器。其整体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跟踪系统流程图

1.1 检测结果获取

随着智能车辆检测算法的不断发展,不断涌现出性能优异的检测算法,例如文献[14]~文献[16]。本文中采用文献[16]中所提出的检测算法,未进行任何改动。该检测算法并不具有领先的性能,目前其精度在KITTI的基准测试榜单中为75.64%,相较于主流检测方法有5%以上的精度差距。采用该算法是因为其算法开源且传播广泛,能更加体现出所提跟踪算法的综合优势。

同时为保证跟踪算法的通用性,本文中不使用除3D检测框结果以外的信息。对于k时刻的检测结果z(k),有z(k)=(x,y,z,l,w,h,θ),其中(x,y,z)为3D检测框中心点的三维坐标,(l,w,h)为3D检测框的长宽高,θ为3D检测框朝向角。

1.2 双波门GNN关联算法

在常用的数据关联算法中,GNN算法是一种不考虑干扰的关联算法,直接将滤波算法预测结果与最相似的检测目标关联。而JPDA与MHT综合考虑了环境中的杂波干扰,与GNN算法相比,优势是关联精准更高,劣势是速度较慢。

激光雷达原始点云数据量庞大,每帧多达数万个检测点,但经过目标检测后,跟踪算法的输入仅有数十个检测框。环境干扰对跟踪算法的影响已降到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GNN算法结构简单、速度较快的优势便体现出来,因此本文中选择GNN关联算法作为基础的关联算法。

1.2.1 关联向量与关联距离

在GNN关联算法中,如何综合评价前后帧目标间的相似度对关联算法十分重要,文献[11]~文献[17]中使用的关联向量不包含物体的3D信息,文献[18]中使用的关联向量除物体3D信息外还包含目标点云的反射强度信息。要提升相似度计算的全面性和综合性,需尽可能增多关联向量中包含的特征信息,但为保证跟踪算法的通用性,一些特殊的关联信息应该予以排除。由上述两点考虑,本文中选择(x,y,z,l,w,h)作为关联向量。对于朝向角θ,其满足上述两点的要求,但是由于3D检测对于物体的朝向信息容易发生混乱,实验过程中发现关联向量中加入朝向角θ,反而会导致跟踪精度的下降,因此在关联向量中去除朝向角θ。

对于关联距离的计算方式,文献[11]和文献[12]中选用欧式距离进行计算。欧氏距离计算方便,直接反映了两个物体间的空间距离。然而欧式距离对关联向量中的各个参数进行等权重的计算,无法评判不同参数的不同重要性,因此本文中选用以协方差作为权重的马氏距离进行计算[19],从而能更好区分目标间的相似度。

1.2.2 双波门算法

如图1所示,检测结果在进行关联匹配前,需要进行波门的验证。波门是以预测状态为中心的判定区域,只有落入波门内的检测,才会执行后续关联算 法。而GNN算法匹配逻辑简单,波门设置方式对算法精度影响较大。以往算法只设置一道波门进行滤波,导致对目标距离信息的判定不够全面,同时在单波门的情况下对所有目标进行马氏距离的计算判定会耗费大量算力,导致算法实时性下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双波门滤波方法,其结构如图2所示。首先使用欧式距离γe作为阈值,进行欧式波门的筛选。此次筛选仅对空间坐标(x,y,z)进行筛选,将在空间距离上大于阈值的观测值进行去除。

随后使用马氏距离作为马氏波门的阈值 γm,对满足欧式波门的检测结果再进行马氏距离的计算,滤除符合欧式波门但不符合马氏波门的检测。

式中:v′′(k)为 v(k)去除朝向角 θ 的新息;S′′(k)为 S(k)去除朝向角θ对应维度后的协方差。

图2 双波门示意图

通过进行双波门设置可有效滤除杂波干扰,提升算法精度。在算法速度上,通过欧式波门设置减少了较为费时的马氏距离计算次数,同时双波门设置的两次滤波减少了最终马氏波门内需进行关联匹配的目标数量,减少了关联匹配的计算次数,从两方面综合提升了算法速度。

1.2.3 关联匹配

在进行双波门滤波后,对满足双波门阈值的检测进行关联匹配。若几个较近的轨迹波门内不存在相互干扰的检测结果,则使用波门内马氏距离最近的检测目标作为匹配目标。如存在如图3所示的复杂情况,即预测位置P2其马氏波门内的检测z2与预测位置P1的距离最近,检测z3与预测位置P3距离最近的情况,则使用匈牙利算法作为匹配算法,将其代价矩阵定义为Cmn(m为已有轨迹数,n为所有检测数),其中元素为cij。

图 3 关联示意图

1.3 IMM跟踪器设计

现实中,实际车辆的运动如换道、超车等为机动状态,是几个运动模型的复合,因此只采用单一运动模型的KF滤波器无法适应该种情况。针对此类问题,使用可以应对机动目标情况的IMM算法,将多个滤波器结合起来进行跟踪。

1.3.1 运动模型的选定

IMM算法是通过考虑多个模型的交互转换来实现机动目标跟踪,使用时需要选定多个模型。而常用模型如匀速模型(constant velocity,CV)、匀转速模型(constant turn rate,CTR)、匀转速与速度模型(constant turn rate and velocity,CTRV)等都是针对点 目标的运动情况,其状态向量中不包含3D信息,只针对2D信息进行计算。由于没有针对3D物体的跟踪模型,本文中针对3D物体的运动特点提出使用3D CTR模型与3D CV模型的IMM⁃KF算法。

1.3.2 状态交互

定义模型间转移概率矩阵为P,其中元素pij为从第i个运动模型转移到第j个模型的概率。

1.3.3 KF滤波状态更新

1.3.4 最终估计

1.4 轨迹管理 

由于检测算法会产生误检和漏检,为消除其对跟踪算法的影响,建立轨迹管理模块对轨迹的生成和消亡进行管理。本文中采用基于历史轨迹信息的轨迹管理器,其依托于历史轨迹的跟踪信息对轨迹的生成和消亡进行管理。对于轨迹的生成,由于检测算法会出现误检,因此不能直接将新目标当作轨迹起始。设置阈值fs与fmin,当在连续fs帧中,新目标能够成功关联fmin帧,即判定新轨迹确认。通过合适的fs与fmin阈值设定,即可有效消除检测中误检的影响,准确生成轨迹。对于轨迹消亡采取类似的阈值fd与fmax,在连续的fd帧中,已有轨迹fmax帧没有关联到检测,即将该轨迹删除实现轨迹的消亡。

2 实验

为了验证上述所提出的跟踪方法在实际复杂环境中的跟踪性能,在公开数据集KITTI上对算法进行评估,同时在无人车实验平台上进行真实道路环境中的算法验证。

2.1 离线实验

2.1.1 数据集

本文中采用KITTI的跟踪数据集,其数据集分为包含真值数据的21个序列共8008帧训练数据和不包含真值数据的29个序列共11095帧测试数据。本文中对训练数据进行了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分割,并依据相关文献,使用1、6、8、10、12、13、14、15、16、18、19序列进行验证。

2.1.2 评价方法

在文献[11]和文献[12]中评价跟踪精度所使用的速度误差和航向角误差,更适合单目标跟踪,无法综合评价多目标跟踪的精度。因此本文中采用多目标跟踪指标(multiple object tracking,MOT)、包含多目标跟踪准确度(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accuracy,MOTA)、多目标跟踪精度(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precision,MOTP)、跟踪ID切换数(ID switch,IDS)和跟踪轨迹的中断数(fragmentations,FRAG)等。

其中MOTA是综合评价跟踪轨迹精确性的指标,其反映了误检、漏检和轨迹切换数在整体跟踪真值中的比例。

MOTA、MOTP值越大跟踪结果越好,IDS、FRAG值越小跟踪结果越好。KITTI数据集的官方评价是以2D的形式实现的,对于3D跟踪则将其投影到2D图像中再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对于3D跟踪是不合适的,在3D跟踪结果中微小的差异可能会导致2D的结果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本文中将MOTA与MOTP的评价计算改为3D匹配的方式。

2.1.3 实验结果

使用在训练数据中划分出来的验证集对算法性能进行验证,其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主要的跟踪指标MOTA上对比算法mmMOT与FANTrack高了7%,而在MOTP与FRAG指标上较最好的mmMOT算法差距并不大,仅在IDS指标上效果较差。在这样的结果下,本文中算法实时性达到

266.1FPS,比FANTrack算法快了11.5倍,比mmMOT算法快55.4倍,所提出的跟踪算法完全满足智能驾驶实时性的需求。

选择KITTI训练集序列9进行跟踪,可视化结果如图4所示。图4(a)为3D视角下的跟踪结果,分别显示了检测结果与跟踪结果,同时对每个跟踪轨迹分配了编号。图4(b)~图4(e)验证了所提出的跟踪算法对车辆目标跟踪效果。对照右侧的场景图片,可以看到在自车前方编号为T279和T217的两辆车辆在整个跟踪过程中都保持了跟踪编号不变,验证了所提出的跟踪算法具有稳定跟踪目标的能力。

图4 跟踪结果

如图4(b)右侧的场景图片所示,第170帧中有效的检测目标只有T279和T217两辆车,但检测算法输出了多个误检目标。此时,在图4(b)左侧的跟踪结果视图中所提出的跟踪算法有效滤除了误检目标,生成了正确的轨迹。此种情况在图4(c)~图4(e)中也有出现,综合验证了所提出跟踪算法所具有的优秀关联能力。

2.2 对比实验

为了验证论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对关联算法、关联向量与关联距离、轨迹管理和波门设置在KITTI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从而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2.2.1 不同的关联算法

对比不同的关联算法,其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使用GNN使得MOTA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实现了IDS与FRAG最小,仅在MOTP指标上较差。正如在1.2节中所述,在获得3D检测结果后,干扰有了较大的衰减,因此不考虑干扰的GNN关联算法反而更加适应此种情况,可以获得更好的关联结果。

2.2.2 不同的关联向量与关联距离

对关联向量与关联距离的不同设置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第1组与第4组对比可以看出,马氏距离可以实现更高的MOTA精度。马氏距离可以更好地描述关联向量不同信息间的重要程度,使得对目标间距离的评价更加准确。而后3组的实验对比显示了单纯的增大关联向量维度并不能带来MOTA精度的提高。第2组与第4组对比可以看出目标3D体积信息的添加对关联是有益的。而第3组与第4组对比,朝向角θ的加入,并不能提高MOTA精度。本文中认为3D检测算法对目标的朝向角敏感度较低,对于同一目标在不同帧中的检测结果,其朝向角大小可能会发生180°的突变。朝向角发生180°突变,其检测框位置不会发生变化,然而3D跟踪的关联距离会产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导致关联失败,因此在关联向量中去除朝向角θ信息反而能带来MOTA精度的提高。

2.2.3 不同的轨迹管理阈值设置

在轨迹管理模块中对比了不同的fs与fmin、fd与fmax参数值对精度的影响,其结果如表4所示。对比表4后3组实验可知,增大对历史轨迹的判断范围,即使轨迹生成和消亡的总体判定比fmin/fs与fmax/fd从2/3下降到3/5,仍可减小IDS与FRAG。而在合适的fs与fd设置下,将fmin/fs与fmax/fd升至1,如第1组实验,即可获得最小的IDS与FRAG。

2.2.4    不同波门算法

对比所提出的双波门算法与单波门算法的性能,其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知,双波门算法比单波门算法在MOTA指标上有约3%的提高,在MOTP指标上也有1.68%的提升,仅在IDS与FRAG上有所下降。除了精度上的提高,在算法运行速度上,由于双波门算法减小了跟踪算法的计算量,使跟踪速度有了较大的提升,FPS上涨了32.92%。

2.3 实车验证

使用如图5所示的无人车实验平台,在实际道路上对跟踪算法进行算法验证,其结果如图6所示。

图5 无人车实验平台

图6分别展示了两车相近、两车相离、两车发生遮挡、两车遮挡结束4个场景的实景图和跟踪结果。图6(a)和图6(b)展示了T2车辆与T4车辆两车逐渐相近、随后T2车辆加速驶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车跟踪框无相交,且跟踪ID没有发生交换,验证了所提出跟踪算法在目标相近时的多目标数据关联能力。图6(c)和图6(d)展示了T4车辆被T1车辆遮挡导致检测结果消失的情况下,所提出跟踪算法依然能够保证对T4车辆的持续跟踪,确保在遮挡结束后跟踪ID不发生变化。同时,在图6(d)中,在T3车辆被T1车辆遮挡导致检测结果消失情况下,T3车辆仍存在的跟踪结果也证明了所提出跟踪算法具有的对遮挡目标的持续跟踪能力。整个跟踪过程验证了所提出的跟踪算法所具有的良好性能和鲁棒性。

图 6 实车数据验证

3 结论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3D实时车辆跟踪算法。针对3D检测结果杂波较少的特点,提出了双波门GNN作为数据关联算法,有效提升了跟踪精度和跟踪速度。同时对关联向量和关联距离进行了优化,在保证了算法的通用性的前提下提升了跟踪算法的性能。对于3D机动目标的运动情况,提出了使用3D卡尔曼滤波的IMM算法,保证了对机动目标的跟踪性能。所提出算法在公开数据集KITTI与无人车实验平台上经过了验证,表明了算法的高精度和良好的实时性。

参考文献

[1] SVENSSON L,SVENSSON D,GUERRIERO M,et al. Set JPDA filter for multitarget track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 cessing,2011,59(10):4677-4691.

[2] BLACKMAN S. Multiple hypothesis tracking for multiple target tracking[J]. IEEE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Magazine, 2009,19(1):5-18.

[3] KONSTANTINOVA P,UDVAREV A,SEMERDJIEV T. A study of a target tracking algorithm using global nearest neighbor ap⁃ proach[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 puter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2003:290-295.

[4] FARUQI F A,DAVIS R C. Kalman filter design for target track⁃ 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1980,4:500-508.

[5] WAN E A,DER MERWE RVAN. The unscented Kalman filter for nonlinear estim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00 Adap⁃ tive Systems for Signal Processing,Communications,and Control Symposium(Cat. No. 00EX373),2000:153-158.

[6] SHERRAH J,RISTIC B,REDDING N J. Particle filter to track multiple people for visual surveillance[J]. IET Computer Vision, 2011,5(4):192-200.

[7] GENOVESE A F. The 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algorithm for ac⁃ curate state estimation of maneuvering targets[J]. Johns Hopkins APL Technical Digest,2001,22(4):614-623.

[8] BASER E,BALASUBRAMANIAN V,BHATTACHARYYA P, et al. Fantrack:3d multi ⁃object tracking with feature association network[C]. 2019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IV). IEEE,2019:1426-1433.

[9] ZHANG W,ZHOU H,SUN S,et al. Robust multi⁃modality multi⁃ object tracking[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 ence on Computer Vision,2019:2365-2374.

[10] FROSSARD D,URTASUN R. End⁃to⁃end learning of multi⁃sen⁃ sor 3d tracking by detection[C]. 201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 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IEEE, 2018: 635-642.

[11] 徐国艳,牛欢,郭宸阳,等. 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研究[J]. 汽车工程,2020,42(1):38-46. XU Guoyan,NIU Huan,GUO Chenyang,et al. Research on tar⁃ get recognition and tracking based on 3D laser point cloud[J]. Au⁃ tomotive Engineering,2020,42(1):38-46.

[12] 谢德胜,徐友春,王任栋,等. 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无人车障碍物检测与跟踪[J]. 汽车工程,2018,40(8):952-959. XIE Desheng,XU Youchun,WANG Rendong,et al. Obstacl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for unmanned vehicles based on 3D laser radar[J]. Automotive Engineering,2018,40(8):952-959.

[13] XIANG Y,ALAHI A,SAVARESE S. Learning to track:online multi ⁃ object tracking by decision making[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2015:4705- 4713.

[14] 娄新雨,王海,蔡英凤,等. 采用64线激光雷达的实时道路障碍物检测与分类算法的研究[J]. 汽车工程,2019,41(7): 779-784. LOU Xinyu,WANG Hai,CAI Yingfeng,et al. A research on an algorithm for real ⁃tim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oad obsta⁃ cle by using 64⁃line lidar[J]. Automotive Engineering,2019,41 (7):779-754.

[15] SHI S,GUO C,JIANG L,et al. Pv⁃rcnn:point⁃voxel feature set abstraction for 3d object detec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20:10529-10538.

[16] SHI S,WANG X,LI H. Pointrcnn:3D object proposal genera⁃ tion and detection from point cloud[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2019: 770-779.

[17] RACHMAN A S A. 3D⁃lidar multi object tracking for autonomous driving[D]. Delft: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7.

[18] 文龙 . 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的无人驾驶车辆障碍物检测与跟踪 技术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20. WEN Long. Research on obstacl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technolo⁃ gy of autonomous vehicle based on lidar[D]. 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20.

[19] CHIU H,PRIOLETTI A,LI J,et al. Probabilistic 3D multi ⁃ob⁃ ject tracking for autonomous driving[J]. arXiv Preprint,arXiv: 2001.05673,2020. [20] BERNARDIN K,STIEFELHAGEN R. Evaluating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performance:the CLEAR MOT metrics[J]. EURASIP Journal on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2008,2008:1-10.

[21] LI Y,HUANG C,NEVATIA R. Learning to associate:hybrid⁃ boosted multi ⁃ target tracker for crowded scene[C]. 2009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2009:2953-2960.

基于激光雷达的3D实时车辆跟踪相关推荐

  1. android opencv 获取小图在大图的坐标_Android开发—基于OpenCV实现相机实时图像识别跟踪...

    利用OpenCV实现实时图像识别和图像跟踪 图像识别 什么是图像识别 图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根据观测到的图像,对其中的物体分辨其类别 ...

  2. 基于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车辆障碍物检测研究的选题意义和目的

    回答:基于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车辆障碍物检测研究的选题意义在于提升驾驶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实现智能驾驶.目的则是探索激光雷达技术在自动驾驶车辆障碍物检测中的应用,开发出高效.准确的检测算法,为智 ...

  3. DeepFusionMOT 基于相机和激光雷达融合3d实时跟踪

    demo: tracking_video2 基于深度关联的摄像头-激光雷达融合的三维多目标跟踪框架 paper:https://arxiv.org/abs/2202.12100 code:https: ...

  4. 汇总|基于激光雷达的3D目标检测开源项目数据集

    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前言 这一片文章主要介绍目前3D目标检测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集合在github上比较好用的3D目标检测 ...

  5. 基于视觉的3D Occupancy论文阅读:MonoScene等最新文章!

    作者 | stella  编辑 | 汽车人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13162521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自动驾驶之心"公众号 ADA ...

  6. 基于RGB-D的场景实时三维重建综述

    主要参考这篇综述:[State of the Art on 3D Reconstruction with RGB-D Cameras] 这篇报告阐述了基于RGB-D的场景三维重建在算法概念和不同应用场 ...

  7. 【自动驾驶-3D目标检测】3DSSD:基于点的3D单级目标检测器

    3DSSD:基于点的3D单级目标检测器2020^{2020}2020 摘要 目前,基于体素的3D单级检测器已经有很多种,而基于点的单级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提出了一种轻量级且有效的基于 ...

  8. 自动驾驶采标系列四:基于激光雷达的目标检测方法

        标注猿的第55篇原创        一个用数据视角看AI世界的标注猿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了基于图像的目标检测技术,但对于标注人员来说这部分内容就相对比较难一些,只是作为一个了解就可以,但是如 ...

  9. 开源 | 自动驾驶中基于激光雷达的车辆道路和人行道实时检测!

    作者 | dianyunPCL  编辑 | 点云PCL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自动驾驶之心"公众号 ADAS巨卷干货,即可获取 点击进入→自动驾驶之心[3D目标检测]技术交流群 后台 ...

  10. 自动驾驶中基于激光雷达的车辆道路和人行道实时检测(代码开源)

    点云PCL免费知识星球,点云论文速读. 文章:Real-Time LIDAR-Based Urban Road and Sidewalk Detection for Autonomous Vehicl ...

最新文章

  1. 你在第几楼?80后、90后扎心图鉴
  2. 2020 操作系统第二天复习(习题总结)
  3. php 从第几开始截取,php如何实现截取前几个字符
  4. [经验]自定义ASP.NET服务器控件属性的状态不能保存的问题
  5. mysql数据库存储过程异常处理
  6. python数据可视化安装软件_《Python数据可视化编程实战》——1.5 在Windows上安装matplotlib-阿里云开发者社区...
  7. 初等函数导数公式 ,积分表
  8. Photoshop CS6版本安装及破解教程
  9. 淘宝店铺排名还在用老方法吗,优化店铺排名方法是否正确?
  10. 分数阶 计算机应用,基于分数阶Riemann-Liouville积分的图像去噪
  11. vlan划分-通过物理接口实现vlan通信
  12. UE4 个人学习知识点记录3
  13. wp兼容了android应用程序,WP比安卓流畅 但为什么就不好用呢?
  14. autocad java api_在java中实现 AutoCAD api
  15. HBASE region简介
  16. 什么是5G LAN 5G LAN商用爆发推动5G创新应用 提速数字转型新引擎
  17. 织梦DedeCMS搜索页面搜索结果总数调用方法
  18. MM的爆强语录(转)
  19. word文档格式化要求
  20. java dsa 私钥_DSA算法——本质上和RSA是一样的 有公钥和私钥

热门文章

  1. 豆瓣电影爬虫Ⅱ 豆瓣电影数据的整理
  2. java移位运算_Java移位运算符 “
  3. JAVA简历解析(无规则简历)
  4. 蔬菜水果生鲜电商购物网站模板源码下载
  5. 易买电商网站项目总结
  6. 小米营销总监:中国模式能复制,但要有本地化的独特性
  7. 计算机视觉 --基于opencv实现证件照换底色、翻转
  8. J2EE的体系架构——J2EE
  9. 完全卸载Oracle方法(超详细)
  10. ubuntu下配置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