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奇特的一对。两人一中一洋,未曾谋面;两人分属消费电子和互联网两个领域;两人中一个执掌着市值近 3000 万美元的公司,另一个还从未打造过一家上市公司 但他们在某些方面又是类似的:充满争议性、富攻击性、与众不同。我无意标榜周鸿祎,但与他长叹三小时的过程的确酣畅,周心思敏捷,又富商界经验,便不乏有趣的见解。比如,周说从乔布斯身上他学到“企业的战略是可以来自于细节”,他追求像乔布斯一样提供“优雅的解决方案”,以及他认为自己在互联网电视革命方面比乔布斯想的更远。

以下为访谈摘要:

  记者:这次跟您来聊乔布斯,是因为乔布斯已经成为杰克·韦尔奇之后中国商界的一门“显学”,大家都想从他身上学点东西。不过这后面有几个问题:乔布斯什么可学之处?这个人是可以复制的吗?外界对于乔布斯的推崇之中,有没有什么南辕北辙之处?……不过所有问题之前,先来回答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你觉得乔布斯是怎样的一个人?

  周鸿祎:我看过几乎能找到的所有乔布斯的传记,网上关于他的资料也看过不少,恐怕中国比我更熟悉苹果的历史的人不多。最开始我觉得他是个很桀骜不驯、有创造力的创业者,后来佩服他的是他能东山再起。不过呢,最近三年有一个全新的感觉。乔布斯从1975年出道到今天,干了35年——最近这三年仿佛是把35年的功力一掌击出——他用一款iPhone干掉了诺基亚,再回过身来用iPad对微软和英特尔发起很大冲击,如果算上之前用iPod超越索尼。这几个产品只是孤立的看,也不觉得别人想不出来,但乔布斯就好像进入了“飞花摘叶,即可伤人”的境界。那现在我觉得,乔布斯太伟大了,跟他的这些创新比,我们现在做事的格局都还不够。

  记者:大概是这些成就让乔布斯俨然成为了一种成功学。你怎么看这个热潮?

  周鸿祎:学乔布斯比较容易陷入两个误区。第一个是把乔布斯神化。我们都是人,就他是个神,那还有什么可以学的?其实乔布斯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缺点很明显的人。比如他对员工比较粗暴,比如他早年的合伙人沃兹尼亚克也被他骗过,再比如他跟女朋友生了个私生女不承认。这些都应该让你感觉乔布斯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是一个神,这才能去研究。第二个,你知道事后分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因为事后分析总是很功利的看做一件事儿对自己的好处,没有看到完整的过程。不看来龙去脉只看孤立的成功,这就会让你得出很多奇奇怪怪的结论。只看iPhone、iPad和App Store的成功,就好像说你看到所有的成功公司都有一栋独立办公楼,那你就得出了结论说“有独立的办公楼是成为伟大公司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种把不是成功真正的原因上升为经验,是非常害人的。现在有一些公司认为苹果不过如此,不去学它的DNA,只抄它的产品,这肯定是错的。

  记者:你觉得应该怎么学习乔布斯?

  周鸿祎:我一直在想,究竟乔布斯为什么能想到iPhone这么一款产品?

  首先我觉得这肯定不是一个造化于密室,然后用几年时间去实现的灵感。我甚至可以说乔布斯一开始是没有战略的。为什么呢?因为其实战略就是四句话: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做什么?我不做什么?像麦肯锡帮一些公司做的战略规划,往往是在成熟的行业去做同行分析,比如微软也会请专家说你看Google是怎么做的,但这种战略总是对一个已有的成熟套路的总结和改良。但是苹果这种创新是颠覆,是走向一个未知领域。你对什么都是未知的,刚开始一定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乔布斯不断的把握好每一步,再加上他很多年的各种积累——这些积累我相信一开始是存在你脑海里某一个地方,并不起作用,但是你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它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最后才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你回想一下当初的苹果(注:2001年),它也是没办法,它做电脑实在是卖不过戴尔,做操作系统也打不过Windows,就先做了一个外形很时尚的音乐播放器。我想第一版iPod出来时比尔·盖茨肯定在偷笑,说这兄弟肯定昏了头了,做了一个在中国珠海已经烂大街,随便几十块钱可以买一个的MP3播放器。但其实乔布斯非常尊重用户的需求。我相信他当时也受到了外界的启发,比如当时已经有了Napster这样的产品,证明年轻人非常欢迎这种东西——其实我们都知道音乐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当年我们上大学时谁没一个随身听?说是学英文,主要还是听歌,这是最本质的需求。可如果你不是非常重视用户的需求,你就会忽略它。大公司忽视这个需求,那些做MP3播放器的小公司知道这个需求又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正是这样一个中间地带,就给了乔布斯一个机会:他能做操作系统,能做硬件,应用软件也能做。这些事儿都能自己干,做个MP3播放器,就像“杀鸡用牛刀”。

  我猜做iPod的时候也没想到日后的iPhone和iPad,只是它基于iPod做了很多探索。你看,他先把iPod从黑白屏幕变成一个很小的彩色屏幕,一开始只能看照片,然后这个屏幕再扩大,能看视频。这个时候你再加一个通话模块是不难想到的。等有了iPhone,你再想到把屏幕再放大变成iPad,也是顺理成章的——乔布斯的战略都不是大跨步的战略,而是一步一步的,他每一步都是在不断地捕捉当前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状况,然后再往前走一步。iPod卖了一亿部之后再做iPhone,你不感觉水到渠成吗?可如果没有这些每一步的积累,没有用户的基础,如果第一步出来就是iPad,会怎么样?其实盖茨很早就有了平板电脑的想法,也早就做了智能手机。但盖茨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呢?就是盖茨手里有一个榔头,他把所有东西都当钉子。盖茨有Windows,而桌面上的Windows是针对鼠标和键盘的,它做手机操作系统时也是这么搞。其实平板电脑明明是用手触控的,你非要像用鼠标一样使用“开始”按钮去点开里面的程序,这不是很傻吗?这就是不考虑用户。

  但乔布斯非常的关注细节。你看乔布斯会趴在电脑上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看那些按钮的设计,像他曾经跟他的员工说,你要把图标做到让我想用舌头去舔一下。只有像乔布斯这么关注细节的CEO,才能真正去了解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不认为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开始就从大方向上想好。相反你看英特尔、诺基亚这些公司做的战略,你会觉得所有的东西都很好,但就是离消费者太远,所以结果要么就是发现不了真实需求,要么就是已经在市场上被证明的马后炮的需求。所以我从乔布斯这里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企业的战略是可以来自于细节的。

  记者:这就是你最近努力倡导的“微创新”。

  周鸿祎:创新不是大家想的那种,一个人特别牛逼,构思出一切。我认为创新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分散,或者逆向,或者组合。它一定是有基础的。创新应该像我们玩游戏似的,走到某一步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些新的线索。比如呢,从iPhone到iPad的过程中,最牛的一件事是打造App Store。但即使App Store,也不是一个伟大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你自己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用户,不是一个手机发烧友,你今天拿到一款诺基亚手机,装软件的话,需要懂什么叫证书,什么叫签名,还得知道去哪儿下载,怎么装。这些东西就连我这样一个一个熟悉PC的人都不搞不懂。你不觉得其实这个需求已经放在那儿已经很多年了,只不过诺基亚从来把它忽视了吗?所以苹果做一个统一的、很方便的平台让你下载软件,这个想法难吗?不难。至于说这里的许多软件不是苹果做的,是别人做的跟它分账,这套商业模式也不难做。苹果之前已经有了iTunes,有了音乐和视频商店,已经解决了0.99美元卖一首歌的问题,那它再卖1.99美元、2.99美元的东西,没有任何问题。所以过去iTunes的很多实践到一定时候就成熟了,就会结出这个果实。

  记者:所以你的结论是,学习乔布斯关注产品细节的一面?

  周鸿祎:我觉得他有一个特点,我是学到了。当我看产品的时候,我就跟跳大神似的,灵魂出窍了。怎么说呢?就是我当时好像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耐心、很急躁、对计算机对很多东西了解不多,甚至用东西很粗鲁的最小白的用户”。所以很多产品到我这儿一用,用不了几分钟我就找出毛病。其实你说,我是一个工程师,再难用的产品能难得住我吗?但恰恰我在用产品的时候变成一个最普通的用户,变得很挑剔。

  记者:不过乔布斯很著名的一个习惯就是从来不做用户调查。

  周鸿祎:乔布斯其实只是不喜欢做焦点小组(Focus Group)。焦点小组的问题是,它太假。你把用户拉到一个语境里,问他很多问题,这一定会误导用户。但是我相信,乔布斯一定花很多时间在琢磨用户是怎么想的,我不相信说这东西都是在他心里一个人憋出来的。我相信乔布斯会在生活中问很多朋友,没准儿他会跟很多人去聊天,他也会有很大的阅读量,包括他会上网去看。比如说他做iPhone的时候不就说吗,每个人都有手机,但都觉得很难用,他自己也觉得很难用,因此就问为什么不能做一部不一样的手机。这就是他在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想法。
  

  记者:你是怎么了解用户需求和想法的?

  周鸿祎:我了解用户的方式很简单,我会经常会变成一个普通用户,去使用外面的公用电脑,这才是最真实的环境。我也会去看普通人的电脑,因为你可能不是安全专家,所以我在你的电脑上去用我们的软件,或者我问你的意见,比问专家的意见更可靠。我看《电脑报》、《中国电脑教育》这样的报纸,我很喜欢看上面的读者来信,这里面聚集了大量的用户反馈。这跟我的经历有关,我读书时就创立过公司,后来在方正我想的也是要把我的东西卖出去。所以很多时候我不是以技术人员的角度看我的产品,而是我会带着产品去听普通用户为什么不用它,或者为什么人家骂它。这种东西经历多了,你就慢慢地能从普通用户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记者:你刚才讲到乔布斯从iPod到iPad,并不是基于战略,而是摸着石头过河闯出来的。其实你自己也是在奇虎做了很多事情,最后在安全领域做出了成绩。这两件事,都是有偶然性的,甚至是盲打误撞。但平时你也能看到很多创业者,他们有很多奇思妙想,但就是选错了方向,而且调整不过来。为什么你们能闯对领域,他们闯不对领域?

  周鸿祎:你别忘了,我进入安全领域时,已经36、7岁了。乔布斯回苹果时也42岁了,iPod又是在那几年之后了。我们的之前的经历和积累是很丰富的。我认为你看到的那些不靠谱的人,他一定没有经验,基本上什么都没干过,只是凭想象。其实有的时候你也会看到有的人闯对了领域,但是做不起来。我举个例子,很多人说我做浏览器,是从2004年就投资了世界之窗,当时我就踌躇满志。错了。当时是我的老部下要走了,他在我这儿干了几年,我把他培养起来,他说他要去做个浏览器,你要帮我。其实我当时对做浏览器不太看好,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敢做浏览器,所以我做浏览器插件去控制浏览器。这是3721的思路。而且我也知道,国内做的浏览器没有核心技术,就是IE加一个外壳。但是他说这么多年我也替你做了很多事,从情理上我当然说,我就会支持你。这件事没有那么功利。

  后来为什么突然要收购世界之窗呢?外面有很多分析,但是我告诉你最真实的原因。我们做360的时候,越做越发现说大部分安全入侵是从浏览器开始的,用户浏览网页就被挂马了,我们当然会很自然的想到要解决浏览器的安全。那你说这次我为什么不做个插件来干这事呢?你知道我干3721插件让我吃够了骨头了,所以我肯定就不会再想干插件了。所以这时候我就会自然想到世界之窗。

  我一直在说,一个人一定是复合的,当你做一个决策,它是来自许多方面的。所以你的经验不足,你的积累不足,你是做不出某个决策的。我们做安全做到那程度了,因为我做的那个投资,对浏览器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浏览器市场的变化被我意识到了,我的经验跟原来不一样,已经超越原来做插件的时候,这个决策很自然就出来了。

  我再举个例子,今天很多人说FourSquare,都在琢磨如何抄。你们知道它的诞生经历吗?他的创始人很早前就在做城市信息搜索(city search),不太成功,后来又做一个基于定位的酒吧交友,也不太成功就卖给了Google。到最后,他把城市信息搜索加上定位交友加上一些游戏性,变成了FourSquare。就像做火药,你把硫磺加木炭不行,把木炭加硝酸也不行,但把这三样东西按一定比例掺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大炸弹了。变成炸弹之后,大家就会说,只要你同时研究硫磺、硝酸和木炭,你就能做炸弹了,但这是不行的,没有东西是这么研究出来的。

  总的来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做事不能太功利,你如果踏踏实实把每一件事把握好,即使当时没收获,它也在你的DNA里埋了一个东西,未来很多东西会被串在一起,发挥作用。

  记者:外界看来,乔布斯是前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经理,他用很长时间打磨一款产品,近乎独断的决定要什么功能不要什么功能,比如iPhone刚出来时没有很多用户觉得最重要的拷贝粘贴功能。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经理们,这是不是不可复制的?

  周鸿祎: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做产品,一定要做优雅方案,不要做完美方案。比如iPad,很多人列出来iPad的20个缺点,我觉得这个思考点就错了。iPad用于工作肯定不方便,它不能多任务、输入也不方便。但人家没有设计成那个样子。如果它的定位是去击败笔记本,那它到处都是缺点,它就死了。但iPad的定位就是一个娱乐工具——能够满足所有人需求的东西是没有个性,而且你越追求完美,方案就越复杂,周期就越长。而创新追求的就是在一个点上打动人。这个东西很复杂,我刚说使用产品时我能模拟主流用户,但同时你不能被用户牵着鼻子走,你要学会过滤用户的声音。因为每个用户有每个用户的想法,有的能代表一类需求,但有的你一看就只能说对不起,这个我做不了。

  这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的事情。有的用户需求你一看就觉得很重要,有的表面看觉得没什么,但挖掘下去,能否看到用户都没有意识到的需求。作为产品负责人,你永远要想办法去进球,而不是关注于不漏球,光想着怎么不漏球,也进不了球。

  
  记者:你说做产品要追求优雅,但优雅这个概念很难定义的。

  周鸿祎:谁说的?优雅就是用你最少的资源、最合适的方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要过度去解决。

  记者:相信很多创业公司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该不该像乔布斯一样精益求精再发布产品?

  周鸿祎:不要等到产品很精益求精了再发布。事实上,我认为互联网时代发布产品有点像参加聚会,你自己先说一个想法,别人再给你补充。20年前你做一款产品,要先做市场调查,天天要做计划做预测,也不知道怎么获得用户反馈。但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机会,你的产品今天发布,明天就能看到反馈,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持续不断的改进。所以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想清楚没有产品会做到完美。

  记者:在乔布斯的诸多决策中,有没有什么是你认为明显错误或看不懂的?

  周鸿祎:他的AppleTV就很不成功,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他想的还没我想的明白。当年我看陈天桥同志和他的盒子战略不成功,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也买了好几台Wii,好几台PS3,好几台Xbox 360,有的送人,有的就当蓝光播放机用。后来我发现,通过电视控制客厅是一个很大的战略,绝对不能用做电脑的思路去做。就像微软用Windows的思路去做手机和平板电脑失败了,苹果做AppleTV时也用的电脑思路:你要通过无线把你电脑里的视频转到电视上看。我觉得这个思路是极端错误的,普通人用遥控器连PC,立马就不会操作了——我觉得电视是世界上要做到最简单的电子产品,因为普通老头老太太都得会用。

  我投资了一家机顶盒公司,非常简单,只要连上网,另一头连上电源,网上所有的P2P的视频资源你都可以看,没有所谓的下载的概念。你设想下,你拿到一个盒子再接上电视,你的期望当然是五分钟就能看电影,如果告诉你今天晚上看不了,明天早上再看,你就立马没有心情了。所以苹果做AppleTV,还欠缺一件事,就是一张P2P网络。这次Google TV做的也不对,为什么呢?里面做了太多的功能,太复杂。我应该给施密特写封信。

  记者:严格的说,苹果并非互联网公司。它有音乐业务和广告业务,大家也在猜测他会进入搜索、社交市场,你怎么看苹果的网络战略部署?

  周鸿祎: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DNA。苹果也有它的DNA,Google做硬件一定做不过它,但也许苹果做搜索引擎就是做不过Google。我感觉他们对互联网、对社区的理解还是差距很大的。现在它手里这么多现金,应该收购一些公司。不过我个人认为有些东西是个命,就像苹果能做高端市场,这种气质学别人不来,这就跟你身上可以穿满名牌但你的气质就是不像一个英国三代的贵族。还是做最好的自己比较好。

  记者:最后的问题:你心目中乔布斯的接班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周鸿祎:再找一个乔布斯是不太可能了,应该是萧规曹随吧,他制定的方向和战略,继任者追随,依然会是很大的公司,不过未来的机会可能抓不到了。


公司未来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周鸿祎:360不采用广告,我们把用户做好了,我们将来还是会推出一些直接向用户付费的模式,而且是用户资源来选择。同时即使不愿意买我增值服务的用户,他还是可以用我的免费安全服务。

如果3721当时没有卖掉的时候,你会觉得今天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周鸿祎:历史不会假设了,它没有成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犯了很多的错误。回过头来,通过这个错误我做了很多的反思和思考。比如说当时我们光顾着跟竞争对手竞争,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名声。

很多人说你是第二次创业,跟第一次创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周鸿祎:其实我一直都在创业,包括我投资迅雷、酷狗等等,其实背后我也都参加他们很多的谋划、商业模式的确定、战略的设计。第一次创业是属于初生之犊不畏虎,当时互联网也是没有什么规矩,大家都在乱试,还是觉得经验不足。

有一种说法“互联网版图大局已定,后来者很少有所大的作用”,您怎么看?

周鸿祎:我部分同意这一句话。但是,如果说你能够看到他们今天看不到的领域,你能够看到他们今天根本不关注,可能都没有想到的领域你去做,我觉得一样有机会。

作为天使投资人,你觉得什么样的公司会引起您的兴趣?

周鸿祎: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挺多的,我能够把我这么多年积累的东西和资源传授给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这个团队我觉得有一定的潜力,包括他的心态比较的开放,比较好学,比较积极向上,我可能就会投资。

网上很喜欢拿你跟马云做比较,谁跟谁的成功更多一些?

周鸿祎:我们没有个人的恩怨,马云要比我成功多了。当时因为雅虎的原因,可能在中间制造了一些问题导致我跟马云有一些误解。我有时候跟别人发生争论其实是我个人的个性。所以我觉得还是我个人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是一个愿赌服输的人。

作为投资人,你和李开复先生的想法一样吗?

周鸿祎:完全不一样,李开复是拿别人的钱做投资,我是拿个人得钱做投资。李开复拿了那么多钱他肯定是有一定的回报率的计算。我可以很骄傲的说,我不是互联网赚钱最多的人,但是我培养出来的创业者肯定是第一的。

现在和马云合好了吗?

周鸿祎:没有,我们有很多年没有见面了,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探讨经验。淘宝真的改变了电子商务的格局,我都不知道淘宝赚没赚钱,但是它一直免费,但是我相信即使它不赚钱它都是一个伟大的公司。

看周鸿祎怎么谈乔布斯相关推荐

  1. 收藏一篇访谈并做笔记:《[独家]与周鸿祎谈乔布斯》

    五点第一觉醒来,看到Apple4us上的一篇访谈<[独家]与周鸿祎谈乔布斯>,通读下来,甚是喜欢.周鸿祎的每一个回答我都非常认同,也想到了一些自己正在做的事,错误与正确.同时,这让我对周鸿 ...

  2. 读周鸿祎的《乔布斯的拿来主义》后感

    读周鸿祎的<乔布斯的拿来主义>后感 最近乔布斯辞职退休,周鸿祎发布了一篇博文<乔布斯的拿来主义 >,看了还不错,有几点感想. 不一定非要最底层的创新才是创新 iPhone和iP ...

  3. 微信成最频繁网络诈骗犯罪工具;库克再谈乔布斯;PyCharm 2019.2.5 发布| 极客头条...

    整理 | 屠敏 快来收听极客头条音频版吧,智能播报由标贝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极客头条」-- 技术人员的新闻圈! CSDN 的读者朋友们早上好哇,「极客头条」来啦,快来看今天都有哪些值得我们技术人关注 ...

  4. 11月20日科技资讯|微信成最频繁网络诈骗犯罪工具;库克再谈乔布斯;PyCharm 2019.2.5 发布

    「极客头条」-- 技术人员的新闻圈! CSDN 的读者朋友们早上好哇,「极客头条」来啦,快来看今天都有哪些值得我们技术人关注的重要新闻吧.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 CSDN App 可以收听御姐萌妹 Sty ...

  5. 谈乔布斯艺术家情怀的魅力

    乔布斯认为自己是个艺术家,他有艺术家情怀,也纵容自己艺术家的性情,他还鼓励设计团队的人把自己当成艺术家.乔布斯喜欢人文与科学的交集,他认为这种交集处有种魔力,是苹果与人产生共鸣的原因.在此意念的驱动下 ...

  6. 记者现场直击:美国民众告别乔布斯

    当地时间 10 月 5 日,美国苹果公司宣布,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已去世,终年 56 岁.苹果公司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说:"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个不可思 ...

  7. 由《成为乔布斯》联想而来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看完<成为乔布斯>一书,花费了7小时52分钟,基本上是拿该书当故事书读的,因为此前读过<史蒂夫·乔布斯传>,所以对乔帮主的生平事迹还算了解.看到有人推荐,在闲暇 ...

  8. 重新认识史蒂夫·乔布斯

    相信很多的人都阅读过<史蒂夫·乔布斯传>或看过电影,乔布斯是令人崇拜的,个人认为不是因为他改变世界的丰功伟绩,而更多的是他这个人本身的特质,对创新的执着,对艺术的尊敬,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 ...

  9. 乔布斯的“神”与“魂”

    乔布斯的"神"与"魂" 当10月6日早起得知乔布斯离去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看国外网站,连续一周各界人物的亲身回忆文章,包括Adobe创始人回忆最初成立刚三个月 ...

最新文章

  1. 数据结构-图论-拓扑排序模板题(hdu3342)(poj1270)(hdu4857)
  2. Javascript 函数声明和函数表达式的区别
  3. mysql thread入门分析
  4. MySQL查看索引使用情况
  5. 拉力测试软件界面,电脑拉力机/电脑控制拉力试验机软件操作界面与功能
  6. 14怎么敷铜不了_YEO护肤课堂:敷面膜有什么误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面膜?
  7. 映射到另一台计算机,远程服务器硬盘映射到本地电脑
  8. RocketMQ消费失败如何处理?如何保证消费消息的幂等性?
  9. java 线程池 hash_java线程池实例 - Hashsound的个人空间 - OSCHINA - 中文开源技术交流社区...
  10. 计算机抓取整个屏幕的按键,技术员搞定电脑截全屏快捷键【搞定方法】
  11. 关于 vue项目 中实现导入Excel表 + 预览生成的Excel
  12. C语言例题及解析(1)
  13. 栈和堆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说栈的速度快,堆的速度慢?
  14. 数据解惑 · 带你认识数字高程模型(DEM)
  15. 关于Excel不能多开多个窗口的问题
  16. 为什么说大数据一定会从ABC里最先掉队
  17. mac fish shell的安装和使用教程
  18. HITS算法--从原理到实现
  19. 8、店铺分类 - 后端功能开发 - 微擎小程序模块应用开发
  20. 零基础入门CV赛事—街景字符编码识别—task2数据读取与扩增

热门文章

  1. 【燃料电池】基于simulink的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策略仿真
  2. 测试管理之--个人成长
  3. 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4. 网络测试工具netperf
  5. 毕业两年的混社会经验:给应届生朋友们的建议【含求职经验】
  6. springboot手动装配
  7. 直接高效:pycharm报错:cannot save setting :please specify a different sdk name
  8. CodeGear正式发布RubyIDE,名为3rdRail
  9. pdf转cad用什么软件比较不错
  10. 局域网用户的限制和反限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