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韩信成败之谜 
 
 
刘邦知人善任,韩信才华横溢,君臣携手打败项羽,创立了大汉王朝。韩信因为功高盖世,先被封为齐王,后被封为楚王,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回乡后,韩信找到了当年使他蒙受胯下之辱的市井无赖……
   
     但刘邦和韩信的“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不久以后,刘邦便不断地打压、挤兑韩信,直至把他逼上绝路。面对刘邦的软硬兼施,韩信是步步败退,并在关键时刻犯了关键错误。
   
   
     韩信由齐王变成了楚王,衣锦还乡后,他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韩信找到了当年给他饭吃的那个漂母,就是那个漂絮的大娘,送给她干金。第二件事,韩信找到了他曾经混饭吃的那个南昌亭长,给他一百钱,说你老人家是个小人啊,好事没有做到底。第三件事情,韩信找到了当年羞辱他的市井无赖,就是那个让他蒙受胯F 之辱的流氓地痞,这小子这会儿见到韩信吓得趴在地上浑身发抖一一韩信此刻是楚王了,要他的小命那跟捏死一只蚂蚁没有什么两样,大家也等着看韩信怎么处分这个人,谁知韩信任命他做中尉。中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中尉是负责国都治安的,也就是相当于楚国的公安部长。韩信此举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于是,韩信就解释道,这是一位壮士,当年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可以,但杀之无名。他当时没有什么罪,我不能杀他,所以忍到现在。
   
     韩信这一招非常高明,因为这个时候韩信和这无赖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那个人是个市井无赖,韩信是个破落贵族,地位基本上是相等的。那个时候韩信如果是奋起抗争,去杀他也好,打他也好,大家会同情韩信,因为韩信是被欺辱的,是被羞辱的,是受欺负的人。要知道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是同情弱者,所以韩信那个时候杀他是会获得同情的。现在韩信身为楚王,如果来杀这个无赖,大家就会同情那个人了,就会说韩信是以强凌弱、仗势欺人。所以韩信很聪明,没有杀他,还让他做中尉。这样一来,这个人便会感恩戴德——他能够死里逃生已经是阿弥陀佛了,现在不但死里逃生还做了楚国的公安部长,那叫做喜出望外,别说他这辈子,他下辈子、他下下辈子都忘不掉,他一定会到处说 “韩信这个人太好了,天底下最好的人就是韩信”,他会到处给你做广告——这不是可以收买很多人心吗?
   
     当然,韩信也可以不杀那个人,或者给他一点小钱就算了;但韩信高明就高明在这儿,人情做足。做人情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很多人做人情,但是很小气,结果人情送出去了你还不落个好。韩信就懂这个道理:我不做则已,要做你就将永生难忘。何况我们中国文化传统里有个说法叫“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仇不报非君子”、“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等等。
   
     那么,韩信做的是什么事情呢?他做的全部是报恩的:对于漂母掷以千金是报恩,对南昌亭长给他百钱那也是报恩,现在让这个市井无赖做了中尉,那也只能理解为报恩。既然是报恩,就说明当年这个人与韩信无仇;这个人当年与韩信无仇,也就说明韩信没受侮辱,这就等于给韩信自己平了反,所以是非常高明的一招。
   
     但是,韩信不杀这个市井无赖不等于刘邦不杀韩信。
   
     对于刘邦来说,韩信是他永远的心头之痛和心腹之患——韩信的功劳太大了,韩信的威望也太高了,虽然此刻他没有了兵权,但是韩信只要活着便是危险,迟早是个麻烦,这是个隐患。所以,刘邦迟早会对韩信下手,只不过眼下还需要机会。那么刘邦又遇到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他又是怎样来处理这些事情的呢?
   
     就在韩信当上楚王之后的第二年,有人举报说韩信谋反。这次所谓谋反根据我的研究和分析,我认为是诬告。因为韩信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理由要反,也没有什么条件能反。韩信做楚王做得也挺滋润,日子过得很快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干吗要反?所以我估计和猜测应该是诬告,这种诬告谋反的事情历史上多得很,经常会发生的。
      
  
     刘邦拿到这份举报信以后觉得是个机会,至少是敲打敲打韩信的机会。于是他就上朝把这个举报信拿出来给大家看,说有人举报韩信在楚国谋反,大家看怎么办? 众大臣异口同声说,发兵,灭了他,活埋了那小子——史书上的说法是“击而坑之”。刘邦也并没有轻举妄动,他跟陈平商量说,你看这个事怎么办?陈平说,请陛下您想一想,您的兵比韩信的兵精吗?刘邦说,那不如。陈平又说,那么请问陛下,您的将比韩信的将强吗?刘邦说,那不如。陈平说,这就对了。那你兵不如人家精、将不如人家强,现在你发兵去打人家,不是逼着人家造反吗?人家可能本来不想造反,到时候不反也得反啊!刘邦说,是啊,但是也不能这样不了了之啊。陈平说,四个字,秘密逮捕。刘邦问,怎么个秘密逮捕?陈平说,历来有一个规矩叫天子巡狩,就是做皇帝做天子的可以抽空到诸侯各国去巡视一下。臣请陛下南巡。
   
     于是,陈平和刘邦就定下了南巡,定下了在南巡期间秘密逮捕韩信的计划。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韩信这个时候还是很有力量,有威望,不可小看的。此时刘邦对于自己能不能战胜韩信没有把握,心里面没底。
   
     可是糟糕的是,在这个紧要的关头,韩信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那么,韩信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呢?刘邦要南巡当然是公开的,要发诏令通知全国的。韩信接到通知以后就慌了,莫名其妙地就慌了,说,这个皇上突然南巡怕是冲我来的吧?那他来了以后,按制度和规矩,我应该到国境线上去迎接的,是去还是不去呢?我如果去,他把我抓起来怎么办?我如果不去,那他肯定认为我谋反,这个事情不好办。
   
     这个时候有人给韩信出了个馊主意,说,您可以带着一颗人头去呀!谁的人头?钟离眛。这个人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在楚汉相争时曾多次打败过刘邦,刘邦对他是恨之入骨;项羽兵败以后,钟离眛就逃到了韩信这里,因为他们都是楚人,是老乡,所以他就藏在韩信家里。这个时候有人出主意——你把钟离眛的人头带去见皇上不就没事了吗?韩信一想,好像也是,于是就去找钟离睐,要借他的人头用用。
   
     钟离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伤心,就对韩信说,我是觉得你韩信是朋友,是哥们儿,是靠得住的人,是一个厚道、仁慈、讲义气的人,才来投奔你的,没想到你到底要把我卖了。接着钟离眛叹着气说道,韩信,韩信,你要想想清楚,刘邦为什么不发兵打你,就是因为我钟离眛在这个地方。他知道,他一旦发兵来打你,我会挺身而出带兵去迎战的。现在你把我的人头拿去了,刘邦他下一个要取的人头就是你脖子上的那颗。然后钟离眛拿出宝剑架到脖子上说,韩信,你不是个厚道人!他就这么自杀了。
   
     韩信借钟离眛人头的这个决策完全错了,韩信到底有什么错呢?主要有三点错误。
   
     第一,韩信这是卖友求荣,首先在道德上输了一招棋。我们要知道,韩信和刘邦这个时候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刘邦感谢他,毕竟韩信是立下了盖世奇功嘛;另一方面刘邦又猜忌他,毕竟韩信是功高盖主嘛。所以刘邦才把他齐王的军权夺掉,把他由齐王改为楚王,那意思也就是希望他能够就此安分守己得到一个善终就罢了。而韩信呢,这个时候他一方面觉得刘邦对自己还算厚道,虽然齐王变成楚王了,毕竟还是衣锦还乡;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也是有些抱怨,觉得自己的功劳没有得到足够的犒赏。所以说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就刘邦而言还是很想把这个刺头给拔了,但是一时又下不了手。刘邦为什么下不了手呢?因为刘邦本不是一个喜欢杀功臣的人,他和勾践不一样,他也知道勾践和文种的故事,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同破,谋臣死”这个典故,他不想背上这个恶名。但是现在不要紧了,无所谓了。为什么?韩信已然由功臣变成了小人,他已经成为出卖朋友的小人。按照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小人,人人得而诛之,小人是可以随便杀的,杀小人在道德上是不受谴责的。韩信在道德上输了一把,这是第一。
   
     第二,韩信这是讨好献媚,又在心理上输了一招棋。韩信杀钟离睐,拿钟离眛的人头去见刘邦,意图很明显,就是巴结讨好刘邦嘛,因为刘邦恨钟离眛嘛。那么你去巴结他,说明什么呢?说明你理亏呀。你如果不理亏的话,你干吗要去巴结他?说明你没有把自己和刘邦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你自己已经先矮了人家一头了,心里犯怯,底气不足,理不直气不壮,不坦荡了。韩信在心理上又输了一把,这是第二。
   
     第三,韩信这是主动投降,在战术上又输了一招棋。刘邦还没说要怎么样呢,也没有说要处分你,也没有派人来抓你,他只是要南巡一下嘛,他来看看你不行吗?怎么着了,你就怕成这个样子?仗还没有打,你就下跪了,你还打什么仗?这是不是韩信在战术上又输了一把?
   
     所以说韩信和刘邦之间的那个形势,本来是比较均衡的,韩信甚至还略高一点,但自从韩信做了(逼钟离眛自杀)这么一件蠢事以后,就变成这样了——刘邦在形势上完全超过韩信。所以说,韩信出卖自己的朋友并没有落好,反而坏了自己的事。

就这么着韩信拎着钟离眛的人头去见刘邦,刘邦哪里会因为你送来这么一份礼物就不抓你了?来人啊,抓起来。刘邦就在国境线上立马逮捕了韩信,然后把韩信往自己的车上一扔,回长安去了,不再南巡了,回京师。就在这个时候,韩信在车上说了这样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忘。敌国已破,我固当烹矣!”说呀,我韩信就是你刘邦的狗,我这个狗也该被你这个主子吃了,我活该嘛! 刘邦说,少废话,你以为说你谋反的证据不足吗?回去说话。把他带回京城。
   
     但是这一次刘邦并没有杀韩信,因为确实这个时候说韩信谋反没有证据,说韩信谋反的举报八成是诬告,这个刘邦心里也很清楚。你刘邦在建国之初没有任何证据,就把这样一个开国功臣杀掉,肯定是不行的。刘邦也很聪明,先把韩信关着,杀杀他的威风,灭灭他的志气,然后宣布大赦天下——昕有的犯人我都赦免了,韩信自然也赦免了;不过你韩信毕竟是有问题的,那楚王你就不能再当了,降两级,就封韩信为淮阴侯。王以下是公、侯、伯、子、男,刘邦对韩信的处理办法是降两级留用,以观后效。但韩信不能“之国”,就是韩信你不能到你的封地去,就留在京城听候差遣,刘邦这招够厉害的吧?从此韩信就由楚王变成了淮阴侯。所以司马迁的史记里给韩信写传叫《淮阴侯列传》。
   
     司马迁写《史记》,他记人物有三个等级:第一等最高的是本纪,是记帝王的,比如说秦始皇是本纪,汉高祖是本纪,项羽也是本纪;第二等叫世家,是记诸侯国王的,所以越王勾践是世家,甚至萧何、张良也记为世家;韩信是列传,属于第三等。到了这个份儿上,韩信实际上已经是刘邦案板上的一块肉了,是刘邦盘子里的一道菜了,一道下酒菜,想切就能切,想割就能割,想吃就能吃,想扔就可以扔。但是刘邦还是没有这样做,他让韩信继续当淮阴侯,希望他就此能够得到善终,这样大家都好——我刘邦也没有杀功臣,你韩信也没有落到一个悲剧性的下场。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韩信最后走上了绝路呢?
   
     我们先来看看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之后的表现。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以后心里非常不痛快,称病不朝,长期请病假。当然了,韩信这个病也有两说:病嘛,可能多少有一点,打了那么多年的仗,风餐露宿的,还不能落点病?什么风湿关节炎之类的,什么胃溃疡之类的,估计是会有一点。另外就是韩信有心病,郁闷嘛,不痛快,不高兴,生闷气,心里有一点障碍。此时韩信觉得再去上朝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为什么?因为韩信他本来是王爵——我们知道,古人上朝是按照官位大小排队的,叫做列,王、公贵族是一列,侯爵、大夫、将军这些是一列——韩信本来是站在高级的那一列的,现在把他降到低级那一列去了,就像坐飞机,本来是坐头等舱的给降到经济舱去了,他就觉得很没面子。想想看,那些坐经济舱的低级行列里面都站些谁啊?韩信羞于为伍,所以他不上朝,而且嘀嘀咕咕的,牢骚不断。
   
     有一天,韩信闲着没事,七逛八逛地,逛到了樊哙家里。樊哙也是汉初的风云人物,也是开同一大功臣,也是封了侯的。樊哙这个人厚道,一看韩信来了以后,扑通跪下来,表示欢迎,说,大王居然肯来光临小臣的寒舍,小臣感到无比的荣幸。那么韩信说什么?哈哈哈哈,哎呀呀,没想到我韩信落到和樊哙这种人来往了。这是什么话嘛?樊哙是什么人?樊哙是刘邦(吕后)的妹夫,当年鸿门宴上要不是樊哙出来刘邦可能就没命了。鸿门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项羽请刘邦吃饭,本来计划要杀刘邦的,派了一个叫项庄的人舞剑,准备一剑刺到刘邦身上,这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时候是樊哙挺身而出,用自己能吃能喝和豪言壮语震住了项羽,使得项羽没了杀心,才救了刘邦的一条命。樊哙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你韩信跟他为伍怎么就丢人了?不合适说这个话的。这倒也罢了,大家也知道他韩信委屈、冤枉,发发牢骚,大家哈哈笑笑就算了,可是韩信这个时候又自己往绝路上多走了一步。

汉十年,陈豨拜为钜鹿守,即有一个叫陈豨的人被封为钜鹿郡的太守——这个时候还是叫郡守,叫太守是后来的事情——他来向韩信辞行,韩信就拉着陈豨的手在院子里一边散步一边说,陈豨,我能跟你说两句心里话吗?陈豨说,请指教。韩信说,陈豨,你知道你现在去当郡守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吗?那可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里军事力量很强。你去了以后一定会有人告你谋反——这个是经验之谈,我韩信一当楚王不是就有人告我谋反嘛一反正那个时候只要你有兵权,你又是在一个重要的地方,反不反都有人去告的。有人告你谋反,第一次有人告你的时候皇上可能不相信,第二次又有人告你的时候皇上就会将信将疑,等第三次又有人告你谋反的时候,皇上肯定会勃然大怒,带兵去打你。到时你是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与其被逼得造反,不如你自己策划好了先反他一下子!如果陈豨老弟决计在钜鹿造反,兄弟我愿意为你做个内应。陈豨说,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于是陈豨到了钜鹿以后果然反了,自称大王,刘邦一怒之下自己带兵去讨伐陈豨了,留下吕后、刘盈、萧何镇守京师。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我们这个系列讲座一开始讲到的那一幕,就是韩信准备把监狱的人放出来去攻打皇宫,擒拿或者谋杀吕后。吕后采纳了萧何的建议,骗韩信说,前方传来捷报,皇上在边境大胜,群臣都要进宫去祝贺,你虽然现在是生病,但是这样的大事,你也勉勉强强地要去祝贺一下。于是韩信就去祝贺,然后被擒拿,最后被吕后杀死在长乐宫钟室。
   
     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情节就是去骗韩信的人是萧何,而我们知道,韩信之所以能够当上刘邦的大将军,立下赫赫战功也是由于萧何的极力推荐。韩信是萧何发现的人才,也是萧何谋杀的对象,所以韩信走上成功之路是因为萧何,走向死亡之路也是因为萧何,这就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叛逆。” 因此,有人认为韩信的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那么我们要进一步交代的是,这个事情完全是吕后和萧何合谋进行的,刘邦在前线并不知情,那么刘邦在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他的态度是什么呢?还有,韩信临死之前说了一句话——“我悔不该用蒯通之计”,这个蒯通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这是本案最后一个谜团了。刘邦从前方回到京城以后,吕后向他报告:韩信被我杀了。刘邦的态度如何?司马迁用了这几个字来形容,叫“且喜且怜之”。司马迁非常伟大,他往往几个字就传神了——又高兴,又同情,又叹息,又可惜,非常准确地说出了刘邦微妙的矛盾心理。因为韩信毕竟是刘邦的爱将,两个人一起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你说一点感情没有这是讲不通的。当然刘邦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韩信穿,拿出自己的饭菜给韩信吃,这带有收买人心的成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秀,不能不承认他没有做秀的成分;但是老实说,秀做多了,也能有点感情,日久生情的事,假戏真做,做着做着就做成真的了,何况刘邦确实赏识韩信,韩信也确实是优秀的人才,也确实是功高盖世。所以刘邦在得到韩信的死讯后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是又高兴,又觉得可惜。于是,刘邦就问吕后,韩信临死之前有什么遗言吗?吕后说,他死前说了一句话,说是我悔不听蒯通之计。刘邦说,我知道了,蒯通这个人是齐国的一个辩士。然后刘邦传令,给我把蒯通这个人找来。
   
     把蒯通找来后,刘邦就问他,蒯通,听说你此前一直鼓动韩信自立为王,是不是有这个事儿?蒯通说,是啊,可那个小子不听我的,他要是听了我的,哪会今天这样? 那你还能活着吗?刘邦说,烹之——把蒯通给我扔油锅里去。蒯通就大喊一声,冤枉。刘邦说,那回来,明明是你唆使他造反,现在我杀你,你有什么冤枉啊?蒯通说,秦王朝王纲解钮,天下大乱,所有的豪杰风起云涌,举兵灭秦,那个时候天下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势呢?“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就是说秦王朝丢掉了自己的梅花鹿(统治权),天下的英雄都来追逐它,在这个时候谁的个子高、腿长、跑得快,谁就能抓到鹿了——这就是成语“逐鹿中原”的出处。那时候都是自由竞争,谁都有资格去竞争,谁都有可能胜利,所以谁的身边都有一帮人马帮助他们。这些人附庸诸侯的时候,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主公,是不管有别人的。我蒯通那个时候是帮韩信,我当然只知道为韩信出力,我是不会为陛下您做什么考虑的,这叫做“各为其主”,这是忠心耿耿,我有什么不对呢?再说,在那个时候,天底下磨快了刀子、想干陛下干的那些事的人还少吗?陛下难道能够把这些人都抓来杀了?刘邦说:“置之。”就放了他。蒯通说得对啊,刘邦也不是糊涂人,他是个明白人,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蒯通虽然鼓动过韩信谋反,但他说得有道理,刘邦就把他放了。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所以刘邦能够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那是有道理、有原因的。
   
     刘邦在楚国边境上逮捕了韩信以后,把他贬为淮阴侯,还经常找他聊天。有一次刘邦就问韩信,你看看我要是带兵打仗能带多少人马?韩信说,十万。刘邦又问,那要是你带兵打仗你能带多少人马呢?韩信说,多多益善。就是说,我韩信带多少人都可以带,我带的兵越多越好。刘邦说,呵呵,奇了怪了,我就只能带十万人,你却是多多益善,那你怎么被我抓起来了?韩信说,陛下虽不善将兵,但善于将将。就是说,你虽然不会带兵,但你会带将啊。所以说,带将的才是最大的人才。刘邦就是这样的人才。关于刘邦的这些故事以及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我们下集再讲。

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08:韩信成败之谜相关推荐

  1. 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07:韩信功过之谜

    韩信功过之谜 内容简介: 韩信出身贫穷,但是胸怀大志.他等到了一个时机,就是秦末的乱世.他也等到了一个伯乐,就是萧何,在萧何的推荐下,他被刘邦重用,他和刘邦有一次谈话,对时势有出色的分析,这确实表现了 ...

  2. 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12:刘邦对手之谜

    刘邦对手之谜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英豪纷纷起兵抗秦.刘邦48岁起兵,56岁称帝,八年的时间,就成了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虽然后世对刘邦的出身做了诸多的神化,比如说刘邦是真龙天子 ...

  3. 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09:刘邦崛起之谜

    第九讲 刘邦崛起之谜 我们今天继续讲汉代风云人物,说到汉代风云人物不能不说刘邦,因为刘邦是汉代风云人物的一号人物,NO.1.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也叫汉高帝,或者也叫高皇帝,刘邦他想过 ...

  4. 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05:韩信被杀之谜

    第五讲:韩信被杀之谜    韩信作为一代名将,彪炳史册:公元前204年他用背水一战的策略,以数千兵力击败二十万赵军.公元前202年,他用十面埋伏的计策,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可以说,韩信为刘邦夺取 ...

  5. 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10:刘邦胜利之谜

    刘邦胜利之谜 内容简介: 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大破秦军,驻军霸上.这时赵高已经谋杀了秦二世,立子婴为帝.但是面对全国形势,子婴不敢称帝,改称秦王.刘邦打下关中后,秦王子婴系颈以组,表示打算自杀,白 ...

  6. 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01: 冤死的晁错(上)

    大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因为在它之前的秦朝,持续的时间很短,而汉王朝强大,持久,影响深远.比方说,我们现在称汉人.汉族,我们说的是汉语,都是以这个王朝为标记的.这个王朝前后持续 ...

  7. 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04:窦婴与外戚

    第四讲:窦婴与外戚    窦婴之死是武帝时期的一个大案.此案起因甚微--灌夫闹酒,后果却很严重:灌夫族灭,窦婴弃市,田发神经病死.此案的一大疑点,是所谓"先帝遗诏"--窦婴以矫诏罪 ...

  8. 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03:袁盎与士

    第三讲:袁盎与士 袁盎和晁错确实搞不来,但袁盎不是小人,按当时的标准看,他的道德品质不亚于晁错.司马迁为袁盎和晁错作传,说袁盎的道德品质是宅心仁厚.慷慨仗义.聪明睿智.老成谋国,堪称"无双国 ...

  9. 易中天品三国之:《大江东去》

    妙说,首先作者得有趣,有文学修养,有体验历史.品味历史.把握历史情调的能力.文学是人学,史学也是人学.所以,要想理解历史,必须参透人性.研究历史也好,讲述历史也好,都必须"以人为本" ...

最新文章

  1. ActiveMQ消息存储持久化
  2. usb管控软件_记账软件新外设:PUPUPULA 智能存钱罐登陆众筹
  3. wxWidgets:wxWidgets 中的 Unicode 支持
  4. 前端学习(1993)vue之电商管理系统电商系统之根据id删除数据
  5. java dijkstra算法代码_[转载]Java实现dijkstra算法: 地图中任意起点寻找最佳路径...
  6. [转]最长回文字符串
  7. php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解决跨域问题
  8. vSphere4.1升级到vSphere5.0连载之一
  9. 选项菜单-上下文菜单
  10. 负margin使用注意的一个问题
  11. JS逆向|JavaScript代码改写成Python代码之小试牛刀
  12. 力学 —— 物体固有属性之惯性张量矩阵
  13. iPhone5s的App Store不能下载应用的解决方案
  14. 修改hosts文件屏蔽广告原理及实现
  15. php 打印出心形,利用php输出不同的心形图案_PHP
  16. 1461错误,nbsp;mysql_stmt_prepa…
  17. 入门必看,快速判断mos管封装引脚的三个极和它的好坏
  18. 苹果电脑上好用的五款文档文字编辑处理工具
  19. Autoconf解释
  20. GD32F103单片机设置时钟到108MHz,串口波特率错误的问题?

热门文章

  1. PMSM控制器硬件设计
  2. 2030年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瑞萨电子揭秘智能汽车版图
  3. 【从零到蓝桥杯省一】算法详解之深度优先搜索
  4. ThingsBoard MQTT链接、掉线报警、数据转换规则引擎
  5. android 蓝牙设置界面高级选项功能解析
  6.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7. Handler运行机制
  8. python黄金走势预测_python实时获取和讯网纸黄金价格信息
  9. 关于java用JDBC连接数据库的代码
  10. Python爬虫之定时给TA发送微信消息(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