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记录算法笔记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一些知识点,部分易错知识点只针对个人而言,CCF-CSP考试冲鸭!!!

Chapter 2 C/C++快速入门(易错知识点)

2.1 基本数据类型

变量定义注意区分大小写。

一、整型

整型int,32bit(4Byte),取值范围是绝对值在范围内的整数都可以定义成int

长整型long long,64bit(8Byte),取值范围是绝对值超过的整数就需要用long long存储。

如果long long型赋大于的初值,则需要在初值后加上LL,否则编译错误。

二、浮点型

单精度浮点float,取值范围,有效精度只有6~7位。

双精度浮点double,取值范围,有效精度有15~16位。

  尽量不要使用float,浮点型数据使用double存储。

2.2 顺序结构

一、使用scanf和printf输入/输出

scanf的%c是可以读入空格和换行的,因此在scanf的格式符选择上一定要注意是否能够正确读入需要输入的数据。

scanf对除%c以外,其他格式符的输入以空白符(空格、Tab)为结束判断标志;字符数组使用%s读入时以空格换行为读入结束标志。例如:

char str[10];
scanf("%s",str);
printd("%s",str);

上述代码段运行时,输入/输出结果如下:

//输入数据:
abcd efg
//输出数据:
abcd

即,abcd和efg之间的空格作为了scanf()读入字符数组结束的标志。

常用的输出格式:

(1)%md:使不足m位的int型变量以m位右对齐输出,高位以空格补齐;多于m位的变量原样输出。

(2)%0md:使不足m位的int型变量以m位右对齐输出,高位以0补齐;多于m位的变量原样输出。

(3)%.mf:让浮点数保留m位小数输出,舍入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

2.5 数组

2.5.4 memset——对数组的每个元素赋相同的值

使用memset( )必须在程序开头添加string.h头文件。使用格式:

memset(数组名,值,sizeof(数组名))

注意:memset( )是按字节赋值!

2.7 指针

2.7.5 引用(c++)

引用(&)不产生副本,只是给原变量取了别名。

对引用变量的操作就是对原变量的操作。

        使用引用变量简化了指针的使用。

2.8 结构体

2.8.3 结构体的初始化

*引入c++的构造函数进行初始化,可以简化结构体的初始化操作。

一、构造函数

在结构体中定义的,用于初始化结构体的一种函数。

特点:不需要写返回类型,函数名与结构体名相同。

一个结构体可以有多个构造函数,可以对部分结构体内变量进行初始化。

struct studentInfo{int id;char gender;//默认生成的构造函数studentInfo(){}//只初始化genderstudentInfo(char _gender){gender = _gender;    }//初始化id和genderstudentInfo(int _id,char _gender){id = _id;gender = _gender;}
};

注意:1.如果自定义了构造函数,不能不经初始化就定义结构体变量。(此时默认的构造函数已经不存在)

2. 只要参数个数不同,可以定义多个构造函数。

Chapter 3 入门模拟

3.1 简单模拟

PAT B1032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题目请查看PAT官网https://pintia.cn/problem-sets/994805260223102976/problems/994805289432236032
//利用数组即可实现相应功能int scores[MAXN] = {0};
int main() {int i = 0, N = 0;int school = 0, score = 0;scanf("%d", &N);for (i = 0; i < N; i++) {scanf("%d%d", &school, &score);scores[school] += score;}int flag = 0, max = 0;for (i = 1; i <= N; i++) {//这里循环条件必须是1~N,否则测试点2,不能通过测试if (scores[i] > max) {flag = i;max = scores[i];}}printf("%d %d", flag, max);return 0;
}

3.4 日期处理

codeup 1928 日期差值

解决日期差值问题,只需要通过增加小日期,通过比较day和当月日期,month和12的大小关系,实现月、年的增加即可,注意控制条件。

int isleapyear(int year);int month[13][2] = {{0,0},{31,31},{28,29},{31,31},{30,30},{31,31},{30,30},{31,31},{31,31},{30,30},{31,31},{30,30},{31,31}
};
//用于存储平年(第0维)和闰年(第1维)各月的天数int main() {int date1 = 0, date2 = 0;int year = 0, mon = 0;int day = 0, leap = 0;while (scanf("%d%d",&date1,&date2) != EOF) {if (date1 > date2) {int temp = date1;date1 = date2;date2 = temp;}int count = 1;while (date1 != date2) {count++;date1++;year = date1 / 10000;mon = (date1 % 10000) / 100;day = date1 % 100;leap = isleapyear(year);if (day > month[mon][leap]) {date1 = year * 10000 + (mon + 1) * 100 + 1;}//如果day的值超过了本月最大天数,月数增加year = date1 / 10000;mon = (date1 % 10000) / 100;if (mon > 12) {date1 = (year + 1) * 10000 + 101;}//如果mon的值大于12,年份增加}printf("%d\n", count);}
}int isleapyear(int year) {if ((year % 100 != 0&& year % 4 == 0) || year % 400 == 0) {return 1;}return 0;
}

2021.08.12

Chapter 4 算法初步

4.1 排序

4.1.1 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进行n趟操作,每趟从待排序的部分[i,n]选择最小的(或最大,由升序或者降序决定)元素,令其与A[i]交换,则[0,i]就变得有序了。

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4.1.2 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对A[1~n],令i=2开始枚举,进行n-1趟操作,每次将第i位插入到有序部分A[1~i-1]。

4.1.3 sort函数应用

参见第6.9.6节。

4.2 散列

4.2.1 散列(hash)定义与整数散列

将元素(key)通过一个函数(H)转换为整数,使得该整数可以尽量唯一地代表这个元素。

除留余数法:

H(key)=key%mod(mod一般直接取表长Tsize)

因为对于不同key的hash值可能相同,所以需要解决冲突:

1. 线性探查法:

依次探查H(key)+i(i=1,2,...)是否被占用。超过表长则回到0开始探查。

2. 平方探查法:

依次探查H(key)+i^2是否被占用,注意不能是负数,对于负数对表长求模。

3. 链地址法:

将H(key)相同的key连接成一个单链表。

4.2.2 字符串hash初步

将字母A~Z,a~z表示为进制数,如字符串中只含有A~Z,则转换为26进制数,再将其用于hash计算。

4.3 递归

4.3.1 分治

分解-解决-合并。

4.3.2 递归

递归边界、递归式

n皇后问题。

4.4 贪心

4.4.1 简单贪心

贪心法:考虑在当前状态下局部最优(或较优)的策略。来使全局的结果达到最优(或较优)

4.5 二分

4.5.3 快速幂

例如求,利用常规循环求解的时间复杂度是O(b)。

快速幂解法:基于二分思想

1. 如果b是奇数,有

2. 如果b是偶数,有

在经过log(b)级别次数转换后,可以把b变成0;任何正整数的0次方是1。

快速幂的递归写法

typedef long long LL;
//求a^b%m递归写法
LL binaryPow(LL a, LL b, LL m) {if (b == 0) return 1;if (b % 2 == 1)return a * binaryPow(a, b - 1, m) % m;else {LL mul = binaryPow(a, b / 2, m);//注意此处必须以另一个变量来接收binaryPow()返回值,否则两次调用binaryPow()并未减少时间复杂度。return mul * mul % m;}
}

注意:1. 如果初始a可能大于m,则先对m取模

2. 如果m=1,则可以直接判断为0。

快速幂的迭代写法:

将b按二进制展开可以表示为b==。所以可以将表示为,迭代解法:

1. 如果b的第i位(第i次迭代,处理时是最低位)为1,则ans=ans*a%m。

2. a=a*a%m

3. b右移一位,相当于除2。

typedef long long LL;
//求a^b%m递归写法
LL binaryPow(LL a, LL b, LL m) {LL ans = 1;while (b>0) {if (b & 1 == 1) {     //该位为1说明需要累积。ans = ans * a % m;//令ans累积上a}a = a * a % m;b >>= 1;}return ans;
}

4.6 two pointers

4.6.2 归并排序

2-路归并排序的原理是:

将序列两两分组,将序列归并为个组,组内单独排序;然后将这些组两两合并,生成个组,组内单独排序;以此类推,直到只剩下一个组为止,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4.6.3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快速排序的原理:

1. 选定一个主元,将序列中不超过他的数放在他的左侧,比他大的数放在他的右侧;

2. 然后再分别从两侧的子序列中选择主元进行快速排序,直到调整区间不超过1。

当序列接近有序时会达到最坏的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2),随机选择主元能够将对于任意输入的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nlogn)。

Chapter 5 数学问题

5.2 最大公约数(gcd)和最小公倍数(lcm)

欧几里得算法:gcd(a,b)=gcd( b , a%b)

lcm(a,b)=ab/d。(d=gcd(a,b))——a*b中d被乘了两次,除掉一个d则表示所有组成a,b的因子相乘。

5.4 素数

5.4.1 素数的判断

只需判断n能否被2,3,...,整除即可。

5.4.2 素数表的获取

枚举法时间复杂度较高。

筛法能够有效降低时间复杂度O(nloglogn)。

算法从小到大枚举所有数,对每一个素数,筛去它的所有倍数,剩下的数即为素数。从2开始,如果验证到整数i,i还未被筛去,说明i就是一个素数(如果i是合数,必有小于i的质因子,而前期筛去素数的倍数时并没有筛掉i,说明i不是合数)。

利用筛法求解的时候注意

1. 必须从2开始筛。

2. 素数表必须比n大1。

3. 注意函数中结束控制条件:验证的数9字i必须比设定的最大maxn(数组isPrime[maxn])小,否则访问越界。

5.5 质因子分解

对一个正整数n来说,如果存在[2,n]的质因子,要么这些质因子都小于sqrt(n);要么只存在一个大于sqrt(n)的质因子,其他质因子全小于等于sqrt(n)。

5.8 组合数

5.8.1 关于n!的问题

一、求n!有多少个质因子p

n!中有个质因子p,其中除法为向下取整。

n!中质因子p的个数,实际上等于1~n中p的倍数的个数n/p加上中质因子p的个数。

推导过程:10!中2的个数

(10/2=5)+(5/2=2)+(2/2=1)=8个

5.8.2 组合数的计算

一、计算的方法

1. 方法一:通过定义式暴力计算,但是由于阶乘一般比较大,所以即使是选择long long数据类型仍然很容易导致溢出。

2. 方法二:通过递推公式计算(最优方法)

递归边界:

long long C(long long n, long long m) {if (m == n || m == 0)return 1;return C(n - 1, m) + C(n - 1, m - 1);
}

如果涉及到多次计算,为避免重复计算,可以用二维数组存储其值,也可以先将整张表都计算出来:

long long res[67][67] = { 0 };
//用一个数组记录已计算的C
long long C(long long n, long long m) {if (m == n || m == 0)return 1;if (res[n][m] != 0)return res[n][m];return res[n][m]=C(n - 1, m) + C(n - 1, m - 1);
}
//先将整张表计算出
const int n = 60;
void calC() {for (int i = 0; i <= n; i++) {res[i][0] = res[i][i] = 1;}for (int i = 2; i <= n; i++) {for (int j = 0; j <= i / 2; j++) {res[i][j] = res[i - 1][j] + res[i - 1][j - 1];res[i][i - j] = res[i][j];}}
}

3.方法三:通过定义式变形计算

因为运算过程涉及到乘除,所以一边乘一边除可以降低溢出的可能性。

二、计算的方法

1. 方法一:通过递推式计算

在5.8.2节C函数中修改即可,在返回时,返回

2. 方法二:根据定义式计算

,可以通过快速幂来计算每一组

遍历不超过n的所有素数,计算n!,m!,(n-m)!中分别含的个数x,y,z,可以知道中含有的个数x-y-z。

//使用筛法得到素数表prime,表中最大素数不小于n
int prime[maxn];//计算C(n,m)%p
int C(int n, int m, int p) {int ans = 1;//遍历不超过n的左右质数for (int i = 0; prime[i] <= n; i++) {//计算C(n,m)中prime[i]的指数c,cal(n,k)为n!中含质因子k的个数int c = cal(n, prime[i]) - cal(m, prime[i]) - cal(n - m, prime[i]);//快速幂计算prime[i]^c%pans = ans * binaryPow(prime[i], c, p) % p;}return ans;
}

Chapter 6 C++标准模板库(STL)

在STL提供容器中,绝大多数需要提供it,it2(it及it2为数组下标或者容器迭代器),实现的功能都是针对于[it, it2)之间的,即左闭右开!在使用时尤其注意右边界是否是需要作用it2指定的元素。如sort()、reverse();

6.1 vector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vector<typename> name;

typename可以是其他基本类型或STL容器,注意若typename也是STL容器需要在>>符号间加空格,如vector<vector<int> >name;可以将vector容器当做变长数组使用。

//一维已经固定的变长数组
vector<typename> Arrayname[arraySize]
//二维均可变长数组
vector<vector<int> > name;

访问方式:

(1)下标访问,同数组类似。

(2)迭代器访问:迭代器类似于指针。

vector<typename>::iterator it;

注意:在STL容器中,只有vector和string允许使用vi.begin()+k的形式。迭代器结束标志只能以it!=xxx结束,不支持大小比较。

vector常用函数:

push_back()在末尾添加元素。

pop_back()删除末尾元素。

insert(it,x):在迭代器it处插入元素x。

erase(): 1)erase(it)删除it处元素。

2)erase(first,last):删除[first,last)范围内的元素。

6.2 set

#include<set>
using namespace std;
set<typename> name;
set<typename>::iterator it;

set(集合)只能通过迭代器访问。

set中元素自动递增排序,且自动去除重复元素。

set常用函数:

find(value)返回set中对应值为value的迭代器。

erase():   1)st.erase(it)删除it所指元素

st.erase(value)删除值为value的元素。

2)st.erase(first,last) 删除[first,last)的元素。

6.3 string

#include<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string<typename> name;

注意:string头文件和string.h是不同的头文件。

通过下标访问和char数组相同。

注意:string类输出只能使用cout。要使用printf需要调用c_str();

string str;
......
cout << str;printf("%s",str.c_str());

通过迭代器访问,string的迭代器定义方法略有不同:

string::iterator it;

string常用函数:

operator+=直接将两个string拼接。

compare operator:==,!=,<,<=,>,>=,比较的是字典序。

length()/size()均能返回string的长度。

insert():1) insert(pos,string)在pos位置插入string。

2)insert(it,it2,it3)在it位置插入字符串(it2,t3为收尾迭代器),[it2,it3)

erase():1)str.erase(it)删除it所指字符。

2)str.erase(first,last)删除[first,last)区间字符。

str.erase(pos,length)删除从pos位置起length个字符。

substr():substr(pos,len)返回从pos位起长度为len的子串。

string::npos=-1作为find函数失配时返回值。

find(): str.find(str2)如果str2是str子串,返回第一次出现位置,失配返回string::npos;

str.find(str2,pos)从pos开始查找str2子串。

replace(): str.replace(pos,len,str2)把str从pos位开始长度为len的子串替换为str2.

str.replace(it1,it2,it3)把str的[it1,it2)替换为str2。

6.4 map

map可将任意基本类型(含STL容器)映射到任何基本类型(含STL容器)。

#include<map>
using namespace std;
map<typename1,typename2> mp;

typename1是键的类型,typename2是值的类型。

字符串到数组的映射,必须使用string。

通过下标访问mp[key]即可访问,因为map的键唯一。

通过迭代器访问

map<typename1,typename2>::iterator it;

map使用it->first访问键,it->second访问值。

map会按照键从小到大自动排序。

常用函数:

erase():1) mp.erase(it)删除it所指键值对。

mp.erase(key)删除键key所表示的键值对。

2)mp.erase(first,last) 删除迭代器[first,last)所指键值对。

6.5 queue

queue只能通过front()访问队首元素,back()访问队尾元素。

使用pop()和front()需要用empty()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6.6 priority_queue

#include<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priority_queue<typename> name;

只能通过top()访问优先队列的队首元素。

优先队列按照优先级对队内元素自动排序,自动将优先级最高的元素排在top,不能使用front()、back()访问。

priority_queue内元素优先级设置:

(1)基本数据类型优先级设置:

priority_queue<int> q;
priority_queue<int,vector<int>,less<int> > q;

通过第一种方式定义,优先级: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或字典序越大,优先级越高。

第二种定义方式,vector<>,less<>中数据类型要与优先队列元素数据类型保持一致,

 less<>表示数字越大,优先级越高;greater<>表示数字小的优先级高。

(优先队列的优先级设置与sort函数的比较函数相反)

(2)结构体的优先级设置

需要重载运算符<

struct fruit{string name;int price;friend bool operator < (fruit a,fruit b){return a.price < b.price;//表示价格高的优先级高。}
}

6.8 pair

使用pair需要添加utility头文件或者map头文件。

pair<typename1,typename2> p;

定义时初始化加上(元素1,元素2)即可

可以临时构建pair

pair<string,int>("haha",5)make_pair("haha",5)

以p.first和p.second分别访问pair的两个元素。

比较操作数,先以first大小作为比较标准,当first相同时比较second。

用途:

代替二元结构体及其构造函数,

作为map的键值对来插入。

//功能一:简化二元结构体定义
struct _pair{typename1 first;typename2 second;
}
pair<typename1,typename2> p;//功能二:用于map键值对插入
map<string,int> mp;
mp.insert(make_pair("haha",5));

6.9 algorithm头文件下常用函数

6.9.3 reverse()

reverse(it, it2)将数组指针在[it,it2)之间元素,或者容器的迭代器在[it,it2)范围内元素进行反转。对于本身有序的容器不可用。

6.9.4 next_permutation()

给出一个序列在全排列中的下一个序列,当next_permutation已经达到全排列的最后一个时会返回false,可用作循环结束条件!

6.9.5 fill()

fill()把数组或容器某一段区间赋某个相同值。注意同memset()不同:

memset只能按字节赋值,而fill()按照元素赋值,即fill赋值可以是数组类型对应范围内的任意值。

6.9.6 sort()

sort(首元素地址,尾元素地址的下一个地址,比较函数(选填))

省略比较函数,默认对前面区间递增排序(char型数组默认按字典序)。

比较函数cmp的写法:

(1)基本数据类型数组排序

bool cmp(int a,int b){//或其他基本数据类型char double return a<b;//表示按照递增顺序排列return a>b;//表示按照递减顺序排列
}

(2)结构体数组排序

bool cmp(结构名 a,结构名 b){return a.成员变量 > b.成员变量;//按照该成员变量递减排序return a.成员变量 < b.成员变量;//按照该成员变量递增排序
}

(3)其他容器排序:

仅有string、vector、deque允许排序。

6.9.7 lower_bound()和upper_bound()

lower_bound(first, last, val)寻找[first,last)范围内第一个≥val元素的位置,返回指针或者迭代器。即val值的下边界。

upper_bound(first, last, val)寻找[first,last)范围内第一个>val元素的位置,返回指针或者迭代器。即val值的上边界。

Chapter 8 搜索专题

8.1 深度优先搜索(DFS)

深度优先搜索以“深度”作为关键词枚举所有完整路径。

DFS可以用模拟栈来实现,也可以使用递归实现,但递归也是通过系统栈来实现,本质上都是利用的栈的原理

在每次分叉时,先将该分叉点入栈,再将子节点入栈,如果到达了死胡同,出栈,出栈检测是否还有其他子节点,如果有将另外的字节点入栈,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到栈空为止。

递归中:递归式就是分叉口,递归边界就是死胡同。

剪枝:根据题目相关条件,当进行深度优先搜索时,如果到某个分叉口已经使得之后的节点都不能满足条件时,不再对该分叉口向下搜索了,可以降低无意义的运行时间。

深度优先搜索时需要标记节点是否已经访问过,否则会存在重复访问的问题。

8.2 广度优先搜索(BFS)

广度优先搜索以“广度”作为关键词,依次访问从该岔道口能够直接达到的所有节点。

广度优先搜索可以利用队列来实现。

从起点开始,对于每个分叉口,将所有支路节点依次进入队列,当这一层节点完全入队后,队首元素出队,从该元素继续向下广度优先搜索,直到达到死胡同。

广度优先搜索需要以是否进入过队列来作为标记,因为有可能还没访问该节点,该节点还在队列中,也会造成重复访问的问题。

对于STL的队列和栈来说,如果以结构为元素的话,入栈(入队)过程实际是创建了副本,如果需要修改原来的结构体内容,需要以指针作为元素。

Chapter 9 数据结构专题(2)

9.1 树与二叉树

9.1.1 树的定义与性质

树的性质:

1. 树可以没有结点,称为空树(root==NULL)。

2. 树的层次(layer)从根节点算起,根节点层次为1。

3. 结点的子树数量成为度(degree),树的度为最大的结点度。

4. 有n结点的树,边数一定是n-1;满足联通、边数=结点数-1的结构一定是树。

5. 叶节点的度为0,当树中只有一个节点(根节点)时,根节点也算作叶节点。

6. 结点深度:从根结点->该结点的深度值,树的深度=最大结点深度;

结点高度:最底层叶节点->该节点的高度值,树的高度=最大结点高度。

   性质1和5常用作边界测试数据。

9.1.2 二叉树的递归定义

1. 要么二叉树没有结点,是空树;

2. 要么二叉树由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组成,且左右子树均为二叉树。

二叉树与度为2的树不同,二叉树严格区分左右子树。

两种特殊二叉树:

1. 满二叉树:每一层结点数都达到允许的最大结点数。

2. 完全二叉树:除最下面一层外,其余层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且最底层只从左至右存在连续若干结点。

9.1.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和基本操作

存储结构:二叉链表。

基本操作中需要注意:

插入insert(node* &root,int x)必须使用引用,否则不能够正确插入。insert是根据条件插入,如果不满足条件会向下继续调用,如果不用引用,就不能把新产生的结点的指针赋给原来的二叉树的结点上。

完全二叉树可以使用数组存储,根据其特性。

对完全二叉树结点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编号(根节点编号为1),对于任意结点x,其左孩子一定是2x,右孩子一定是2x+1。

完全二叉树叶子结点个数为

且数组存储的顺序正好是完全二叉树层序遍历的顺序。

9.2 二叉树的遍历

根据根节点访问的顺序: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依靠DFS实现)

层序遍历(BFS实现)。

  注意:层序遍历时,设置的队列,要以结点指针作为元素,否则不能实现对原树的修改。

只有中序遍历只能确定左右子树的结点,不能确定树的结构,必须有先序、后序、层序其一才能确定根节点。

如果要根据先序或者后序以及中序确定树,需要去寻找具体的关系,以下是根据先序和中序,确定递归调用的参数。

当前先序区间是[preL,preR],中序区间[inL,inR]。当前根节点:pre[preL],in[k].左子树的结点数量为(k-inL)左子树的区间是:[preL+1,preL+k-inL],[inL,k-1]。右子树的区间是:[preL+k-inL+1,preR],[k+1,inR]。

//当前先序区间为preL,preR;中序区间为inL,inR,重建二叉树,返回根节点地址
node* create(int preL, int preR, int inL, int inR){if (preL > preR) return NULL;node* root = new node;root->data = pre[preL];int k;for(int k = inL; k <= inR; k++){if (in[k] == pre[preL]) break;}root->lchild = create(preL + 1, preL + k - inL, inL, k - 1);root->rchild = create(preL + k - inL + 1, preR, k + 1, inR);return root;
}

9.2.5 二叉树的静态实现

静态二叉链表,左右指针域由int型代替(表示子节点在数组中的序号),二叉树以数组实现。

9.3 树的遍历

9.3.1 树的静态写法

以数组下标代替地址,子节点的地址需要用数组保存,或者采用vector容器

struct node{typename data;// 数据域vector<int> child;//指针域
}

9.3.2 树的先根遍历

先访问根节点,再访问所有子树。

void PreOrder(int root) {;//访问当前节点for (int i = 0, i < Node[root].size(); i++) {PreOrder(Node[root].child[i]);}
}

对于叶节点,不会进入for循环,以此作为递归边界。

9.3.3 树的层序遍历

利用BFS原理即可实现。

9.3.4 从树的遍历看DFS和BFS

对于所有合法的DFS求解过程,可将分叉路口视作非叶节点,将死胡同视作叶节点,以此构造树的形式,树的先根遍历过程就是DFS遍历过程

对所有合法的BFS求解过程,同样可以构造树,树的层序遍历就是BFS过程

9.4 二叉查找树(BST)

9.4.1 二叉查找树的定义

1. 要么二叉查找树是一棵空树。

2. 要么二叉查找树由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组成,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二叉查找树,且满足:左子树结点数据域 ≤ 根节点数据域右子树结点数据域 > 根节点数据域

9.4.2 二叉查找树的基本操作

一、查找

时间复杂度O(h),h是树高。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在于左右子树的选择,只需要在一条路径上查找,避免了在整棵树查找。

二、插入

二叉查找树的插入与查找类似,当在BST中查找x,而root为NULL时,说明查找失败,而在查找过程中可以确定,查找失败的地方就是应该插入的地方,所以在查找失败处插入新结点即可

注意:同普通二叉树一样,BST的插入函数insert(node *&root, int x)必须使用引用,否则不能将新建结点正确链接到树上。

三、建立

依次将所有数据插入树即可。

四、删除

时间复杂度O(h)。

前驱:BST中比结点权值小的最大结点。左子树的最右孩子。

后继:BST中比结点权值大的最小结点。右子树的最左孩子。

删除操作:

1. root为NULL,结点不存在,直接返回。

2. 删除部分(比较搜索部分不作说明):

root不存在左、右孩子则为叶节点,直接删除,将root直接设置为NULL,父节点就引用不到他了。

root存在左孩子,在左子树中查找前驱pre,让pre的数据覆盖root,删除pre

root存在右孩子,在右子树中查找后继next,让next数据覆盖root,删除next

注意:deleteNode(node* &root, int x)函数仍然需要使用引用。

        可以将删除pre和next进行优化,以pre的左子树作为pre的父节点的右子树,释放pre的空间;以next的右子树作为next父节点的左子树,释放next的空间,以此优化空间使用。

9.4.3 二叉查找树的性质

对二叉查找树中序遍历,遍历结果有序。

9.5 平衡二叉树(AVL)

9.5.1 平衡二叉树的定义

平衡因子:左子树的高度 — 右子树的高度。

AVL树:仍是一棵二叉查找树,只是对AVL树任意结点,平衡因子的绝对值 ≤1。

AVL树可以使树的高度在插入元素后仍能够保持O(logn)级别。

对于任意结点root,root的height=max(左子树height,右子树height)+1

9.5.2 平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二、插入

1. 左旋

B的左子树->A的右子树

A->B的左子树

B->root

void L(Node* &root) {Node* temp = root->rchild;root->rchild = temp->lchild;temp->lchild = root;updateHeight(root);updateHeight(temp);root = temp;
}

2. 右旋

A的右子树->B的左子树

B->A的左子树

A->root

void R(Node*& root) {Node* temp = root->lchild;root->lchild = temp->rchild;temp->rchild = root;updateHeight(root);updateHeight(temp);root = temp;
}

注意:左旋和右旋过程中,修改root之前更新结点高度时,必须先更新两者中作为子节点(root)的高度,否则在后续高度更新过程中会产生错误。

3. 插入操作

只要将最靠近插入结点的失衡结点调整到正常,路径上所有节点都会正常。

四种失衡情况:第一个字母表示root左/右高度高,第二个字母表示root高的字节点的左右侧高度情况。

LL型:右旋(root)

LR型:左旋(root->lchild),右旋(root)

RR型:左旋(root)

RL型:右旋(root->rchild),左旋(root)

void insert(Node*& root, int data) {if (root == NULL) {root = new Node;root->data = data;return;}if (data < root->data) {insert(root->lchild, data);updateHeight(root);//递归调用插入后,会更新该路径上所有节点的高度if (getBanlanceFactor(root) == 2) {if (getBanlanceFactor(root->lchild) == 1)R(root);else if (getBanlanceFactor(root->lchild) == -1) {L(root->lchild);R(root);}}}else {insert(root->rchild, data);updateHeight(root);if (getBanlanceFactor(root) == -2) {if (getBanlanceFactor(root->rchild) == -1)L(root);else if (getBanlanceFactor(root->rchild) == 1) {R(root->rchild);L(root);}}}
}

注意查看注释如何更新结点高度。

9.6 并查集

9.6.1 并查集的定义

并查集支持:合并两个集合,查找:判断两个元素是否在同一集合中。

用数组表示集合father[N],father[i]表示元素i的父节点,如果father[i]==i,元素i是集合的根节点。同一个集合只有一个根节点,将其作为所属集合标识。

9.6.2 并查集的基本操作

一、初始化

令所有father[i]=i

二、查找

反复查找,直到满足father[i]==i。可以修改代码,在查找过程中将所有属于同一集合的结点的father[x]赋值为根节点(实现方式见9.6.3 路径压缩)。

三、合并

1. 判断是否属于同一个集合

2. 不属于同一集合之后合并,合并过程中,将一个集合的根节点的父亲指向另一个集合的根节点。

void Union(int a, int b){int faA = findFather(a);int faB = findFather(b);if(faA != faB){father[faA] = faB;}
}

9.6.3 路径压缩

修改findFather()函数,将当前查询结点路径上所有节点的父亲都指向根节点。

int findFather(int x) {int a = x;//保存查询起点while(x != father[x]){x=father[x];}//寻找根节点while(a != father[a]){int z = a;a = father[a];father[z] = x;}//将从查询起点起的路径上所有的结点的父亲修改为根节点return x;
}

9.7 堆

9.7.1 堆的定义与基本操作

一、堆的定义: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

大顶堆:每个结点的值 ≥ 孩子结点的值。每个结点的值都是以其为根节点的子树的最大值。

小顶堆:每个结点的值 孩子结点的值。每个结点的值都是以其为根节点的子树的最小值。

下列操作以大顶堆为例:

二、堆的初始化:先根据输入顺序,建立完全二叉树,再“从下往上,从右往左”进行向下调整。

向下调整:将当前节点V与左(L)右(R)孩子比较,假如孩子中存在比V大的,交换V和较大孩子的权值;交换完毕后,再次比较,直到V比孩子的权值都大,或V不存在孩子。

时间复杂度为O(logn)

//对heap数组在[low,high]区间向下调整,
//low为欲调整数组下标,high一般为最后一个元素数组下标
void downAdjust(int low, int high) {int i = low, j = i * 2;while(j <= high) {//存在孩子结点if(j + 1 <= high && heap[j + 1] > heap[j]){j = i + 1;}//j保存权值最大的孩子结点if(heap[j] > heap[i]) {swap(heap[j], heap[i]);i = j;j = 2 * i;}//如果较大权值孩子结点比当前节点大,当前节点向下调整。else{break;//孩子结点都比当前节点小,调整结束。}}
}

建堆就只需要对非叶节点进行向下调整,所以 i 从倒着枚举到1,在[i,n]的范围进行调整。

三、删除结点

删除堆顶元素:以最后一个元素覆盖堆顶元素,然后对根节点进行向下调整。

四、添加元素

添加元素:将欲添加元素放在数组最后,然后向上调整:

把欲调整元素与父元素比较,如果比父元素大,交换父元素和欲调整元素。直到到达堆顶或者权值比父节点小为止。

时间复杂度为O(logn)。

向上调整代码:

//对heap数组在[low,high]区间向上调整,
//low一般为1,high表示欲调整元素
void upAdjust(int low, int high) {int i = high, j = i / 2;while(j >= low) {if(heap[j] < heap[i]) {sawp(heap[j], heap[i]);i = j;j = i / 2;}else{break;}}
}

添加元素代码:

void insert(int x) {heap[++n] = x;upAdjust(1, n);
}

9.7.2 堆排序

堆排序取出堆顶元素,将堆的最后一个元素替换至堆顶,再将堆顶元素向下调整,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只剩一个元素。

倒着遍历数组,假设访问 i 号位,将堆顶元素与 i 号位元素交换,在[1,i-1]对堆顶元素向下调整。

void heapSort( ) {createHeap();//如果已经有堆了就不需要建堆操作for(int i = n; i > 1; i--) {swap(heap[1], heap[i]);downAdjust(1, i - 1);}
}

9.8 哈夫曼树

9.8.1 哈夫曼树

叶节点的带权路径长度 = 叶节点权值 x 路径长度

树的带权路径长度 = 叶节点带权路径长度

哈夫曼树的建立:

将初始状态下n个结点视作n棵树,合并根节点权值最小的两棵树,生成两棵树根节点的父节点,权值为二者之和,再将n-1棵树进行上述操作,直到只剩一棵树为止。

可以用优先队列实现建立哈夫曼树,下列代码是求哈夫曼树的带权路径长度:

#include<cstdio>
#include<queue>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priority_queue<long long, vector<long long>, greater<long long>> q;//代表小顶堆的优先队列int main() {int n;long long temp, x, y, ans = 0;scanf("%d",&n);for(int i = 0; i < n; i++) {scanf("%lld", &temp);q.push(temp);}while(q.size() > 1) {x = q.top();q.pop();y = q.top();q.pop();q.push(x + y);ans += x + y;}printf("%d",ans);return 0;
}

Chapter 10 图算法专题

10.2 图的存储

一、邻接矩阵法:

设图G有N个结点,令二维数组G[N][N]表示图,G[i][j]为0表示顶点 i 和顶点 j 之间没有边,如果为k,则说明 i 和 j 之间有一条权为k的边。

读入邻接矩阵时,对于无向图,一定要保证G(i,j)=G(j,i),否则在后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错误。

二、邻接表法:

把同一个顶点所有出边放在同一个列表中,N个结点就会有N个列表,这N个列表即为图G的邻接表。

如果邻接表只存储终点编号,不存放边权,则这N个列表为int型vector即可。

如果邻接表需要存储边权,则N个列表用Node型vector。

//不存储边权
vector<int>Adj[N]
//需要存储边权
struct Node {int v;//顶点编号int w;//边权
}
vector<Node>Adj[N]

10.3 图的遍历

10.3.1 深度优先搜索(DFS)遍历图

连通分量:无向图中,两点之间可互相到达,则两顶点连通,如果无向图G(V,E)任意两点均连通,则称G为连通图。

强连通分量:有向图中,两顶点之间能够互相到达(注意方向),则两顶点强连通,如果有向图G(V,E)任意两点均互相强连通,则称G为强连通图。

对图的DFS遍历就是对这个图所有的连通块(连通分量或强连通分量)分别遍历。

DFS遍历图的基本思想是:将经过的顶点设置为已访问,在下一次递归碰到这个顶点不做处理,直到整个图的顶点都被标记为已访问。

DFS遍历图的伪代码:

DFS (u) {vis[u] = true;for(从u出发所有能够到达的顶点v)//枚举从u出发的所有节点,深度优先if (vis[v] == false) DFS(v);//如果v未被访问,访问之
}DFSTrave(G) {for(G的所有顶点u) {if(vis[u] == false) {DFS(u);//确保每个连通块都能被完全访问。}    }
}

10.3.2 广度优先搜索(BFS)遍历图

BFS遍历图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一个队列,把初始顶点加入队列中,此后每次都去队首顶点进行访问,并把从该顶点出发可到达的未曾加入过队列的顶点全部加入队列,直到队列为空。

BFS遍历图的伪代码:

BFS(u) {queue q;将u加入队列;inq[u] = true;while(q非空) {取q的队首元素u访问;for(所有能从u到达的顶点v) {if (inq[v] == false){将v入队;inq[v] = true;}}}
}BFSTrave(G) {for(G所有顶点u) {if(inq[u] == false) {BFS(u);}}
}

10.4 最短路径

10.4.1 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用于解决单源最短路问题(从同一点出发,到图中各点路径最短)。

Dijkstra算法思想:对图G(V,E)社指集合S,存放已经访问的顶点,然后从集合V-S中选择与起点s的最短距离最小的顶点记为u,访问并加入集合S,之后令顶点u为中介点,优化起点s与所有可以经过u到达的点v之间的最短距离。

Dijkstra算法伪代码:

Dijkstra(G, d[], s) {初始化;for(循环n次) {u = 使d[u]最小的还未被访问的顶点的标号;记u已被访问;for(从u出发能到达的所有顶点v) {if(v未被访问 && 以u为中介点使s到顶点v的最短距离d[v]更优) {优化d[v];}}}
}

注意:Dijkstra算法只能解决所有边权都是非负数的情况。

如果需要输出最短路径,可以在Dijkstra算法 if(.....)优化 d[v] 处增加将u赋给pre[v]的操作,如此,pre数组就可记录各点的前驱,输出s到v最短路径时,就从pre[v]开始递归,直到到达s点。

针对题目,Dijkstra算法可以做的优化(这些优化都只在优化d[v]的步骤进行优化):

以邻接矩阵法为例:

1. 给每条边增加边权,要求最短路径有多条时,输出该边权之和最小(或最大)。

增加 cost[u][v] 表示从u到v的边权,用c[u]表示从s到u的边权之和。初始化时 c[s]=0;其他都设置为INF。

如果对于中介点u,d[v]不变,但是边权之和能够减小时,优化c[v]。

for (int v = 0; v < n; v++) {//如果v未访问,且u能到达vif(vis[v] == false && G[u][v] !=INF) {if(d[u] + G[u][v] < d[v]) {d[v] = d[u] + G[u][v];c[v] = c[u] + cost[u][v];}else if(d[u] + G[u][v] == d[v] && c[u] + cost[u][v] < c[v]) {c[v] = c[u] + cost[u][v];}}
}

2. 给每点增加点权,要求最短路径有多条时,输出点权和最大(或最小)。

以 weight[u] 表示点 u 的点权,w[u] 表示从 s 到 u 的点权之和。初始化时 w[s] = weight[s],其他点都为0。

如果对于中介点u,d[v]不变,但是点权之和能够增大时,优化c[v]。

for (int v = 0; v < n; v++) {//如果v未访问,且u能到达vif(vis[v] == false && G[u][v] !=INF) {if(d[u] + G[u][v] < d[v]) {d[v] = d[u] + G[u][v];w[v] = w[u] + weight[v];}else if(d[u] + G[u][v] == d[v] && w[u] + weight[v] > w[v]) {w[v] = w[u] + weight[v];}}
}

3. 直接问最短路径条数。

增加数组num[],num[u] 表示 s 到 u 的最短路径数。

如果从中介点 u 能让 v 简化,则到 v 的最短路径数与 u 相同;如果正好相等,说明到 v 能够增加 num[u] 条最短路径。

for (int v = 0; v < n; v++) {//如果v未访问,且u能到达vif(vis[v] == false && G[u][v] !=INF) {if(d[u] + G[u][v] < d[v]) {d[v] = d[u] + G[u][v];num[v] = num[u];}else if(d[u] + G[u][v] == d[v]) {num[v] += num[u];}}
}

使用Dijkstra算法记录所有最短路径。

因为需要记录所有最短路径,每个结点会存在多个前驱结点,所以用vector<int> pre[maxn]记录前驱结点,对于每个结点 v,pre[v] 是一个变长数组,可以存放节点v所有能产生最短路径的前驱结点。修改之后的代码:

for (int v = 0; v < n; v++) {//如果v未访问,且u能到达vif(vis[v] == false && G[u][v] !=INF) {if(d[u] + G[u][v] < d[v]) {d[v] = d[u] + G[u][v];pre[v].clear();pre[v].push_back(u);    }else if(d[u] + G[u][v] == d[v]) {pre[v].push_back(u);}}
}

之后可以利用DFS获取所有最短路径。

根据pre数组可以生成一棵递归树,每次从根节点到达叶子结点可以得到一条完整的最短路径。计算第二标尺的值,可以选择得到题目需要的解。

int optvalue;//第二标尺最优值
vector<int> pre[maxn];
vector<int> path,tempPath;//最优路径,临时路径
void DFS(int v) {if(v == s) {tempPath.push_back(v);int value;计算路径tempPath上的value值;if(value 优于 optvalue) {optvalue = value;path = tempPath;}tempPath.pop_back();return;}tempPath.push_back(v);for(int i = 0; i < pre[v].size(); i++) {DFS(pre[v][i]);}tempPath.pop_back();
}

10.4.2 Bellman-Ford算法和SPFA算法

10.4.3 Floyd算法

Floyd算法解决全源最短路问题,求图G(V,E)中任意两点 u,v 之间的最短路径,时间复杂度为O(n^3)。

Floyd算法伪代码:

枚举顶点k ∈[1,n]以顶点k作为中间结点,枚举所有对i和j(i∈[1,n],j∈[1,n])如果dis[i][k] + dis[k][j] < dis[i][j]成立dis[i][j] = dis[i][k] + dis[k][j];

10.5 最小生成树

10.5.1 最小生成树及其性质

最小生成树:在无向图G(V,E)中求一棵树T,T含有G所有顶点,且所有边来自G,并且满足整棵树的边权之和最小。

最小生成树的性质:

1. 最小生成树,边数=顶点数-1,且不存在环。

2. 对于给定图G,最小生成树可能不唯一,但是边权之和一定唯一。

3. 最小生成树在无向图G中生成,根节点可以是任意结点。

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都采用贪心思想,可用于求最小生成树。

10.5.2 Prim算法

基本思想:设置集合 S,存放已经访问的顶点,每次从集合 V-S 中选取与集合 S 的最短距离最小的一个顶点 u,访问并加入 S;以 u 为中介点,优化所有从 u 能够到达的顶点 v 与集合 S 之间最短距离,重复上述 n 次操作。

Prim算法:优化顶点 v 到集合 S 的最短距离;

Dijkstra算法:优化顶点 v 到起点 s 的最短距离。

具体实现:

1. 集合 S 的实现:用一个bool型数组 vis[] 表示顶点是否已经访问,true表示已访问,false表示未访问。

2. 与集合S的最短距离:用int型数组 d[] 存放顶点 Vi 与集合 S 的最短距离,初始时,只有起点s的d[s]赋值为0,其余顶点都赋一个很大的数INF。

伪代码:

//G为图,一般设置为全局变量,数组d为顶点到集合S的最短距离
Prim (G,d[]) {初始化;for(循环n次) {u=使d[u]最小的还未被访问的顶点;记u已经访问;for(从u出发能够到达的所有顶点v) {if(v未被访问&&以u为中介使得v与集合S的最短距离d[v]更优){将G[u][v]赋值给v与集合S最短距离d[v];}    }}
}

时间复杂度是O(V^2),邻接表实现的prim算法可以通过堆优化使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VlogV+E)。prim 算法一般用于顶点数较少、边数较多的情况。

10.5.3 Kruskal算法

Kruskal算法采取边贪心的策略。

基本思想:每次选择最小边权的边,如果边的两个顶点不在同一个连通块,将这条边加入最小生成树。

1. 对所有边按照边权从小到大排序

2. 按边权从小到大测试所有边,如果当前边的两个顶点不在同一个连通块中,则把这条测试变加入当前最小生成树中;否则,丢弃。

3. 执行步骤2,直到最小生成树的边数等于总边数-1,或者测试完所有边时结束。当结束时,如果最小生成树的边数小于总顶点数-1,则该图不连通。

Kruskal算法用一个结构体保存边,(顶点u,v;边权cost)

伪代码:

int Kruskal(){令最小生成树边权之和为ans,最小生成树的当前边数Num_Edge;将所有边按权从小到大排序;for(从小到大枚举所有边) {if(当前测试边的两个端点在不同的连通块中){将该测试边加入最小生成树;ans += 测试边边权;Num_Edge++;当边数Num_Edge等于顶点数-1时结束循环;}}return ans;
}

判断测试边两个端点是否在同一连通块、将测试边加入最小生成树,需要使用到并查集。

Kruskal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ElogE)。

10.6 拓扑排序

10.6.2 拓扑排序

拓扑排序是将有向无环图(DAG)G的所有顶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拓扑序列),使得对图G中任意两个顶点 u,v ,如果存在边 u->v,则在序列中 u 一定在 v 前面。

基本思想:

1. 定义一个队列,将所有入度为0的结点加入队列

2. 取队首顶点,输出。删除所有从他出发的边(可以不删去),并将这些边到达的顶点的入度减1,如果某个结点的入度减为0,将其入队。

3. 反复进行第2步,直到队列为空。如果队列为空时如果队的节点数目恰好为N,则拓扑排序成功,G为有向无环图,否则,拓扑排序失败,G中有环。

10.7 关键路径

10.7.1 AOV网和AOE网

AOV网:顶点活动网,用顶点表示活动,边表示活动间优先关系的有向图。

AOE网:边活动网,以带权边集表示活动,用顶点表示事件的有向图。边权表示活动需要时间。事件:前面的活动已经结束。

AOV网和AOE网都不应该有环。

AOE网中最长路径就是关键路径,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是关键活动。

关键路径总是选择最长道路,也是完成所有活动的最短时间。

10.7.2 最长路径

对于没有正环的图,要求最长路径,将所有边权乘以-1,使用Bellman-Ford算法或者SPFA算法求最短路径长度,将结果取反即可得到。

如果图中有正环,最长路径不存在。

10.7.3 关键路径

设置数组 e 和 l ,其中 e[r] 和 l[r] 表示活动ar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晚开始时间。

设置数组 ve 和 vl ,其中 ve[i] 和 vl[i] 分别表示事件 i 的最早发生时间和最迟发生时间。

对于活动ar,Vi最早发生时ar立刻进行,则ar发生时间最早,e[r]=ve[i] ;

如果 l[r] 是ar最迟发生时间,那么 l[r] + lenght[r] 就是事件 Vj 的最迟发生时间,所以 l[r]=vl[j]-legnth[r];

假设Vj可以由 Vi1~Vik达到,那么

如果要获得 ve[j] 的正确的值,那么ve[i1]~ve[ik]必须已经得到,即在访问某结点时,其前驱结点都已经访问完毕,拓扑排序可以实现。

修改后拓扑排序代码:

stack<int> topOrder;
bool topologicalSort() {queue<int> q;for(int i = 0; i < n; i++) {if(inDegree[i] == 0) {q.push(i);}}while(!q.empty()) {int u = q.front();q.pop();topOrder.push(u);for(int i = 0; i < G[u].size(); i++) {int v = G[u][i].v;inDegree[v]--;if(inDegree[v] == 0) [q.push(v);}//用ve[u]来更新u的所有后继结点vif(ve[u] + G[u][i].w > ve[v] ) {ve[v] = ve[u] +G[u][i].w;}} }if(topOrder.size() == n) return true;else return false;
}

假设 Vi 能够达到 Vj1 ~Vjk,那么

如果要获得 vl[i] 的正确的值,那么vl[j1]~vl[jk]必须已经得到,即在访问某结点时,其后继结点都已经访问完毕,逆拓扑排序可以实现。上述代码中topOrder栈出栈即是逆拓扑序列。

fill(v1, v1 +n , ve[n-1] );
while(!topOrder.empty()) {int u = topOrder.top();topOrder.pop();for(int i = 0; i < G[u].size(); i++) {int v = G[u][i].v;//用u的所有后继结点v的vl值来更新Vl[u]if(vl[v] - G[u][i].w <vl[u]) {vl[u] = vl[v] - G[u][i].w;}}
}

总结:

1. 拓扑排序和你拓扑排序获得各顶点的最早发生时间和最晚发生时间
                最早(拓扑):

最迟(逆拓扑):

2. 用上边结果计算各边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晚开始时间

最早:e[i->j] = ve[i]

最晚:l[i->j] = vl[j] - length[i->j]

3. e[i->j] = l[i->j] 的活动即为关键活动。

Chapter 11 动态规划专题

11.1 动态规划的递归写法和递推写法

11.1.1 动态规划

最优化问题:动态规划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通过综合子问题的最优解来得到原问题的解。

最优子结构:一个问题的最优解能够通过子问题的最优解求出。

必须拥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才能通过动态规划解决。

递归写法也叫作记忆化搜索。

11.1.2 动态规划的递归写法

记忆化搜索:记录子问题的解,避免下次遇到相同子问题(重叠子问题)时重复计算。

递归写法是从顶向下,分解问题,直到分解到边界。

11.1.3 动态规划的递推写法

数塔问题:以二维数组 f[N][N] 存储每一层的数字,令 dp[i][j] 表示从第 i 行第 j 个数字到最底层路径能够得到的最大和。

要求得 dp[i][j] 就必须求得 dp[i+1][j] 和 dp[i+1][j+1] 中的最大值, 由此可以得状态转移方程:

递推边界:

//递推部分代码
for (int i = n - 1; i >= 1; i--) {for(int j = 1; j <= i; j++) {dp[i][j] = max( dp[i+1][j], dp[i+1][j+1]) + f[i][j];}
}

递推写法是自底向上,从边界开始向上求解问题。

分治和动态规划的区别:

分治法分解出的问题是不重叠的,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拥有重叠子问题。

分治法求解的不一定是最优解问题,动态规划求解的是最优解问题。

贪心和动态规划的区别:

贪心自顶向下解决问题,通过一种策略直接选择一种子问题求解,其他子问题放弃求解。

动态规划自底向上求解问题,每一种子问题都被求解了,最终选择最优的解。

11.2 最大连续子序列和

令状态 dp[i] 表示以 A[i] 作为结尾的连续序列的最大和,求解整个序列的最大连续子序列和就是求数组 dp 中的最大值。        
        对于 dp[i] 只有两种情况:
                1.最大和的连续序列只有一个元素,以 A[i] 开头,以 A[i] 结尾。
                2.最大和的连续序列有多个元素,从某处 A[p]开始,A[i] 结尾。

状态转移方程:

递推边界:

状态的无后效性:当前状态记录了历史信息,一旦当前状态确定,就不会再改变,未来的决策只能在已有的一个或若干个状态基础上进行。

设计状态和状态转移方程是动态规划的核心

11.3 最长不下降子序列(LIS)

令 dp[i] 表示以 A[i] 结尾的最长不下降子序列的长度,对于 A[i] 有两种可能:

1.如果存在 A[i] 之前的元素 A[j](j<i)使得 A[j] ≤ A[i] 且 dp[ j ]+1>dp[ i ],那么就把 A[i] 跟在 A[j] 结尾的LIS后,形成一条更长的不下降子序列(dp[i] = dp[j] +1)

2.A[i] 之前的元素都比 A[i] 大,A[i] 自成一条LIS,长度为1。

状态转移方程:

递推边界:

11.4 最长公共子序列(LCS)

令 dp[i][j] 表示字符串 A 的 i 号位和字符串 B 的 j 号位之前的LCS的长度(下标从1开始)

1. 如果 A[i] == B[j] 则字符串A和B的LCS增加一位,即有 dp[i][j] = dp[i-1][j-1] +1

2. 如果 A[i] != B[j] 则字符串A和B的LCS不能增加,dp[i][j] = max (dp[i-1][j] , dp[i][j-1])

状态转移方程:

递推边界:

11.5 最长回文子串

令 dp[i][j] 表示 S[i] 至 S[j] 所表示子串是否是回文串,是则为1,不是则为0。

1. S[i]==S[j] ,只要S[i+1] 至 S[j-1] 是回文串,则 S[i] 至S[j] 就是回文串;如果S[i+1] 至S[j-1] 不是回文串,则S[i] 至S[j] 不是回文串。

2. S[i] != S[j] ,则S[i] 至S[j] 不是回文串。

状态转移方程:

边界:

第一遍将长度为3的子串的dp值求出,第二遍将长度为4的子串的dp值求出...,即可避免状态无法转移的问题。

11.6 DAG最长路

11.7 背包问题

算法笔记(胡凡)学习笔记@Kaysen相关推荐

  1. 机器学习实战(Machine Learning in Action)学习笔记————06.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学习笔记...

    机器学习实战(Machine Learning in Action)学习笔记----06.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学习笔记 关键字:k-均值.kMeans.聚类.非监督学习 作者:米仓山下 时 ...

  2. 算法【二叉树】学习笔记 - 已知结点数计算可构建出多少种二叉树

    算法[二叉树]学习笔记 - 已知结点数计算可构建出多少种二叉树 卡特兰数 相关知识点 排列组合公式 排列 Arrangement 组合 Combination 分步计算 简化 参考资料 题目:已知3个 ...

  3.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八)————最优性条件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八)----最优性条件 无约束问题的极值条件 必要条件 二阶充分条件 充要条件 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不等式约束的一阶最优性条件 无约束问题 ...

  4.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七)————第五章 运输问题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七)----第五章 运输问题 第1节 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第2节 表上作业法 2.1 确定初始基可行解 2.2 最优解的判别 2.3 改进的方法 ...

  5.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四)————第四章 对偶理论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四)----第四章 对偶理论 1. 对偶问题的提出 2.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2.1 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 2.2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3. ...

  6.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一)————第十章 使用导数的最优化方法(最速下降法、牛顿法、阻尼牛顿法)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一)----第十章 使用导数的最优化方法(最速下降法.牛顿法.阻尼牛顿法) 写在前面 第十章 使用导数的最优化方法 最速下降法 牛顿法 阻尼牛顿 ...

  7.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五)————最优性条件 之 KKT条件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五)----最优性条件 之 KKT条件 Lagrange对偶问题 原问题 Lagrange函数 Lagrange对偶函数 强/弱对偶性 弱对偶性 ...

  8.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二)————补充知识(凸集) 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超详细学习笔记 (二)----补充知识 凸集 & 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补充知识 凸集 方向与极方向 表示定理 择一定理 第一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

  9. 黄海广博士的机器学习个人笔记及深度学习笔记

    想要下载黄海广博士的机器学习个人笔记及深度学习笔记的请复制下面链接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gllovemother/10447758 备注:有想下载  ...

  10. Tsai笔记:GPOPS学习笔记(1)—— 高斯伪谱法的最基本优化方程求解思路(例子介绍)

    Tsai笔记:GPOPS学习笔记(1)-- 高斯伪谱法的最基本优化方程求解思路(例子介绍) Tsai三步.(第一步,基本说明.第二步,结果图显示.第三步,代码展示.) 第一步,基本说明. A.问题说明 ...

最新文章

  1. Mac 下GitHub 访问慢解决方案
  2. python官方推荐的三本书-【数据分析】入门数据分析,你一定要看的三本书
  3. docker-compose单机容器编排工具
  4. C语言typedef与#define的区别
  5. linux2019内核版本发布,求问Linux最新内核版本以及发布日期。
  6. [BAT] 执行xcopy命令后出现Invalid num of parameters错误的解决办法
  7. python判断回文_Python实现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回文数算法示例
  8. MySQL的日志 - relay log
  9.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低级语言)、高级语言
  10. WordPress SEO优化:纯代码添加canonical标签
  11. Maven系列学习(1)——安装以及本地仓库和仓库镜像的配置
  12. cs字体样式和盒子模型学习1
  13. Python解二元一次方程,没想到如此简单
  14. 速度收藏!史上最全Spring 面试题 92 问!【附答案】高清PDF下载
  15. z-inde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6. GPL amp; LGPL
  17. Python实现冒泡排序,从小到大输出(bubble)
  18. ESM蛋白质语言模型学习笔记
  19. XDOC合同填报解决方案
  20. 如何区分哲学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热门文章

  1. Linux IPTABLES 防火墙专题讲座 - 下篇-龙小威-专题视频课程
  2. 智能手环---MQTT协议简介及协议原理
  3. 世纪佳缘钓鱼白帽子,互联网安全的边界如何界定?
  4. 【编译原理复习】第六章---- 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
  5. 如何混合使用Linux和Windows
  6. 医疗管理系统-检查组管理
  7. python3文件的编码类型是_Python3.x环境创建Python脚本文件时,需要将文件编码格式设置为...
  8. 什么是https证书?
  9. iOS时间戳与北京时间的转换
  10. UltraLight 卡存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