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组合模式(Composite)
    • 定义
    • 动机
    • 结构图
    • 代码
    • 要点
    • 总结
  •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 定义
    • 动机
    • 结构图
    • 代码
    • 要点
    • 总结
  • 责任链模式(China of Resposibilty)
    • 定义
    • 动机
    • 结构图
    • 代码
    • 要点
    • 总结

常常有一些组件在内部具有特定的数据结构,如果让客户程序依赖这些特定的数据结构,将极大地破坏组件的复用。这时候,将这些特定数据结构封装在内部,在外部提供统一的接口,来实现与特定数据结构无关的访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典型模式:Composite、Iterator、China of Resposibilty。

组合模式(Composite)

定义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Composite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稳定)

——《设计模式》GoF

动机

  • 在软件在某些情况下,客户代码过多地依赖于对象容器复杂的内部实现结构,对象容器内部实现结构(而非抽象接口)的变化将引起客户代码的频繁变化,带来了代码的维护性、扩展性等弊端。
  • 如何将“客户代码与复杂的对象容器结构”解耦? 让对象容器自己来实现自身的复杂结构,从而使得客户代码就像处理简单对象一样来处理复杂的对象容器?

结构图

代码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Component{
public:virtual void process() = 0;virtual ~Component(){}
};class Composite : public Component{string name;list<Component*> elements;
public:Composite(const string& s) : name(s){}void add(Component* element) {elements.push_back(element);}void remove(Component* element) {elements.remove(element);}void process(){//1.process current node//...//2.process leaf nodes// 多态递归for (auto &e : elements){e->process();}}
};class Leaf : public Component{string name;
public:Leaf(string s) : name(s) {}void process(){//process current node}
};void invoke(Component & c){//...c.process();//...
}
int main(){Composite root("root");Composite treeNode1("treeNode1");Composite treeNode2("treeNode2" );Composite treeNode3("treeNode3");Composite treeNode4("treeNode4" );Leaf leaf1("left1");Leaf leaf2("left2");root.add(&treeNode1);treeNode1.add(&treeNode2);treeNode2.add(&leaf1);root.add(&treeNode3);treeNode3.add(&treeNode4);treeNode4.add(&left2);//对于根节点、树节点、叶子节点的处理方式具有一致性invoke(root);invoke(treeNode2);invoke(leaf1);
}

要点

  • Composite模式采用树形结构来实现普遍存在的对象容器,从而将“一对多”的关系转化为“一对一”的关系,使得客户代码可以**一致地(复用)**处理对象和对象容器,无需关心处理的是单个的对象,还是组合的对象容器。
  • 将“客户代码与复杂的对象容器结构"解耦是Composite的核心思想,解耦之后,客户代码将与纯粹的抽象接口——而非对象容器的内部实现结构——发生依赖,从而更能“应对变化”。
  • Composite模式在具体实现中,可以让父对象中的子对象反向追溯;如果父对象有频繁的遍历需求,可使用缓存技巧来改善效率。

总结

Component模式核心是利用多态性向用户隐藏了对象容器结构,通过提供一致的访问接口使得用户不必在意访问对象内部结构,将其统一处理。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定义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稳定)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设计模式》GoF

动机

  • 在软件构建过程中,集合对象内部结构常常变化各异。但对于这些集合对象,我们希望在不暴露其内部结构的同时,可以让外部客户代码透明地访问其中包含的元素;同时这种“透明遍历”也为“同一种算法在多种集合对象上进行操作"提供了可能。
  • 使用面向对象技术将这种遍历机制抽象为“迭代器对象”为“应对变化中的集合对象”提供了一种优雅的方式。

结构图

代码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Iterator{
public:virtual void first() = 0;virtual void next() = 0;virtual bool isDone() const = 0;virtual T& current() = 0;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MyCollection{
public:Iterator<T> GetIterator(){//...}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CollectionIterator: public Iterator<T>{MyCollection<T> mc;
public:CollectionIterator(const MyCollection<T> & c): mc(c){}void first() override{}void next() override{};bool isDone() const override{}T& current() override{}
};void MaAlogorithm(){MyCollection<int> mc;Iterator<int> iter= mc.GetIterator();for (iter.first();!iter.isDone(); iter.next()){cout << iter.current() << endl;}
}

要点

  • 迭代抽象: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内容而无需暴露它的内部表示。
  • 迭代多态:为遍历不同的集合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从而支持同样的算法在不同的集合结构上进行操作。
  • 迭代器的健壮性考虑:遍历的同时更改迭代器所在的集合结构,会导致问题。

总结

GoF这种面向对象的迭代器模式实现方式目前来看对于C++来说已经过时了,但是仍然运用在Java等语言中。STL基于泛型编程的迭代器实现方式性能高于支持虚函数的实现方式,而且实现出来的功能也更加灵活。

责任链模式(China of Resposibilty)

定义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设计模式》GoF

动机

  • 在软件构建过程中,一个请求可能被多个对象处理,但是每个请求在运行时只能有一个接受者,如果显式指定,将必不可少地带来请求发送者与接受者的紧耦合。
  • 如何使请求的发送者不需要指定具体的接受者?让请求的接受者自己在运行时决定来处理请求,从而使两者解耦。

结构图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enum class RequestType{REQ_HANDLER1,REQ_HANDLER2,REQ_HANDLER3
};
//请求对象
class Request{string description;RequestType reqType;
public:Request(const string & desc, RequestType type) : description(desc), reqType(type){}RequestType getReqType() const { return reqType;}const string& getDescription() const { return description;}
};class ChainHandler{// !多态指针指向下一个HandlerChainHandler *nextChain;void sendRequestToNextHandler(const Reqest & req){if (nextChain != nultptr)nextChain->handle(req);}
protected:virtual bool canHandleRequest(const Reqest & req) = 0;virtual void processRequest(const Reqest & req) = 0;
public:ChainHandler() { nextChain = nullptr;}// 也可以在构造器中之间指定下一个Handlervoid setNextChain(ChainHandler *next) { nextChain = next;}void handle(const Reqest & req){if (canHandleRequest(req))processRequest(req) ;elsesendReqestToNextHandler(req);}
};
class Handler1:public ChainHandler{
protected:bool canHandleRequest(const Reqest & req) override{return req.getReqType()== RequestType::REQ_HANDLER1;}void processRequest(const Reqest & req) override{cout << "Handler1 is handle reqest: " << req.getDescription() << endl;}
};
class Handler2:public ChainHandler{
protected:bool canHandleRequest(const Reqest & req) override{return req.getReqType()== RequestType::REQ_HANDLER2;}void processRequest(const Reqest & req) override{cout << "Handler2 is handle reqest: " << req.getDescription() << endl;}
};
class Handler3:public ChainHandler{
protected:bool canHandleRequest(const Reqest & req) override{return req.getReqType()== RequestType::REQ_HANDLER3;}void processRequest(const Reqest & req) override{cout << "Handler3 is handle reqest: " << req.getDescription() << endl;}
};int main(){Handler1 h1;Handler2 h2;Handler3 h3;h1.setNextChain(&h2);h2.setNextChain(&h3);Reqest req("process task ... ", RequestType::REQ_HANDLER3);h1.handle(req);return 0;
}

要点

  • 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的应用场合在于“一个请求可能有多个接受者,但是最后真正的接受者只有一个”,这时候请求发送者与接受者的耦合有可能出现“变化脆弱”的症状,职责链的目的就是将二者解耦,从而更好地应对变化。
  • 应用了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后,对象的职责分派将更具灵活性。我们可以在运行时动态添加/修改请求的处理职责。
  • 如果请求传递到职责链的末尾仍得不到处理,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缺省机制。这也是每一个接受对象的责任,而不是发出请求的对象的责任。

总结

职责链模式相当于将多个Handler串成一张链表,让他们依次去处理请求。

李建忠设计模式之”数据结构“模式相关推荐

  1. 李建忠设计模式-组件协作模式-模板方法模式

    目录 1.前言 2.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1.动机 2.例子 3.定义 1.结构图 2.模板方法模式适用情形 3.模式特点 参考 1.前言 现代软件专业分工后的第一个结果是& ...

  2. 李建忠设计模式——享元模式

    1.享元模式(Flyweight) 1.动机 在软件系统采用纯粹对象方案的问题在于大量细粒度的对象会很快充斥在系统中,从而带来很高的运行时代价--主要值内存需求方面的代价. 入额在避免大量细粒度对象问 ...

  3. 李建忠设计模式——策略模式Strategy

    目录 1.策略模式定义 1.动机 2.模式定义 3.结构 2.实现例子 1.问题描述 2.代码实现 3.要点总结 4.参考 1.策略模式定义 1.动机 软件构建过程中,某些对象使用的算法可能多种多样, ...

  4. 李建忠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1.观察者模式(Observer/Event) 1.动机 在软件构建过程中,需要为某些对象建立一种"通知依赖关系"--一个对象(目标)的状态发生改变,所有的依赖对象(观察者对象)都 ...

  5. 清华李建忠设计模式课程感想

    最近又看了一波设计模式的东西,又有一些新的认识,设计模式一般是重构到模式,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最开始在实现产品经理的需求时,第一版是不太能识别模式的,当然如果后期的迭代需求方向明确也可做提前设计, ...

  6. 李建忠设计模式——桥模式

    目录 1.桥模式 1.动机 2.模式定义 3.结构图 4.模式的组成 2.实例 1.描述 2.代码实现 要点总结 参考: 1.桥模式 1.动机 由于某些类型的固有的实现逻辑,使得他们具有两个变化的维度 ...

  7. 李建忠设计模式之“单一职责”模式

    文章目录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定义 动机 结构图 代码 要点 总结 桥方法模式(Bridge) 定义 动机 结构图 代码 要点 总结 在软件组件的设计中,如果责任划分的不清晰,使用继承得 ...

  8. 李建忠设计模式之“组件协作”模式

    文章目录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定义 动机 结构图 代码 要点 总结 策略模式(Strategy) 定义 动机 结构图 代码 要点 总结 观察者模式(Observer/Eve ...

  9. 李建忠设计模式之“对象创建”模式

    文章目录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定义 动机 结构图 代码 要点 总结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定义 动机 结构图 代码 要点 总结 原型模式(Prot ...

最新文章

  1. All About Angular 2.0
  2. iOS开发系列--无限循环的图片浏览器
  3. Java反射:框架设计的灵魂
  4. c#和javascript函数的相互调用(ObjectForScripting 的类必须对 COM 可见。请确认该对象是公共的,或考虑向您的类添加 ComVisible 属性。)...
  5. Sharepoint项目周记一:关于开展MOSS项目的前期调查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6. php JWT在web端的使用方法
  7. Python快速读取文件中指定的一行或多行
  8. [NOI2015]寿司晚宴——状压dp
  9. 插入数据值 设置标签属性的值 来自 精通ASP-NET-MVC-5-弗瑞曼
  10. Luogu4712「生物」能量流动
  11. 获取HG526超级密码
  12. 软件测试试题,软件评测师考试
  13. https证书密钥生成步骤
  14. Nacos6# Distro协议全量同步与校验
  15. [信息安全] 05 X.509 公钥证书的格式标准
  16. 前言-《揭示Kali Linux 》翻译连载02
  17. Hibernate第五篇【inverse、cascade属性详解】
  18. 我注册的163邮箱收信地址格式怎么写?邮箱163注册申请后怎么登录?
  19. 红黑树如何快速调整到平衡态_快速多态
  20. CSS里的 no-repeat 是什么意思

热门文章

  1. 基础算法:Hanoi塔(递归)
  2. 项目负责人的心得体会
  3. 记一次简单的白加黑测试
  4. 怎么设置计算机的开机音乐,Xp电脑怎么设置开关机音乐|xp系统如何修改开机音乐...
  5. js超酷消息警告框美化插件
  6. AE 学习笔记(一)
  7. alpine 服务器系统,alpine系统装zerotier-one
  8. 基于Multisim的四人抢答器设计与仿真
  9. ZEGO 2018上海音视频技术嘉年华 活动回顾
  10. 总结-互联网校招面试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