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ffle的核心要点

1. ShuffleMapStage与ResultStage


在划分stage时,最后一个stage称为finalStage,它本质上是一个ResultStage对象,前面的所有stage被称为ShuffleMapStage。
ShuffleMapStage的结束伴随着shuffle文件的写磁盘
ResultStage基本上对应代码中的action算子,即将一个函数应用在RDD的各个partition的数据集上,意味着一个job的运行结束

2. Shuffle中的任务个数

我们知道,Spark Shuffle分为map阶段和reduce阶段,或者称之为ShuffleRead阶段和ShuffleWrite阶段,那么对于一次Shuffle,map过程和reduce过程都会由若干个task来执行,那么map task和reduce task的数量是如何确定的呢?

假设Spark任务从HDFS中读取数据,那么初始RDD分区个数由该文件的split个数决定,也就是一个split对应生成的RDD的一个partition,我们假设初始partition个数为N。

初始RDD经过一系列算子计算后(假设没有执行repartition和coalesce算子进行重分区,则分区个数不变,仍为N,如果经过重分区算子,那么分区个数变为M),我们假设分区个数不变,当执行到Shuffle操作时,map端的task个数和partition个数一致,即map task为N个。

reduce端的stage默认取spark.default.parallelism这个配置项的值作为分区数,如果没有配置,则以map端的最后一个RDD的分区数作为其分区数(也就是N),那么分区数就决定了reduce端的task的个数

3. reduce端数据的读取

根据stage的划分我们知道,map端task和reduce端task不在相同的stage中,map task位于ShuffleMapStage,reduce task位于ResultStage,map task会先执行,那么后执行的reduce task如何知道从哪里去拉取map task落盘后的数据呢?
reduce端的数据拉取过程如下:

  1. map task 执行完毕后会将计算状态以及磁盘小文件位置等信息封装到MapStatus对象中,然后由本进程中的MapOutPutTrackerWorker对象将mapStatus对象发送给Driver进程的MapOutPutTrackerMaster对象;
  2. 在reduce task开始执行之前会先让本进程中的MapOutputTrackerWorker向Driver进程中的MapoutPutTrakcerMaster发动请求,请求磁盘小文件位置信息
  3. 当所有的Map task执行完毕后,Driver进程中的MapOutPutTrackerMaster就掌握了所有的磁盘小文件的位置信息。此时MapOutPutTrackerMaster会告诉MapOutPutTrackerWorker磁盘小文件的位置信息;
  4. 完成之前的操作之后,由BlockTransforService去Executor0所在的节点拉数据,默认会启动五个子线程。每次拉取的数据量不能超过48M(reduce task每次最多拉取48M数据,将拉来的数据存储到Executor内存的20%内存中)。

HashShuffle解析

以下的讨论都假设每个Executor有1个CPU core。

1. 未经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

shuffle write阶段,主要就是在一个stage结束计算之后,为了下一个stage可以执行shuffle类的算子(比如reduceByKey),而将每个task处理的数据按key进行“划分”。所谓“划分”,就是对相同的key执行hash算法,从而将相同key都写入同一个磁盘文件中,而每一个磁盘文件都只属于下游stage的一个task。在将数据写入磁盘之前,会先将数据写入内存缓冲中,当内存缓冲填满之后,才会溢写到磁盘文件中去。

下一个stage的task有多少个,当前stage的每个task就要创建多少份磁盘文件。比如下一个stage总共有100个task,那么当前stage的每个task都要创建100份磁盘文件。如果当前stage有50个task,总共有10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执行5个task,那么每个Executor上总共就要创建500个磁盘文件,所有Executor上会创建5000个磁盘文件。由此可见,未经优化的shuffle write操作所产生的磁盘文件的数量是极其惊人的。

shuffle read阶段,通常就是一个stage刚开始时要做的事情。此时该stage的每一个task就需要将上一个stage的计算结果中的所有相同key,从各个节点上通过网络都拉取到自己所在的节点上,然后进行key的聚合或连接等操作。由于shuffle write的过程中,map task给下游stage的每个reduce task都创建了一个磁盘文件,因此shuffle read的过程中,每个reduce task只要从上游stage的所有map task所在节点上,拉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磁盘文件即可。

shuffle read的拉取过程是一边拉取一边进行聚合的。每个shuffle read task都会有一个自己的buffer缓冲,每次都只能拉取与buffer缓冲相同大小的数据,然后通过内存中的一个Map进行聚合等操作。聚合完一批数据后,再拉取下一批数据,并放到buffer缓冲中进行聚合操作。以此类推,直到最后将所有数据到拉取完,并得到最终的结果。

未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2. 优化后的HashShuffleManager

为了优化HashShuffleManager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参数,spark.shuffle. consolidateFiles,该参数默认值为false,将其设置为true即可开启优化机制,通常来说,如果我们使用HashShuffleManager,那么都建议开启这个选项。
开启consolidate机制之后,在shuffle write过程中,task就不是为下游stage的每个task创建一个磁盘文件了,此时会出现shuffleFileGroup的概念,每个shuffleFileGroup会对应一批磁盘文件,磁盘文件的数量与下游stage的task数量是相同的。一个Executor上有多少个CPU core,就可以并行执行多少个task。而第一批并行执行的每个task都会创建一个shuffleFileGroup,并将数据写入对应的磁盘文件内

当Executor的CPU core执行完一批task,接着执行下一批task时,下一批task就会复用之前已有的shuffleFileGroup,包括其中的磁盘文件,也就是说,此时task会将数据写入已有的磁盘文件中,而不会写入新的磁盘文件中。因此,consolidate机制允许不同的task复用同一批磁盘文件,这样就可以有效将多个task的磁盘文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并,从而大幅度减少磁盘文件的数量,进而提升shuffle write的性能

假设第二个stage有100个task,第一个stage有50个task,总共还是有10个Executor(Executor CPU个数为1),每个Executor执行5个task。那么原本使用未经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时,每个Executor会产生500个磁盘文件,所有Executor会产生5000个磁盘文件的。但是此时经过优化之后,每个Executor创建的磁盘文件的数量的计算公式为:CPU core的数量 * 下一个stage的task数量,也就是说,每个Executor此时只会创建100个磁盘文件,所有Executor只会创建1000个磁盘文件。

优化后的HashShuffleManager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SortShuffle解析

SortShuffleManager的运行机制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普通运行机制,另一种是bypass运行机制。当shuffle read task的数量小于等于spark.shuffle.sort. bypassMergeThreshold参数的值时(默认为200),就会启用bypass机制。

1. 普通运行机制

在该模式下,数据会先写入一个内存数据结构中,此时根据不同的shuffle算子,可能选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如果是reduceByKey这种聚合类的shuffle算子,那么会选用Map数据结构,一边通过Map进行聚合,一边写入内存;如果是join这种普通的shuffle算子,那么会选用Array数据结构,直接写入内存。接着,每写一条数据进入内存数据结构之后,就会判断一下,是否达到了某个临界阈值。如果达到临界阈值的话,那么就会尝试将内存数据结构中的数据溢写到磁盘,然后清空内存数据结构。

在溢写到磁盘文件之前,会先根据key对内存数据结构中已有的数据进行排序。排序过后,会分批将数据写入磁盘文件。默认的batch数量是10000条,也就是说,排序好的数据,会以每批1万条数据的形式分批写入磁盘文件。写入磁盘文件是通过Java的BufferedOutputStream实现的。BufferedOutputStream是Java的缓冲输出流,首先会将数据缓冲在内存中,当内存缓冲满溢之后再一次写入磁盘文件中,这样可以减少磁盘IO次数,提升性能。

一个task将所有数据写入内存数据结构的过程中,会发生多次磁盘溢写操作,也就会产生多个临时文件。最后会将之前所有的临时磁盘文件都进行合并,这就是merge过程,此时会将之前所有临时磁盘文件中的数据读取出来,然后依次写入最终的磁盘文件之中。此外,由于一个task就只对应一个磁盘文件,也就意味着该task为下游stage的task准备的数据都在这一个文件中,因此还会单独写一份索引文件,其中标识了下游各个task的数据在文件中的start offset与end offset

SortShuffleManager由于有一个磁盘文件merge的过程,因此大大减少了文件数量。比如第一个stage有50个task,总共有10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执行5个task,而第二个stage有100个task。由于每个task最终只有一个磁盘文件,因此此时每个Executor上只有5个磁盘文件,所有Executor只有50个磁盘文件。

普通运行机制的SortShuffleManager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2. bypass运行机制

bypass运行机制的触发条件如下:

  • shuffle map task数量小于spark.shuffle.sort.bypassMergeThreshold参数的值。
  • 不是聚合类的shuffle算子。

此时,每个task会为每个下游task都创建一个临时磁盘文件,并将数据按key进行hash然后根据key的hash值,将key写入对应的磁盘文件之中。当然,写入磁盘文件时也是先写入内存缓冲,缓冲写满之后再溢写到磁盘文件的。最后,同样会将所有临时磁盘文件都合并成一个磁盘文件,并创建一个单独的索引文件。

该过程的磁盘写机制其实跟未经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是一模一样的,因为都要创建数量惊人的磁盘文件,只是在最后会做一个磁盘文件的合并而已。因此少量的最终磁盘文件,也让该机制相对未经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来说,shuffle read的性能会更好。

而该机制与普通SortShuffleManager运行机制的不同在于:第一,磁盘写机制不同;第二,不会进行排序。也就是说,启用该机制的最大好处在于,shuffle write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数据的排序操作,也就节省掉了这部分的性能开销。

bypass运行机制的SortShuffleManager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Spark内核解析之五:Spark Shuffle解析相关推荐

  1. 第001讲-Spark内核解密:Spark五大功能组件

    一.Spark SQL SQL Core Spark SQL的核心是把已有的RDD,带上Schema信息,然后注册成类似sql里的"Table",对其进行sql查询.这里面主要分两 ...

  2. 大数据计算平台Spark内核全面解读

    1.Spark介绍 Spark是起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MPLab的大数据计算平台,在2010年开源,目前是Apache软件基金会的顶级项目.随着Spark在大数据计算领域的暂露头角,越来越多的 ...

  3. 第13课 spark内核架构解密学习笔记

    第13课 spark内核架构解密学习笔记  2016.01.16 内容: 1.通过手动绘图的方式解密spark内核架构 2.通过案例验证spark内核架构 3.spark架构思考 第一阶段:彻底精通s ...

  4. 一、Spark内核之运行机制

    Spark内核系列目录 一.Spark内核的运行机制 二.Spark内核的通讯架构 文章目录 Spark内核系列目录 前言 一.Spark核心组件 1.Driver 2. Executor 3. Sp ...

  5. Spark内核解析1

    Spark通讯架构 脚本探究: 概述 Spark 内核泛指 Spark 的核心运行机制,包括 Spark 核心组件的运行机制.Spark 任务调度机制.Spark 内存管理机制.Spark 核心功能的 ...

  6. Spark内核解析之四:Spark 任务调度机制

    前言 在生产环境下,Spark集群的部署方式一般为YARN-Cluster模式,之后的内核分析内容中我们默认集群的部署方式为YARN-Cluster模式. Spark任务提交流程 在前面我们讲解了Sp ...

  7. 05_大数据技术之Spark内核解析(1.1)

    1. Spark 内核概述 Spark内核泛指Spark的核心运行机制,包括Spark核心组件的运行机制.Spark任务调度机制.Spark内存管理机制.Spark核心功能的运行原理等,熟练掌握Spa ...

  8. Spark内核(上)——附:两种Yarn模式源码解析

    文章目录 一.Spark内核概述 1.1 Spark核心组件回顾 1.1.1 Driver 1.1.2 Executor 1.2 Spark通用运行流程概述 二.Spark通信架构概述 2.1 Spa ...

  9. Spark Shuffle 解析

    5.Spark Shuffle 解析 5.1 Shuffle 的核心要点 5.1.1 ShuffleMapStage 与 FinalStage 在划分 stage 时,最后一个 stage 称为 Fi ...

  10. Spark内核解析2

    Spark的交互流程- - -节点启动: Master启动时首先创一个RpcEnv对象,负责管理所有通信逻辑 Master通过RpcEnv对象创建一个Endpoint,Master就是一个Endpoi ...

最新文章

  1. 测试归测试,自动驾驶向个人全面开放依然长路漫漫
  2. 动态绘制圆环和扇形的源代码
  3. 计划完成提醒系统C语言,通信录管理计划系统C语言知识程序设计.doc
  4. Django的models操作
  5. 太形象了!什么是边缘计算?最有趣的解释没有之一!
  6. linux查看tomcat启动内存溢出,关于tomcat乱码以及tomcat jvm 内存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理论-Fun言...
  7. SubSonic学习(一)
  8. 【ECharts教程】在实战中学习(超炫酷的数据可视化大屏)
  9. Ubuntu下多网卡配置RTNETLINK answers: File exists的解决方案
  10. 逍遥模拟器获取服务器信息出错,前沿科技资讯:逍遥安卓模拟器网络不稳定如何办(显示网络异常解决方法)...
  11. 如何区分本地用户和域用户?
  12. linux系统scsi硬盘,Linux系统SCSI磁盘管理全攻略(一)
  13. 字符串转utf8编码
  14. 求大神指导,海康威视服务器装系统装到这一步装不走了,怎么搞
  15. 【论文阅读】Finetuned Language Models Are Zero-Shot Learners
  16. 南昌专门学计算机的技校,2019南昌技校计算机专业都学什么有哪些专业-江西技校都有什么专...
  17. 反积分饱和 程序_三面大疆惨败,因为不懂PID的积分抗饱和
  18. 索尼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
  19. 5. Layui数据表格的快速使用
  20. Mybatis重点知识 与SQLMapper大全

热门文章

  1. Leetcode93. 复原地址
  2. 03-linux查询端口
  3. oracle 结构化语言查询 DML DDL DCL
  4. Cent OS6.6 的vsftps 的root上传配置
  5. ChromeTimeline
  6. 从Hadoop看普通算法在一个系统中的应用
  7. Delphi 使用 Visual Studio Shell , 开源为期不远
  8. Ubuntu Git安装与使用
  9. ERP实施--常见问题
  10. GPUImage使用之stillCamera多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