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5月22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工程院获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

对于国人来说,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并不陌生。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我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时,‘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谓也好,各种名目的科学大奖也好,都不重要。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和尊严。”2019年,袁隆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他还寄语青年科学家,希望他们“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

以下为新华社报道全文。

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周勉 袁汝婷

一如既往,去年冬天,袁隆平又去了海南,和自己的团队在南繁基地一呆就是3个多月。

  

他已经89岁,身体大不如前。

  

数十年如一日候鸟般奔忙的背后,是这位老科学家对梦想的执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不让老百姓挨饿”——

携初心“追着太阳”

2017年9月29日,袁隆平(中)在位于湖南湘潭的低镉稻实验田边进行观测。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袁隆平出生在动乱年代,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在重庆求学时,经历了大轰炸,他感到,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十分痛心。选择农业报国,源自袁隆平想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袁隆平立誓。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袁隆平发现,水稻中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2016年8月17日,袁隆平在位于湖南长沙的实验田里观察超级杂交水稻。  新华社发

  

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

  

10多个省区市的科研人员聚集到海南,他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又在农场支起了小黑板,给全国各地科研工作者讲课。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攻关大会战打响。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袁隆平记忆里最深刻的细节之一,是背着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育种研究。他回忆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奋斗不息:

从“吃饱饭”到“吃得好”“更健康”

2018年10月30日,袁隆平在位于湖南长沙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小区测产。  新华社发

“我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2018年11月22日,在接受未来科学大奖组委会颁发的奖杯时,袁隆平表达期望。

这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奋斗目标。尽管目前杂交水稻已经取得每公顷产量18吨的成就,但袁隆平并不满足。他告诉记者,还要朝着每公顷19吨、20吨的目标奋斗。目前,他正在攻关的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工具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争取在未来几年时间内通过审定,进行大面积推广,并逐步替代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

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后,袁隆平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由他领衔、已实施10多年的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从过去强调产量,向兼顾绿色优质目标转变。2017年参与“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30多个品种中,优质稻占比超过30%,其中不少品种的米质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8年9月,中国农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等多个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对袁隆平领衔的“低镉水稻技术体系”多点生态试验进行了综合评议。结果显示,“低镉稻”稻米镉含量在每公斤0.07毫克以下,低于每公斤0.2毫克的国家标准和每公斤0.4毫克的国际标准。这表明,“低镉稻”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不同栽培方式下的表现都较为稳定,为我国从根本上解决“镉大米”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

——让杂交稻技术贡献人类

2017年9月29日,袁隆平在位于湖南湘潭的低镉稻实验田边查看水稻镉含量的检测结果。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洞庭湖的麻雀——见过几回大风浪”,这是湖南人常说的歇后语。在讲述自己的杂交水稻梦时,袁隆平笑言:“有人说我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但我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

  

袁隆平写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目前已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一带一路”倡议,为帮扶沿线国家提高粮食生产提供强大助力。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2018年底,已有40多个国家种植了超过700万公顷的杂交水稻。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我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时,‘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谓也好,各种名目的科学大奖也好,都不重要。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和尊严。”袁隆平说。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简历来源:中国工程院)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缅怀袁隆平院士: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相关推荐

  1. 悲恸!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逝世

    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 ...

  2. 节约粮食海报|节约粮食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怀念!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消息传来,举国同悲,网络热搜不断刷屏. 5月24日, ...

  3. 袁隆平院士在湖南农业大学新生典礼上的致辞

    2019年9月16日上午,袁隆平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会场,分享自己的人生体会.袁隆平谈及成功的'秘诀'体会,用八个字概括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1.知识就是力量,是创新的 ...

  4. c语言程序设计夏宽理第三版答案,(100)西南大学2021计算机考研数据速览(特别更新版),民族脊梁袁隆平院士的母校!...

    结合录取名单,更新版区分了各专业录取考生初试成绩.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各专业复试录取数据如下: 初试及复试科目如下: 808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 主要涉及操作系统与数据结构的相关内容 ...

  5. 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贾浩楠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今天上午10时,袁隆平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袁老逝世,举国哀恸. △图源:中新网 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 ...

  6. 今日科技联播:袁隆平迪拜试种“沙漠海水稻”成功,阿里健康“扫一扫”排查问题疫苗!...

    点击关注云栖社区,置顶公众号 专业的行业热点新闻及技术干货,不容错过 ---------------- 今日热点 今天的社交圈可以说是"谈苗色变",阿里健康帮助排查问题疫苗!袁隆平 ...

  7. 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 丰收节贸促会·袁隆平:水稻国际竞争

    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 丰收节贸促会·袁隆平:水稻国际竞争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8. 湖南卫视为纪念袁隆平逝世,停播一期《快乐大本营》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省长沙市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 ...

  9. 2018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隆平、马大为、林本坚等7位科学家获奖

    整理 | 非主流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 9 月 8 日下午,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公布最终获奖者,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获生命科学奖: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获物质科学奖:林本坚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

最新文章

  1. 为什么你不应该自行更新 Drupal 网站?
  2. 一个数字键盘引发的血案——移动端H5输入框、光标、数字键盘全假套件实现...
  3. 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包括图像,视频,3-D点云,深度图)的应用一览
  4. Server-Side UI Automation Provider - WinForm Sample
  5. 从零玩转HTML5前端+跨平台开发上
  6. 移动端HTML5性能优化
  7. vue项目部署到nginx
  8. 第四范式@2020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9. 在SAP云平台上部署和运行Docker应用
  10. 思科网络基础之访问控制列表
  11. qq浏览器怎么导入其他浏览器收藏夹
  12. transact-sql_如何使用Transact-SQL创建,配置和删除SQL Server链接服务器
  13. linux---編輯器
  14. 全球卡巴斯基升级服务器列表
  15. 金格iweboffice2003,ie文档编写时无法自动提示安装问题解决
  16. OA与EHR系统集成方案
  17. android bitmap iplimage,IplImage和Bitmap相互转换
  18. 韩寒诉百度文库侵权案分析
  19. java sql date类_java.util.Date和java.sql.Date 一点区别
  20. GCMail反垃圾邮件系统让企业远离垃圾邮件的困饶

热门文章

  1. Windows系统管理大师、畅销书作者William R.Stanek的又一经典力作
  2. 一文了解 2018年最火爆的30个机器学习项目
  3. Visual Studio 出现“无法解析的外部符号”错误
  4. igstk 学习笔记
  5. TensorFlow文本摘要生成 - 基于注意力的序列到序列模型
  6. Stream Processing: S4系统模型分析和关键源码读解
  7. 数据资源 | ​社会科学数据资源
  8. 人工智能十年回顾:CNN、AlphaGo、GAN……它们曾这样改变世界
  9. “黑”掉神经网络:腾讯披露新型AI攻击手法,主流机器学习框架受影响
  10. NLP技术在海外金融机构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