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弗雷德·特纳(Fred Turner)

翻译:王芳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众账号:ohistory

  大约是1966年3月的一个午后,我滴了点LSD,爬上屋顶,蜷在一张毯子里颤抖着,大概在看些什么、想些什么……接着,我注视着那些建筑、眺望着旧金山、思考着巴克敏斯特·富勒的观点:人类之所以觉得地球上的资源用之不竭是因为他们认为地球是平的。我用了200微克的剂量,从300英尺的高空注视着旧金山城,想着,从这儿我能看到地球是弧形的。我意识到,站得越高,就越能发现地球是圆的。

  那个时候,尽管我们的空间项目已经进行了大概十年,但并没有公开过整个地球的照片。所以我开始想,怎样在迷幻之旅音乐节中策划活动,才能拿到这些照片?我一直相信,一旦拥有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一切将会改变。

  ——斯图尔特·布兰德

接下来的一星期里,斯图尔特·布兰德印制了一批写着“为什么我们还没见过一张整个地球的照片”的徽章,在伯克利大学的门前卖起来。在被一位系主任轰走后,他被驱赶的消息登上了《旧金山纪事报》。

1968年3月,布兰德的父亲离世,父亲以股票方式留给他大概十万美元的遗产。在飞往家乡伊利诺伊州的航班上,布兰德开始思考,近期有多少在湾区反主流文化运动中认识的人开始搬离城市,去过公社生活,“在乡村各处开启自己的文明”。他开始构思一种刊物,它有目录、有“路演”,有“获取各种物品的各种方式和促销信息”,内容包括图书、户外用品、房屋和机器制造图纸以及杂志。那年春天,布兰德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到书店采购,给出版商写信,给目录确认货品上。7月,他印制了一本涵盖约120种商品共6页纸的油印版目录。他在道奇牌皮卡中堆放了许多产品和样品,和妻子罗伊斯一起,驱车前往新墨西哥州和卡罗拉多州,拜访了在山地里和平原上驻扎的一个个公社。

一个月里,他们卖掉了约两百美元的商品。而接下的四年,布兰德和妻子把最初的油印纸变成了美国反主流文化的经典读物。

这本《全球概览》的大小在小报和铜版纸杂志之间,分为七个版块,而到1971年获得“国家图书奖”时,它已扩充至448页。《全球概览》里面包含各式各样的书籍、机械装置和户外用品。一部小说或一篇文学作品或能让读者按照叙事线索从头读到尾,或是当情节变模糊时能根据作者连贯的思路去找到线索,而《全球概览》给读者提供的却是产品、意见和视觉设计的混搭组合。家用的纺织套件、陶匠用的旋轮与关于塑料的科学报道撞在一起。竹笛和电子合成音乐相关书籍放在一块。与此同时,读者还会写信推荐新产品、回应其他投稿者的评论,或者描述出其他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体验。既不是书,也不是杂志,更不是传统的邮购销售,《全球概览》代表了美国出版业的一种新事物,那时没有人能说清它是什么。

四十多年后我们发现,从斯坦福到曼哈顿艺术圈,再到旧金山的迷幻波西米亚群体,布兰德在风格迥异的反主流文化、学术和技术群体之间搭建了桥梁。通过这份1968年创办的《全球概览》,他把这些群体都放在了同一个文本空间内。

早期读者群来自公社社员和最初的投稿者。经过三年的发展,他们的读者群范围已更远更广。一项调查表明,四个相互重叠的社会群体在《全球概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以大学、政府、工业为基础的科技群体;二是纽约和旧金山的艺术群体;三是旧金山湾区的迷幻剂群体;最后还有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各地兴起的嬉皮士公社。当这些群体在《全球概览》中相遇时,当高科技和知识产物与东方宗教、神秘主义、返土归田运动的公社社会理论融合时,《全球概览》便成为最明显的展现出这种融合的出版物。同时,也成为地理意义上分散的新社区的起源和象征。当投稿者和读者翻阅《全球概览》、给《全球概览》写信时,他们跨越了各自群体的社会和知识藩篱,平等地对待彼此。他们一致认为,技术应该是小型的、应该支持个体意识的发展,因此应该是信息和个人的。读者写信参与的行为本身也证实了非实体社区是一个可实现的理想。

纸上的互联网

布兰德根据系统论设计了一个目录,他希望这是 “一个低维护成本、高产出、自我维持的批判性信息服务”——一个能提醒公社社员最新的社会技术发展、并能将他们彼此联系起来的系统。

最初《全球概览》的规模相当小。在第一次拜访那些公社之后,斯图尔特和妻子印制了1000份第一期《全球概览》。这一期的封面图片是1967年美国宇航局探险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的照片。除了书名,封面上方还写着《全球概览》的口号——“获取工具的途径”(access to tools)。封底是一张日食照片,照片上方写着“它无法拼凑,它本浑然一体”(We can’t put it together. It is together)。大约有133项商品均匀地分布在七个分类里:

理解全球系统 / 房屋和土地利用 / 社区 / 工业和手工艺 / 通信 / 游牧 / 学习

第一期《全球概览》共有61页,零售价5美元,上面所有的货品都是由布兰德亲自挑选;到1971年,《全球概览》超过了448页,销售量超过百万,并赢得了“国家图书奖”,而其中许多货品都是由读者推荐并撰写评论。第一期中的98件货品都是书籍,和最后一期的比例差不多。在《全球概览》最前面的“理解全球系统”版块中,既有对巴克敏斯特·富勒的介绍,又有地质学、生物学类的书籍;在“社区”版块,你会发现《默克医疗手册》和一本关于基布兹公社的编年史以及一本版画图册放在一起。《全球概览》还介绍期刊,一些派生于反主流文化,如《现代乌托邦》和《现实主义者》,有一些则较为主流,比如《国家地理》和《科学美国人》。《全球概览》上还有机械和电子装置,例如价值4900美元的惠普台式计算机(位于“通信”版块中,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紧随其后),单人使用的锯木机,还有公司名录,包括从户外运动品公司“比恩”到电子零部件公司“联合电子”。每页上面都有不同的字体,看起来像是19世纪创造出来的。这些不同的字体跃在普通的糙面纸上,触觉上与时尚类的光面杂志相反。同时还有堆叠的照片、散落的文字块和读者评论,这些都是地下刊物的读者所熟悉的。和《全球概览》中选取的产品一样,它的设计也混合了迷幻、怀旧和实用的风格。

第一期《全球概览》的销量不是很大,但足以让布兰德夫妇以及员工们愿意继续下去。在此过程中,1969年1月,布兰德发行了第一期《增刊》(Supplement)作为《全球概览》的补充,每季度更新一次。除了产品资讯,《增刊》还刊登来自布兰德拜访过的公社的文章和信件。文章的作者包括迷幻摇滚乐队 “快活的恶作剧者”的肯·克西,嬉皮士公社的皮特·拉比特和史蒂夫·杜肯,空降城穹顶房屋的设计者史蒂夫·贝尔,以及戴维·埃文斯,他是恩格尔巴特的增智研究中心的成员。《增刊》还详细介绍如何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还用四页篇幅介绍纽约市的免费活动和服务,还有生活和建筑实验的通告,包括一则“保罗·索来里沙漠乌托邦”——阿科桑地的广告,还有一个成立“南加州自由主义游牧协会”的提议。《全球概览》是读者了解各种工具的渠道,而《增刊》给读者带来的,则是使用这些工具的公社世界以及与公社成员沟通的方式。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全球概览》和《增刊》迅速发展,读者数量猛增。在他们宣布1971年就会停刊之前,斯图尔特、罗伊斯和职员们推出了六期不同的《全球概览》半年刊,售出2500万份,还有9份《增刊》季刊。到1971年,《全球概览》上面列出1072件货品,增长了近十倍。三年之内,《全球概览》在全美城乡的书店和家庭里到处可见。《全球概览》让许多人初次见识了新公社主义者的知识世界,他们的见识令人叹服。

后来成为《连线》杂志记者的盖瑞思·布莱文回忆起1971年他看到第一本《全球概览》时的感受:“我马上就被迷住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东西。我们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乡下,人们不会去想什么是全球系统、游牧民族或是禅宗佛教……《全球概览》改变了我的生活。它让我知道了巴克敏斯特·富勒、格雷戈里·贝特森、全球系统、公社,还有许多其他能形成一个世界模型的基础的东西,而那个世界正是我一直追寻的。”

随着《全球概览》的发展,内容编排所依据的分类,以及这些分类所遵循的构建原则、编辑操作还始终如一。而《全球概览》中的产品也不曾改变。《全球概览》中的产品随着时间越积越多,不会替换。1968年版《全球概览》中的所有物品几乎都能在三年后的最后一期中找到。

在布兰德看来,《全球概览》本身就是一个全球系统,同时又是读者用来改善全球系统的工具,这个全球系统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所生存的世界。读者同时拥有了在《全球概览》和生活中找到自己地位的机会。在《全球概览》的开篇语里,即每一期的内封页上,都有布兰德对《全球概览》的宗旨的定义:

我们就像神一样,并且可能做得很好。到目前为止,从政府、大企业、正规教育,还有教会获得的如此之少的权力和荣耀,也只不过证明了:实际的收益都被明显的错误掩盖了。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为了回应这些收益,一种私人的、个人的力量正在发展,这种个人力量,用来接受教育、寻找灵感、塑造环境,以及与任何感兴趣的人分享自己的冒险经历。能促进这一过程的工具,正是《全球概览》所寻找和推广的。

布兰德的定义明确表达出了反主流文化对等级制度和现有体系的批判,批判它们从情感上和地理上远离公民的生活,批判它们的整体破坏性。同时,他也暗示,他和读者至少在两方面和众神一样,个体和整体,二者都常见于富勒的《思想和整体》,还有在此之前的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在个体意义上,只要读者能找到合适的工具,他就像神一样,拥有按自己意愿主导生活的权力。对布兰德、富勒还有维纳来说,宇宙系统是完整的——并不是我们能拼凑在一起的东西,因为它本“浑然一体”。

从个体角度来看,我们要让能量和资源为己所用。与反主流文化对等级制度的批判相一致,我们必须实现自我变革和全人类的变革。而这些变革有赖于我们将世界理解为一个由无形力量组成的系统;如果这些变革可以真正实现,我们的生活将更能与那些力量同步——生活将会更有意义、更让人满足,或者用维纳的话来说,更加自我平衡。

而在整体层面,读者享受一种坐拥神权俯瞰整个地球的感觉。《全球概览》多期的封面都是一张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的照片。只需拿起《全球概览》,读者便成为具有远见的人。虽然是宇航局的照相机让这个幻想变成可能,但更普遍地说,是因为读者属于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的这一代人。在《全球概览》中,冷战时期的技术赋予了它的反对者一种力量,一种将所居住的世界视作一个整体的力量。

这两个角度也成为《全球概览》阅读体验的一部分。一方面,《全球概览》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就是说,它看上去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一部百科全书或一幅地图。只需阅读这七个版块,读者就能成为宇航员,在太空俯视这个用文本再现的新世界。而另一方面,《全球概览》给读者带来了进入这个世界并在个体意义上“成为众神”的方法。读者可以订购书中展示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在生活中创造一个“私人的、个人的权力”的王国。一位读者这样解释:“今天我走进浴室,手里握着新买的20盎司重的锤子,我突然理解了《全球概览》所谓的‘工具’。我一直都以为工具是物体,是东西:螺丝刀、扳手、斧子、锄头。现在我明白了,工具是一个过程:用大小形状都合适的物体,以最有效的方式完成工作。”

《全球概览》启发了读者对工具的理解,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更是进入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完成任务,更可以把个体变成一个有能力、有创造力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和书籍等产品明显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帮助。除了提供有关如何订购物质商品的信息,《全球概览》和《增刊》都告诉读者如何与彼此沟通。对布兰德来说,《全球概览》既是一个“全球系统”,又是一个给读者的“工具”,对读者来说也一样。他们可以写信,通过《全球概览》去告诉彼此使用某种产品的体验。通过《增刊》,他们能获知正在进行的反主流文化项目,并相互联系去参加。《全球概览》和《增刊》变成了一面面镜子,让他们窥视并看到一个新兴世界的影像,同时又变成了一扇扇能通往那个世界的门。

工具、变革和可能性

在每一版《全球概览》中宗旨描述的正上方,都有对《全球概览》的功能的描述:

《全球概览》是一种对工具的评估以及一种获取工具的途径。有了它,读者会更了解什么值得拥有,从哪儿获取,以及怎样获取。

如果一件物品满足以下条件,我们会将它列入《全球概览》:

1.     有用的工具;

2.     与自我教育有关;

3.     高品质或低价格;

4.     尚未成为常识;

5.     能通过邮寄轻松获得。

我们会根据《全球概览》的用户、员工的体验和建议来持续修改以上信息。

《全球概览》的功能描述和内容包含着一系列对待技术的复杂态度。这些态度在《全球概览》连结起来的网络中得到了体现,并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待互联网的普遍看法。

《全球概览》列出的物品还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信息等级。首先,许多物品都是信息物品。《全球概览》提供的绝大部分“工具”都是书籍和期刊。虽然其中机械设备目录或是以公社生活为主的期刊,带来了一种实现变革的、更实际的方式,但大部分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书籍。也就是说,他们带给读者一种接触有可能改变自己思想或行为的信息和观点的机会。这些书往往从《全球概览》宗旨中暗示的一个或两个层面来和读者交流。其中一些,比如说巴克敏斯特·富勒的文章、地图册还有风景图片,甚至卡洛斯·卡斯塔尼达的神秘小说都倾向于把世界描述成一个由无形法则主宰的整体系统。由此来告诉读者,他们拥有上帝般的能力,能从上空俯视整个世界。而另一些书籍,如大众维修手册、军品装置等,则是从个人需求的层面来和读者交流。换言之,它们带来了操作汽车引擎等个体系统的方法,带来了把军服夹克或军靴这类军需品变成表明个人身份的方法。

《全球概览》提供的设备、其他物质商品也和书籍一样。这些物品让读者参与到实践当中,协助他们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在《全球概览》的情境下,在当时的乡村公社中,一个背包或一顶帐篷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逃到森林的方式。它还给读者带来一个加入到无形的游牧社群的机会,一个用远古自然的力量去行动,并在此过程中成为更“完整”的人的机会。也就是说,这些商品有利于把读者带到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去,从整体上来看,读者能够发现这个环境的自然规律,而从具体层面也就是个人层面来说,他能够在这个环境中按照这些规律来生存。这样,帐篷和背包,就像计算机和书籍,能帮助实现“独立教育”。在《全球概览》“整体系统”的情境下,就像在许多公社中,接受教育意味着能察觉到在物质世界中流动的能量,也意味着能意识到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个能量的一种形态。

《全球概览》中的这些物品在让读者看到事物存在普遍秩序的同时,也预示了它们是“个人的”技术。首先,在新公社主义背景下,这些物品的存在是为了改变每一个用户的意识。第二,它们通常规模较小,让读者去参与每次只能容纳少数人的实践活动。书籍只能是以单独、或小团体的形式去读;独木舟里只能容下两三个人;甚至,《全球概览》中所提到的大型装置,如校车和网格穹顶,一次也只能容纳几十人。《全球概览》中选取的所有物品都是由工业工程师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中设计或建造的,然后再把它们作为工具提供给个人和小团体。

《全球概览》的“工具”还在多重网络和机构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有些物品直接表现出对物质成分的拥护。例如,1970年9月的《增刊》中描述了一个桦树皮婴儿床,床的四周用桦树皮制成,上面还嵌有有机玻璃制成的窗户,床垫是由聚苯乙烯制成。这既符合返土归田者对桦树皮的忠诚,又有容易获取的工业塑料,婴儿床就这样把公社世界和高科技工厂的世界联系了起来。其它“工具”则是让读者去实践,并在实践中融合多个网络的简洁。例如,一位《全球概览》读者在修理大众汽车的同时,他又是一名业余工程师,并在此基础上管理一个技术系统,而一旦他开动这辆车,他又充当了四处游历的嬉皮士流浪者的角色。同样,《易经》的使用者投掷硬币,发现自己模仿的是古代中国人和“快活的恶作剧者”,在他试图去阅读《易经》并将其作为其它无形的可能性的线索时,他的行为就与信息论中概率论的观点相呼应。他可以用世界的信息能量去改变他的生活“系统”,而这个系统在新公社主义的教义中,则是这个世界本身。同时,他还能体验远古、体验现代、体验东方和西方、体验文学和技术,把它们作为自己“完整”体验中相互验证的基本元素。

1971年6月21日,布兰德为最后一版《全球概览》举办了一场“停刊派对”,他认为这将是《全球概览》的最后一版,也将是《全球概览》出版项目的终结。他邀请了500名“全球”的员工、读者、朋友到“旧金山艺术科学宫”参加派对。他还承诺,会给他们带来一个“令人惊讶的教育盛宴”。那晚,9点30分左右,一群演员出现了:小丑、蹦床演员、肚皮舞者,还有一个演奏“爱尔兰快步舞和西藏庙乐”的“金蟾蜍”乐队。身高六英尺的布兰德身穿一件黑衣修士的修道袍,赤足在人群中移动着。10点30分,他来到活动主持人斯科特·毕迟身边,递给他面值100美元、共计两万美元的钞票。毕迟站到话筒前说:“大约15分钟以前,斯图尔特·布兰德给了我《全球概览》的工具之一,两万美元,他把这些钱送给在场的人们,把它当成工具……把它当成种子。《全球概览》停刊了,不过种子已经种下了。如何使用这些钱取决于你们的一致同意。这儿有话筒,有目标,还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50多人走到话筒前,提出了50多个解决方法。布兰德穿着修道服,站在台上,把每条建议都写在黑板上。夜色消逝,人群渐散,钱也渐渐变少。到第二天清晨,5000多美元就那么不见了。但他们还是没得出一个解决方式。最后,观众投票决定,将剩下的14905美元交给弗雷德里克·L.摩尔,他答应会将这些钱存入银行,并在1个月内再次开会,召集派对上剩下的这20个人就如何使用这笔钱做出决定。

最终这笔钱去哪儿了仍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倒是知道摩尔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在1975年的春天,他和戈登·弗伦奇一同创立了“家酿计算机俱乐部”。1976年,在家酿俱乐部,诞生了苹果公司的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pple I。(本文选编自《数字乌托邦:从反主流文化到赛博文化》,作者弗雷德·特纳,中文版2013年出版)

本文原载国内第一本专注于科技文化的杂志书《1024·人与机器共同进化》,由东西文库(微信公众账号:东西文库)授权东方历史评论独家转载。

《全球概览》:嬉皮士生存指南相关推荐

  1. 机器学习程序猿在Linux猩球的生存指南

    上海站 | 高性能计算之GPU CUDA培训 4月13-15日三天密集式学习  快速带你晋级阅读全文> 正文共3048个字,8张图,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一个小程序猿,在一场飞行意外中,坠落到 ...

  2. 通信工程师出差生存指南

    对于通信人来说,出差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且不说售前售后那些需要直面客户的岗位,就连研发,也经常会被安排出差.美其名曰:"外场支援". 然而,就是这么一件看似普通的任务,往往会有同 ...

  3. 《软技能 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

    这是一本关于程序员人生的书籍,并不是一本技术书.作者从职业.自我营销.学习.生产力.理财.健身.精神七个方面来介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初期还是一个扎实.能力强的程序员,后面慢慢进入房产和其他投资实现了财 ...

  4. BlockChain:《区块链世界简明生存指南(一块听听)》2017-06-06 李笑来—听课笔记分享(1)

    BlockChain:<区块链世界简明生存指南(一块听听)>2017-06-06 李笑来-听课笔记分享(1) 导读      李笑来是一位得到App专栏的作家,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

  5. 国内首部《区块链安全生存指南》联合发布

    关于区块链,你是否知道? • 针对区块链的攻击,已经涉及应用层.合约层.底层.基础设施层各方面 • 区块链攻击一旦成功,损失通常多达百万.千万.上亿美金 • 比特币的价格断崖,背后有攻击者的加持 •  ...

  6. Ubuntu桌面生存指南

    想学习一个操作系统最好的手段就是把自己所有的日常工作都切换到那个操作系统里去,不断的碰壁和寻找解决方案在最初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不断的记录问题,写下答案,反复的遇到相同的问题,参考答案,再次实践 ...

  7. 当NLPer爱上CV:后BERT时代生存指南之VL-BERT篇

    当NLPer爱上CV:后BERT时代生存指南之VL-BERT篇 小鹿鹿lulu 被数学/NLP/炼丹持续折磨的吃货一枚 前言 BERT的出现让NLP发展实现了一个大飞跃,甚至有大佬说NLP已经没有可以 ...

  8.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一一11.1 明智的处理方式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出版社<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一书中的第11章,第11.1节,作者: [美]John Z. Sonmez(约翰 Z. 森梅兹),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qu ...

  9.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一一21.1 为什么博客如此重要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出版社<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一书中的第21章,第21.1节,作者: [美]John Z. Sonmez(约翰 Z. 森梅兹),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qu ...

最新文章

  1. mysql 字段字节_MySql字段类型及字节
  2. 继承与 Data Member(2)
  3. html标签 marquee 滚动
  4. [安全相关]其他安全漏洞
  5. 使用Java方法实现 Double和String相互转化
  6. [Java基础]判断字符串指定字符类型
  7. 程序员每天该做的事情
  8. linux 几个文件夹作用,linux下每一个文件夹的作用.docx
  9. Python爬虫项目--批量下载联合国粮食数据
  10. 2021年中国充油散热器市场趋势报告、技术动态创新及2027年市场预测
  11. 常用JDK系统环境变量配置
  12. keil C51代码优化等级介绍
  13. 实例讲解什么是Meta回归,怎么利用Meta回归发表文章!
  14. On Visible Surface Generation BY A PRIORI TREE STRUCTURES
  15. 谷歌 AI 团队用 GAN 模型合成异形生物体
  16. 宝塔面板 - BT面板 Linux Centos 命令集
  17. 老婆离家三周,我写了一个操作系统!
  18. 虚拟服务器 补丁,两种方法为VMware ESXi打补丁
  19. 电容式触摸屏调试常见问题汇总
  20. matlab有限元边坡,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PDF

热门文章

  1. MongoDB的Journal
  2. jQuery css选择器大全,总有你用得到的东西。
  3. 微信小程序实现watch监听数据变化
  4. JAVA中如何将大数字或字符串放进数组
  5. 互联网早报:腾讯 QQ“兴趣部落”宣布全面停止运营并下线....
  6. 关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评论
  7. Morto蠕虫病毒分析报告
  8. iPhone在中国大幅降价说明确实不好卖了
  9. Web3 基础设施协议如何尝试获取价值?
  10. 关于GPS车载终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