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blog.csdn.net/metersun/article/details/38542215)

差分线阻抗模型类同于单端线,最大的区别在于,差分线阻抗模型

多了一个参数S1,即差分阻抗线之间的距离(边缘与边缘的距离?)((注意S<2W))。

里面的单位都是统一单位

1. Edge-coupled Surface Microstrip 1B

适用范围:

外层无阻焊(阻焊前)差分阻抗计算。

这个模型比下面包含阻焊的模型更常用。

由于在外层,其线路层铜厚则为基板铜厚+电镀铜厚(使用Core时);
或当表层使用单独铜箔时,则为成品铜箔厚度。

参数说明:

H1:线路层到较近参考层VCC/GND间距离

W2:阻抗线上线宽

W1:阻抗线下线宽

S1 :差分阻抗线之间的距离(注意是线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T1: 阻抗线铜厚=基板铜厚+电镀铜厚

Er1:介质层介电常数

2.Edge-coupled Coated Microstrip  1B

适用范围:

外层阻焊差分阻抗计算。

由于在外层,其线路层铜厚则为基板铜厚+电镀铜厚(使用Core时);

或当表层使用单独铜箔时,则为成品铜箔厚度。

参数说明:

H1:线路层到较近参考层VCC/GND间距离

W2:阻抗线上线宽

W1:阻抗线下线宽

S1 :差分阻抗线之间的距离(注意是线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T1: 阻抗线铜厚=基板铜厚+电镀铜厚

Er1:介质层介电常数

CEr1:阻焊介电常数

C1:基材阻焊厚度

C2:线面阻焊厚度(后加工)

C3:差分阻抗线间阻焊厚度

3.Edge-coupled Embedded Microstrip 1B1A

适用范围:

与外层相邻的第二个线路层阻抗计算,例如一个6层板,L1、L2

均为线路层,L3为参考层(GND/VCC),那么L2层的阻抗计算

使用此方式。

另外由于在内层,其线路层铜厚则为基板铜厚(Core),而非表

层微带线的基板铜厚+电镀铜厚,这一点要注意。

参数说明:

H1:外层到参考层VCC/GND间的介质厚度

H2:外层到第二个线路层的介质厚度+第二个线路层铜厚

W2:阻抗线上线宽

W1:阻抗线下线宽

S1 :差分阻抗线之间的距离(注意是线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T1: 阻抗线铜厚=基板铜厚

Er1:介质层介电常数(线路层到相邻参考层间介质常数)

Er2:介质层介电常数(外层到第二个线路层间介质常数)

4.Edge-coupled Offset stripline 1B1A 

适用范围:

Edge-coupled Offset stripling--差分非对称带状线 1B1A。

夹在两个GND(或VCC)之间的线路层的阻抗计算,即一个线路层,

它的上下两层均为参考层,那么这个线路层的阻抗计算适用此

模型。注意这个为带状线。

另外由于在内层,其线路层铜厚则为基板铜厚(Core),而非表

层微带线的基板铜厚+电镀铜厚,这一点要注意。

参数说明:

H1:线路层到较近参考层VCC/GND间距离(注意不同于上面的介质厚度)

H2:线路层到较远参考层VCC/GND间间距(注意不同于上面的介质厚度)

W2:阻抗线上线宽

W1:阻抗线下线宽

S1 :差分阻抗线之间的距离(注意是线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T1: 阻抗线铜厚=基板铜厚

Er1:介质层介电常数(线路层到较近参考层间介质常数)

Er2:介质层介电常数(线路层到较远参考层间介质常数)

5. Edge-coupled Offset stripline 1B2A

适用范围:

两个参考层(VCC/GND)夹两个线路层的阻抗计算,例如一个6层板,

L2、L5层为VCC/GND,线路层L3、L4的阻抗计算。

使用此方式。

另外由于在内层,其线路层铜厚则为基板铜厚(Core),而非表

层微带线的基板铜厚+电镀铜厚,这一点要注意。

参数说明:

H1:线路层1到较近参考层VCC/GND间距离

H2:线路层1到线路层2间距+线路层1和线路层2铜厚

H3:线路层2到较远参考层VCC/GND间距离

W2:阻抗线上线宽

W1:阻抗线下线宽

S1 :差分阻抗线之间的距离(注意是线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T1: 阻抗线铜厚=基板铜厚

Er1:介质层介电常数(线路层1到较近参考层间介质常数)

Er2:介质层介电常数(线路层1到线路层2间介质常数)

Er3:介质层介电常数(线路层2到较远参考层间介质常数)

6.Edge-coupled Offset stripline 1B1A2R

适用范围:

两个参考层(VCC/GND)夹两个线路层的阻抗计算,例如一个6层板,

L2、L5层为VCC/GND,线路层L3、L4的阻抗计算。

使用此方式。

另外由于在内层,其线路层铜厚则为基板铜厚(Core),而非表

层微带线的基板铜厚+电镀铜厚,这一点要注意。

参数说明:

H1:线路层1到较近参考层VCC/GND间距离

H2:线路层1到线路层2间距+线路层1和线路层2铜厚

H3:线路层2到较远参考层VCC/GND间距离

W2:阻抗线上线宽

W1:阻抗线下线宽

S1 :差分阻抗线之间的距离(注意是线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T1: 阻抗线铜厚=基板铜厚

Er1:介质层介电常数(线路层1到较近参考层间介质常数)

Er2:介质层介电常数(线路层1到线路层2间介质常数)

Er3:介质层介电常数(线路层2到较远参考层间介质常数)

REr:差分阻抗线间填充树脂的介电常数

7.Edge-coupled Coated Microstrip 2B和Edge-coupled Offset Stripline 2B2A

7.1 Edge-coupled Coated Microstrip:  

例如一个4层板,L1层需要做阻抗控制,L2层为线路层,

L3层为VCC/GND。

7.2 Edge-coupled Offset Stripline 2B2A:

比如一个8层板,L4需要做阻抗控制,L2、L6层为参考层VCC/GND,

L3、L5为线路层。

(转载)常见的差分(动)阻抗计算模型(CITS25 软件)相关推荐

  1. 常见的单端阻抗计算模式(参考网上的部分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etersun/article/det ...

  2. PCB阻抗设计及Polar Si9000 PCB阻抗计算软件的使用

    源文档:https://wenku.baidu.com/view/5d0cd0d726fff705cc170a31.html 一.阻抗介绍 1.特性阻抗的定义:在某一频率下,电子器件传输信号线中,相对 ...

  3. [置顶][原创]差分放大器阻抗匹配计算+阻抗计算小工具

    近段时间在项目中使用全差分放大器,在调试带宽指标的时候用到了几级放大器之间的阻抗匹配,查看芯片手册上的计算真是复杂到不可理解的程度(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情况). 经过查资料,发现针对差分阻抗计算的内容, ...

  4. 高速PCB 阻抗计算

    有关于高速PCB上走线的阻抗计算问题.各种SI设计的书籍上都会有相关的介绍,为了查阅方便总结一下. 在一般的非高速PCB设计中,我们都是认为电信号在导线上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就是一根理想的导线,这种 ...

  5. 15分钟实现AI端计算模型训练、加速与部署 | 百度EasyDL公开课

    主讲人 | 阿达 百度高级研发工程师 量子位 整理编辑 | 公众号 QbitAI 端计算模型目前已应用到各行业的AI落地实践中,如部署在野外气象观测点用于环境监测,以及响应垃圾分类政策用来打造智能垃圾 ...

  6. 大数据图数据库之离线挖掘计算模型

    /* 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 .*/             author: 张俊林 节选自<大数据日知录:架构与算法>十四章,书籍目录在此 对于离 ...

  7. 【PCB设计特别篇之阻抗计算】还在用SI9000进行阻抗计算?

    有了叠层信息后,才可以进行阻抗计算,走线阻抗与线宽.线距.介质厚度.绿油厚度.介质介电常数.铜箔厚度等一些信息相关,所以要现有叠层,才能进行阻抗计算. 阻抗计算的工具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 1.SI9 ...

  8. 软件测试常见概念(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开发模型、软件质量模型、软件缺陷管理、软件测试概述、软件测试分类、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原则、黑盒测试方法、白盒测试方法、性能测试)

    文章目录 1. 软件概述 1.1 软件生命周期 1.2 软件开发模型 1.2.1 瀑布模型 1.2.2 快速原型模型 1.2.3 迭代模型(增量模型或演化模型) 1.2.4 螺旋模型 1.2.5 敏捷 ...

  9. 学习笔记:数据分析和处理(ML计算模型前的预处理)——持续更新

    数据分析和处理,其实就是你计算模型前的预处理步骤.一个不合理的错误数据如果不在预处理的时候剔除,可能会对最终结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在很多时候,如果你换了能换的所有模型和参数,最后计算得到的模型的交叉 ...

最新文章

  1. MySQL 数据库时区设置方法,“The server time zone value ‘�й���׼ʱ��‘ is unrecognized or represents ...” 问题解决
  2. arcgis 卸载和注册表相关总结
  3. STM32 基础系列教程 24 - USB_HID_key
  4. 深度学习和目标检测系列教程 8-300:目标检测常见的标注工具LabelImg和将xml文件提取图像信息
  5.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之顺序查找
  6. 多容器,Nginx容器灵活切换PHP版本!同时运行多个PHP容器
  7. SAP License:SAP问题二则
  8. 【PL/SQL】 控制结构
  9. [Django学习]上传图片
  10. PythonーーJetBrains PyCharm安装
  11. 创建AWS个人账户享用一年免费套餐
  12. 【AD】如何画双层PCB板,双层PCB板布线规则
  13. QModel-BIM-Revit模型轻量化产品介绍
  14. CAD得到所有图层名(网页版)
  15. Vue 组件通信方式居然有这么多?你了解几种
  16. sin cos tan cot sec csc
  17. Spark ML 特征工程之 One-Hot Encoding
  18. SSM框架实现后台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用户、菜单、角色)
  19. android 地图相册,时光地图相册app下载-时光地图相册下载v1.0.2 安卓版-西西软件下载...
  20. Matlab eval()函数

热门文章

  1. 使用weinre调试手机页面
  2. 发展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3. 顾客满意度意义与作用
  4. 账龄分析表excel模板_电商数据分析统计模板工作表
  5. AutoLayout2
  6. Python:whl文件是神?如何安装whl文件?
  7. Qmail+Mini Howto
  8. 靶场vulnstack4内网渗透
  9. JS的正则表达式及详解
  10. 大数据课程培训大纲及详细说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