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对于IE来说,是一个伤感的日子。微软公司宣布于这一天停止对IE 8/9/10三个版本的技术支持,用户将不会再收到任何来自微软官方的IE安全更新;作为替代方案,微软建议用户升级到IE 11或者改用Microsoft Edge浏览器。虽 然微软还专门向相关用户推送了升级提示通知补丁来提醒用户升级IE 11,但也许它更希望人们直接用上专门为Windows 10而生的Edge浏览器。总之,无论是微软方面的主观愿望,还是用户使用的客观情况,已经存在近20年的IE浏览器都已经基本上成为历史的弃儿。

而IE 11则完完全全地成为了一个过渡品。

从一无所有到一统天下

我们无意于从技术角度去探讨IE诞生以来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浏览器使用体验,尽管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相比而言,IE的地位更加重要和特殊:它和东家微软的Windows 操作系统一起深度参与并见证了计算机与互联网走向全世界普通用户的整个过程;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E几乎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

当第一个版本的IE浏览器于1995年8月诞生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着一款备受欢迎的浏览器——网景浏览器(英文名为Netscape Navigator)。而且就在IE诞生的前一周,推出网景浏览器的同名公司——网景公司已经凭借自家在浏览器市场独一无二的地位上市并取得巨大成功,该公司的负责人还一度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

然而就在网景公司如日中天地主宰着浏览器市场甚至网页标准的时候,作为操作系统巨头的微软公司坐不住了。作为应对,微软匆忙购入了Spyglass的浏览器相关技术开发出第一代IE,然后将其封装到当时的Windows 95 Plus!操作系统中进行搭售。没错,微软这种将浏览器和操作系统打包出售的作法,从IE第一代就开始了。

然而IE的成功却不仅仅是因为Windows 操作系统的外部提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微软公司对于IE开发的重视以及IE自身的优秀。IE第一代推出三个月之后,微软就推出了IE 2;又过了9个月,微软再次更新了IE的版本号,IE 3诞生;如此迅捷的迭代速度,对于拓荒时期的浏览器市场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但这些还不够,为了引领技术潮流和制定技术标准,IE 3还率先支持了CSS等技术,凭此盖过了主要竞争对手网景浏览器的风头。

当然,为了尽快地提升IE的市场占有率,微软当时通过一些看起来并不十分“道德”的商业手段来打压网景浏览器,这些手段包括打包分发、免费提供、通过商业条款迫使合作伙伴默认采用、网页标准垄断等。总之,IE凭借种种力量逐步站稳脚跟,并开始与网景浏览器相抗衡。

1997年,微软公司和网景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家浏览器的第4版,但这次IE比网景表现得更好。再加上网景公司自身在商业策略上的错误,1998年底,IE终于击败了网景,其后网景公司又被美国在线(AOL)收购。

从此,IE开始数年之内统领并主宰整个浏览器市场。由于Windows 系统的主宰地位和竞争对手的匮乏,IE的市场份额节节攀升。根据OneStat.com的数据显示,到2002年4月份,IE的市场份额高达96.6%;当然,那时候已经是IE 6的天下了。

被侵蚀的市场份额

2001年8月,IE 6问世; 2005年7月,微软推出了IE 7的第一个预览版本。中间有四年的时间,虽然微软为IE 6推出了过升级补丁,但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一款如此重要的网络产品竟然4年没有迭代更新,这似乎就注定了IE要在这四年之内达到盛极而衰的状态。一个简单的证据是:曾经在2002年达到顶峰的IE,在2004年开始出现明显的市场份额下滑;甚至到2004年11月,已经跌破了90%。

究其原因,除了占据统治地位的IE成为众多恶意攻击首当其冲的对象之外,IE自身的安全性也面临诸多问题,并因此受到人们的质疑。于此同时,基于开源程序并在多方面得到改进的Firefox却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侵蚀IE的市场份额。讽刺的是,Firefox却与已经成为历史的网景有着某种“血缘关系”——Firefox所基于的开源程序正是从被收购之前的网景公司所开放的程序源代码发展而来。当然,除了Firefox,还有Safari和Opera等浏览器的潜在威胁。

2005年2月15日,比尔·盖茨终于宣布将会推出新版本的浏览器,并说明原因是IE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被Firefox侵蚀。只不过当2006年1月IE 7第一个众测版本发布的时候,IE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倒了85.62%,而Firefox的市场份额已经增长到了11.23%。在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背后,实际上是IE作为落后的垄断者在舆论上的失势和整个行业对于后进者Firefox的鼓励。福布斯称Firefox为“2004年最佳浏览器”,杂志《PC World》也将Firefox列入到“2005年最佳百大产品”。

Firefox对IE市场份额的侵蚀一直在持续中,但由于IE强大的用户体量和其在网页标准上的强势等因素,Firefox的侵蚀并没有达到颠覆性的效果。到了2008年,IE的市场份额跌破80%,Firefox则停留在15%到20%之间。

然而,无论是IE还是Firefox,它们都没有预料到自己将会在浏览器市场面临另外一个强大的对手——Google Chrome。

浏览器领域的“三国杀”

起初在Google内部,浏览器的开发是被当时的Google CEO施密特反对的,但他最终听从了两位创始人的建议。于是就在2008年9月,Chrome浏览器开始公测,在100多个国家开放下载。

当时,IE 8 Beta 2版本刚刚发布几天,Firefox 3.0也已经发布近3个月,而且后者发布时还在下载量方面获得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总之,与二者的体量相比,Chrome还只是一个婴儿;它当然有可能长大,但也有可能夭折。

但是,站在今天来看,Chrome几乎可以说是重新发明了浏览器;当下网页浏览器的许多人性化功能几乎都来自于Chrome。比如说标签栏置顶,将搜索栏和地址栏合二为一,高度简约的界面设计,面向开发者的扩展程序商店,书签可以通过Google账号在云端同步……这一系列功能的出现划时代地提升了人们的网页浏览体验。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保持数月个更新的迭代速度的同时,Google还设计出一种极为有效的开发模式,将Chrome分为稳定版和开发版,前者用来满足普通用户,后者方便开发者进行功能更新和测试,从而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Google深厚的互联网基因和强大的技术背景的支撑下,Chrome大受欢迎,尤其是对于喜欢追求新技术的开发者而言。2010年底,Chrome在推出两年多之后夺取了10%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IE的市场份额继续下跌,低于60%,而Firefox则维持在20%左右。整个浏览器市场初步形成了由IE、Firefox和Chrome“三分天下”的局面。

当然IE并非没有努力,在IE 8正式版和IE 9的更新中,微软也的确十分努力地改进浏览器的使用体验,在很多方面也向竞争对手尤其是Google的Chrome学习,但是IE的积弊使其很难在前进的步伐上显得迟缓而无力,而Chrome就像是一个年轻的跑步健将,没有什么包袱,只是在快速前行。

至于胜负,用户才是真正的裁判。

移动大潮下的IE

从2010年底到2016年初的5年时间里,IE和Chrome的发展曲线依然延续了之前的情况,IE的市场份额继续稳步下降,而Chrome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稳步提升;至于Firefox,则是在10%和20%之间徘徊,近来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Net Applications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12月全球浏览器市场上,霸主IE份额跌至48.57%;Chrome份额持续上涨,已经达到了32.33%;而Firefox已经下降到了为12.13%。

很难具体阐明这五年时间里,移动互联网大潮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网页浏览器市场的发展。但是微软在这场大潮中的严重缺位,却实实在在地造成了IE只能在桌面浏览器市场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状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Google的Chrome却继续凭借跨越桌面、平板和智能手机等多终端的统一体验吸引着更多的用户。

2013年发布的IE 11也很优秀,但却是那么无助;它只能蜷缩于桌面的一角,眼睁睁地看着人们在智能手机上用Chrome打开网页。

另外一点值得反思的是IE和Windows的关系。当初正是凭借这种关系,IE才能够迅速达到“从0到1”的颠覆性局面;即使中间多次遭到人们的质疑和来自政府机构的反垄断措施,但都无损于IE在早期的统治性地位。但是在最近5年内,由于Windows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刺激下的转型失败,IE也随之而遭到了冷遇;而就当微软试图通过Windows 10来实现自我变革的时候,它却已经决定用Microsoft Edge来彻底取代IE。

也就是说,当初与Windows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联状态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没能与Windows一起涅槃重生,落寞地沦为微软的弃子。

也许在微软那里,Windows操作系统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因为目前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替代者。而颠覆本身只能出现在可被取代的那些事物上,比如说IE,比如说曾经是手机代名词的诺基亚。

然而即使失败,即使被放弃,乃至于即使最终逝去,我们依然可以说:IE是伟大的。

激荡20年:IE浏览器的辉煌与落寞相关推荐

  1. 激荡 20 年:IE 浏览器的辉煌与落寞

    2016年1月12日对于IE来说,是一个伤感的日子.微软公司宣布于这一天停止对IE 8/9/10三个版本的技术支持,用户将不会再收到任何来自微软官方的IE安全更新:作为替代方案,微软建议用户升级到IE ...

  2. 中国物联网激荡 20 年

    作者 | 白告天 本文授权自边缘计算社区 封图 | CSDN 付费下载自东方 IC 故事还要从 24 年前那个夏天说起. 1995 年的夏天,美国西海岸有一个中年人出版了一本叫<未来之路> ...

  3. 中国物联网激荡20年,华为、阿里、百度在故事里。

    故事还要从24年前那个夏天说起. 1 1995年的夏天,美国西海岸有一个中年人出版了一本叫<未来之路>的书籍,这本书是大家了解信息高速公路全部面目乃至21世纪人类生活面貌的入门书.在这本书 ...

  4. 中国开源激荡 20 年:IT 江湖,谁主沉浮?

    作者 | 马超 责编 | 伍杏玲 出品 | CSDN(ID:CSDNnews)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去年底,一国外程序员写的<中国的开源项目正在 ...

  5. linux 火狐打不开网页视频,Ubuntu 20.04 火狐浏览器无法播放视频(缺少flash插件)的解决方法...

    本地下载: 2.解压下载的文件:tar xzvf flash_player_npapi_linux.x86_64.tar.gz 3.打开终端并将路径切换到lib目录:cd /usr/lib 4.在li ...

  6. 20件关于浏览器与web必知必会

    20Things I Learned About Browsers and the Web 20 项须知:前言 如今许多人都离不开网络,我们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获得全球信息,并且在瞬间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人和 ...

  7. javascript教程系列20: 前端必读,浏览器内部工作原理(转)

    目录 一.介绍 二.渲染引擎 三.解析与DOM树构建 四.渲染树构建 五.布局 六.绘制 七.动态变化 八.渲染引擎的线程 九.CSS2可视模型 英文原文:How Browsers Work: Beh ...

  8. python爬虫(20)使用真实浏览器打开网页的两种方法

    1.使用系统自带库  os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任何浏览器都能够使用, 缺点不能自如的打开一个又一个的网页 import os os.system('"C:/Program Files/Int ...

  9. 激荡20年,芯片产能从零起步到反超美国,中国制造的又一大成就

    近期美国推出数百亿美元补贴,试图再次推动美国芯片制造产业的发展,让业界更加关注芯片制造产业,回顾这20年,芯片制造进展最快的当属中国,20年前中国的芯片制造还几乎为零,如今已占全球芯片制造产能的16% ...

最新文章

  1. mysql 所有表的字段信息_mysql如何查询所有表和字段信息
  2. VS2019 无法解析的外部符号 cublasSgemm_v2
  3. 第十八章 MySQL Workbench5.2使用(待续)
  4. Dot Net设计模式—外观模式
  5. OC__part11.3
  6. SPSS基础操作详解---系统环境设置篇
  7. 【技术白皮书】第四章:信息抽取技术产业应用现状及案例(上)
  8. 阐述游戏关卡设计中的色彩理论
  9. JavaScript(十二)常见js特效
  10. 常用计算机病毒表及其专杀工具,维金病毒-谁可以提供一个可以在win98平台下使用的维金病毒专杀工具(好象是....
  11. 卡尔曼滤波实例——预测橘子的轨迹
  12. 无人机民航执照、多旋翼、固定翼视距内驾驶员、机长考证试题
  13. 联想笔记本快捷键控制千千静听 2009年10月2日19:09:44
  14. matlab收获,matlab实习心得体会 1700字
  15. Pythonnbsp;实现LeNet网络模型的训练及预测
  16. C++11-列表初始化/变量类型推导/范围for/finaloverride/默认成员函数控制
  17. 64层的汉诺塔问题究竟需要几步才能完成?
  18. android+延迟拍摄,延时摄影很难吗? iphone拍+后期全搞定
  19. 万众瞩目,谷歌的反击来了!全新PaLM 2反超GPT-4,办公全家桶炸裂升级,Bard史诗进化...
  20. c#快速入门~在java基础上,知道C#和JAVA 的不同即可

热门文章

  1. 网络信息手机:web scrapper数据获取 、数据采集器、公众号信息收集
  2. 海盗王GM工具箱 - 物品编辑器
  3. 第3章 Pandas数据处理(3.7-3.8)_Python数据科学手册学习笔记
  4. linux常用免杀,【kali linux】详细分析两个免杀远控 了解远控和免杀原理
  5. lemming games 3 ! hdlbits
  6. 水军为手机应用软件排名造假
  7. android 光圈动画,Android 自定义View学习(4)波浪效果+光圈扩散效果
  8. 目标检测任务的标注标准(以火焰和烟雾的数据集标注为例)
  9. 触觉是怎么产生的?清华大学破解诺奖成果未解之谜,登上Nature
  10. 学习高博SLA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