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写过一篇《一家公司CEO该如何做战略》。应该说,上市以来,我花在战略思考的时间,不少。伴随猎豹前进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入。

我曾经说过战略三部曲是预测-破局点-All in。破局的单点,被很多人讨论。但,预测这件事,给忽略了。然而,预测背后就是格局观。怎么理解?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纯粹靠一个单点爆发,已经很难了。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互联网是一片蛮荒之地,需求稀缺,人才也稀缺。只要你投身这个行业,随便找个单点开始深耕;只要你还算努力和坚韧,运气也不太差,就有机会做家不错的公司。所以,那个时候不需要预测,需要的就是干干干!

于是,我们都觉得自己很牛,以为世界就是这样。我们以为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加班加班再加班,逼疯自己,逼死对手,战争就结束了,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站在互联网这个正确的格局和风口上,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而我们正是那群幸运的猪。

不幸的是,这个世界是不连续的。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今天,互联网已经是一个传统行业。风停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血海竞争,乌压压一片创业大军。勤奋依然很重要,但聪明的勤奋才是关键。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想清楚,行业里的大风在哪里,并做出预测。

因此,你的脑海里必须有一个对于这个行业越来越清晰的认知格局脑图。哪里已经是过度竞争,哪里刚兴起却没人察觉,三四线城市网民的不同在哪,互联网与哪个行业、以哪种形式的结合会有机会等等。

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大格局下,在过去积累的认知红利之上,重新构建新的认知体系,制定战略的新打法,去更大的空间,寻找新的破局点和机会。

1

战略认知=格局思考

过去,我讲过一句话,叫“现象即规律”。现在,我把它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叫“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所有单点都是大趋势下的必然。”

一个现象,它发生的时候,一定有大趋势支撑它。没有孤立的单点,本质都是大趋势下的单点的必然。

以前,我们就站在肥沃的土地上,不用深入思考就可有所作为;今天,挤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思考某个现象为什么突然生机勃勃,它背后反应的规律是什么,怎么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自己找到下一个肥沃的土壤,就变得非常关键了。

我曾经一度认为:美国人强调“think different”很有情怀,后来才发现,本质不是情怀,而是为了减少竞争成本。因为美国创业者们比我们更早进入血海竞争阶段,“勤奋+努力+不要命”已经很难产生质的差别了,才逼迫他们用“更勤奋的思考”来避免高成本的竞争,从而降低失败概率。

创业必须讲究方法论,必须讲究不同情形下的不同方法。今天互联网的竞争格局,远远不是十年前的样子。我们必须think different,而think different的前提,就是要有行业格局认知,看清大趋势,在大趋势下做判断。

所谓战略,就是在这样的格局认知下,找到破局点,制定路线图,投入资源。如果不去建立这样的认知,公司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2

战略认知的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见招拆招,啥热做啥,啥熟悉做啥。这是懒惰思考,不愿意认知升级的表现。结果就是越做越多,越做越累,越做越委屈。

我拿自己做例子。

一年多前,我跟几个高管反思,猎豹今天是不是做挺多的?我们在过去野蛮生长中,不断强调快速执行,做热点,认为只要做好这个点就会有机会。没有拿整个大趋势,或者叫大格局下的战略,做一个大方向下的可串联的点。但事实上,整个互联网的竞争加剧比我们想象中来得快。如果每个单点,不是在一个大格局下的累加,以致每个单点都会遇到对手强大的竞争,很难长大。

我们老说战略的懒惰,就这个意思。看到一个机会,扑上去。看到另一个机会,再扑上去。看上去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回头一看,各种方向上布满了各种产品,彼此不能借力,也没办法真正在单点上聚焦。

第二个误区是:做产品的方法论依然停留在5年前,认为抓一个简单功能热点就颠覆格局。

我经常在微博上收到各种私信,说他有个点子,要颠覆腾讯,颠覆阿里,问要不要见他?我基本不回,为什么?

因为我不觉得存在这样的点。如果20年前,想个网址导航,还有可能成为hao123。几个人在屋子里攒出一个聊天APP,还有机会是QQ,逆向一个Dos3.0,写个WPS,一不小心就成为一家上市公司。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

但这个时代真的过去了。移动互联网的APP,不稀缺了,越来越少的APP可异军突起了。APP呈现越来越强的头部效应。而头部的那些大佬们,已经总结了一整套如何面对单点突破的小对手。尽管你精干灵活,但他们会用生态、用流量、用更强大的研发力量碾压你。

只把一个单点做到极致就能创造奇迹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以前互联网不被重视,具备互联网技能和认知的人有限,所以你做了,别人要么看不起,要么做不来。而今天,“互联网就是金矿”的认知,已经深入人心;互联网相关从业者,浩浩荡荡。这好像一碗好吃的牛肉面,如果利润很高,如果能做出来的人已经一大片,就更不要提那些巨头们了。

怎么办?你必须结合趋势,结合整个战略思考,把所有东西累加进去。容易打的仗,已经打完了。要花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构建自己的行业格局认知。在看上去繁杂纷扰的信息中,不断深度思考,加大自己的认知优势,然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到不为人知的机会,趁着大家还不够懂,突然发起战役,全力以赴。

这就回到开头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构建这样一种格局思考的能力?

3

举个例子:回顾几个破局点

先拿我自己做例子,回顾几个破局点的思考路径。

怎么产生Clean Master这一个点?我当时觉得,中国互联网APP水平还是不错的。拉了一个技术同事到美国开会,请了一个挺牛的人介绍安卓。讲完后,我的同事说,这人水平一般。我想,这位同事虽然狂了点,但说得很中肯。而这位牛人,已经是一家60人硅谷创业公司的CTO。我们做了一些动效给他,他还很疑惑怎么做到的。我发现,中美之间并不存在技术代差。

于是,我开始思考,中国APP能否走出去。最后我作出了一个大趋势的判断——中国APP已经领先全球了,我们已具备这样的基础。这个判断做出以后,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包括猎豹上市后,该干什么?当时我的判断是,移动互联网颠覆格局的机会基本过去了,要想找到猎豹十倍增长的机会,必须从未来着手。所以那时,我跑硅谷,跑以色列,去世界各地看创业团队。在国内搞傅盛战队,办紫牛基金,只投非纯粹互联网的早期创业项目,想知道年轻创业者在干什么,互联网跨界到底怎么发生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尤其深度学习,开始在很多创业方向中都有体现。它把很多过去跨行业的算法统一了起来,并且效果上有了质的飞跃,这让我非常着迷。

而机器人又是个工具,和猎豹过去做的事情不谋而合。它到底长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这就有机会去定义。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要去定义机器人的交互是怎样的,人的感受是怎样的?我觉得这个特别吸引我,也符合我的特质。与此同时,能把基于深度学习产生的视觉、听觉技术革命,与机器人产业结合起来,更是今天很少人意识到的巨大机会。

这个行业认知建立以后,执行也就变得简单了。去年年初,我开始下大力气组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团队。在整个行业暴热,开启人才大战的前夜,我们组建了一支精壮的国际化队伍,还全力以赴研发了产品。很快大家就会看到我们即将发布的AI产品,多少也算领先了业界一步。

回想当初,我说自己要倾家荡产做机器人,很多人还认为我只是蹭个热点,搞个宣传。但把真实情况串起来后,你会发现,我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花了足够时间认真思考的。如同上文所述,这个单点,它不是偶然,而是我整体思路的必然。

所以,一个点不是孤立存在的。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一个大格局?这个大格局是什么?这很重要。

4

回到根本:怎样做战略?

首先,脑海要有大格局。大格局就是对这个行业深入的、清晰的认知。

你心中要不断问这个问题——在这个行业里,什么才是真正的机会?什么才是下一个趋势?这样,你才有机会,才能判断,这个点对不对。否则,可能消耗了很多人,把什么都投进去,但不形成持续爆发增长。因为它不是大趋势下的点。本质就不该做。

我们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行业,去思考对手,去观察现象。在获取大量信息后,不断在脑海里做思维推演,去判断。

当然,这些格局认知里,至少你要想到一些关键词,比如全球化、视频、品牌、AI、争夺时长和红利结束等等。整个行业的大格局,没必要从零开始做认知判断,一些看上去很热门的趋势,选择相信,再去分析背后的规律。

其次,养成格局和破局结合的思维习惯。高是什么?你的格局,大风口。破局就是找到与众不同的那个点。二者缺一不可。

过去,我们太强调那个单点的重要性了。大部分人的思维习惯,停留在游击战。有个好想法,做起来。就像游击队,看到有头猪,就抢一把。对手在哪,他们在怎么做?这个领域的趋势会怎样?这个点领先者是不是稍微抄袭下就一样了?基本都不知道,也不去了解。只在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恨不得明天就赶紧实现。

今天,做一个互联网产品就像做一辆汽车。如果你只有对某个功能(比如汽车安全)的好想法,而不去认真思考资金,工厂,产业链,上下游,品牌定位,对手策略,消费者习惯迁移等因素,你认为你有机会超越宝马、奥迪、奔驰吗?

战略,就是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逼迫自我的思考。真正的超越机会,不是来自于在工作时间上把对手逼死,而是在认知深度上先把自己逼疯。

互联网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形势下,做战略的关键点,就在于不断加深自己的认知,找到已经存在但不为人知的那个秘密。而且,这个秘密所能孕育的机会,要足够大;离现有领先者的区域,要足够远。核心是你能否具备超出对手的、对行业的、与众不同的认知。基于这个格局认知,为自己撕开一道突破口。

简单一句话概括——经过充分思考和认真研究后,制定清晰目标以及持续推进的路线图,这应该就是战略的全貌。

同时我也要补充一点:战略是在这个路线图下的势能的累加,不能累加势能的,再有效果的执行,本质都是增加成本。

这就慢慢理解了杰克·韦尔奇说的“数一数二法则”。因为不数一数二,长期没有竞争力,还耗费精力。就不是一个累加势能的点。

如今,猎豹的新Slogan——Make The World Smarter,目标就是要围绕AI方向做累加。猎豹的路线非常清楚,那就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累加,以6亿月度活跃用户数据为基础,用技术和产品的突进,完成我们整个目标。对目标没有持续、有效累加的事情,都没有意义。

猎豹要做的,是将人工智能跟传统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相结合。产品创新上不断发力,真正做出一些赶超BAT的AI产品。

回到战略,它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战略就是一个杠杆。它让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放大几倍,几十倍。一旦远离这个杠杆,就变成小公司创业模式。关键是,这种创业模式,又比不过真正的创业公司。

猎豹走到今天,重新回到创业,置身于一处——于大格局之下,寻找新的破局点。战略如是。

截止现在,我的认知三部曲已全部发布。其中《认知三部曲之一:成长就是认知升级》分享了认知迭代的本质就是捅破那层窗户纸;《认知三部曲之二:管理本质就是认知管理》分享了分享了一个领导如何在大格局下构建对整个行业的认知体系,并从信息、时间、人的三个维度,剖析了管理之道;《认知三部曲之三:战略就是格局+破局》分享了大格局的认知下,升级战略打法,积累势能,寻找新的突破口。

阅读28978

192投诉

精选留言

写留言

  •  54
    打杂的,路过!
    考虑一个行业,我一般会从三个纬度去看。一就是趋势,未来体量有多大,是不是刚需,国家支持不支持。二就是团队操作胜算多少,关键人才,关键技术,对行业的理解程度(透过表象能不能看到根本)。三就是对手在哪?行业在初期的A阶段还是混战的B阶段还是三国鼎立或者一统中原的C阶段。未来的对手在那?可不可能很快被跨界行业打劫?系统思维,是个透过现象到规律的认知,需要知识面的宽度,涉猎广泛!

    4月15日

  •  16
    空无自性
    超级喜欢看三个人的文章,一个是孟醒,一个是郭广昌,还有一个就是盛盛…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盛盛:我是一名java中级程序猿,最近想自学一些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但是因为对人工智能不是很了解,所以寻找不到好的切入点…盛盛能不能给一些这方面的建议,推荐一些这方面的书……谢啦

    4月15日

  •  9
    王瑞璟
    周就是看到热点扑上去,单车也出来了。小米和腾讯专做一两件单品,再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4月15日

  •  8
    煙酒茶胡
    向苹果学习,尽量做减法。猎豹加油!

    4月15日

  •  7
    吴迪
    认知,即信息加工的过程,直抵管理和战略的本质。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认知心理,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4月16日

  •  7
    慈燕 Yan Yan
    挺工具化和方法论的一篇文字,但有没有思考过真正的机会指的是什么?为了赚钱?为了内心真正所爱(即使不给你钱也愿意做)?也就是发心

    4月15日

  •  7
    王云龙
    受益良多,感谢分享!

    4月15日

  •  6
    追风的木一君
    战术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的懒惰。先有大的格局观――找到破局的切入点――all in

    4月15日

  •  6
    五哥(FIVE)
    大师真言不虚,愚等受益多多!

    4月15日

  •  5
    崔腾飞
    什么是充分的思考与认真的研究?假如想弄明白什么是充分与认真,我建议读读毛泽东文选,里面的很多文章都会让人受益匪浅。

    4月17日

  •  5
    崔金峰
    伟大的企业都有远见洞察,提前布局。看似在风口的猪,其实是在风口来临之前就已经知道风口在哪里,占领最大的通道,风来了就上树。不是幸运,是洞见!

    4月16日

  •  4
    烨‮ ‮
    think different 和情怀没啥关系,但也是一个朴素的认知:纯为了创业而创业是没用的,创业不是找架打,是你真的要做一个自己认同的东西。不带改进的纯抄袭就是为了去打人而已,不为整个社会进步增加任何效益,只能自己得利,哪怕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只要赚钱就好,中国人最爱干了,甚至大公司比如腾讯华为以此为豪还能成功,不得不说是中国悲哀。而只要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做事,就不会想着纯抄袭,因为那有什么意思?还有上面那个想着国家支持不支持的,如果国家比你更能看到趋势,那你还叫个屁创业,当然如果你是想骗政策骗资助的,那和只为了赚钱的也没啥区别

    4月17日

  •  4
    刘长孟 flora
    我觉得慈燕说的很好,有发心是最重要的,工具和方法是辅助,360行,行行出状元,心在哪里,成功的机会就在哪里。

    4月15日

  •  3
    你不懂
    我就一个初中毕业的,谢谢分享

    4月20日

  •  3
    Cognize
    在以前的野蛮时代(蛮荒时代),随便整点东西逗可以迅速发展起来,刚开始所有人没有意识到这个的重要性,当所有人都意识到的时候,这便成为一片红海,加剧竞争,想要脱颖而出,唯有插上未来的翅膀,格局就是认知和判断出未来的方向何在,在现有的基础上加重码未来的方向,围绕核心打造,破局而出,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砥砺引领。

    4月15日

  •  2
    Alex Han
    傅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以认知的升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现在的竞争已经由组织内部转移到组织外部,如何激发组织活力,以必然应对偶然,以确定应对不确定,还需进一步思考,,

    4月26日

  •  2
    雪山飞狐
    认知重要,提高认知真的很重要,怎样做到是关键。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多观察和留意外界的事物并且找到事物背后的逻辑,多积累见识。使你获得的新知能嫁接到你原有的知识架构中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的整体。见识和眼光就会提升。结合你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把你看到事业做出来,知行合一。得到检验的认知才是真的认知!为下次认识的提升和迭代做出了准备。认知的高度是天边界的!

    4月20日

  •  2
    王绅宇
    受益匪浅,谢谢!

    4月16日

  •  1
    通灵半藏
    冒昧地问一下,贵公司下一步做人工智能哪方面,能具体一点吗?

    4月15日

  •  
    知行合一
    傅盛已经从连排长一步步升级为军团长了,这个过程就是认知升级的过程,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很难有同样的认知和大局观,不过不要紧,投资猎豹的股票就好了

    5月14日

  •  
    博渊
    我们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聚焦于服务业领域,解决这个领域的问题。但是在制造业(比如化工行业)领域,好像没有太大的进展。我本人是学化工的,这个领域内绝大部分的设计软件、先进的自控设备都来自于国外,为什么国内巨头很少关注这些领域呢?

    4月29日

  •  
    三野
    还会出现比阿里巴巴更伟大的公司,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4月26日

  •  
    番茄
    谢谢分享。讲的很通俗易懂,我做UI的都能看懂

    4月24日

  •  
    苏州曾志伟
    傅老大,我提个想法,我认为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有发展前景这个大家基本都能看得出来,另一种思维呢,人心究竟会因为这个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做迎合用户未来心理的产品难道不是关键嘛,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思维局限

    4月23日

  •  
    枫 叶
    寻找机遇,需求突破点,发展创新思维,只要有灵感,独一无二,放手一搏,前提是高度的前瞻性。如果资金不行,要找有魄力的融资团队。

傅盛认知三部曲之三:战略就是格局+破局相关推荐

  1. 傅盛认知三部曲之二:管理本质就是认知管理

    我曾经讲过管理三段论--目标.路径.资源.找到一个目标,想清楚路径,再投入资源. 但它有一个大前提叫--有判断力.没有判断力,搞错了目标,路径切不进去,资源就调不动.而这种判断力的本质,就是认知. 这 ...

  2. 傅盛认知三部曲后记:到底什么是认知?

    我的认知三部曲<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管理本质就是认知管理>.<战略就是格局+破局>发布后,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宝贵留言: "你对认知的清晰定义到底是什么 ...

  3. 【深度好文】强烈推荐:傅盛认知三部曲!

    转载傅盛认知三部曲的原因 最近看到 傅盛 大佬关于认知的几篇文章,感觉实在牛逼,在此转载一下. 大家优先点击下面的几个链接查看原文吧!!!!!! 傅盛认知三部曲之一: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傅盛认知三部 ...

  4. 【消费战略】解读100个食品品牌丨王小卤 4年10亿爆品破局

    爆品破局 王小卤的聚焦发展! 王小卤创建于 2016 年,与饮料行业的独角兽元气森林同年. 相较于元气森林的快速增长,王小卤历经 三年坎坷之路,直至 2019 年才踏上高增长的赛道,实现四年十亿的增长 ...

  5. elasticsearch实战三部曲之三:搜索操作

    elasticsearch实战三部曲之三:搜索操作 2019年01月13日 21:35:18 博陵精骑 阅读数:1367 标签: elasticsearch 更多 个人分类: elasticsearc ...

  6. 罗永浩从交个朋友拿走“天价”分手费?将进军AR行业:创业三部曲之三即将开拍...

    近日,据36氪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罗永浩将于五月份前后淡出交个朋友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启动新一轮的高科技公司创业.新项目可能和VR/AR/MR设备相关. 前几日"罗永浩称新公司不叫锤子&q ...

  7. k8s自定义controller三部曲之三:编写controller代码

    本文是<k8s自定义controller三部曲>的终篇,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创建了CRD,再通过自动生成代码的工具将controller所需的informer.client等依赖全部准备好, ...

  8. Docker下Prometheus和Grafana三部曲之三:自定义监控项开发和配置

    本文是<Docker下Prometheus和Grafana三部曲>的终篇,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体验了快速搭建监控环境,也揭示了如何编排Docker容器来简化环境搭建过程,在监控系统中有个业务 ...

  9. 迷茫?生命科学如何破局冰山!道翰天琼认知智能机器人平台API接口大脑为您揭秘

    迷茫?生命科学如何破局冰山!道翰天琼认知智能机器人平台API接口大脑为您揭秘 在 9 月 1 日线上召开的 2020 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峰会上,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与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围 ...

  10. kubernetes下的Nginx加Tomcat三部曲之三:实战扩容和升级

    本章是<kubernetes下的Nginx加Tomcat三部曲系列>的终篇,今天咱们一起在kubernetes环境对下图中tomcat的数量进行调整,再修改tomcat中web工程的源码, ...

最新文章

  1. 二、SpringMVC的常用注解——1-@Controller
  2. 读spring源码(一)-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初始化
  3. 深入理解JVM类文件格式
  4. jq 点击按钮跳转到微信_小程序 web-view组件跳转到小程序页面
  5. com.jacob.com.ComFailException: Can‘t get object clsid from progid
  6. Win10系统安装Oracle11g时遇到INS-13001环境不满足最低要求
  7. VScode找不到C++万能头文件<bits/stdc++.h>解决办法
  8. powerbi输入数据_与内部共享 Power BI 仪表板和报表
  9. 在linux上運行小火車
  10. 基于pytorch卷积人脸表情识别--毕业设计
  11. ios 关于MBProgressHUD简单实用
  12. 【数据分析】基于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2021-01-08)时间序列预测
  13. ce修改植物大战僵尸阳光
  14. FlexRay总线协议快速入门、深度剖析与应用示例
  15. 急 急 急 急!!!!!!!!!
  16. 关于Python中的lambda,这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可能是你见过的最完整的讲解
  17. Python实战案例:旅游方面博文的数据分析
  18. 国内TeamViewer正版授权的代理商有哪些?如何查询?
  19. android开启照相功能,Android打开系统相机并拍照的2种显示方法
  20. 啊哈c语言指针,其实《啊哈C》这本书介绍的东西有一些省略了。。。

热门文章

  1. 【组合数学】多项式定理 ( 多项式定理 | 多项式定理证明 | 多项式定理推论 1 项数是非负整数解个数 | 多项式定理推论 2 每项系数之和 )
  2. 微信抖音的服务器,抖音微信登陆未获得权限怎么办
  3. xpath 解析后和原网页结构不一致
  4. 在东京,月薪25万日元能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啊
  5. 什么是CPU密集型?什么是IO密集型?
  6. Excel——输入身份证号后三位显示为0的问题
  7. C语言实现简单的电子通讯录
  8. 如何解决Harbor的502问题
  9. 严蔚敏 数据结构(c语言版)c语言实现
  10. Facebook账号注册需要注意什么?Facebook养号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