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聊起“资水东流”的文章《技术大停滞》。他的判断是,人类科技走到这个阶段,不是处于什么技术大爆炸之中,恰恰是处于技术大停滞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很颠覆的观点。

昨天我们聊的是其中一个理由,如果没有科技范式的革命,实际上我们都在吃前辈的老本,都是在做修修补补的工作,进一步的科技革命无从谈起。今天我们来聊这篇文章的另外一个重点:为什么下一个科技范式革命这么难。要知道,科技革命有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任何技术道路都有它的物理极限。就拿信息技术来说,虽然这些年发展的非常快,但是有科学家预言:摩尔定律看来也快到头了。道理很简单,一旦芯片工艺到了10纳米以下级别,量子效应就要来进行干扰。每过2年就翻一倍的速度,可能很快就持续不下去了。

第二,任何技术道路,不可能靠量的堆积,就能完成技术革命。比如,你就是把一万台蒸汽机连在一起,也不可能把飞机送上天。

第三,任何技术道路开辟之后,初期效用很大,资本很愿意投资,让其改进技术。但是渐渐地,回报开始递减,任何一点性能的改进可能都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资本回报上,就会渐渐地不划算,那这条技术道路也就到头了。最典型的就是火箭技术,短短几十年我们就把人送上了月球,但是如果把人送上火星,靠化学燃料可能就做不到了。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随着技术改进,有一个魔鬼开始挡在人类的面前。这个魔鬼就是——复杂性。如果倒转100年,人类的技术虽然已经非常复杂,但是靠一个天纵奇才式的人物还是可以搞出重大发明和发现的。但是今天不行了,我们面对的技术系统,已经复杂到了超出任何一个人的理解能力。


比如,过去莱特兄弟可以单枪匹马造出飞机,但是今天的波音747飞机已经包括数百万个零部件,一个人不可能再办到。单个个体已经无法理解这样的复杂度,必须采用分工合作等方式,才能设计制造这样的技术产品。这本来无可厚非。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分工产生效能,合作带来繁荣,这本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底层规律。但是当分工细化到我们现在这个程度的时候,有点到了强弩之末的感觉。

你看,牛顿那个时代,很多科学家往往是全才,一个人精通好多领域。比如,牛顿在数学、力学和光学方面都有成就。即使100年前,也有爱因斯坦、费米这样的物理学全才。但是现在呢,绝大部分科研工作者都是专注于一个极小的领域,这是分工细化的必然结果。但是分化到最后,一个可怕的结果出现了——人不够了。

举一个例子,南方周末曾经报道过数学界的一个例子,有四位年长的数学家出版了一本书,叫《有限单群分类》(The Classification of Finite Simple Groups)。我也不知道啥意思,反正是数学上的一个重要分支。这本书是350页,其实只是一个摘要,或者说是导读,完整的证明据说多达15000页,是数学史上最庞大的证明。这四位数学家出这本书,其实是为了和死神赛跑。


因为他们都已经6、70岁了,能够理解这些证明的人就剩他们几个了。他们害怕在年轻一代数学家接班之前,就会离开人世。不只是数学啊,很多领域都有类似的现象。一个小型学科,往往最尖端的知识就藏在几个人的脑子里。也许一场车祸意外,就可能让人类在这个领域的水平倒退十几年。

还有一个现象,一般来说,人类创造力的黄金期是在18岁到35岁之间。像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有所谓的“奇迹年”,就是一生中科学贡献最多的那一年。牛顿是1666年,23岁;爱因斯坦是1905,26岁。早年间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也都非常年轻,比如杨振宁是36岁,李政道是31岁。但是现在呢,不可能了。科学分工已经细到了极点,一个科学家30多岁的时候可能才刚刚摸清楚自己学科的框架

高度的复杂性,让科学家在人生创造力的黄金期仍然在学习,而不是创造。一个博士,他为了了解知识的深度,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知识的广度。所以,现在的博士,恰恰不是“博”,而是“专”。知识的分工已经快超过人类的生理极限了。这种分工协作、分科治学如果照此发展,而且当前的科技范式不发生变化的话,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整个人类的人口,也没有办法应付科技发展的复杂性问题。


就拿战斗机来说,能制造第二代战斗机的国家很多,但能制造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就非常少了。这不只是技术水平的限制,也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其实也是人口的限制。那么复杂的系统,没有一个庞大的工业人口基数,光有钱和技术,也是做不出来的。那再往下呢?也许整个人类都参与到精细分工之中,也难以应付下一次科技革命的需求。这是“资水东流”在那篇文章中提出的最大的隐忧。

1950年,物理学家费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费米悖论”。它就是在问,如果宇宙中存在技术远远超出人类的外星智慧文明,那为什么我们还没观察到这种超级文明呢?按说,要来,早该来了啊。关于费米悖论有很多种解释,其中有一个解释是美国学者罗宾·汉森提出来的,叫“大筛选”理论。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为什么宇宙看上去很寂静?不是宇宙里面没有文明,而是这些文明可以成长到进行大规模扩散和长久持续的,几乎没有。也就是人类梦想的远距离宇宙航行,也许根本就不可能。为什么呢?

因为在逻辑上,技术可能存在一个筛选机制。有很多层筛子,出现生命是一层,制造工具是一层,避免核战争毁灭是一层,等等。一层比一层难,一层比一层需要整体能力跃进一个大台阶。罗宾·汉森列出了九层可能的筛子,逐层进行了分析。他说,人类现在正处在第三层到第四层之间。这一层筛子特别难过,如果过不去,人类就会被困死在太阳系内。宇宙间的其他文明也类似,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被困在自己的那层筛子里面,走不出自己的恒星系。

人类现在最期待的技术突破,应该算是可控核聚变了。这个一旦突破,宇宙航行的核心难题就解决了,人类的能源危机也彻底缓解了。物理学家万维钢老师,原来从事的就是这个方面的科研工作。我前两天问他,现在可控核聚变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他说,这个行业里有一个笑话,就是什么时候你问科学家,可控核聚变啥时候实现?得到的答案都是30到50年。几十年前是这个答案,几十年后可能也是这个答案。


你看,人类正被困在一个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突破的技术牢笼中。这两天说了这么多,最后我得声明一点,“科技大停滞”这个结论本身,我是不太相信的。为什么?因为信了没有用,该停滞还是停滞。而不信,可以让我们有更多行动的可能。人这个物种,说到底是靠希望来指引,靠行动来支撑的。

但是“资水东流”的这篇文章,还是给了我们太多启发。任何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如果处在顺风顺水的发展阶段,其实就已经进入了某种范式,某种思维和路径的框架。突破性的进展,不能建立在现状的延长线上,它只能建立在对现有框架、路径和范式的破坏上。

最后,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那句名言——我们面对的重大问题永远不能在产生问题本身的层次上被解决。

科技大停滞--过去已逝,未来未来相关推荐

  1. 年终总结——过去已逝,未来可期不可欺

    恍恍惚惚又过去了一年,时间匆匆流逝,成长却追不上时光的步伐,过去已逝,未来不可欺,2018,再见!2019,我想过得不一样,我们一起加油吧! 文章目录 大学生活--满满的回忆 学习 生活 收获 大米时 ...

  2. 8大趋势已现,未来传感器将彻底改变你的生活!

    来源:传感器专家网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2022年,传感器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物联网.元宇宙.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无不离不开传感器. 2022年,传感器更伴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同 ...

  3. 大数据助力证券业预判未来

    上海,我国最具特色的金融中心,其证券市场交易额等单项指标已位列全球前三,有极丰富的金融数据资源:贵州,中国大数据领域的先行者,是国内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已率先启动了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 ...

  4. “新恒大”的几个“万亿未来”

    企业业绩如何?业绩发布会中管理层脸上的表情或许就是答案. 3月26日,中国恒大在香港举行2018全年业绩发布会,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业绩会上亮相.业绩会全程,他频频露出笑脸,且直面回答了关于新能源.多元 ...

  5. 马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才是未来

    马云发表演讲 9月10日午间消息,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今日在无锡举办,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受邀参会.马云对物联网.制造业及教育行业发表了看法.他指出,物联网的核心是连,更核心的是智能化,物联 ...

  6. 深圳弘辽科技电商|马云:我希望未来中国的500个好公司中,有200个CEO来自于阿里巴巴的人

    原标题<深圳弘辽科技电商|马云:我希望未来中国的500个好公司中,有200个CEO来自于阿里巴巴的人> 深圳弘辽科技电商认为,在"创业者黄埔军校"的大厂中,拥有10.3 ...

  7. XFS:大数据环境下Linux文件系统的未来

    本文讲的是XFS:大数据环境下Linux文件系统的未来,Linux有好多种件系统,但往往最受关注的是其中两种:ext4和btrfs.XFS开发者Dave Chinner近日声称,他认为更多的用户应当考 ...

  8. XFS:大数据环境下Linux文件系统的未来?

    XFS:大数据环境下Linux文件系统的未来? XFS开发者Dave Chinner近日声称,他认为更多的用户应当考虑XFS.XFS经常被认为是适合拥有海量数据的用户的文件系统,在空间分配方面的可扩展 ...

  9. 微软挑战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大战场:人类的永续未来

    2020年初以来持续至今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球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人类社会到底将如何保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引发了各国的暂时性居家令以及禁飞令等限制性措施,这导致了生产.生 ...

  10.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探知未来”一直在路上

    本文讲的是 :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探知未来"一直在路上   ,   9月8日,广东茂名十六中的何泽斌.柯鸿宗两位同学再次来到中国科学技术馆,这一次,他们前来见证2017年&quo ...

最新文章

  1. 焦点分析 | 平头哥的首颗 AI 芯片对阿里云来说意味着什么?
  2. MSC EASY5 2020中文版
  3. 如何为你的回归问题选择最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
  4. eclipse启动tomcat遇到404错误
  5. 洛谷 P1800 software_NOI导刊2010提高(06)(二分答案+DP检验)
  6. 【传智播客】Javaweb程序设计任务教程 黑马程序员 第二章 课后答案
  7. 天桥调参师秘籍:一份深度学习超参微调技术指南
  8. mysql给字段添加描述_用sql 语句给字段添加描述
  9. 远端WWW服务支持TRACE请求漏洞修复(linux)
  10.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摘)
  11. java-redis初探
  12. java poi读取word内容
  13. 2017百度之星资格赛总结
  14. google保存网页为图片
  15. uniapp连接手机端调试
  16. 主元排序法c语言写法,快速排序隨即主元法
  17. java空指针异常是什么、怎么发生、如何处理
  18. 文明大爆炸服务器维护,文明大爆炸
  19. 使用deno和oak创建短链应用 1.0
  20. 易语言获取指定文本模块封装源码

热门文章

  1. QQ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们的音乐社区暗战
  2. dna计算机ppt模板,七、DNA与蛋白质序列同源分析(进化树构建).ppt
  3. go mod tidy报错verifying module: invalid GOSUMDB: malformed verifier id
  4. 一元二次方程的简单解法
  5. python转化excel数字日期为标准日期
  6. 2019世界计算机语言排行,TIOBE:2019年12月全球编程语言排行榜
  7. [FAQ10781]如何开启与关闭adb 的认证机制(google adb secure) (adb RSA 指纹认证)
  8. 文本处理技能与文本数据清洗、提取、分词与统计
  9. 微信小程序防止快速点击(节流)
  10. 胜为蓝牙适配器驱动_udc 324b蓝牙驱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