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竹内薰 著


本书通过各类科学领域的事例,介绍了支配着我们头脑的各种假设,并向各位传授了不依照成见进行判断的诀窍。


序章 飞机为什么会飞

–其实啊……目前还没人能解释清楚

总结

全世界都是假设!
你心目中那些经过科学方法验证的定论,其实都是假设。你脑子里的各种常识,也不过是假设而已。
本书的中心思想可以归纳以下三点:

  • 这个世界是由假设构成的。
  • 科学绝不是万能的。
  • 我们的头脑都已经僵化了。

思考

请注意,看这本书时你已经进入了一个假设的世界,也就是说,这本书的观点也是一种假设。你可以怀疑,理解,或者提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章 世界是由假设构成的

总结

  • 常识不过是一种成见
    所谓常识,就是指生活在那个时代和那个地区的大多数人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之后的章节,我们会将这类常识称为“假设”。毕竟,常识都不过是假设而已
    我们的世界观,还有父母和学校教给我们的知识,都是假设
    然而,很少有人能明确意识到我们的常识都是假设。
  • 头脑僵硬的人和头脑灵活的人
    如果你被常识框的死死的,没有意识到自己脑子里都是假设,那不得不说,你是一个头脑僵硬的人。头脑越僵硬,就越容易随波逐流,任人摆布。
  • 出门旅游是颠覆常识的好机会。
  • 摆脱根深蒂固的假设的确很难。
    当然,我们不可能为了摆脱脑子里的常识环游世界,也不肯能穿越时空,但是可以养成怀疑常识的习惯。如此一来,你看待世界和感知世界的角度也会和原来大不相同。
  • 大胆怀疑常识吧!

思考

虽然或许我们的常识都是假设,但是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这些常识,如果每个常识都要仔细推敲,那么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肯定会降低。反之,我觉得只要我们达到能意识到这些是假设就行了,当需要进行知识或理论的专项思考和扩展时,就可以大胆怀疑这些常识了。


第二章 察觉自己头脑中的假设

总结

  • 数据不能推翻假设,也不能改变理论。唯有理论才能推翻理论—皮埃尔⋅⋅\cdot迪昂
  • 唯有理论才能推翻假设
  • 假设其实就是一个框架
    不属于这个框架的数据,自然就无法发挥出数据应有的功能。
  • 如何推翻框架
    唯一的办法就是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框架。必须有人提出一个全新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推翻现有的假设。
  • 人会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诠释事物
    当事实与现有框架不符合时,人们往往会歪曲事实,把它硬塞给框架中。当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歪曲事实。正因为是无意识的,才无法察觉到自己已经被某个假设牢牢束缚住了。
  • 能够推到旧假设的,只有那些察觉到旧假设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构筑起新的假设的人

思考

假设和事实,不是一个维度,事实是由数据组成,按照书中观点,那么事实也不能推翻假设,只有提出新的假设,再用数据验证,推翻旧的假设。你认为呢?


第三章 假设的一百八十度大逆转

总结

  • 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事”
    “正确的方法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 假设分为很多种。
    经过实验的反复验证,深入人心的假设,就是“白色假设”,然而,看似完美的假设也有可能被颠覆。
    无限接近谎言、不符合实验与观察结果的假设,就是“黑色假设”。不过这样的黑色假设也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转化为白色假设。
  • “灰色假设”。
    灰色假设介于黑色与白色之间。
  • 决定假设是黑还是白,其实是我们身边的人。
    同时代的大部分专家都认为这个假设是正确的,那它就是白色假设,反之,如果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个假设是错误的,那它就是黑色假设。如果专家的意见不统一,那它就是灰色假设。
    人类
    构筑的世界是建立在语言上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所有文化都是假设。
  • 看上去再白的灰色假设,也有可能突然变黑,反之亦然
    我们要大胆跳出固有观念,避免先入为主,用智慧与灵活的思路应对迅速变化的世界。

思考

这章可以理解为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很多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处于有时黑有时白的灰色地带。


第四章 假设与真理的纠结关系

总结

  • 科学必须可被证伪
    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哲学家卡尔⋅⋅\cdot波普尔在著作中《科学发现的逻辑》中对“科学”做出了如上定义。举个例子,即便你做了一百万次实验,得到了一百万个能够支持这个理论的结果,要是第一百万零一次的结果与理论不符,并且是精密的实验数据的话,那理论就失去了它的正确性。
    总而言之,我们无法彻底证明某个理论的正确性。这就是科学与数学的区别。数学是可以被证明的,因为数学是“概念”,是头脑思考的产物。
  • 科学原本是哲学。
    即便是今天,如果你在西方国家拿到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你得到的称号依然是“哲学博士”。
  • 历史也不过是假设的集合体。

思考

假设和真理有类似的地方。真理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化,真理也有可能转化为谬误。
但是也有不同,世上存在绝对真理(相对于人类),而不存在绝对假设(按照书中观点)。


第五章 “大假设”的世界可能存在

总结

  • “智慧设计者”大假设
    这个假设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1999年提出——宇宙的某处有一位智慧设计者,就是他设计了DNA,创造出了地球生物。
  • 大爆炸并不是宇宙的起源
    从某种角度来看,大爆炸假设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非常接近。因为这两套假设完全没有提及宇宙的起源,却完美的解释了宇宙起源之后的发展。。
  • “超弦理论”大假设
    作者说,超弦理论是一种诠释宇宙森罗万象的终极理论。
  • 不懂装懂最危险
    还没搞清楚的事情,就应该老老实实告诉对方,这件事现在还没搞清楚。模棱两可的态度最害人。
    如果把没有百分之百搞懂的东西说成已经完全搞懂了的东西,用填鸭式方法塞进大家脑子里,大家就会先入为主,也就不容易对此抱怀疑的态度。

思考

非常同意作者最后一个观点。先入为主就可能直接扼杀了创意的种子。
当我们被先入为主时,应该有这种辨别的意识,不要被其影响。


第六章 撇开假设进行思考

总结

  • 角色理论
    人人都有多重人格。角色理论和相对论建立在同样的基本思路上——对象在你眼中的模样,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
  • 学会看开,才能理解相对论。
    一个人有多重人格这个大道理,谁都能理解,但我们很难从这样的角度看待他人。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口味。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时间。时间和口味一样,都很主观,都会随着观测者的变化而变化。
  • 撇开假设的思考方法。
    看似理所当然、深入人心的假设,撇开它进行思考,会意外的发现也是可行的。
    “老师、父母和同学都是这么说的,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可以这么训练自己,养成“质疑”的习惯,要的就是紧咬住不松口的劲。
  • 在生活中提升“质疑技术”。
    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小事研究哲学。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谓的“潜规则”。在我看来,这些“潜规则”就是我所说的“假设”。
    在现阶段,不否定才是最科学的态度
    我们不能劈头盖脸的认定“这种事不可能发生”,而是应该用肯定的态度对待这样的假设——“虽然它无限接近于黑色,但它终究是个假设呀。”

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通过本章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假设都不太一样,我们看待事物,处理事情都是基于自己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与三观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自己的性格有关,这些都是属于自己的假设。他人要想理解你,就要理解你的假设。反之也一样,你要想理解他人,也要理解他人的假设。或许这就是相对论的泛化吧。
另外,提到质疑。以前我也很赞同怀疑生活中的事物,但是我的出发点是想要创新,而本书提到假设,所以从假设的角度解释质疑一切!


第七章 从相对的角度看事物

总结

  • 我们和霍金活在不同的假设世界中
    他并没有活在实在主义的世界里。他痛快地否定了大部分人共享的“实际存在假设”。他活在“实证主义”的世界中。
  • 虚拟有何不可?
    所谓实证,就是算式与实验数据一致。比如物理学的方程式就是算式,只要这个方程式和实验数据相符就行了,就这么简单。
    然而,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没有办法用实验去验证它“是否存在”了。换言之,物体的实在性不可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
    霍金认为,只要假设能与实验结果吻合,那这个东西是否真的存在就完全无所谓了。他对实验对象是否存在全无兴趣,因为这不过是无法证明的假设。
  • 现实即梦境,梦境即现实?
    霍金的思路真的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非常相似。霍金脑子里有虚时间和实时间假设。这两个假设并没有对错之分,也无法统一成一个假设。也许在霍金眼里,现实与梦境并没有区别。也许他把现实和梦境放在了同一个高度上。
  • 同词不同意
    同词不同意,正式叫法是“不可通约性”,其实就是不可翻译性。
    比如“质量”和“重量”。意思相近,但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理论并非由单一的假设组成。各种各样的假设复杂交错,才能形成理论的大网。
  • “鸡同鸭讲”的科学原因
    不可通约性不仅仅会出现在科学领域。比如两个人沟通,“这个人怎么就说不通呢?”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们之所以无法沟通,也许是因为你们的大前提,即多个假设存在偏差。也就是说,无法沟通就意味着对方没有理解你的假设,或是你没有理解对方的假设。
    只要能察觉到对方立身处世的假设,就能理解对方心中的打算。这就是现实的规律。
    用相对的角度看世界,就能看到在之前假设下无法看到的东西了。
  • 主体间性
    所谓客观,就是遵从公认的较为接近白色的假设。
    所谓主观,就是遵从自己认准的白色假设,不管世人的看法。
    客观与主观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我们要跳出单纯的一元论和二元论,用更宽阔的视角看待事物。这个宽阔的视角就是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就是“主观与主观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主体间性总结成一句话——“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不盲目相信“权威”,从相对的角度比较各种各样的意见,并作出判断。这种“灵活”的态度才是科学的态度。

思考

这一章是高潮啊!
总结一下就是讲我们要意识到世界中的假设的存在,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等,都是假设的集合体。每个人的假设空间都不同,两个对象之间的交互就是假设空间的交互,在这个空间里对象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交互,前提是理解对方的假设空间,不然,交互的效果就不好。“说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相对论能扩展到任何领域,从相对的角度看待问题,会发现不同维度下的有趣的事情。


尾声 一切始于假设,也终于假设

参考文献

  • 《西方哲学史》伯特兰⋅⋅\cdot罗素 著
  • 《意识的限度⋅⋅\cdot关于时间与意识的新见解》恩斯特⋅⋅\cdot波佩尔 著(“意识只能持续三秒的假设”就在此书中)

最后的讨论

“问题必然有答案”的说法也不过是个假设。
本书通过各类科学领域的事例,介绍了支配着我们头脑的各种假设,并向各位传授了不依照成见进行判断的诀窍。
常识、成见、固有观念——我并不是让大家把这些东西统统丢掉。
我只是希望大家能暂时“放下”这些负担,让自己身心轻盈。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后,再投入现实世界,强劲有力地重启你的生活。
光是意识到假设的存在,你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会大不相同。
如果你我有缘,一定能在别的假设世界再会!


思考

其实大部分的思考在前几章后面已经总结过了。
最后我想说,解释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本书是其中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但是没有对错之分,区别就是或许作者的方式合理一些,或者说说得通。如果一种方式被很多人认同,那么可能就会形成理论系统,当然,这又是一个假设。只要我们意识到这是个假设,然后我们可以质疑,也可以应用,看看这个假设的效果如何。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设,要想让别人信服,就要拿出充足的证据,数据一般是最好的证据,因为,这个世界啊,是由数据组成的。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笔记相关推荐

  1. 《信贷的逻辑与常识》笔记

    序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反思 现状与趋势 银行贷款的质量变化与经济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等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现在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主要是前几年经济快速增长时企业过度投资.银行过度放贷所带来的结果. 从历史情 ...

  2. AI公开课:19.02.27周逵(投资人)《AI时代的投资逻辑》课堂笔记以及个人感悟

    AI公开课:19.02.27周逵(投资人)<AI时代的投资逻辑>课堂笔记以及个人感悟 目录 课堂PPT图片 精彩语录 个人感悟 课堂PPT图片 精彩语录 更新中-- 文件图片已经丢失-- ...

  3. 人工智能入门算法逻辑回归学习笔记

    逻辑回归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算法,其中也包含了非常多的细节,曾看到一句话:如果面试官问你熟悉哪个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说 SVM,但千万别说 LR,因为细节真的太多了. 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对笔记进行 ...

  4. 【逻辑回归学习笔记】

    算法描述 1.逻辑回归要做的事就是寻找分界面实现二分类. 2.问题假设:对一堆三角形和正方形分类. 3.数据输入:已知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坐标和标签. 4.算法过程: 知识储备 1.分类和回归 ①分类的目 ...

  5. 逻辑回归函数学习笔记

    继续逻辑回归学习,今日笔记记录. 1.逻辑回归和线性回归的关系:对逻辑回归的概率比取自然对数,则得到的是一个线性函数,推导过程如下. 首先,看逻辑回归的定义 其次,计算两个极端y/(1-y),其值为( ...

  6. 2.2 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笔记-斯坦福吴恩达教授

    逻辑回归 上一节我们知道,使用线性回归来处理 0/1 分类问题总是困难重重的,因此,人们定义了逻辑回归来完成 0/1 分类问题,逻辑一词也代表了是(1) 和 非(0). Sigmoid预测函数 在逻辑 ...

  7. LVM逻辑卷分区笔记

    磁盘的静态分区有其缺点:分区大小难评估,估计不准确,当分区空间不够用的时候,系统管理员可能需要先备份整个系统,清除磁盘空间,然后重新对磁盘进行分区,然后恢复磁盘数据到新分区,且需要停机一段时间进行恢复 ...

  8. 适合理工直男的钟平老师逻辑英语学习笔记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套路!             --鲁迅 核心公式: En: (状语1) 主(定语1) 谓(状语2) (宾)(定语2) (状语1) Ch: (状语1) (定语1)主 (状语2)谓 (定 ...

  9. 【数字逻辑】学习笔记 第四章 Part2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与竞争、险象

    文章目录 一.常用组合逻辑电路 1. 译码器 (1) 二进制译码器 74LS138(3/8译码器) a. 一般符号和图形符号 b. 74LS138功能表 c. 两片 `74LS138` 构成 `4-1 ...

  10. 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学习笔记

    学习源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true_fun(X): # 这是我们设定的真实函数,即ground trut ...

最新文章

  1. 面试官:Redis 新版本开始引入多线程,你怎么看?
  2. python可视化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集(train set)上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的AUC值、可视化模型效能
  3. git错误“无法推送一些引用到xxx“的解决方法
  4. 2D简单图形相关算法罗列
  5. DB-Engines 2019 年度数据库出炉:MySQL 成为年度数据库赢家
  6. Java 第一大框架:Spring 的 IoC 跟 AOP 雏形如何实现?
  7. 20210530:力扣第53场双周赛题解
  8. mui 怎么调用系统键盘_电脑开机关机的几种方法,计算机电源键鼠标键盘网络唤醒图文教程...
  9. sublime text3之修改注释颜色
  10. 拓扑排序 java_[Java]聊聊拓扑排序算法
  11. 详述 Redis 选择单线程模型的原因以及 I/O 多路复用
  12. [爱分享]jeecms基础+导航条+例子分析
  13. 中国硬件在环市场趋势报告、技术动态创新及市场预测
  14. Redhat 8修改系统语言为英文
  15. BTC钱包(wallet.dat 文件密码与私钥的区别)
  16. 风云滚滚唱英雄,云的江湖谁做主?
  17. linux中su 与su-的区别
  18. 【CV】斯坦福CS231n DL-CV by李飞飞 team
  19. 软件测试面试-为什么选择软件测试?
  20. css变形-扭曲(skew())

热门文章

  1. win11内存泄露怎么办 Windows11内存泄露的解决方法
  2. 用户注册加密操作,实现加密工具PasswordHelper
  3. request转发,response重定向,异步请求json数据输出到页面
  4. Android:单元测试InstrumentationTestRunner
  5. mysql中的事务_mysql中的事务,你理解嘛?
  6. 两轮差速驱动机器人运动模型及应用分析
  7. 汕头大学计算机英语复试,2020年汕头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分享
  8. securecrt遇到一个致命的错误且必须关闭_高性能服务器之路 | 浅谈 Valgrind 内存错误检查神器 Memcheck...
  9. mqtt server python_Python使用mqtt极简例子
  10. ❤️基于Java的方式配置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