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创业者李开复最近又交出一份成绩单。

2009年创办创新工场以来,他开启了投资人的新身份,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也是前Google大中华区总裁的第一次创业。

在创新工场完成第四期5亿美元基金募资后,创业9年的李开复,向我们分享了VC创业者视野下的新世界:

  • 硅谷宇宙中心裂变为中美平行宇宙;

  • 中国本土创新走向全球,5年后AI完全有可能超越美国;

  • VC也面临AI挑战,懂AI的Tech VC更能帮助创业者。

值得一提的是,李开复还在其中分享了诸多创业视角下的往事。

量子位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对开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第一人称改写:

大家好。

创新工场在2009年创立,到今天为止我们刚完成了第四期美元基金的募资,总额5亿美元。同时第三期人民币基金也已经启动募集,总额25亿元。

所以今天既是创新工场创业9年的回顾,也是我们对世界变化的看法。

创新工场“创业往事”

创新工场创立伊始,最初定位是创新孵化,有孵化也有投资。我们第一期美元基金启动时总额只有1500万美元,团队挤在清华创业园里,当时住如家、坐经济舱,同样是一个创业维艰的过程。

过去每次融资,我通常要飞好多个国家,过程并不轻松。二期基金募集的时候,2012年,我一个人拿了一个小行李箱,密集地飞了13个欧洲城市,见了15位投资人,回来以后就得了很严重的病。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穷,只能一个人飞,而且也没融到几个钱,欧洲普遍很保守,我们又是一个创业型基金,对于当时的中国市场,他们也不见得很有信心。最后那一次还丢了所有行李,商业计划书等都在其中。

这样的往事很艰辛,而且都不好意思对外说,因为大家都觉得你们很厉害,于是只能挺着。

好在每一次最后都能顺利完成募资,哪怕是三期的时候,全球金融市场情况都不好,当时很多基金都拿不到钱了,我们也不容易,幸运的是在关键时刻,有一些支持和信任我们的朋友,他们不是标准的财务投资人,比如富士康、新东方的朋友,当时多亏他们支持,我们才得以保证了逆市条件下的融资成功。

不过过程中有泪、也就有笑。

这一次募资感受就完全不同。我们开了一次LP会议,他们听说新一期要启动,就纷纷表示要多投,所以基本在我们募资还没正式开始,老投资人就都已经给出了投资的表态。

为了这次募资,其实有一个既定的美国出差旅程。第一站是见一个大退休基金,讲完当天他们就表示要投1亿美金,但这会远超出我们的既定规模,所以没有要这么多。第二站就见了西班牙银行,他们也希望直接给1亿美金,但相同的原因,我们也没有要这么多。

这两站见完之后,原本我们设想的3-4亿美元的基金,已经远远超募了,我们内部考虑再三,觉得不能再融,否则会出问题,于是只好取消了接下来的行程。

所以原本可能一个月的募资出差,最后在一周之内就有了初步结果,我跟CFO璞玉说,不融资就放个假,你这次在纽约好好玩,我也陪陪家人。

然后接下来的时间里,两家LP也对我们做完了尽调,整个募资也就在短短一个月内,以超募告捷。

这次之所以如此顺利,有大趋势的原因,比如大家对中国市场趋势的看好,对人工智能的积极态度。

但也是我们创业努力之后的回报。这些投资者尽调后发现,创新工场所创造的历史回报,不但是中国国内,而且也是国际最高的基金之一。

而且在刚过去的2017年里,创新工场是全球第三的独角兽投资者,我们旗下一共有6家新晋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另外,我们在AI时代的一些新想法、新打法也获得他们认可,比如创新工场AI工程院,被他们认为是一种很独特的优势。

也就是说,我们创业这9年的品牌优势和回报都得到了认可,这让我非常自豪。

 创新工场基金及代表性项目

单一宇宙裂变,平行宇宙到来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清晰感受到全球格局的变化,可以结合我们自己的体会做一些分析。

我自己是70年代到的美国,90年代搬到硅谷,算是见证了硅谷的光荣和奇迹,同时也看到了成功带来的傲慢与偏见。

那个时代的的王者,不止是硅谷的,也是全世界的,从Wintel时代(Windows+Intel),到Google、Facebook,一直都如此,全世界没有什么地方的创新可以与硅谷相提并论。

所以硅谷中心化的思维,在硅谷非常普遍。

当年有一个特别牛的美国VC,可以排名前三,我们到他办公室跟他谈到中国的布局和投资时,他的回答是,实在太远了,他美国之外的地方都不太愿意去,甚至都不想去硅谷之外的地方,因为硅谷的项目就已经很多了。

但这更多是礼貌性的说辞,更真实的原因可能是美国为中心、硅谷为中心的理念。

然而就在这10年左右的时间里,全球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后导致了“宇宙裂变”。从美国硅谷为核心的单一宇宙,已经变成了中美平行宇宙。

简单归结来讲,就是中国潜在的超级市场,吸引了第一批厉害的VC入场,帮助一批创业者成长和崛起,并且在激烈的竞争淘汰中形成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进而有吸引更多用户,然后又形成更大的市场,如此良性循环转动。

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也显而易见:

  • 没有巨大的市场,一切没有基础;

  • 没有很大的基金和投资人,没有推动力;

  • 没有高执行的创业者,更没有源动力。

而且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崛起、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浪潮,带动了更多领域爆发,VC成长也很快,这都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

中美的两拨创业者也不同。

美国人的思维,创业就是就是要做最突破的创新,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所以硅谷出现了现在我们见到的Google、iPhone、特斯拉和SpaceX等,都是足够改变世界的事情。

模式上也以技术型为主,崇尚轻公司,避免强运营,更别说有数万人规模的团队,平台为主。而且也都是使命导向的,比如Google、Facebook,会认为整合全世界信息、连接全世界比盈利更重要。

美国的思维和模式,在实践中演化成了一套标准创业逻辑,不时带来创新,也非常值得尊重。

但当硅谷和美国一直生活在“宇宙中心”,就可能不会预料到还会有另一种模式壮大起来,甚至裂变出一个平行宇宙。

这就是中国的创业模式。如果我们现在描述中国成功的公司,不论是BAT、TMDXJ等等,都不来自突破式创新。

每一个很牛的中国公司,可能都是先学习、模仿美国,慢慢把本土化做起来,过程中可能有山寨,但也有微创新,以及快速迭代,然后就越跑越快,以此培养出一批优秀创业者。

所以中国创业者至今有两种很好的教育。

  • 一种是模仿美国,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

  • 另一种教育就是在大市场、大资本和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成长。

美国的创业者是遭遇不到中国市场一样的竞争的,所以也少有美国公司真正在中国市场竞争中成功。

美国的竞争更绅士,讲礼数,即便决斗也是“一人走10步然后回过头来互射”。

中国就更像古罗马竞技场里的决斗,没有规则,胜者为王。激烈到你已经成为了市场第一,可能还要思考如何把第二名的市场份额也要吃下来。

所以中国科技公司越做越重,也有它的内在原因。

比如美团等公司,拥有非常重的配送团队,但当它真的把配送做到极致、把每一单配送成本都降到最低的时候,其实就在形成非常高的竞争壁垒。

但中国市场太大,机会太诱人,也会逼迫创业者永无止境去挑战、成长。所以我们看到了美团开始做打车,滴滴开始配送外卖。

中国的竞争真的太激烈了。一不当心,其他人就可能趁虚而入。在微信支付迅速崛起的那个冬天,马云不就说:支付宝像是遭受了珍珠港袭击。

这些在美国都是难以想象的,而且中国公司不仅通过把模式做重建立壁垒,还形成了免费、低费率的商业模式,像eBay这样的赚交易费的模式,很难在中国与淘宝、天猫竞争。

另外,之前全世界都是美国高科技的殖民地,所以美国公司在进入其他国家的本土化过程中,思维都是打造一个巨大的全球品牌,让这个平台为全世界所用。

但这就可能缺乏设身处地的同理心,中国创业公司则不会,他们在本土击败了美国竞争者,再到其他国家的时候,就会更加富有同理心,通过投资你、帮助你,跟你一起成长去全球化,而不是同其他国家的本土创业项目直接竞争。

比如滴滴的全球化就很有意思,他们进入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都是投资、结盟当地公司,甚至像建起一个反Uber联盟,并在这个过程中产品输出、技术输出,现在印度、巴西的打车软件,都越来越长得像滴滴。

所以在我看来,不久以后的全球科技出海版图很可能长这样:美国公司的巨大平台依然占有英语系国家和西欧,中国公司可能会在东南亚、伊斯兰国家、中东和非洲等占有优势。剩下的南美和东欧,各有优势,可能还会有竞争。

而且中国模式跑出来以后,因为竞争出身,反而商业模式、融资能力、吃苦耐劳都很强,人聪明又很努力,你看曾经有一家创业公司对他想吸引的人才说:“我们这里没有那么拼,也就996而已”,但它即将是香港上市的巨头。

所以冥冥中这些年的经历,发展出了中美双寡头的时代,当年中国只是借鉴美国模式,但现在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本土创新。当我们跟美国人谈头条、快手、摩拜、VIPKID这样的公司,以及他们的用户数据等,都会让他们大吃一惊。

最后,像如此便利的移动支付,未来也是中国模式的竞争力之一,会推动中国公司、商业更快速成长。

我们坚定看好中国未来整个高科技产业的价值,创业创新在这里会越走越好,在潜力、市场、人才和数据方面,中国的价值都非常巨大。

AI的4波浪潮

数据之所以成为优势,跟AI发展也紧密相关。

创新工场之前提出过OMO的概念,即线上线下数据的融合打通。之前很多数据无法打通,但传感器越来越好,之前很多数据不知道如何发挥价值,现在AI可以很好利用。

我们真的在经历非常巨大的AI变革。可能大家都没意识到,因为之前或现在AI给人的印象,更多还是几个很厉害的科学家,带着他们的学生做出一些产品、技术,然后卖出去。

其实并不是这样,当全世界只有100个顶级AI科学家的时候,他们是稀缺资源,必然以技术为主、专家为王。

现在的旷视Face++、商汤都是这样的模式,然而一旦更多人才投入这个领域,还有平台化技术不断让AI门槛降低,就会有更多人进来,世界就会变得更加不同。

特别是AI技术从技术为王、专家为王,变成应用为王的时候,结合数据的优势,AI浪潮和效应就会更为明显。

之前也谈到过,AI可能会有这样四波浪潮,有些已经发生,有些正在发生,有些尚未发生。

  • 第一波,AI技术在互联网应用上的变革,比如今日头条、美图等应用;

  • 第二波,商业上的应用,如银行、保险、医院等把它们已经存储的数据用AI算法来产生商业价值;

  • 第三波,新的数据采集和新的应用,比如视觉和听觉的数据,智能音箱和智能摄像头的应用,带来无人商店、安防等方面的创新;

  • 第四波,可能不止于软件,还有硬件,机器人、无人驾驶等,自主穿行在真实社会中。

这四波浪潮都价值巨大,你很难说哪一个潜力更大,而且它们同时发生,这也就是创新工场为什么要全力押注AI。

VC+AI,Tech VC

我们拥抱AI,同时也为之做了改变。

创新工场是中国最早的机构化天使,创立之初就希望作为雪中送炭的角色发挥价值,成为早期创业者成功的催化剂,这也是当时孵化和投资并行的原因。

现在经过双创的爆发,有了更多机构,有了更多天使,我们也认为应该要进入一个新时代了。

一方面,早期项目还是要投,但不再只是天使投资为主的机构,我们会在A、B、C等成长期里有越来越多的出手,因为中国创业项目的价值、估值都在变高,我们相较之前募集了更大规模的基金,就是希望在好case面前抢到份额,并且后几轮追加投资。

另一方面,我们已经实施了“VC+AI”的变革,我们作为VC,自己身体力行创立了一个AI工程院。

背后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思考:

  • 首先,AI可能是一个长达10年的浪潮,它会不断在各个领域发挥价值,所以我们如果希望把投资做好,就一定要push自己最懂技术。其中我们也愿意承担一些公益项目,比如推动行业和教育部一起做AI人才培训,发起针对高校学生的DeeCamp夏令营。

  • 其次,AI工程院会和创新工场的投资形成联动,工程院现在有160多位AI方面的工程师、学生,这个团队可以帮助投资院队评估项目的技术是否靠谱、可行。

  • 再次,他们也会推荐很多好朋友的创业项目过来,会对我们更早投资好项目有直接帮助。

  • 最后,我们会用AI工程院,作为我们进入新行业的重大的增值服务。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公司,你有大量数据,但你招不到AI工程师帮你变革,那创新工场就能提供这个增值赋能。

创业者通常都会有一个参照目标,创新工场自然也有,我们希望成为Benchmark一样的VC,它可能在中名声不算大,但Benchmark是美国VC回报最高的那一家,在风口之前就抓到了Uber、Snapchat、Instagram、Twitter等。

我们在打法上、团队背景上都有很大相似性,我们投资团队也多是理工科背景出身,一共拥有15位理工博士,我们坚信接下来将会是一个Tech VC的时代。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做技术的公司,需要找真懂技术的VC才能做伯乐,才能识别你跟那些忽悠概念的公司差别,那你应该选择Tech VC。

或者你也不算纯技术公司,但你面向AI时代,可能也需要一个技术VC陪伴你成长,比如你做零售、供应链,现在找一个懂点技术、懂AI、懂SaaS的专家投资你、帮助你,你可能就会更快脱颖而出。

最后,晒一下我们部分成绩单。

AI是创新工场重点布局所在,但我们在消费升级B2B/企业升级教育,以及文化娱乐等4大领域都有成长迅速的投资,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都可以投,都已经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16群开始招募啦,欢迎对AI感兴趣的同学,加小助手微信qbitbot6入群;

此外,量子位专业细分群(自动驾驶、CV、NLP、机器学习等)正在招募,面向正在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及研究人员。

进群请加小助手微信号qbitbot6,并务必备注相应群的关键词~通过审核后我们将邀请进群。(专业群审核较严,敬请谅解)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李开复创业9年再看世界:中美科技成平行宇宙,VC也要+AI相关推荐

  1. 李开复做客CCTV《面对面》:世界因我而不同

    http://news.csdn.net/a/20091027/214335.html 李开复做客CCTV<面对面>:世界因我而不同 CCTV<面对面>栏目25日播出节目李开复 ...

  2. 阿里云创业大学负责人范博佳:探索科技,洞见未来,阿里AI赛道明星班

    9月19日,2018云栖大会创新创业专场在杭州举行,众多嘉宾及创客朋友们亮相现场,畅谈双创布局,展望双创明天. 会上,阿里云创业大学负责人.暨AI赛道明星负责人范博佳与大家分享了赛道明星班的成长和各赛 ...

  3. 李开复:不是言AI必称中美,而是欧洲太堂吉诃德

    李根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欧洲的AI,掉队了吗? 现如今,当我们谈论前沿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进展,言必称中美,仿佛忘了太平洋两岸之外的那个欧罗巴. 而且欧洲的AI并 ...

  4. 李开复对谈张亚勤:科学家创业需要企业家伙伴,开放心态看待元宇宙 | MEET2022...

    编辑部 发自 MEET2022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中国有最聪明的人,一起来打造中国AI黄埔军校,证明给全世界看,中国人也能做最顶级的科研?" 你或许想象不到 ...

  5. 有电脑病毒就会有杀毒软件!李开复和MIT彭特兰这样看AI挑战

    MIT-CHIEF 出品   量子位 转载 | 公众号 QbitAI 近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与阿莱克斯·彭特兰教授(Alex Pentland)展开了一场"AI如何重塑人类社 ...

  6. 李开复建议:想创业的青年先去小公司磨练

    在李开复的身上有很多闪光的标签--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曾在苹果.微软.谷歌等担任要职.然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创业导师". 这位祖籍四川的台湾人,求学时远渡重洋.无 ...

  7. IT碰碰车第四期:中国式创业因李开复而不同?

    精彩摘录 张震阳:李开复可能更愿意做能够造福于人类的产品和工具,但是在Google这四年中,他很多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和政府的沟通.和政策的博弈上,他的内心和直觉是有所冲突的,他会选择主动离开.另一方面 ...

  8.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引言:从心选择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引言:从心选择 图:李开复新书<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封面 CNET今晨从图书界偶然获得李开复即将出版的新书<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g ...

  9. 创新工场李开复看2018趋势:AI项目估值中国是硅谷一倍,明年一批公司会倒掉

    过去5周,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北美转了一圈,目的是了解美国AI的发展现状.他密集拜访了美国投资人,以及Hinton,LeCun,Bengio三大深度学习研究领域的传奇人物. 他发现AI领域有两批朝着 ...

最新文章

  1. Jquery中$.get(),$.post(),$.ajax(),$.getJSON()的用法总结
  2. Python中的startswith和endswith函数使用实例
  3. 解决module ‘tensorflow‘ has no attribute ‘optimizers‘报错
  4. VMnet1和VMnet8 未识别的网络的解决方法
  5. 祝各位网友儿童节快乐!
  6. 10无法勾选隐藏的项目_Excel的隐藏和保护,你会用吗?
  7. Aligned TripletLoss
  8. 使用LoRa技术进行智慧城市转型
  9. 机器学习之邹博笔记1
  10. 运营有道:重新定义互联网运营
  11. EasyCamera轻松集成Camera拍照
  12. sl400上面安装ubuntu
  13. linux源文件安装,Linux下的源文件安装
  14. matlab 冒号,MATLAB冒号符号
  15. 学会System Generator(2)数字滤波器设计
  16. axios核心内容(四)源码分析
  17. 小红帽蜘蛛池租用百万蜘蛛秒收录
  18. 知道路程时间求加速度_加速度位移时间的公式
  19. 基于springboot jpa驾校管理系统源码
  20. windows7以上平台NDIS6框架的NDIS协议驱动开发

热门文章

  1. @程序员们,华为员工 300 万分红,老板给你多少年终奖?
  2. php关键技术,基于Apache+MySQL+PHP的关键技术分析
  3. g18 android 4.4,cm11出了最新的android4.4完美的附网址
  4. wpf项目无法使用针式打印机_针式打印机的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2
  5.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无关,计算机为什么采用二进制?
  6. linux包含绝对路径头文件,linux-kernel - 访问用户空间内存访问函数(如access_ok(),get_from_user())需要包含的头文件的确切路径。 - 堆栈内存溢出...
  7. mysql --one-database_MySQL数分:安装及入门
  8. vscode安装旧版本插件_2020 我在使用VScode时安装的插件(针对前端开花推荐)
  9. 单选不生效为什么_“我这么努力刷题,为什么还是考不过税务师?”
  10. Python制作彩色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