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采用Binder作为IPC机制有什么优点?

首先我们为您先来概括性地说说Linux现有的所有进程间IPC方式:

  1. 管道: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向流动,而且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使用。在创建时分配一个page大小的内存,缓存区大小比较有限。

  2. 消息队列:消息队列是由消息的链表,存放在内核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传递信息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但是信息复制两次,额外的CPU消耗;不合适频繁或信息量大的通信;

  3. 共享内存:无须复制,共享缓冲区直接付附加到进程虚拟地址空间,速度快。但进程间的同步问题操作系统无法实现,必须各进程利用同步工具解决,使用较为复杂。

  4. 套接字(socket):作为更通用的接口,传输效率低,主要用于不通机器或跨网络的通信;

  5. 信号量:常作为一种锁机制,防止某进程正在访问共享资源时,其他进程也访问该资源。因此,主要作为进程间以及同一进程内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6. 信号: 不适用于信息交换,更适用于进程中断控制,比如非法内存访问,杀死某个进程等;

Android的内核也是基于Linux内核,为何不直接采用Linux现有的进程IPC方案呢?下面我们来回答

1)从性能的角度

数据拷贝次数:Binder数据拷贝只需要一次,管道、消息队列、Socket都需要2次,而共享内存方式一次内存拷贝都不需要。从性能角度看,Binder性能仅次于共享内存。

2)从稳定性的角度

Binder是基于C/S架构的,简单解释下C/S架构,是指客户端(Client)和服务端(Server)组成的架构,Client端有什么需求,直接发送给Server端去完成,架构清晰明朗,Server端与Client端相对独立,稳定性较好;而共享内存实现方式复杂,没有客户与服务端之别,需要充分考虑到访问临界资源的并发同步问题,否则可能会出现死锁等问题;从这稳定性角度看,Binder架构优越于共享内存。

3)从安全的角度

传统Linux IPC的接收方无法获得对方进程可靠的UID/PID,从而无法鉴别对方身份;而Android作为一个开放的开源体系,拥有非常多的开发平台,App来源甚广,因此手机的安全显得额外重要;对于普通用户,绝不希望从App商店下载偷窥隐射数据、后台造成手机耗电等等问题,传统Linux IPC无任何保护措施,完全由上层协议来确保。

Android为每个安装好的应用程序分配了自己的UID,故进程的UID是鉴别进程身份的重要标志,前面提到C/S架构,Android系统中对外只暴露Client端,Client端将任务发送给Server端,Server端会根据权限控制策略,判断UID/PID是否满足访问权限,目前权限控制很多时候是通过弹出权限询问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是否运行。

Android 6.0,也称为Android M,在6.0之前的系统是在App第一次安装时,会将整个App所涉及的所有权限一次询问,只要留意看会发现很多App根本用不上通信录和短信,但在这一次性权限权限时会包含进去,让用户拒绝不得,因为拒绝后App无法正常使用,而一旦授权后,应用便可以胡作非为。

针对这个问题,google在Android M做了调整,不再是安装时一并询问所有权限,而是在App运行过程中,需要哪个权限再弹框询问用户是否给相应的权限,对权限做了更细地控制,让用户有了更多的可控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用户诟病的地方,那也就是权限询问的弹框的次数大幅度增多。

对于Android M平台上,有些App开发者可能会写出让手机异常频繁弹框的App,企图直到用户授权为止,这对用户来说是不能忍的,用户最后吐槽的可不光是App,还有Android系统以及手机厂商,有些用户可能就跳果粉了,这还需要广大Android开发者以及手机厂商共同努力,共同打造安全与体验俱佳的Android手机。

Android中权限控制策略有SELinux等多方面手段,下面列举从Binder的一个角度的权限控制:

传统IPC 只能由用户在数据包里填入UID/PID;另外,可靠的身份标记只有由IPC机制本身在内核中添加。其次传统IPC访问接入点是开放的,无法建立私有通道。从安全角度,Binder的安全性更高。

4)从语言层面的角度

大家多知道Linux是基于C语言(面向过程的语言),而Android是基于Java语言(面向对象的语句),而对于Binder恰恰也符合面向对象的思想,将进程间通信转化为通过对某个Binder对象的引用调用该对象的方法,而其独特之处在于Binder对象是一个可以跨进程引用的对象,它的实体位于一个进程中,而它的引用却遍布于系统的各个进程之中。可以从一个进程传给其它进程,让大家都能访问同一Server,就像将一个对象或引用赋值给另一个引用一样。

Binder模糊了进程边界,淡化了进程间通信过程,整个系统仿佛运行于同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之中。从语言层面,Binder更适合基于面向对象语言的Android系统,对于Linux系统可能会有点“水土不服”。

转载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40766/answer/89210950

Android为什么采用Binder机制相关推荐

  1. Android深入浅出之Binder机制

    Android深入浅出之Binder机制 一 说明 Android系统最常见也是初学者最难搞明白的就是Binder了,很多很多的Service就是通过Binder机制来和客户端通讯交互的.所以搞明白B ...

  2. [Innost]Android深入浅出之Binder机制

    ZZ FROM:http://www.cnblogs.com/innost/archive/2011/01/09/1931456.html ============================== ...

  3. Android深入浅出之Binder机制(转)

    Android深入浅出之Binder机制 一 说明 Android系统最常见也是初学者最难搞明白的就是Binder了,很多很多的Service就是通过Binder机制来和客户端通讯交互的.所以搞明白B ...

  4. android深入浅出binder机制,Android深入浅出之Binder机制.pdf

    Android深入浅出之Binder机制 Android深入浅出之Binder机制 一 说明 Android系统最常见也是初学者最难搞明白的就是Binder了,很多很多的Service就是通过Bind ...

  5. (zz)Android深入浅出之Binder机制

    Android深入浅出之Binder机制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innost/archive/2011/01/09/1931456.html 一 说明 Android ...

  6. Binder相关面试总结(一):为什么Android要采用Binder作为IPC机制?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Nwy9SoNo-1609925310525)(//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 ...

  7. 为什么Android要采用Binder作为IPC机制?

    作者:Gityua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40766/answer/892109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在开 ...

  8. Android之通过Binder机制实现IPC和linux的传统IPC的对比分析

    一. Android的Binder机制实现IPC 这里bind机制实现实现IPC模型这里不具体分析,简单理解就是clint-server模型 涉及到4个模块client.server.serverMa ...

  9. 从源码角度分析Android中的Binder机制的前因后果

    为什么在Android中使用binder通信机制? 众所周知linux中的进程通信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管道.消息队列.socket机制等.socket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其作为一款通用的接口,通信开 ...

最新文章

  1. XCode 学习技巧之 User Scripts
  2. 程序员食品营养(1)-面包基础
  3.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怎么样锻炼自己的大脑
  4. gradle文件不识别_识别Gradle约定
  5. idea springboot 发布webservice 发布服务_阿里云发布 Spring Boot 新脚手架,真香
  6. 三菱m70刀杯上下m代码_加工中心常用G代码和M代码大全,收藏好了
  7. 升级Win10后Markdown Pad2启动报错‘Awesomium.Windows.Controls.WebControl’解决方法
  8. ae效果英文版翻译对照表_AE自带特效中英文对照表
  9. android axis2 webservice实例,Axis2创建WebService实例.doc
  10. 测试3.0u盘速度软件,分享三个3.0 U盘的性能测试,另征集测试
  11. 微信如何自动搜索精准号码添加好友?导入软件完成自动加人
  12. sprint演示会议
  13. 《Adobe After Effects CS6完全剖析》——第2章 时间标尺 营造整洁的工作流程之梦...
  14. 黑灰对比可以为高大上网站风格代言
  15. 清除FreeIPA SSSD缓存
  16. 通过JAVA代码,将文字生成图片
  17. Pytorch---DDP使用
  18. Android端2016年9月系统使用以及兼容测试
  19. VMware Ubuntu20网络设置和DNS设置
  20. 黑龙江东方学院18级计算机名单,黑龙江东方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2017年干事纳新名单公示...

热门文章

  1. 【时间序列分析】05.谱函数与谱密度
  2. 短信验证码常见漏洞总结
  3. PCI GXL 关于JPS与作业
  4. 会员营销如何提升企业与会员之间的互动频率
  5. 关于解决显卡自己卸载后,无法安装新显卡驱动的解决办法(亲测)
  6.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英语,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英文版 原书第5版 ARM版)...
  7. 2022四川最新建筑施工架子工(建筑特种作业)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8. 一文读懂 Traefik v 2.6 企业版新特性
  9. 通俗解释乔姆斯基文法体系
  10. 安装Photon虚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