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晚8时,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重磅推出的《袁老师访谈录》【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成功举办了第二次线上直播。之后,将陆续邀请来自香港科大各大学院的10位院长,分别进行不同主题的对话访谈,带大家E起体验世界级的香港科大!

这期我们也邀请到了一位重量级的访谈嘉宾温维佳教授,在疫情初期,他就率领团队研发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新冠病毒检测仪。不仅如此,他还曾经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创办三个国家级高新企业,他就是香港科大(广州)功能枢纽署理院长—温维佳教授!

温维佳

本期嘉宾

温教授在微流控及芯片设计及制备、基于微流及纳流的POCT技术、微米及纳米生物材料,先进功能结构材料,软物质及光电子先进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成果,处于国际上领先地位。其主要成果均发表在国际一流杂志。迄今已发表了300 多篇SCI文章,被多次邀请在著名杂志编写评论文章,文章引用超过8000次。温教授已获得 18 项美国专利,40多项中国专利。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2013年担任农业部公益性项目“微流PCR项目”的首席专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多项研究成果也已被成功转化并孵化了三间国家高新企业。

part1:

初识教授:初识核酸检测

Q

袁老师:在疫情初期,您带领团队就研发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新冠病毒检测仪(点此跳转了解详情),从取样到检测结果约40分钟内即可完成确诊。对于新冠病毒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核酸分子检测,一种是抗体检测。目前,在国家的诊疗方案里,核酸检测是主要的确诊手段,抗体检测更多作为补充检测指标。您们研发的检测仪,到目前为止,还是核酸分子检测领域最快的是吗?您和您的团队是怎样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里,研制出如此领先的检测仪?

A

温教授:我们现在的检测仪最主要的还是核酸分子的技术路径,从取样到检测结果约40分钟内即可完成确诊。首先我想纠正一点,这个仪器不是一天两天研发出的,我们是从2005年就开始做了相关研究。在2008年我们就开始做第一款All-in-one的检测芯片,2009年我们把微加热器和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并发了相关文章,2011年时我们发表了第三篇文章。2016年我的学生高一博博士毕业,他表示要创办一间公司,希望将我们原来的成果转化,即深圳尚维高科,主要是做快速分子核酸检测,这是世界上现在比较少见的仪器,我们称为on-site (实时快速)检测。我们的要求是在25-40分钟之间完成核酸检测。至今公司成立了三年多,已经取得了EC等资质,是国家高新企业,也是深圳市的院士工作站单位。这一次新冠病毒出现以后,团队只花了几天时间研发完成了试剂盒,匹配我们的仪器。试剂盒是在几天之内研发的,而仪器本身不是。

现在的病毒检测仪器目前有两款。一种包括试剂盒,芯片及PCR仪。做前处理以后,将DNA进行扩增,可以很快得到结果,操作难度也很低;另外一种是on-site,可以用一个箱子把所有的仪器、试剂及芯片及前处理器放到一个箱子里,它可以拖到任何地方做现场检测,最适合机场及海关检疫。

Q

袁老师:温教授,您是一位物理学家,您从小就对物理和动手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就动手做过捕鱼器、组装过自行车、收音机,配过钥匙等。请您用非常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一下您的专业和科研领域吧?

A

温教授:我现在的专业主要是涉及软凝聚态物理,涉及很多新材料,比如智能功能材料、超材料、生物材料以及电子通讯材料。除此之外,也做一些智能制造的研究,涉及仪器和关键部件的研发。

Q

袁老师:2014年,您也是站上了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讲台,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那当时是什么项目,获得了如此的殊荣?

A

温教授:当时我们的获奖题目是"巨电流变液"的项目,主要是涉及新材料,它是一个智能软物质材料。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平常这个材料是液体,像牛奶,当你加电场之后可以从液体变成固体,去掉电场之后又变回液体,是一个状态可逆的材料。它的用途主要是用于智能减震系统,比如越野车要爬坡下槛很不舒服,有了我们的减震器就可以坐得很平稳,可以自动来调整你的减震阻力大小,这样的话,开在山坡相当于坐在沙发里一样舒服。另外,下一代的人工骨关节也可以用这个材料。

Q

袁老师:温教授,您被誉为新材料研究领域的杰出“魔术师”您攻坚下来很多的科研项目和专利,现在回想起来,最难的是哪个?

A

温教授:我记得有两个最难的时刻。第一个是2014年获奖材料的研发。从1992年开始做基础研究,一直做到2000年,花了8年时间把基础研究的材料性质搞清楚,直到2003年发现了新材料,基本是花了8年时间把这个事做起来;另一个是电磁波材料,这个是2000年开始在科大做的项目,可以说那几年我每天晚上工作到12点甚至通宵,因为做起来后实验不能停。

part2:

访谈嘉宾主题分享:

《科研教授的硬核创业之道》

Q

袁老师:在创业的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和最受期待的,是拥有高科技项目的科研工作者。教授,无疑是拥有最多高科技成果的顶尖科研人员。我们也看到,一些高校也纷纷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或支持教授去参与到创业中去。那么在创业项目中,温教授推荐创业项目应该有的特质是什么?又不推荐哪些项目去创业呢?接下来,我们就请温教授给我们分享一下他的硬核创业之道!

A

温教授:一般的课题首先要有原创科技,原创科技一般是从你发表的文章和你的发明创造开始。做教授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把学生教好,把书教好;第二个是在教书的同时还得把研究做好,你的文章要在全球顶尖杂志发表。

首先你要知道创业的项目的特质,有四个最重要的特质:第一个是原创性,第二个是独特性,第三个是先进性,最后一个是持续性。原创性-即你的成果是从原始idea开始,它是非常特别的发现,别人抄不了。独特性-即你的东西是独一无二的,和人家不一样,这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先进性-即使你的成果很好,但不能转化也不行,所以工艺尽量简单,设备不要太贵。持续性-即你必须要不断的研发,不断的引领这个领域的前沿,这需要教授和学生长期研发,也就是说产品要有迭代性。

关于不要做的事情,第一个就是周期太长,花销太多的不要做;第二个是产品不能迭代的这种创业不适合,它是短期的行为;第三个需要拿证的、需要强制性的国家认证,比如药、医疗器械这些就不适合创业。

Q

袁老师:您现在有三家企业,能不能介绍一下您这三家企业都是做什么的?

A

温教授:第一个公司-华科创智。现在是深圳市的明星企业,我们现在做了全球最大的纳米银线的生产及透明导电膜生产线,可以做110寸的电子会议平板,可以书写也可以触屏。

第二个在重庆的禾维科技,是做智能玻璃的高科技公司。这个玻璃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它在通常情况下是透明玻璃,当夏天阳光很强的时候就变成磨砂玻璃,可以把直射光变成散射光,阻挡光的侵入,我们称为智能环保玻璃。

第三家公司是刚才讲到的深圳尚维科技,主要是做分子诊断的。这几家公司都不完全一样,是交叉学科的集成,这三家公司也都是国家高新企业。

part3:

问诊未来:广州校区一览

Q

袁老师:如果分别用一个词去形容香港清水湾校区和广州南沙校区的话,您会什么词?

A

温教授:清水湾校区是依山傍水,幽静大气,适合学生苦读,教授苦研。南沙校区,我认为今后一定是世界一流的校区,非常漂亮,学科设置是交叉学科,基础和应用并进,服务大湾区,一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词总结:“高大上”。

Q

袁老师:我们看到现在温教授还有一个新身份-香港科大(广州)功能枢纽署理院长,您能介绍一下,功能枢纽是什么意思吗?您作为功能枢纽署理院长,主要负责什么方面的工作?广州校区现在的发展进度大概是什么样的吗?我们的广州校区与校本部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吗?

A

温教授

枢纽是可以互相交叉,我们有4个枢纽(function 、information、system、society ),这几个枢纽中每一个枢纽里包括四个学域, 这16个学域在不同的hub,每一个枢纽里也是完全融合的交叉学科。广州南沙校区是跨学科融合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尝试,是一种新型大学的模式,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这种跨学科的、未来型的人才。

目前建设进展很顺利,基本主要规划已经做出了,很快会施工。另外,很幸运的是今年我们要开始招第二批新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希望大家可以推荐合适的人来香港科大求学,我们希望一起把科大南沙校区建设得更好。

Q

袁老师:我们这个系列也是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所以我们也要请院长都来给我们问诊一下未来。我们想向您问诊的未来是您觉得在物理学领域,未来最大的突破是什么?我们广州校区的未来又会是如何?

A

温教授:物理学研究的领域太多了,我认为从物理基础研究开始到应用,离不开新材料、先进材料。以后新材料是物理方面的新突破,各种新材料出来,我们的时代就不一样了。

关于广州校区,我一直和几位教授讨论,以后广州校区是“科学有高度,应用有前景”。我到全球很多学校都去访问了,我感觉香港科技大学可以有很多的自由空间做你想做的事。我们可以招收不同研究领域的学生,在其它学校很难做到。香港科技大学从清水湾校区到广州校区,都是非常创新及上进的,我很希望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

part4:

互动问答:全方面了解教授

Q

袁老师:我们在留言区中也选出了一些问题来和教授探讨。有一个问题是跟您的检测仪比较相关的,观众说今天刚看到一个新闻,由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开发,采用快速增加遗传物质的技术,除去采集样板和检查前处理的时间,只需15分钟就可以得到结果,此外,这个设备体积小,方便携带,可以同时检测4人的样本,一台机器的价格大约为几百万日元,不知道这个检测设备靠谱吗?

A

温教授:不能说人家不靠谱,但有一个标准,核酸检测仪是40个cycle,大家可以算一下40个cycle花多少时间,一般的加热器不可能做那么快,可能它是恒温PCR,即等温PCR,温度不会变,一个cycle从90、50、70多度循环一次,一个cycle里面每个温度要停留一定时间,所以可以算一下40个cycle需要多少时间,15分钟能完成吗?但我们可以理解为有可能大家采取的技术路径不一样。

Q

袁老师:还有人问到您的检测仪现在已经市场化了吗,可以买到了吗?

A

温教授:可以买到,现在已经市场化了,我们的公司叫深圳尚维高科,最近也有很多国外的经销商和厂商希望和我们合作。

Q

袁老师:还有人问广州校区预计多久能完工?

A

温教授:2022年9月,全校师生入住,新校区开学。

Q

袁老师:还有一个关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香港科技大学是否有转化的科技转化生产力的机构?

A

温教授:我们有TTC(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技术转移中心,可以通过TTC转化,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每年有52天可以忙自己创办事业的公司,这是香港科技大学的特点。

Q

袁老师:请您以大家都听得懂的方式简要介绍一下采用芯片测试核酸的原理。

A

温教授:举个例子,一般的核酸检测仪是一个大的加热台,可以测96个样品。把这么大的加热台加热,因为热容量比较大,加温很慢,散热也很慢。整个循环需要时间很长 ,一般的大型仪器不能做快速检测,这是热容量决定的。我们的芯片是微芯片,它的传热很快,热容量比较小,可以快速的进行循环。这里面有两个技术,一个是加热技术,第二个是芯片技术。

Q

袁老师:感谢观众们的提问。接下来就进入到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环节,快问快答环节,我们也是准备了几个有趣的问题,请温教授回答:

温教授,我知道您是重庆人,重庆人能吃辣。您能吃辣吗?如果吃辣椒的水平在1-10级的话,您是几级?

很能吃辣,第五级。

听说您很会做菜,您的拿手菜是什么?

麻婆豆腐、鱼香茄子、回锅肉、粉蒸肉。

如果一个高中学生在选择大学的专业,您会怎么劝他选择物理专业呢?

如果人不是足够聪明,我劝他还是不要报,因为太枯燥。

您是工作狂吗?

我不是,我也经常去走一走、玩一玩,但日常基本是早出晚归,因为在办公室研究的事情太多。

您是运动达人吗?最爱什么运动?

主要是游泳、跑步,以前也打篮球,现在不行了。

香港科大校园里面最美丽的风景是哪里?

从我办公室往外望去就最美丽。

您现在的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现在的梦想就是有时间睡个好觉。

总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在创业路上,除了必要的管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公司的核心技术。回观温教授的硬核创业之路,各位创业的伙伴们可以深入了解温教授给我们分享的四件法宝,原创性、独特性、先进性和持续性缺一不可。正如温教授所讲,新时代需要的是知识融合的未来型人才,站在新时代的前沿,香港科大即将落成的广州校区也将在学科融合上走出开创性的一步。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

温馨提示

看了访谈和回顾视频后仍不过瘾?还想与教授取得进一步的联系?

可以添加我们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的微信号,我们会帮助您与教授建立联系。

下期预告

《袁老师访谈录》第九期【问诊未来·院长系列】之三将会在3月11日(周三)20:00继续直播!下一期我们邀请到了WeLab虚拟银行董事局主席、香港科大商学院前院长、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局长陈家强教授,与我们分享“科技铺就创新之路”!

-end-

往期回顾

点击即可跳转→ 《袁老师访谈录》第七期丨齐晔教授/香港科大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科学研究与政府决策】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

《袁老师访谈录》第八期|温维佳教授/香港科大(广州)功能枢纽署理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科研教授的硬核创业之道】...相关推荐

  1.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四期|李世玮教授/香港科大(广州)系统枢纽署理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开辟融合创新科技转化新航路】...

    2020年4月15日20:00,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重磅推出的<袁老师访谈录>[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成功举办了第八次线上直播.[院长系列]邀请香港科大10位大咖院长,分别进行不同主题 ...

  2.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一期|宗福季教授/香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署理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拥抱数字化转型】...

    2020年3月25日20:00,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重磅推出的<袁老师访谈录>[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成功举办了第五次线上直播.[院长系列]邀请香港科大10位大咖院长,分别进行不同主题 ...

  3. 《袁老师访谈录》第九期丨陈家强教授/香港科大商学院前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科技铺就金融创新之路】...

    2020年3月11日晚8时,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重磅推出的<袁老师访谈录>[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成功举办了第三次线上直播,共有3万多人次观看了本次直播. [院长系列]邀请香港科大10 ...

  4. 《袁老师访谈录》第二期 | 李世玮教授/香港科大深圳研究院院长:【有你同在,与众不同!】...

    李世玮 本期嘉宾 李世玮教授于1992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1993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HKUST)任教,目前是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兼任先 ...

  5. 《袁老师访谈录》第一期|吴恩柏教授/香港科大协理副校长:【成功,说到底要非常专注!】...

    吴恩柏 本期嘉宾 吴恩柏教投于1988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15年8月加入香港科大,担任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及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的工程实践教授. 加入 ...

  6.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八期-百万对话(2):漫漫创业路

    在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的平台上,我们开启了袁老师访谈录的另外一个系列"袁老师访谈录-百万对话".我们百万对话的校友,都曾经是或即将成为我们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中"百万奖金 ...

  7.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九期-【在商言商·思享会】(第一场)“企业如何抓住新一代科技红利”...

    11月21日,<袁老师访谈录>第十九期-香港科大商学院[在商言商·思享会](第一场)"企业如何抓住新一代科技红利"成功举办,现场共有近150位校友及观众到场,十大平台同 ...

  8. 《袁老师访谈录》第21期《红鸟沙龙》第4期|刘通/折纸艺术家

    红鸟沙龙创立于2021年,由香港科技大学一些师生和校友率先发起于香港.红鸟沙龙邀请学术.文艺.企业等社会各界杰出人士就多元主题做主讲嘉宾以及讨论嘉宾,分享独到的洞察和深刻的思想,在充分发挥网络传播效力 ...

  9. 《袁老师访谈录》第23期[百万对话]-企业管理中的人性与社会性

    在"香港科大商学院-国科京东方"2021[人工智能]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决赛现场,<袁老师访谈录>-百万对话系列如约而至,希望能够将香港科大教授们和校友们的一些真知灼见 ...

最新文章

  1. 有的OUTLOOK不能自动加载归档ARCHIVE邮件的问题
  2. Tungsten Fabric SDN — VNC API — API Server 的 API Specification
  3. C1之路 | 训练任务04-JavaScript
  4. Spring控制反转(依赖注入)的最简单说明
  5. (1)hibenrate入门例子
  6. HDU 1789 Doing Homework again(馋)
  7. [Java基础]LinkedHashSet集合概述和特点
  8. Python 多进程 multiprocessing 使用示例
  9. oracle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oracle数据库基础知识学习笔记
  10. php数据库随机选择,php – 在MySQL数据库中选择两个随机行
  11. java正则表达式判断整数_java正则表达式判断数字
  12. 【老生谈算法】matlab实现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
  13. Flutter TextFiled去掉下划线
  14. 万里汇WorldFirst人民币提现,1天内到账,太快了!
  15. MachineLearning 4. 癌症诊断方法之 K-邻近算法(KNN)
  16. python中sample是什么意思_【后端开发】python中的sample什么意思
  17. dhcp服务器日志文件,dhcp服务器日志查看
  18. 设备、设备控制器与驱动程序
  19. 永别了,内涵段子APP及公众号被永久关停!!!!
  20. 随机信号的参数估计(AR模型)

热门文章

  1. python爬取虎牙弹幕礼物数据
  2. Dave老师 oracle,我的Dave老师丨陈凌菲
  3. C语言再学习 -- abs、fabs、fabsf函数的用法区别
  4. 深度探索 Gradle 自动化构建技术(二、Groovy 筑基篇,这操作真香
  5. 同花顺软件前端开发笔试题目
  6. electron实现复制文字和图片到剪切板
  7. 丁苯橡胶价格跌势有所放缓
  8. jstrim(JStrim去除一个字符串首尾空格)
  9. 基于低功耗蓝牙和微信小程序的门禁系统(FPGA课设设计)
  10. 实例-拟合正弦函数、预测房价、乳腺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