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及以上多项式方程没有根式解(就是没有像二次方程那样的万能公式),这个是被伽罗瓦用群论做出的最著名的结论。

但是,没有王屠夫难道非得吃带毛猪?工作生活中还是有诸多求解高次方程的真实需求(比如行星的轨道计算,往往就是涉及到很复杂的高次方程),这日子可怎么过下去啊?

没有根式解不意味着方程解不出来,数学家也提供了很多方法,牛顿迭代法就是其中一种。

1 切线是曲线的线性逼近

要讲牛顿迭代法之前我们先说一个关键问题:切线是曲线的线性逼近。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看,下面是 的图像:

我们随便选一点 上的一点作它的切线:

我们在A点处放大图像:

上图中,红色的线是,黑色的是A点处的切线,可以看出放大之后切线和非常接近了。很明显,如果我们进一步放大图像,A点切线就越接近

可以自己动手试试:

此处有互动内容,点击此处前往操作。

因为切线是一条直线(也就是线性的),所以我们可以说,A点的切线是的线性逼近。离A点距离越近,这种逼近的效果也就越好,也就是说,切线与曲线之间的误差越小。所以我们可以说在A点附近,“切线 ”。

2 牛顿-拉弗森方法的几何直觉

牛顿迭代法又称为牛顿-拉弗森方法,实际上是由牛顿、拉弗森(又是一个被牛顿大名掩盖的家伙)各自独立提出来的。

牛顿-拉弗森方法提出来的思路就是利用切线是曲线的线性逼近这个思想。

牛顿、拉弗森们想啊,切线多简单啊,研究起来多容易啊,既然切线可以近似于曲线,我直接研究切线的根不就成了。

然后他们观察到这么一个事实:

随便找一个曲线上的A点(为什么随便找,根据切线是切点附近的曲线的近似,应该在根点附近找,但是很显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根点在哪里),做一个切线,切线的根(就是和x轴的交点)与曲线的根,还有一定的距离。牛顿、拉弗森们想,没关系,我们从这个切线的根出发,做一根垂线,和曲线相交于B点,继续重复刚才的工作:

之前说过,B点比之前A点更接近曲线的根点,牛顿、拉弗森们很兴奋,继续重复刚才的工作:

第四次就已经很接近曲线的根了

经过多次迭代后会越来越接近曲线的根(下图进行了50次迭代,哪怕经过无数次迭代也只会更接近曲线的根,用数学术语来说就是,迭代收敛了):

3 牛顿-拉弗森方法的代数解法

已知曲线方程 ,我们在点做切线,求

容易得出,点的切线方程为:

要求 ,即相当于求 的解,即

4 牛顿-拉弗森方法是否总是收敛(总是可以求得足够近似的根)?

牛顿-拉弗森方法源于直觉,这种直觉本身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我们来看看收敛的充分条件:

二阶可导,那么在待求的零点 周围存在一个区域,只要起始点 位于这个邻近区域内,那么牛顿-拉弗森方法必定收敛。

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内,用切线代替曲线这个直觉是合理的。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根点到底在哪里,所以起始点 选择就不一定在这个区域内,那么这个直觉就不可靠了。

4.1 驻点

起始点不幸选择了驻点,从几何上看切线根本没有根。

从代数上看, 没有意义。

4.2 越来越远离的不收敛

下面是 的曲线,不论怎么选择起始点,越迭代就越远离根点:

从代数上看, ,就是说下一个点比上一个点更远离根点。

此处根点很显然是0点,而 是不存在的。

4.3 循环震荡的不收敛

还有一种更酸爽的不收敛,就是不断的循环震荡。

比如下面是 的曲线:

很漂亮的图像吧。从代数上看就是 造成的。

由于选择的起始点不对,造成这种循环的情况其实还挺多,在很多曲线的某些点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此处根点也是0点,而 是不存在的。但是不一定 不存在就无法用牛顿-拉弗森方法求解,比如 依然可以用牛顿-拉弗森方法:

这是因为之前说的收敛判断条件只是充分条件。

4.4 不能完整求出所有的根

比如 这种有多个根的函数,因为选择的起始点,只能求到附近的根:

也可能想求附近的根,由于选择的起始点不对,结果求到远处的根:

4.5 自己动手试试

通过按钮可以切换函数,拖动“起始点”也会有惊喜:

此处有互动内容,点击此处前往操作。

4.6 总结

应用牛顿-拉弗森方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 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最好是二阶可导的
  • 起始点对求根计算影响重大,可以增加一些别的判断手段进行试错

5 牛顿-拉弗森方法的应用

比如求平方根: ,可以转为求 这个方程的根,就可以用牛顿-拉弗森方法求。求平方根用牛顿-拉弗森方法是安全的,没有我之前说的那么多坑。不过我看了有一些工程师写的代码,就有点滥用牛顿-拉弗森方法了,没有从数学角度进行更多的考虑。

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哪怕18世纪就证明了五次及以上多项式方程没有根式解,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证明并不会被推翻,不像技术一样会日新月异。所以牛顿-拉弗森方法仍然在计算机学科中被广泛使用。

通俗易懂地讲解牛顿迭代法求开方相关推荐

  1. 牛顿迭代法求开方-详细且通俗讲解

    目录 •写在前面 •前戏-二分法实现 •牛顿迭代法 代码实现 •写在前面 求开方这件事儿,很多时候用一个sqrt方法就搞定了,很少有趣思考这底层的实现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完成的.正好我遇到了需要实现sqr ...

  2. 如何通俗易懂地讲解牛顿迭代法?

    五次及以上多项式方程没有根式解(就是没有像二次方程那样的万能公式),这个是被伽罗瓦用群论做出的最著名的结论. 但是,没有王屠夫难道非得吃带毛猪?工作生活中还是有诸多求解高次方程的真实需求(比如行星的轨 ...

  3. 牛顿迭代法求平方根原理

    牛顿迭代法可以求解n次方的根,但这里只讨论用它来求平方根. 牛顿迭代法求平方根过程 Java代码实现 /***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param number* @return*/public sta ...

  4. 用c语言编制牛顿法程序,求解试用newton法求函数,YTU 2405: C语言习题 牛顿迭代法求根...

    2405: C语言习题 牛顿迭代法求根 时间限制: 1 Sec  内存限制: 128 MB 提交: 562  解决: 317 题目描述 用牛顿迭代法求根.方程为ax3+bx2+cx+d=0.系数a,b ...

  5. java 牛顿迭代算术平方根,牛顿迭代法求n方根

    一.简单推导 二.使用 借助上述公式,理论上可以求任意次方根,假设要求a(假设非负)的n次方根,则有xn=a,令f(x)=xn-a,则只需求f(x)=0时x的值即可.由上述简单推导知,当f(x)=0时 ...

  6. 100个python算法超详细讲解:牛顿迭代法求方程根

    1.问题描述 编写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根的函数.方程为ax 3 +bx 2 +cx+d=0,系数a. b.c.d由主函数输入,求x在1附近的一个实根.求出根后,由主函数输出. 2.问题分析 牛顿迭代法是 ...

  7. 牛顿迭代法求一个数开方

    牛顿迭代法.用牛顿迭代法求x=a√, 令x初始值为a,迭代公式为Xn+1=12(Xn+aXn),要求迭代的精度满足∣∣Xn+1−Xn∣∣<0.00001.如果迭代20次之后仍未能达到精度要求,也 ...

  8. 【算法】牛顿迭代法求平方根的原理和误差分析

    前言 在<算法(第四版)>中的P23页,给出了经典的利用牛顿迭代法求平方根的算法,牛顿迭代法在数值计算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看书中的代码时,我最困惑的是其中对收敛条件的判断,经过查阅资料和 ...

  9. 牛顿迭代法求平方根倒数

    牛顿迭代法,第二次看了,发现几乎又是从头开始搜集资料,不如整理记录一下,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牛顿迭代法的核心思想是:切线是曲线的线性逼近,通过迭代求切线最后找到函数近似解的过程.具体可以参考下面这个文 ...

最新文章

  1. proc_open 命令包含“有小问题
  2. 现在不坚持,以后都会放弃
  3. 百度智能云一周连签三个新基建大单,“非对称竞争”优势凸显?
  4. SpringBoot的Thymeleaf支持,结合SpringMVC做的案例(学习SpringBoot实战)
  5. ZOJ - 2972 Hurdles of 110m(记忆化搜索/动态规划)
  6. scss-@for 指令
  7. python的with as语句_python with (as)语句
  8. 手把手教你搭建LyncServer2013之发布Office Web App服务器(十二)
  9. XMPP系列2:如何掌握XMPP协议
  10. 查看目录下所有文件 dir 。
  11. DB2 设置CodePage
  12. 用html和css做动态动物,CSS3 SVG实现可爱的动物哈士奇和狐狸动画
  13. 2018年北京市POI数据各类型POI
  14. open3d读取npy点云文件
  15. 空间直角坐标系、左手坐标系、右手坐标系
  16. 网络版的知乎点赞问题~
  17. 说话人识别(声纹识别)综述
  18. 计算机装机知识策划案,电脑装机大赛策划案.doc
  19. re.compile(r'xxx')中的r是什么意思
  20. C++关键段、原子锁、互斥量及信号量的实现和区别

热门文章

  1. 树莓派3B+ 安装MJPG-streamer
  2. c语言中stat函数,C语言:stat,fstat和lstat函数
  3. Barcode Generator注册码
  4. 一个域名对网站的价值分析
  5. 前台autoForm控件的只读和隐藏
  6. java视频转码mov转MP4
  7. Autojs Pro 9.3解除布局识别限制、解除打包后限制
  8. Python数据类型——序列 (sequence)
  9. 【毕业设计_课程设计】基于 K-means 算法的校园微博热点话题发现系统(源码+论文)
  10. 【STM32CubeMX学习】SPI读写W25Q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