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之前介绍了网络中各层的作用,可见链接这里写链接内容

我们都知道,在数据链路层,数据不再是以比特流的形式传输,而是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帧再进行传输。也就是说,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它的各种机制可以让数据的传输更准确可靠。

我们今天学习更多关于数据链路层的细节,让我们对其更加了解。

认识以太网

以太网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而是一种技术标准;既包含了数据链路层的内容,也包含了一些物理层的内容。
例如: 规定了网络拓扑结构,访问控制方式, 传输速率等;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 和以太网并列的还有令牌环网, 无线LAN等。

以太网帧格式

如下:

解释:
1.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指网卡的硬件地址(也叫MAC地址),长度是48位,是在网卡出厂时固化的
2. 帧协议类型字段有三种值,分别对应IP、ARP、RARP
3. 帧末尾是CRC校验码

认识MAC地址

  1. MAC地址用来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
  2. 长度为48位,及6个字节。一般用16进制数字加上冒号的形式来表示(例如: 08:00:27:03:fb:19)
  3. mac地址在网卡出厂时就确定了,不能修改。mac地址通常是唯一的(虚拟机中的mac地址不是真实的mac地址, 可能会冲突; 也有些网卡支持用户配置mac地址)

对比MAC地址和IP地址

(1)IP地址描述的类似于路途的起点和终点。比如北京-上海。
(2)MAC地址描述的是路途上的每一个区间的起点和终点。
比如,从北京到上海,我们肯定要经过很多站,这些XX站就可以看作是MAC地址。而北京、上海就是IP地址。

认识MTU

我们发送快递时,对尺寸会有一定限制,发送数据也有一定的限制, 这个限制是不同的数据链路对应的物理层,产生的限制。
MTU是指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发数据的最大传输单元。
1. 不同网络类型的MTU是不同的
2. 以太网帧中的数据长度规定最小46字节,最大1500字节
3. ARP数据包的长度不够46字节,要在后面补填充位

那如果数据包的长度大于1500字节呢?

如果一个数据包从以太网路由到拨号链路上,数据包长度大于拨号链路的MTU了,则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分片(fragmentation)。

MTU对IP协议的影响

受到数据链路层的MTU的限制,对于较大的IP数据包需要进行分包。
过程如下:
1. 将较大的IP包分成多个小包,并给每个小包打上标签(将每个小包IP协议头的16位标识(id) 设为相同)
2. 每个小包的IP协议头的3位标志字段中,第2位置为0, 表示允许分片, 第3位来表示结束标记(当前是否是最后一个小包, 是的话置为1, 否则置为0)
3. 到达对端时再将这些小包进行顺序重组,拼装到一起返回给传输层
4. 一旦这些小包中任意一个小包丢失, 接收端的重组就会失败
IP层不会负责重新传输数据
为了方便理解,这是之前介绍IP的文章这里写链接内容
截取里面的报头如下:

MTU对UDP协议的影响

我们回忆一下UDP协议,数据包在传输层需要加上8个字节的UDP首部,在网络层需要增加20个字节的IP首部。所以:
一旦UDP携带的数据超过1472(1500 - 20(IP首部) - 8(UDP首部)),那么就会在网络层分成多个IP数据报。
这多个IP数据报有任意一个丢失,都会引起接收端网络层重组失败。

那么这就意味着, 如果UDP数据报在网络层被分片, 整个数据被丢失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MTU对于TCP协议的影响

TCP的一个数据报也受制于MTU。
TCP的单个数据报的最大消息长度,称为 MSS(Max Segment Size)

TCP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 通信双方会进行MSS协商。
(最理想的情况下, MSS的值正好是在IP不会被分片处理的最大长度)
MSS协商的过程:
1. 双方在发送SYN的时候会在TCP头部写入自己能支持的MSS值
2. 然后双方得知对方的MSS值之后, 选择较小的作为最终MSS
( MSS的值就是在TCP首部的40字节变长选项中(kind=2))
MSS和MTU的关系
由上文的解释,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了:

查看
我们用ifconfig查看一下:

ARP协议

详细讲解于上篇文章,
这里写链接内容

数据链路层之以太网、MAC、MTU详解相关推荐

  1. 搞一下 车载以太网实战 | 01 车载以太网帧结构详解

    前言 搞SOA.搞 AP & CP AUTOSAR.搞异构SoC.搞车载以太网.搞车载OS等就找搞一下汽车电子. 全系内容可在<搞一下汽车电子>后台回复 "系列" ...

  2. 四种以太网数据包详解

    1.1 Ethernet II协议简介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EthernetII由DEC,Intel和Xerox在19 ...

  3. 最新Mac Pro详解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Mac Pro"神秘"主机详解 自2013年12月下旬新款Mac Pro在美国发布以来,经过一个月的等待终 ...

  4. Android Studio 快捷键--MAC版详解

    本文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fanpeihua123/article/details/53691512 要点总结 : -- 熟练使用快捷键 : 在任何编程环境中, 熟练使用 ...

  5. LoRaWAN协议-MAC帧格式详解

    目录 1 前言 2 帧格式整体框图 3 MAC帧格式组成 3.1 分类 3.2 组成 4 MHDR(MAC Header) 4.1 帧类型FType 4.2 协议号Major 5 MIC消息校验码 5 ...

  6.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与MAC层详解

    集线器 使用集线器的星型拓扑 集线器由于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所以可靠性大大提高. 1990年,IEEE针对星型以太网制定了10BASE-T标准,即802.3i 其中,10代表10Mb/s,BAS ...

  7. 最大传输单元MTU详解

    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 MTU由TCP/IP协议栈中的IP协议定义,网络层的IP将MTU设置为1500字节. 简单点理解就是:IP规定每一个单独的数 ...

  8. 【网络篇】第二篇——IP协议与MAC地址详解

    IP协议 理解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网段划分 IP地址的数量限制 私有IP地址和公网IP地址 路由 NAT(网络地址转换) ​编辑NAT IP转换过程 NAPT MAC地址 理解源MAC地址和目的 ...

  9. mac index.html.en,【小菜学网络】MAC地址详解

    上一小节介绍了以太网帧的结构,以及帧中各个字段的作用.参与以太网通讯的实体,由以太网地址唯一标识.以太网地址也叫做 MAC 地址,我们对它仍知之甚少. 以太网地址在不同场景,称谓也不一样,常用叫法包括 ...

  10. 【小菜学网络】MAC地址详解

    上一小节介绍了以太网帧的结构,以及帧中各个字段的作用.参与以太网通讯的实体,由以太网地址唯一标识.以太网地址也叫做 MAC 地址,我们对它仍知之甚少. 以太网地址在不同场景,称谓也不一样,常用叫法包括 ...

最新文章

  1. .NET工程师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2. JAVA线程池的简单实现及优先级设置
  3. 8086加法指令ADD
  4. spring-security-学习笔记-01-基本概念
  5. 库克微微一笑:苹果市值再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6. QML学习【一】Basic Types
  7. 端口镜像 流量过滤_在 AWS 云环境中滥用 VPC 流量镜像抓取网络流量
  8. linux 下tomcat catalina.out日志操作
  9. 卧槽!我的IDEA中XML显示屎黄色,怎么去掉?
  10. 华为手机所有图标变黑_华为手机app图标变成黑色
  11. 【ArcGIS】02 植被分类
  12. Dreamweaver CS4自学实例视频教程(高清)
  13. 【更新中21/31】NTIRE 2022 ESR(efficient super-resolution) 方案与结果
  14. CAN笔记(17) 预定义报文ID
  15. 【读书笔记】【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 链接、装载与库(三)】函数调用与栈(this指针、返回值传递临时对象构建栈、运行库与多线程、_main函数、系统调用与中断向量表、Win32、可变参数、大小端
  16. 菜鸟的mysql高级进阶以及mysql数据库优化
  17. 如何解决百度网盘下载速度慢的问题
  18. freeswitch对接ims
  19. 教资面试合格率是怎么算的?
  20. Java面向对象笔记 • 【第3章 继承与多态】

热门文章

  1. 90-BitCoin入门
  2. PE头之IMAGE_FILE_HEADER解析
  3. 【数据处理】之读取csv文件报错
  4. html艺术字在线制作,超全的免费图标字体(在线图标字体制作)
  5. opencv边缘检测加提取(圆形和矩形)
  6. 北航计算机学院好气派,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内排名第几
  7. 直流有刷电机驱动板原理和测试方法
  8. python爬虫-Day02
  9. 9-24 服务器连接一体机部署
  10. 《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李智慧 著)第2章-大型网站架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