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UzNzYyNA==&mid=2650651406&idx=1&sn=8e11dd7b698beb412afda37b365e81fd&chksm=83a80339b4df8a2f121842374f000a5ee159976c64488ecb7fca0b2c8b68fc2ecab1f937e588&scene=21#wechat_redirect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畅销了几十年了,影响了无数人。据说在美国,这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对于这样一本书,只能膜拜,膜拜,再膜拜!要推荐的话……摘要为主吧。

看了我的摘要,也许你就不用去读这本400页的书了。

>> 7个习惯概述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如下:

  1. 积极主动

  2. 以终为始

  3. 要事第一

  4. 双赢思维

  5. 知彼解已

  6. 统合综效

  7. 不断更新

一个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三个阶段。

一个人从幼年、青年到成年,甚至在成年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处于依赖期,需要依赖父母、师长、朋友的照顾来完成很多事情,常常需要别人为自己的得失负责。

依赖期之后是独立期,到了独立期,个人在经济上能够养活自己、妻子、家庭,在精神上可以有自己思想和价值观,能够根据自己的原则来应对世间大小事件,此时个人行事往往很看重个人独立性,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大多数问题,较少依赖他人。他强调的是“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自我负责;我而已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要从依赖期顺利过渡到独立期,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三个习惯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成长,促进我们能力的养成,让我们真正自立起来。简言之,要想三十而立,就得靠这几个习惯。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完成所有事情,往往还需要与其他人合作,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美好前程。当独立期的个体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会寻求与他人和组织的合作,转变为以“我们”为中心,强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这样就进入了互赖期。

从独立期进入互赖期,仰仗双赢思维、知彼解已、统合综效这三个习惯。

我们需要在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不断更新自己,唯有不断更新,才能提升前面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不断更新就是第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把个人发展的三个时期和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统合起来,绘制了一张模型图,形象了表达了7个习惯的顺次关系以及它们和三个时期的关系:

接下来我要分别摘录介绍史蒂芬·柯维博士总结的7个习惯,在此之前,让我们先看他对习惯的定义:习惯是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织“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 1.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聆听一个人的日常语言,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否有积极主动的习惯,参看下表:

我曾经在订阅号“程序视界”推荐过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史蒂芬·柯维博士说,弗兰克尔在狱中(他成功在纳粹集中营中存活下来)发现了积极主动这个人性的基本原则。积极主动也是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的、最基本的习惯。

弗兰克尔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选择的自由,哪怕你不能改变环境和事件,也可以选择如何接受。他将积极主动原则绘成了一幅图:

我们都生活在“刺激-->反应”模式中,面对一个刺激,积极主动的人会自己选择如何反应。心理学中有一个ABC理论,说的也是这个模式。A代表事件,B表示个人对事件的解释,C代表个人承受的情绪或压力。已经发生的事实最大,不可能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B,即我们对事件的解释来改变我们的反应(情绪或压力)。也就是说,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按照上图,如果一个人拥有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就可以按照自己内心的原则来选择如何反应。

从这个模型来看,伤害一个人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他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弗兰克尔能够在纳粹集中营中靠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原则超越残酷的现实环境追求个人的自由,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像张海迪、司马迁这样的人身处困境却始终顽强拼搏并取得惊人的成就。

>> 2. 以终为始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

以终为始是自我领导的原则,唯有盯紧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才能使生活充满意义。

以终为始最基本的应用,还是应该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

《相约星期二》里,莫里·施瓦茨教授说,一个人应该摆脱社会主流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正是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引导他形成自己的文化,如果一个人没有个人的愿景和价值观,就不可能形成独立自主的判断,就不可能在纷繁复杂瞬息千变的现代社会里做出对自己有价值的选择。这也是《当时忍住就好了》一书里的观念:识别你最珍视的人、事、物,有助于你做出对自己来讲有长远价值的选择。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书中列出了作者好友罗尔夫·科尔的个人使命宣言:

  • 家庭第一

  • 借重宗教的力量

  • 在诚信问题上决不妥协

  • 念及相关的每一个人

  • 未听取正反双方的意见,不妄下断语

  • 征求他人意见

  • 维护不在场的人

  • 诚恳但立场坚定

  • 每年掌握一种新技能

  • 今天计划明天的工作

  • 利用等待的空闲时间

  • 态度积极

  • 保持幽默感

  • 生活与工作有条不紊

  • 别怕犯错,怕的是不能吸取教训

  • 协助属下成功

  • 多请教别人

  • 专注于当前的工作,不为下一次任务或晋升瞎担心

怎么样,很棒的个人使命宣言吧?

如果你想列出自己的,可以参考第四章结束的付出行动部分,它引导我们如何攥写个人使命宣言。

一旦你有了个人使命宣言,为人行事就会有原则,能够根据你宣言里列出的最重要的期许、承诺和价值观来做出有长远价值的选择。你就会建立自己的生活中心——以原则为中心。下面是以原则为中心的特征:

这一章(第四章)还列出了很多常见的生活中心的特征,比如“以配偶为中心”、“以家庭为中心”、“以金钱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名利为中心”、“以享乐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感兴趣的可以翻书细看。

>> 3. 要事第一

有了前面两个习惯,你就可以识别出你的关键要务。有了关键要务,就可以应用要事第一原则。

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有效管理是把握重点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重要的事情决不能被芝麻绿豆之类的小事影响。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告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常见的错误。

史蒂芬·柯维博士提了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个人生活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如果你能列出来,那就去做吧,不要犹豫。如果你列出来了还是没办法做,可以认真研读书中提到的时间管理矩阵(也就是传说中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时间管理矩阵和要事第一原则结合,你就可以对很多不重要的事情坦然说不。如果发现自己很难做到,可以看看之前我推荐的书《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

>> 4. 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目的是避免敌对式竞争和零和游戏,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人际交往有六个模式:

  • 利人利己(双赢)

  • 损人利己(赢/输)

  • 舍己为人(输/赢)

  • 两败俱伤(输/输)

  • 独善其身(赢)

  • 好聚好散(无交易)

双赢思维是从个人领域的成功走向公众领域成功的关键习惯,目的是为了赢得合作。所以在六种人际交往模式中,利人利己通常是大多数情景下最好的选择,是我们力求达到的。

双赢思维有五个要领,如下图所示:

史蒂芬·柯维博士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另外,我觉得这章的付诸行动里列出的几个寻找双赢机会的几个问题非常赞,它们将帮你在特定情况或特定关系中达成双赢协议,特此摘录出来:

  • 你想用双赢方法解决或改进什么样的关系或问题?

  • 你的心态是富足的(每个人都能赢)还是匮乏的(你必须赢)?

  • 若你抱着我胜你败的心态行动,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事情?

  • 若你抱着双赢的心态处理这个关系或问题,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事?你能预见什么收获吗?

  • 你想做些什么来保证自己能收获双赢方法产生的收益?

  • 你想何时采取行动?

而双赢协议包含五个要素(P194有详细说明,请参考):预期结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奖惩制度。一旦你和他人或组织根据实际情况找出了双赢协议的五个要素,就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来核对、检查你们的双赢协议是否合格:

>> 5. 知彼解己

知彼解已是人际关系方面最重要的一个原则: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沟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我们从小就受到读写训练,在长大的过程中又不断受到个人魅力的训练,但很少有人教我们如何去听。我们习惯于表达自己的看法,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却忽略了聆听别人理解对方。这往往成为人际沟通的一大障碍。

阿黛尔·法伯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讲述怎么与孩子沟通的书,被很多人引用来作为有效聆听与反馈的经典著作,长年畅销。它里面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在尊重并接受说话者的情绪、充分理解说话者的基础上进行反馈。这也是史蒂芬·柯维博士在知彼解已这一习惯中提到的移情聆听:接受对方的情绪,先理解对方,先诊断后开方。

然而这是无比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太容易自以为是的对别人的话进行评判。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通常会采用下列四种自传式回应:

  •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书里摘录了一段父子对话,非常典型(括号内为回应方式说明):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怎么回事?” (<--追根究底) 
子:“学的都是不实用的东西。” 
父:“我当年也有同样的想法,可是现在觉得那些知识还是挺有用的,你就忍耐一下吧。”(<--好为人师) 
子:“我已经耗了10年了,难道那些X+Y能让我学会修车吗?” 
父:“修车?别开玩笑了?”(<--价值判断) 
子:“我不是开玩笑,我的同学乔伊辍学修车,现在月收入不少,这才有用啊。” 
父:“现在或许如此,以后他后来就来不及了。你不会喜欢修车的。好好念书,将来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好为人师) 
子:“我知道,可是乔伊现在很成功。” 
父:“你已尽了全力吗?这所高中是名校,应该差不到哪儿去。”(<--好为人师、价值判断) 
子:“可是同学们都有同感。” 
父:“你知不知道,把你养到这么大,你妈和我牺牲了多少?已经读到高二了,不许你半途而废。”(<--价值判断) 
子:“我知道你们牺牲很大,可是不值得。” 
父:“你应该多读书,少看电视——”(<--好为人师、价值判断) 
子:“爸,唉——算了,多说也没什么用。”

这位父亲真真用心良苦,可是他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问题。书里接下来又用有效沟通的方式,通过聆听、情感引导的方式,找到了孩子隐藏在话语里的问题:学校当天进行了阅读能力测试,孩子的测试结果是小学水平,他担心阅读程度不如人。

这就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每天都在发生的对话模式,你肯定能列出很多,如果你想了解,也可以向上面那样记下你和别人的对话,分析每一句话你所采用的回应方式,然后看看怎样改变,才能让别人顺利表达他的问题和观点,让这次沟通有效进行下去。

人人都渴望被理解、被认同,人人都想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问题,我们应该花时间先理解别人,然后再来表达自己。只有你保持足够的耐心,并且百分之百的尊重对方,你才能感同身受,对方才会吐露心声。

古希腊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同理心),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品德-->感情-->理性,这个顺序非常重要。这是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而我们多数人往往听了别人一句话就开始用理性进行分析、判断、揣度,然后一上来就会 自以为是的表达自己说服别人。

先用品德建立信任,然后用情感理解别人,在接受、肯定别人情绪之后,再表达你的个人观点。这是有效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最有用的习惯。

除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里还要推荐一本书,《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教我们怎样说话,非常好的书。这两本书我也在我的书《你好哇,程序员》中推荐过。

>> 6.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史蒂芬·柯维有另外一本经典的书,名字就叫《第三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它是相互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首发。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有不同意见,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其实,统合综效,用孔夫子的话说,就是:“和而不同”。

做到统合综效,能够收获“众志成城”的效果,使得整体大于个人之和。统合综效意味着1+1大于2,甚至等于8或1600。

史蒂芬·柯维给出了沟通的三个层次,非常有意思:

这一节有个应用统合综效的例子,一开始的情景是这样的:

  一位父亲想利用假期带全家去露营钓鱼。他策划许久,做好一切安排,两个儿子也兴奋地期待着。然而妻子却打算利用难得的假期,陪伴久病不愈的母亲。异常家庭争端一触即发。 
  丈夫说:“我们已经盼望了一年,而且孩子们到外婆家无所事事,一定吵翻天。更何况她老人家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又有你妹妹就近照顾。” 
  妻子说:“她也是我的母亲,不知道在世上还有多少自日子,我要陪在她身边。” 
  “你可以每晚打电话,反正我们会跟她一起过圣诞节。” 
  “那还有几个月,不知那时她是否还在人世。母亲总比钓鱼重要。” 
  “丈夫和孩子比母亲更重要。”

如果这样争执下去,结果肯定夫妻俩都会有内疚感,心情难以愉快,甚至会演变为相互指责。后来他们试着寻找到第三选择:

先生说:“也许在这个月找一周,家务请人代劳,其他由我负责,你就可以去看母亲。要不然,到距离母亲较近的地点去度假钓鱼也不错,甚至邀请附近的亲友一起度假,更有意思。”

这样的商量,就有助于找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 7. 不断更新

在不断更新这一章前面有段话: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不断更新这个习惯,是个人自我提升和完善所必须的。《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自我提升和完善可以从四个层面来做: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参考下图: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必须包括前面提到的四个层面,每个层面都很重要,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忽视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对其他层面产生消极影响。

不断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的过程,只有成为习惯,才能产生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有效提升自我的。修身励志没有捷径,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

>> 现在开始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但,你总得开始啊。那么,现在就开始吧,从学习《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开始,付诸行动,造就更好的自己。


相关阅读:

  • 活出生命的意义

  • 相约星期二

  • 当时忍住就好了

  • 精要主义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相关推荐

  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_《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导图和读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主动做出选择的权利. 曾经觉得人和人是不同的,生命是不公平的,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汤匙,而很多很多人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生 ...

  2.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前言 首先,这是一本在美国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的书.就凭这句简介,我想就不用多说了吧. 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影响了许多的人,几乎是每个成功的人或者 ...

  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_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管理类书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让你成为一名成功高效的人士...

    传递讯息,分享智慧.企业总裁杂志微信号:TOPCorporateLeader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福布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首席 ...

  4. 成长型思维——人不成熟的五大特征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成熟,指人的思想观念之转变,从幼稚向更高一级的转变,对事和物的看法更加理智,并且这一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也包括其他人的影响. 人不成熟的五大特征 一.立即要回报 二.不自律 三.经常 ...

  5. 【视听盛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分享会

    下面是我在公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分享会上的演讲稿,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大家好,我是陈鸿,接下来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八章.第九章的内容.这两 ...

  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记得新员工入职时,公司给每人发了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邀请公司的培训讲师给大家讲解相关内容,作为新员工培训的一部分,培训完后,对本书只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书中的很多思想及 ...

  7.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摘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 ◆ 赞誉之辞 每个人都有意识不到的内在优势.你要明白成功不仅是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实现生命的意义. ◆ 序言 "伟大的公司靠什么突显?为什么有些公司从优秀 ...

  8. 【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为什么说一味的努力和勤奋是在浪费生命? 态度和行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思维的方式,他根植于底层价值观. 对思维方式的建议:强调基本品德大于个人魅力.(魅力实则是技巧与经验) 以原 ...

  9. 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执行4原则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执行4原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习惯二: 以终为始-- ...

  1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及亚马逊十四条领导力准则

    看到几遍挺有感触的文章 转载保存方便自己回顾也分享给各位看客希望有所思考 转载自 https://www.cnblogs.com/mlsec/p/13210738.html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 ...

最新文章

  1. elasticsearch 后置过滤器(Post Filter)
  2. python基础教程:类型转换和舍入
  3. 报名 | 网易MCtalk: 5G+AI新时代 探索音视频技术创新与实践
  4. 诸葛io的技术架构图_【总结】MySQL技术内幕二:InnoDB存储引擎技术特性
  5. Sublime Text 3 快捷键总结(简洁版本)
  6. Mac OSX 下高效安装 homebrew 及完美避坑姿势
  7. 如何检测过时的Kubernetes API
  8. dreamwave php,thinkphp+dreamwaver技巧
  9. 让员工一再上当的5种社会工程骗局
  10. 仓库设置ower权限_中小企业都在用的免费多仓库管理软件
  11. Problem 1036 四塔问题
  12. 新浪微博产品分析报告
  13. 论福禄克DTX-1800如何测试CAT7网线?
  14. linux 命令杂集
  15. wps中的格式化快捷键
  16. 点击a标签调起whatsapp
  17. Ubuntu下与openvpx相关的目录和文件
  18. Android软件安装工具-APK安装器
  19. 用js,css做一个音乐播放器
  20. 区块链学习笔记:区块链浏览器

热门文章

  1. B站(哔哩哔哩)视频播放快捷键分享
  2. 百度地图和Echarts的简单使用
  3. android脚本需语言,Android中使用脚本语言Lua
  4. 小米9开发版自带root吗_怎么获取root权限-小米CC9和小米CC9美图版刷入MIUI开发版,获取完美ROOT权限功能...
  5. 人人车北京第二家严选店开业 称年内将覆盖一二线城市
  6. 深信服安服实习生面试心得
  7. 群晖 kodi mysql,用群晖为 Kodi 注入多设备同步能力
  8. Win10不相邻的磁盘怎么合并,一学就会
  9. 用python处理文本数据(5)
  10. JAVA中 万物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