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明

摘 要: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一直坚持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如何创新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笔者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为例,探索并实践“可视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内在驱动力、培养高阶思维、助力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 可视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与依据

1.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笔者所在学校有80%左右生源来自农村,且大多为本区域其他学校挑选过后剩下的学生,可以说是“兜底”的学校。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多为无奈之举,对专业选择比较盲从,对专业学习缺乏信心,对今后从事岗位和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实践创新等能力认识不够、意识淡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直指学生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感。

2.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需要

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状况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学生的知识体系零乱分散,综合实践能力不足;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减无增,学习创新能力不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课时量少、章节多,又承担着会考、抽测等教学压力,教师疲于赶进度、刷题目,这种“速成式”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操作步骤和方法“如出一辙”,显示结果“千篇一律”,“应试”痕迹过于明显,“功利性”过强,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后极不利于后续教学的正常开展。

3.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发布,针对长期以来“单纯的学历教育”或“简单的技能教学”两个倾向,要求主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学校要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就要坚持德技并修、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仅仅对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操练难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可视化教学的特点及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将抽象的数据转换成图形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墨尔本大学教授约翰·哈蒂所撰《可见的学习》提出“让教与学可视化”的教学理论。

教学的“可视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让教师看见学生的“学”,教师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所起的作用;二是让学生看见教师的“教”,促使学生逐渐成为自己的教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实施可视化教学,教师通过改进原来实训课堂中学生操作“难看见”“难再现”的痛点难点,通过“看得见”“能再现”的方式方法聚焦学生学习行为,从简单的知识技能传授跨越到高阶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上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可视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知识结构生态可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科结构在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即学科知识结构的形成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促进学科结构的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内容涵盖了基础理论知识、操作系统、因特网应用、Office处理软件等多个模块和章节。教师如果人为地将各章节割裂开来教学,学生对课程就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和认识,就很难准确理解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

案例:教材中以表格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呈现方法过于中规中矩,内容不够清晰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表述过于书面化,如“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就是Office组件之一Word;二是知识点过于抽象化,如“第3章因特网(Internet)应用”,以“具体操作任务”作为小标题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三是教材部分内容过时陈旧,如“第2章Windows 7操作系统”。笔者通过制作教材组织框架图的形式说明章节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度和传承性,以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对样式做了修改、内容做了完善,将目录中知识点转换成技能点的形式表述,对陈旧知识进行更新,最终呈现了本学科的整体框架模型。

直观呈现特征和内容、外化思维和内在逻辑,是可视化教学的基本要义,利用框架模型图“画”出教材知识脉络,用“关键词”如“计算机硬件”“系统操作”等对章节“模块化”。

2.操作过程动态可视

(1)图解任务,思维可视——从注重“做”的过程转移到“思”的培养。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一直采用“演示操作+模仿训练”的任务驱动模式展开教学。笔者发现相当部分学生在考试时解题思路不清、答题顺序紊乱、操作速度不快,甚至对题意的理解出现偏差,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解题思维没有养成、知识要义没有内化,仅仅停留在机械刷题层次。

案例:Word模块包含图片、字符、段落、表格、页面设置等诸多知识操作点,以图文混合排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对单个任务操作掌握较好,而在综合排版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或随便下手。笔者以联考试卷文字处理部分试题作为综合习题,教师通过屏幕广播控制的形式,分屏呈现原始文字素材和最后成品样稿。教师让学生先观察、比对、思考,然后通过思维导图软件(MindMaster)绘制出解题思路(图1)。学生利用软件动态记录思考的过程形成图像和文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厘清知识概念及内在关联度和传承性。

(2)全员录屏,问题可视——从注重“学”的结果转移到“学”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通常采用“作业提交+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反馈和评价,教师通过作业批改来检验学生“学”的结果,但该方式只注重学生作业的结果反馈,没有留下学生“学”的痕迹。因此教师应将落脚点转移到重现和回看“学”的过程上来,通过电脑屏幕录制功能或随堂现拍视频对产生的错误进行深入挖掘,剖析出错原因。

案例:“邮件合并”是Word的一项高级应用功能,制作过程是把Excel数据表中的数据导入Word文档中,执行合并命令后系统会自动批量生成需要的文档。由于“邮件合并”操作步骤繁琐,操作结果极易出错,教师十遍的正确示范远不如学生一次错误回放的教学效果来得好,因此笔者在布置任务时,要求全员录屏,当作业出现问题时回看录像纠错改正。教师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现拍录制的方式及时捕捉课堂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广播回放。

不同班级的学生出现的问题会有所不同,通过录屏方式让问题重现和可视,从“预设、滞后”的课堂教学转移到“动態、生成”的教学评价和反馈,聚焦当前班级学生学习的过程,留下学习的“痕迹”,实现学习过程可视化。

3.素养应用常态可视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实应用非常广泛,然而学生学习成果仅止步于电子稿,迫切需要将可视化教学的触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打通职业素养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学生真正有获得感,实现素养应用的常态化可视。

(1)以“创业一条街”为平台,成立图文工作站。笔者组织并发动了图文兴趣小组的学生承包了校内创业一条街的店铺,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及相关耗材,成立了图文工作站,为师生提供文印服务。学生电脑端“输入”的作品最终通过工作站“输出”,达到“学、做、用”一体化教学。

(2)以校园活动为载体,进行项目实战。学校经常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笔者根据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有主题的项目实战设计与编排PK,如迎国庆专刊、校运会简报等,将评选出的一等奖作品彩色打印成册,张贴到宣传栏,用专业技能反哺职业素养。

四、可视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效果与反思

1.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满意率进一步提升

在可视化教学下,学生积极性越来越高,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自信心越来越足,有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课堂效率和学生满意率直线上升。

下表是笔者所教2018文秘1班(实验班)和2018文秘2班(平行班)课堂观察量表调查对比表。可见实验班的课堂参与人数、成绩平均分和课堂满意率均远高于平行对照班。

2.学生课堂生成性错误集锦教学资源库初步建立

在对学生问题可视的教学指导下,利用视频的形式还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已初步建立起课堂生成性典型错误视频集锦,分为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大模块,18种典型错误,每个视频就2~3分钟,聚焦操作核心和错误原因。

3.联考抽测成绩和排名逐年上升,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凸显

计算机应用基础已连续多年被列入杭州市联考联批的抽测学科,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可视化教学以来的联考成绩和排名逐年上升、态势喜人,图2为近4年笔者所在学校联考平均分和在杭州市排名的提升情况。

创业一条街图文工作站有3名学生入选文秘技能竞赛小组。由于文秘竞赛涉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学科诸多知识点,要求能对办公软件熟练操作,入选的学生最终在2018年全国中职文秘技能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通过可视化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中的应用,在课程中融入专业元素,服务于专业技能,助推了专业发展。

五、小结

在可视化教学的模式下,课堂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关注“学”的情况,打造身临其境的可视化课堂,实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作为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大胆创新并不断尝试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弘.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0).

[2]许宁,曲珍.知识可视化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2).

(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

可视计算机应用作业,核心素养背景下可视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运用...相关推荐

  1. 定向计算机老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定位走向

    马力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技术也成了学生要掌握的一门知识和技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核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素质.所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信息技 ...

  2.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结束语,核心素养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创新与实现...

    罗世春 陈瑞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做中学.做中教,实现学以致用已经成为高职教师需要重点突破的课题,因此基于培养核 ...

  3.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微课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pdf...

    科学中国人 微课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王安琪 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 摘要:随着科技与教育的不断深入结合,微课受到一线教师的 的演示记住所有操作流程,这加大了教师课堂指导的困难:因机房 关 ...

  4.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方式,《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导读

    一本能让一线教师明晰核心素养怎样实现教学转化的书 一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导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用二天时间,系统阅读.批注.摘录了余文森先生新作一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 ...

  5. 小学计算机核心素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朱丽晖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都得到了全新的重视.核心素养作为一个人的修养中最关键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在教学当中要引导培养的重点.创新素养.信息素养.人文素 ...

  6. 教学设计和反思高中计算机,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ocx...

    摘要:信息时代的发展导致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素养的要求增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培 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阶段.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既 表明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 ...

  7.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素养的,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革命”...

    作者:梁晓燕 本文字数:2462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再加上企业转型升级,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迅速退潮,中职计算机应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出口决定进口" ...

  8. 【小学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节选)

    摘要: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需依照语文核心素养理论,引导学生找到最佳"习作状态",精准地把握习作的本质特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培养习作思维与价值观.本文以学科核 ...

  9.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本中职,[定稿]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_1-5章4喜欢就下吧(全文完整版)...

    <[定稿]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_1-5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免费在线阅读全文,更多与<[定稿]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_1-5章(4)(喜欢就下吧)>相关文档资源请在帮帮文 ...

最新文章

  1. 计算机丢失faultrep.dll,faultrep.dll是什么文件?
  2. python这个软件学会能做什么工作-万万没想到,学会Python即使不做程序员都能月入过万!...
  3. python语言用什么来表明每行代码的层次关系_2021年尔雅通识课《切削原理与刀具》课后习题答案...
  4. Centos7安装Python3.7
  5. python如何选择命令_python 解析命令行选项
  6. traceping是什么意思_trace命令是什么意思?
  7. backtrader指标
  8. textview根据文字行数自动变化大小
  9. (43)System Verilog模块变量数据位宽扩展
  10. 对象内存布局 (15)
  11. 能源巨头BP称已经测试了“内部”代币
  12. 狼来了 【dfs】【树】
  13. [UE4C++程序]GameModule与Plugin
  14. sql如何求连续打卡
  15. 华为服务体系:ITR流程体系详解
  16. Matlab绘制多组柱状图的方法(可直接复制)
  17. 诺诺开票接口对接整理
  18. 山寨操作系统-Ylmf OS
  19. Android 领券联盟:记录RecyclerView的使用
  20. 如何用爬虫爬取精美的图片!

热门文章

  1. C++解析EIT表中的P-F信息
  2. 树莓派4b主板特点_树莓派4B的实用配件清单推荐
  3. nginx 安装教程(详解)
  4. SQL 插入前校验是否存在重复数据
  5. C/C++学习路线图
  6. 2020年氟化工艺模拟考试及氟化工艺操作证考试
  7. 2022年电梯应急通信系统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研究预测报告
  8. 离开北京的日子(1)
  9. Golang http短连接
  10. 成为更优秀开发者的10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