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AA-2023软件工程第二次博客作业

项目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3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个人作业-软件案例分析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学习并实践软件工程开发的方法论。在把握整体流程和内容要素的基础上实践细节,培养开发技术、开发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运用之间了解到的软件工程方法,从多个视角系统地分析已有软件。学习这些商业化软件的优点,审视其缺点,并进行总结,得到启发。

O 软件案例分析

​ 在本次作业中,我讲选择网易云音乐Apple Music两个音乐软件进行案例分析。由于我长期使用Apple的各种产品,也比较喜欢使用网易云音乐,我想或许可以在本次调研软件的过程中,尝试挖掘与分析操作系统生态对于软件使用的影响(仅分析苹果生态系统,不涉及对其他生态系统的评价)。

第一部分 调研与评测

1.个人使用

​ 在这一部分,我将按照使用流程,从软件的整体布局、软件重要功能、跨平台体验三个角度来展示个人软件使用体验。

主平台

  • 设备:Macbook Pro 2021, M1
  • 操作系统:macOS 13.1 Venture

副平台1:

  • 设备:iPhone 12
  • 操作系统:iOS 16.3.1

副平台2:

  • 设备:Apple Watch S8

A.网易云音乐使用

整体布局

​ 可以看到,映入眼帘的就是网易云的每日推荐歌单和站内新闻,个人认为网易云的推荐算法为我筛选的歌单是比较对口味的;左侧边栏则专注于用户的私人功能,包括了个人账号、乐曲收藏、私人FM等功能;搜索栏和私人信息的提醒则派不再上方,不喧宾夺主,又容易寻找。

​ 随后是搜索页面。软件内所有的单曲都采用了统一的样式,看上去干净简洁大方并且保留了关键的信息,同时也便于用户操作。总的来讲,整体布局干净,且可以自由切换风格,算是不错。

软件重要功能
  • 搜索功能。这是当今音乐播放软件的必备功能。macOS端的文本搜索功能较为稳定,使用起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 播放功能。除了基本的播放功能,软件提供合成音效变换功能;用户也可以选择不用音质的音乐进行播放;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听歌。

  • 播客和私人FM。这两个功能相当于现代推荐算法和传统电台的融合,可以为用户提供私人推荐,或者是一些传统电台的文娱活动。

  • 个人账户功能。除了保存基本的个人信息外,也支持听歌排行、年度歌单等“私人化”功能。

  • 社区功能。这里的社区功能包括了评论、关注和视频功能,这三个功能都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让用户在听音乐的同时可以进行互动;用户也可以和自己喜欢的音乐人进行互动,接受到音乐人的动态。

  • 商城。软件自带商城入口,售卖一些音乐商品或是周边商品。

跨平台体验

​ 网易云音乐开发了适用于一系列主流操作系统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包括Windows、macOS、iOS等。

​ 作为一个在中国大陆流行的软件,很显然网易云音乐的主攻方向是手机平台。网易云音乐的手机客户端包括了macOS端的各种功能。

  • iPhone



    最重要的数据同步基本上没有问题,喜欢的音乐和收藏的歌单都和macOS上的没有差别;macOS平台上的功能基本上都实现了,并且入口更加方便简洁。不过大部分的跨平台功能和Apple的生态关联不大

  • Apple Watch

​ 在Apple Watch上,网易云只提供了上面最简单的五个功能(还有一个听歌识曲功能),很显然,开发者保留了几个能够在手表上发挥最大作用的功能。但是有一个非常亮眼的地方是Apple Watch的播放和用户信息可以和iPhone同步。

B.网易云音乐使用总结

​ 总的来讲,软件有很多优点。网易云在为用户提供基本的音乐搜索和播放功能的同时,尽可能提供了多样化的功能,包括私人定制、社交等,同时也尽可能在保持页面的简洁和美观和软件的流畅;优秀的推荐算法也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维持用户群体;与此同时,软件在Apple Watch上很好地利用了苹果生态的便利之处,在生态圈内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在版权日益重要的今天,网易云音乐稍显疲软,音源不足这一大问题被人诟病已久,且软件因此已经流失了很多付费用户,希望日后能得到改进;除此之外,直播入口和广告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软件的维护者一定要注意。

C.网易云音乐改进意见

  • 可以想办法增强苹果操作系统之间的联动,充分利用Apple生态圈提升用户体验
  • 尽力维持页面的简洁和软件的轻量
  • 增加版权购买力度(当你突然想听一首歌但是发现没版权的时候,会很失望)

D.Apple Music使用

整体布局

​ 在Mac上打开Apple Music,映入眼帘的是播放列表。虽然这个界面确实干净,但有点“太干净了”,太过于空白的界面有点缺乏吸引力。

​ 当然,在左侧的边栏中提供了一些网易云音乐也具备的功能,且换了页面之后视觉效果不错,在配色上令人感到舒适;Apple也提供了一定的推荐功能。

软件重要功能

​ Apple Music提供包括搜索、广播、艺人、专辑等功能,同时也支持和家人共享订阅。这些功能不需要详细描述,和其他的音乐软件无甚区别。

​ 另外,对于认证的大学生,Apple Music的订阅费用每个月仅为5元,但曲库却超级齐全,并且没有任何额外的付费(网易云音乐在购买会员后,某些专辑还需要付费),这和国内部分音乐软件的发展思路并不相同;Apple Music似乎也不专注于开发社交功能,不过满足你和你的家人共享曲库订阅;Apple Music也没有众多的广告,并且提供更好的音源和防盗版效果(和其对文件的加密方式有关);配合Apple的语音助手Siri,Apple Music的使用流畅度更上一层楼。

​ 美中不足的是,软件的响应并没有那么快,可能和服务器有关系,有的时候界面的加载时间可能会让人抓狂;另外,二次创作的作品很少,曲目更新的速度相对较慢;在搜索名字非中文和英文的曲目时,可能会比较费劲。

跨平台体验

  • iPhone


    只要是在同一个Apple ID的账户设备上,Apple Music都能同步所有的曲料(包括下载的曲料),我在电脑上下载的曲子马上在手机上也可以获取。其余功能和Mac端大同小异。

  • Apple Watch

    在Apple Watch上使用时,也可以从资料库获得自己所有的播放列表,同时在手表的客户端上也提供了推荐功能。我惊奇地发现,尽管我在Apple Watch上仅仅保留了少了自己喜欢的曲目,但在随机推荐的时候仍是听到了不少我在网易云歌单里保存的歌曲,这真的很惊喜。

E.Apple Music使用总结

Apple Music有独特的优点,相较于网易云音乐,Apple Music更关注风格、版权和个人传统的音乐体验。这个软件面向一批精致的、追求简洁的忠实苹果用户,所以它并不关注社交功能;同时,它尽可能地抓住音乐播放软件的核心,将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提升音质、搜罗曲种和专辑上。显然,这和网易云音乐的发展方向相去甚远。

当然,软件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软件响应不稳定、对二次创作不友好都是其比较明显的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软件的活力。

​ 由于公司本生就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生态链,Apple Music有比较肥沃的生长土壤和发展潜力。Apple公司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在很多软件的开发上他们都专注于将产品和自己的生态系统进行融合,而这也是中国许多厂商(华为、小米等)近年来正在努力,并小有成绩的方向。

F.Apple Music改进意见

  • 进入界面时的UI可以设计的更加美观
  • 需要优化国区的客户端响应速度
  • 可以考虑收路更多小众或是二次创作曲目

G.两款音乐软件的对比

​ 笔者长期使用网易云音乐(七年),并且最近一年也有零星地使用Apple Music,再经过上面的“回顾性”调研后,笔者在此从几个纬度对两个音乐软件进行对比。

  • 基本功能。两者的基本功能都完备且不易出现Bug,并且网易云在音效、搜索上有自己的优势;Apple Music则相对传统,只提供了作为音乐播放软件最纯洁的基本功能
  • 曲料库。在正版曲料库上,Apple有优势,且订阅价格更低,并且拥有更好的音质和正版保护;不过网易云音乐允许更多的小音乐人发布作品,你可以发现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曲子
  • 社区。Apple Music的社区基本限定在家庭;而网易云音乐的社交化程度是非常高的,甚至高的有点令人烦恼
  • 跨平台。Apple Music很好地利用了苹果生态,在各种Apple产品的终端上做到了基本无缝衔接,给人一种“这个软件就是属于我自己”的感觉;网易云利用了一点点Apple的生态,不过在用户眼里还是更像一个“工具”

​ 随着近年来,笔者拥有的Apple产品数量的增加,笔者使用Apple Music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说明生态的确可能对用户的软件使用习惯产生影响。不过这点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先进入本文的下一个部分:用户调研。

2.用户调研

”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虽然陶渊明表达的是贬义,但仍旧可以看出大众评论对于人认识事物的影响。对于商业公司来说,在很多情况下这都是必须要接受的现实;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想尽办法维护自己的形象、投资商业广告。

​ 在此部分中,我将调研一些身边的同学对于两款音乐软件的使用体验,并询问他们对“生态链对于软件使用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法。

​ 为此,我设计了下面几个核心问题:

  1. 你使用过网易云音乐/Apple Music吗
  2. 请你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点评一下你更经常使用的软件(曲库、音质、跨平台、社区功能等)
  3. 请你介绍一下你对另一款不经常使用的软件的印象
  4. 使用一下另一款软件,再从相同的方面进行点评

​ 并且采访了两位同学,在采访中,Apple Music用AM代替,网易云音乐用网易云代替。

A学长

​ A学长是19级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欧阳老师的软工课程。A学长是一名资深的Apple产品用户,并且在华为和联想都有过产品分析方面的实习经历。不仅如此,A学长之前也长期使用网易云音乐,对这两款产品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 我是晚上九点左右去找A学长,我来到A学长宿舍的时候,A学长恰巧在用AM听歌。

采访记录

问:你使用过网易云音乐或者AM吗?

答:用过,我是16年开始用的网易云,然后最近一两年AM用的更多了。

问:曲库对于音乐播放软件是很重要的,你感觉AM的曲库如何?

答:从分类上来讲,我觉得AM做的很好,像pop和Folk这样的分类都做的很齐全;另外,对于知名艺人的曲目收录也很齐全,尤其是著名的专辑。当然,AM对于小音乐创作者和二次创作不友好

问:那你觉得AM的音质如何?

答:我觉得非常好,尤其是AM的无损音质,相比其他软件好非常多…(从文件大小和个人感受进行了对比)

问:我们知道,苹果有一套自己的生态,你觉的这一套生态有没有优化AM的使用体验?

答:当然有!我很多设备都可以用来听歌,我平时用HomePod听歌,上厕所的时候就会用Apple Watch。用HomePod播放真的很方便,你可以用Siri叫醒,然后还可以随时切换播放设备,还可以K歌,这是最近上线的功能…(展示了很多功能)虽然别的软件可以通过各种设置来解决跨平台问题,但都没有AM显得自然。

问:那社区功能呢?就像网易云,它提供了很多社交的功能,但是AM显得更加纯净,你怎么看?

答:我觉得产品的设计就是应该纯粹一些,专注于他的核心功能。如果你把音乐软件打造成一个社交软件,那为什么不直接在微信里弄音乐播放功能呢?而且5块钱一个月的订阅不痛不痒的,着多舒服。

问:你现在觉得网易云如何?

答:我觉得网易云的音质一般,然后各种功能堆在一起,实在是太多了。不过他给了一些小音乐人和二次作品一个平台,这是他相对于AM不可被替代的。AM可以在鼓励小音乐人和二次作品上下功夫,不过我觉得这里面涉及版权的乱七八糟问题很多,也不好弄;另外,不同地区的曲库大小不同,这个比较不公平

问:我觉得AM应该是有追求和涵养的工程师设计的…(被打断)

答:对对,我觉得设计AM的人一定是懂音乐的,你看…随着我苹果设备数量的增多,我用AM的时间也不断增多。

小结

​ 我和A学长在很多问题上都持有类似的观点,这使得我们聊的很投机。

​ 总的来讲,A学长是一个注重于**“音乐本质”**的用户,同时对于苹果产品有相当的忠诚度。对于A学长代表的这类用户来说,高质量的音乐和流畅、统一的体验是最重要的,故而AM被他们所青睐。实际上,当你拥有较为完整的Apple生态产品,AM的使用体验应当是非常棒的,但这一门槛也相对较高。当然,他们也不排斥使用别的音乐软件来满足自己的特殊需要

B同学

​ B同学是20级计算机学院的学生,现在参加尚老师的软工课程。B同学没有使用过Apple设备,长期使用网易云听歌,没有很明确的音乐需求(只是听,不追求曲种和创作人)。B同学是对于音乐需求相对没那么高的群体,同时对于生态链也不是很感冒。

​ 我在采访A学长的第二天早上采访了B同学。

采访记录:

问:你使用过网易云音乐或者AM吗?

答:我经常用网易云听歌,但是没有听说过AM。

问:你觉得网易云的曲库如何?

答:我觉得很齐全,我经常听一些比较“怪”的歌,网易云上都能找到。

问:那这些歌曲的音质呢?

答:我不太关心这个问题。

问:你在自己的Windows电脑上和手机上使用网易云的体验如何?

答:还不错,我在电脑上听的歌手机上都有。

问:网易云提供了很多社交的功能,如直播和短视频,你怎么看?

答:我觉得这样不好,我感觉它应该专注于音乐播放的功能,毕竟它本身是一个音乐播放软件。另外,我想这些功能应该也没什么人用吧?这些功能只会让软件占用的资源变多。或许可以把软件做的简洁一些?

随后我向他介绍了AM,并且使用了一段时间,下面是他的评价。

​ “好像主要是按照专辑和艺人来区分,我感觉这样对不了解音乐的人不太友好。不过这个界面很好看,很简洁。然后就是,如果手机和手表还有电脑都能很丝滑地衔接起来,我感觉这样用户的体验会非常好。页面的加载好像有点慢…我觉得AM可以从提升响应速度上进行优化。”

小结

​ B同学对纯粹音乐的需求不高,也并不是Apple的忠实用户,不过他也认为软件开发要注重核心功能,并且对于两款软件的优缺点的感受和我还有A学长相似,或许这表明“设计”这一概念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影响用户。

用户调研总结

​ A学长和B同学很显然是两类不同的用户,不过他们对于软件的感知有类似之处。当然,他们也有相同的属性,都是计算机系的学生。

​ 事实上,通过搜查资料,我发现了一个概念:**Digital Native。**这一群体当中大部分都是18-34岁的年轻人,且技术素养较高。Apple公司的运营战略显然是针对这一群体的,且不论他们是否使用过Apple产品,Apple都可以给他们在某些方面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 网易云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公司,要求其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和软硬件通吃的Apple公司竞争显得不太现实。不过网易云仍旧要在国内面对错综复杂的用户群体和竞争场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更多时候软件在某方面的发展来自于友商的压力。

3.软件评价

​ 经过一系列调研之后,对于两款软件,参考邹老师的博客,我计划几个维度对两款软件进行评价打分。

网易云音乐

类别 描述 评分
核心功能 基本完善,每日推荐功能比较有特色 8
用户体验 UI设计尚可,资源相对齐全,还有K歌、一起听等增加体验的功能 8
差异化功能 有社交功能,但貌似有点舍本逐末,而且让UI变得混乱;具备个性化分析、播客这些功能,偶尔有小惊喜,可以吸引小众群体 6
软件效能 目前尚可,界面流畅没有明显Bug,但近几年变得愈加笨重 7
泛用性 在大部分场景下能够提供完善的服务,能够服务很多样的用户群体,同时使用门槛不高 9

​ 总分:38,良好。

Apple Music

类别 描述 评分
核心功能 完善且高质量,不论是音质、曲库、专业性还是推荐功能都很优秀,推荐算法也非常优秀 10
用户体验 UI简洁大方美观,跨设备体验流畅(设备越多越好);但有时候响应不快 8
差异化功能 有很专业的音乐分类和专辑收藏功能,并且配合iCloud实现了流畅的云乐库 8
软件效能 轻量流畅 8
泛用性 在大部分场景下能够提供完善的服务;但想要发挥完善的功能,门槛较高,不过一旦突破,体验会非常好 8

​ 总分:42,优秀。

4.总结

​ 虽然网易云音乐在国内的知名度很高,但是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来讲,Apple Music在设计上显然更成功。

​ 尽管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但音乐市场份额的大小并不相称;这也说明中国的音乐市场环境并不优秀,国内软件想要靠专业性生存比较困难,不得不开拓额外的功能。网易云音乐在服务用户群体上做的很好,但是其核心功能并不算优秀,因此难以在国际市场收割份额。

​ Apple Music更加追求专业和纯粹,从软件设计的角度来说是很优秀的。Apple公司的目标显然不是和一众大厂三分天下,而是牢牢地把握住愿意消费的中高收入用户群体,为其提供归属感和精致感。因此,Apple更加追求软件的专业性、设计感和“纯度“。

​ 市场决定需求,软件各不相同。不过从一个稍微了解软件开发的计算机本科生的角度来说,我更愿意给Apple Music打高分。

二、开源软件Bug分析

​ 市场上的流行的商业化软件一般都能够做到主流功能能够流畅且完备地运行。不过一些非商业化团队开发的软件可能就并非如此了,这些软件可能会有不尽人意的Bug,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 Logisim-Evolution是Github上一款开源的数字电路仿真软件,由美国一所大学的团队开发并维护。接下来,我下载了该软件的JAR格式文件,并计划分析该软件的部分功能性Bug,给出详细的分析流程。

​ 首先,我们将Bug影响程度分为三个纬度,每个维度由按照由好到坏评为1-5级,总评价取三者平均值:

  • 可复现程度(1:非常难复现;2:难易复现;3:偶尔能遇到;4:经常遇到;5:每次都能复现)

  • Bug对于使用的影响(1:无伤大雅;2:有点碍眼;3:影响体验;4:影响正常功能;5:导致软件崩溃)

  • Bug的修复难度(1:小Case;2:改动不大;3:需要一定时间排查修复;4:难以排查修复;5:致命错误)

​ 对于一个Bug来说,这三项指标从用户和开发者的角度描述了这个Bug的“讨厌程度”(是不是经常出现、是不是很影响使用体验、是不是很好修复)。

​ 测试平台:

  • 设备:Macbook Pro 2021, M1
  • 操作系统:macOS 13.1 Venture
  • 运行环境:java version “19.0.2” 2023-01-17

Bug1:退出软件时,软件进程仍在运行,且无法重新打开

复现步骤:

  1. 通过命令行打开软件JAR文件

  2. 在点击左上角退出软件

  3. 软件进程仍在运行,且图形界面无法打开,只有在终端执行Ctrl+C之后才能结束进程

期望行为:

​ 一般来说,用户推出这种软件要求的应当是“一劳永逸的退出“,软件的进程应当全部关闭,而并非出于微信等软件常处于的后台状态。

实际行为:

​ Logisim- Evolution在用户点击关闭按钮后仍旧保留着软件进程,并且没有办法重新打开图形界面。这不仅会占用用户的系统资源,还会给用户留下不好的印象。

错误信息:

​ 无

可复现性:

​ 每一次打开软件后关闭软件都会出现此Bug。

Bug可能成因:

​ 由于Logisim- Evolution采用AWT事件方法实现绘图,且该软件代码量较大(20万行左右),所以可能在软件运行的过程中打开了很多子线程,而在软件退出的时候开发人员并没有编写出能完全关闭这些子线程的代码,故而导致进程无法结束。

​ 于是,我下载了Java工程,并进行了调试,发现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Bug严重性评价:

  • 可复现程度:5
  • Bug对于使用的影响:2
  • Bug修复难度:3

​ 综合评分:3.33

这个Bug为什么还存在?

​ 首先,这个Bug并不影响正常的软件功能,同时也不会影响大部分用户的体验,这是原因之一;其次,该软件的工程量并不小,并且还在持续迭代中;再来,该软件是开源的。综上所述,开发人员修复这一Bug的动力可能没有那么充足,所以这个Bug在许多个Commit之后依然存在。

改进建议

​ 可以尝试在一个稳定的版本进行集中修复,最终的目标是使用户在关闭软件的时候软件的进程都正常退出。可以通过调试线程代码,来观察关闭软件后各个子线程的行为来判断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Bug1:Controlled Buffer行为错误

复现步骤:

  1. 在画布上添加一个Controlled Buffer

  2. 保持输入端浮空,另使能端有效

  3. Controlled Buffer输出错误,但应当输出浮空信号

期望行为:

​ Controlled Buffer只有在使能端被断开或者是输入为错误时,才输出错误信号。图中的情况下输出信号应当是浮空的。

实际行为:

​ Controlled Buffer在使能端有效,输入为浮空的时候,输出了一个错误信号。这样的错误会导致使用者无法构造一些更复杂的数字逻辑部件(总线收发器等)。如果有涉及到该元件的比较复杂和严格的设计,软件功能将完全无法使用。

错误信息:

​ 无

可复现性:

​ 每次都会产生。

Bug可能成因:

​ 有可能是对于组件(Component)的行为级编码出现了问题,这些行为编码都需要严格按照数字逻辑部件的规格来编写(通常是国际标准)。这可能是某些复杂逻辑出现了问题,导致开发人员迟迟没有修改。

Bug严重性评价:

  • 可复现程度:5
  • Bug对于使用的影响:4
  • Bug修复难度:3

​ 综合评分:4

这个Bug为什么还存在?

​ 这可能和该软件的定位有关。该软件大部分是作为教学工具被使用,通常不会涉及一些复杂的数字逻辑部件设计,所以开发人员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个小小的问题。不过当专业性更强的人员使用该软件的时候,这个Bug将会显得比较致命。

改进建议

​ 需要该Component的开发人员重新检查一下其实现的类,并结合国际标准进行修改。

三、Apple Music分析

​ 我选择将Apple Music作为分析的目标软件。

1.工作量分析

​ Apple Music看起来简单轻量,但开发的工作量绝对不会小。

​ 从音乐播放的方面,专业的音乐知识、音频处理技术、歌词技术、音乐版权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专业的计算机学生也需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这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另外,如何在Apple已有的生态链(软件+硬件)上进行嵌入式开发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这也需要不少时间;除此之外,适应系统的版本迭代和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也将会是不小的工作量;最后,还有许多法务问题需要协商,而核心开发团队不得不参与这部分的工作。在Apple这样的公司当中,开发的要求可能会比较严格,我认为软件的开发周期应当在一年半左右,后续的维护可能需要每月跟进。

流程 时间
用户调研 1个月
UI设计 1-3个月
基础功能设计、生态嵌入、专业化设计 3-4个月
功能测试 3-4个月
扩展功能设计和测试 3-4个月
版权、法务问题 2个月
后期维护 每月一次

2.软件质量分析

​ Apple Music作为音乐播放软件,其在全球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有Spotify、Amazon Music、TME(旗下包括QQ音乐和酷狗音乐)和YouTube Music。

Apple Music的相对于同类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 优势:

  1. 音乐库较为齐全:Apple Music号称拥有数百万首歌曲,涵盖了各种类型和流派的音乐
  2. 音质高:Apple Music的传输方法和无损格式保证了音质的优良
  3. 完美融入苹果生态:Apple Music可以在苹果设备上同步,包括iPhone、Mac、Apple Watch和HomePod等
  4. 个性化推荐:Apple Music的个性化的音乐推荐算法在同类别的产品中属于优秀级别
  5. 艺人和版权:比如周杰伦、Taylor Swift的专辑;超强的版权议价能力也是Apple Music的优势

​ 劣势:

  1. 用户体验:国内的产品相对于Apple Music来说,在用户界面和UI设计上具有劣势,但是国外很多人认为Spotify和YouTube Music的用户界面更好;另外,某些地区Apple Music的不稳定的响应速度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2. 订阅限制:Apple Music简单粗暴的“不给钱就不让用”的策略让一部分“白嫖”用户感到头疼,并且这一批用户的数量还不小
  3. 使用门槛:想要开发Apple Music的全部潜能,你还需要一定数量的Apple设备
  4. 操作系统难兼容:Apple Music仅在Apple专有的操作系统上用起来方便,虽然Apple也针对安卓、windows系统开发了客户端

​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的优点或者缺点并不是绝对的,也有可能取决于用户的偏好和需求。

​ 在最近几年的调查中,Apple Music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20%左右,仅次于Spotify;曲库庞大,生态完善是其加分点;简洁大方的UI和专业的功能则使其优于大部分的国内平台。综上所述,我认为Apple Music在同类的软件中能够排名第二,次于Spotify。

重要的提高建议

​ 我认为Apple Music可以在鼓励小音乐人和二次创作和提升少数地区的用户体验上进行努力。新鲜血液的注入是软件平台保持活力的根源;而中国区的曲库和用户体验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并且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四、建议和规划

O.Introdution

​ Apple Music是众多音乐音乐软件中最特殊的一款,因为这一软件依赖于Apple独特的生态环境而存在;换句话来说,Apple Music的产品经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他们商店中购买过设备的用户群体,而并非其他系统的用户,这是指导原则。

1.市场概况

​ Apple Music、网易云等软件准确的来讲提供的是流媒体服务。根据tatista发布的报告,2021年全球音乐流媒体市场规模约有300亿美,其中Spotify、Apple Music都是这一市场中的强有力的竞争者。

​ 最近,有小道消息表示Apple Music的订阅用户已经达到了8800万(BusinessOfApps)。我相信这些用户绝大部分都是苹果设备的使用者;而对于Apple公司来说,那些购买过Apple设备的消费者都可以看作潜在用户。根据Apple的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活跃的iOS设备达到了10亿左右,约有1.85亿活跃的Mac设备。考虑到一个人可能同时拥有多台设备,预估潜在用户群体的大小可以达到5-6亿人。

2.市场现状

​ 通过分析部分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商,以一窥市场现状。

A.来自国际市场的Spotify

​ Spotify全世界最有名的流媒体服务的软件,可以为用户提供免费或者是付费的音乐服务,为用户推荐可能喜欢的歌曲的同时,让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跟随著名艺人在平台上发布更新的歌曲。

  • 优势

    • 版权丰富,曲库全面
    • 推荐算法十分强大,广受好评
    • 免费版本也可以提供相当的音乐服务
    • 界面设计简洁,有质感有特色
  • 劣势
    • 相对于Apple,没有软硬件生态链的支持
    • 在部分地区(如中国)被限制,竞争力很弱
    • 音质相对于Apple Music稍有劣势

B.来自国内市场的腾讯音乐

​ 腾讯音乐是中国国内最著名的流媒体音乐供应商,并且旗下产品QQ音乐和酷狗音乐在中国市场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鉴于中国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Apple有必要考虑增强其在中华区的竞争力。(根据2021年第二季度的市场研究报告,腾讯音乐的市场份额为30.5%;根据2021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腾讯音乐的月活跃用户数为6.2亿)

  • 优势

    • 在中国国内的版权优势。腾讯音乐拥有众多中国二三线歌手的版权,相比于Apple优势更大
    • 社交属性强。基于社交软件和播放其自身提供的社交功能,符合很大一批中国用户的胃口
    • 免费版本也可以提供相当的音乐服务
    • 有诸多额外功能
  • 劣势
    • 国际化进程相对缓慢,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 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存在不足
    • 音乐品质一般,版权保护一般

C.总结

​ Spotify和腾讯音乐分别是Apple Music的国际竞争对手和国内竞争对手,但这两款产品相互之间的竞争却不强。并且在各自的市场中,这两款软件目前面对Apple Music来总体上都是优势——占据了所属市场最多的份额和用户量。Apple Music需要在尽可能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寻找破局点。

3.市场产品与生态

A.Apple Music的核心用户群

​ 根据Apple公司的市场调查报告和一些数据分析网站的信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刻画Apple的核心用户群:

  • 18岁至24岁和25岁至34岁的用户占比最高,主要是学生和年轻的刚进入工作的人群(来自Apple公开的数据)
  • Apple设备用户也是其核心用户群体之一(显然)
  • 高端音乐用户(专业性强)
  • 学历较高(推测,和产品定位有关)
  • 收入较高或者家境较好(推测,和Apple软硬件产品的定位有关)
  • 专业难以确定,应当有一定的现代产品使用素养(推测)
  • 偏好简洁、时尚、专业的设计,愿意为个人体验付款
  • 表面需求为高端、简洁的音乐品质
  • 潜在需求为个性化、平滑、舒适美观的用户软件体验

​ 当然,很难保证这些信息完全准确,因为这可能涉及到Apple公司的商业机密,互联网上很难找到详实的信息。

​ 下面给出几种典型用户的画像:

  • 小明

    • 年龄:22岁
    • 工作:软件工程系的学生
    • 收入:无
    • 使用场景:每天完成Essay和Assignment的时候喜欢听音乐
    • 使用地点:图书馆、宿舍、自习室,网络环境好
    • 知识层次和能力:了解Apple系统的使用,了解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能自己解决很多问题
    • 用户的偏好:喜欢简洁、美观、大方的产品,同时不希望价格太贵
  • 刘小姐
    • 年龄:35岁
    • 工作:金融公司的管理
    • 收入:20000人民币每月
    • 使用场景:每天工作和健身的时候喜欢听音乐
    • 使用地点:办公室、家里、咖啡厅,网络环境好
    • 知识层次和能力:会使用电脑,但仅限于办公软件,没有精力捣鼓太多
    • 用户的偏好:偏好精致的生活,愿意为其付费
  • 王先生
    • 年龄:28岁
    • 工作:大厂程序员
    • 收入:年薪60万
    • 使用场景:Coding的时候爱听音乐
    • 使用地点:办公室、家里、咖啡厅,网络环境好
    • 知识层次和能力:非常了解电脑和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发挥生态链设备的全部潜能
    • 用户的偏好:喜欢“有追求”的设计,收入高

​ 当然,或许也有其他的典型用户,但据笔者日常观察,这样的典型用户的确**“非常典型”**(根据自己和身边认识的人进行刻画)

B.用户群体间的关系

​ 很显然,仔细观察用户画像,会发现一个使用苹果设备,未来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使用苹果设备的程序员,或者是金融市场的职员。Apple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精妙,向学生群体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Apple Music也有针对学生的优惠政策——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在未来拥有较高收入的可能性会更高,如果提前将他们”绑上车“,那么Apple就可能拥有一群很大的付费意愿高的用户群体,Apple只要服务好这一群体,必定能够保证自己的基本盘。这经营策略被贯彻到了Apple的大部分产品中,包括Apple Music。

​ 这里举一个用户群体相互作用的例子。刘小姐和王先生自己本身就是Apple的忠实用户,那么他们有很大的可能给自己的子女购买Apple产品(上周末在Apple Store,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来买iPhone和Apple Watch),这样一来,他们的子女可能在长大后会继续购买Apple产品;而高收入群体的子女获得的教育可能会更好,这又是一个循环…

4.产品规划

A.你要在当前软件的基础上设计什么样的新功能?为何要做这个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为什么用户会用你的产品/功能?你的创新在哪里?可以用NABCD分析

​ 我计划为当前的Apple Music设计一个小音乐人专区功能。

​ 尽管现在Apple Music允许个人上传音乐,并且有音乐人合作的功能,但是规模较小,且没有专门的推广。我认为扶持一些小音乐音有助于平台吸收新鲜的血液,帮助平台提升活力,或许还可以培养出未来的大咖(Alan Walker就是从NCS一曲成名);另外,可以加强和唱片公司、音乐推广公司的合作,合作代表着更多的议价权和乐曲库;对于大部分用户,他们都有独特的小众口味,这样或许也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之前提到二次创作,为什么不做一个支持的相关功能呢?这和Apple公司的态度有关系,因为二次创作作品是否构成侵权是一个很难界定的问题,如果允许大量的二次作品在软件上流通,在某些国家可能会很不受欢迎。

​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给Apple Music的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我们不仅仅要着眼于目前能给用户展示的东西,还要考虑我们以后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我认为开发小音乐人专区能够在短期内满足用户的独特口味,在长期能够为用户吸引更多资源。

​ 用NABCD方法分析:

  1. Need:用户可能需要新鲜感,或者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在未来用户也可能需要更丰富的曲目库
  2. Approach:为用户提供小音乐人分区,可以让用户快速定位自己喜欢曲类的音乐人
  3. Benefit:助于平台吸收新鲜的血液,帮助平台提升活力,或许还可以培养出未来的大咖;另外,可以加强和唱片公司、音乐推广公司的合作,合作代表着更多的议价权和乐曲库;对于大部分用户,他们都有独特的小众口味,这样或许也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4. Competitors:目前市场上很多音乐软件都支持这一功能,这可能会导致Apple Music用户的流失;增加此功能后或许可以召回原有用户,吸引潜在用户
  5. Delivery:通过Apple的生态链进行推广,告知用户新功能的上线;在发布会上进行推广

2.如果你是项目经理,可以招聘6个人,并且有4个月的时间,你认为应该如何配置角色(开发,测试,美工等等) 才能在第16周如期发布软件的改进版本,并取得预想中的成绩。

类别 人数 原因
开发 3 此功能的开发可能比较消耗时间,需要三人参与开发
测试 3 参与开发的人员也参与测试,A成员开发的功能由B和C进行测试
美工 2-1 Apple向来注重细节和UI设计,前期美工必须投入足够的人手来进行UI设计;后期抽调一名美工人员参与测试工作
PM 1 PM需要负责产品的规划、推销,以及和法务部门、其他技术部门和管理层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角色

3.请为你的团队设计16个周期每周的详细规划。

​ 将员工进行编号,开发A-C,测试A-C,美工D、E,PM为F。

Week 开发ABC 测试ABC 美工 PM
0 参与用户调研 参与用户调研 联系市场部门,进行用户调研
1 参与用户调研,开始设计基本功能和布局 参与用户调研,设计基本用户界面 联系市场部门,进行用户调研,开始设计基本功能和布局
2 确定基本功能和布局,开始开发 确定基本功能和布局,开始进行UI设计 确定基本功能和布局,联系法务部门、市场部门和Apple Music主管技术部门,进行协调
3 开发 设计基础UI 协调版权方和外部公司,筹备合作事宜;跟进开发,随时反馈外部情况
4 开发 设计基础UI 继续协调工作;跟进开发,随时反馈外部情况
5 开发 设计基础UI 继续协调工作;跟进开发,随时反馈外部情况
6 开发,交付第一批功能 开始测试首批功能 设计基础UI 继续协调工作;跟进开发,随时反馈外部情况;反馈一批功能
7 开发 测试 UI细节优化 继续协调工作;跟进开发,随时反馈外部情况
8 开发 测试 UI细节优化 继续协调工作;跟进开发,随时反馈外部情况
9 开发,交付第二批功能 测试前两批功能 UI细节优化 继续协调工作;跟进开发,随时反馈外部情况;反馈二批功能
10 开发 测试 UI细节优化 继续协调工作;跟进开发,随时反馈外部情况
11 开发 测试 UI细节优化 继续协调工作;跟进开发,随时反馈外部情况
12 开发,交付最后一批功能 测试前三批功能 UI细节优化 继续协调工作;跟进开发,随时反馈外部情况;反馈最后功能
13 细节调整 上线前集中测试 UI细节优化 协调法务部门、产品部门、管理层和外部公司,准备上线
14 细节调整 上线前集中测试 UI细节优化 准备上线
15 细节调整 上线前最后测试,上线 UI细节优化 上线功能结介绍

BUAA-2023软件工程第二次博客作业相关推荐

  1. 2022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第二次博客作业

    2022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第二次博客作业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2年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个人作业-软件案例分析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了解软件工程的方法论.在实践 ...

  2. C语言第二次博客作业---分支结构

    C语言第二次博客作业---分支结构 一,PTA实验作业 题目1.计算分段函数 本题目要求计算下列分段函数f(x)的值 1.代码 double x, result;scanf("%lf&quo ...

  3. [BUAA OO]第三次博客作业

    OO第三次博客作业 1. 规格化设计的发展 我认为,规格化设计主要源自于软件设计的两次危机.第一次是由于大量存在的goto语句,让当时被广泛应用的面向过程式的编程语言臃肿不堪,在逻辑性上与工程规模上鱼 ...

  4. 20162316刘诚昊 第二周博客作业

    20162316刘诚昊 2006-2007-2 <Java程序设计>第二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一.数字不能为被声明变量的首个字符,否则会报错. 二.在输出的引号内是可以用中文的,但 ...

  5. 现代软件工程第一周博客作业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scallion,从初中开始我的外号就叫大葱,渐渐地scallion成为了我最常用的昵称或者是非正式的英文名字. 和比较常见的兴趣爱好不同,我从5岁开始学围棋,11岁成为国家二级运 ...

  6. 第二次博客作业--RecycleView控件

    这次是要在之前实现的Fragment框架中添加RecycleView控件,用于实现下拉列表.瀑布流.上拉下拉刷新的功能. 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RecycleView: 这一段是来源于网上的资料 [And ...

  7. 2022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第一次博客作业

    2022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第一次博客作业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2年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个人阅读作业-阅读和调研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了解软件工程的方法论.在实 ...

  8. 2022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第四次博客作业

    2022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第四次博客作业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2年北航敏捷软件工程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个人作业-提问回顾与个人总结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了解软件工程的方法论. ...

  9. OO第三次博客作业——规格

    OO第三次博客作业--规格 一.调研结果: 规格的历史: 引自博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d5bba010001x9.html 传统科学的特点是发现世 ...

最新文章

  1. 【 压缩感知 】OMP恢复算法
  2. IT服务管理(ITSM):IT行业变革的思考(4)
  3. springMVC 的工作原理和机制
  4. 如何使用Notepad++格式化XML文件
  5. python基于给定时间戳生成 未来/过去 前进/倒退 n个小时的时间戳
  6. 机器学习笔记(二十六):支撑向量机(SVM)
  7. 最新视频磨皮降噪神器 轻轻松松完成视频磨皮!Beauty box
  8. HTML基本结构及基本标签
  9. C#开发工控上位机编程 csdn_C#联合WINCC之数据通信
  10. STM32, ADS1115
  11. 定时网页截图php,浏览器实现网页定时自动截图
  12. @click.stop作用(阻止点击事件继续传播,即阻止事件冒泡)
  13. 自学编程的30岁男人,能按应届生那样找工作吗?
  14. 记录一款绿色便携的sqlist3数据库编辑工具SQLiteSpy
  15. CAD高版本窗体阵列LISP_CAD高版本窗体阵列LISP_AutoCAD高版本怎么把阵列对话框调出来?...
  16. 高德地图自定义点标记大小_高德地图 自定义点标记 图标大小
  17. c++ notify_one()和notify_all()
  18. java里部分文件全选怎么整,全选和取消 怎么办
  19. java visibility_CSS visibility属性
  20. 同时和同步有什么区别?

热门文章

  1. STC单片机的硬件仿真心得,可以解决99%不能仿真的问题
  2. 手机python教程视频教程_私藏已久的7个Python视频教程
  3. 学客中国-在线文档分享
  4. 华为手机咋分屏_华为也有极致性价比,这款5G手机降价后仅售1619元,咋看?
  5. gtasa手机版android7.1,圣安地列斯奥特曼mod
  6. 基于Java+MySQL实现(Web)医院门诊信息管理系统【100010554】
  7. Unity 几种画线方式
  8. 万字长文详解对账系统设计,推荐收藏
  9. 职场人,哪些忌讳不要碰!
  10. 向下箭头 用html语言表示,带有向下箭头的HTML行